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学生,學校,小学,中学,中国大陆,廣告,德国,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公信力,图书,知识,美國,EBay,韓國,香港二手教科書買賣,課程,臺灣教育改革,英国,電子書,雅虎,考试,法国,測驗,新加坡,日本,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教育市場化。
- 各类图书
- 教材
- 教科书
学生
學生一般指在受到國家或當地政府認可之教育機構(如學校、學院)學習或進修者,並且該學習或進修者之學籍登記於該教育機構中,同時受到該教育機構認可之教導者(如老師、教授)指導。 廣義而言,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企業等地)學習者有時也會自稱學生,與学生的性質相似的还有徒弟、弟子、学徒等等。而學生更可指向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學習的後輩。.
查看 教科書和学生
學校
#重定向 学校.
查看 教科書和學校
小学
小學(Element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歲到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為初等教育機構,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查看 教科書和小学
中学
中學(High School、Secondary school)是中等學校的簡稱,為緊跟著小學教育之後的學歷教育機構,通常也稱為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機構。此階段的教育是為了之后的更深等的教育或是職業訓練而設。中學和小學之間的界限隨著國家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是一般是在入小學後的第七到第十二學年之間,有些國家會在這之間設立初级中學(臺灣地區,1970年代改稱「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除了包含高等教育(例如大學)預備學程的一般中學外,就業訓練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也屬於二級教育的一環。.
查看 教科書和中学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查看 教科書和中国大陆
廣告
廣告(advertising或advertizing),从狭义上讲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用于勸說阅听人,通常以引發产品購買,即商业广告。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认识广告,它是一切为了沟通信息、促进认识的广告传播活动,无论是否具有作用于商业领域,是否将营利作为运作目标,只要具备广告的基本特征,都是广告活动,如为增加政治或意识上的支持,例如竞选广告和公益广告。每則廣告由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構成。廣告僅是全部行銷(即营销,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一環。行銷其他方面包括宣传、公关、推销、竞销等。 在2010年,廣告公司估計於美國的支出達1425億美元,而估計於全球的廣告支出亦達4670億美元。 適度的廣告能使公眾更好地認知產品的特性,但過多的廣告(廣告轟炸)一般會引起人們的的厭煩和反感。.
查看 教科書和廣告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教科書和德国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英文:Beijing Ren'ai Education Institute),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一家民营中小学教材编写机构,成立于1992年,总部设在北京市海淀区。该所主要业务是教科书与教辅的编写、研发工作,所编写的教材又称为仁爱版。.
公信力
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 传统意义上,公信力有两个基本要素:可信度和专业度,两者都由主观和客观组成。可信度更多地建立在主观因素基础上,但也包括客观衡量标准,如公认的可靠信息。专业度同样可被主观感知,同时也包括相关信息的客观的特征,如凭证、证书和信息质量等。公信力的次要要素包括信息来源的活力和吸引力。 19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网络公信力也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列为近期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媒体、青年人和公信力。此外,斯坦福大学的也已展开网络公信力的研究,并提出网络公信力的主要组成和概述性理论--。.
查看 教科書和公信力
图书
图书,通常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书通常由墨水、纸张、羊皮紙或者其他材料固定在书脊上组成。组成书的一张纸称为一张,一张的一面称为一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狭义图书的概念也在扩展,制作书的材料也在改变,如电子格式的电子书。 从广义理解的图书,则是一切传播訊息的媒介。书也指文学作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图书馆信息学中,书被称为,以区别于杂志、学术期刊、报纸等连载期刊。所有的书面作品(包括图书)的主体是文学。在小说和一些类型(如传记)中,书可能还要分成卷。对书特别喜爱的人被称为爱书者或藏书家,更随意的称呼是书虫或者书呆子。 买书的地方叫书店,图书馆則是可以借閱書籍的地方。2010年,谷歌公司估计,从印刷术发明至今,大概出版了一亿三千万本不同書名的书籍。.
查看 教科書和图书
知识
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意指透過經驗或聯想,而能夠熟悉進而了解某件事情;這種事實或狀態就稱為知識,其包括認識或了解某種科學、藝術或技巧。此外,亦指透過研究、調查、觀察或經驗而獲得的一整套知識或一系列資訊。认知事物的能力是哲学中充满争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并且拥有它自己的分支—知识论。从更加实用的层次来看,知识通常被某些人的群体所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操作和管理。.
查看 教科書和知识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教科書和美國
EBay
eBay(,中文:電子灣、億貝、易贝)是可讓全球民眾上網買賣物品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
查看 教科書和EBay
韓國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查看 教科書和韓國
香港二手教科書買賣
香港二手教科書買賣,是一個二手貨商品市場,該類教科書多數是最新一版的,但不是新書。 在香港,教科書是商品,是香港學生的必需品,學校方指定購買。香港教科書售價包含偏高的毛利,每年加價率比通漲快,是家長的主要支出之一。尊重版權,新書盜版又不可行,因此,售價較低的二手教科書是家長的另類選擇。隨著二手教科書的需求增加,中小型教科書店開始兼售二手教科書;專門出售二手教科書的店舖亦應運而生。.
