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1 关系: 名古屋大學,名古屋市,大學,大隅良典,大韩民国,大阪,大阪大学,大江健三郎,天野浩,外地,宗座大學,小平邦彥,小柴昌俊,川端康成,中華民國,东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 (日本),九州 (日本),九州大学,京城帝國大學,京城府,京都,京都大学,廣中平祐,仙台市,伊藤清,佐藤幹夫,佐藤荣作,北海道,北海道大學,國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利根川進,公立大學,福井谦一,福冈,私立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战,綜合大學,翁啟惠,田中耕一,益川敏英,菲尔兹奖,西塚泰美,首爾,首爾大學,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诺贝尔奖,赤崎勇,...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 亞洲大學聯盟
- 日本大学列表
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大學(;英語譯名:Nagoya University),簡稱名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名大創基於1871年,前身名古屋帝國大學創立於1939年。現正籌備組成日本最大的國立大學法人「東海国立大学機構(暫稱)」。 名大師生共有6名諾貝爾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學術排名世界第72、日本第3。2018年入選全國頂尖五校「指定国立大学法人」之一。.
查看 帝國大學和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位於日本爱知县西部(尾張地方)的都市,也是愛知縣縣治,同時是中部地方的中樞都市、以及上述區域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人口約230萬,在日本各都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的主要城市。由於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因此又被稱為「中京」。全市劃分為16個區。 名古屋是中部地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樞,市中心的(名古屋站商圈)、榮、、、是全市主要的商業區,其中前兩地擁有大規模的地下街廓。2008年,名古屋市和神戶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創意都市」。2017年,名古屋的城區人口約有1007萬人,在世界排名第37位。此外,在美國智庫AT Kearney頒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古屋市被評為世界第69位的都市。 名古屋的市徽由圓形中置一「八」字而成,取自江戶時代在此當家的尾張德川家的印記「丸八印」。.
查看 帝國大學和名古屋市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學
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等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大隅教授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威利獎。2016年他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隅良典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韩民国
大阪
#重定向 大阪市.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阪
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英語譯名:Osaka University),簡稱阪大(はんだい;Handai),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阪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大阪帝國大學(1931年)。理科起源於明治時代最大的兰学塾「適塾」(1838年);文科起源於西日本最大的漢學塾「怀德堂」(1724年)。 阪大學術排名日本第4、世界第96。最新QS 2018世界大學排名第63,在讀大學生规模为日本之首。校友涵蓋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奖、克拉福德奖得主,亦獲得若干蓋爾德納國際獎、日本國際獎、與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阪大学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日本當代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出生於日本四國偏僻的山村,在東京大學修讀法國文學,1957年正式踏上文壇時便贏得了「學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贊語。 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著超越語言與文化的契機、嶄新的見解、充滿凝練形象的詩這種『變異的現實主義』,讓他回歸自我主題的強烈迷戀消除了語言等障礙」而榮膺諾貝爾文學獎。但某些日本人得知大江獲獎時相當驚訝、憤怒,他們認為「持續批評日本的態度」才是大江被瑞典學院青睞的原因。大江本人的解释是,他的获奖是“边缘(文学)对中心的胜利”(他认为从文化角度上看,日本应该被视为世界的边缘)。.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大江健三郎
天野浩
天野浩(,),日本工程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專長半导体器件制造。現任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2014年凭借「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帶來了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与赤崎勇、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天野浩
外地
外地可以指:.
查看 帝國大學和外地
宗座大學
宗座大學,或稱宗鐸大學(英語:Pontifical university),係指天主教會建立並接受聖座教育部直屬管理的大學。宗座大學被准許頒發神學科系的學位,最重要的是神學理論、教會法、聖經教義以及哲學。宗座大學在神學學位方面遵循歐洲系統,授予學士學位、許可證或博士。 通常在一個或兩個特殊的知識領域,非宗座大學的獨立學院或個別教學單位,聖座也許也會給予神學學位頒授的特許狀。這些單位被歸類為「宗座科系」或「宗座學院」以區別於宗座大學。 這些教會的學位是在天主教會辦公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就主教候選者的選擇而言,主要來自具有以下學位的神父:神學博士(S.T.D)、教會法博士(J.C.D.),或者具有教會法學士學位(J.C.L.)的教會法官、律師。.
