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

指数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

這是一個收集在國旗上有眉月圖樣設計的圖集。.

目录

  1. 106 关系: 加尔各答埃及国旗占族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印度洋印度旗帜列表南卡罗来纳州南阿拉伯聯邦吉隆坡君士坦丁堡坎塔布里亚坎巨提塞尔维亚塞米諾爾人大科摩罗岛奥斯曼帝国安曼尼泊尔国旗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人民党巴基斯坦国旗丁加奴东突厥斯坦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庫德斯坦王國庫梅克人伊朗国旗伊斯蘭會議組織伊拉克信德省俾路支省土庫曼人土库曼斯坦国旗土耳其国旗土耳其总统旗北賽普勒斯國旗利比亚国旗哈夫斯王朝内蒙古人民党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国旗秘鲁科科斯(基林)群島科科斯(基林)群島旗幟科摩罗国旗突尼西亞國旗约旦纳闽美国... 扩展索引 (56 更多) »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কলকাতা, कोलकाता: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486,679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七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加尔各答

埃及国旗

行的埃及國旗於1984年10月4日啟用。紅色代表革命和鮮血,白色代表光明的未來,黑色代表受外國壓抑的長久歷史。其中中央的國徽稱為「薩拉丁之鷹」,鷹爪下方的文字則是用阿拉伯文寫的「--」。.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埃及国旗

占族

占族(占婆語:Urang Campa、người Chăm:ជនជាតិចាម),東南亞民族,公元2世紀建古國占婆,至1471年被越南後黎朝瓦解成多個土司自治領地,1832年被越南阮朝改土歸流吞併滅國,今占人分佈於柬埔寨東部、越南中南部,總人口約50万。占婆語屬南岛语系,與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人的亞齊語最親近。原為印度教徒,9-10世紀兼信佛教,至17世紀末徹底變成穆斯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占族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

#重定向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印度洋

印度旗帜列表

本列表收录了印度使用的各类旗帜。.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印度旗帜列表

南卡罗来纳州

南卡罗来纳州(State of South Carolina),簡稱南卡州,是美國東南方州份中的一州,曾是美國早期13州聯盟裡的南卡羅來納省(Province of South Carolina),在反抗英制高稅的美國獨立革命時期是重要的成員之一。本州的名稱來自於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该州人口約有472.4万人。 美國海軍以南卡罗来纳州命名過USS South Carolina戰艦。.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南卡罗来纳州

南阿拉伯聯邦

南阿拉伯聯邦(اتحاد الجنوب العربي,拉丁化:),是英國於1962年4月4日將原先之南阿拉伯酋長國聯邦底下共十五個保護地予以合併之後,所建立的聯邦政體;1963年1月18日,又納入了原為皇家殖民地的亞丁,1964年6月,又將上奧拉基領地併入,自此共有十七個領地。曾於1966年組團參加在牙買加金斯敦所舉行的英联邦運動會。 後來此聯邦由於南阿拉伯保護國的獨立運動而瓦解,在1967年11月30日被新成立的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即南葉門)所取代。.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南阿拉伯聯邦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吉隆坡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君士坦丁堡

坎塔布里亚

坎塔布里亚(Cantabria)是西班牙的自治區。它北鄰坎塔布連海、南接卡斯蒂利亞-萊昂、西鄰阿斯圖里亞斯、東連巴斯克。首府桑坦德,市区内最大的城市和主要工业中心。.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坎塔布里亚

坎巨提

坎巨提,一譯乾竺特、謙珠特、喀楚特,是亞洲中部古國,位於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爾北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棍雜河谷一帶。18世紀後期,乾竺特國境東、北與中國新疆色勒庫爾(今塔什庫爾干縣)相接,南臨博洛爾(今克什米爾吉爾吉特一帶),東南與巴勒提為鄰。其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都城為棍雜(ہنزہ),一譯罕薩、洪扎;又稱巴勒提特(Baltit),今名卡里馬巴德(Karimabad),在棍雜河北岸。 1761年起乾竺特成為中國的朝貢國。晚清以後,乾竺特又譯作坎巨提,簡稱坎部。1891年,坎巨提被英國軍隊佔領,次年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土邦,即“棍雜土邦”,但仍保持中國的屬國地位。中華民國政府曾主張坎巨提為中國領土。1974年,作为土邦的坎巨提正式併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坎巨提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塞尔维亚

塞米諾爾人

塞米诺尔人(Seminole)是美国原住民的一支,被列為文明化五部族之一。原本居住在佛罗里达,后被强制迁移到俄克拉何马。塞米诺尔人同美国发生了三次塞米诺尔战争。.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塞米諾爾人

大科摩罗岛

大科摩罗岛(Grande Comore),全称为大科摩罗岛自治岛。科摩罗最大岛屿,位于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北端,首府莫罗尼。全岛面积1,148平方公里,人口据估计为约345000人。.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大科摩罗岛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奥斯曼帝国

