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8 关系: 基督教,占碑,占碑省,印尼语,印度尼西亚,印度教,南加里曼丹省,南島語系,南苏拉威西省,古吉拉特,古兰经,坦佩湖,大航海時代,天主教,婆罗洲,季风,官僚,密歇根大学,巴布亚省,巴布亞島,巽他,中苏拉威西省,东南苏拉威西省,布吉語,廖內省,伊斯兰教,佛教,全球化,元音附标文字,Bajau,玻里尼西亞,珍珠母,社會性別,祭司,穆斯林,第三性,米南佳保人,纳吉·阿都拉萨,罗伯特·威尔逊,生理性別,莱顿,遜尼派,達英·帕拉尼,荷兰,萊頓大學,順性別,西加里曼丹省,西巴布亞省,西苏拉威西省,馬哈茂德二世,... 扩展索引 (28 更多) »
- 印度尼西亞族群
- 马来西亚族群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布吉人和基督教
占碑
占碑市是印尼占碑省的首府,為蘇門答臘的第六大城市,占碑省的省会。是一个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和橡胶重要产地,有沿河港口。 距现在占碑市26千米曾是古代三佛齐王国的占碑遗迹所在地。.
查看 布吉人和占碑
占碑省
占碑省(Jambi)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東部,以貝加拉海峽與廖內群島省的林加群島相望。面積53,435.72平方公里。首府占碑市是省內唯一的省轄城市,其他城鎮包括雙溪珀努。下又分九區。.
查看 布吉人和占碑省
印尼语
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語和馬來語非常相似。這兩種語言的祖先本來是東南亞的非官方通用語。因此,有關地區的人在加以學習之下,都很容易掌握這種語言。此外,隨着印尼移民四散,以及到國外工作的傭工,不少說印尼語的人都散播到其他地區去。 大多數印尼人能夠流利地把印尼語當第二語言使用。這些人在家裡或是當地社區使用當地語言(例如米南加保語、爪哇語等等),而在正式的教育機構、全國性媒體及其他種類的溝通傳播上使用印尼語。一些東帝汶人也會說印尼語。.
查看 布吉人和印尼语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查看 布吉人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查看 布吉人和印度教
南加里曼丹省
南加里曼丹(印尼语:Kalimantan Selatan,常缩写为Kalsel)是印度尼西亚在婆罗洲岛加里曼丹地区的四个省份之一。省府是馬辰(印尼語:Banjarmasin,又译班贾尔马辛)。 该省有人口297.00万(2000年人口普查)。 Category:南加里曼丹省 Category:加里曼丹.
查看 布吉人和南加里曼丹省
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畿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查看 布吉人和南島語系
南苏拉威西省
南苏拉威西省(Provinsi Sulawesi Selatan,简称为Sulsel)简称南苏省,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南半岛上的一个省,萨拉亚尔群岛也是南苏拉威西省的一部分。 2010年普查南苏拉威西省共有人口8,032,551,是苏拉威西岛人口最多的省(苏拉威西岛46%的人口位于南苏拉威西省),也是印度尼西亚人口第6多的省。.
查看 布吉人和南苏拉威西省
古吉拉特
古吉拉特可以指:.
查看 布吉人和古吉拉特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查看 布吉人和古兰经
坦佩湖
坦佩湖是印度尼西亞的湖泊,由南蘇拉威西省瓦久县負責管轄,面積35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米,最大水深5米,該湖是熱門的旅遊地點,該湖有多種罕有的淡水魚品種。湖东有城镇辛康。.
查看 布吉人和坦佩湖
大航海時代
#重定向 地理大发现.
查看 布吉人和大航海時代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布吉人和天主教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查看 布吉人和婆罗洲
季风
季風(又稱季候風)是週期性的風,隨著季節變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傳統定義,非全球性季風定義)。主要發生在季風亞洲(東亞、东南亚、南亞地區)、西非幾內亞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島及東南非亦有小範圍的季風現象,但未能形成大範圍且穩定的季風氣候帶。.