查看 帝國大學和宗座大學
小平邦彥
小平邦彥()是日本数学家,長野縣出身。以在代数几何和緊複解析曲面理论方面的出色工作而著名。他也是代数几何日本流派的奠基人,也是20世紀數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954年获得菲尔兹奖,是获此荣誉的首位日本人。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同获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的数学家之一。.
查看 帝國大學和小平邦彥
小柴昌俊
小柴昌俊(,),日本物理学家,日本学士院会员。現任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ICEPP)高级顾问,東京大學最初4名特別榮譽教授之一。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文化勳章表彰。 1987年,小柴教授在超级神冈探测器完成人類史上首次的微中子發生觀測。2002年,小柴與戶塚洋二、梶田隆章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同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微中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柴教授是首位「雙博士」頭銜的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此外亦是日本人第2位諾貝爾獎暨沃爾夫獎雙料得主。他的老師朝永振一郎、門生梶田隆章也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小柴昌俊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968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繼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與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第3位獲獎的亞洲作家。.
查看 帝國大學和川端康成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帝國大學和中華民國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查看 帝國大學和东京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查看 帝國大學和东京大学
东北大学 (日本)
東北大學(;英語譯名:Tohoku University),簡稱東北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东北地区仙台市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東北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東北帝國大學(1907年),起源於1736年的仙台藩藩校「明倫養賢堂」。 東北大是世界材料學中心,也是曾經接待爱因斯坦的物理學名校與光通信發祥之地。校友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拉斯克奖得主與日本第一個IEEE愛迪生獎章得主。知名留學生有文豪魯迅以及復旦、臺大、清華等名校的校長。.
九州 (日本)
九州(,)是日本西南部的一個島,為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也是日本的第三大島、世界第37大島,面積36,752.6平方公里(2011年9月1日統計),次於本州和北海道,比四國大。古名筑紫島(據《古事記》)或筑紫洲(據《日本書紀》)。其北面的關門海峽將九州和本州分隔,而東北面則隔豐後水道與四國相對。 廣義上的九州則指九州地方,包括九州本島上的大分縣、宮崎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熊本縣和鹿兒島縣(含大隅群島和奄美群島)等7縣、以及琉球群島上的沖繩縣,人口約13,013,573人(2016年2月1日),面積約3.79萬平方公里,目前是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主要集中地。.
查看 帝國大學和九州 (日本)
九州大学
九州大學(;英語譯名:Kyushu University),簡稱九大(きゅうだい),是日本一所本部位於福岡縣福岡市東區箱崎的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九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九州帝國大學(1911年),起源於1867年的福岡藩醫學校「贊生館」。 九大是全國首例導入「全學大學院重點化」制度的大學。.
查看 帝國大學和九州大学
京城帝國大學
京城帝國大學是一所曾經存在於朝鮮半島的學校,於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廢止。 大日本帝國於1924年創立京城帝國大學,當時簡稱“城大”,是日本九所帝國大學的第六所,也是朝鲜半島最早的綜合大學,設有預科、理工學部、法文學部以及醫學部。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該校被改名為京城大學,隨後遭到駐朝鮮美軍政廳以第102號命令廢止。 廢止後的京城大學併同其他九間學校,由大韓民國政府利用其剩餘資源成立首爾大學,京城大學及二戰時期帝國大學的歷史至此劃下句點。 九間學校如下:.
查看 帝國大學和京城帝國大學
京城府
京城府(朝鮮語:경성부, 게이조부、日本語:けいじょうふ)是日治時期朝鮮半島的中心都市,是朝鮮總督府的所在地,相當於現在的首爾特別市。.