安曼

安曼(Amman,عمان)是西亚國家約旦的首都,位於該國北部,西側是阿吉倫山地,廣義人口約280萬人,在歷史上安曼曾經由許多不同民族統治,然而其卻是今日中東地區少數伊斯蘭教、基督宗教及其他少數信仰無明顯衝突而得以共處之地。 安曼及其周遭降雨量極低,加上氣候變遷導致長期缺水,每周只有一天半時間供應自來水,其他時間或大量用水者需要和私人水商用高價買水,水源通常是遠方運來的深井水。這也導致農作收穫不理想,長期靠進口糧食。 File:Aerial photograph of Amman (3).JPG|安曼住宅區,典型的四層樓房 File:Amman Streets.JPG|入城高速公路 |新副都心 File:Souk Jara 4 Jul 2008 (7).JPG|二手攤販 File:Amman Citadel.jpg|安曼城堡遺跡 File:Bus.JPG|公營公車 File:Jabel Webdeh Cafe Mbareh.JPG|咖啡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安曼

尼泊尔国旗

尼泊爾國旗為尼泊爾的國旗,而其造型為兩個直角三角形所組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三角型國旗,也是唯一縱大於横的國家旗幟。.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尼泊尔国旗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民党

巴基斯坦人民党(乌尔都语:پاکستان پیپلز پارٹی;Pakistan People's Party,缩写为PPP)是巴基斯坦主要政党之一,由已故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于1967年11月30日创建,总部位于伊斯兰堡。另一大政黨為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 巴基斯坦人民黨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及聯邦議會所組成。現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成員有阿里·布托的妻子努斯拉特·布托 (Begum Nusrat Bhutto)、副主席馬赫杜姆(Makhdoom Amin Fahim)、副主席优素福·拉扎·吉拉尼、總書記賈漢吉爾·巴達爾、副總書記綿拉扎·拉巴尼、馬赫杜姆·庫雷希等。 1971-1977年,1988-1990年,1993-1996年,2008-2013年是巴基斯坦的執政黨。其中2008-2013年的政府是首個民選的政府完成五年任期。.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巴基斯坦人民党

巴基斯坦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左侧是白色竖长方形,宽度占整个旗面的1/4;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白色象征和平,代表国内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祆教的居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绿色象征繁荣,还代表伊斯兰教。新月象征进步,五角星象征光明;新月和五角星还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巴基斯坦国旗

丁加奴

#重定向 登嘉樓.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丁加奴

东突厥斯坦

東突厥斯坦(Sherqiy Türkistan;شىعىستىق تۇركىستان,S'yg'ystyq Turkystan)即突厥斯坦的东半部地区,具体指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一线以东的中亚地区。在支持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人士使用时即指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长时间存在若干獨立國家,也曾數度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后的一系列战役期间征服了东突厥斯坦,并被称为“西域新疆”(即“西方的新疆土”),以与清初其他新征服的地区相区别(如“云南新疆”、“广西新疆”等)。1881年,清帝国击败攫取了维吾尔人起义成果的阿古柏所建立的七城汗国,收复了东突厥斯坦,并将这一地区设立为行省,称“新疆”(即“新的疆土”)。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各地陷入長年戰亂之中,中国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下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得以發展,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当地曾成立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东突厥斯坦

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重定向 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亞塞拜然語:Azərbaycan Xalq Cümhuriyyəti),是伊斯蘭世界中首個建立的議會民主制國家(早於土耳其)。 是由俄羅斯帝國在1917年解體後,設在提比利西的阿塞拜疆国民议会於1918年5月28日所成立。北與俄羅斯接壤,西北為喬治亞民主共和國,西邊則是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南邊則和波斯接壤。人口約兩百萬。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國家 Category:前共和國 Category:亞塞拜然歷史 Category:已不存在的共和國 Category:已不存在的國家 Category:1918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20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短命國家.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庫德斯坦王國

庫德斯坦王國(Keyaniya Kurdistanê)是在鄂圖曼帝國瓦解之後在蘇萊曼尼亞出現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存在於1922年九月至1924年七月,後來被併入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庫德斯坦王國

庫梅克人

庫梅克人 (庫梅克語: Къумукълар,Кумыки)是一個說突厥語的族群,主要居住在里海西北沿岸,俄羅斯聯邦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北部平原和部分山区,在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和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也有分布,2002年人口約42萬,信仰遜尼派伊斯蘭教。.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庫梅克人

伊朗国旗

伊朗國旗啟用於1980年7月29日,是一面三色旗,由綠(伊斯蘭)、白(和平)、紅(勇氣)三條橫幅組成。中間為紅色國徽。在三條色條之間,書有「真主至大」各11次,共22次,即伊朗曆11月22日、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日子(1979年2月11日)。 三色起於卡扎尔王朝,但中間的圖案為狮子与太阳,沿用至伊朗伊斯蘭革命為止。這面旗也為反對伊斯蘭共和國的人士所用。.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伊朗国旗

伊斯蘭會議組織

#重定向 伊斯兰合作组织.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伊斯蘭會議組織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伊拉克

