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安 (东汉)

指数 建安 (东汉)

建安(元年:196年 - 末年:220年二月)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五个年号,共计25年。為李傕郭汜之亂中,獻帝在流亡途中所立的年號。由於196年曹操迎獻帝於許昌,因此建安年間也可以說是曹操掌权的時期。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曹操死後,改元延康元年。 劉備沿用至建安二十六年改元章武元年;孫權沿用至建安二十七年改元黃武元年。.

105 关系: 劉璋司馬師司马昭司马懿合肥之戰吕布吕蒙壬午壬寅壬辰孙策孙权官渡之战己卯己丑己亥丁丑丁亥丁酉中國年號索引中国年号索引东汉下邳之戰丙子丙申丙戌干支年号乙酉乙未庚子庚寅庚辰延康 (东汉)建安建安七子建安文學張遼徐州刺史部刘备刘禅周瑜公元关羽兴平 (东汉)皇甫谧章武管輅甲午甲申...益州之战癸巳癸未韩遂荀彧袁绍袁术马超高順黄武辛卯辛巳辛丑郭汜阮籍阮瑀赤壁之戰陈宫李傕樊城之戰樊城区汉献帝漢中之戰潼關之戰戊子戊寅戊戌曹操196年197年198年199年200年201年202年203年204年205年206年207年208年209年210年211年212年213年214年215年216年217年218年219年220年221年222年 扩展索引 (55 更多) »

劉璋

劉璋(),字季玉,荊州江夏竟陵(今属湖北省潜江市)人,東漢末年三国时代割据军阀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振威將軍,後為劉備所敗投降,被迫离开益州,病逝於荊州。.

新!!: 建安 (东汉)和劉璋 · 查看更多 »

司馬師

司馬師(),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國時期魏國後期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開國君主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司馬懿與張春華的長子,司馬昭的兄長。繼承父權后,先肅清內亂,又打敗東吳的諸葛恪,成功削弱他國國力並控制魏國政權。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長平鄉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陽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不久病逝,魏朝谥舞阳忠武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後,追尊谥为晉景王;司馬炎登位後,追尊为世宗景皇帝。.

新!!: 建安 (东汉)和司馬師 · 查看更多 »

司马昭

司马昭(),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權力,消灭蜀汉,取代曹魏的權力。滅蜀後一年逝世,其子司馬炎逼曹奐禪讓後稱帝,追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

新!!: 建安 (东汉)和司马昭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建安 (东汉)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一座曹操命劉馥所建設,位處東南方戰略要地的堅固城池,後来又再增築一城远水互为据守,名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魏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位於其進軍路線的交通要衝,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大型的衝突,孙吴军皆未能攻克曹军守势,北进之路从未展开。.

新!!: 建安 (东汉)和合肥之戰 · 查看更多 »

吕布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區包头市九原区)人,东汉末年著名武将与军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乘劉備與袁術交戰時而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建安三年(公元199年)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新!!: 建安 (东汉)和吕布 · 查看更多 »

吕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東漢末年名將。由於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呂蒙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是孫策部下。呂蒙後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後來呂蒙更繼任魯肅成為南郡太守,為孫吳勢力擔任前線軍督。其最重大的功績是以「白衣渡江」的計策偷襲荊州,因偷襲關羽而留下萬世臭名。.

新!!: 建安 (东汉)和吕蒙 · 查看更多 »

壬午

壬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9个。前一位是辛巳,后一位是癸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水尅火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壬午 · 查看更多 »

壬寅

壬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9个。前一位是辛丑,后一位是癸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水生木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壬寅 · 查看更多 »

壬辰

壬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9个。前一位是辛卯,后一位是癸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壬辰 · 查看更多 »

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他是長沙太守孙坚之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大哥,是東吳政權奠定基礎首要者。在群雄割據時期,不甘一直屈居於袁術麾下,而大膽向袁術討回父親孫堅餘部,先後掃除江東割據勢力劉繇、嚴白虎、王朗,短短三四年間平定江東一帶,又招攬大量賢臣,為日後孫權統治吳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後討伐壽春仲氏偽帝袁術有功,曹操表奏朝廷命其官位予孫策為討逆將軍,并加封爵位為吳侯。公元229年其弟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其為長沙桓王。.

