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漢中之戰

指数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東漢末年群雄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由於漢中是益州北方的一個郡,接近長安三輔地區,而且易守難攻,因此劉備在214年平定益州後,於217年向北攻佔漢中,戰事維持兩年。最終,劉備領有漢中,控制中國西南地區,同年秋進位為漢中王,正式建立基業,不久後創立蜀漢。.

72 关系: 劉封司马懿吳蘭塞萊斯廷夏侯渊太守孟達孙权巴东郡巴西郡七月 (消歧義)三國志三国三辅三月 (消歧義)五月 (消歧義)任夔张飞张鲁張郃張既徐晃刺史刘备刘晔 (三国)六月 (消歧義)兴势之战王平 (三国)竹山县申耽甘肃省益州荆州馬岱马超魏延诸葛亮資治通鑒趙昂黃權黄忠辛毗蜀汉郭淮阳平阳平关赵云蒯祺长安...雍州刺史部雷銅陳矯陈式東漢末年杜襲楊修正月武都郡汉中市沔水法正洋县成都市房县战争战役曹休曹真曹洪曹操 扩展索引 (22 更多) »

劉封

劉封,原名寇封(),东汉長沙郡羅縣(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养子,官至副军将军。.

新!!: 漢中之戰和劉封 · 查看更多 »

司马懿

司馬懿(),字仲達,后世称赞其为冢虎,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权臣、政治家、軍事家。曾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軍,堅守疆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晚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的政權。 嘉平三年(251年),魏朝谥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稱晉王後,追尊谥為晉宣王;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為高祖宣皇帝《晋书·卷一 帝紀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嘉平)三年……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九月庚申,葬于河陰,諡曰文,後改諡宣文。……晉國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中华书局点校注:“諡曰文後改諡宣文”各本皆作“諡曰文貞,後改諡文宣”。考異:“按禮志,魏朝初諡宣帝為文侯,景帝為武侯。文王表不宜與二祖同,於是改諡宣文、忠武。然則初諡文,無‘貞’字也。禮志及文帝紀並稱舞陽宣文侯,宋書禮志同。此云‘文宣’,亦轉寫之誤。”今據改。),故也称晉高祖、晋宣帝。.

新!!: 漢中之戰和司马懿 · 查看更多 »

吳蘭

吳蘭,三國時代蜀漢將領之一。原為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之部下,後投降劉備成為部將。.

新!!: 漢中之戰和吳蘭 · 查看更多 »

塞萊斯廷

切萊斯廷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塞萊斯廷 · 查看更多 »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新!!: 漢中之戰和夏侯渊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漢中之戰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孟達

孟達(),字子敬,为避刘备叔父讳而改为子度,東漢司隶右扶风人,三国时期人物。.

新!!: 漢中之戰和孟達 · 查看更多 »

孙权

吳大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時期孫吳開国皇帝。孙权父亲孙坚为東漢末年名將領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兄长孙策则在群雄割据中打下江东六郡奠定了基業。孫權十九岁時,孫策遭刺殺身亡,後繼掌事,成为江东地区的诸侯,并将江東六郡扩展到揚荆交三州。221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并赐其九錫。222年,与曹丕决裂,建號黃武;229年登基称帝。諡號大皇帝,因其廟號為太祖,所以又被稱為吳太祖。統治江東地區長達五十二年,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

新!!: 漢中之戰和孙权 · 查看更多 »

巴东郡

巴东郡,中国古代东汉至唐朝的一个郡,郡治鱼复县(曾又名永安县、人复县,即今三峡奉节县白帝城)。.

新!!: 漢中之戰和巴东郡 · 查看更多 »