信德省

信德省(سنڌ;سندھ;Sind)位於南亞次大陸的西南角、巴基斯坦東南部,印度河下游,是巴基斯坦四個省份之一,以面積計排行第三。東鄰印度,南鄰阿拉伯海,西邊與伊朗高原接鄰。面積140,914平方公里,人口36,894,487(2006年)。主要语言有信德語、烏爾都語等。 首府喀拉蚩,亦是巴基斯坦的舊都,它從1936年開始已是當時英屬印度信德省的首府。其他主要城市還有海得拉巴、訥瓦布沙阿及蘇庫爾等。 當地天氣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在五月到八月間,溫度時常達到攝氏46度,十二月到一月平均溫度則可以低達攝氏2度。全年平均降雨量大概7吋,雨季集中在七八月。西南季候風在二月份開始,直到九月。從氣候上,信德省可以分為:上信德、中信德和下信德三個部份。这里居民一半来自印度。 在该地区有一个大的独立运动(主要在卡拉奇,反對外來移民)。.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信德省

俾路支省

俾路支省(بلوچستان)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是該國四個省份之一。西鄰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北鄰阿富汗,南鄰阿拉伯海。属于俾路支地区。面積347,190平方公里,首府奎達。主要语言有俾路支语、普什图语、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俾路支一直有独立运动,原因是當地人不滿政府一直是由旁遮普省的人主導。.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俾路支省

土庫曼人

土庫曼族(土庫曼語:Türkmenler Түркменлер)是一个中亚突厥语民族,土库曼斯坦主要民族,也分布於阿富汗、伊朗東北部(呼羅珊)、敘利亞、伊拉克和北高加索(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以及巴基斯坦北部等地,其民族總人口數約為九百萬人。 他们本来生活在阿爾泰山脈,七世纪來到锡尔河以北,其中塞尔柱部前進至巴格達,被哈里發封為蘇丹,十三世纪卡耶部前往安納托利亞,成立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有人說他們的祖先來自回紇汗國的烏護(烏古斯人),與當地伊朗人混血而成。在伊朗与阿塞拜疆的多是什叶派。他们屬烏古斯语支,与土耳其人、撒拉族、加告兹人、卡什加人、阿塞拜疆人有关。 史集,突厥语大词典說土庫曼即是像突厥,因為烏古斯人本来长得眼睛小,長期與河中塔吉克人生活,已經像伊朗人,但不全是伊朗人又有似突厥的地方。.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土庫曼人

土库曼斯坦国旗

土庫曼斯坦國旗是全世界最複雜的旗幟,旗地為深綠色,旗面上部中間有一彎新月和五顆五角星,月和星均為白色。綠色是土庫曼人民喜歡的傳統顏色,白色象徵平靜與仁慈;新月象徵光明前途;五個白色五角星象徵著該國的五個地區:阿哈爾、巴爾坎、列巴普、馬雷、達绍古茲。五角星的五個角象徵宇宙物質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晶態和等離子態;星與月合起來是伊斯蘭教的標誌。 靠旗杆一側有一紅色垂直寬頻通過旗面,寬頻中自上而下排列著五種地氈圖案,每個圖案呈團花狀,有些以顏色的交錯形成四等分。在地毯中,大薔薇圖案一般重複成列或形成格子樣式,置於圖案中心,小薔薇圖案則出現在鑲邊上。地毯圖案象徵土庫曼人民的傳統觀念和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土庫曼斯坦人的民族習性,是他們傳統遊牧生活的一部分。 五種地氈圖案下面有橄欖枝 (象徵其中立國地位)。1995年,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宣佈中立政策,並在同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上得到一致通過,為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1997年版国旗在五個地毯圖案的最下方增加了橄欖枝圖案。憲法同時修改为:“土庫曼斯坦國旗是團結的標誌、獨立的標誌、勝利的標誌。” 目前的版本啟用於2001年1月24日。.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土库曼斯坦国旗

土耳其国旗

土耳其国旗(Türk bayrağı)是一面红色的,中间偏左有一弯白色的新月和一颗五角星的旗帜。这面旗在土耳其语中称为Ay Yıldız(意为星月旗)或Alsancak(红旗)。 这面旗帜有一段特别的来历,因为在1844年坦志麦特改革时就有一面用相同元素构成的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面旗帜;尽管形状、位置、颜色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依然是现今土耳其国旗的雏形。国旗几何比率的法律规范在1936年土耳其国旗法发布时出台。旗帜的红色色度与Pantone 186或RGB(227,10,23)相似。.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土耳其国旗

土耳其总统旗

土耳其总统旗(土耳其语:Cumhurbaşkanı)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的旗帜。.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土耳其总统旗

北賽普勒斯國旗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國旗與土耳其國旗相似。國旗為白地,上下各有一條紅色條紋。中央為紅色的星月圖案。比例为2:3。 现行国旗启用于1984年,最初的国旗为红地,后改为白地。.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北賽普勒斯國旗

利比亚国旗

利比亞國旗(علم ليبيا;柏柏爾語:Acenyal n Libya)是利比亞的國家象徵之一,現行的國旗於2011年8月3日啟用,是為紅、黑、綠三色橫旗,黑色帶子中央有新月和五芒星。這面旗幟曾於利比亞王國時期使用,其後因利比亞前最高領導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推翻王朝而停用。2011年8月20日,利比亞全国过渡委员会成功攻下的黎波里,並獲得聯合國承認,利比亞王國時期的國旗得以重新採用。.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利比亚国旗

