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濉溪县

指数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东北经淮北市至徐州市63公里,南自经蚌埠市至南京市250公里。.

71 关系: 县委书记县长南坪镇 (濉溪县)南京市双堆集镇双堆集战役后赵合徐高速公路大运河孙疃镇宿县宿县专区宿州 (古代)宿州市安徽省宋国小麦中原官话中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涣镇东魏三国平原京沪铁路人大常委会人民日报云龙山五沟镇开封市徐州市北齐刘宋刘桥镇 (濉溪县)商丘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秦前燕四铺镇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秦朝百善镇百善镇 (濉溪县)蚌埠市韩村镇 (濉溪县)萧县青阜铁路诸阳县...豫州貞觀蒙城县铁佛镇 (濉溪县)陇海铁路梁武帝棉花楚国武德永城市河南省沛郡涡阳县淮北市淮海战役濉阜铁路濉溪县濉溪镇 (濉溪县)浍河怀远县普通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职务,实为县级行政区的“一把手”,权力较大,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高于县长。.

新!!: 濉溪县和县委书记 · 查看更多 »

县长

縣長為县的行政长官。大中華地區以外之國家地區,如有類似於「縣」的行政區劃,通常也會將其最高首長的予以套用。縣長的對應英文翻譯為「Magistrate」,意思為裁判官或長官。.

新!!: 濉溪县和县长 · 查看更多 »

南坪镇 (濉溪县)

南坪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南坪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濉溪县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双堆集镇

双堆集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双堆集镇 · 查看更多 »

双堆集战役

#重定向 雙堆集戰役.

新!!: 濉溪县和双堆集战役 · 查看更多 »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新!!: 濉溪县和后赵 · 查看更多 »

合徐高速公路

合徐高速公路,简称合徐高速,是连接合肥和徐州的一条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合徐高速全长约122公里,于1998年7月开工,设计时速120公里每小时,蚌埠到合肥段2001年6月时竣工通车。北接萧县附近的连霍高速公路,南至合肥路口,由于连接蚌埠,又以蚌埠为断点,称合徐南高速和合徐北高速 。.

新!!: 濉溪县和合徐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大运河

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北起北京,南至宁波,途径天津、河北、山东省、安徽省、江苏、浙江诸省市。隋唐大运河则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州,南到余杭(今杭州),途径现在的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诸省。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仍对区域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2006年京杭大运河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濉溪县和大运河 · 查看更多 »

孙疃镇

孙疃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孙疃镇 · 查看更多 »

宿县

宿县,中国旧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和淮北市的前身。 宿县及前身宿州的名称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宿国”,当时是一个驿站。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 1949年置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萧砀2县1953年3月6日,复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永城9县。1950年7月1日,以宿县西境析置宿西县,同年改名濉溪县(1971年4月,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由宿县析设宿城市。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同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宿县专区辖7县。1955年,原属江苏省徐州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县划入;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所辖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辖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8县。1964年,析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设固镇县。宿县专区辖9县。 1971年,撤销宿县专区,改置宿县地区。 1977年2月,原属宿县地区的濉溪县划归淮北市。1981年,由萧县龙城镇,析出段园镇划入淮北煤矿(今淮北市杜集区的飞地)。 宿县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撤县併市,宿县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宿县相当于今天的埇桥区和淮北市。自此之后,宿县名称就消失了。 宿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在古代有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垓下落败的地方,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也是宿县人,以及“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诗,描写的是现在称为符离的区域)。 在近代有赛珍珠以此地为蓝本所写长篇小说《大地》(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笔下用的是宿县方言读法:nan xu zhou。即“南徐州”。因为宿县地处徐州之南几十公里,而宿县读法近徐州,故称“南徐州”。再近一点,则有淮海战役之双堆集战役。 宿县的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中原官话,据考证,天津方言源自宿县方言。生活风俗习惯大体同北方。 Category:中华民国安徽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县份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淮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埇桥区 Category:濉溪县 Category:191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濉溪县和宿县 · 查看更多 »