巴西郡

巴西郡,是东汉末年至唐朝期间,中国在今天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巴西意为“巴郡以西”,与同时期的巴郡、巴东郡合称“三巴”,但实际位置上巴西郡大致在巴郡以北,巴东郡以西。 古時為賨人的居住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將管轄垫江县以北的舊巴郡改稱為巴西郡。刘备入蜀后,又从巴西郡分出宕渠、宣汉、汉昌成立了宕渠郡,但是很快取消。这些县与其它几个原属巴郡的县被并入了巴西郡,郡治阆中县(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晋朝、隋朝皆保留了郡制,不过范围有所变迁逐渐缩小,主要是今天四川省南充市一带。 晋朝时,户一万二千,下统九县:阆中县、西充国、苍溪县、岐惬县、南充国、汉昌县、宕渠县、安汉县、平州县。晋惠帝时,复分巴西置宕渠郡,统宕渠、汉昌,宣汉三县。桓温平蜀后,巴西郡又置益昌县和晋兴县。 西魏时,置潼州、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潼州改曰绵州。大业年间,全国州改郡,绵州改金山郡(下领七县:巴西县、昌隆县、涪城县、魏城县、万安县、神泉县、金山县。),隆州改巴西郡。此时的巴西郡,户四万一千六十四,下领十县:阆内县、南部县、苍溪县、南充县、相如县、西水县、晋城县、奉国县、仪陇县、大寅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恢复州制,金山郡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新!!: 漢中之戰和巴西郡 · 查看更多 »

七月 (消歧義)

七月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七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三國志

《三國志》是由西晋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陳壽曾任職於蜀漢,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漢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新!!: 漢中之戰和三國志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新!!: 漢中之戰和三国 · 查看更多 »

三辅

三輔是漢代负责治理京畿長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三个長官的合称,清代指北京直隶省。故秦內史,乃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來三輔一詞便用來指稱長安一帶的地區,例如《三輔黃圖》便是長安地區的地圖。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为主爵都尉)共治長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輔”。漢書记载:“三輔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主爵都尉、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轄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三輔郡皆有都尉,如諸郡。.

新!!: 漢中之戰和三辅 · 查看更多 »

三月 (消歧義)

三月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三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五月 (消歧義)

五月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五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任夔

任𧃍。刘备手下,是一位蜀国牙将。 建安二十三年,在刘备进兵汉中时,将军吴兰想退兵,但任䕫说:“贼兵初至,若不先挫其锐气,何颜见孟起乎?”。他径出迎战,被曹洪打下马,死在马下。最后,曹洪破吴兰。 Category:蜀汉军事人物.

新!!: 漢中之戰和任夔 · 查看更多 »

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为翼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與關羽並称“万人敌”。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遇刺身亡,蜀汉追谥桓侯,是为西乡桓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張飛与關羽、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粗獷剛烈好酒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很多人误以为张飞字翼德,以为这才跟飞字相协。其实「益」是通假「鷁」,一种会飞的水鸟。.

新!!: 漢中之戰和张飞 · 查看更多 »

张鲁

张鲁(、245年或259年),字公祺,沛国丰县(今属江苏豐縣)人,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正一天師,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张道陵)之孙,张衡子,世为天师道教主。.

新!!: 漢中之戰和张鲁 · 查看更多 »

達文西繪製的超巨型弩 弩,古曾稱窝弓,現亦稱十字弓(來自英語的Crossbow),是一种射擊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因不需要在拉弦時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六百公尺,床弩的射程更达一千多公尺。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等,歐洲人更是使用各種拉弦器來上弦。.

新!!: 漢中之戰和弩 · 查看更多 »

張郃

張郃(),字--乂,冀州河間國鄚(今中國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中唯一望族出身的將領。官至征西車騎將軍,封鄚侯;死後,追封諡曰壯侯。以“臨場巧變”見稱,先隨韓馥,後隨袁绍。在跟隨袁绍時遭到謀士郭圖的誣陷,所以轉投曹操。在曹魏帳下常立功勛,後期抵禦蜀國的表現出色,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蜀國上至劉備、諸葛亮,下至諸將都對其忌憚三分。.

新!!: 漢中之戰和張郃 · 查看更多 »

張既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新!!: 漢中之戰和張既 · 查看更多 »

徐晃

徐晃(),字公明,三國時期河東郡楊縣(今中国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五子良將之一。曾经多次建功,及后以聲東擊西的戰術擊破圍城部隊,并且解救樊城,击败关羽,因为在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新!!: 漢中之戰和徐晃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漢中之戰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新!!: 漢中之戰和刘备 · 查看更多 »

刘晔 (三国)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今安徽省寿县南)人,三國時期曹魏的戰略家和政治家。歷事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是漢光武帝的兒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曄自小膽識過人而機巧;對於分析局勢等有其過人之處,汝南名士許劭躲避戰亂到揚州時,評價劉曄有佐世之才,逝世後諡曰景侯。.