查看 布吉人和季风
官僚
官员,亦称官僚。在傳統東亞是指有官品的政府人員,相較於沒有品秩的政府人員稱作吏,官和吏的另一個重要的分別是官有固定的薪水,而吏則大多情況下沒有(少數例外,如在王安石變法時,有發薪給中央的吏的作法)。 從出身來看在唐代中業以後,官員大多數出自於科舉,因此與以從事實務起家的吏之間有極大的差異,彼此之間不能昇降,而僅僅在元朝有讓吏昇作官的管道。百姓或下属都称官长为“大人”,官员的儿子被稱為衙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三月癸未条说:“洛下有十衙内,尤放恣。”孔平仲《珩璜新论》卷4说,“或以衙为廨舍”。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時期,官位不論中央或地方官,一共分作九品,一品地位薪俸最高,九品最低。此外宋朝之後,有很多種官,僅是用來酬庸人物而不具有實效的。 官僚和官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非法手段实现世代为官。 英國人稱呼中國的官為Mandarin,該詞來源於印度梵文曼怛罗,經由馬來文與葡萄牙文,輾轉傳入英文。.
查看 布吉人和官僚
密歇根大学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UMich 或 Michigan,縮寫:UM)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世界名校,于1817年建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学之一。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安娜堡(主校区,又译安阿伯)、迪尔伯恩(Dearborn)和弗林特。 密大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多項调查显示该大学超过70%的专业排在全美前10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麥迪遜分校以及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大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的14个发起者之一。因为高质量的教育,该校的学术水平和校友水準都很高。其校友中包括1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美國太空總署宇航员、18位普利策奖得主、25名罗德奖学金得主、30多位各个大学的校长。.
查看 布吉人和密歇根大学
巴布亚省
巴布亚省(Provinsi Papua)位於西新几內亚,是印度尼西亚最东边的省份,包括大部分的西新几内亚和周围小岛,是印度尼西亚的四个特区(Daerah khusus)之一。旧称伊里安查亚省,首府位于查亚普拉。在文化方面,巴布亞省與鄰近的西巴布亞省同屬於基督徒佔絕大多數的省份,當地教會林立,較大部分印尼省份不同。.
查看 布吉人和巴布亚省
巴布亞島
巴布亞島是南極洲的島嶼,位於葛拉漢地,處於博雷爾角以西7公里的茹安維爾島北岸,屬於茹安維爾群島的一部分,現時由南極條約體系管理。.
查看 布吉人和巴布亞島
巽他
#重定向 巽他王國.
查看 布吉人和巽他
中苏拉威西省
中苏拉威西省(印尼语:Provinsi Sulawesi Tengah)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位于苏拉威西岛中部,首府位于帕卢。2010年普查,中苏省共有2,633,420人,2014年1月估计,中苏拉威西省共有人口2,839,290。 中苏拉威西省成立于1964年,总面积,北与哥伦打洛省为邻,南边自西往东依次与西苏拉威西省、南苏拉威西省和东南苏拉威西省接壤,东与马鲁古省隔海相望,西滨望加锡海峡。.
查看 布吉人和中苏拉威西省
东南苏拉威西省
东南苏拉威西省(Provinsi Sulawesi Tenggara,简称Sultra)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上的一个省,位于东南半岛上,另辖布顿、穆纳、卡巴那和沃沃尼等岛屿以及其他小岛。首府位于半岛东海岸的肯达里。.
查看 布吉人和东南苏拉威西省
布吉語
布吉語(Bahasa Bugis),是東南亞的一种语言,使用者分佈於马来半岛、沙巴、加里曼丹、廖內省、蘇門答臘,但主要用于印尼的南苏拉威西省。.
查看 布吉人和布吉語
廖內省
廖內省(Riau)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東部,與馬來西亞隔馬六甲海峽相望。原屬本省廖內群島2004年分出,設廖內群島省。面積83,232平方公里。首府北干巴魯(省內另一個城市為杜邁)。下又分八區。.
查看 布吉人和廖內省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查看 布吉人和伊斯兰教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布吉人和佛教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世界觀、產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換,所帶來的國際性整合的過程Al-Rodhan, R.F. Nayef and Gérard Stoudmann.
查看 布吉人和全球化
元音附标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出自吉兹字母中的四个字母ሀቡጊደ),又称音素音节文字(alphasyllabary),是一类以辅音字母为主体、元音以附加符号形式标出的表音文字。该书写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輔音字母本身即有元音,一般是/a/,構成一個音節;其它元音字母一般附加在辅音字母的周围(前后上下均有可能),替代默認元音,以改变音節的读音。南亚和东南亚的梵文文化圈普遍使用元音附标文字作为其书写形式。 如藏文中,字母ཀ本身表示/ka/,加上元音附標后,ཀི表示/ki/,ཀུ表示/ku/,ཀེ表示/ke/,ཀོ表示/ko/。 这种书写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彼得·T·丹尼尔斯划分出来。 元音附标文字和音节文字、辅音音素文字和全音素文字都有一定区别。.
