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5 关系: 反对党,堪培拉,少數派政府,上議院,中立議員,帕爾默聯合黨,下議院,北領地,凯特澳大利亚党,兩院制,美国众议院,無黨籍,聯盟 (澳洲),選擇投票制,西敏制,議會制,误差范围,自治領,英国下议院,排序複選制,比例代表制,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参议院,澳大利亚君主,澳大利亚工党,澳大利亚国会,澳大利亚绿党,澳大利亚联邦大选 (1972年),澳大利亚首都领地,澳大利亚自由党,澳大利亚政治,澳大利亚总督,澳大利亞國家黨,澳大利亞總理,澳大利亞聯邦警察,澳洲人報,澳洲國會大廈,澳洲聯邦憲法,昆士兰自由国家党,托尼·史密斯,托尼·阿博特,2007年澳洲聯邦大選,2010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2013年澳洲聯邦大選,2016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
- 各国国会下议院
- 澳大利亞政治
- 澳洲國會
- 西敏制
反对党
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或反對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党或執政聯盟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有效管治之實現,不僅有賴於當權者,也有賴於那些反對者和監督者。.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反对党
堪培拉
坎培拉(Canberra),或譯--,是澳大利亞聯邦首都。它是澳洲最大的內陸城市,人口超過36.7萬人,在澳洲所有城市裡排名第八。它座落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北端,距離澳洲東岸兩大都會城市悉尼和墨爾本分別為280公里和660公里。 澳大利亞聯邦1908年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之間的折中地理位置定都,即今天的堪培拉。它是澳洲少數全城規劃興建的規劃城市,1913年動工,總體規劃由美國芝加哥建築師和夫婦設計。格里芬夫婦的設計在當時的全球設計競賽中脫穎而出,結合圓形、六邊形、三角形等幾何圖案,並以以首都領地的地形特色為主軸打造而成。城市的設計受到花園城市運動影響,拋掉以公園作為點綴的舊有觀念,將許多重要區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譽。然而,堪培拉的發展之初便面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恐慌,計畫歧見劇增、都市發展速度大幅下滑。二次大戰結束後,在總理羅伯特·孟席斯倡議下,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成立,統籌堪培拉的發展,堪培拉開始以新興首都之姿蓬勃發展。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現屬自治領地,同時兼負州級政府和堪培拉地方政府的職責,但部分權力仍由聯邦政府的國家首都局掌控。 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內建有澳洲國會大廈、澳洲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它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洲戰爭紀念館、澳洲國立大學、、澳洲國立美術館、澳洲國立博物館及澳洲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軍隊總部,以及主要軍事教育機構和澳洲國防學院也設在堪培拉。 堪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務人員居冠,失業率、平均收入皆優於國家平均值,物價也相對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於相對受限的發展規定。聯邦政府是堪培拉最大的單一雇主,同時在領地生產總值佔了最高貢獻比例。堪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較高,境內人口結構也較年輕。.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堪培拉
少數派政府
少數派政府或少數內閣,是執政黨或聯盟的各方在議會沒有過半數議席時形成的內閣。一般來說,少數派政府不及多數派政府穩定,因為反對黨可以用不信任動議導致內閣總辭下台。此外少數派政府通常傾向將責任推給反對黨,以迴避責任。然而,由於少數派政府往往處於弱勢,因此需要在不同黨派之間尋求妥協,以確保通過法案。.
