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指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縮寫常作CKHS,簡稱建國中學、建國高中、建中,舊稱台北建國中學,為一所公立高級中學。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三中及四中。 該校校友涵蓋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蘇有朋、黃國倫、辰亦儒、吳思賢等演藝明星等各領域人物。科技界則包含曹興誠、黃崇仁、張凱鈞等企業領導人。公益領域則有社會企業家胡庭碩、陳慕天、徐凡甘 該校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科學班、及體育班;其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盧彥勳。.

119 关系: 基本學力測驗原臺灣教育會館卡其色南海學園南海路台北植物園台灣戰後時期台灣文學台灣日治時期吳祥輝吳武雄吳思賢 (藝人)姚期智丁肇中中央研究院中華民國總統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站乌鲁木齐市亞庇座右銘建中合唱團建中補校建中樂旗隊建國中學紅樓張凱鈞張香華徐建國 (台灣)國中教育會考國共戰爭國四英雄傳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國民學校呼和浩特市公立學校BBS玉山王炳忠王育霖王文华班聯會班長科學班立法院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第二次世界大战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羅毓嘉男性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盧彥勳白先勇西藏独立运动馬英九马来西亚高國華高砂高級中學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诺贝尔物理学奖黃崇仁黃國倫龍口町辰亦儒舊制中學校 (日本)蘇有朋蔡炳坤野百合學運臺中一中臺北州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臺北市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臺北市政府臺北府城南門臺北捷運臺灣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灣省政府教育廳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臺灣教育令臺語文艋舺 (電影)雪山獅子旗陳偉泓陳為廷陳燁陳怡樺李錫津校友楊偉中楊德昌楊照橄欖球永樂國小江宜樺汉语拼音河北省沙巴朱宥勳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施寄青日本日新國小拒絕聯考的小子曹興誠曾昭旭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扩展索引 (69 更多) »

基本學力測驗

#重定向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基本學力測驗 · 查看更多 »

原臺灣教育會館

原臺灣教育會館,現名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是一座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泉州街交會路口的建築物。該建物建立於1931年,現為臺北市定古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原臺灣教育會館 · 查看更多 »

卡其色

卡其色(khaki),其英文名稱是英屬印度時期創造的。印度斯坦語中的「khak」這個字來自波斯語和盧爾語,意謂「灰塵」,而「khaki」的意思則是「充滿灰塵的」、「蒙塵的」或「土色的」。世界上有很多軍隊的迷彩服是卡其式。最著名的例子是,駐印度的英國陸軍從1848年開始使用卡其制服。 英國部隊在1867-68年的阿比西尼亞戰役中首次正式使用卡其制服,當時羅伯特·納皮爾爵士指揮印度部隊遠征阿比西尼亞,要求釋放部分英國人質,並且「說服阿比西尼亞國王特沃德羅斯改變做法,必要時則用強迫的。」 「這是第一次有部隊穿卡其制服的主要戰役,這種布料早在1861年就正式批准使用在工作服上。雖然1864年取消了這項批准,但有很多部隊,尤其是曾經在西北前線(巴基斯坦)服役過的部隊,依然用茶葉或其他物質將白色的棉布制服染色。據說卡其布是(Harry Lumsden)中尉(之後升為中將)在1846年12月創立(Corps of Guides)時發明的。」(Farwell,p.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卡其色 · 查看更多 »

南海學園

南海學園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距離博愛特區約300公尺,為一匯集許多文教設施的區域。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總統蔣中正有感台北市區之文教設施空虛,並為推動民生主義之文化建設,遂指示教育部部長張其昀規畫興建五大社教機構,劃出台北植物園部分土地成立南海學園。 南海學園基地原為台北植物園前身「台北苗圃」之一部分,此外亦有建功神社、台灣工商品陳列館等日治時代建築。張其昀著手規畫後,交由蔣復璁把原來在臺中縣霧峰鄉的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中圖組遷至建功神社舊址,恢復國立中央圖書館,原台灣工商品陳列館與郵政電信宿舍則移建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此後,園區在50至60年代逐年擴張,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音樂研究所次第設立,始見規模,成為一處學術機構與政府機關林立的人文特區。今日則習將南海路園區週遭延伸的校園與各附隨機構統稱為南海學園。.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南海學園 · 查看更多 »

南海路

南海路是中国青岛市市南区的一条东南-西北方向临海道路,也是全市最早建成的一批道路之一。道路东南接八大关风景区的正阳关路,与汇泉路、武昌路、文登路交汇,西北接莱阳路。路西南侧即为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路东北侧为汇泉广场。 今南海路与莱阳路始建于德国租借时期,定名为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岸 (Auguste Viktoria Ufer)。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今莱阳路的琴屿路以东段及南海路改名为忠海町(曙町)()。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变更了两条道路起止点并改现名。 Category:青岛街道.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南海路 · 查看更多 »

台北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龍安里南海路,佔地約8.2公頃,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是一個備有完整植物蒐集紀錄文件,並進行科學研究、保育、展示及教育的場所。園內熱門景點包括兩處市定古蹟欽差行臺及台北植物園腊葉館、南門町三二三、荷花池與各主題植物園區,比鄰南海學園,包括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廣播電台等。.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台北植物園 · 查看更多 »

台灣戰後時期

#重定向 臺灣戰後時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台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台灣文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吳祥輝

吳祥輝(1954年2月11日-)出生於臺灣宜蘭冬山鄉,作家,1974年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拒絕參加聯考提前入伍。處女作《拒絕聯考的小子》轟動全台,並改編成同名電影,帶動台灣校園電影新風潮。2006年起以《芬蘭驚豔》開始「國家書寫」系列。.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吳祥輝 · 查看更多 »