哈夫斯王朝

哈夫斯王朝,Hafsid dynasty, (الحفصيون) ,是一个于1229年至1574年统治突尼斯地区的穆斯林王朝。该王朝是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的目标。到十六世纪,该王朝被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所支持的巴巴里海盗所夹击。1574年该王朝被巴巴里海盗灭亡。.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哈夫斯王朝

内蒙古人民党

內蒙古人民黨(Öbür mongγul-un arad-un nam),又稱新內人黨,是以主張內蒙古实现民族独立為主要宗旨的政黨,於1997年3月23日在美國紐約成立,不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對內蒙古的管治,主張內蒙古实现民族自决。內蒙古人民黨是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的成員之一。.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内蒙古人民党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Internationle Rotkreuz- und Rothalbmond-Bewegung)是國際性的人道主义運動,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9,700万名志愿者及工作人員,这一国际人道运动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并减轻人类疾苦,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观念而加以任何歧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有三个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中文簡稱紅會)。这三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但拥有共同的基本原则、目标、标志和章程。.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悬挂着的国旗就代表了国家的主权。国旗经常被政府机构悬挂,但通常也可被本国的公民使用。不同的国旗有着不同的样式,包括不同的长宽比例,甚至不同的形状。 公用和私人建筑物(例如政府、企业、学校和法院)经常悬挂国旗。在某些国家,国旗在民用建筑上只在几个规定的国旗悬挂日悬挂。国旗通常分为陆上用旗和海上用旗两种,各有三种类型,但大多数国家在这几种类型上采用相同的设计。.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国旗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秘鲁

科科斯(基林)群島

科科斯(基林)群岛(Cocos (Keeling) Islands)是澳大利亚位於印度洋的海外领地,位於澳大利亞本土與印尼之間的南緯12°0′00″ 東經96°30′00″。群島面积達14.2平方公里;人口有628人(至2005年7月),由27座珊瑚島組成。仅家岛(Home Island)和西岛(West Island)有人居住。科科斯(基林)群岛的行政中心位于西岛。 本群島的國家及地區頂級域為.cc。.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科科斯(基林)群島

科科斯(基林)群島旗幟

科科斯群岛旗幟為澳大利亚属地科科斯群岛所使用的旗幟,於2003年面世,並在2004年4月6日啓用。该旗帜为绿地长方形旗帜,内有图案为左上角为当地特产椰树,中间为黄色的新月,象征繁荣的科科斯基林群岛以及伊斯兰教,右边为南十字星座。.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科科斯(基林)群島旗幟

科摩罗国旗

葛摩國旗由一個綠色三角形、一條黃色、白色、紅色與藍色的橫條所組成,在綠色的三角形中有一個新月和四顆星,象徵了葛摩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四顆星和四條橫條都表達出國家的四個島嶼,黃色代表了莫愛利島、白色代表出馬約特島、紅色為安朱安島的象徵,而藍色就是大葛摩島。另外,弦月抱與四顆星同時表達出國家的圖騰。.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科摩罗国旗

突尼西亞國旗

突尼西亞國旗 (علم تونس)于1959年成为国旗,于1831年制定。是一面紅色的旗幟。中間新月抱星的圖案是伊斯蘭教和好運的象徵,而且是代表了當地曾經被奥斯曼帝国統治的歷史。因此,国旗富有伊斯蘭教和奥斯曼帝国两种风格。 Category:突尼西亞 T.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突尼西亞國旗

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一般通稱約旦)是中东的国家,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约旦

纳闽

纳闽联邦直辖区(马来语:Wilayah Persekutuan Labuan;Federal Territory of Labuan;爪夷文: لابوان;簡稱Labuan或纳闽)是马来西亚东部一个聯邦直轄區,于沙巴西南部,是南中国海中的岛屿。纳闽在马来语是“良港”的意思。纳闽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及旅游胜地。纳闽自古以来是沙巴一部分,但自1984年成為聯邦直轄區后,纳闽属于马来西亚独自的行政区划,从此受联邦政府直接管辖,不再由沙巴州政府管制。 纳闽于1990年成为自由港和國際離岸金融中心,获世界级城市评为自足级(Sufficiency level cities)城市。.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纳闽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美国

眉月

#重定向 盈月.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眉月

烏茲別克斯坦國旗

烏茲別克斯坦國旗(Oʻzbekiston davlat bayrogʻi,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флаг Республики Узбекистан)由三條分別為藍色、白色和綠色的橫條組成,並以兩條薄紅色條紋分隔著,而旗幟的左上角則有伊斯蘭教新月和12顆五角星。該旗於1991年烏茲別克自蘇聯獨立後採用以取代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並自此成為該國的官方旗幟,但新國旗的設計其實亦受到舊國旗部分影響。.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烏茲別克斯坦國旗

瓦恩斯多夫

凡斯多夫, 也称瓦恩斯多夫是捷克的城鎮,位於該國西北部,毗鄰與德國接壤的邊境,由烏斯季州負責管轄,面積26.2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32米,2006年人口15,786。.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瓦恩斯多夫

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重定向 花剌子模人民苏维埃共和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莫卧儿帝国

