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尼亞加拉半島

指数 尼亞加拉半島

尼亞加拉半島(Niagara Peninsula)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南北分別瀕臨伊利湖北岸和安大略湖南岸,東面隔尼亞加拉河與美國紐約州對望。半島上大部分地域隸屬尼亞加拉區,轄下城鎮包括聖凱瑟琳斯、尼亞加拉瀑布城、威蘭、濱湖尼亞加拉、格里姆斯比、林肯和伊利堡等;餘下地域則劃歸咸美頓市和哈爾迪曼德縣。 尼亞加拉懸崖由西至東貫穿半島的北部,於奧陶紀末期至志留紀之間形成。懸崖底部的土地肥沃,連同氣候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緩和效應影響,令該處成為安省的主要水果和葡萄酒生産地。春季陸地上的暖空氣往上升,令安大略湖上的冷空氣往内陸移動;冷空氣從懸崖頂部往下移,懸崖底部植物因此較遲才開花結果,減低春季晚上結霜對水果的破壞。秋季氣流方向逆轉,暖空氣從安大略湖移往内陸,在和暖氣溫影響下水果發展出相宜的糖分比例。尼亞加拉半島的氣候在葡萄生長季節期間與法國波爾多和勃艮第相若。 伊利沙伯皇后道(QEW)由西至東貫穿尼亞加拉半島,為該帶的主要高速公路,向西通往咸美頓再繞過安大略湖的西端前往多倫多,向東則在伊利堡駁上和平橋通往紐約州水牛城。區内另外三條高速公路則從QEW分支,分別為405號公路、406號公路和420號公路,當中405號和420號公路分別駁上劉易斯頓-昆士頓橋和彩虹橋通往美國。水路交通方面,威蘭運河從南至北貫穿尼亞加拉半島,讓船隻繞過尼亞加拉瀑布來往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29 关系: 加拿大劉易斯頓-昆士頓橋南安大略多伦多威蘭威蘭運河安大略405號省道安大略406號省道安大略420號省道安大略省安大略湖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河尼亞加拉區伊利堡伊利沙伯皇后道伊利湖彩虹橋 (尼亞加拉)志留紀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哈爾迪曼德縣勃艮第纽约州美國林肯 (安大略省)格里姆斯比 (安大略省)水牛城波尔多法国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劉易斯頓-昆士頓橋(Lewiston–Queenston Bridge)是美加邊境上的拱橋,跨越尼亞加拉河連接美國紐約州劉易斯頓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濱湖尼亞加拉鎮昆士頓,西端駁上安大略405號省道,東端則駁上190號州際公路。大橋的設計仿效位於上游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於1962年11月1日正式通車。大橋設有五條可轉換方向的行車線,但不設行人路。此外,大橋兩端各設美加邊檢關卡;美方關卡不設NEXUS卡或持卡人快線,而加方關卡則設NEXUS卡持卡人快線。 從美國前往加拿大(即西行方向)的汽車需要繳付3.25美元/加元的過橋費,裝有ExpressPass電子繳費系統汽車的過橋費則為2.75美元/加元;反方向交通則無需繳費。.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 查看更多 »

南安大略

南安大略(Southern Ontario),又稱南安省,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區,位於法國河和阿爾岡金省立公園以南。連同帕里灣區和穆斯科卡區在内,本區約占安大略省總面積的14-15%。本區也是加拿大最南端的地區。 南安大略與北安大略有著極大的差異。與北安大略相比,南安省人口較多,而兩者的氣候和文化亦有所不同。南安大略也可再細分為中安大略、東安大略、西南安大略和金馬蹄地區(包括大多倫多地區)。.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南安大略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威蘭

威蘭(Welland)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亞加拉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坐落尼亞加拉區的中部。貫穿市内的威蘭河和威蘭運河皆在該市發展史中擔當重要角色,而該市亦有鐵路通往多倫多和水牛城等地,因此素有“鐵路與水道的交匯處”(where rails and water meet)的稱號。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威蘭市有50,631名居民。.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威蘭 · 查看更多 »