查看 布吉人和元音附标文字
Bajau
#重定向 巴瑶族.
查看 布吉人和Bajau
玻里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地圖。玻里尼西亞的三個端點分別是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及復活節島。 右 玻里尼西亞(Polynesia,是從希臘語名稱Πολυνησία而來,poly相當於眾多之意,而nesi則相當於島)是由位於太平洋中南部,大致在180°经线以东和南北纬30°之间;一大群超過1,000個以上的島嶼所組成,陆地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島嶼零星分布,人煙稀疏。 數百年前,善於航海的玻里尼西亞人經過遠洋航行到達這些無人島嶼並在此定居,成為玻里尼西亞各島嶼的最初居民,如新西蘭的毛利人等。.
查看 布吉人和玻里尼西亞
珍珠母
珍珠母﹙Nacre或稱Mother of Pearl﹚ 是一種由軟體動物所產生的有機及無機混合物,做為該動物貝殼的內層物質;它也是構成珍珠表層亮麗的材料,材質非常堅固,但有彈性,且具有多種鮮豔色彩。 珍珠母材質一般存在於珍珠的外層以及珍珠牡蠣或淡水珍珠軟體動物的貝殼內層;許多其他軟體動物的貝殼內層也都含有珍珠母,例如海中腹足類動物之鮑螺屬、鐘螺屬﹙Trochidae﹚及蠑螺屬﹙Turbinidae﹚。.
查看 布吉人和珍珠母
社會性別
會性別(gender)是一系列與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有關的特徵,與生理性別(sex)區別。對於生物學意義中的性別,這裡說的更接近身分認同與氣質,又稱文化性別、性別特質。 社會性別是很複雜的,包含了無數外表、言語、動作等等各方面的特質。 總體社會性別通常不容易作一個簡單的分類,雖然社會傾向於假設有一個簡單的二元劃分。性別義涵是不斷在進行重新調整的;比如說,粉紅色在1900年代初期被認為是陽剛的顏色,而現在則被視為是陰柔的顏色,且代表女性,而藍色的情況剛好相反,代表男性。性別這個詞也逐漸演化成不一樣的義涵:它越來越被視為是一種屬性(就像顏色代表不同性別),而不是一種可以明確區分的本質。 社會性別指的是一個在社會中的人,其自身和其所處的環境對生理性別的期待。這些期待將在這個人的行為(以及環境中的群體的行為)中充分體現出來。比如,一個男性可能被教育成要具備陽剛特質,而社會中的人也會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他:他需要具備陽剛特質。有時候,這樣的看待會成為群體活動。比如,某社區的眾人會對一個具備陰柔特質的男性予以鄙視甚至漠視。人們期待這樣的男性能改變這行為。 英文中的gender是從古法文的genre演變過來的,意思為「東西的種類」。再往上追溯的話,則是拉丁文的genus,意思為「種類」、「物種」。 英語中的Gender一詞常常會被用來當作sex的同義詞,指稱解剖學上的生理性別差異,普遍用來辨別雄性與雌性。 不過在現代社會,直接以生理性別的意義來形容已經在減少當中,而因sex在英語部分,会容易被解作性行為及單指生理性別,現多以gender形容性別,以社會性別來稱呼男性(Male,M)和女性(Female,F)。在中文語境來說,生理和社會性別的男性和女性意義是相同,大部分人並不在意相關用詞的區別。 在某些語言的文法中,比如法語和拉丁語,名詞與代名詞會有文法上的性別。.
查看 布吉人和社會性別
祭司
祭司,依信仰或神職層級而有不同的稱呼,如祭師、司祭等,是指在宗教活动或祭祀活动中,为了祭拜或崇敬所信仰的神,主持祭典,在祭坛上为共祭或主祭的神职人员。祭司在早期社会中已经出现(如巫覡宗敎)。根据不同的信仰,祭司被认为具有程度不同的神圣性。在羅馬天主教中祭司(司铎)除了要主持彌撒及婚禮外,為垂危者禱告、告解甚至驅魔也是祭司的職務,或协助主教管理教务。祭司(司铎)通常也是一个教堂的负责人。.
查看 布吉人和祭司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查看 布吉人和穆斯林
第三性
#重定向 X性別.