上議院
上議院或参议院是兩院制國家或自治区等行政區的國會議院之一。一般來說,上议院的议席分配有别于下议院,不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在联邦制的国家(例如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参议院的议席會按联邦的组成部分(如州、邦等)分配,不論人口多寡。在这些国家参议院也被称为“诸州院”(The States' House)。 在較古老的君主制下的議會(例如英國),参议院的議員由政府終身任命或由世襲貴族推選。 上議院或参议院的名稱在各國都有不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国的參議院名称(Senate,Sénat)本义是“元老院”,名稱來自古羅馬的議會。英國的参议院則叫做“貴族院”(House of Lords)。虽然马来西亚的参议院时常被称为上议院,但马来语原文为参议院(英语:Senate of Malaysia)。荷蘭所稱“第一院”(Eerste Kamer),德国参议院则是“聯邦會議”(Bundesrat),印度参议院也是類似的“聯邦院”。一些前殖民地则有“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等稱呼。.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上議院
中立議員
中立議員(Crossbencher)是部份實行西敏議會制國家內獨立的議會成員,在英國的上議院及澳洲參議院均有設立。中立議員的英文名稱Crossbencher得名於他們在英國上議院內的座位,被安排在與執政黨及在野黨之間,並與兩者相互垂直的位置。.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中立議員
帕爾默聯合黨
帕爾默聯合黨(Palmer United Party)是一个澳大利亚政党,由矿业大亨克萊夫·帕爾默于2013年创立,是基本依靠帕爾默个人财富运作、理念基本遵照帕爾默个人喜好和他经营的企业利益的政党。.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下議院
北領地
北領地(英語:Northern Territory),澳大利亚的一个自治地区,位于大陆北部的中央,北为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以及卡奔塔利亚湾,西壤西澳大--利亞州,南接南澳大--利亞州,东臨昆士兰州,面積约为1,420,968平方公--,约占澳大利亚大陆总面积的17.5%,海岸线长约6,200千米,總人口24萬餘(2007年)。首府达尔文,舊稱帕馬斯頓(Palmerston);1911年改名為達爾文,是澳大利亚北部的優良港口之一,人口有145,916(2016)。.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北領地
凯特澳大利亚党
凯特澳大利亚党(英语:Katter's Australian Party)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已注册政党,由无党籍议员鲍勃·凯特(Bob Katter)于2011年6月3日通过向澳大利亚选举委员会申请创立。.
兩院制
兩院制是一種以兩個獨立運作的議會(議院)組成立法機構的政治制度,亦被稱為二院制。與之相對的制度稱為單院制或一院制,即是只有單一議會作為立法機構。.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兩院制
美国众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為基準,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无连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眾议员选举产生,傳統上為多数党之領導人。然而多數黨領袖另由該多數黨於院內之第二重要議員擔任。據美國總統繼位條例,眾議院議長繼任總統之順序仅次於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為政壇上第三重要的領袖人物。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建國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代表各州政府、以制衡不太受大众情绪干扰的參議院。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兩院批准方能通過。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1914年前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眾議院(公民直選)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制衡(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無黨籍
無黨籍,或稱無黨派、獨立人士,是指不屬於任何政黨的公職人員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選舉時又稱為獨立候選人,在中国大陸稱之為無黨派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人士並不代表其沒有政治傾向。.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無黨籍
聯盟 (澳洲)
澳大利亞政治上的聯盟(The Coalition)專指由澳大利亞自由黨(及其前身政黨)和澳大利亞國家黨及其它關聯地方性政黨組成的右翼保守派聯盟,又称自由黨-國家黨聯盟(The 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 雖然參加聯盟的各黨有各自獨立的黨組織,但由於在選舉和議會投票中構成長期穩定的聯盟組織,一般在選舉、表決等方面整個聯盟被當作一個政黨(因此中文也譯作“聯盟黨”)。聯盟贏得聯邦選舉的時候共同執政,在野時則同為反對黨。一般在論述澳洲政治勢力時,聯盟與澳大利亞工黨被認爲是澳大利亞的兩大政黨。聯盟内的國家黨雖然長期議席數位列第三,但也不被認爲是第三大黨,而是保守派聯盟的一部分。 在2013年9月7日举行的2013年澳洲联邦大选中联盟胜出,重夺在2007年澳洲联邦大選中失去的联邦执政权。在州级政府层面,联盟政党目前是新南威尔士州、西澳州和塔斯马尼亚州的执政党,在其他州和领地是反对党。.
選擇投票制
#重定向 排序複選制.