莫愛利島

莫愛利島是非洲島國科摩羅的三個島嶼之一,位於大科摩羅島以南50公里的印度洋沿岸,首府是豐博尼,居民主要信奉遜尼派,面積290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約38,000。 Category:科摩羅島嶼 Category:印度洋島嶼.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莫愛利島

鞑靼人

--人,也音译为“达--”、“达旦”、“达达”、“达靼”等,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其遊牧區域在歐洲人繪制的地圖裡稱之為鞑靼利亚。 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鞑靼人

達爾富爾

達爾富爾(,意即「富爾人的国家」),位於非洲國家蘇丹的西部地区,與中非共和國、乍得和南蘇丹邊境接壤。在行政區劃上,該區被分為5個省,分別為南達爾富爾、东达尔富尔、中達爾富爾、西達爾富爾、北達爾富爾,錯綜複雜的民族和種族矛盾導致這地區的暴力衝突持續不斷。首府法希尔。.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達爾富爾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西班牙

马尔代夫国旗

馬爾地夫國旗啟用於1965年7月25日。是一面綠地旗幟 (代表島嶼上的棕櫚樹),外圍紅框 (象徵過去、現在與將來為國不惜犧牲的英雄)。中為一白新月,開口向右,象徵伊斯蘭信仰。 Category:馬爾代夫 M Category:亞洲國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马尔代夫国旗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马六甲

马约特

约特(Mayotte;斯馬奧萊語:Maore;馬拉加斯語:Mahori),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与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共同组成科摩罗群岛。面积为374平方公里,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香子兰等香料,是法国的海外大区,下辖一个省,即马约特省。马约特岛包括大陆地岛、小陆地岛以及周围一些小岛,首府和最大城市马穆楚。 2009年3月29日,进行了一次关于在2011年成为法国海外省的公民投票,结果以95.2%赞成而通过。.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马约特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国旗

来西亚国旗又称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 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长宽比例为2:1。 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启用。.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马来西亚国旗

魯姆蘇丹國

罗姆蘇丹國(波斯語:سلجوقیان روم,現代土耳其語:Anadolu Selçuklu Devleti),是在安那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延續政權,在1077年至1307年間統治安那托利亞内陆大部分区域,初時的首都在伊茲尼克,及後在科尼亚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罗姆蘇丹國宮廷的流動性強,故開塞利、錫瓦斯等城市也扮演著首都的角色。在東面,罗姆蘇丹國逐步吞并、整合其它的突厥國家。在罗姆蘇丹國最強盛時,領土橫跨地中海安塔利亞及阿拉尼亞一線至黑海錫諾普地區的安那托利亞中部领土東至凡湖,西端接近代尼兹利及愛琴海流域。 罗姆(Rûm)出自阿拉伯语,指安纳托利亚,后来在阿拉伯语及伊斯兰世界指羅馬帝國,亦即后来的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塞爾柱人称他們的蘇丹國為罗姆是因為蘇丹國建立在長久以來属于拜占庭帝國的地區。在一些較古老的西方文獻裡,罗姆蘇丹國有時被稱為科尼亞蘇丹國或以哥念蘇丹國。 十二世紀末及十三世紀初,罗姆蘇丹國興盛,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地中海及黑海的重要港口。在安那托利亞,罗姆苏丹通過建立商隊旅館鼓勵通商,便利了貨物由伊朗及中亞運往港口,還與熱那亞人建立了穩健的貿易關係。財富的累積使罗姆蘇丹國得以併吞曼齐克特战役以後建立的諸多突厥國家,如达尼什曼德王朝、、、阿爾圖格王朝。罗姆蘇丹成功抵受十字軍的攻擊,但在1243年被蒙古人打败,在此之前塞尔柱帝国已经灭亡,罗姆苏丹国成為了伊兒汗國的附庸。即使有一些精明强干的統治者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努力,但罗姆蘇丹國还是在十三世紀末分崩离析,並在十四世紀徹底消失。 在罗姆蘇丹國統治的最後十年裡,領土内許多小(酋长国)宣布独立,其中包括奧斯曼人的奥斯曼贝立克。其地位最终被奥斯曼人崛起后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取代。.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魯姆蘇丹國