吳武雄

吳武雄(),台灣宜蘭縣人,畢業於花蓮師範學院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隨後在師大教育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吳武雄曾任台北市立明道國小、台北市立敦化國中、台北市立永春國中與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他在1991年敦化國中校長任內獲頒師鐸獎,1994年奉派到永春國中試辦完全中學,1999年至2008年在建國中學校長任內大力推行科學教育與資優教育,其任內建中共獲得139面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獎牌,為全世界累積獎牌數最多的學校。 2008年吳武雄退休,轉任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校務發展委員執行長,其建中校長職務則由蔡炳坤接任。據學生說,他是一位講話很慢很慢又很久很久的校長,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但是他講的話非常有道理,也是一位很負責的校長。對我們很好,怕我們中暑,為我們著想,一直改朝會地點,希望他可以再回來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最愛的歌是「天天天藍」至理名言:同時,吳武雄校長也即將從東莞台商子弟學校退休,結束了六年的台商學校的校長生涯。 綽號:55熊 無尾熊 吳大雄 熊校長.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吳武雄 · 查看更多 »

吳思賢 (藝人)

吳思賢(Ben Wu,),藝名小樂,為台灣Channel V節目《模范棒棒堂》第七代成員,現屬於傳奇星娛樂及美妙音樂旗下藝人。2014年6月底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最好的…?》。2015年7月拍攝戲劇處女作 — 三立華劇《料理高校生》,飾演傲嬌又暖心的王邁致(麥子)一角獲得關注。2016年4月接拍兩岸合作之PPTV網路劇《我喜歡你,你知道嗎?》,首度挑戰演出同性戀者。2016年9月於第51屆金鐘獎憑藉《料理高校生》入圍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項。2017年1月接拍三立都會台週五全新華人電視劇《極品絕配》。2017年11月開拍《姊的時代》。目前人氣迅速竄升的他,已經成為深受少女歡迎的新生代偶像,其粉絲取名為「Lover」(樂粉的諧音)。.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吳思賢 (藝人) · 查看更多 »

姚期智

姚期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他目前是北京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以及國立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姚期智 · 查看更多 »

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 C. Ting,),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山东省日照市人,擁有美國及中華民國國籍,為臺裔美國人,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美国科学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發現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丁肇中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中正紀念堂站

| 中正紀念堂站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與松山新店線交會的捷運車站。在小南門線尚未與新店線整併為松山新店線前,該站曾是台北捷運第一個三線交會車站,而興建中的萬大樹林線端點站亦設於此,待萬大樹林線第一期路線通車後,中正紀念堂站將再次成為三線交會車站。.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中正紀念堂站 · 查看更多 »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la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乌鲁木齐”这一城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优美的牧场”。最初乌鲁木齐是因清朝政府在新疆驻军而发展起来的一座城市,至今乌鲁木齐还有“老满城”的地名,位置大致在今新疆农业大学一带;而现在南门、北门和大小西门内的区域是原来的“汉城”。满城主要为清朝八旗驻军,汉城则是工商业区。现今的乌鲁木齐是由原“汉城”向周边扩张形成的。烏魯木齊市现已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世界上最內陸、距离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2500公里)。 烏魯木齊在清朝时起称迪化,意为对边民的“启迪教化”,民國時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改称现名。.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乌鲁木齐市 · 查看更多 »

亞庇

亚庇(Kota Kinabalu)旧译哥打京那峇鲁、哥打京那巴鲁、哥打基納巴盧,是馬來西亞第六大城和沙巴州的首府。舊稱為哲斯頓(),現今在国內及国际上经常被称为「KK」(馬來語名稱的縮寫),當地人則稱之「Api-Api」。 亞庇位于婆罗洲西北方的海岸区,朝向南中国海。西側有著名的东姑阿都拉曼公园,東側則有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這座山也是亞庇馬來語名稱的來源。人口約有452,058人,若涵盖兵南邦区,整个都会人口约有628,725人。 15世紀時,亞庇由汶萊帝國統治。到了19世紀,英屬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在建立據點,不過在1897年遭當地領導人Mat Salleh縱火而摧毀。1899年7月,加雅島對面的區域被認為更適合做為據點,因此就逐漸發展起來,該地方就稱為「Api-api」,之後以當時渣打公司的副總裁Sir Charles Jessel的名字命名为「哲斯頓」。。哲斯頓成為該地區主要的貿易港,同時連接北婆羅洲鐵路。哲斯頓在二次大戰時幾乎全毀,渣打公司無法高額的重建資金,便將該據點轉讓給大英帝國政府,納為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1946年,直轄殖民地宣布哲斯頓為北婆羅洲的首府,並著手進行城鎮重建。馬來西亞成立後,北婆羅洲更名為沙巴。1967年,哲斯頓更名為Kota Kinabalu,然後在2000年升格為城市。 亚庇是沙巴和婆罗洲渔业的兴盛地、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东马来西亚的工业及商业地区,因此得以成為马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亞庇 · 查看更多 »

座右銘

座右銘(英语:Motto)指個人、組織等引以為自我警诫的短句或格言,代表着精神、意志、信念等,一般以排比形式出現。學校、國家、城市、公司、家族等都可能有座右銘,當中學校的訓詞稱為校訓。 中文中的词源来自于《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中華文化傳統的四項美德,通稱「四維」。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起,中華民國教育部將「禮義廉恥」定為國訓。 華人社會的座右銘固然會以中文寫成;歐美文化則多以拉丁語或罗曼语族語言寫成。但這也不無例外,例如美國夏威夷州的座右銘用夏威夷語,英格蘭薩默塞特郡用古英语。.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座右銘 · 查看更多 »

建中合唱團

建中合唱團 團隊類型 男聲合唱/TTBB 創團時間 1967年 指導老師 賴以恒 學生指揮 黃昱綸(50屆) 團員數量 約30人 組織類型 學生社團 聯絡方式 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網路論壇 https://www.facebook.com/ckchoir/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合唱團 (簡稱建中合唱團 、建中團、建合、英文: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High School Choir、CK Choir),為台灣合唱音樂界相當活躍的社團,並是全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專任學生指揮、伴奏的高中合唱團。 宗旨以培養聲樂人才、發揚合唱藝術,並同時兼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發展為主。團內所有事務皆由學生幹部自主行政,設有指導老師一名加以輔導,是一個非校隊性質的學生社團。 社團練習室早期位於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第二學寮(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名勾踐樓,又名木樓),這也是建中合唱團校友團木樓合唱團的名稱源由。現已遷至現址格物樓四樓與音樂科共用一間教室。(第42屆之後該教室為合唱團專用) 每年固定行程為參加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並時常在市賽中晉級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與台灣各地高中合唱團互相觀摩。在每年五、六月之交,都會定期舉辦成果展,並不定期與高中友校舉辦聯合演出。成果展結束後,高二幹部則會藉由交接儀式將團務全部轉移到高一團員身上,以培養新一批學生幹部的獨立行政能力。.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建中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建中補校

