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陇西李氏

指数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崛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最为显赫士族之一。其后,因唐朝皇族属陇西李氏而备受推崇,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写《通志》时,“言李者称陇西”。.

56 关系: 南北朝士族士族 (中国)太原王氏姓氏宗正寺尚书仆射七姓十家和政公主 (唐朝)唐太宗唐玄宗唐朝君主列表六镇起义四姓狄道县荥阳郑氏魏孝文帝魏晋南北朝范陽盧氏郡望赵郡李氏鄭樵通志陈寅恪陇西郡陇西李氏李宝 (北魏)李广李义琰李忠李冲 (北魏)李礼成李祐 (齐王)李熙李盖李靖李豫 (西凉)李迥秀李茂 (北魏)李蔚李蔡李逢吉李暠李揆李渊李昭德李愔 (西凉)李承 (北魏)李晖仪氏族志...清河崔氏朱希祖成纪县房陵公主显庆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陇西李氏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士族

士族可以指:.

新!!: 陇西李氏和士族 · 查看更多 »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陇西李氏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是中国中古时代的一个以太原郡为郡望的王姓士族,从魏晋至唐朝都显赫非常,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合成七姓十家。.

新!!: 陇西李氏和太原王氏 · 查看更多 »

姓氏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通常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新!!: 陇西李氏和姓氏 · 查看更多 »

宗正寺

宗正寺,中国古代官署。 北齐设立宗正寺,宗正改称宗正寺卿或宗正卿,副官称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务。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因为唐代道教是国教,所以宗正寺还管理道士、僧侣。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宋代設大宗正司,司训导,纠违失,凡宗族之政令,皆关掌奏,事毋得专达,先详视可否以闻, 元丰改制,诏大宗正司不隶于中央六曹体系之内,此後各朝代宗人府亦不纳入尚书省六部及九寺五监。宋亦有宗正寺,與大宗正司為兩個獨立的機關,宗正寺則由外臣擔任,權責較少。辽朝为特里衮,金朝为判大宗正事,元朝为大宗正府,明清为宗人府,不再属于九寺。 * Category:中國皇室.

新!!: 陇西李氏和宗正寺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陇西李氏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七姓十家

七姓十家,为唐朝山東的几個士族,由北魏的四姓、五姓发展而来。.

新!!: 陇西李氏和七姓十家 · 查看更多 »

和政公主 (唐朝)

和政公主(),本名不詳,唐肅宗次女,母吳氏。.

新!!: 陇西李氏和和政公主 (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陇西李氏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新!!: 陇西李氏和唐玄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君主列表

本表主要列出唐高祖李渊建立的“唐朝”政权君主,及追尊未实际统治、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 包含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君主、追尊君主。 包含“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建立的“大燕”政权君主。.

新!!: 陇西李氏和唐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六镇起义

#重定向 六镇之乱.

新!!: 陇西李氏和六镇起义 · 查看更多 »

四姓

四姓是指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非常有名望的四大望族,由于姓氏不同,而称为“四姓”。 東汉明帝时:.

新!!: 陇西李氏和四姓 · 查看更多 »

狄道县

道县,中国旧县名。古狄道长期为陇西郡治所。 秦穆公用由余之计,向西开拓,西戎八国臣服于秦,陇坻以西緜诸、绲戎、翟豲之戎,相继为秦所征服,并在当地设“县”、“道”管理。狄道就是狄人居住的地方。秦伐西戎后设置了邽县(今天水一带)、冀县(今甘谷县)、豲道(今武山县)、緜诸道(今天水)、狄道等。汉代设狄道县,故城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县有蛮夷曰道”。南北朝及隋唐时,与成纪县同为陇西李氏祖籍而知名。 元朝时,属臨洮府。明朝,仍属臨洮府,为其治所。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升狄道县为狄道州,属兰州府。民国初年,狄道州于1913年废为狄道县。狄道之名一直沿用至1929年1月,才改为临洮县。.