查看 帝國大學和京城府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帝國大學和京都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英語譯名: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きょう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区的国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京大前身是日本第2所舊制帝国大学-京都帝國大學(1897年),亦為京都學派的發祥地。 京大學術排名世界第32位、化學世界9強。京大相關人物有9至13人獲得諾貝爾獎。現校友涵蓋若干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奖、羅伯·柯霍獎、盖尔德纳国际奖以及得主、2名日本首相以及4名芥川賞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京都大学
廣中平祐
廣中平祐(),日本数学家,出生于日本山口县玖珂郡由宇町(現岩國市)。日本学士院会员。1970年由于其在代数几何上的成就获得菲尔兹奖。 其夫人为曾任日本环境厅长官的广中和歌子。.
查看 帝國大學和廣中平祐
仙台市
仙台市()是日本宮城縣縣治,位於宮城縣中部,為政令指定都市,同時也是東北地方最大的城市。該市得名於古稱千代城的古城「仙台城」,於1600年由安土桃山時代名將伊達政宗擴建並改名為同音的仙台。由於全市綠化比例高,而有“杜之都”(森林之都)之譽。.
查看 帝國大學和仙台市
伊藤清
伊藤清(伊藤 清,),日本數學家,日本學士院院士,生于日本三重县員辨郡(現員辨市)。西方文献中他的姓氏常写为Itô。 伊藤清研究隨機過程,他在1944年和1946年的两份著作立下隨機积分和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基础,所以他被视为随机分析的创立者。他的理论被應用于很多不同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經濟学,例如金融數學中期權定價用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迈伦·斯科尔斯遇到伊藤时,一溜烟地向他握手,称赞他的理论。从这个插曲可以明白伊藤的成就不仅对数学,对社会科学也带来很大影响。他是少有的在世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理论研究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家之一。.
查看 帝國大學和伊藤清
佐藤幹夫
佐藤幹夫(日语:佐藤 幹夫,さとう みきお Satō Mikio,)是一个日本数学家,他自称其工作为“代数分析”。佐藤毕业于东京大学,随后在朝永振一郎指导下做物理学研究生。从1970年起,他在京都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任教授。 他以在多个领域开创性工作而著名,比如准齐性向量空间和伯恩斯坦-佐藤多项式,特别是他的超函数理论。这最初以分布理论的推广而出现;随后与格罗滕迪克的局部上同调理论联系起来,后者具有独立的起源,用层理论的语言表述。更远的联系到微函数,关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微局部”,傅立叶理论(比如“波前”),最终与当前D-模理论的发展相通。其中一部分是调和系统的现代理论:PDE 超定(over-determined)到具有无穷维解空间的程度。 他在使用了无穷维格拉斯曼流形的非线性孤子理论中亦有基本贡献。在数论中他因L-函数的而闻名。 他于1993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得肖克奖,2003年获得沃尔夫奖。.
查看 帝國大學和佐藤幹夫
佐藤荣作
佐藤榮作(,),日本政治家,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同時也是日本連續任期中任期最久的首相,執政達7年8個月,其親兄岸信介亦曾為總理大臣。他也是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叔公。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晋三被稱為「一家三宰相」。佐藤榮作在197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此外也是迄今唯一擔任連任3次的自民黨總裁。 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開始在鐵道省任職。1946年為鐵道總局長官,1947年為運輸省次官。1948年加入自由黨(自民黨的前身之一)。在吉田茂任內閣總理大臣時,吉田大量開除黨人派,官僚派得勢,特別是佐藤和池田勇人多番獲得提拔。1948年獲吉田任命為內閣官房長官,1949年1月成為眾議院議員(其後連任了11次),1949年2月任自由黨政調會長。1954年造船丑闻事件中,幸得時任總理大臣吉田茂要求犬養健法務大臣發動檢察指揮權,免於被捕,但吉田内阁因此倒台。 佐藤時期的日本為高速成長期的黃金時代,任內政績斐然,除了連接東京和神戶的東名高速公路和名神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外,還核定了山陽新幹線的興建。佐藤除了維持著平均10%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外,透過斡旋成功從美國手上拿回沖繩的統治權,納入日本領土。比起前任池田勇人著手於經濟外,佐藤處理了其他更錯綜複雜的政治性問題,也獲得成功。1969年日本GDP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佐藤在外交上極力偏向中華民國,反對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也是最後一個於任內訪問台灣的日本首相,然而佐藤後期因為田中角榮迅速崛起,無法指定其屬意的接班人福田赳夫繼任自民黨總裁,繼而造成70年代日本政局不穩甚至角福戰爭的開端。.