西敏制
西敏制(Westminster system,也译为--制),是指沿循英國國會體制,奉行議会至上原则的議會民主制,以其所在西敏宮為名。荷蘭學者李帕特(Arend Lijphart)歸類為「西敏模式」(Westminster model)。 西敏制是当代民主宪政体制的一种,是沿循英国议会西敏宫所用之体制的议会制。.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西敏制
議會制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民主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政府首脑(總理或首相)權力來自議會,授權有兩種途徑: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党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的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完全分離,確保其所領導的政府具民意基礎。.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議會制
误差范围
误差范围表达了统计结果中的随机波动的大小。这可以视为同样的问卷调查进行多次,其报告的百分比的变化的衡量。误差范围越大,该调查得到的百分比接近“真实”值(也就是在整个样本空间中的百分比)的可能性越低。 误差范围可以通过一次抽样调查得到的每个数字进行计算,除非所进行的是一次非概率抽样。对于以百分比表达的结果,经常可以计算一个最大误差范围,它适用于该调查的所有结果(至少所有基于整个采样的结果)。有时最大误差范围可以直接从采样的大小(回答问卷者的数量)计算。 误差范围通常在三个可信度上给出;99%,95%和90%。99%这个级别是最保守的,而90%的级别是最不保守的。95%的级别最为常用。如果可信度为95%,则整个样本空间的“真实”百分比有95%的可能处于一个问卷的结果的误差范围内。等价的说,误差范围就是95%可信区间的半径。 注意误差范围只考虑随机采样误差。它不考虑潜在的其它误差源,例如问题中的偏向性,没有被调查到的群体所带来的偏差,拒绝回答或者撒谎的人带来的误差,错误记数或者计算带来的偏差,等等。 \approx 1.29/\sqrt\, These formulae only apply if the survey used a simple random sample.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误差范围
自治領
自治領(Dominion)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制度下一個特殊的國家體制,可說是殖民地步向獨立的最後一步。 19世紀,所有實行自治或半自治的英國殖民地,尤其那些已具有自身憲政體制的,如加拿大、澳洲等,都稱為自治領。它們都是由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或自治殖民地(Self-Governing Colony)進化為自治領。.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自治領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排序複選制
排序複選制(Instant-runoff voting,IRV)、「順位同票制」或「優序投票制」,也稱為「選擇投票制」(Alternative Vote,AV)、「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 Voting),是一種排序投票制度。.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主要兩種方法之一,另一則是多數制。.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参议院
澳大利亚参议院(英语:The Australian Senate)是澳大利亚议会的两院之一。参议院也被称作上院,同时,众议院被称为下院。参议会议员被称为Senator,而众议院议员被称为MP(Member of Parliament)。.
澳大利亚君主
澳大利亞君主,即澳大利亞(澳洲)君主,是立憲世襲君主。现任澳大利亚君主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由1952年2月6日在位至今。澳洲總督在澳洲代表君主,由君主根據憲法以君主制誥委任,在君主不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代表她行使《澳大利亚宪法》授予的权力。君主會另外直接委任六位州總督,在各個州代表君主。根据《1986年澳大利亚法》澳大利亚君主同时是澳大利亚各州的君主。 澳洲君主除了担任澳洲的君主外,也是另外15個英聯邦王國国家君主。 澳洲君主的继承规则遵循由英国历代法律确定、所有英聯邦王國共同承认的继承规则。如需修改继承规则时,根据20世纪30-40年代各英联邦王國之间确立的宪政惯例,英聯邦王國王位继承规则必须经由所有王國按照各国自身法律要求立法,方可修改有效。其中,根据澳大利亚的联邦制度和1986年以来的宪政制度,澳大利亚联邦须在所有州立法通过之后方可代表澳大利亚立法对王位继承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澳大利亚的西敏制君主立宪制度,君主和总督都不会过问日常政府的施政。根据澳大利亚的现代宪政惯例,君主只有在根据总理建议任免总督,和更改君主的权力本身时才会直接过问澳大利亚事务,君主的其他权利均已交予总督行使。.