#重定向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建中補校 · 查看更多 »

建中樂旗隊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樂旗隊 (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Boys' Senior High School Marching Band),簡稱建國中學樂旗隊 (Chien Kuo High School Marching Band)、建中樂旗 (C.K.M.B.),是臺灣第一支成立的「美式室外行進樂隊」。.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建中樂旗隊 · 查看更多 »

建國中學紅樓

建國中學紅樓完工於1909年,為台北市建國中學的校舍之一。若不計算兩翼教室所佔區域,紅樓正面面積約為1300平方公尺,而該建物因為整體外觀呈現磚紅顏色,因此被命名為紅樓。 由紅磚與原木木材打造的建中紅樓,雖經1950年與1966年兩度大幅整修,但外貌並不失原有建築風格,且仍有著拱門,鐘樓等歷史遺跡。1970年代,台北市教育局本有拆除紅樓之議,後經當時校長黃建斌力阻,才讓此拆樓計畫打消。 1998年,台北市政府因其此校舍建築的特殊性與歷史性,特別指定該紅樓建物為市定古蹟,並於2005年完成該古蹟的整建復舊工程。.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建國中學紅樓 · 查看更多 »

張凱鈞

張凱鈞,英國倫敦大學資訊所博士,畢業後曾任英國倫敦大學客座教授,現任美國協和大學教授。1997年為台大學生會副會長,為第一屆台大杜鵑花節創始人;2013年洪仲丘事件發生時,時任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少校講師,上台演講支持改革,是唯一已現役軍官及大學老師身分挑戰國防部威權體制代表,後被軍檢調查,受迫離開大學;2018年管中閔事件,號召台大校友站出來,在九十九周年的五月四日當天與台大教授、學生發起台灣新五四運動,發動師生、校友1萬多人背對行政大樓靜坐,並舉辦愛台大晚會,表達對於教育部校長聘任延宕的不滿。現為聯速物聯網科創園創辦人,於廣東成立兩岸物聯網園區,推動兩岸物聯網產業交流發展,促進台灣青年就業,2017獲選十大互聯網創新人物,與學術界關係密切,促進青年就業五百餘人,推動與技職院校體系合作。研發智能心電衣項目成功進軍歐美市場,大力推動兩岸青年創業,主辦海峽兩岸物聯網論壇,透過物聯網大數據,打造最全面的青年創業平台。.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張凱鈞 · 查看更多 »

張香華

張香華(),台灣作家,有眾多作品曾被譯為英、德、日、韓等多國文字。.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張香華 · 查看更多 »

徐建國 (台灣)

徐建國是臺灣教育界人物,畢業於省立台北師專、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並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獲碩士學位。曾在臺北市文昌國小、新民國中、復興高中與建國中學擔任教師與行政職務,並曾任世新大學、東南大學兼任講師。 2010年12月,建國中學校長蔡炳坤因轉任臺中市副市長而卸任,徐建國以教務主任代理校長職務。 2011年7月時任麗山高中校長陳偉泓通過遴選而出任建國中學校長,在同波校長遴選中徐建國也巧合的通過而成為麗山高中校長。 2015年8月1日,徐建國再度接任建國中學校長一職。遴選會涉及校長遴選黑箱事件。 2015年11月20日:於建中校長座談會中論及民主發展的過程,經校報東海東報導後,引起爭議(主要針對民主發展所經歷的菁英主義)。徐建國於21日出面說明當天是舉例說明選舉制度的演變過程,是提問而非定論,希望和學生進行善意溝通。東海東團隊於22日晚間在臉書粉絲團發表道歉公告,表示報導引用校長時語序有誤、結論錯誤連結、未完全引用原話;於25日當面向校長道歉,並提出對受訪者及閱聽人所做的兩點承諾。.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徐建國 (台灣) · 查看更多 »

國中教育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簡稱會考、教育會考、國教會考,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所舉辦的成績評量,會考於每年5月中旬統一舉辦,目的在使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及主管機關評量學生學習品質,並可能作為繼續升學時成績的評比管道之一。國中會考考試科目包含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皆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中階段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 在2014年,免試入學制度實施後,原則上台灣的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中職,免試入學。不過在當希望就讀特定一所高中職的學生超過該校核定可招收人數時,仍需要進行超額比序。會考就是超額比序的一部分,依縣市不同,佔超額比序總積分約三分之一左右。不過,由於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在超額比序的其他部份都能拿到滿分,會考的地位仍與傳統聯考、基測相若,是決定高中錄取的最大因素。事實上,,換句話說,這三分之一人的成績是由會考決定。 依照會考命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中心建議,所有中華民國國中應屆畢業生都應參與會考。身心障礙生、重大傷病生若無參與會考,經公立醫院或教學醫院評估,得不參加國中會考。國中會考提供身心障礙、重大傷病及突發傷病考生依需求提出考試服務申請,包含特別試場、輔具、試卷、作答方式等。聽覺障礙考生可評估自身情形,選擇於一般試場、特殊試場或免考英聽試場應試。 會考考場全面開放使用冷氣,冷氣溫度以設定於攝氏26至28度為原則,學生可於報名時事先選擇申請「非冷氣試場」。.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中教育會考 · 查看更多 »

國共戰爭

#重定向 国共内战.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共戰爭 · 查看更多 »