查看 帝國大學和佐藤荣作
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现时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区划,道廳所在地(首府)是札幌市。全境面積78,420.79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約有544萬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北海道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国、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之一,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亦是世--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转写: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古代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在明治政府設立開拓使之後,政府考慮修改蝦夷地這一名稱。曾多次在北海道探險的松浦武四郎向政府提出了北加伊(ほっかい)道、海北道、海東道、日高見道、東北道、千島道六個方案。最後政府決定採用「北加伊道」這一名稱,並且效仿律令制時代五畿七道中的東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將「加伊」改為「海」字,此為北海道名稱由來。北海道的人口密度遠較日本其他地區為低,這使得北海道擁有日本四分之一的農地,成為日本重要的食糧提供基地;亦讓北海道保留有未經人工干預的自然環境,吸引眾多遊客到訪。.
查看 帝國大學和北海道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英語譯名:Hokkaido University),简称北大(ほくだい;Hokudai)或海大,是一所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国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北大前身是舊制帝国大学-北海道帝國大學(1918年),起源於1876年的「札幌农学校」。 北大的知名校友中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柯霍獎得主、3名芥川獎得主以及逾百名大學校長。.
查看 帝國大學和北海道大學
國立大學
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是公立大學的一種,意同「國家直屬的大學」,由中央政府所設立,不受地方以及自治區政府的管轄。.
查看 帝國大學和國立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查看 帝國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利根川進
利根川進(,),日本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理化學研究所(理研)腦科學綜合研究中心負責人、理研-MIT神經迴路遺傳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文化勳章表彰。 1987年,利根川教授因為「發現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原理」成為首位亞洲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單人獲獎)。.
查看 帝國大學和利根川進
公立大學
公立大学(public university)是指為滿足公共目的,由政府資金創立維持的大学,在歐洲也包括天主教大學(如魯汶大學)。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公立大学被政府指定為重點發展的大學(如重點大學),接受特別豐厚的補助金。 在各項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頂尖的公立大學有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多倫多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伦敦帝国学院、海德堡大學、東京大學等等。.
查看 帝國大學和公立大學
福井谦一
福井谦一(,)日本理论化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文学院院士。文化勳章、勳一等旭日大綬章表彰。文化功勞者。贈從二位。 福井教授由于在1951年提出直观化的前线轨道理论,因而於1981年成為亞洲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第6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福井谦一
福冈
; 日本行政區劃名稱.
查看 帝國大學和福冈
私立大學
私立大學(Private University)是主要由民間資本維持經營的大學,一般指非由地方或者國家政府管理,其主要經費來源仰賴學費、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資金,以維持其獨立非營利組織之特性。.
查看 帝國大學和私立大學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帝國大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綜合大學
綜合大學是指囊括多學門、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一般轄有多所學院,其定義在世界各地皆有異同。.
查看 帝國大學和綜合大學
翁啟惠
翁啟惠(),出生臺灣嘉義,台湾化學家,專長生物化學、有機及合成化學。現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員、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年在有關醣分子合成及醣蛋白的傑出研究獲得沃爾夫化學獎。 2006年擔任中央研究院第9任院長、2011年獲提名連任,2016年捲入浩鼎案請辭獲准,2017年1月士林地檢署依貪污罪起訴,目前仍在司法釐清階段。.
查看 帝國大學和翁啟惠
田中耕一
中耕一(,),是一名日本化學、工程學家,任職於京都。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2002年,田中因為「開發生物巨分子的同定與構造解析手法」,與库尔特·维特里希及约翰·贝内特·芬恩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獲獎時僅有學士學位,為歷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僅見的特例。.
查看 帝國大學和田中耕一
益川敏英
川敏英(,),日本物理學家,專長基本粒子理論。名古屋大學基本粒子宇宙起源研究機構長・特別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益川塾教授・塾頭。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益川教授以提出小林-益川模型而聞名於世,並因此與小林誠及南部陽一郎共同獲得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小林-益川模型是用來描述頂類型和底類型夸克之間通過W粒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強度,將卡比博矩陣推廣到三代夸克,並可以用來解釋弱相互作用中的電荷宇稱對稱性破缺。.