威蘭運河

威蘭運河(Welland Canal)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運河,全長,南起伊利湖畔的科爾伯恩港(Port Colborne),北至安大略湖畔聖凱瑟琳斯的威勒港(Port Weller),貫穿尼亞加拉半島並以中途與其交匯的威蘭河為名。此運河容許船隻避開尼亞加拉瀑布來往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並構成聖羅倫斯海道的一部分。每年約有3000艘船隻使用威蘭運河,合共運載的年度貨物流量達4千萬公噸。運河現時由聖羅倫斯海道管理公司營運。 運河南北兩端的高度相差約,途中共有八個濶的船閘。當中七個船閘長,各自容許船隻升降至;位於南端的8號船閘則長。使用運河船隻的長度限制為,高度限制則為,以容許船隻在運河北端的聖凱瑟琳斯通過花園城市高架橋的底部;運河沿線其他橋隧則為開啟橋或河下隧道。船隻航行威蘭運河全線平均需時約11小時。 現有的威蘭運河為第四代運河,於1932年落成,而繞過威蘭市中心的新水道則於1973年完成。各代運河令底特律、溫莎和克里夫蘭等五大湖區沿岸工業城市出產的製成品得以經蒙特婁或魁北克城的港口對外輸出,構成五大湖區經濟的重要一環。此外,運河每年為尼亞加拉區帶來的經濟收益達2億2千2百萬元,並是區内的最大僱主之一。.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威蘭運河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405號省道

安大略405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5),正式名稱為國王405號公路(King's Highway 405),又稱布洛克將軍園林公路(General Brock Park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西端在尼亞加拉區濱湖尼亞加拉鎮西南部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交匯,東端則在該鎮東南部的昆士頓村駁上劉易斯頓-昆士頓橋跨越尼亞加拉河(即美加邊境),在紐約州劉易斯頓與190號州際公路接駁。.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安大略405號省道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406號省道

安大略406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06),正式名稱為國王406號公路(King's Highway 406),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條南北向400系列高速公路,貫穿尼亞加拉半島中部,全程位於尼亞加拉區之內,南起威蘭,北端在聖凱瑟琳斯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交匯。406號公路曾是400系列公路系統中唯一設有平交路口的公路,直至改建工程於2015年完成為止。.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安大略406號省道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420號省道

安大略420號省道(Ontario Highway 420),正式名稱為國王420號公路(King's Highway 420),又稱尼亞加拉退伍軍人紀念公路(Niagara Veterans Memorial Highwa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條東西向400系列高速公路,全程位於尼亞加拉區尼亞加拉瀑布城市界之内,西起尼亞加拉區98號區道,與伊利沙伯皇后道(QEW)交匯後往東延至尼亞加拉區102號區道。420號公路過去曾一直往東伸延至尼亞加拉河畔,並經彩虹橋橫越美加邊境通往美國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但此路段的省道資格於1998年取消,並下放予尼亞加拉區政府管轄,現時編號為尼亞加拉區420號區道。.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安大略420號省道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省

安大略省(英语、法语:Ontario),簡稱安省,位于加拿大的東部,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也在安大略省。安大略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根據2015年7月統計数据显示,安大略人口大約有1379萬。.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安大略湖

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北邻加拿大安大略省,南毗尼亚加拉半岛和美国纽约州,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安大略湖 · 查看更多 »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les Chutes du Niagara,源自印第安语,意為「雷神之水」。加拿大的華人也稱之為「拉格科」)是由三座位於北美洲五大湖区尼加拉河上瀑布的總稱,平均流量為2,407立方米/秒,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尼亚加拉瀑布以美丽的景色,巨大的水力发电能力和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保护工程而闻名于世,是非常受遊客欢迎的旅游景点。 整个瀑布跨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美国的纽约州构成南部的尼亚加拉峡谷。三座瀑布按规模从小到大分别为马蹄瀑布,美国瀑布,布里达尔维尔瀑布。其中,马蹄瀑布卫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美国瀑布全部位于美国境内并由山羊岛分隔开。小些的布里达尔维尔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神岛从美国瀑布隔开。.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尼亚加拉瀑布 · 查看更多 »

尼亚加拉河

尼亚加拉河(Niagara River)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区,自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是连接两大湖的通道。尼亚加拉河全长56千米,上游海拔174米,下游海拔75米,水量非常丰富,在山羊岛(Goat Island)形成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河是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边界。 Category:尼亚加拉河 Category:加拿大河流 Category:紐約州河流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北美洲跨國河流 Category:安大略湖流域.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尼亚加拉河 · 查看更多 »

尼亞加拉區

尼亞加拉區(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Niagara,簡稱Niagara Region或Regional Niagara)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個地方行政區。此行政區覆蓋尼亞加拉半島的大部分,南北分別瀕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東邊隔著尼亞加拉河與美國紐約州的伊利縣和尼亞加拉縣相望,西鄰咸美頓市和哈爾迪曼德縣。尼亞加拉區的行政中心設於霍魯,2011年人口為431,346人。 尼亞加拉區是加拿大主要農業中心之一,當中以葡萄酒為區内主要農產品。此外,加拿大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尼亞加拉瀑布也是位於尼亞加拉區與美國邊界所在,為該區帶來不少遊客。 上加拿大政府於1792年設立林肯縣,其覆蓋範圍與現時的尼亞加拉區相若;該縣南部則於1845年另組縣級架構,取名威蘭縣。1970年1月1日,安大略省政府改革此帶地域的地方政府,尼亞加拉區遂告成立,由威蘭縣和林肯縣合併而成。.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尼亞加拉區 · 查看更多 »