國四英雄傳

是一部台灣於1985年所拍攝的電影,龍祥電影出品與發行。是1980年代台灣新浪潮電影中出產的一部作品,其為台灣電影對補習班、升學主義、整體的教育制度,最率直以及最大膽的一次批評。 本劇是吳念真改編自吳德亮的長篇敘事詩。而本影片男主角黃朝盟,現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兼任學生事務長。.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四英雄傳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簡稱:臺南一中、南一中,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緊鄰國立成功大學及臺鐵臺南車站。.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簡稱為臺南二中或南二中。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創立於1914年(日治時期大正三年),是臺灣第二所設立的公立中學校,初名「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期間曾因時代及地方制度變遷而變更校名數次,有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臺灣省立臺南第二中學、臺灣省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之校名。.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簡稱北護大、國北護、北護,是一所位於臺北市的國立普通大學,以教授健康科學課程為主。內江街校址為城區部,僅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暨碩士班、健康事業管理系暨研究所、長期照護研究所等三所一系仍設置在城區部。 除了中西醫護理研究所、醫護教育研究所等特色系所,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也是目前唯一設有助產學、語言治療、聽力學及生死學的公立醫療大學。.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簡稱師大附中、附中,官方英文簡稱為HSNU(The 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的高級中學,附屬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早年為北市六省中之一,近年與建國中學、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積極合作並建立了「台北市頂尖高中五校聯盟」。位處台北市中心,鄰近美國在台協會、大安森林公園、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健保署、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 師大附中校友涵蓋世界之最如第1位上太空的華人王贛駿、NASA第一位臺裔科學家丘宏義、世界前第一高樓臺北101主持建築師李祖原。以及各界人士:1位副總統(連戰)、3位行政院院長(連戰、劉兆玄、陳冲)、2位監察院長(陳履安、張博雅)、1位臺灣省主席(連戰)、1位臺北市長(吳伯雄)、3位教育部長、數十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首長及縣市首長、16位中央研究院院士、23位大學校長、1位臺大醫院院長(戴東原)、俠醫林杰樑、作家李雙澤(美麗島創作者)、王文興(家變作者)、樂團五月天、蘇打綠等。(更多校友請參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是中華民國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另一個以展示中國歷史爲主的博物館,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恢復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南博物馆(即今河南博物院)。.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英語:National Education Radio, NER)創立於1960年,隸屬中華民國教育部。.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查看更多 »

國民學校

國民學校是大日本帝國在1941年設立的初等教育學校。在日治下的台灣及朝鮮半島也實施。國民學校的相關法令明定,該教育場所以中央或地方的經費開辦。除此國民學校的就學資格為8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另外也詳細制定六年制的國民學校應教授的科目為修身、作文、讀書、習字、算術、唱歌與體操。並要求一定師資與適當例假日設計。.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國民學校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公立學校

公立學校,或稱政府學校、公辦學校或官立學校,是由政府所開辦的學校,其辦學資金全部或主要由政府撥付,所以其學費一般較私立學校低。這些學校所聘任的人員,亦可能具有公務員身份,視乎地區而定。這類學校的辦學層次可以包括特殊教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等。.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公立學校 · 查看更多 »

BBS

電子佈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BBS)是一種網站系統,是目前流行網路論壇的前身,它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调制解调器拨接或者因特网来进行连接,BBS站台提供佈告欄、分類討論區、新闻阅读、軟體下载與上传、遊戲、与其它用户線上對話等功能。.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BBS · 查看更多 »

玉山

玉山,通常是指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峰。 布農族稱其為Tongku Saveq、卡那卡那富族稱其為Tanungu'incu、鄒族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排灣族稱其為kanasi,主峰為臺灣最高的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位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早期西方人稱摩里遜山(Mt.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玉山 · 查看更多 »

王炳忠

王炳忠(),筆名卜正,中華民國台南佳里人,成長於台北市萬華區。王炳忠為新黨黨員,出身於黨主席郁慕明培育的新黨青年軍,現任該黨的青年委員會主席、全國委員會新聞聯絡人兼發言人,亦為抗獨史陣線召集人。2014年時,因破音大唱《中華民國頌》,反對佔領國會事件而出名。其戶籍現隨父親遷至新北市板橋區,曾參與2014年新北市板橋區市議員選舉並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列為新黨不分區立委名單第6名,惟皆落選。目前被法務部調查局指控涉嫌違反國安法,身陷王炳忠案,并遭到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起訴。.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王炳忠 · 查看更多 »

王育霖

王育霖(),筆名王銘石,臺灣臺南市人,臺北高等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畢業,曾任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檢察官、新竹市檢察官、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個性耿直,台灣二二八事件時遭中國國民黨政權殺害,棄屍淡水河。王育霖之弟王育德,是著名學者與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王育霖 · 查看更多 »

王文华

王文华可以指:.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王文华 · 查看更多 »

班聯會

#重定向 學生會.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班聯會 · 查看更多 »

班長

班長是组织团体的基层单位班或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负责人。.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班長 · 查看更多 »

科學班

科學班,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於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設置之數理學術性向特殊班級,由高中與配合大學共同合作規劃課程,目的為提供適性發展機會予具科學潛能之學生,及早接受科學專業領域教育,以培育基礎科學人才。主要特色為數理相關課程授課進度較快,原應於高中三年完成之數理課程,縮短為兩年內完成,第三年則修習大學程度數理課程與進行專題研究。 2009年起全國第一批設有科學班的高中為建國中學、師大附中、臺中一中、臺南一中、高雄中學5校各錄取30人及科園實中25人。 2011年起教育部為考量區域平衡,再核定第二批3所高中開辦科學班,武陵高中 、彰化高中及嘉義高中各30人。 2018年為平衡建中僅招男生的狀況,再核定北一女中招生30名女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科學班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

9回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是於1923年(大正12年)8月16日至8月20日進行的日本高校棒球賽事,在兵庫縣西宮市的鳴尾球場舉辦,共十九隊參賽,在本屆更是新增了台灣隊伍,代表台灣出賽的是台北一中。.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

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是代表紐西蘭參加各種國際橄欖球賽事的球隊,暱稱是,橄欖球被視為紐西蘭的國民運動。.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紐西蘭國家橄欖球隊 · 查看更多 »

羅毓嘉

羅毓嘉(1985年1月8日-),臺灣新生代詩人、作家,曾獲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羅毓嘉 · 查看更多 »