查看 帝國大學和益川敏英
菲尔兹奖
費尔兹奖(Fields Medal),正式名称为国际杰出数学发现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一個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的獎項。每四年评选2-4名有卓越贡献且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 奖项以加拿大數學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名字命名。菲爾兹筹备设立该奖,并在遗嘱中捐出47,000元给奖项基金。 費尔兹奖被认为是年轻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和阿贝尔奖均被称为為数学界的諾貝爾獎。奖金有15,000加拿大元,约合13,767美元。而阿贝尔奖的奖金有6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更接近诺贝尔奖。.
查看 帝國大學和菲尔兹奖
西塚泰美
西塚泰美(, ),FRS,日本醫學家、生化學家,曾任神戶大學校長及榮譽教授等。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追贈從三位,授銀杯一組。 西塚教授是蛋白激酶C的發現者,也是日本人第2位沃爾夫醫學獎得主、第3位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由於其已经逝世,已無緣角逐諾貝爾獎。.
查看 帝國大學和西塚泰美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查看 帝國大學和首爾
首爾大學
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韓國首爾的國立大學。最早的直接前身是朝鮮高宗在1895年創建的法官養成所,後來的京城法學專門學校 (경성법학전문학교)。1946年,由大韓民國政府利用京城大學在內的10間學校的資源,成立首爾大學,是韓國國立旗艦大學中的一所。 首爾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与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三所學校的英文名稱首字合併後,並称为韩国大学的“一片天”(SKY),並與韓國科技院及成均館大學在各項大學排行榜上常列前五大。.
查看 帝國大學和首爾大學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是1945年9月8日至1948年8月15日之間(史称“盟軍託管時期”),美国陆军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區设立的軍政府,也是日本殖民朝鮮結束至大韓民國成立之間的3年,統治南朝鮮的政權。軍政廳设在汉城(今首尔特别市),一般簡稱美軍政廳(;),統治期間則一般稱作美軍政期()。 儘管許多奠定近代韓國發展的社會制度及基礎建設是在美軍政廳統治期間設立的,但是南朝鮮在此期間也為各種因素導致的頻繁政治、經濟動亂所苦,日本殖民時代的後遺症依然同時在美軍政廳託管的南部、及蘇聯民政廳託管的北部存在著,美軍政廳推行的許多政策也引發南朝鮮民眾的不滿,包含繼續任用前日本殖民政府內的官僚作為顧問,排擠、審查甚至強行解散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支持及承認),及最後因冷戰導致美蘇佔領區分別獨立爲大韓民國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導致了朝鮮半島的南北分裂。 此外,暫時接管韓國的美國軍事政府,對於統治、管理一個遠東國家時面臨的挑戰並無充分準備,進駐朝鮮之後,對於其語言、政治環境亦毫無知悉,再加上美軍政廳的許多政策也都意外地促成了不穩定的效應。大量的南下脫北者(估計40萬人)、難民及歸國海外韓僑湧入,均加劇了南朝鮮地區的動盪不安。.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查看 帝國大學和诺贝尔奖
赤崎勇
赤崎勇(,),日本化學工程學家,曾任松下電器研究員,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別教授及名譽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紫綬褒章、文化勲章、勳三等旭日中綬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赤崎教授於2014年凭借「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帶來了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繼羅伯特·密立根之後,史上第2位兼有諾貝爾獎暨IEEE愛迪生獎章榮譽的科學家。.
查看 帝國大學和赤崎勇
關關同立
同立(是指位於日本關西地區的四所著名私立大學,即關西大學、關西學院大學、同志社大學、立命館大學。.
