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2 关系: 加尔各答,印度,印度独立革命运动,印度独立运动,印度教,吉大港,奥里萨邦,孟加拉国,孟加拉灣,孟加拉语,孟加拉虎,官方语言,宋朝,岛夷志略,中文古典典籍,人口密度,伊斯兰教,元朝,红树林,特里普拉邦,瀛涯胜览,達卡,西孟加拉邦,马欢,诸蕃志,达卡,錫爾赫特,恒河三角洲,比哈尔邦,汪大渊,明史,明朝。
- 亞洲地區
- 南亚地理
- 印度历史地区
- 印度地区
- 印度地理
- 孟加拉
- 孟加拉国地理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কলকাতা, कोलकाता: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486,679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七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印度
印度独立革命运动
印度独立革命运动( Revolutionary movement for Indian independence )指与印度独立运动相关的比较隐蔽的表现方式——地下组织所从事的革命活动。这些革命组织主要分布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孟加拉地区、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北方邦、旁遮普地区,后来还发展到马德拉斯管辖区(马德拉斯省,Madras Presidency)和印度各地,信奉通过武装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随着日益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争取印度独立的革命组织强烈反对1905年的孟加拉分治,最终导致圣雄甘地的公民抗命运动以对抗英属印度政府。由于革命组织强烈的激进倾向,一般认为与甘地领导的有关印度独立的革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Category: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指为将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并组建印度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努力,包括从1857年直到1947年8月15日的九十年間,印度独立之间的范围广泛的印度政治组织、哲学和起义。 最初的1857年印度起义是在服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军队和印度王國反抗英國而引起,英國在叛亂平定後將該地重新劃分,成為英屬印度及土邦兩地,试图发展起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 1947年8月15日午夜,在印度分割出巴基斯坦,英属印度的歷史结束。.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印度教
吉大港
#重定向 吉大港市.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吉大港
奥里萨邦
奥里萨邦(奥里亚语:ଓଡ଼ିଶା,उड़ीसा,Odisha,英文旧名:Orissa),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个邦,首府为布巴内什瓦尔。 奧里萨邦為印度東部的邦,東臨孟加拉灣。立法機構為147席的邦議會。1957年在馬哈那底河上築壩,攔蓄成希拉庫德水庫,希拉庫德水庫為全球最大土壩。.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在印度洋的位置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西临印度半岛,东临中南半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经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海相连。宽约1600公里,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水深2000-4000米,南部较深;盐度30-34‰。 沿岸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和缅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孟加拉湾,著名的大河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克里希纳河等等。孟加拉湾中著名的岛屿包括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普吉岛等。 孟加拉湾沿岸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金奈、本地治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国的普吉、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斯里兰卡的贾夫纳等等。 Category:印度洋海湾 Category:南亚地理.
孟加拉语
孟加拉语( / বাংলা 或者 / বাঙালী)屬於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2亿2千万人,是印度-伊朗语族在印地语之後第二大语言。孟加拉語使用主要分佈於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等。孟加拉语是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屬印度的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母语。.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又名印度虎,是目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的亚种,1758年,孟加拉虎成为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为老虎命名时的模式标本,因而也就成了指名亚种。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孟加拉虎也是这两个国家的珍稀动物。.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是經由國家、政府或其他具有管轄權的組織所認定具備法定地位的語言。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通常就是政府機構中使用的正式語言,是其公民与其政府机关通讯时使用的语言。.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宋朝
岛夷志略
《岛夷誌略》原称《岛夷誌》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为当时市舶司所在地清源县(今天泉州)的县志(《清源续志》)所著的附录。后来汪大渊将《岛夷志》简化名为《岛夷志略》,在他的故乡江西南昌刻印刻单行本。《岛夷誌略》记述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是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史文献。 《岛夷誌略》记述澎湖、琉求國、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交趾、占城、民多郎、宾童龙、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吉兰丹、丁家卢、戎、罗卫、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尖山、八节那间、三佛齐、啸喷、浡泥、明家罗、暹、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千里马、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天堂、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 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个地区。.
中文古典典籍
中文古典典籍是指中國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地區(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古代的漢文典籍,主要是指经过历史的淘汰选择,被人们所公认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的著作,包括歷史文獻、文學作品等。 在中國以外的漢字文化圈地區,雖然有本土的語言,有些亦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但漢字、漢文(文言文)曾經長時間是這些地區的官方語文,因此這些地區也有不少漢文寫成的文獻,包括史書、官方文件、文學作品、學術著作等。為了與以本土語言書寫的典籍區別,通常會把這類典籍稱為漢籍。.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計算方式是其總人口數除以總面積。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公里人数或每平方米所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数量指标。它通常用于计算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或全球的人口分布状况。 适当的人口密度能够保证良好的居住、卫生及经济条件等。.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元朝
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是由一群水生的木本植物組成,全世界紅樹林樹種共有24科30屬83種。.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红树林
特里普拉邦
特里普拉邦(ত্রিপুরা,罗马化)是印度的一個邦,位於印度東北部,邦的南邊與孟加拉接壤。現特里普拉邦首府為阿加爾塔拉,官方語言爲孟加拉語和(又称特里普語)。特里普拉邦的一個內陸邦,地理特徵是由幾個南北山脈中間的山谷,與西部平原的狀態。主要宗教为印度教性力派,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或佛教。面积10491.69平方千米。.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達卡
#重定向 达卡.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達卡
西孟加拉邦
西孟加拉邦(পশ্চিম বঙ্গ;पश्चिम बङ्गाल;West Bengal)位于印度东部,面积88,752平方公--,人口為九千一百萬(2011年)。 此邦位於孟加拉地區西部,东部毗连於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邦,西部與奥里萨邦、比哈尔邦以及贾坎德邦相壤,北傍不丹和锡金邦,南濒孟加拉湾。主要是孟加拉人,邦官方语言是孟加拉语。首府位于加尔各答,为印度第三大城市。.