新!!: 建安 (东汉)和孙策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建安 (东汉)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戰,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焚毁袁军粮草,使得袁军丧失斗志,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新!!: 建安 (东汉)和官渡之战 · 查看更多 »

己卯

己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6个。前一位是戊寅,后一位是庚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木尅土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己卯 · 查看更多 »

己丑

己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6个。前一位是戊子,后一位是庚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建安 (东汉)和己丑 · 查看更多 »

己亥

己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6个。前一位是戊戌,后一位是庚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己亥 · 查看更多 »

丁丑

丁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4个。前一位是丙子,后一位是戊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屬陰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丁丑 · 查看更多 »

丁亥

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前一位是丙戌,后一位是戊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丁亥 · 查看更多 »

丁酉

丁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4个。前一位是丙申,后一位是戊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火剋金相剋。.

新!!: 建安 (东汉)和丁酉 · 查看更多 »

中國年號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新!!: 建安 (东汉)和中國年號索引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新!!: 建安 (东汉)和中国年号索引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建安 (东汉)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下邳之戰

下邳之戰,發生於東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是三國時期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中呂布勢力覆亡,曹操取得呂布控制的徐州,並且能在官渡之戰以前消除呂布乘虛後襲的危機。.

新!!: 建安 (东汉)和下邳之戰 · 查看更多 »

丙子

丙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3个。前一位是乙亥,后一位是丁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丙子 · 查看更多 »

丙申

丙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3个。前一位是乙未,后一位是丁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火尅金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丙申 · 查看更多 »

丙戌

丙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3个。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丙戌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新!!: 建安 (东汉)和干支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建安 (东汉)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乙酉

乙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2个。前一位是甲申,后一位是丙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金尅木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乙酉 · 查看更多 »

乙未

乙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2个。前一位是甲午,后一位是丙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木尅土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乙未 · 查看更多 »

庚子

庚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7个。前一位是己亥,后一位是辛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庚子 · 查看更多 »

庚寅

庚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庚寅 · 查看更多 »

庚辰

庚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7个。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庚辰 · 查看更多 »

延康 (东汉)

延康(220年三月—十月)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六个年号,共计7个月。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 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被迫将帝位禅让给曹丕,東漢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代。曹丕篡汉自立,国号“魏”,是為魏文帝,史称曹魏,改元为黄初元年。 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继承汉朝正统,是為漢昭烈帝,史称蜀汉,改元章武元年。.

新!!: 建安 (东汉)和延康 (东汉) · 查看更多 »

建安

建安可以指:.

新!!: 建安 (东汉)和建安 · 查看更多 »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陳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新!!: 建安 (东汉)和建安七子 · 查看更多 »

建安文學

建安文學指中國東漢末年建安年間(196年-220年)及其前後撰寫的各種文學作品,風格獨特,在文學史上獲得崇高評價。.

新!!: 建安 (东汉)和建安文學 · 查看更多 »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新!!: 建安 (东汉)和張遼 · 查看更多 »

徐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山東省東南部、江蘇省長江以北及安徽省東北角。.

新!!: 建安 (东汉)和徐州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建安 (东汉)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刘禅

劉禪(),字公嗣,又字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史學家称蜀漢後主,223年—263年在位,歷時四十一年,是三國在位最長之皇帝。.

新!!: 建安 (东汉)和刘禅 · 查看更多 »

周瑜

周瑜(),字公瑾,人稱「周郎」,庐江舒縣(今安徽省庐江县)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著名的東吳勢力重要的將領,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他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戰後两年,他即病逝,年僅三十六歲。與魯肅、呂蒙和陸遜合稱四大都督。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聰明謙虛、氣量寬大、相貌堂堂、精熟音律,傳言「曲有誤,周郎顧」,並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妻子小橋亦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最著名篇章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小说《三國演義》裡,作者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將周瑜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之人物。.

新!!: 建安 (东汉)和周瑜 · 查看更多 »

公元

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公历纪元或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Christ指耶穌基督,Domini指上帝)的人士,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

新!!: 建安 (东汉)和公元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建安 (东汉)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兴平 (东汉)

兴平(194年-195年)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2年。為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把持朝政而改的年號。.

新!!: 建安 (东汉)和兴平 (东汉) · 查看更多 »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靜,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综合編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經》,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為12卷本。 晚年患风痹疾。 太康三年(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新!!: 建安 (东汉)和皇甫谧 · 查看更多 »

章武

武(221年四月-223年四月)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汉昭烈帝刘备的年号,共计3年。这也是蜀汉政权的第一个年号。 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继承汉朝正统。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五月漢懷帝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國號意思 章:樂竟為一章。十,數之終也。 武:定功戢兵,止戈為武。.