男性

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男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男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相較於女性胚胎,男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男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男性,與女人相對;但當「男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男性。「男孩」是年輕未成年的男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男性。.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男性 · 查看更多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是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導演為楊德昌,本片是台灣電影新浪潮最重要電影之一。 本片改編自1961年發生於台灣台北市牯嶺街的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上映前,民生報曾在頭版上,報導此片特殊的選角方式,但在角色一直無法確定,以及過於倉促之下,曾一度暫時停止拍攝計劃。然而,飾演演員的選角、製作技術的繁雜及拍攝資金的銜接方面,亦造成相當大的困擾與挑戰,總共歷時110個工作日,才將本片拍攝完成。 另外,美國歌手-zh-tw:艾維斯·普里斯萊;zh-hk:埃爾維斯·皮禮士利; zh-cn: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貓王)所演唱的歌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中的一句歌詞「a brighter summer day」,則擷取成為本片的英譯片名。 2016年3月22日,美國藝術電影碟商 Criterion Collection 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4K數位修復版影碟,此一修復計畫耗時超過十年,是該片首度正式發行DVD与藍光碟。 2016年11月,中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灣上映二十五週年紀念 四小時完整版,重新上映於大銀幕。.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查看更多 »

盧彥勳

盧彥勳("Rendy" Lu Yen-hsun,)是台灣職業網球選手,為台灣男子網壇創造了許多新紀錄,2010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中與男單五號種子安迪·洛迪克纏鬥五盤並勝出、闖進八強,寫下個人大滿貫單打最佳紀錄。生涯贏得27座ATP挑戰賽單打冠軍,為史上最多男單頭銜紀錄保持人。 2010年10月由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評選為第48屆十大傑出青年。妻子為前監察委員錢林慧君之女錢瓊文。2014年10月30日,長子誕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盧彥勳 · 查看更多 »

白先勇

白先勇(),出生於廣西省桂林臨桂縣,臺灣文學家,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白先勇 · 查看更多 »

西藏独立运动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西藏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高國華

國華,(),台灣補教名師,高國華文理補習班前負責人、現任高大師牛肉麵創辦人。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父親是國畫家高逸鴻。.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高國華 · 查看更多 »

高砂

()是日本古代對臺灣的稱呼,由來與高雄的古稱「打狗」有關。.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高砂 · 查看更多 »

高級中學

級中學(senior high school),在香港以外地區簡稱高中,在臺灣又稱高級中等學校,是中等教育的階段之一,許多國家的教育主管機關將普通中學劃分初級中學(初中)和高級中學(高中)。高級中學亦往往是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最後一個教育階段。廣義的高級中學包括普通科和職業類科,狹義的高級中學專指普通型高級中學。在中國,如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學,普通中專學校,高級職業中學和技工學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簡稱高雄中學、雄中、K中,舊稱省高中,英文簡稱則常用KSHS,坐落在臺灣高雄市三民區。地理位置鄰近高雄火車站、三塊厝車站以及愛河高雄中學的前身為「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是在日治時期由高雄州政府主導下所創立的中學校。之後在1944年時因應第二所州立中學的設立,而改命名為「高雄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日治時期高雄中學為五年制中學校,高雄州政府於左營另行增設了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並於1944年4月1日正式授課,由內藤理八任職高雄二中的校長,但隨著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日本趨於劣勢,一度將年級從五年級制改為四年級制度。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改名為臺灣省立高雄第一中學,1947年時,與「臺灣省立高雄第二中學」合併,並共同歸於台灣省教育廳所管轄。到了1979年隨著高雄市升格成為直轄市,改隸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至今,高雄中學的校務行政也改由高雄市教育局所管轄。 此外高雄中學原本為單純的男性學校,但自75學年度起陸續成立有音樂班、體育班和科學班,使得學校成為男女共學的高級中學。其中普通班仍僅招收男性學生,而音樂班、體育班與科學班則是男女學生兼收,不過女性學生的比例仍算是相當稀少。 高雄中學長期以過去校長王家驥立下的「實事求是,精益求精」一語作為精神指標,期望能以正確的價值觀來型塑學生高尚的品格,並強調訓練學生能同時具有人文及科學的綜合素養。另外高雄中學也一度是台灣戰後時期後的全國化學科教育研究中心,現今高雄中學也開始將重點轉往國際教育交流的活動,也讓學生得以有機會接觸其他國家的學生並相互交流。而雄中校園內有部分教學或行政建築屬於自日治時期所蓋築的重要歷史遺跡。由於建築優美,假日時亦常吸引遊客駐留.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黃崇仁

黃崇仁(英語:Frank Huang,),新北市淡水區人,力捷電腦的創辦人,也是力晶科技的創始人暨執行長,前任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黃崇仁 · 查看更多 »

黃國倫

黃國倫(),台灣和香港知名流行音樂的作詞人、作曲人、唱片製作人。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1983年曾成立春雨樂團,2014年幫連勝文寫競選歌。.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黃國倫 · 查看更多 »

龍口町

龍口町為日本時代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町名源自清治時期之龍匣口庄,該町因總督府中學建校所在,文教風氣頗盛,也多日籍移民所居。另外,該町位置約略為今中正區和平西路二段,南海路之一部份,也為植物園一部份所在。.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龍口町 · 查看更多 »

辰亦儒

辰亦儒 (Calvin Chen,1980年11月10日—),本名陳奕儒,台灣出生,台灣男藝人;2004年參加加拿大溫哥華Sunshine Boyz獲得冠軍之後出道。前偶像團體飛輪海成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辰亦儒 · 查看更多 »

舊制中學校 (日本)

舊制中學校(きゅうせいちゅうがっこう(旧制中学校)),是指日本戰敗前(1945年),日本設於日本本國及台灣、朝鮮、中國東北、南洋諸國、太平洋之群島等殖民地對於男子所設中等學校,大多是給殖民地及日本本島的日本男子就近升學,當然也有少數的當地人。以前的中學校,現在大多數以發展成高級中學及日本所稱的高等學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舊制中學校 (日本) · 查看更多 »

