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崔詧和清河崔氏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崔詧和清河崔氏之间的区别

崔詧 vs. 清河崔氏

崔詧(),唐朝藍田人,在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武则天临朝期间,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崔詧出自清河崔氏--六房之一的南祖崔氏,崔詧任宰相之前的经历几乎没有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一般有宰相的传,却都没有他的传。684年九月,崔詧时任監察御史,当时英国公李敬业反对睿宗的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在扬州造反,宰相裴炎说太后将权力交给皇帝,叛乱自然平定。崔詧听说后,上书太后:“裴炎受先帝顾命,大权在握,若无异心,为什么要让太后交权?”结果,武则天以裴炎勾结李敬业谋反之罪,将他处死。崔詧升任著作郎。十月,崔詧和时任右史(即起居舍人)的沈君諒被太后武则天任命为正諫大夫(即谏议大夫,隶属于鸞臺-门下省),并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为宰相。685年二月,沈君谅罢相。三月,崔詧罢相。689年九月,时任夏官侍郎的崔詧被武则天暗杀。.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之间崔詧和清河崔氏相似

崔詧和清河崔氏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宰相唐高宗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宰相和崔詧 · 宰相和清河崔氏 · 查看更多 »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唐高宗和崔詧 · 唐高宗和清河崔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崔詧和清河崔氏之间的比较

崔詧有17个关系,而清河崔氏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3.03% = 2 / (17 + 49)。

参考

本文介绍崔詧和清河崔氏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