新!!: 陇西李氏和狄道县 · 查看更多 »

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荥阳郡为郡望的郑姓士族。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国灭亡后以国为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北魏时与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唐朝荥阳郑氏有十个宰相。现代考古论证,河南省开封县境内的启封城外西侧有荥阳郑氏家族墓地。.

新!!: 陇西李氏和荥阳郑氏 · 查看更多 »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元--(),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元」,在位28年,卒年33岁,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雖然因推動漢化急進而最終導致六鎮起義及北魏滅亡,卻為北朝的胡漢融合作出貢獻。 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新!!: 陇西李氏和魏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朝代更迭速度很快,並存在有多个政权並存的局面,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南北對峙。 這個時期由220年曹丕篡東漢帝位,自立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陳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曹魏,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個國家又統称为六朝。.

新!!: 陇西李氏和魏晋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后,定居涿县。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新!!: 陇西李氏和范陽盧氏 · 查看更多 »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或地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有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同一姓氏,不同地区的家族,则使用各自的郡望,如崔氏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唐朝时期,门阀制度衰落,而社会上仍多称郡望。同时,唐代流行以本姓氏最著名士族使用的郡望标榜个人或家族。至明代,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 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新!!: 陇西李氏和郡望 · 查看更多 »

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赵郡(含今河北赵县、隆尧县、元氏县、高邑县、赞皇县、临城县等地)为郡望的著名士族。赵郡李氏以战国名将李牧为始祖。 赵郡李氏在南北朝官位显赫,在唐朝被列为七姓十家的禁婚家,有多人出任宰相。.

新!!: 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 · 查看更多 »

鄭樵

鄭樵(),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世稱夾漈先生。.

新!!: 陇西李氏和鄭樵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陇西李氏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陈寅恪

陳寅恪(),字鹤寿(不常用),是一位籍貫江西省義寧州(今修水縣)、生於湖南長沙的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曾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為民初時期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其餘三人為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通曉二十餘種语言。其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據學,著有《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严耕望所评选的“现代四大史学家”。.

新!!: 陇西李氏和陈寅恪 · 查看更多 »

陇西郡

陇西郡,是一个中国古代的郡,其范围历史上有显著变化,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的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初置三十六郡時,隴西是其中之一,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以後改名隴西縣。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郡。.

新!!: 陇西李氏和陇西郡 · 查看更多 »

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中国歷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崛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是北方最为显赫士族之一。其后,因唐朝皇族属陇西李氏而备受推崇,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写《通志》时,“言李者称陇西”。.

新!!: 陇西李氏和陇西李氏 · 查看更多 »

李宝 (北魏)

#重定向 李宝 (敦煌公).

新!!: 陇西李氏和李宝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广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著名武将。.

新!!: 陇西李氏和李广 · 查看更多 »

李义琰

李義琰(),魏州昌乐县(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唐高宗宰相,身长八尺,魁梧俊秀,博学有识。《旧唐书》卷八十一《新唐书》卷一百零五爵封酒泉县公。《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

新!!: 陇西李氏和李义琰 · 查看更多 »

李忠

李忠可以指:.

新!!: 陇西李氏和李忠 · 查看更多 »

李冲 (北魏)

李冲(),原名思冲,字思顺,魏孝文帝替他改名冲,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的幼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仆射房始祖。.