蘇有朋

蘇有朋(英文名:Alec Su,),中華民國著名男歌手、男演員,生於台灣臺北市。15歲時考入臺北市立建国中學并被張小燕相中加入小虎隊,成為風靡亞洲的偶像團體成員。1991年以優異成绩考入國立臺灣大學。小虎队解散後單飛,與吴奇隆、林志颖、金城武並稱為四小天王。之後轉入戲劇界,1997年,接拍瓊瑤的《還珠格格》飾演五阿哥一角,該劇以百分之65的收視率創造了中國大陸的收視奇蹟,也使蘇有朋再次红遍亞洲。之後主演《倚天屠龍记》、《情定愛琴海》、《楊門虎將》、《刁蠻公主》等八點檔電視劇,均坐收收視率冠軍寶座。其中《情定爱琴海》和《刁蠻公主》在亞洲各国掀起收视热潮。2002到2005年,連續4年獲得新加坡聯合早報評選的亞洲人氣偶像前三甲。2006年開轉型,出演舞台劇《菊花香》,主演《将计就计》,《熱愛》等熱播劇。2008年下半年起,以電影演出為主,並於2010年10月,以電影《風聲》(2009年10月上映)中的演出,得到中國大陸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成功转型为实力派演员。12月,以電影《康定情歌》,得到第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11年8月,以近年來在電影中的傑出表現,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13屆金鳳凰獎評委會特別獎。2012年制作并主演电视剧《非缘勿扰》,该剧打破央视收视纪录。目前為享誉海内外的電視、電影、歌唱的全方面藝人。.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蘇有朋 · 查看更多 »

蔡炳坤

蔡炳坤(),臺灣南投縣草屯鎮人,曾任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畢業於花蓮師專,後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曾擔任國小老師、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督學、臺中縣文化局副局長、臺中一中校長、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校長等職務。.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蔡炳坤 · 查看更多 »

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學生運動。在該次運動中,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今自由廣場),他們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不但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該次學生運動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野百合學運 · 查看更多 »

臺中一中

#重定向 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中一中 · 查看更多 »

臺北州

臺北州為大日本帝國的行政區劃之一,由原臺北廳合併宜蘭廳及桃園廳的三角湧支廳而成。其下管轄三市九郡,州治設於臺北市,轄域包括今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州 · 查看更多 »

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校,簡稱台北一中,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建立的中學,1946年1月28日更名為台灣省立台北建國中學,即今日的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簡稱中山女高或中山女中,舊稱臺北第三高女、北二女,創立於1897年,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的女子高中,為臺灣第一所公立女子學校、北市六省中之一、臺北市公立三大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北一女中、景美女中)。.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列出了該校已消失與現存之建築。建國中學之校園規劃以操場為中心,各校舍皆圍繞操場興建。日治時期時,建國中學之前身臺北一中以紅樓為靜態教學區,其餘為宿舍、風雨操場、武道館等活動區域。二戰結束後,由於學生人數增加,逐漸改建為靜態教學之校舍。.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收錄畢業自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暨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附設高級進修補習學校(建中補校,已裁撤)之著名校友。陳又亮.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英語譯名: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縮寫:TFG),簡稱北一女、一女中、北一女中、北一,舊稱台北第一高女。其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博愛特區,校門口斜對總統府,鄰近司法院、中央氣象局、臺北市立大學。曾為北市六省中之一、台北市三所公立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中山女高、景美女中)。.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府城南門

臺北府城南門,正式名為麗正門、大南門,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為台北府城正門,規模為台北府城五個城門中最大者。當初人民皆習慣由此門進出。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型製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依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南門的城樓,即樓閣的部份,由閩南式城門改建為仿造華北樣式建築,僅城門基座保持原貌。.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府城南門 · 查看更多 »

臺北捷運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市區和其周邊衛星市鎮繁榮發展。營運單位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單位則是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新北市境內部分路線另由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規劃。自1996年3月28日開始營運以來,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與2條單站支線,路線里程136.6公里、營運里程131.1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其亦為國際地鐵聯盟的成員之一,捷運論資排序世界第124位。 臺北捷運於每日6時發出首班車,隔日0時由端點站對開末班車,所有列車全部收班時約為凌晨1時16分。.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北捷運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指1968年(57學年度)中華民國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為九年的教育措施。此措施的實施,提高臺灣人民教育水準,亦奠定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中級技術人才的人力資源基礎。.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是日治時期所設的高等教育機構,早年與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並為兩所台人最高學府。之後經過多次改制和變遷,演變為臺北市立大學以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兩所學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重定向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B.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戰後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教育令

《臺灣教育令》通常指的是臺灣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臺灣特殊環境所頒布的有關教育的法律命令。該命令主要發布過三次,分別為1919年發布的第一次《臺灣教育令》(大正8年勅令第1號)、1922年發布的第二次《臺灣教育令》(大正11年勅令第20號)與1941年發布的第三次《臺灣教育令》。.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灣教育令 · 查看更多 »

臺語文

台語文,或稱為台灣話文、台語白話文、台文,是一種符合並融合臺灣話(臺灣閩南語)語法、本身詞彙以及外來詞彙的書面文系統,主要流行於臺灣、福建、廣東一帶、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傳統的臺語文型式是由傳統漢字以及臺閩漢字一同行文所組成的;近代以來,隨著傳教士來到東亞,為了傳教需要另外發展出一套以羅馬字為書寫文字的白話字(後臺灣教育部又另製一套高度對應的臺羅字)。兩者皆為今日台語文書寫上的優勢系統,甚至以兩者一同行文而產生了漢羅混寫的書寫模式。由於母語讀寫教育的缺乏,使用臺語的臺灣人有九成以上是臺語文文盲或半文盲且不自知;因此,臺灣人於報章、媒體以及網路上經常以現代標準漢語音義相近的字詞來書寫母語,導致許多錯別字的產生。 相對於傳統的狹義台語文,廣義上的台語文,指的則是臺灣文學,也就是臺灣所有語言之書寫系統,包括目前在台灣所使用之全部語言的書寫系統,因此除了臺語(臺灣閩南語)以外,也包括了中華民國國語(或臺灣國語)、臺灣客家話、臺灣南島語言、臺灣手語、臺灣盲文等,或則還在臺灣使用的其他語言之書寫系統。下文將專述狹義的台語文概況。.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臺語文 · 查看更多 »