查看 布吉人和第三性
米南佳保人
米南佳保人(Minangkabau)也稱「米南人」(Minang)或「巴東人」(Padang),是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高地的原住民。他們的文化是母系繼嗣的,財產與土地是由母親傳給女兒,然而宗教與政治事務由男性掌理(即使某些女性也在這些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有四百萬人居住在西蘇門答臘省,有其他三百萬人散居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半島的許多都市與城鎮之中。 米南人具有堅定的伊斯蘭教信仰,但依然依循著他們族群的傳統,或稱「」(adat)。米南人的「習慣法」源自於伊斯蘭教來到此地之前的泛靈論信仰,而且這種信仰依然殘存於某些穆斯林之中。伊斯蘭教與「習慣法」之間的關係,被描寫在這段諺語中:「傳統習慣法立基於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教法立基於可蘭經」(adat basandi syara', syara' basandi Kitabullah)。 他們在西蘇門答臘的故土,曾在1821年到1837年間發生信仰習慣法的派系與回教改革派(Padri)之間的戰爭(Padri War)。.
查看 布吉人和米南佳保人
纳吉·阿都拉萨
纳吉()本名为莫哈末·纳吉·阿都拉萨(Mohd Najib bin Abdul Razak)全名加上头衔全称为拿督斯里哈芝莫哈末·纳吉·敦哈芝阿都拉萨(Dato' Sri Haji Mohamma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也是第六任马来西亚首相,于2009年4月3日取代前任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宣誓就职,至2018年5月9日所在政黨聯盟敗選下台為止。2018年5月10日至12日间,是在野政治联盟国阵中最大政党巫统的主席兼国阵主席。 纳吉是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的长子,第三任首相胡先翁的外甥。他在1976年以23岁之龄当选彭亨州国会议员而进入国会,取代病逝的父亲。1982年至1986年间曾是彭亨州务大臣,之后在联邦政府马哈迪内阁担任文化、青年及体育部长。他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先后担任教育部长及国防部长。2004年1月7日他受委副首相,为首相阿都拉的副手,2008年大选国阵遭到挫败后翌年取代阿都拉。在他的领导下,国阵在2013年大选中获胜,但在野党选票在马来西亚历史上首次获得过半数。 在纳吉执政里推行了经济自由化措施,如减少政府津贴,放宽外资限制,并减少针对马来人的优惠措施。2013年大选后他的政府开始对批评者以煽动罪名提控,以肛交案审讯监禁反对党领袖安华,实行消费税,涉入一马发展公司丑闻(1MDB)风波导致一系列由草根组织净选盟发动要求纳吉下台的抗议集会。这些抗议集会最终促成了由马哈迪和希望联盟以及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公民宣言,以使他下台。纳吉对贪腐指控的回应是集中权力,撤换副首相,冻结两家报章出版及在国会通过争议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法令》。 2018年5月9日大选中,纳吉领导的国阵败选。5月12日,他宣布辞去巫统主席及国阵主席职务,即日起生效。.
查看 布吉人和纳吉·阿都拉萨
罗伯特·威尔逊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 ),美国射电天文学家,1964年与阿诺·彭齐亚斯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尔逊1936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父亲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威尔逊1957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萊斯大學,而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在那里,他受到著名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的影响,支持稳恒态宇宙学。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年威尔逊转往贝尔实验室设在新泽西州霍姆代尔的研究中心,与彭齐亚斯进行合作,于1964年使用一具为早期通讯卫星设计的天线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威尔逊致力于使用射电天文的方法研究星际分子、测定星际物质中各种同位素的相对丰度。1976年 威尔逊成为贝尔实验室无线电物理研究部的主任,1978年与彭齐亚斯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布吉人和罗伯特·威尔逊
生理性別
#重定向 性别.
查看 布吉人和生理性別
莱顿
莱顿(荷兰语:Leiden,),土著荷兰语读作Leyden)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一个城市和基层政权(gemeente),拥有118,000名居民。它与乌赫斯特海斯特(Oegstgeest),莱德多普(Leiderdorp),福尔斯霍滕(Voorschoten),法尔肯堡(Valkenburg),莱茵斯堡(Rijnsburg),卡特韦克(Katwijk)形成了一个城区,拥有254,000名居民。更大的莱顿城市群拥有332,000名居民,是荷兰第六大城市群。它位于老莱茵河(Oude Rijn)上,其南端距离中央政府所在地海牙20公里,其北端距离哈勒姆40公里很近。卡赫湖(Kagerplassen)休闲区正好在莱顿东北部。 莱顿自1575年成为大学城,如今拥有莱顿大学和莱顿大学医学中心(Leids Universitair Medisch Centrum, LUMC)。.