新!!: 陇西李氏和李冲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礼成

李礼成(),字孝谐,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凉武昭王-李暠-六世孙,北魏司徒李延寔的孙子《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李礼成字孝谐,陇西狄道人也。凉王--之六世孙。祖延实,魏司徒。父彧,侍中。礼成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所亲曰:“此儿平生未尝迴顾,当为重器耳。”及长,沉深有行检,不妄通賔客。魏大统中,释褐著作郎,迁太子洗马、员外散骑常侍。周受禅,拜平东将军、散骑常侍。于时贵公子皆竞习弓马,被服多为军容。礼成虽善骑射,而从容儒服,不失素望。后以军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爵修阳县侯,拜迁州刺史。时朝廷有所徵发,礼成度以蛮夷不可扰,扰必为乱,上表固谏。周武帝从之。伐齐之役,从帝围晋阳,礼成以兵击南门,齐将席毗罗率精甲数千拒帝,礼成力战,击退之。加开府,进封冠军县公,拜北徐州刺史。未几,徵为民部中大夫。《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礼成字孝谐,年七岁,与姑之子兰陵太守荥阳郑颢随魏武帝入关。颢母每谓人曰:“此儿平生,未尝回顾,当为重器。”及长,沉深有行检,不妄通賔客。在魏,历著作郎、太子洗马、员外散骑常侍。周受禅,拜平东将军、散骑常侍。于时贵公子皆竞习弓马,被服多为军容。礼成虽善骑射,而从容儒服,不失素望。后以军功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爵脩阳侯,拜迁州刺史。时朝廷有所徵发,礼成度以蛮夷不可扰,扰必为乱,上表固谏,武帝从之。伐齐之役,从帝围晋阳,齐将席毗罗精兵拒帝,礼成力战击退之。加开府,进封冠军县公,历北徐州刺史、户部中大夫。,北魏侍中李彧与丰亭公主元季瑶第五子,历仕西魏、北周、隋朝,陇西李氏绛郡房始祖。.

新!!: 陇西李氏和李礼成 · 查看更多 »

李祐 (齐王)

李祐(),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母阴妃。 李祐的生年没有记载,异母兄李泰生于620年,其生年当不早于620年。武德八年(625年),封宜阳郡王,是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628年),徙封燕王,累转豳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後封为齐王,同时担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638年),李祐进京养病,他的舅父阴弘智勸他募壮士以自卫。阴弘智推荐妻兄燕弘信辅助李祐,招募死士。 李祐好游獵,结交奸邪之人,昝君謨、梁猛彪以善騎射得幸於李祐,太宗怪長史薛大鼎無方,改以權萬紀為長史。李祐不思悔改,權萬紀多次犯顏勸諫,斥退昝君謨、梁猛彪等小人,引起李祐的不滿,李祐又立即將之召回,狎暱逾甚,權萬紀與李祐关系闹得很僵。太宗又以校尉韦文振为齐王府典军。太宗命令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齊州處理。劉德威經查明屬實,要求齊王與權萬紀返京說明。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祐派燕弘亮等率20騎射殺權萬紀,支解之,昝君谟等勸他起兵謀反,有人劝李祐入豆子冈(在今山东惠民)为盗,李祐犹豫不决。三月,唐太宗急召兵部尚书李勣与刘德威伐齐王。李祐日夜與燕弘亮等五人對其妃宴樂。三月三十日被兵曹参军杜行敏擒住,押送至长安,被太宗赐死於內侍省,貶為庶人。同党一并被杀。他的被擒导致太子李承-乾-谋反计划被发现。朝廷授杜行敏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齐州平陵县(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平陵城)下诏改名为全节县。.

新!!: 陇西李氏和李祐 (齐王) · 查看更多 »

李熙

李熙可以指:.

新!!: 陇西李氏和李熙 · 查看更多 »

李盖

李盖,中山郡(今河北省定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北魏政治人物。 李盖年少时知名,历任殿中尚书、都官尚书,左将军,封南郡公。魏太武帝之妹武威长公主,嫁给凉王沮渠牧犍为妻。太武帝平北凉,公主通密计相助。太武帝把武威长公主嫁给李盖为妻。李盖加侍中、驸马都尉,官至左仆射,在官任上去世。追赠征南大将军、定州刺史、中山王,谥号庄。其子南郡王李惠、李初、李乐。孙女是魏献文帝拓跋弘的思皇后,魏孝文帝的母亲。.