艋舺 (電影)

《艋舺》(台羅拼音:Báng-kah;汉语拼音:Měng-jiǎ;Monga)是由鈕承澤導演、李烈監製的一部台灣電影,大致描述1980年代臺北市「艋舺」地區黑幫兄弟與慘綠少年們的愛恨情仇,參與演員包括阮經天、趙又廷、馬如龍、鳳小岳、柯佳嬿、蔡昌憲、黃鐙輝、王識賢、陈汉典、鈕承澤、邢峰、林秀玲、席曼寧、陸弈靜等。該片於2009年11月正式殺青,2010年2月5日春節檔期上映,同年12月18日於日本上映,片名譯為「モンガに散る」。.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艋舺 (電影) · 查看更多 »

雪山獅子旗

雪山獅子旗是源於吐蕃歷史軍旗、而於1912年設計、由十三世達賴喇嘛基於西藏傳統與國家習慣而於1918年正式確定頒布的西藏國旗,從此收回西藏軍隊的各種軍旗,規定以後藏軍也只能使用國旗。西藏流亡政府亦以此旗為西藏國旗(Tibetan National Flag),是圖博國家主權、自由圖博、與圖博獨立運動的象征之一。, 西藏流亡政府, 2015-8-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为其代表爭取西藏脫離中國的意志而試圖予以禁止。惟西藏流亡政府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近年表示,希望西藏達到真正之自治,不會再要求獨立,認爲該旗幟地位和香港旗近似,不代表西藏獨立運動 ,著重在表達訴求宗教自由與追尋民族平等互相尊重的政治概念。.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雪山獅子旗 · 查看更多 »

陳偉泓

陳偉泓為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退休校長,於2011年7月就任。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系物理組畢業,淡江大學教育科技所碩士。曾任北一女中教師、中正高中和中山女中教務主任,並曾在任內獲教育部頒發教學卓越獎,之後在麗山高中任校長六年。2011年通過遴選成為建國中學校長。 陳偉泓於2012年3月曾公開質疑教育部版本12年國教中的問題,並提出「記取歷史教訓」、「砌磚式配套方案-由上往下重要的磚先砌,打好地基」、「12-K的一貫課程先行」、「有效教學的專業教師發展」等主張,建議應「穩健推動、延後實施」十二年國教。 陳偉泓2015年8月自建國中學退休,後受聘為麗山高中校務發展委員會顧問。並任越南丁善理紀念中學教學總監。.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陳偉泓 · 查看更多 »

陳為廷

陳為廷(),出生於臺灣苗栗縣頭份鎮,在苗栗市長大,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人士,太陽花學運領袖,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班肄業。曾經投入苗栗大埔抗爭、華隆自救抗爭 ,反媒體壟斷運動、反學費調整方案抗爭、反服貿運動、割闌尾計畫等運動。他也是苗栗後生讀書會、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捍衛苗栗青年聯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及島國前進等組織之成員 。2014年12月25日PTT八卦版網友揭露陳為廷於2008年高中時期曾經在捷運上對一名高中女學生襲胸。在此事件後,媒體繼續揭露他先前的客運及夜店性騷擾案件,陳為廷因此宣佈退選立委。2017年4月21日,擔任時代力量黨團法案助理。.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陳為廷 · 查看更多 »

陳燁

*陳燁 (嘉靖進士),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明朝政治人物。.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陳燁 · 查看更多 »

陳怡樺

陳怡樺(),生於台灣南投,為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2005年接任趨勢科技執行長,富比世雜誌2013年評選她為亞洲五十大最有權勢商業女強人的第四名。.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陳怡樺 · 查看更多 »

李錫津

李錫津()為台灣教育與政治人物,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獲碩士,並曾赴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他曾擔任國民中學教師、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與科長、松山家商校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主任、嘉義市副市長等職務。2011年獲台北教育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他也寫作了數本與教育相關的著作。.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李錫津 · 查看更多 »

校友

校友,就是在同一个学校、大学、研究院(所)学习、工作和进修的人,称为校友,以学校为标准,不以班级为标准。其標準比較模糊,畢業生通常都被當作是校友,而学校教职人员或曾經在籍(肄業、轉學)的學生也在校友范畴。.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校友 · 查看更多 »

楊偉中

楊偉中(),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政治評論員、社運人士,籍貫江蘇省常熟縣,曾任記者、主編,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曾任職工人民主協會、全國產業總工會、臺灣鐵路工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中央廣播電台副總台長兼新聞部經理、中國國民黨發言人、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楊偉中 · 查看更多 »

楊德昌

楊德昌(Edward Yang,),台灣電影導演,廣東客家人,與侯孝賢同為台灣新電影代表導演。.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楊德昌 · 查看更多 »

楊照

杨照可以指:.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楊照 · 查看更多 »

橄欖球

聯合式橄欖球(Rugby Union),通稱橄榄球(Rugby)或英式橄欖球。橄榄球的中文译名因其使用的椭圆形(橄欖形)用球而得名。但在英語中,並無類似的稱呼。 英式橄榄球和英式足球一样,都是衍生自欧洲古代传统足球的一种团队球类运动。上述“欧洲古代传统足球”中的“足球”一词是泛指,并不是指大中华地区认知的“足球”即“英式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橄榄球和英式足球等其他足球类运动有共同的起源。“Rugby rules”在1845年确立,时间上比现代的英式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的另外两大起源规则的确立时间更早。橄欖球類運動起源於英國,隨後擴展至歐陸各國及英联邦所屬國家與地區,台灣、日本、香港亦有相關賽事。重要的國際比賽有歐洲的六國錦標賽、南半球的橄欖球冠軍錦標賽,以及世界盃橄欖球賽。 傳統的联合会式橄欖球,競賽雙方各派15名球員上場,比賽場地為長方形草地,球場兩端各有一“H”型球門。比賽目的是持球衝到對方球門線後方以球觸地得分(Try,相当于美式足球的“達陣”),触地得分後可再取得一次罰球射門機會补加分数;另亦可以在比賽中踢球越過球門橫桿上方而得分。當比賽時間結束時,以得分較多者獲勝。比賽過程中,防守一方可擒抱攻方持球員以阻止其進攻,但擒抱方式和位置均有所限制,以避免選手受傷。 近年來流行的七人制橄欖球,是橄欖球運動的一種變化,其場地、規則與傳統15人制橄欖球大致相同,但人數少、比賽節奏快、平均得分高,普遍受到歡迎,重要性日增,為世界運動會的正式競技項目。七人制橄欖球成為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七人制橄欖球外,亦有10人制之設計,不過較不普遍。 除此之外,尚有許多運動是由橄欖球和足球衍生發展出來,包括同樣使用橄欖形球的聯盟式橄欖球(Rugby League)、美式足球和加拿大式足球。澳式足球和流行於愛爾蘭的蓋爾式足球,發展相对较獨立。盖尔式足球虽然使用圓形球,但與英式橄欖球運動有幾分相似,有時會被拿來作比較。.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橄欖球 · 查看更多 »