澳大利亚工党
澳大利亚工党(Australian Labor Party,縮寫为ALP)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社會民主主義政党,政治立場中間偏左。工黨亦是澳洲兩大政黨之一,其長期競爭對手是中間偏右的保守派自由党-國家黨聯盟。工黨建黨于1891年,为進步聯盟成员。 澳大利亚工党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劳工階層的代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從1891年開始勞工運動組織在澳洲的各英屬殖民地建立的政黨組織,比澳大利亞聯邦成立還要早10年,是澳大利亞現有政黨中歷史最悠久的。澳大利亚工党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内執政的工黨,自1904年首次在聯邦政府執政后屢次執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關鍵歷史時刻領導了澳大利亞,惟工黨過去的整個20世紀中,實際上執政的時間較保守派聯盟短(僅在1908-1909、1910-1913、1914-1916、1929-1932、1941-1949、1972-1975、1983-1996年執政),而20世紀最長的執政時期在1983-1996年,亦即鲍勃·霍克及保罗·基廷執政時期,執政長達13年。 工党是当前的联邦反对党,最近一次执政是从2007年到2013年。其中,2007年至2008年工党曾是全国联邦政府及所有八個州级及地區政府的执政党。目前工党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及北領地的執政黨。 類似其他左翼政黨,工黨的黨組織由全國執行委員會領導,全國執委會的首腦是工黨主席(President),下設兩個副主席,一個書記。全國執委會和黨主席、副主席的實際職責主要在黨組織方面,而黨在聯邦或州層面的政治決策則由當選該級政府議員的黨員組成的議會黨團決定。議會黨團選出的首腦是黨魁,是工黨的實際政治領袖,並出任總理或州長(執政時)或反對黨領袖(在野時)。当前的工黨黨魁是比尔·萧藤,他在2013年10月18日在党内选举中勝出,接替辞职的前任陆克文成为工黨领袖。 在2013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中,工黨选战失利,结束了六年联邦执政时期,成为了联邦官方反对党。 工黨的黨章將其定義為民主社會主義政黨,但近年的實際政策更偏向于中間偏左路綫和社會民主主義理念。現在的工黨自定義為“包括改革分子、激進分子、進步分子、社會民主主義者和民主社會主義者的聯盟,由對社會不公平的批判、對更公正和公平的社會以及用民主手段達到此目的的承諾團結在一起。”.
澳大利亚国会
#重定向 澳大利亚议会.
澳大利亚绿党
澳大利亚绿党(Australian Greens),是澳大利亚的左翼环保主义政党。.
澳大利亚联邦大选 (1972年)
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于1972年12月2日在澳大利亚举行。众议院的全部125个议席均参与选举。自1949年起就开始执政的澳大利亚自由党,在时任澳大利亞總理威廉·麦克马洪的领导下于1971年3月起与道格·安东尼所领导的乡村党结成自由党、乡村党竞选联盟,但被由高夫·惠特拉姆领导的澳大利亚工党所击败。 参议院组成,详见澳大利亚1970年参议院选举。.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
澳大利亚首都领地(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ACT)是澳大利亚聯邦政府所在地,是澳大利亚管轄區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州層級行政區。它全境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境内,面积為2,358平方公里。澳大利亞首都领地的首府,亦是澳大利亚聯邦的首都,是位在领地北部的坎培拉。 19世紀晚期,在澳洲的各英属殖民地谈判组成联邦时,就联邦首都的选址在两个最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相持不下,因此最终在1901年施行的《澳大利亚联邦宪法》中规定新首都必须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境内但必须距离悉尼100英里——这样保证新首都会离悉尼和墨尔本都保持相当距离。经过屡次讨论,最终联邦政府选定在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大分水岭和雪山余脉环抱之处建都,就是后来的坎培拉。为了确保联邦政府拥有能够自由支配的足够大的地区,1911年新南威尔士根据宪法将新首都及其主要河流流域的一部分划出上交给联邦政府,成为联邦直辖的领地。1913年開始建城。1927年暂时国会大厦(现在的旧国会大厦)建成,澳大利亞聯邦國會從墨爾本国会大厦遷往坎培拉,代表澳大利亚政府的正式首都正式启用。1988年首都领地取得自治领地地位,代表首都领地的自治政府在一部分联邦政府下放的问题上有自主立法的职能。自治后,坎培拉的市政机构即并入自治领地政府,因此首都领地兼管州级政府和地方政府事务。 首都领地的政府首脑是首席厅长,相当于各州的州长(總理)。和澳大利亚其他领地不同,首都领地不設代表联邦总督的领地行政官,而由联邦总督直辖。 1915年,为了给联邦政府提供一个联邦直辖的海港,新南威尔士政府又向联邦政府上交了与首都领地不相邻的傑維斯灣的部分地区,联邦政府将此地区与首都领地一同管理,但1988年首都领地自治后傑維斯灣成为分别的领地,但首都领地仍保留了傑維斯灣北岸的一小块无人居住的狭长土地。.