新!!: 陇西李氏和李盖 · 查看更多 »

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四房之一的丹阳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将,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新!!: 陇西李氏和李靖 · 查看更多 »

李豫 (西凉)

李豫,字士宁,《资治通鉴》作李预,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 李豫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第七子,李谭、李歆、李让、李愔、李恂、李翻的弟弟、李宏、李眺、李亮的哥哥。李豫官至西海郡太守、击虏将军、新城太守。嘉兴四年七月(420年),李翻的二哥西凉后主李歆被沮渠蒙逊击败后杀死,六哥李翻和八弟前将军、中华令李宏、九弟左将军李眺、十弟右将军李亮等人向西逃到敦煌,沮渠蒙逊因此进入酒泉。他的后代为陇西李氏武阳房。.

新!!: 陇西李氏和李豫 (西凉) · 查看更多 »

李迥秀

李迥秀,字茂实,涇陽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出身陇西李氏武阳房,涼州都督李大亮族孫,其母出身貧賤,為李家婢女時,因其美貌,甚得寵,生迥秀。最早為相州參軍,後累官鳳閣舍人。娶散騎常侍張昌宗的母親臧氏為妻,史載,臧氏美貌,淫蕩成性,李迥秀因無法滿足臧氏的旺盛慾火,終日飲酒消愁,常醉不醒。長安中,官至同平章事。左遷岩州刺史。中宗時,終官兵部尚書。卒贈侍中。 兒子李俊,黃州刺史。.

新!!: 陇西李氏和李迥秀 · 查看更多 »

李茂 (北魏)

李茂(),字仲宗,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第二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敦煌房始祖。.

新!!: 陇西李氏和李茂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蔚

人名为李蔚的人物有:.

新!!: 陇西李氏和李蔚 · 查看更多 »

李蔡

李蔡,西汉丞相。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的族弟。 李蔡事奉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以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有功,俘获匈奴的一位王,封为乐安侯,二千户。前121年三月二十一日,公孙弘之後为丞相,元狩五年(前118年),李蔡因以丞相身份侵卖园陵道壖地,坐法自杀。庄青翟为丞相。 北魏李晖仪墓志显示,他可能是陇西李氏的始祖,而非通常所称的李广。.

新!!: 陇西李氏和李蔡 · 查看更多 »

李逢吉

李逢吉(),字虛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李玄道曾孫。父李顏有疾,李逢吉自料醫劑,遂通方書。進士及第,元和九年,改中書舍人。元和十一年(816年)以中書舍人知貢舉,不久拜相。元和、長慶兩朝為宰相,舉薦牛僧孺,與李德裕、李紳相互傾軋。敬宗年间,封凉国公,后改郑国公。太和中,以司徒致仕。九年(835年)正月卒,謚曰成。著有《斷金集》,《全唐詩》存詩八首。.

新!!: 陇西李氏和李逢吉 · 查看更多 »

李暠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李昶的遺腹子,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十六世孫。李暠的后代形成了陇西李氏的镇远将军房、平凉房、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仆射房和绛郡房,唐朝皇室和诗人李白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天宝二年(743),唐玄宗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新!!: 陇西李氏和李暠 · 查看更多 »

李揆

李揆(),字端卿,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中国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为宰相。.

新!!: 陇西李氏和李揆 · 查看更多 »

李渊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及奠基者,在位8年,由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于唐太宗,称号“太上皇”。.

新!!: 陇西李氏和李渊 · 查看更多 »

李昭德

李昭德(),雍州长安人,是武周武则天时代的高级官员和宰相。他以对武则天的强硬著称,他和他反对的酷吏来俊臣一起被处斩。.

新!!: 陇西李氏和李昭德 · 查看更多 »

李愔 (西凉)

李愔,字士正,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 李愔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谭、李歆、李让的弟弟、李恂、李翻、李豫、李宏、李眺、李亮的哥哥。李愔官至晋昌郡、敦煌郡太守。他的后代为陇西李氏镇远将军房,曾孙李系为平凉房。.