新!!: 建安 (东汉)和章武 · 查看更多 »

管輅

管輅(),字公明,三國時代知名的占卜師,平原郡人,以卜筮著名。被後世的命相家奉為管先師,又稱觀相真君,時有人與朱建平並稱「朱」、「管」;史量才《稱謂雜記》管先師:君平家莫不祀「鬼」、「管」;鬼為鬼谷,管先師則魏管輅也。《三國志》及其他歷史著作和文學作品中,記載了管輅很多類似的神奇事蹟。管輅其貌不揚,但極有才華,雖然他也被舉為秀才、也曾出仕,但是始終沒能當上顯要的官職。他作為占卜師,孔子說過,敬鬼神而遠之。儒家一般對這類人士是比較疏遠的。所以管輅難被政府重用,頂多是一些達官貴人請他看看風水,預言一下吉凶,乃至官場升遷,誠如陳壽《三國志》所言:“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新!!: 建安 (东汉)和管輅 · 查看更多 »

甲午

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前一位是癸巳,后一位是乙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木生火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甲午 · 查看更多 »

甲申

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1个。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金尅木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甲申 · 查看更多 »

益州之战

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與益州牧劉璋爭奪益州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地構成威脅,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以增強實力自保。劉璋於是請劉備入蜀。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新!!: 建安 (东汉)和益州之战 · 查看更多 »

癸巳

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前一位是壬辰,后一位是甲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水尅火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癸巳 · 查看更多 »

癸未

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前一位是壬午,后一位是甲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癸未 · 查看更多 »

韩遂

韓遂(),原姓名韩约,字文约,金城郡人,東漢末年凉州地区的割据军阀之一。.

新!!: 建安 (东汉)和韩遂 · 查看更多 »

荀彧

荀彧(注音:ㄒㄩㄣˊ ㄩˋ,拼音:xún yù,),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许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政戰兩略謀臣;著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被曹操稱讚「吾之子房」。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敬稱為「荀令君」;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追贈為太尉,諡曰敬侯。.

新!!: 建安 (东汉)和荀彧 · 查看更多 »

袁绍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為东汉末年割據勢力之一,最盛時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將軍,成為東漢末年最強盛的勢力諸侯,但在官渡之戰中慘敗給曹操後實力大損,隨後在倉亭之戰再度敗於曹操,不久悲憤而亡。.

新!!: 建安 (东汉)和袁绍 · 查看更多 »

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官宦門閥,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的军阀,最初以南陽多數人口之地作為領地,其後趁乱世於淮南稱帝,却得不到支持,在位兩年半屡次兵败,最终吐血而死。.

新!!: 建安 (东汉)和袁术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建安 (东汉)和马超 · 查看更多 »

高順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高順 · 查看更多 »

黄武

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孙权的第一个年号,共计8年。这也是东吴政权的第一个年号,在221年时孙权名义上是向曹魏臣服的“吴王”,但随着222年魏吴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最终导致曹丕攻打孙权。不久,孙权于222年十月建号黄武,宣告和魏脱离臣属关系 孙权在黄武八年称帝,黄武八年四月改元黄龙元年。 东吴同曹魏一样视自己为承接汉统的国家,根据五德终始说,是以火生土,从土德,尚黄色,故以黄武作为年号。.

新!!: 建安 (东汉)和黄武 · 查看更多 »

辛卯

辛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8个。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辛卯 · 查看更多 »

辛巳

辛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8。前一位是庚辰,后一位是壬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火尅金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辛巳 · 查看更多 »

辛丑

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屬陰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新!!: 建安 (东汉)和辛丑 · 查看更多 »

郭汜

郭汜()(「汜」音「寺」,一说“汜”是“氾”通假字,正确读音为“fàn”,但“汜”与“氾”的通假关系是否确实,史上已被学者广泛考据过,比如顾颉刚曾就“汜水”古今位置的考证。),幼名阿多,故稱郭多,東漢末期涼州張掖人,原為盜馬賊,後成為董卓女婿牛輔部下。.

新!!: 建安 (东汉)和郭汜 · 查看更多 »

阮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中国三国时期魏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稱阮步兵。與嵇康並稱嵇阮。.

新!!: 建安 (东汉)和阮籍 · 查看更多 »

阮瑀

阮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咸亦是當時名士。.