宿县专区

宿县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已撤销的专区,在今安徽省东北部。1949年置,属皖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萧砀2县1953年3月6日,复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永城9县。 1950年,由宿县析置宿西县,同年改名濉溪县;由宿县析设宿城市。1952年,宿县专区改属安徽省。同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专区辖7县。 1955年,原属江苏省徐州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县划入;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宿县、滁县专区合并设立蚌埠专区。宿县专区所辖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辖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8县。1964年,析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设固镇县。宿县专区辖9县。 1971年,撤销宿县专区,改置宿县地区。 1977年2月,原属宿县地区的濉溪县划归淮北市。1981年,由萧县龙城镇,析出段园镇划入淮北煤矿(今淮北市杜集区的飞地)。.

新!!: 濉溪县和宿县专区 · 查看更多 »

宿州 (古代)

宿州,中国唐朝时始置的州。 元和四年(809年)析徐州之苻离县、蕲县,泗州之虹县置。治所在符离县之埇桥(今安徽省宿州市南古汴河上)。因古宿国得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北淝河以东,濉溪县以南,泗县以西,淮河以北地区。太和三年(829年)废,七年复置。后移治符离(今宿州市)。下辖四县:符离县、虹县、蕲县、临涣县。明清时,不辖县,为凤阳府下辖的散州。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废为宿县。.

新!!: 濉溪县和宿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宿州市

宿州市,简称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市是苏鲁豫皖四省交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宿州市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宿州经济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宿州高新区、宿州循环产业开发区、埇桥区经济开发区等9个省级开发区。宿州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北与徐州、菏泽,西与商丘、淮北,东与宿迁,南与蚌埠接壤。.

新!!: 濉溪县和宿州市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濉溪县和安徽省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濉溪县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小麦

小麥是小麥屬(学名:Triticum)植物的統稱Belderok, Bob & Hans Mesdag & Dingena A. Donner.

新!!: 濉溪县和小麦 · 查看更多 »

中原官话

中原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以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390个县市,分为兖菏、徐淮、信蚌、商阜、郑开、洛嵩、南鲁、漯项、汾河、关中、秦陇、陇中、南疆等十三片。中原官话的使用人口仅次于西南官话。苏南吴江县菀坪镇、皖南广德县部分地区、浙西北长兴县部分地区。.

新!!: 濉溪县和中原官话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濉溪县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和实践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和咨询机关;它不属于国家机构体系,也不是立法机关。不过曾有学者建议将人民政协民意机关化和法制化,在宪法中设专章专节,确认人民政协为民意代表机构,将人民政协纳入国家机构体系,在宪法和人民政协组织法上确认人民政协的适当职权,并认为确立人民政协的上院性质并不会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 現任委員為第十三屆,於2018年3月就任。.

新!!: 濉溪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查看更多 »

临涣镇

临涣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临涣镇 · 查看更多 »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新!!: 濉溪县和东魏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濉溪县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平原

平原(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新!!: 濉溪县和平原 · 查看更多 »

京沪铁路

京沪铁路最初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指首都南京往上海的鐵路,如今指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由原京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段、津浦铁路(—浦口)和沪宁铁路(下关—)组成,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在1968年建成而全线接通。目前京沪铁路实际里程为1451.4公里(经天津西、济南、蚌埠),为全线双线电气化干线铁路。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南北最大的两座城市,而且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组成部分。虽然京沪线已进行过多次改造和扩能工程,但线路运输能力依然接近饱和,因此另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以缓解运输压力。 北京—晏城—济西—党家庄—徐州—不经过蚌埠的蚌埠外铁路线—南京—上海,实际里程为1435.1公里。 2006年12月31日起,原京山线北京—南仓段、原京山津浦上下行联络线、原津浦线(不含桥南至党家庄段)、桥党联络线及原沪宁线合并为京沪线,正式起用“京沪线”的线路名称并开始统一编排里程。.