麥斯赫特土耳其人

麥斯赫特土耳其人,是一個生活在格魯吉亞梅斯赫季地區的突厥語民族。目前人口500000-600000人 他們最早出現在十六世纪末,是奧斯曼帝國入侵伊朗薩非王朝時佔領格魯吉亞的駐軍的後裔和一部分被他們同化的格魯吉亞人及一些中世纪生活於此地的欽察人融合而成。 他們原本生活在格魯吉亞,但後來被斯大林發配至蘇聯各地,在蘇聯末期,在中亞和格魯吉亞民族主義高漲,因此多數人移民至土耳其,另一些人留在哈薩克斯坦。.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麥斯赫特土耳其人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共和国(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Azərbaycan,发音:),是一个位于外高加索东部的跨大陆的总统制、宪法共和制的国家,所处地区是连接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东临裏海,南接伊朗,西边和亚美尼亚、土耳其及格鲁吉亚为邻,北界俄罗斯。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与土耳其东北部有小段接壤。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語,意为“火的国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屬於亞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于1920年并入苏联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8月30日独立。1991年9月,阿塞拜疆境內具有争议、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体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区域,重申了它们自愿想要独立建国的宣言,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自1991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以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才正式独立运作,之前在法理上被国际广泛认作是阿塞拜疆的领土,直到战事结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就其地位经过终谈判已经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实际上取得独立。 阿塞拜疆现为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的成员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身份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国。阿塞拜疆是由6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突厥语族政权之一,以及是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较为活跃的成员国和独联体 (CIS)、古阿姆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 (GUAM) 创始成员国之一。阿塞拜疆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在2006年5月9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阿塞拜疆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任期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阿塞拜疆现在与世界上的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38个国际组织。 阿塞拜疆的宪法中未指明国教,且国家的大多数政治力量都是世俗主义者,但大部分的国民以及国内一些敌对势力都为什叶派人士。阿塞拜疆的人类发展指数较高,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相当。阿塞拜疆也有较高的识字率和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阿塞拜疆的贪污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共服务业上。 在中,国民议会废除了总统任期限制。现在的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执政以来,就阿塞拜疆人权和政党的集权主义遭到指责。.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Азәрбајҹан Совет Сосиалист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蘇聯歷史上的第十個加盟共和國,成立當時為第九個加盟共和國,简称阿塞拜疆,位于苏联外高加索地区。 阿塞拜疆原本是隸屬外高加索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外高加索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世纪初,阿塞拜疆北部(南部现在属于伊朗和土耳其)被沙俄占领。1917年11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夏,英国和土耳其的武装干涉苏联,短暂占领过阿塞拜疆,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后来又在苏联红军帮助下恢复蘇維埃政權。1920年4月28日,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阿塞拜疆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塞拜疆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尔及利亚

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在古代是欧亚大陆的一个游牧民族的名称。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諾尼亞平原。因与高加索地区的阿瓦尔人进行区别也称潘诺尼亚平原阿瓦尔人。 阿瓦尔人起源,一说他们就是中国典籍中记载的古代游牧民族柔然殘部。阿瓦爾一名在蒙古語中作abarga,有虫與蛇的意義。.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瓦尔人

阿良德

阿良德(西班牙语:Allande),是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42平方公里,总人口2395人(2001年),人口密度7人/平方公里。.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良德

阿拉什自治共和國

#重定向 阿拉什自治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拉什自治共和國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成立於1945年,是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成員國皆位於亞洲或非洲,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协作,共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泛开展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合作。现有成员国22个。总部原设开罗,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斯。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现任秘书长是来自埃及的艾哈邁德·阿布·蓋特。.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阿拉伯国家联盟

赫塞哥維納

赫塞哥維納(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Hercegovina;Херцеговина)是現在的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納地區南部的名稱,中心的都市是莫斯塔爾。 面積約 11,419 平方公里,即今日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面積的22%。 在其他資料中則包含了12,276平方公里的面積,佔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面積的24%。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之間並沒有真正的邊界,非正式的界線為赫塞哥維納的南部山區伊萬山。.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赫塞哥維納

赫拉特

赫拉特(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赫拉特

葛摩

科摩罗(Comores;جزر القمر), 全称科摩罗联盟(Union des Comores;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国家岛国,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主要领土为三座火山岛:大科摩罗島、莫埃利岛(Mohéli)以及昂儒昂岛(Anjouan)。另外科摩罗联盟政府宣称法国统治的马约特岛也属于科摩罗。科摩罗的领土还包括了其他许多小型岛屿。国名科摩罗来源于阿拉伯语al-qamar,意为月亮,在科摩罗的国旗上可以看到月亮的标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葛摩

钦博特

钦博特是秘鲁安卡什地区最大的城市,桑塔省的首府。 这座城市位于钦博特湾海岸,特鲁希略以南130公里,利馬以北420公里(260英里)。位于泛美高速公路附近。有公路连接特鲁希略,奇克拉约和皮乌拉等重要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钦博特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蒙古帝国

蒙古国

蒙古國(西里尔字母Монгол улс,传统蒙古文:)是一個亞洲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位於俄羅斯聯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會處,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蒙古國由行政區劃分為21個省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烏蘭巴托所構成,其領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 當前蒙古國的國土是古代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多個游牧民族生活和曾經建立政權的地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但經常在邊境與明朝發生衝突。 16到17世紀起蒙古開始受到藏傳佛教影響,17世紀末時蒙古全境被納入清朝統治範圍,1911年清王朝崩潰後,蒙古曾宣布獨立,但未得到眾多國家承認,直到1921年人民革命取得在俄國控制下的獨立,並至1961年加入聯合國開始取得國際確認。 1924年成立的社會主義蒙古人民共和國受到蘇聯很大影響,成為蘇聯的衛星國。 1989年東歐劇變後,蒙古亦在1990年初發生了民主革命,導致1992年頒布了一個實行多黨制的新憲法,並開始向市場經濟過渡。 蒙古國國土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也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 ,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蒙古國可耕地較少,大部分國土被草原覆蓋,北部和西部多山脈,南部為戈壁沙漠,約30%的人口從事游牧或半游牧。蒙古國的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主要民族為蒙古族,亦有哈薩克、圖瓦等其他少數民族分佈於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60美元(2016年)。 蒙古於199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繼續尋求增大其在地區經濟和貿易的參與度。.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蒙古国

