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崔斯坦
《崔斯坦與伊索德》于1900年由伊夫林·保罗所绘制的插画。无意中,崔斯坦與伊索德双双饮下了春药,从此两人之间的爱情坚不可摧,也从而开始了一场绝望、内疚、充满渴望与爱恋的凄美爱情,但也注定了悲剧的终局。这幅维多利亚风格的画面充分表现出了热烈的骑士爱情。 崔斯坦(Tristan,又译为崔士坦、特里斯坦)是英國史詩亚瑟王传说中的傳奇人物之一。他的名字是爲了紀念他因難產而死去的母親。.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崔斯坦
亞瑟王傳說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 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分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是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的演進而不斷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Caliburn、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
康沃爾郡
康瓦爾郡(Cornwall,國際音標:/'/;-- :Kernow;香港旧译歌和老),大不列顛島西南端的半島,英國英格蘭西南端的區。康瓦爾東與德文郡相鄰,南臨英倫海峽,西、北臨大西洋。以人口計算,特魯羅是最大城市(亦是行政總部),聖奧斯特爾是第一大鎮(Town)。 2009年之前,康瓦爾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6個非都市區,佔地3547平方公里(第9),人口为524200(第23);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1個單一管理區——錫利群島,佔地增至3563平方公里(第12),人口增至526,300(第39)。 2009年4月,康瓦爾全郡改制為單一管理區。.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康沃爾郡
伊索德
伊索德(Iseult、Isolde、Iseo、Isode、Isotta,又译为伊瑟、伊舒尔特、伊索尔德)是亚瑟王传说中特别有名的一位主要人物。 她原本是爱尔兰王国的一位美丽公主,后来准备下嫁于马克国王成为马克国王的王后。但在前往康沃尔王国的途中,她却与护送她的崔斯坦爵士不慎喝下了春药而使他们的爱情更加根深柢固了,就在这时候也注定了她和崔斯坦的爱情逐渐走向悲剧。.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伊索德
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或譯為赛尔特人、居尔特人、蓋尔特人、克尔特人等。是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西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 (拉丁文)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 今天凯尔特主要指不列颠群岛、法国布列塔尼地区语言和文化上与古代凯尔特人存在共同点的族群。这些族群在古代并不被其他民族认为是凯尔特人。人们认为,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部落和民族(如比利时和高卢)曾迁入不列颠和爱尔兰,对这些族群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凯尔特人在前275年时,已经占据西欧、中欧和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多瑙河下游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前285年从多瑙河下游平原来的凯尔特人入侵到拉米亚之后,在前276年被后马其顿王国的时任国王在赫勒斯滂海峡打败,于前276年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中部的加拉太,并且同时期的凯尔特人同化和消灭了伊比利亚当地的人。罗马人进佔高卢(现在的法国、比利时,以及意大利北部),同化了高卢的凯尔特人。而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入侵使得罗马在407年放弃不列颠岛,这些日耳曼入侵者于449年之后从弗兰德尔这个地方乘船渡海进入不列颠岛,消灭或同化了不列颠岛大部分地区的凯尔特人,目前只有爱尔兰人、威尔斯人、高地苏格兰人(苏格兰盖尔人)和布列塔尼人仍然坚持使用凯尔特语(包括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盖尔语和布列塔尼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其中威尔士语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后一种还在大范围使用的凯尔特语族的语言,但是由于使用人数日渐减少,也长期面临失传的危险。 早期的苏格兰人很可能也是说凯尔特语的,但是随着历史上苏格兰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于不列颠岛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北方海上的维京人、诺曼人的入侵,再加上英格兰在经济上的强烈影响,苏格兰人逐渐被这些日耳曼入侵者(英格兰人和诺曼人都属于日耳曼人)所同化,最终丧失了本民族的凯尔特语言文化,成为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尽管如此,在当今的苏格兰地区,凯尔特语言文化的残留仍然处处可见。.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凯尔特人
兰斯洛特
兰斯洛特(Lancelot,全称Sir Lancelot du Lac;也罕拼作Launcelot)是在亞瑟王傳說中圆桌骑士团的成员之一。他出现在很多法国小说和文学作品中,他被描述为亞瑟王最伟大最受信任的骑士,并为亞瑟诸多胜利作出了贡献-但是亞瑟王最终的失利也是部分由于兰斯洛特,因为他和亞瑟之妻桂妮薇儿(Guinevere)破坏了亞瑟朝廷的团结。 兰斯洛特是很受欢迎的角色,并且作为亞瑟传奇的著名形象而成为很多诗歌、故事、戏剧、和电影的主题。对于多数英国读者来讲,亞瑟王骑士团如此耳熟能详,兰斯洛特亦是如此。提到亞瑟王和圆桌骑士立刻令现代人联想到兰斯洛特,他是众弟兄中最勇敢的一员,也是王后的愛人。但是兰斯洛特并非传奇中原有的成员,他的传说的产生现在依然在学者中颇多争议。 根据传奇,兰斯洛特的父亲是Benoic的;他有个私生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是Hector de Maris。国王是他的叔父,而Bors和是他的表兄弟。他和渔人王的女儿伊莱恩生下了加拉哈德。 也有另外說法,蘭斯洛特跟亞瑟之妻關妮薇,自幼就熟識,不管是感情或默契都相當相當好,長大後,關妮薇嫁給亞瑟王,蘭斯洛特沒有因此放棄,反而不斷的想成為一位出眾並能保護公主關妮薇的騎士,而在一次騎士試煉中,他成功脫穎而出,成為了亞瑟最信任的騎士,圓桌騎士裡最強的騎士,也成功當上關妮薇的守護騎士,而關妮薇跟蘭斯洛特原本是相愛着對方,心裡也認定對方要在一起一輩子,但因為政治原因,關妮薇被迫嫁給亞瑟王。.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兰斯洛特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西方美术史
西方藝術或西洋美術(英語:Western art)以西方造形藝術為主,包含绘画、雕刻和建筑等。.
桂妮薇儿
桂妮薇儿(Guinevere,或譯格妮薇兒、桂妮薇尔、格温娜维尔、桂妮薇亞)是亚瑟王的妻子,亚瑟执政期卡美洛王国(Camelot)的王后。也是圆桌骑士之一的兰斯洛特的情人。.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桂妮薇儿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歌剧
浪漫 (愛)
#重定向 浪漫.
12世纪
1101年1月1日至12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2世纪。在欧洲历史上,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中世纪盛期的一部分,有时也被称作白衣修士时代;在中国,女真人的入侵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柬埔寨的高棉帝国于此世纪繁荣,而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则被阿尤布王朝推翻。.
查看 崔斯坦和伊索德和12世纪
另见
亞瑟王傳說人物
- 亞利馬太的約瑟
- 伊格赖因
- 伊莱恩 (亚瑟王传说)
- 兰斯洛特
- 塔利埃辛
- 尤瑟王
- 崔斯坦
- 崔斯坦和伊索德
- 摩根勒菲
- 摩高斯
- 桂妮薇儿
- 梅林 (亞瑟王傳說)
- 湖中妖女
- 莫德雷德
- 贝德维尔
- 赫尼文
- 赫拉薇丝
- 高文 (亚瑟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