马欢
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一名穆斯林,通晓阿拉伯语及波斯语。明朝通事(翻译官)、航海家,曾随郑和三次下西洋。为了纪念马欢,南沙群岛中有一岛名为马欢岛。.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马欢
诸蕃志
《诸蕃志》是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著成。《诸蕃志》分上下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 《诸蕃志》全書涉及158國家和地區,趙汝适本人未親自訪問,只是向到訪中國的商人多方詢問,“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畜產,譯以華言,刪其污渫,存其事實,名曰《诸蕃志》。” 《诸蕃志》的一些条目来自《岭外代答》(1178年)。 《文獻通考》、《宋史》、《密齋筆記》等书都引用《诸蕃志》。.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诸蕃志
达卡
达卡(ঢাকা),是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专区首府。达卡坐落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北岸,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亚主要城市之一,其都会区有1200多万人口。达卡有着丰富的历史,被称为“清真寺之城”,其颇具民族风情的穆斯林纺织品非常闻名。 达卡旧称贾罕吉尔纳加尔(孟加拉语: জাহাঙ্গীর নগর),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加拉地区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建立,在17世纪是世界性的穆斯林贸易中心。然而,达卡的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始于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并迅速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孟加拉地区第二大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后,达卡成为东巴基斯坦的行政首都,并在1972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的首都。此间的20多年,达卡经历了各种混乱,包括强制推行戒严法、孟加拉国宣布独立、军事镇压、战争破坏,以及自然灾害等。 达卡是孟加拉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达卡在孟加拉国的城市之中有着最高的识字率(62.3%)和最多样的经济结构。虽然其城市基础设施是全国最发达的,但仍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供应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战。最近几十年来,达卡实现了运输、通信和公共建设的现代化,吸引了可观的国外投资,商业和贸易稳步发展,因此也增加了许多外来人口。.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达卡
錫爾赫特
#重定向 錫爾赫特市.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又名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或孟加拉三角洲)是一个河口三角洲,位于南亚孟加拉地区,涵盖了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流--入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区域之一,享有绿色三角洲的美誉。恒河三角洲西起胡格利河,东到梅克納河,横跨孟加拉湾约350公里。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海港包括印度加尔各答、海尔迪亚,以及孟加拉国孟拉港。.
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印地语:बिहार,乌尔都语:بہار,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东北的一个邦,传说是佛教的起源地。除印地语、乌尔都语外,比哈尔语也是该邦的官方语言,此語言包含的方言有、博杰普尔语、摩揭陀語以及迈蒂利语。華氏城與王舍城,菩提伽耶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全印度婆羅門與賤民互鬥最嚴重的地方。恆河橫貫比哈爾邦邦境。南部為拉杰默哈爾丘陵。邦議會為兩院制。 全邦下分38縣。 比哈爾邦是主要礦產地,產雲母、煤、銅。農業產品有稻米、甘蔗、油籽、黃麻、玉蜀黍及小麥。工業產品有鋼鐵、機床工具、水泥、電機、化學肥料及紙張。.
汪大渊
汪大渊(),字焕章,中国元代民间商人、航海家。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于江西南昌。.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汪大渊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明史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孟加拉 (地區)和明朝
另见
亞洲地區
- 世界屋脊
- 东亚
- 东南亚
- 中东
- 中亚
- 亚太地区
- 以色列地
- 伊朗高原
- 克什米尔
- 内亚
- 内志
- 加拉太
- 北亚
- 南亚
- 南高加索
- 印度次大陸
- 奇里乞亚
- 孟加拉地區
- 巴勒斯坦地区
- 東印度
- 河中地区
- 湘桂走廊
- 烏拉爾圖
- 穆斯林世界
- 美索不达米亚
- 西亚
- 近東
- 遠東
- 金三角
- 金新月
- 青藏高原
- 马什里克
- 马干 (文明)
- 马来半岛
- 高加索
- 黎凡特
南亚地理
印度历史地区
- 中國 (佛教)
- 孟买管辖区
- 孟加拉地區
- 孟加拉管辖区
- 帕德马纳巴普拉姆
- 强格阿纳斯塞尔伊
- 拘薩羅
- 摩揭陀
- 摩腊婆
- 旁遮普地区
- 海得拉巴土邦
- 特拉凡哥尔
- 科澤科德扎莫林
- 羯陵伽
- 迈索尔王国
- 迦摩缕波
- 雅利安·伐爾塔
- 鸯伽
印度地区
- 中國 (佛教)
- 印度东北部
- 印度东部
- 印度北部
- 印度南部
- 印度西部
- 孙德尔本斯
- 孟加拉地區
- 尼科巴群岛
- 巴克爾根德
- 康坎
- 恒河三角洲
- 拉達克
- 摩腊婆
- 旁遮普地区
- 特莱平原
- 红色走廊
- 藏斯卡
- 马拉巴尔海岸
印度地理
孟加拉
孟加拉国地理
亦称为 孟加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