澳大利亚自由党
澳大利亚自由党,是澳大利亚目前主要的两大政党之一,由前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及其支持者于1945年脱离了原澳大利亚联合党而成立的;其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17年的原澳大利亚国民党。自由党建党时的理念既有古典自由主义特征,也受保守主义影响,党内的社会自由主义流派则呈弱势。现在的自由党虽名为“自由”,实际上被称为“保守主義”、“自由保守主义”或“保守自由主义”,属于中间偏右的保守派政党,在澳大利亚政坛的角色大约相当于英国的保守党。 在联邦选举中,自由党和国家党组成政党联盟,与中间偏左的工党争夺执政权。尽管成立的时间晚于工党,但自由党(作爲聯盟黨的主要黨派)参与联邦政府执政的时间更长。澳大利亚历史上上两个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均出自该党;分别是孟席斯(1939年-1941年、1949年-1966年),霍华德(1996年-2007年)。 在最近的2013年澳洲联邦大选中自由黨参与的联盟胜出成为执政党,自由党结束从2007年联邦大选中失利后六年的联邦反对党生涯。自由党领袖托尼·阿博特成为第28任联邦总理,副领袖则是朱莉·毕晓普。而在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和两个领地中,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其中的四个州级政府执政:包括新南威尔士州、塔斯马尼亚州、西澳州以及北领地。在2015年9月14日的黨魁選舉中,麦肯·腾博擊敗托尼·阿博特,並成為第29任聯邦總理。.
澳大利亚政治
澳大利亚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国家。.
澳大利亚总督
澳大利亞联邦总督(Governor-General of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亚的君主在澳大利亚的代表。按照现行的澳大利亚和英国法律,澳大利亚和英国共有一个君主,而这个君主常驻在英国。因此,澳大利亚总督在一般情况下行使着国家元首的职务。 作为君主的全权代表,总督在法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利。宪法赋予他国家的最高行政权。他也是三军统帅,可以制定和取消法令,并且有权任命和罢免议会議員,各部部长和总理。但是,按照英国的西敏制传统惯例,总督不干涉行政,并按照总理的建议行使权力。 同样,法理上总督由总理提名,而由君主任命。早期的联邦总督任命时,澳大利亚政府、君主和英国政府会进行三方面的沟通,最终人选更多地反映君主的个人选择和英国政府的意见,初期的历任总督大多是英国贵族,而且最初的总督都自认为不但是澳大利亚的代理元首,也是帝国政府和作为帝国领土自治政府的澳大利亚政府之间的联络官,对澳大利亚政府传达帝国政府的意见。随着澳大利亚国内政治的逐渐成熟,英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影响力迅速减少,总督作为联络官的角色也很快淡化。此后,自从英国在1930年代确认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以后,君主就没有拒绝过澳大利亚总理的提名。同样的,在总督任命的问题上,君主只遵循澳大利亚总理的意见,而不考虑英国首相和英国国会的建议。实际上,当代总督的任命和罢免都掌握在澳大利亚总理手中。 这些法理上的和惯例上的矛盾有时会造成争议。在1975年的宪政危机中,总督约翰·柯尔以总理无法将预算案通过参议院为由,解散了高夫·惠特拉姆任总理的政府。当时,澳大利亚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决定不予干涉,理由是澳大利亚自1930年代英国确认其独立地位并在1942年接受此独立地位后已成为独立国家,除去《澳大利亚宪法》规定须由君主亲裁或影响君主宪政职权本身的事项外,其他权力都已交由总督代行,因此女王认为她无权干预总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而宪政危机必须由澳大利亚自行解决。但是约翰·柯尔的举动此后一直被争议。反对者认为法律上,按照西敏制的惯例,总督不应解散在众议院拥有多数支持的政府。政治上,反对者认为一个非民选的总督不应有权解散由人民选出的政府。.