新!!: 濉溪县和京沪铁路 · 查看更多 »

人大常委会

#重定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 濉溪县和人大常委会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濉溪县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云龙山

云龙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徐州市南郊,因山有云气,而有蜿蜒似龙而得名。云龙山山体由相连的九个山峰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千米。 云龙山最高峰海拔143米,第一节高度为103.5米。北魏以来的名胜古迹几乎都集中在这一节山上下。早在北宋时期,云龙山就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大文豪苏轼出任徐州知州时,经常与宾客寮吏登临。 云龙山有很多名胜古迹,如北魏时期人工开凿的大石佛,唐宋时期开凿的摩崖石刻,北宋年间张山人故址,晋商创建的山西会馆,雍正年间徐州知府李根云创建的云龙书院,光绪年间徐州知府田庚倡建的船厅等历史文化古迹,还有民国时期建造的碑廊、御碑亭等。东山腰有一北魏时期的古寺,名曰“兴化寺”,山巅是北宋张天骥的故址,其中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等古迹。西山腰为清朝康熙年间建造的大士岩、五十三参、半山亭。山西侧黄茅冈有苏轼当年醉卧的石床。 然而,由于徐州历史上久经战乱,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惨重破坏。解放初期,徐州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对云龙山重要古迹进行了维修整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掀起了文化大革命,云龙山又一次遭到浩劫,许多重要文物古迹惨遭破坏,大石佛被毁,密布大佛两侧崖壁上的小佛雕无一幸存,许多珍贵的石碑被人为破坏,变得面目全非。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财政及社会资金支持下,云龙山上大部分古迹逐步得到修复。在修旧的同时,又先后增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云龙山北大门、跨云阁、观景台、杏花村、西大门、鹤归亭及同心台等一批新景观,部分复建了张山人草堂、云龙书院等古迹。2004年实施了云龙山显山露水工程,2012年实施了云龙山敞园改造工程。.

新!!: 濉溪县和云龙山 · 查看更多 »

五沟镇

五沟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五沟镇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濉溪县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濉溪县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濉溪县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濉溪县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刘桥镇 (濉溪县)

刘桥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刘桥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新!!: 濉溪县和商丘市 · 查看更多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新!!: 濉溪县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濉溪县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國时代由鮮卑人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至慕容儁正式稱帝建國,其國號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 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燕”之名,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燕,歷史學家遂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慕容,又称为“慕容燕”,而其他慕容氏諸燕都不用这个称呼,「慕容燕」成为前燕的专称。.

新!!: 濉溪县和前燕 · 查看更多 »

四铺镇

四铺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四铺镇 · 查看更多 »

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重定向 皖北行政区.

新!!: 濉溪县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濉溪县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Coal)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在历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资源,主要是燃烧用于生产电力和/或热,并且也可用于工业用途,例如精炼金属,或生产化肥和许多化工产品。作为一种化石燃料,煤的形成是古代植物在腐敗分解之前就被埋在地底,转化成泥炭,然后转化成褐煤,然后为次烟煤,之后烟煤,最后是无烟煤。煤產生之碳氫化合物经过地壳运动空气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作用,产生的碳化化石矿物,亦即,煤炭就是植物化石。这涉及了很长时期的生物和地质过程。.

新!!: 濉溪县和煤 · 查看更多 »

百善镇

百善镇可以指:.

新!!: 濉溪县和百善镇 · 查看更多 »

百善镇 (濉溪县)

善镇,是下辖的一个镇,东魏时曾为白掸县。.

新!!: 濉溪县和百善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蚌埠市

市,简称蚌,舊作--、--,别名珠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和邮电通讯指挥调度中心。蚌埠位于华北平原南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淮河穿城而过,临近凤阳、宿州。由于史载蚌埠地区“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从而得名“珠城”。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1947年初蚌埠设市,直属安徽省,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省辖市(公元1947年)。蚌埠全市面积595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末,蚌埠市含三县总户籍人口379.52万,常住人口333.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万。蚌埠市下辖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五河县和固镇县三个县。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蚌埠是中国三线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蚌埠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蚌埠市在全国文明城市2016年度测评中,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2017年11月,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蚌埠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新!!: 濉溪县和蚌埠市 · 查看更多 »

韩村镇 (濉溪县)

韩村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韩村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萧县

萧县古称萧国,位于中国安徽省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现为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所在地为龙城镇,所以萧县又称为龙城。萧县为“书画之乡”。邮编:235200 代码:341322 区号:0557,总面积1,8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0,916人,户籍人口1,418,936人。.