蒙古国国旗

蒙古國旗為蒙古國的國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蒙古国国旗

自由亞齊運動

自由亞齊運動(印尼語:Gerakan Aceh Merdeka,GAM),又譯亞齊獨立運動組織,是一個主張以暴力手段爭取亞齊獨立的組織,1976年1月4日成立。 该組織由一名亞齊商人創立,總部設於芬兰首都赫爾辛基,並在亞齊招募游擊隊,以武力爭取亞齊脫離印尼獨立,建立一個有別於印尼的伊斯蘭教國家。 自由亞齊運動在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在亞齊引發大海嘯後,再度展開與印尼政府的談判,并取得进展。 2005年8月16日,與印尼政府達成協議,以解除武裝组织,換取印尼政府的特赦,以及不在亞齊駐紮非亞齊裔軍人,从而结束长达30年的武装斗争。12月20日,“自由亚齐运动”向印尼政府上缴最后一批武器,从而彻底完成缴械行动。12月29日,印尼根据和平协议从亚齐省撤出最后一批部队。.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自由亞齊運動

自由克什米爾

自由克什米爾,全稱自由查謨和克什米爾(آزاد جموں و کشمیر,آزاد کشمیر),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份。面積13,297平方公里http://www.ajk.gov.pk/site/index.php?option.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自由克什米爾

里夫共和国

里夫共和国(全名為里夫部落聯邦共和國,阿拉伯語: جمهورية الريف)是居住在西屬摩洛哥的柏柏爾人建立的國家。1921年9月18日宣佈獨立。 共和國首都阿杰迪尔,貨幣為Riffan,國慶日為9月18日,人口估計有18,350人。獨立時埃米爾為阿卜杜·克里姆 。但共和國正式的建立為1923年2月1日,总统為阿卜杜·克里姆,1923年7月至1926年5月27日的总理為ben Hajj Hatmi。1926年5月27日在法國和西班牙的干涉下解散。.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里夫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苏丹共和国

雪兰莪州

#重定向 雪蘭莪.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雪兰莪州

Montenegro

Montenegro可以指:.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Montenegro

柔佛州

#重定向 柔佛.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柔佛州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捷克

桑給巴爾

桑給巴爾(Jamhuri ya Watu wa Zanzibar、زنگبار; from زنگبار "Coast of Blacks"; + ),早期也譯作桑其巴魯,是位於東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東部的一个半自治区,它包括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群岛,距离大陆25-50公里,包括了许多小岛和两个主要大岛:温古贾岛(主岛,通常非正式地被称为“桑給巴爾岛”,面积1651km²),另一个是奔巴岛(面积980km²)。桑給巴爾一度為独立的岛屿,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贸易史,它与坦噶尼喀于1964年合并组成了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的首府位于安古迦岛上的桑给巴尔市,它的老区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世界遗产。近年間興起的旅遊新熱點。島上融匯着非洲傳統黑人文化、伊斯蘭文化及印度文化的混合,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桑给巴尔的主要工业包括香料、棕榈属酒椰以及旅游业。因其在世界丁香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曾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地)而获得了香料群岛的称号(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也有此称谓),其他还有肉豆蔻、桂皮和黑胡椒。其生态环境以拥有特有的桑给巴尔疣猴和桑给巴尔豹而闻名于世。 “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波斯语 زنگبار(Zangi-bar,“黑人海岸”);最终是来源于阿拉伯语中具有同样意思的 بر الزنج,然而在阿拉伯语里却是被称为 زنجبار(Zanji-bar)。.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桑給巴爾

波士尼亞人

波士尼亞人(波士尼亞語:Bosanci、克羅埃西亞語:Bosanci、塞爾維亞語:Босанци)是居住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的人,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國民,主要民族是波士尼亞克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波士尼亞人

波士尼亞克人

波士尼亞克人(Bošnjaci),或稱為波士尼亞穆斯林,或譯為波士尼亞人,屬於南部斯拉夫民族,主要分布於由南斯拉夫分裂而獨立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主要為在奥斯曼土耳其时期改信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人或克羅埃西亞人後代,由於生活習慣與傳統的塞爾維亞人或克羅埃西亞人有所不同,因而在近代當作是另一個民族看待。.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波士尼亞克人

波斯尼亚

波斯尼亚常作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简称。波斯尼亚也可解作: 地方:.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波斯尼亚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法国

派塔

派塔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西北部,由皮烏拉地區負責管轄,距離首府皮烏拉57公里,始建於1532年3月30日,面積762.7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米,2003年人口97,500。.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派塔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澳大利亚

有星形的旗帜图集

以下是旗帜上有一个或多个星形的图集。对于绘制有恒星的旗帜,参见有恒星的旗帜图集。.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有星形的旗帜图集