查看 布吉人和莱顿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布吉人和遜尼派
達英·帕拉尼
布吉的達英·帕拉尼(Daeng Parani of the Bugis,)出生於印度尼西亞布吉(即今日的南蘇拉威西),18世紀的政治人物。本從事地理探索的他,本與拉查·克芝爾合作,於柔佛擊敗在地蘇丹,並助拉查擔任柔佛帝國國王。1722年,他則另助蘇萊曼,反將拉查·克芝爾從王位拉下,讓蘇萊曼登基。因為他的介入,獲得了國王輔佐一職,且掌握柔佛的統治實權。 Category:柔佛 Category:馬來西亞歷史.
查看 布吉人和達英·帕拉尼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布吉人和荷兰
萊頓大學
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座落在荷蘭的萊頓市,是目前荷蘭持續運作中最古老的大學。萊頓大學是科英布拉集團、Europaeum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等大學聯盟的一員,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該校建立於1575年,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威廉王子所建,迄今仍與奧蘭治王室有密切關係。荷蘭君主威廉明娜女王、朱丽安娜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以及威廉-亚历山大國王也曾在萊頓大學學習。2005年,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從萊頓大學獲得罕有的榮譽學位。 現今萊頓大學擁有6個學院、超過50個系及提供150個以上的課程。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該校設立。.
查看 布吉人和萊頓大學
順性別
順性別(Cisgender),是一個用於性別認同符合他們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的人。順性別也可以被定義為那些具有“性別認同或執行的性別角色是社會認為與他們生物性別相符”的人。 這與跨性別這個詞相反。有批評指順性別的用詞太過政治正確,因為絕大部分的人們的性别指定及社會性別均是天生及相同,無需特別強調有關用辭。.
查看 布吉人和順性別
西加里曼丹省
西加里曼丹是印尼在婆羅洲島加里曼丹地區的四個省份之一。面積約146,807平方公里。居民中超過一半信仰為伊斯蘭教、23.94%為天主教、12.38%為基督新教,其餘信佛教,印度教和孔教。首府坤甸(Pontianak)剛好位於赤道線上,故该省又称为“赤道上的土地”。2000年人口約3,740,017,人口年增長率是1.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人。.
查看 布吉人和西加里曼丹省
西巴布亞省
西巴布亚省(Provinsi Papua Barat)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省,省域包括新几内亚岛西部的极乐鸟半岛、博布莱半岛和附近的拉贾安帕特群岛,是西新几内亚两省之一。首府马诺夸里,最大城市索龙。2010年统计人口共760,855http://www.thejakartapost.com/news/2010/08/23/population-growth-%E2%80%98good-papua%E2%80%99.html,2014年1月的官方估计为877,437人,在2012年10月北加里曼丹省成立之前是印尼人口最少的省份。2003年2月,西巴布亚省从巴布亚省分设,原名西伊里安查亚省(Provinsi Irian Jaya Barat),2007年2月7日更名西巴布亚省。西巴布亚省是印尼的四个特区(Daerah khusus)之一。在文化方面,西巴布亞省為印尼基督徒佔絕大多數的省份之一,占比超過60%,僅次於占比超過70%的北蘇拉威西省,且由於中央政府默許地方政府實施宗教法,西巴布亞亦曾提案過實施基督教法,但並未成功。.
查看 布吉人和西巴布亞省
西苏拉威西省
西苏拉威西省(Provinsi Sulawesi Barat)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西部的一个省,首府位于马穆朱。2010年人口普查,全省共有1,158,651人,2014年1月的官方估计全省共有1,284,620人。 西苏拉威西省成立于2004年,之前是南苏拉威西省的一部分。.
查看 布吉人和西苏拉威西省
馬哈茂德二世
哈茂德二世(奧斯曼土耳其語:محمود ثاني Mahmud-u sānī、英語:Mahmud II,)是奧斯曼帝國第三十任蘇丹,於1808年登基,至1839年逝世。他出生於伊斯坦堡托卡比皇宮,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兒子。因北方強鄰俄羅斯帝國屢次的軍事威脅,令他統治期間致力於大規模的法制及軍事改革,馬哈茂德二世因此被稱為奧斯曼改革的始祖,有開明專制君主之稱。.