查看 帝國大學和關關同立
野依良治
野依良治(,),日本化学家,日本学士院會員,專長有機化学。曾任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現任名古屋大学特別教授等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野依教授因有關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日本人首位諾貝爾獎暨沃爾夫獎雙料得主,也是繼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之後,第3位獲頒羅蒙諾索夫金質獎章的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野依良治
臺北帝國大學
臺北帝國大學,簡稱臺大、帝大、臺北帝大,設立於1928年3月17日,是一所位於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的舊制(大日本帝國)國立綜合大學。為1945年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前身,以及今日國立中興大學(興大)前身的一部分(帝大附屬農林專門部)。校本部所在地為富田町47番地。 帝大籌備階段以「臺灣大學」、「臺灣帝國大學」的校名最常用,但為避免「臺灣帝國的大學」的誤解,遂定名為「臺北帝國大學」。事實上,9所帝國大學當中,就有6所是以「城市」定名的。 從1988年臺灣解嚴開始,臺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創校作為慶祝的對象,於1988年11月臺大出版了《榮耀與分享: 台大創校六十週年特刊》、1990年《歡聚與期勉: 台大創校六十大慶活動紀實》兩書,雖然1995年又出版了《臺大五十年》讓人有些錯亂,也許政治敏感性的確影響計算校齡的方式。 在2007年,帝大校史獲得臺大校方追認,臺大的起點從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民國十七年),舉辦80週年校慶。.
查看 帝國大學和臺北帝國大學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帝國大學和臺北市
臺北市 (州轄市)
臺北市()是台灣日治中後期(1920年-1945年)存在之行政區,也是當時台灣的首府,隸屬於臺北州;為臺北州州治、以及台灣日治時期最高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的所在地,因而有「島都」的稱號,與被稱為「帝都」的首都東京相呼應。。此為臺北建市之始,創立時的轄屬範圍包含今臺北市的萬華區、大同區、中正區、中山區及大安區,1938年擴大至今松山區、信義區一帶。 臺北市大致上可以分為城內、大稻埕和艋舺三個市街區。城內主要居住著內地人(日本人),而大稻埕與艋舺主要居住著本島人(台灣漢人)。除了經濟上的各種設施,臺北市也有公園、圖書館和博物館等當時文明都市的文化設施。街道上紅磚或鋼筋水泥造的三層房屋,並排著20公尺寬的柏油路。市區的中央是7.6萬平方公尺大的新公園。包圍城內區的是三線道路,沿路設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島上種植樹木,因景觀秀麗而有「東方的小巴黎」之稱。.
李遠哲
李遠哲(Yuan-Tseh Lee,),生於新竹州新竹市,化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而與達德利·赫施巴赫及約翰·波拉尼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及臺灣人。.
查看 帝國大學和李遠哲
根岸英一
根岸英一(,),日本化学家,普渡大学講座教授、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文化勳章獲得者、文化功勞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學位。 根岸教授是根岸反應的發現者,在化学界尤其是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因為在「有机合成中的鈀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做出贡献而與理查德·赫克、鈴木章共同獲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唯一在滿洲國領土出生的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根岸英一
森重文
森重文()是日本數學家,专门是代数几何和双有理几何,因三维代数簇的分类而著名,被代数几何学家称作森重文纲领。他於1990年獲得菲尔兹奖和日本学士院奖,2004年获藤原奖。他是日本学士院院士。他在1978年於京都大学获得博士。 森重文把代数曲面分类的传统方法推广至三维代数簇。传统方法用到代数曲面的极小模型概念。他发现若作一些改变,极小模型概念也可以用到三维代数簇上,如果我们允许有一些奇点在上面。 2014年8月11日,森重文当选国际数学联盟总裁,任期自2015年1月开始。.
查看 帝國大學和森重文
楊祥發
楊祥發(Shang Fa Yang,),臺灣科學家,沃爾夫農業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楊祥發
槙文彥
槙文彥(槇 文彥,),日本著名建築師。東京大學畢業。於1993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而在1986至1987年間,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建築設計比賽評審委員會成員,並投選嚴迅奇-香港國際建築師樓的設計方案。2017年,槙文彥受邀請設計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是其首個中國建築項目。.