星月

星月是指星星与新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基本图形,自古代时就有使用,这一标志起源于地中海东岸以及中亚地区。星月标志是由突厥人引入伊斯兰艺术中,最早见于十四世纪奥斯曼帝国苏丹奥尔汗时期的步兵军旗上。 在19世纪时,这一图案被绘制在奥斯曼旗帜上,也因此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象征。这一图案随后被土耳其共和国所继用,在帝国前领土上的新国家也有使用这一图案的,如利比亚(1951年,2011年)、突尼斯(1956年)以及阿尔及利亚(1958年)。这一图案也出现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国旗上,如阿塞拜疆(1918)。在1950年代,星月开始逐渐变为伊斯兰和穆斯林社区的象征,并出现在伊斯兰国家的国旗上,如巴基斯坦(1947年)、马来西亚(1948年)、毛里塔尼亚(1959年)等等。1970年代,这一图案已经被伊斯兰主义者和阿拉伯国家所接受,出现在美国的伊斯兰民族组织会旗上,甚至成为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象征出现在1974年所设想的阿拉伯伊斯兰共和国国旗上。 在Unicode编码中,星月标志的代码为U+262A:。.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星月

海得拉巴 (土邦)

海得拉巴邦(乌尔都语:حیدرآباد کی ریاست;泰卢固语:హైదరాబాద్ స్టేట్;波斯语:دولت حیدرآباد;马拉地语:हैद्राबाहैद्राबाद स्टेट;卡纳达语:ಹೈದರಾಬಾದ್ ಸ್ಟೇಟ್;),又译海得拉巴国、海得拉巴土邦、尼萨姆王国,是存在于1724年-1948年间,位于印度次大陆南部,德干高原的一个君主制国家。海得拉巴在1724年-1798年时是莫卧儿帝国的一个省份,在1798-1947年时是与东印度公司及英属印度并存的一个土邦。在印度联邦建立后,海得拉巴邦获得短暂独立,在之后的1948年并入印度。海得拉巴邦的君主(王公)称尼萨姆,首都位于海得拉巴城。.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海得拉巴 (土邦)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新加坡

新加坡国旗

新加坡国旗,又称星月旗,于1965年8月9日正式成为新加坡共和国的国旗。1959年,当时新加坡在大英帝国治下组成自治政府,星月旗随后成为了自治政府的官方旗帜,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它被选为国旗。独立之前,它是马来西亚唯一长宽比例不是1:2的州旗。新加坡国旗由红、白两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左上角有一弯白色新月以及五颗白色小五角星。红色代表了平等与友谊,白色象征着纯洁与美德。新月表示新加坡是一个新建立的国家,而五颗五角星代表了国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进步、公正、平等。.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新加坡国旗

新加坡总统

新加坡总统是新加坡共和国名义的国家元首,自1993年由全民直选。之前,总统由一院制国会选出,总理保有行政权。新加坡不設副總統職位。 第一位直选总统是王鼎昌。现任总统是哈莉瑪。.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新加坡总统

文萊國旗

汶萊國旗以黃色為背景,加上一個黑色以及白色的平行四邊形,在兩個平行四邊形的上有一個國徽,國徽中有一支小旗、一個華蓋、一雙手、一棵棕櫚樹、一對翼、一個紅色的上弦月和一句阿拉伯語標語「在神的指引下永遠服務」,兩者都顯示出汶萊主要的宗教信仰為伊斯蘭教。 黃色是該國傳統的顏色;黑色和白色的平行四邊形是為了紀念汶萊歷史上兩位維塞爾(即大臣,原有四個維塞爾,但是其中兩個維塞爾在啟用國旗前去世)共政的事;小旗與華蓋是王權的標誌;一對紅色翼守護著國家的正義、寧靜、繁榮以及和平;上弦月的左右方有一雙手,象徵了政府提升人民生活繁榮的保證;而於新月下方的捲紋上则为「汶萊和平之國」的字樣。 War_Flag_of_Brunei.svg|陸軍旗 Naval Ensign of Brunei.svg|軍艦旗.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文萊國旗

旗幟列表

本表以國家與地區的旗幟為主的旗幟列表。.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旗幟列表

摩爾多瓦國旗

摩爾多瓦國旗的正面旗面由藍黃紅三色縱條,以及中央的國徽(圖案為一隻鷹持著一面繪有原牛的盾牌)所組成。旗的比例是1:2。而背面旗面則略去了中央的國徽。 摩爾多瓦國旗也是少數如沙烏地阿拉伯國旗及巴拉圭國旗一樣採用正反不同旗面的國旗,直到2010年才取消这项规定。.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摩爾多瓦國旗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查看 有眉月的旗幟圖集和拜占庭

眉月烏茲別克斯坦國旗瓦恩斯多夫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莫卧儿帝国莫愛利島鞑靼人達爾富爾西班牙马尔代夫国旗马六甲马约特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旗魯姆蘇丹國麥斯赫特土耳其人阿塞拜疆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阿瓦尔人阿良德阿拉什自治共和國阿拉伯国家联盟赫塞哥維納赫拉特葛摩钦博特蒙古帝国蒙古国蒙古国国旗自由亞齊運動自由克什米爾里夫共和国苏丹共和国雪兰莪州Montenegro柔佛州捷克桑給巴爾波士尼亞人波士尼亞克人波斯尼亚法国派塔澳大利亚有星形的旗帜图集星月海得拉巴 (土邦)新加坡新加坡国旗新加坡总统文萊國旗旗幟列表摩爾多瓦國旗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