查看 布吉人和馬哈茂德二世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布吉人和马六甲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查看 布吉人和马来半岛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查看 布吉人和马来西亚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查看 布吉人和马来语
马来族
来族(马来语:Etnik Melayu;英语:Malays),习惯上多称为马来人,旧时又译为巫来由人,故当地华语常以巫为族名简称,分布于东南亚。马来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分布于婆罗洲、马来半岛南部及苏门答腊东南部的一个民族,该民族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而广义上,马来族有时候也用来指馬來語(印尼語)族群甚至整个南島語系族群。 从15世纪馬六甲蘇丹王朝始,大量马来人由古代印度教转為皈依伊斯蘭教(除了峇里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賓和大洋洲等。菲律賓的马来人由於西班牙殖民緣故而信奉天主教(除了摩洛人)。 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台灣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表明「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除此之外,南島語系民族還分佈在非洲的南非與馬達加斯加。.
查看 布吉人和马来族
變性
變性者(Transsexual)經歷性別認同與其出生時的性別指定不一致或性別表達與其出生時的性別指定沒有文化的相關性,並希望身體永久轉變為符合他們的性別認同,通常尋求醫療援助(包括激素替代療法和其他性別轉換療法),以幫助他們將自己的生物性別與其性別認同對齊。 變性者是跨性別的子分類,但是一些變性者拒絕跨性別的標籤。Transgender Rights (2006), edited by Paisley Currah, Richard M.
查看 布吉人和變性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单词的形成与组成),句法(决定单词如何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以及语音(声音系统与抽象声音单元的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相关分支,它涉及到语音(phone)与非语音声音的实际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出与被接收到的。 與学习語言不同,语言学是研究所有人类语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通常只有根据语言,非文字)。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语言学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 语言学其他的附属科目包括以下:.
查看 布吉人和语言学
跨性別
跨性別(Transgender)人士的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他們的性別指定不同。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他們還有跨仔、跨女、hijra、第三性、雙靈、travesti、fa'afafine、性別酷兒、transpinoy、muxe、waria和meti等稱謂。如果跨性別人士以醫學手段從一種性別過渡到另一種性別,則會被稱為變性人。--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性別非二元者,双性别者、泛性别者、流性人、無性別者)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查看 布吉人和跨性別
農業革命
農業革命(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指歷史上農業的重大革新變化,通常伴隨著經濟社會上的重大影響。 世界史中較常稱作農業革命的事件包括以下幾項:.
查看 布吉人和農業革命
蘇哈托
蘇哈托(Suharto,,民間常用“Soeharto”,),印尼獨裁者。印尼自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執政超過32年。 蘇哈托生於荷屬東印度日惹市附近一個名叫奇姆薩克(Kemusuk)的小村莊,出身寒微。父母為爪哇族穆斯林,在他出生後不久即離婚,因此他大部份的童年都是在輪換的寄養家庭下度過。日佔印尼期間,蘇哈托加入了日軍組成的印尼保安部隊。但他後來加入了印尼獨立武裝部隊,並在印尼獨立之後升上了少校的位置。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九三零事件。一批左翼军官被指联同共产党试图夺权,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后,蘇哈托领导陆军战略指挥部趁機獨攬大權。蘇哈托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加諾政權,掌握實際權力。除肃清左翼人士,他还在全国掀起大规模排华浪潮,並且奪取印尼建國總統蘇卡諾的權力,並在1967年被任命為代總統,並在隔年成為正式總統。 1970年代到1980年代,蘇哈托的權力達到鼎盛,但在1997年遭逢到金融危機之後引發的黑色五月暴動造成蘇哈托於1998年5月後。 蘇哈托統治的32年間所造成的影響相當有爭議性。在他所宣稱的「新秩序」下,蘇哈托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軍事主導且強大的政府。由於他有能力使紛亂的印尼維持穩定,且建立一個反共的政府,讓他在外交上和經濟上在冷戰期間得到西方的支持。在他總統任期內,印尼在經濟、衛生、教育和生活水平上有顯著的進步,且帶領國家進入了工業化 。 蘇哈托還強行吞併了東帝汶,造成了至少100,000人死亡。到了1990年代,蘇哈托政府的獨裁主義和嚴重的貪污情形,讓他招致了人民的不滿。於是,在他下台之後,他任內的不法行徑,以及針對華人的種族屠殺事件讓他在下台之後遭到起訴,但因為他日漸惡化的身體狀況,和國內輿論的興起,讓此追訴行動最後作罷,並在2008年去世。.
查看 布吉人和蘇哈托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查看 布吉人和蘇門答臘
苏拉威西岛
苏拉威西岛(Sulawesi)舊名西里伯斯島(Celebes)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岛屿。.
查看 布吉人和苏拉威西岛
雪兰莪州
#重定向 雪蘭莪.