課程
教程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藉以向學生傳授社會認為重要的學識及傳統的價值觀。課程不限於課堂內,亦可以包含課堂以外的非規範學習。 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英语中有“给某人上了一课”(teach someone a lesson)的说法,意思是说由于他/她所犯下的错误而导致批评或者惩罚,以保证以后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而中文则有“吃一堑,长一智”的说法与之对应。.
查看 教科書和課程
臺灣教育改革
台灣教育改革,簡稱教改,是指台灣1990年代以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論是法令、師資、課程、教學、教科書、財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堪稱台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由於教改牽涉層面相當廣,因此不斷為社會各界所廣泛討論,又因爭議頗多,且配套不足倉促上路。實施至今各界給予不一的評價。.
查看 教科書和臺灣教育改革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教科書和英国
電子書
电子书又称e-book、數位化的圖書,是指以數位方式儲存於儲存裝置中的書籍。電子書必須透過特殊的閱讀軟體,以電子檔的形式(主流格式以PDF及EPUB為主),透過網路連結下載至一般常見的平臺,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iPad、平板電腦、PDA、手機,或是專門的電子書閱讀器。以電子形式儲存書籍,可以減少用紙。.
查看 教科書和電子書
雅虎
雅虎(Yahoo!)是美國Oath公司旗下網路服務部門,品牌旗下知名服務有入口網站、電子信箱、體育以及新聞等服務。目前總部位於加州的森尼韋爾市。.
查看 教科書和雅虎
考试
考試是以標準程序和方式考核學生特定範疇知識的方法。 於古代中國及古希臘,老師評估學生是根據其行為表現,並無固定「標準答案」。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應用考試是在600年之中國隋朝,及後發展為科舉制度。 在香港,公開考試報考考生最多的是香港中學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香港中學文憑,都是屬於升學考試。 在馬來西亞,由於馬來西亞教育注重考試制度,所以會以多种统一化的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术资格以及其能力。馬來西亞所有國立的中小學的學生(7歲至18歲)一年之內就必須面對至少5次的強制性全科考試,而這些考試的成績都會全部記錄在馬來西亞國家教育部的系統里以作為日後升學和學術資格的參考。.
查看 教科書和考试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教科書和法国
測驗
測驗(test)是為了確認受試者的知识、技能、、體適能或是其他特性(例如信仰)而進行的评估。測驗可以用口頭問答方式進行、用紙筆進行、用進行,或是在特定區域,讓受試者可以展現其肢體上的技巧。測驗會依其形式、嚴謹程度以及要求而有不同。例如在不允許參考教科書的考試中,受試者需依靠其記憶力來回答各項問題,而在參考教科書的考試中,受試者可以用教科書作為考試的輔助。測驗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像父母在小孩閱讀完書籍後給予的測驗就是非正式的。而像學校的期末考试或是心理學家在診所進行的I.Q 測驗就是正式的。正式的測驗會伴隨著成绩或是。測驗分數可能會以或是的方式呈現,偶爾也有二者並用的。常模可以是獨立建立的,也可能是在用统计学分析許多參與者的測驗結果後所產生的。.
查看 教科書和測驗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教科書和新加坡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教科書和日本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
日本歷史教科書爭議是指圍繞日本國內歷史教科書而衍生的爭議,主要爭論圍繞書中的近代史等課題,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檢定與採納等議題。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不止引起日本國內關注。週邊的國家例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和南韓及其他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尤其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如何記載和評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行為。 日本歷史教科書主要惹起爭論的是教科書應該如何在平衡多方面的史觀:日本自19世紀末期對與東亞、東南亞各國一系列的衝突的道義評估;日本對其他東南亞國家發展的影響,究竟是正面還是負面,或者有沒有隱瞞一些表述;日本有沒有認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以及至1945年以前對東亞各國衝突的定調;日本作為引起戰爭的一方,書中內容有沒有強調日本所做的錯事。.
教育市場化
教育市場化指的是:政府相關教育部門與民間的教育機構達成所謂的產學合作並普及化 ,將教育這門學問充分的實踐於每一位學子的身上,猶如商業市場中的供需鏈,讓彼此產生所謂的良性競爭進而使基層的教育體系能向上回應各種市場的需求,以增强彈性、提升效率,同時引入評鑒機構作為教育消費者並提供有利信息與對教育單位的監督而達成教學相長的目的。其特點為:1、重視效率、效益與效能;2、以經營企業的手段来治理學校。該經營模式可以充分發揮資源績效優勢,提升教育資源的運用效率,實現教育的理念與精神。換而言之,教育市場化的动机是:教育機構希望投入最少的資源,來實現最大的效益。 教育市場化的倡導者米爾頓·佛利民認為,透過市場機制的“家長選擇”與“學校競爭”這兩個核心機能來促進學校改革、提升教學績效、增進教育多樣化等,能迎合學生、家長和大眾的需求與期待,亦可減少政府財政負擔,提升教育效能,同時,還能解決公營教育系統中多年來的難處。 在教育市場化的概念下,學生(孩子)與家長成為擁有自主選擇權力的消費者,而學校、教師及教職員則成為教育服務的提供者。此外,該概念還將學校視為教育服務的交易场所,而學校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课程及相关服务,則視為產品。.
查看 教科書和教育市場化
另见
各类图书
教材
- 教科書
- 開放教育資源
教科书
亦称为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