新!!: 漢中之戰和刘晔 (三国) · 查看更多 »

六月 (消歧義)

六月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六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兴势之战

兴势之战是三国时期曹魏对敌国蜀汉的一场失败的入侵。战斗发生地在今陕西洋县北面的兴势山,为今长青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此战是曹魏摄政曹爽意图消灭敌国蜀汉的一次尝试,以完败告终。.

新!!: 漢中之戰和兴势之战 · 查看更多 »

王平 (三国)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自曹軍投降劉備後成為北伐將領,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

新!!: 漢中之戰和王平 (三国) · 查看更多 »

竹山县

竹山县是中国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3590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4万人。三國時代,竹山被称为上庸,也是漢末(接近三國)時期將領申耽和申儀兄弟的籍貫,在《三國演義》中是廖化求援被拒的地方。 县政府位于城关镇。.

新!!: 漢中之戰和竹山县 · 查看更多 »

申耽

申耽,字義舉,東漢末期至三國魏國時地方豪強人物,益州上庸郡(今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西南)人,與弟申儀本為魏將,一度投降刘备,任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但在關羽失勢時與孟達一同投靠曹魏,徙居南陽。.

新!!: 漢中之戰和申耽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漢中之戰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新!!: 漢中之戰和益州 · 查看更多 »

荆州

荆州,地理上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荆州 · 查看更多 »

馬岱

岱(),司隸右扶風茂陵人,中國三国蜀漢將領,馬騰的侄輩,馬超的堂弟,官至蜀漢平北将军,封陈仓侯。.

新!!: 漢中之戰和馬岱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漢中之戰和马超 · 查看更多 »

魏延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郡人,三國時期蜀漢中期重要將領,作戰英勇、並有將略、屢立戰功,深得蜀主劉備信任、丞相諸葛亮重用。於諸葛亮北伐時期出任前軍師,主理北伐時前線戰事之決策。.

新!!: 漢中之戰和魏延 · 查看更多 »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國蜀漢(季漢)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青年时耕讀於南阳郡,地方上稱其卧龙、伏龙。後受劉備三顾茅庐邀請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後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於五丈原,谥忠武。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後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裡忠臣与智者之代表。與漢昭烈帝劉備在統治蜀漢期間,為蜀漢提拔諸多名將與能臣,並奠定基礎。.

新!!: 漢中之戰和诸葛亮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漢中之戰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趙昂

趙昂(?),字偉章(一字偉璋),天水郡(今甘肅省)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曹魏官員,歷任羌道令、涼州從事、益州刺史;其妻王異是一位忠貞的巾幗英雄。.

新!!: 漢中之戰和趙昂 · 查看更多 »

黃權

黃權(),字公衡,東漢益州巴西阆中人(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漢末三國時蜀漢將領,後投降曹魏,歷仕劉璋、蜀漢及曹魏三個勢力。本是劉璋的部下,後來劉備稱帝之後爆發夷陵之戰時,黃權勸劉備不要伐吳,但劉備一意孤行,劉備戰敗後退路被斷,不得已與龐林一起投魏。.

新!!: 漢中之戰和黃權 · 查看更多 »

黄忠

黃忠(),字漢升,荊州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蜀漢的著名將領。本為漢末群雄劉表部下中郎將,長沙太守韓玄部將,後成為劉備部將,歷任討虜將軍、征西將軍,官至後將軍,去世後諡號為剛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黃忠与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漢中之戰和黄忠 · 查看更多 »

辛毗

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期人物,原属袁绍部下,后来归顺曹操,为魏國重臣。.

新!!: 漢中之戰和辛毗 · 查看更多 »

蜀汉

蜀漢(221年-263年,自稱季漢)為中国历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漢昭烈帝劉備、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為蜀漢建國、北伐奠定基礎。 刘备以延续汉代劉氏皇室政权,称国号为“漢”,自稱「季漢」。不過,魏晉政權皆不承認季漢政權承繼漢室、國號為「漢」,而因其主要領土古稱蜀地,而稱之為「蜀」,「蜀」遂成為其俗稱。由於季漢為曹魏所滅亡,晉又取代魏國,所以《三國志》作者陳壽(季漢出身,季漢滅亡後仕西晉)為保持政治正確,以「蜀」稱呼其國號,而不使用正式國號「漢」;資治通鑑稱其為「漢」。後來歷史為區別西漢和東漢,稱劉備政權為「蜀漢」、「季漢」。.

