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崔勗

指数 崔勗

崔勗(),东清河鄃(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出自清河崔氏乌水房,是刘宋乐陵太守崔旷的曾孙,刘宋龙骧将军、长广太守崔灵延的孙子,北魏太保、平恩文宣公崔光第二子,崔励、崔勔、崔劝、崔劼、崔勀、崔勍、崔劬、崔勩、崔勦、崔勉的兄弟。.

18 关系: 太保安州 (北魏)崔劼崔光 (北魏)崔勗崔勉临淄区东魏北魏北齐刘宋熙平陇西李氏李冲 (北魏)正光武定 (东魏)淄博市清河崔氏

太保

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至成周亲政,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 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保,朝鮮王朝改稱大保。.

新!!: 崔勗和太保 · 查看更多 »

安州 (北魏)

安州,北魏时设置的州。.

新!!: 崔勗和安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崔劼

崔劼,字彦玄,出自清河崔氏,中国南北朝北魏、北齐政治人物,北魏太保崔光之子。 崔劼少好学,有家风。北魏末年,以開府行参軍,历任尚書儀曹郎、秘書丞,修撰起居注,官至中書侍郎。541年,兼通直散騎常侍,作为东魏的使者出使南梁。550年,北齐建立,以提议禅让之功,任給事黄門侍郎,加国子祭酒,宿直内省、参典机密。因为清正勤慎,受齐文宣帝赏识。任南青州刺史,有政绩。皇建年間,回朝历任秘書監、齐州大中正,转任鴻臚卿。并省度支尚書,转任京省度支尚書。转任五兵尚書,監国史。565年,齐武成帝将禅位于太子高纬,崔劼以为不可,因此忤旨,出为南兖州刺史。後主高纬即位召還再任度支尚書、儀同三司,食邑文登县。官至中书令,加開府儀同三司,待詔文林館,監修新書。六十六岁病卒。追贈齐州刺史、尚書右僕射,諡文貞。 其子崔拱、崔撝。和士開掌权,二子均外任。崔劼拒绝为儿子求京官。崔拱在天統年間在任城王高湝属下担任丞相諮議参軍、管記室,崔撝担任揚州録事参軍。 弟弟崔廓之,担任臨水令、琅邪王高儼属下大司馬西閤祭酒,转任領軍功曹参軍,武平年間去世。.

新!!: 崔勗和崔劼 · 查看更多 »

崔光 (北魏)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魏孝文帝賜名光,清河鄃人,北魏政治人物。.

新!!: 崔勗和崔光 (北魏) · 查看更多 »

崔勗

崔勗(),东清河鄃(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出自清河崔氏乌水房,是刘宋乐陵太守崔旷的曾孙,刘宋龙骧将军、长广太守崔灵延的孙子,北魏太保、平恩文宣公崔光第二子,崔励、崔勔、崔劝、崔劼、崔勀、崔勍、崔劬、崔勩、崔勦、崔勉的兄弟。.

新!!: 崔勗和崔勗 · 查看更多 »

崔勉

崔勉(),字宣祖,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祿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书、泰昌子崔孝芬长子,北魏官员。.

新!!: 崔勗和崔勉 · 查看更多 »

临淄区

临淄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山东省中部的一座石油化工工业城市,是淄博市的一个市辖区。在古代曾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大国齐国国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崔勗和临淄区 · 查看更多 »

东魏

東魏(534年-550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之一,由鮮卑化漢人高歡擁立北魏孝文帝年僅十一歲的曾孫元善見為孝靜帝,並與宇文泰所掌控的西魏對立,建都邺,以高欢霸府「大丞相府」所在地晋阳为别都。.

新!!: 崔勗和东魏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崔勗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新!!: 崔勗和北齐 · 查看更多 »

刘宋

宋(420年-479年)史稱劉宋或稱南宋(跟其他南朝政權,南齊、南梁及南陳看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統一中国北方後,與劉宋形成南北對峙。劉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新!!: 崔勗和刘宋 · 查看更多 »

熙平

熙平(516年正月—518年二月)是北魏的君主孝明帝元詡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餘。.

新!!: 崔勗和熙平 · 查看更多 »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崛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最为显赫士族之一。其后,因唐朝皇族属陇西李氏而备受推崇,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写《通志》时,“言李者称陇西”。.

新!!: 崔勗和陇西李氏 · 查看更多 »

李冲 (北魏)

李冲(),原名思冲,字思顺,魏孝文帝替他改名冲,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的幼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仆射房始祖。.

新!!: 崔勗和李冲 (北魏) · 查看更多 »

正光

正光(520年七月—525年六月)是北魏的君主孝明帝元詡的第三个年号,共计近5年。.

新!!: 崔勗和正光 · 查看更多 »

武定 (东魏)

武定(543年正月—550年五月)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四個年号,歷時7年餘。.

新!!: 崔勗和武定 (东魏) · 查看更多 »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新!!: 崔勗和淄博市 · 查看更多 »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新!!: 崔勗和清河崔氏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稚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