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查看 源義基和平安时代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查看 源義基和平清盛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查看 源義基和京都市
以仁王
以仁王()日本平安時代人物。後白河天皇第三皇子,為閑院流藤原季成的女兒藤原成子所生。他的府邸在三條地方的高倉,因此也被稱為高倉宮親王。 以仁王是後白河天皇的第三皇子,由於次兄守覺法親王出家為僧,因此《平家物語》將他記載為後白河的第二皇子。以仁王幼年曾跟隨天台座主最雲法親王出家學習佛法,但應保2年(1162年)最雲圓寂後就還俗了。 以仁王自幼才學出眾,擅於創作和歌和吹笛,且能寫一手好字。後白河上皇最初試圖將他立為六條天皇的太子,但由於建春門院的作梗而作罷。永萬2年(1165年),建春門院和後白河上皇所生的兒子憲仁親王成為了皇太子。同年,15歲的以仁王在近衛河原秘密舉行了冠禮,此後成為八條院暲子內親王的養子。仁安元年(1166年),以仁王的舅舅藤原公光被罷免了權中納言兼左衛門督的官職,以仁王繼位的夢想徹底破滅。此後以仁王被後白河天皇疏遠,被降為親王,過起了隱居生活。 治承三年(1179年),平清盛發動政變,幽禁了後白河法皇並廢止了院政。次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抗平氏奪位,自稱「最勝親王」,並向關東的源氏各族發出討伐平家的令旨。不久事泄,太政大臣平清盛假借法皇的名義將以仁王開除了皇籍,賜名「源以光」,並派人前往以仁王的住所,要把他流放到土佐國去。以仁王得知此事,與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出奔三井寺,並向延曆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曆寺拒絕,以仁王等人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平清盛派出平知盛、平重衡、平行盛、平忠度等人率兵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於鳥居前遇到平家武士藤原景高、藤原忠綱的襲擊,中箭落馬身亡。 然而很少人曾經見過以仁王容貌,因此當時日本民間流傳著以仁王依然活著的流言。雖然以仁王舉兵失敗了,但其令旨卻成為了源賴朝、源義仲等各地源氏起兵討伐平家的理由,最終平家政權被推翻。京都的朝廷曾一度將東國所流傳的以仁王令旨當作偽物,直到建久7年(1196年),以仁王一直被稱作「刑人」,當作謀反的人物。(《玉葉》建久7年正月15日条)。 長子北陸宮,在以仁王舉兵失敗後逃亡北陸道,後來被舉兵討伐平家的源義仲奉為主公。源義仲率源氏武士進入京都後,曾一度試圖將北陸宮扶上皇位,但被後白河法皇拒絕了。次子若宮則被平家逮捕,被迫出家,法號道尊。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有高倉神社。.
查看 源義基和以仁王
位階
#重定向 品秩.
查看 源義基和位階
從五位
從五位為日本官階與神階的一種,位於正五位之下正六位之上,追贈時則稱為贈正五位。以近代以前的日本位階制度來說,從五位下以上者為貴族。 而由於華族嫡男一般授以從五位之故,從五位也能被拿來當作華族嫡男的別稱。.
查看 源義基和從五位
武藏
武藏()可以是指:;地名.
查看 源義基和武藏
河內源氏
河内源氏是平安时代清和源氏的一支,当时以河內國(今大阪府一部分)作为根据地。被武士称作“源氏”的一般指的就是河内源氏。此外,与伊勢平氏被称作“平家”相对应,古时河内源氏也会被称作“源家”。.
查看 源義基和河內源氏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查看 源義基和治承
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查看 源義基和源平合戰
源義家
源義家(),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著名武将,河内源氏嫡流出身,通称「八幡太郎」或「八幡太郎義家」。「新羅三郎」源義光之兄。 源義家在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中成功鎮壓了安倍氏、清原氏等蝦夷敗戰豪族的反亂,之後在關東亂事中亦大顯神威,被白河法皇譽為「天下第一武勇之士」。 源義家致力於士族地位的確保,成為武士的領袖,其言行處事也樹立了武士道的典範。但後來由於白河法皇懷疑源義家對奥州懷有野心,加以院政派當權,刻意削弱攝關公卿派及源義家的武力,因而勢力日衰。官至正四位下加允昇殿,大正年間追贈正三位。 Yoshiie category:河內源氏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查看 源義基和源義家
源義仲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查看 源義基和源義仲
日本人名
在日本的人名,或是姓名,又稱和名,由家族姓氏(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以及個人名字(名前,なまえ)組成。一般由一至四個漢字所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在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使用西方語言或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大多依西方慣例,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日语中氏一词,在歷史上,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等日本氏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在現代日本民法中,氏代表了某個人的家族姓氏。.
查看 源義基和日本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