查看 布吉人和雪兰莪州
雪蘭莪
雪蘭莪(Selangor,英语音标:; ;简称雪州),馬來西亞十三州之一,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中部,首府莎阿南(Shah Alam)是一个新兴城市。全境環繞吉隆坡和布城這两个联邦直辖区,北部與霹靂州為鄰、東部接彭亨州南部與森美蘭州為鄰。雪兰莪和吉隆坡常合称为雪隆。 雪州首府是莎阿南,但是雪州的第一个城市却是皇城巴生市。另一个主要城市是于2006年6月20日被授予大城市地位的八打灵再也。雪州是马来西亚除砂拉越外拥有多个大城市的州属。 雪州在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贡献了23998.6亿马币(约555亿美元),在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雪州也是马来西亚最发达的州属,并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雪州同时也是拥有全国最多人口的州属,生活水平较高,贫困率也是全国最低的,是名副其实的先进州属。.
查看 布吉人和雪蘭莪
雅加达
雅加達(Jakarta),全稱雅加達特別首都地域(Daerah Khusus Ibukota Jakarta),是印度尼西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現有人口10,187,595(截至2011年11月).
查看 布吉人和雅加达
Kimberley
#重定向 陳芳語.
Makassar
#重定向 望加錫.
查看 布吉人和Makassar
柔佛
柔佛州(Johor;Johore)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属之一,首府为新山(Johor Bahru)。 柔佛州位于马来西亚的南部,同時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东面臨南海,西面臨马六甲海峡與印尼苏门答腊相望,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 柔佛州现任苏丹为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已故苏丹马末·依斯干达之长子),于2010年1月23日上午10时21分,在柔佛大王宫依据1895年柔佛州宪法宣誓就任苏丹。因为柔佛最接近新加坡,所以有连接到新加坡的设施。 柔佛州採週休星期五和星期六兩天。.
查看 布吉人和柔佛
東加里曼丹省
東加里曼丹是印尼在婆羅洲島加里曼丹地區的四個省份之一。省会為沙马林达。東加里曼丹省面積約220,400平方公里,是印尼第二大省,在加里曼丹四個省中面積最大,面積包括西里伯斯海中的各島嶼,其中有石巴迪島的南半部、布紐島、打拉根島、Panjang、德拉旺群島和Bilangbilangan等島嶼。人口约275万。2012年10月,该省北部打拉根市和4个县分出,新设北加里曼丹省。.
查看 布吉人和東加里曼丹省
核心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群
核心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群為南島語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一個分支,可分为“”和“”两大类。.
泛靈論
泛靈論(Animism)又名萬物有靈論,是一種認為天地萬物──動物、植物、環境、天氣,乃至言詞、圖畫、建築或其他人工產物──都有靈魂、能夠思考和獲取經驗的主體,並且能夠操縱或影響其他自然現象以及人類社會的世界觀。它亦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信仰系統,在世界各地的傳統文化中都能找到其蹤影。值得留意的是,泛靈論並不等同多神論(Polytheism)、泛心論(Panpsychism)、泛神論(Pantheism)。.
查看 布吉人和泛靈論
望加錫人
望加錫人,是生活在在印尼蘇拉威西島南蘇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錫附近的民族,人口2,000,000-3,000,000人。.
查看 布吉人和望加錫人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查看 布吉人和新加坡
新幾內亞
新畿內亞(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Niugini;Papua)位於澳大利亞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有時,本島亦被稱為「巴布亞」,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稱呼本島為「伊里安岛」( Pulau Irian),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Pulau Papua)。 19世紀受歐洲國家殖民侵略,國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德、荷佔領地一分為二: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由1975年開始脫離澳大利亞成為獨立的國家;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尼獨立。.