澳大利亞國家黨
澳大利亞國家黨(National Party of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政黨之一。國家黨1920年建黨,當時稱爲“澳大利亞鄉村黨”(Country Party of Australia),1975年改名“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为現名。在聯邦層面,國家黨與澳大利亞自由黨自1922年以來組成長期合作的右翼聯盟,其長期競爭對手是中間偏左的澳大利亞工黨。 在最近的2013年澳洲联邦大选中国家党参与的联盟胜出成为执政党派,国家党由此结束了从2007年联邦大选中失利后开始的六年反对党生涯。.
澳大利亞總理
澳洲總理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首脑,由澳洲总督代表君主任命。现任總理是澳大利亚自由党领袖麦肯·腾博。 《澳洲宪法》没有提到总理一职,因此总理的存在和职权皆由惯例來确定。按照西敏制的惯例,澳洲總督作为象征性的元首代理人不干预行政,所以总理是实际决策者和最高行政长官。同样根據西敏制的法律結構,总理由於下議院(众议院)掌握多数席次的党派來推举,并被视为该党派的实际领袖。总理通常必須是聯邦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MP)。澳洲政治史上,唯一以參議員身份出任总理的是约翰·戈顿。.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英文:Australian Federal Police,縮寫:AFP)於1979年10月19日成立,為澳大利亞聯邦的聯邦制警察機構,負責執行澳大利亞聯邦的法律及保護澳大利亞聯邦的國家利益。澳大利亞聯邦警察為澳大利亞在國際刑警組織中的代表組織,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內部保安顧問。.
澳洲人報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是澳洲銷量最高的大報。日報流通量11萬6千份,週末版流通量25萬5千份。 该报2017年9月推出中文版。.
查看 澳大利亚众议院和澳洲人報
澳洲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 Canberra),又称为坎培拉议会大廈、澳洲聯邦议会大廈,是澳大利亚国会驻地,位于澳洲首都领地坎培拉。建筑由密彻尔/久尔格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88年5月9日由澳大利亚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剪綵啟用。在建造當時,它是南半球最昂貴的人造建築物,共花費約11亿澳元的預算。由於澳洲是實施聯邦制和內閣制的民主國家,因此這棟大廈也是澳洲的行政權和立法權之核心所在。 在國會大廈建成之前,澳大利亚国会直到1927年曾在墨尔本国会大厦议事。1927年至1988年之间,国会驻地是位于坎培拉的临时国会大厦,现在称为“旧国会大厦”。作为澳大利亚的永久性国会建筑,新国会大厦的建造由于选址争议屡经推迟,直到1981年才开始动工。建築主体的设计表现了两个迴力鏢,顶端有總長81公尺的巨大旗桿。整个建筑的屋顶就是国会山的山顶,是由草坪覆盖的缓坡,民众可以直接从建筑外踏上屋顶,象征人民至上的民主理念。 国会大厦有房间4,700间,总占地250,000平方公尺。大厦的许多部分对公众开放。从大厦的门厅往左、中、右可以分别到达三个大厅,分别对应澳大利亚国会的三部分:象征君主和人民主权的中央大厅,众议院议事厅和参议院议事厅。根据西敏制的传统,众议院区域使用绿色为主题色,参议院区域使用红色为主题色。两院厅舍之间是供议员使用、不对公众开放的议员厅,连接大厦后部的工作区:这里有总理和其他部长的办公室,以及供议员、执政党团和反对党团使用的办公设施。.