新!!: 漢中之戰和蜀汉 · 查看更多 »

郭淮

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三国时代曹魏重要將領,曾经多次与陳泰一起抵抗姜維的進攻。255年去世,死後魏少帝曹髦追封他为大將軍,諡曰貞侯。.

新!!: 漢中之戰和郭淮 · 查看更多 »

阳平

阳平可以指:.

新!!: 漢中之戰和阳平 · 查看更多 »

阳平关

阳平关,又稱陽安關,位于陕西汉中宁强境内,是汉中盆地的西北门户,为宝成铁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点,也是阳安铁路的起点。 汉代的古阳平关在现在的陕西汉中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会合处。.

新!!: 漢中之戰和阳平关 · 查看更多 »

赵云

趙雲,字子龍,是中國三國時期的蜀漢千古名將,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劉禪。歷任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翊軍將軍,領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鎮東將軍。箕谷失利後自請貶為鎮軍將軍。故后追諡曰順平侯,是为永昌亭顺平侯。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事迹合记成《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漢中之戰和赵云 · 查看更多 »

蒯祺

蒯祺(),南郡中卢人,荆州望族子弟,东汉末年房陵太守。娶故兖州泰山郡丞诸葛珪长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军阀汉中王刘备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蒯祺被孟达所部士兵所杀。向朗曾任房陵太守,赵一清认为可能是在孟达杀蒯祺后调任。 胡三省指出房陵县本属汉中郡,怀疑是已故荆州牧刘表所置,使蒯祺守之,否则就是蒯祺割据本郡自立。吴增僅则认为房陵不在刘表辖区内,怀疑房陵郡是建安二十年(215年)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投降丞相曹操时曹操所置。 Q Category:南漳人 Category:东汉战争身亡者.

新!!: 漢中之戰和蒯祺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漢中之戰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雍州刺史部

雍州刺史部,东汉时设置的刺史部,雍州或作廱州。 雍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但具体所指已无从查证。雍州地区自西周到西晋始终是京畿或渭河平原及其附近。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部时,该地区以西属凉州刺史部,东归司隶校尉,不独立设州。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但是不久取消。 興平元年六月丙子日(194年7月6日),雍州再度成為正式行政區,東漢分涼州河西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設立雍州刺史部,治所在姑臧。建安十八年(213年)省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併入雍州。 曹魏黃初元年(220年),分河西八郡復置涼州,曹魏時期的雍州其范围固定在原涼州黃河以東和司隶校尉部的長安及附近的三輔,治所就在当时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临时所在地长安。曹魏、西晋不变。十六国的前秦、后秦一度将雍州迁至安定郡(今甘肃镇原)和蒲坂(今山西永济),北魏、西魏、北周仅将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设为雍州,治所在长安。而东晋和南朝在襄阳侨置雍州。隋朝统一后,以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为雍州,隋炀帝改为京兆郡,唐朝建立后,又改为雍州,唐玄宗设立京兆府。.

新!!: 漢中之戰和雍州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雷銅

雷銅()本為劉璋手下將領,後劉備攻破劉璋時歸順劉備。歸順劉備後屢建奇功。后于下辨之战中与吴兰一起被曹洪军击败阵亡。.

新!!: 漢中之戰和雷銅 · 查看更多 »

陳矯

陳矯(),字季弼,東漢廣陵東陽(今安徽天长市)人。本为广陵刘氏,与广陵厉王刘胥的后代刘颂为近亲,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三國時曹魏重臣。.

新!!: 漢中之戰和陳矯 · 查看更多 »

陈式

陳式,蜀汉将领。.

新!!: 漢中之戰和陈式 · 查看更多 »

東漢末年

東漢末年(184年-220年,東漢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戰。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并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新!!: 漢中之戰和東漢末年 · 查看更多 »

杜襲

杜襲(),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叶县)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曾長期在關中地區戍守。.