新!!: 建安 (东汉)和阮瑀 · 查看更多 »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战是東漢末年曹操南攻荆州之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烏林一線之決戰。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勝多的战爭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之戰,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劉琮投降。曹操追击刘备,後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協議結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黃蓋詐降火攻大破曹军的連環船,曹操落荒北回。 此戰後,曹軍退守襄陽,曹孫劉三分荊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在之後10年占领了荆州(兩湖)和益州(四川)大片土地,建立了蜀漢。.

新!!: 建安 (东汉)和赤壁之戰 · 查看更多 »

陈宫

陳宮,字公臺,兗州東郡武陽縣(位於山東省與河南省之間)人,剛直烈壯,年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連結。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為曹操的麾下,後叛投到呂布帳下。為呂布出謀獻策。呂布死亡後,拒絕向曹操投降,而被曹操揮淚斬首。.

新!!: 建安 (东汉)和陈宫 · 查看更多 »

李傕

李傕()(“傕”音「決」Juéㄐㄩㄝˊ。一说「確」“quèㄑㄩㄝˋ”),字稚然,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漢末群雄,涼州軍閥,繼董卓之後的權臣,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司隸校尉,爵位為池陽侯。 性格勇猛詭譎,善于用兵,有辩才。在董卓被呂布、王允聯合所殺之後,听从谋士贾诩“奉国家以正天下”之策,與同僚郭汜、張濟等人合作攻進長安,在擊敗呂布殺王允後,挾持漢獻帝,专政四年,短暫地掌握了東漢王朝,挾天子以令諸侯。.

新!!: 建安 (东汉)和李傕 · 查看更多 »

樊城之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是漢末三国时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汉大将關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蜀漢失荊州三郡,與東吳關係破裂,此後發生夷陵之戰。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經已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遂北伐曹操。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魏王曹操先後派出徐晃、張遼、裴潛、呂貢援救曹仁,自己亦親征,不過張遼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圍已經解除。 原因是曹操派人連絡孫權,希望孫權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由於劉備借南郡一直不奉還,且關羽又經常擾攘邊境奪取糧食,故此孫權接受曹操的意見,聯合討伐關羽,派呂蒙指挥荊州行動。當時關羽剛被徐晃擊敗,意圖撤退,得知大本營南郡已失,唯有退守麥城,最後突圍時被擒,被孙权斬首。.

新!!: 建安 (东汉)和樊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樊城区

樊城区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总面积为484.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63万人。.

新!!: 建安 (东汉)和樊城区 · 查看更多 »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新!!: 建安 (东汉)和汉献帝 · 查看更多 »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東漢末年群雄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由於漢中是益州北方的一個郡,接近長安三輔地區,而且易守難攻,因此劉備在214年平定益州後,於217年向北攻佔漢中,戰事維持兩年。最終,劉備領有漢中,控制中國西南地區,同年秋進位為漢中王,正式建立基業,不久後創立蜀漢。.

新!!: 建安 (东汉)和漢中之戰 · 查看更多 »

潼關之戰

潼關之戰是曹操與馬超、韓遂等西方群雄發生的戰爭。當時曹操在南方戰線失利,所以決定向西方拓展。馬超、韓遂等受消息影響,起兵抵抗,在關中潼關附近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後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

新!!: 建安 (东汉)和潼關之戰 · 查看更多 »

戊子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前一位是丁亥,后一位是己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戊子 · 查看更多 »

戊寅

戊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5个。前一位是丁丑,后一位是己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木尅土相尅。.

新!!: 建安 (东汉)和戊寅 · 查看更多 »

戊戌

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比例和好。.

新!!: 建安 (东汉)和戊戌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建安 (东汉)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19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196年 · 查看更多 »

19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197年 · 查看更多 »

19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198年 · 查看更多 »

19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199年 · 查看更多 »

20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0年 · 查看更多 »

20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1年 · 查看更多 »

20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2年 · 查看更多 »

203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3年 · 查看更多 »

204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4年 · 查看更多 »

20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5年 · 查看更多 »

20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6年 · 查看更多 »

20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7年 · 查看更多 »

20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8年 · 查看更多 »

20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09年 · 查看更多 »

21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0年 · 查看更多 »

21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1年 · 查看更多 »

21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2年 · 查看更多 »

213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3年 · 查看更多 »

214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4年 · 查看更多 »

215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5年 · 查看更多 »

216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6年 · 查看更多 »

217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7年 · 查看更多 »

218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8年 · 查看更多 »

219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19年 · 查看更多 »

220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20年 · 查看更多 »

221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21年 · 查看更多 »

222年

没有描述。

新!!: 建安 (东汉)和222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建安 (汉)建安 (汉朝)建安 (汉献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