澳洲聯邦憲法
澳大利亚宪法是澳大利亚的“最高法”,规定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运作,以及联邦政府和各州和领地的关系。澳大利亚属于普通法系,宪法由几部法律和其它文件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联邦宪法》:一般所称“《宪法》”即指此法 。《宪法》在1898年至1900年之间在当时英国在澳洲的各殖民地分别经由全民公决批准后,批准的草案由英帝国国会作为《190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法令(帝)》中的一条正式立法。《1900年澳大利亚联邦宪法法令(帝)》于1900年7月9日经女王签署立法,1901年1月1日生效。 虽然《宪法》最早是作为英国国会立法获得法律效应的,但《1986年澳大利亚法令》消除了英国国会对在澳大利亚实行的《宪法》进行修改的权力,现在《宪法》只能按照其规定的全民公决机制修改。 其它一些法令对澳大利亚有重要宪政意义。这些包括《1931年西敏法令》:在澳大利亚联邦经由《1942年西敏法令采纳法令》接受;和《1986年澳大利亚法令》:由澳大利亚联邦国会、各州议会和英国国会依据同等文本分别通过。《1942年西敏法令采纳法令》经常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在法律上成为独立国家的时刻,而《1986年澳大利亚法令》则切断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最后宪政联系。虽然两国仍共戴同一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为君主,但她是以两个不同身份出任两国元首的。 R v Foreign Secretary; Ex parte Indian Association QB 892,928页;澳高院在 Sue v Hill (1999) 199 CLR 462,段同意。 在澳大利亚的普通法制度下,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拥有对《宪法》条文的解释权。两所法院的判例决定了宪法的解释和应用。.
昆士兰自由国家党
#重定向 昆士蘭自由國家黨.
托尼·史密斯
托尼·史密斯(全名:安东尼·大卫·霍桑·史密斯;英文:Anthony David Hawthorn 'Tony' Smith,),澳大利亚政治人物。 早年就读于墨尔本大学经济系,后获得文学系荣誉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成为澳大利亚公共关系协会的一位青年学者,后担任前联邦财政部长彼得·科斯特洛的媒体顾问。在2001年联邦大选中,代表自由党当选墨尔本东北部凱西選區的众议院議員。 2015年8月,接替布朗雯·毕晓普,担任澳大利亚众议院议长。自由黨普遍對史密斯將能在議會中恢復對自由黨的信心充滿期望。史密斯被自由黨議員們描述為一位「溫和派」。自由黨普遍對史密斯將能在議會中恢復對自由黨的信心充滿期望。.
托尼·阿博特
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全名安东尼·约翰·阿博特(Anthony John Abbott),澳洲當地譯作艾保德,(),生于英国,澳大利亚政治人物,曾任澳洲總理及自由黨黨魁。.
2007年澳洲聯邦大選
2007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在六個星期的競選行動後,於2007年11月24日舉行。當天,超過一千三百六十萬名選民投票選出150個眾議院議員和76個參議院議員。 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强制投票的方式。在众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单一选区完全偏好的选择投票制;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的偏好,将候选人的排列顺序并标示于选票上。在参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比例代表制;每个选区按照各政党候选人名单获得票数的比例,在参加选举的各党中分配议席。 選舉結果工黨取得勝利,結束保守黨聯盟近十二年的執政局面。.
2010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
2010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即第43届澳大利亚国会选举,于2010年8月21日举行。执政中间偏左澳大利亚工党在茱莉雅·吉拉德的带领下,和托尼·艾伯特领导的中间偏右 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的挑战。 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强制投票的方式。在众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单一选区完全偏好的选择投票制;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的偏好,将候选人的排列顺序并标示于选票上。在参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比例代表制;每个选区按照各政党候选人名单获得票数的比例,在参加选举的各党中分配议席。 根据目前的计票结果,在众议院的150席中,工党获得72席,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获得72席,西澳洲国家党获1席,绿党获1席,独立人士获4席。可能没有一个政党能取得超过半数(≥76)的席位,从而产生1940年以来澳大利亚的首次悬峙国会。工党在新州和昆省失去大量选民,丢掉本尼朗、麦克亚瑟、麦觉里等席位,議席大減。 最終工黨在綠黨及獨立議員支持下組建少數派政府,但此後工黨在多場州議會選舉慘敗,支持度不斷下降,反對黨更成功以絕對優勢控制新南威爾士州。.