新!!: 漢中之戰和杜襲 · 查看更多 »

楊修

楊修(),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袁術外甥,太尉楊彪之子,出身高門士族。.

新!!: 漢中之戰和楊修 · 查看更多 »

正月

正月(zhēng yuè/ㄓㄥ ㄩㄝˋ),避嬴政讳又称端月,是華夏曆法第一個月,一年之开端,建寅之月(虎月),孟春,律中太簇。 正月初一一般在立春附近,雨水一般在正月之內。正月处于北方的农闲季节,也是庆祝新年到来的一个月,在习俗中通常把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 中国傳統,正月还称为建寅、孟春、杨月、太簇、泰月、春王、新正。在日本則稱為睦月,有「和睦融融」之意.

新!!: 漢中之戰和正月 · 查看更多 »

武都郡

武都郡,中國古郡名。.

新!!: 漢中之戰和武都郡 · 查看更多 »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新!!: 漢中之戰和氐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新!!: 漢中之戰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沔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新!!: 漢中之戰和沔水 · 查看更多 »

法正

法正(),字孝直。東漢司隸右扶風郿(今陕西眉县)人,三國時蜀漢的軍師;戰國時期齊襄王田法章之後裔,為東漢末名門法氏之後;祖父法真,有清節高尚名聲。本為劉璋部下,不得賞識,後投歸劉備。深受劉備信任,諸葛亮欣賞其才華。劉備在世時,惟獨法正有諡號,死後追諡為翼侯。與曹魏謀士程昱和郭嘉一樣有性格缺陷(程昱太剛直易得罪人、郭嘉行為不檢),但同樣善策奇謀,故陳壽譽其可比二人。.

新!!: 漢中之戰和法正 · 查看更多 »

洋县

洋县(注音符號: ㄧㄤˊ ㄒㄧㄢˋ,漢語拼音: Yáng Xiàn,英語:Yang County 或 Yangxian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汉中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县政府驻地洋州镇西距汉中市56千米。按中国语言地图集该区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之汉中话类关中话,发音类似中原官话下的关中话,但同时受周边西南官话的影响,语调也趋于婉转,属汉中方言中的特殊地带。.

新!!: 漢中之戰和洋县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漢中之戰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房县

房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南河上源,是十堰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贫困县,2006年人口为49万人。.

新!!: 漢中之戰和房县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漢中之戰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战役

战役是在两个或多个作战方之间发生的,在爆发地点范围和时间上有限的战斗。大的战役的战场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时间可达数周。现代战争中的战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队之间的战斗组成。与战斗不同的是战役的规模往往大得多,对一场战争往往有决定性作用。战役一般用其地点来命名,但也有用时间或参战双方来命名的。 在军事学术语,战役属于一个作战级别等级,战役高于战斗,小于战争。一场战争由若干战役组成,一个战役由若干战斗组成。大的战役还会由若干中型、小型战役组成。大的战役也在有的场合被称之为会战。对于这一系列术语的定义,各国军方定义不一。.

新!!: 漢中之戰和战役 · 查看更多 »

曹休

曹休,字文烈,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國的重要將領;曹操的族子,視如已出。漢中之戰曾破張飛、吳蘭等人計謀。官至大司馬,曹休死後諡壯。.

新!!: 漢中之戰和曹休 · 查看更多 »

曹真

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托孤對象。當初其父為曹操招募兵馬被殺,曹操憐憫曹真而特別厚待。在曹魏的表現出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官至大将军、大司马,曹真死後諡為元侯。.

新!!: 漢中之戰和曹真 · 查看更多 »

曹洪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曹操堂弟。性格仗義護主,但是個小氣吝嗇的守財奴。 歷任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卫将军等,封都阳侯。因拒絕借錢給少年時的曹丕,讓心胸狹隘的曹丕對他記恨數十年,曹丕即位後將曹洪羅織罪名下獄,卞太后知道此事後脅迫郭皇后向曹丕求情,免去死罪的曹洪仍被削爵貶為庶民。曹丕死後曹叡即位,復曹洪爵位,拜曹洪為後將軍,封樂城侯,官至骠骑将军,死後谥為恭侯。.

新!!: 漢中之戰和曹洪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漢中之戰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定軍山之戰汉中之战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