伊利堡

伊利堡(Fort Erie)為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亞加拉區的一個鎮,坐落尼亞加拉半島東南角,位處伊利湖注入尼亞加拉河的所在,隔河與美國紐約州水牛城對望。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伊利堡有29,960名居民。.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伊利堡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皇后道

伊利沙伯皇后道(Queen Elizabeth Way,簡稱QEW、Q、QE或Queen-E,官方年報稱為451號省道)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條400系列高速公路,連接該省首府多倫多和位於尼亞加拉半島東南角的伊利堡,並在該處駁上和平橋橫跨尼亞加拉河,與對岸美國水牛城的190號州際公路相連。公路全長139公里,從伊利堡起途經尼亞加拉瀑布城、聖嘉芙蓮斯、咸美頓、伯靈頓、奧克維爾和密西沙加等城鎮,在多倫多的終點處與427號公路和嘉甸拿高速公路交匯,當中在荷頓區内約長的路段則與403號公路共構。 此公路是以王后伊利沙伯·鮑斯-萊昂(即伊利沙伯二世的母親)命名。有別於其他安省省道的白底黑字路標,QEW的路標是採用黃底藍字設計。路標起初以較大的字體顯示「ER」兩個字母(代表「Elizabeth Regina」;拉丁語中解作「伊利沙伯皇后」),而公路的全名則以較小的字體顯示。這些路標於1955年起被替換,新的路標顯示「QEW」三個字母,而這個款式的路標則沿用至今。.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伊利沙伯皇后道 · 查看更多 »

伊利湖

伊利湖(Lake Erie)是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也是世界第十三大湖。伊利湖的名字来源于原在南岸定居的印地安伊利部落。.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伊利湖 · 查看更多 »

彩虹橋 (尼亞加拉)

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Rainbow Bridge)是一座以鋼建成的拱橋結構,橫跨尼亞加拉河(即美加邊境)連接美國紐約州尼亞加拉瀑布城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瀑布城。大橋共有4條行車線(每方向两條)及行人通道,橋跨為289.5米。在彩虹橋以北約16公里,另建有一座與彩虹橋設計接近的劉易斯頓-昆士頓橋。 彩虹橋建於較早期的蜜月橋舊址附近,蜜月橋又名瀑布景觀橋(Fallsview Bridge),官方名稱則為上鋼拱橋(Upper Steel Arch Bridge),於1938年1月27日因河上冰暴而倒塌。 由美國及加拿大聯合的組織,早已考慮重建一條新橋樑代替,倒塌事件加速了興建工程。國王喬治六世及王后伊利沙伯·鮑斯-萊昂(即伊利沙伯二世的母親)在1939年到訪加拿大時,曾到尼亞加拉瀑布參觀,並為橋樑進行奠基儀式,豎立了紀念牌匾。彩虹橋興建工程在1940年5月開始,大橋在1941年11月1日進行啟用儀式。 從美國前往加拿大(即西行方向)的汽車需要繳付3.25美元/加元的過橋費,行人和騎單車人士則需每人繳付0.50美元/加元;反方向交通則無需繳費。商用重型貨車禁止使用彩虹橋;重型貨車需經劉易斯頓-昆士頓橋或和平橋跨越尼亞加拉河。.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彩虹橋 (尼亞加拉) · 查看更多 »

志留紀

志留紀(Silurian)是地质时代表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 志留系一名源于威尔士地区一个古老部族。1835年,英国R.I.莫企逊,在威尔士地区建立了广义的志留系,对岩系作了划分,用笔石与壳相化石进行对比。1879年,把莫企逊广义的志留系下层命名为奥陶系。中文名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志留纪”(音读:シルキ,罗马字:siruki)。.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志留紀 · 查看更多 »

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

和平橋(Peace Bridge)是一條連接加拿大安大略省與美國紐約州的國際大橋,離尼亞加拉瀑布上游約,跨越尼亞加拉河連接東端美國的水牛城和西端加拿大的伊利堡,由水牛城與伊利堡公共橋樑委員會(Buffalo and Fort Erie Public Bridge Authority)營運。大橋由五座拱橋和一座帕克桁架橋連貫而成,全長。這橋命名作「和平」,以紀念加拿大與美國停戰一百年。.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和平橋 (尼亞加拉河) · 查看更多 »