永樂國小

永樂國小,可以指:.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永樂國小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

江宜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市暖暖區,客家人,父親來自福建漳州,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歷任政治學系副教授、政治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等,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顧問。在馬英九總統任内开始从政,歷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江宜樺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沙巴

沙巴(Sabah),简称「沙州」,旧名「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是馬來西亞的13州属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境內第二大州,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而其南面則与印度尼西亚的北加里曼丹省相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联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组成聯邦国家,成立马来西亚。在成立马来西亚之前,沙巴和砂拉越、新加坡一样,皆是英属自治邦,根据成立协议沙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权。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瑙、古打毛律、哥打马鲁都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使沙巴华人只剩一至两成。.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沙巴 · 查看更多 »

朱宥勳

朱宥勳(),臺灣桃園人,小說家、文化評論者、專欄作家,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士(主修社會學、歷史)、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曾任《建中青年》主編。 2010年起開始出版小說集《誤遞》與《堊觀》,2011年與黃崇凱合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目前任月刊《秘密讀者》的編輯委員。其弟為棒球作家朱宥任。於2017年11月參與創立姝文創,開始投身性別平權運動。.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朱宥勳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創設於1914年,為北臺灣最早的私立中學。而其音樂班、美術班、國立大學班在臺灣北部小有名氣。因故改變入校參觀條件,週一至週五外賓參觀改採預約登記制,週末假期仍可參觀,唯團體一律須事先預約。.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施寄青

施寄青(),籍貫陝西省西安市,生於山東青島,3歲隨父母遷居臺灣。是教師、著名作家與女權運動人士,去世前居住臺灣苗栗縣南-庄-。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施寄青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新國小

日新國小是「日新國民小學」的簡稱,目前臺灣共有三所以「日新」為名的國民小學:.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日新國小 · 查看更多 »

拒絕聯考的小子

《拒絕聯考的小子》是台灣作家吳祥輝所寫的第一本小說,在1975年出版,小說中描述一個拒絕參加聯考的建國中學學生,在當時引發許多議題,他也因此成名。 此書後來也在1979年由古亞榮及吴念真改編成同名電影《拒絕聯考的小子》,由徐進良擔任導演,由王復室、彭雪芬、張佩華等人主演,獲選為1980年华语电影十大佳片之一。.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拒絕聯考的小子 · 查看更多 »

曹興誠

曹興誠(),生於中華民國臺灣臺中清水,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為台灣科技界名人。2011年1月,曹興誠因和艦案訴訟以及新加坡政府的大力邀請,正式申請入籍新加坡,並宣布放棄中華民國國籍。此外,他也是華人世界鼎鼎有名的藝術鑑賞及蒐藏家。.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曹興誠 · 查看更多 »

曾昭旭

曾昭旭(1943年2月2日-)別號繼光,筆名明曦,台灣哲學學者,原籍廣東省大埔縣,《鵝湖月刊》創辦人之一。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博士。曾任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講師、副教授兼所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教與學》雜誌編輯,《鵝湖月刊》主編,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昭旭三歲時跟著母親四處逃難,七、八歲時從大陸逃到香港,十二歲到了台灣。後來就讀建國中學完成六年學業,最初考上臺灣師大數學系,但考慮到當時國內沒有數學研究所,若想深造必須出國留學,家中經濟條件不夠,因此轉讀師大國文系。畢業且退伍後,回到師大唸研究所,在高明的指導下完成了碩士論文《俞曲園學記》,而在高明、林尹兩位教授的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 《王船山及其學術》。但學位並不是他的人生目標,曾昭旭真正的興趣在兩性關係,特別是關於愛情的問題。曾昭旭先是經由唐君毅認識宋明理學,再從王船山處接上了新儒家。.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曾昭旭 · 查看更多 »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又稱做普通高中,是台灣高級中學的一門類科,也是通往大學的主要通道。主要教授的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次要的科目則有音樂、美術、生活科技、家政、電腦、國防通識(軍訓)、健康與護理、體育、生涯規劃等。台灣的高級中學大多僅設普通科一科;某些高級中學則會增設職業類科。普通科會在高中二年級時分類組,以利學生加強重點科目及幫助其確定未來大學科系走向。通常分為社會組(第一類組)和自然組(第二類組、第三類組)。第一類組主要偏重文科訓練,以大學文、法、商、政等科系為目標。第二類組則較注重數理科目,以大學理工科系為主。至於第三類組則比第二類組多修習一科生物,以大學醫農、生物學系為其主要志向。但不論選擇何類組,國文、英文、數學仍為各類組必修科目。到了高中三年級時,數學更會進一步區分為數學甲(自然組數學)、數學乙(社會組數學)。.

新!!: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和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INFORJGHS南海路高中台北市建國高中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台北市立建國高中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北建中台北建國中學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市立建國中學建中青年建人見智建圖週報建國中學建國高級中學建青北市建中植物園高中沙漠高中資治通建臺北市建國中學臺北市立建國中學臺北建國中學臺灣省立建國中學駝客雅勒雅勒尼恩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