新!!: 陇西李氏和李愔 (西凉) · 查看更多 »

李承 (北魏)

李承(),字伯业,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长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

新!!: 陇西李氏和李承 (北魏) · 查看更多 »

李晖仪

李晖仪(),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龙骧将军、荥阳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的女儿,北魏上太妃郑始容的母亲。.

新!!: 陇西李氏和李晖仪 · 查看更多 »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新!!: 陇西李氏和氏族志 · 查看更多 »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新!!: 陇西李氏和清河崔氏 · 查看更多 »

朱希祖

朱希祖(),字逖先,浙江海鹽人。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家。.

新!!: 陇西李氏和朱希祖 · 查看更多 »

成纪县

成纪县,中国古县名,其址历史上曾有迁移,但是都在今天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平凉市和天水市辖区内。南北朝及隋唐时,与狄道县同为陇西李氏祖籍而知名。 成纪在战国时便设县,秦朝统一时属于陇西郡,县址大约在今天天水市秦安县西北叶堡川。汉武帝增置天水郡,成纪从此归天水(东汉短暂改名汉阳)。北魏时,成纪县被废置,但是到北周又被恢复。唐朝时,县址被迁移到今天天水市秦州区,并成为秦州(天水郡)的州治。北宋时州治迁到上邽县(今天水市市区),成纪的县名随之移动,明省成纪县,称秦州。 成纪是传说为古代伏曦出生的地方,历史记载为元代一县,位于今天水秦安和平凉静宁的交汇处,古书记载为陇山以西(现六盘山),最为确切为今天天水市秦安县西北叶堡川。 Category:甘肃古代县份 Category:平凉历史 Category:天水历史.

新!!: 陇西李氏和成纪县 · 查看更多 »

房陵公主

房陵公主(),唐高祖李淵第六女。 621年11月,封永嘉公主,下嫁竇奉節,生下女儿竇氏。654年,改封為房陵大長公主,後來又下嫁賀蘭僧伽。 房陵公主先後嫁了兩個丈夫。她的前夫名竇奉節,是高祖李淵竇皇后的侄兒,不但出身高貴,且擔任左衛將軍、秦州都督等職務。但是永嘉公主並不把丈夫放在眼裡,一方面監視丈夫,不許拈花惹草;另一方面包養了不少情夫。永嘉公主的情夫里,有一個人物名叫楊豫之,是唐太宗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的丈夫。永嘉公主和壽春縣主的年紀雖然相彷,但永嘉公主卻是壽春縣主的姑姑,不過她卻和侄女的丈夫幽會。而楊豫之也無所顧忌,他宣稱自己死了母親,要做孝子,不忍有房閨之樂,因此要跟老婆分居。趁機躲開壽春縣主的監視,和永嘉公主通姦。 楊豫之很快就被竇奉節帶兵殺去,但竇奉節不久也死。 丈夫和情夫先後死去,永嘉公主嫁给賀蘭僧伽,而身邊的情夫更猶如雜草般不斷地冒出来,賀蘭僧伽对永嘉公主的淫亂不聞不問。 賀蘭僧伽在咸亨四年673年死去,永嘉公主於閏五月初三,在九成宮避暑後去世,時年五十五歲。同年10月4日,陪葬献陵。 窦奉节和永嘉公主所生的女兒竇氏(686年7月28日卒)嫁武周隰州刺史建平公于遂古。.

新!!: 陇西李氏和房陵公主 · 查看更多 »

显庆

显庆(656年正月-661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餘。 为避讳唐中宗李显的名字,因此唐朝人追称显庆年号多称明庆,又作光庆。.

新!!: 陇西李氏和显庆 · 查看更多 »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1卷,呂夏卿撰,收錄於《新唐書》卷70上、下,表列唐代宗室的世系。.

新!!: 陇西李氏和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姑臧李氏泽底李隴西李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