哈爾迪曼德縣

哈爾迪曼德縣(Haldimand Count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一個地方行政區,坐落尼亞加拉半島西南部,南面瀕臨伊利湖,西臨諾福克縣,西北鄰布蘭特縣,北接哈密爾頓市,東北面和東面則與尼亞加拉區為鄰。 哈爾迪曼德於1800年脫離諾福克縣建制為縣,1974年則與諾福克縣重新合併成哈爾迪曼德-諾福克地區自治體(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Haldimand-Norfolk)。1990年代末,安省政府改革其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哈爾迪曼德和諾福克於2001年再度分置,當中楠蒂科克市的東半部分、哈爾迪曼德鎮和鄧維爾鎮取消地方建制並構成新的哈爾迪曼德縣。新設的哈爾迪曼德縣為一個單層次自治區,對下不設地方政府,但其名稱因歷史因素而保留「縣」的字樣。.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哈爾迪曼德縣 · 查看更多 »

勃艮第

勃艮第(Bourgogne,),又譯勃艮地 、布根地、博根地,法國中部大區,面積3萬1582平方公里,人口163萬3891人(2007年統計數字)。下轄科多爾省(21)、涅夫勒省(58)、索恩-盧瓦爾省(71)、約訥省(89)。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但勃艮第大區政府所在城市第戎卻以生產芥末而聞名遐邇。 2016年1月1日,弗朗什-孔泰大区与勃艮第大区合併为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勃艮第 · 查看更多 »

纽约州

纽约州(State of New York),暱稱帝國州(Empire State),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州,首府是奧爾巴尼,由上州、紐約市及郊縣(下州)所組成。 纽约州西部及北部与加拿大接壤,东邻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即“新英格兰三州”)和大西洋,南接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通常人们说起纽约州时不能像称呼美国绝大多数州那样省略最后的“州”(State)字,因为简单地说纽约多指纽约市。.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纽约州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林肯 (安大略省)

林肯(Lincoln)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東南部尼亞加拉區一鎮,坐落尼亞加拉半島北部,北面瀕臨安大略湖,東鄰聖凱瑟琳斯市,東南及皮拉姆鎮,西南臨西林肯鄉,西面則與格里姆斯比鎮為鄰。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林肯鎮內有22487名居民,而此鎮亦是聖嘉芙蓮斯-尼亞加拉瀑布城都會區的一部分。.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林肯 (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格里姆斯比 (安大略省)

格里姆斯比(Grimsby)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亞加拉區一鎮,坐落尼亞加拉半島北部,北面瀕臨安大略湖,東鄰林肯鎮,南及西林肯鄉,西面則與哈密爾頓市為鄰。此鎮的大部分民居和商戶皆集中在安大略湖湖岸和尼亞加拉懸崖底部之間的狹窄地段。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格里姆斯比鎮內有25325名居民,而此鎮亦是哈密爾頓都會區的一部分。.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格里姆斯比 (安大略省) · 查看更多 »

水牛城

水牛城(Buffalo ),--,美国紐約州西部的一座城市,位于伊利湖東端、尼亞加拉河的源頭。人口282,864 (2010年人口普查,布法罗+卡特羅格斯都會區合共人口121萬5826人),是紐約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市)、伊利縣首府。對岸為加拿大伊利堡。.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水牛城 · 查看更多 »

波尔多

波爾多(Bordeaux;);加斯科:Bordèu;Bordele) 是位於法國西南的港口城市,市区人口24万(2013年)。大波尔多人口达117万,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群。它是新阿基坦大區和吉倫特省的首府。历史上曾是法國舊省吉耶納的首府。 波爾多是歐洲的軍事、航天和航空的研究與製造中心之一,集中瞭如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泰勒斯集團等很多公司的研發機構,以及赛峰集团空中客车和達梭航太等航空巨子下属的飛機製造廠等。它還是法國戰略核彈研究和物理實驗的核心,擁有原子能研究中心和兆焦激光計劃等許多高端技術機構,此外還有新材料和納米技術方面的研究機構。 波爾多的大學學生數超过7萬人。除了两所综合性大学之外,还有波爾多政治研究學院、通信與新聞學院和法律學校。法國國立法官學校也在波爾多,是法國法官的搖籃。 波爾多旅游資源豐富,号称“睡美人”,有众多的博物馆和古迹,城区内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在法国仅次于巴黎。2007年,老城区大部(又称“月亮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8世紀以來尤以盛產優質葡萄酒享譽世界。波爾多因此也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波爾多葡萄酒也有著“葡萄酒皇后”的美稱。每兩年一度,波爾多葡萄酒行業協會舉辦盛大的國際酒展-Vinexpo。.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波尔多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尼亞加拉半島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