查看 帝國大學和槙文彥
殖民地
殖民地(旧称植民地)是指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力,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非宗主國本土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构,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卫星国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 殖民地的特色是宗主國的文化、經濟等綜合實力皆優於被殖民地的地區;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文化、資本、技術,進行建設,控制殖民地区。因此宗主國不会把首都迁入殖民地内,亦不会為了統治被殖民地区更改宗主國的制度。而是針對殖民地區打造合適的管理制度,為宗主國獲取資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远离宗主国本土的海外殖民地都获得独立,旧有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 从殖民地的性质上来说,大致可分为拓殖型殖民地、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和商业殖民地三种主要类型,这三种殖民地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顺次出现的。.
查看 帝國大學和殖民地
江崎玲於奈
江崎玲於奈(,),羅馬拼音Leo Esaki(レオ・エサキ),日本物理学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現任校長。文化勳章、勲一等旭日大綬章表彰。 江崎是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年)暨IEEE榮譽獎章(1991年)雙料得主。他藉由穿隧效應發明了江崎二極體(又稱穿隧效應二極體,與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合作完成),此外也是超晶格研究的先驅(與IBM合作)。.
查看 帝國大學和江崎玲於奈
汤川秀树
湯川秀樹(,),FRS,日本理论物理学家,理學博士。歷任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市榮譽市民。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文化勳章表彰,贈從二位。 湯川研究位在原子核內部使質子與中子結合的強交互作用,並在1935年發表推測其之間應有介子的存在。1947年,英國物理學家塞西爾·鮑威爾從宇宙線中發現π介子,同時也證明了湯川的理論。因此,湯川在1949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查看 帝國大學和汤川秀树
朝永振一郎
朝永振一郎(,),日本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也因為這項貢獻與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及朱利安·施溫格共同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看 帝國大學和朝永振一郎
札幌市
札幌市()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城市,擁有超過190萬人口,是日本人口第五大的城市,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札幌市是北海道政府(道廳)以及石狩振興局辦公室所在地,也是北海道最大都市,集中了北海道約35%的人口,而更集中了北海道約半數的人口。札幌市雖然地理位置位於北海道西部,但卻是北海道鐵路、高速公路、航空路線的中心,因此在交通上也是北海道的中心。 札幌市的歷史開始於1869年日本設立開拓使時在此設置札幌本府。札幌的建設計劃由時任開拓判官島義勇提出,他參考京都規劃了棋盤狀城市,以東側為基點,將作為南北軸,渡島通(現南1條通)作為東西軸。而大通公園則是現在札幌市的東西主幹線。1972年,札幌市舉辦了亞洲首屆冬季奧運會。此後札幌市舉辦了多種國際體育賽事。札幌市還是日本著名的觀光都市,並且在日本的魅力城市排行榜中亦排名前列。2013年,札幌市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中的媒體藝術城市,是世界第二個和亞洲首個加盟城市。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的地名由來,「札幌」這一地名也是起源於北海道當地的原住民阿伊努族的語言阿伊努語。關於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さっぽろ)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t-poro-pet/サッ・ポロ・ペッ」,意指「乾渴的大河」;另一說則認為起源於阿伊努語中的「sar-poro-pet/サリ・ポロ・ペッ」,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徵。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ロ」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サッポロ」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徵。並且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ホ」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查看 帝國大學和札幌市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帝國大學和明治维新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帝國大學和日本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查看 帝國大學和日本投降
日本本土
#重定向 日本列島.
查看 帝國大學和日本本土
早石修
早石修(,),生前為日本醫學家、生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文化勳章、勲一等瑞寶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早石教授是日本人首位沃爾夫醫學獎得主,曾任威斯康星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校教授、首位日籍總裁、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研究顧問、理事長。.
查看 帝國大學和早石修
早慶
早慶()又称庆早(),是对两所位於日本東京的顶尖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學與慶應義塾大學的并称。.
查看 帝國大學和早慶
另见
亞洲大學聯盟
- 211工程
- 985工程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东亚四大学论坛
-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 东盟大学联盟
- 九校联盟
- 卓越大学联盟
- 帝國大學
- 臺灣大專院校系統與聯盟
- 超級全球大學
- 金砖国家大学联盟
- 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
日本大学列表
亦称为 帝大,日本帝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