2013年澳洲聯邦大選
2013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即第44届澳大利亚国会选举,于2013年9月7日举行。之前执政的中间偏左澳大利亚工党在总理陸克文的带领下,接受由托尼·艾伯特领导的中间偏右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的挑战。 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强制投票的方式。在众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单一选区完全偏好的选择投票制;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的偏好程度,将候选人的以“1,2,3”等顺序依次排列并标示于选票上,并在计票中每轮淘汰得到“1”选项最少的候选人,将其票转给得“2”候选人,如此类推,直到有候选人获得过半数当选。在参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比例代表制;每个选区按照各政党候选人名单获得票数的比例,在参加选举的各党中分配议席。 选举结果显示,阿博特领导的联盟党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工党。联盟赢得国会下院150席中的90席,取得绝对多数。因此在9月18日,联盟党领袖阿博特正式获总督任命为新总理,联盟成为执政党。工党同时结束六年执政期,成为联邦反对党。选举日当晚工党领袖陆克文发表演讲接受败选,同时辞去工党领袖职务。.
2016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
2016年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即第45屆澳大利亞國會選舉,於2016年7月2日舉行。之前执政的中间偏右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總理麥肯·騰博的帶領下,接受由比尔·萧藤領導的中间偏左澳大利亚工党的挑戰。這次選舉與通常的大選不同,是改選聯邦衆議院和參議院全部議席的雙重解散選舉。通常的聯邦選舉改選衆議院所有議席及參議院一半議席,只有在符合《澳大利亞憲法》規定的特定情況下總理方可建議總督全部解散兩院進行改選。本次選舉是澳大利亞史上第七次雙重解散選舉,上一次是1987年。 澳大利亚采用的是强制投票的方式。在众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单一选区完全偏好的选择投票制;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的偏好程度,将候选人以“1,2,3”等顺序依次排列并标示于选票上,并在计票中每轮淘汰得到“1”选项最少的候选人,将其票转给得“2”候选人,如此类推,直到有候选人获得过半数当选。在参议院席位的计票中,采用比例代表制;每个选区按照各政党候选人名单获得票数的比例,在参加选举的各党中分配议席。 由於选举结果過分接近,直到7月11日左右方有較可靠的結果統計出現。選舉結果显示,騰博领导的联盟党以微弱優勢击败工党,联盟赢得国会下院150席中的76席,取得多數,騰博連任總理。在參議院,經過歷時近一個月的點票後,联盟党贏得76席中的三十席,沒有過半。.
另见
各国国会下议院
- 人民院 (印度)
- 人民院 (阿富汗)
- 众议院 (埃及)
- 众议院 (墨西哥)
- 众议院 (尼日利亚)
- 众议院 (巴西)
- 众议院 (意大利)
- 众议院 (日本)
- 众议院 (波兰)
- 加拿大下議院
- 国家杜马
- 国民议会 (中非)
- 国民议会 (南非)
- 国民议会 (斯洛文尼亚)
- 国民议会 (科特迪瓦)
- 國會二院
- 國民議會 (不丹)
- 國民議會 (奧地利)
- 國民議會 (法國)
- 國民院 (瑞士)
- 巴拉圭众议院
- 捷克众议院
- 柬埔寨国民议会
- 民议院
-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代表院
- 澳大利亚众议院
- 爱尔兰众议院
- 白俄罗斯众议院
- 百慕達眾議院
- 眾議院 (尼泊爾)
- 眾議院 (比利時)
- 眾議院 (西班牙)
- 美国众议院
- 英国下议院
- 阿根廷国家众议院
- 馬來西亞下議院
- 馬日利斯
澳大利亞政治
澳洲國會
西敏制
- 下議院議長 (英國)
- 倫敦憲報
- 加拿大政治
- 印度总督
- 反对党
- 國會法令
- 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议会
- 影子内阁
- 後座議員
- 御准
- 懸峙議會
- 新加坡立法局
- 澳大利亚众议院
- 澳大利亚参议院
- 澳大利亚总督
- 爱尔兰总理
- 福克兰群岛总督
- 英国下议院
- 英国君主
- 行政主導
- 西敏制
- 議會警衛官
- 議會黨團
- 议会
- 質詢
- 责任政府
- 集體負責制
- 首相答問環節
- 齊爾滕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