新!!: 濉溪县和萧县 · 查看更多 »

青阜铁路

青阜铁路从安徽省淮北青龙山起,向南直至阜阳止,全长152千米,途经百善、海孜、临涣、青町、涡阳、江集、西潘楼、插花,至阜阳,与阜淮铁路接轨,是连结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的重要线路。.

新!!: 濉溪县和青阜铁路 · 查看更多 »

魏可以是指:.

新!!: 濉溪县和魏 · 查看更多 »

诸阳县

诸阳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分符离县置,治所在今安徽省宿县境,属徐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安徽古代县份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埇桥区.

新!!: 濉溪县和诸阳县 · 查看更多 »

豫州

豫州可以指:.

新!!: 濉溪县和豫州 · 查看更多 »

貞觀

貞觀是以下統治者的年號:.

新!!: 濉溪县和貞觀 · 查看更多 »

蒙城县

蒙城县位于中国安徽西北部,隶属亳州市,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万亩。.

新!!: 濉溪县和蒙城县 · 查看更多 »

铁佛镇 (濉溪县)

铁佛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铁佛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是中国一条从江苏连云港通往甘肃兰州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40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目前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 濉溪县和陇海铁路 · 查看更多 »

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北朝時代南梁開国皇帝,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本人私德也很好,也不太注重個人生活享受。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長达48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

新!!: 濉溪县和梁武帝 · 查看更多 »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新!!: 濉溪县和棉花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濉溪县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武德

武德(618年五月—626年十二月)是唐高祖的年号,也是唐朝的第一个年号。唐朝使用武德这个年号一共8年餘。武德是唐朝建国的年代,在武德初期,中国境内的不同政权有14个之多,而武德年结束时,唐朝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稳定了其统治。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即位沿用。.

新!!: 濉溪县和武德 · 查看更多 »

永城市

永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属的县级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豫、皖两省接合部,芒砀山耸立于北,浍水环绕于南,东接徐淮,西连梁宋,是河南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 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人,辖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连续九年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2017年位居第83位,并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居第39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6.47亿元,增长9.3%。境内财政总收入79.7亿元,增长率为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43亿元,增长率为8.6%,其中地方级税收26.26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长16.3%;支出77.64亿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4.3%。 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新能源革命试点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幸福感城市、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宽带中国示范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千年古县”等荣誉称号。.

新!!: 濉溪县和永城市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濉溪县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沛郡

沛郡,或沛国,是从西汉开始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辖区范围之后有变化。.

新!!: 濉溪县和沛郡 · 查看更多 »

涡阳县

涡阳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部,涡河流贯,是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933平方千米,人口164万(2015年);邮政编码233600;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新!!: 濉溪县和涡阳县 · 查看更多 »

淮北市

淮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濉河沿岸,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符夹铁路线上。古代这里称相、相县。素有煤城、酒乡之称。 2017年11月15日,淮北市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12月28日,淮北市成为安徽省第13座通高铁的地级市,可直达上海、北京、合肥等重要城市。.

新!!: 濉溪县和淮北市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濉溪县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濉阜铁路

#重定向 青阜铁路.

新!!: 濉溪县和濉阜铁路 · 查看更多 »

濉溪县

濉溪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淮北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东临宿县,南接蒙城县、怀远县,西连涡阳县和河南省的永城市,北靠淮北市郊区和萧县。东北经淮北市至徐州市63公里,南自经蚌埠市至南京市250公里。.

新!!: 濉溪县和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濉溪镇 (濉溪县)

濉溪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濉溪县和濉溪镇 (濉溪县) · 查看更多 »

浍河

浍河可以指:.

新!!: 濉溪县和浍河 · 查看更多 »

怀远县

怀远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淮河沿岸、涡河流贯,是蚌埠市下辖的一个县。宋置怀远军,元改怀远县。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新!!: 濉溪县和怀远县 · 查看更多 »

普通

普通(520年正月-527年三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年号,共6年餘。.

新!!: 濉溪县和普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宿西县濉溪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