查看 布吉人和新幾內亞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查看 布吉人和新教
托拉查人
托拉查人(Toraja),是居住在印尼南蘇拉威西省山區的原生少數民族,其語言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總人口大約110萬,其中45萬人居住於塔纳托拉查县(塔納托拉查原文Tana Toraja,意為「托拉查之地」)。現今大多數的托拉查人信仰基督教,而伊斯蘭教與傳統泛靈信仰的「道」(Aluk)依然存在。印尼政府已經將此種在地特殊的泛靈信仰認證為「祖先之道」(Aluk To Dolo)。 托拉查(Toraja)這個名稱,源自鄰近布吉人的布吉語詞彙「riaja」,意為「高地上的人」。而荷蘭殖民政府在1909年正式命名該族為「Toraja」。托拉查人以盛大的葬禮、色彩斑斕的木雕藝術聞名於世,鑿石壁作為埋葬地點和擁有巨型木製尖屋頂的「」(船形傳統家屋)也是引以為豪的民族特色。尤其是托拉查式的喪葬儀式已然形成社會活動,往往延續好幾天、幾百人觀禮,其獨特的生命觀和重視死亡近年來引起人類學、民族學者和觀光業者高度興趣。 十九世紀以前,托拉查人生活在自治的村落單位、普遍相信萬物有靈並相對與世隔絕。二十世紀前後,荷蘭傳教士將住在高地的托拉查人列為優先傳教對象、基督教開始影響當地文化;而1970年代的印尼政府更將此地定位成國家觀光業的重心,從此托拉查人成為旅遊業的發展和人類學家研究對象。一直到了1990年代,托拉查已然從傳統的農業小型聚落型態,而且一切社會生活和習俗由「祖先之道」決定,轉變為基督教大型社會。而到了今天,因為觀光業和離鄉背井從事林礦工業的家人帶來的外匯,托拉查人在印尼地位顯著提升,其民族尊嚴與自信心大增。Adams, Kathleen M.
查看 布吉人和托拉查人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是個人對自己的社會性別的親身經歷。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Express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edited by Deana F. Morrow and Lori Messinger (2006), page 8: "Gender identity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personal sense of identity as masculine or feminine, or some combination thereof." 性別認同可能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關,也可能與其不同。所有社會都有一套性別類別,可以作為與其他社會成員形成一個人的身份認同的基礎。在大多數社會中,社會性別與性別指定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基本的分歧,大多數人堅持着性別二元論,其中包括對生物性別和社會性別所有方面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期望:生物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在所有社會中,有些人不認同社會性別的某些(或全部)方面,尤其是基於生物性別的性別指定; 其中一些人是跨性別,性別酷兒者或非二元人群。有一些社會有第三性別分類。 核心的性別認同通常從三歲形成。三歲以後,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並試圖維持相同的性別指定可能導致性別不安。生物和社會因素都被認為影響性別認同的形成。.
查看 布吉人和性別認同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相當於性別規範,是一种社会角色,包括人們基於一切生物性別與性別表達的感知或態度,而且被認爲是適當、合宜或可接受的。性别角色通常集中在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概念上,虽然有例外和变化。关于这些性别期望的具体细节可能在不同文化间有很大差异,而某些性別期望在大多數文化中可能是相同的。關於性别角色的產生原因在生物性別上占有多大的基礎,或有多少原因基於社會建構上存在爭議。.
查看 布吉人和性别角色
另见
印度尼西亞族群
- 中印混血儿
- 亞齊人
- 伊班族
- 印尼的亞美尼亞人
- 印度尼西亞印度人
- 印度尼西亞華人
- 安汶人
- 尼格利陀人
- 峇峇娘惹
- 峇里人
- 巴丁人
- 巴塔克人
- 巴烏茲人
- 巽他族
- 布吉人
- 布頓人
- 托托克人
- 托拉查人
- 摩鹿加人
- 日裔印尼人
- 普南族
- 望加錫人
- 松巴哇人
- 比达友人
- 法尤族
- 爪哇族
- 科羅威人
- 穆納人
- 米南佳保人
- 羅越人
- 美拉尼西亚人
- 耶里人
- 薩維人
- 薩薩克人
- 西卡人
- 達雅族
- 閩民系
- 阿拉伯裔印尼人
- 阿斯馬特族
- 馬安亞人
- 馬爾迪吉基爾人
- 马来族
- 马都拉族
马来西亚族群
- 中印混血儿
- 亞齊人
- 仄迪人
- 克里斯坦人
- 占族
- 古吉拉特裔馬來西亞人
- 塞芒人
- 塞諾伊人
- 尼格利陀人
- 峇峇娘惹
- 巴塔克人
- 巴特克人 (馬來西亞)
- 巽他族
- 布吉人
- 日裔馬來西亞人
- 槟城华人
- 泰米尔人
- 泰裔馬來西亞人
- 爪哇族
- 爪哇裔馬來西亞人
- 瑪美里族
- 福州民系
- 米南佳保人
- 羅越人
- 興化民系
- 閃邁人
- 閩民系
- 阿拉伯裔馬來西亞人
- 韓裔馬來西亞人
- 馬來西亞土著
- 馬來西亞坦米爾人
- 馬來西亞的孟加拉人
- 马来西亚印度人
- 马来西亚马来人
亦称为 布吉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