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空競賽

指数 太空競賽

太空竞赛(Space Race、Космическая гонка)发生于二十世纪(1955年-1972年),是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冷战对手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国的太空竞赛就以导弹为主的核軍備競賽拉开了帷幕,技术及人员的俘获使其成为可能。技术优势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先进的象征。太空竞赛展开开拓性的努力,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衛星,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器,以及向近地轨道和月球发射载人飞船。这项竞赛开始于1955年8月2日,在这四天前,美国发表声明,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苏联对此回应,声称在不久的将来苏联也将发射卫星。1957年10月4日,史普尼克1號的轨道运行使苏联此次赢得了胜利,随后,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成员,使苏联再次打败美国。1969年7月20日,伴随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太空竞赛达到顶峰。1972年4月,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达成合作协议,并在1975年7月,美国航天人员与苏联航天人员在地球轨道相遇,双方局面得到一定时期的缓和。 太空竞赛促进了地球通讯和气象卫星的发展,以及国际空间站的持续太空移民。同时,太空竞赛也增加了在教育科研发展领域的支出,促进了衍生技术的发展。.

224 关系: 劍橋大學出版社加农炮埃利佐沃协调世界时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卡門線卫星国史密森尼学会史普尼克1號双子座11号双子座12号双子座3号双子座5号双子座6A号双子座7号双子座8号双子座计划吉姆·洛弗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大清洗天空实验室计划太空对接太空竞赛时间表太空探索太空梭-和平号计划太空會合太陽系探索年表外层空间外层空间条约威廉·安德斯定向 (幾何)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上升1号上升2号东方六号布利斯要塞亚洲国家的太空计划比较亨茨维尔 (亚拉巴马州)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人类最早进入太空计划人造衛星企鹅出版集团弹道导弹弗兰克·博尔曼弗拉基米尔·切洛梅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佩内明德...彼尔姆彈頭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俄羅斯科學院土耳其土星1B號運載火箭土星5号运载火箭北美中部时区北美东部时区國家地理學會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切洛梅设计局和平号空间站冷战几内亚湾凡尔赛条约內崁式門兰登书屋回纹针行动国家杜马国家机密国际地球物理年国际地球观测年国际空间站国际航空联合会皮特·康拉德短波熱療火箭火星獵巫理查德·尼克松研究開發禮炮1號禮炮計劃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窒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德國維京出版社约翰·肯尼迪约翰·杨约翰·格伦纽约时报维吉尔·格里森缓和政策罗伯特·戈达德罗杰·查菲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空军真理报热层爱德华·怀特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瓦尔特·施艾拉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登陸月球白沙导弹靶场遥感联合国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联盟11号联盟1号联盟号宇宙飞船萊斯大學静海 (月球)西蒙與舒斯特西方世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詹姆斯·范·艾倫謝利格爾湖魏瑪共和國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质子号UR-500麦卡锡主义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载人航天迪克·斯雷顿迈克尔·科林斯近地轨道返回舱范艾伦辐射带航天航天纪录列表航天飞机航空航天工程舱外活动阿列克谢·列昂诺夫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阿波罗10号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阿波罗13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阿波罗1号阿波罗7号阿波罗8号阿波罗8号宇航员朗读创世记阿波罗9号阿波罗登月舱阿波罗计划阿波罗月球车阿波羅太空船赫尔曼·奥伯特赫鲁晓夫肯尼迪遇刺案肯尼迪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复合体金星艾奥瓦大学艾伦·谢泼德苏联苏联解体苏联部长会议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英国雷达電腦記憶體通訊衛星進步號太空船逆向工程陸龜MX-774N1运载火箭OggPGM-11紅石飛彈R-7弹道导弹R-7火箭家族S-IVBSM-65擎天神飛彈V-2火箭暴風雪太空穿梭機計劃探险者1号探測器5號林登·约翰逊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東方一號東方集團核軍備競賽次軌道太空飛行氢弹氣象衛星水星-宇宙神6号水星-宇宙神7号水星-红石3号水星-红石4号水星计划水星计划7人沃纳·冯·布劳恩洲際彈道飛彈液体火箭发动机木星-C探空火箭朱諾一號運載火箭月球戈尔登·库勃戈尔曼·季托夫战略轰炸机斯大林斯皮罗·阿格纽新墨西哥州行政区划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拱點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扩展索引 (174 更多) »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新!!: 太空競賽和劍橋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加农炮

加农炮(Cannon),為火炮的一種,東西方談論加農砲的定義並不相同。目前來說,加農炮它較同口徑的榴彈炮有更長的炮管,因此炮彈可以獲得更強的膛內壓力、更快的初速,讓炮彈可以射到更遠的距離。同時因為初速較快,所以加農炮的投射彈道衰減較慢,火砲射擊彈道較為平直,因此也可以作為直射炮使用。在20世紀冷戰後,由於軍隊追求更遠的火炮射程,稱為榴彈炮的武器也具備長炮管,因此現在榴彈炮與加農炮已無明確分類。.

新!!: 太空競賽和加农炮 · 查看更多 »

埃利佐沃

埃利佐沃 (Е́лизово)是俄罗斯堪察加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西北32公里处。人口41,533人 (2002年人口普查);46,929人(1989年人口普查)。 Е category:堪察加半島.

新!!: 太空競賽和埃利佐沃 · 查看更多 »

协调世界时

没有描述。

新!!: 太空競賽和协调世界时 · 查看更多 »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CCAFS,以下简称基地)隶属于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第45航天联队,总部在帕特里克空军基地附近。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是东方实验靶场的主要部分。 CAST 1999, p. 1-12.

新!!: 太空競賽和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卡門線

卡门线(Kármán line)是一条位于海拔处,被广泛认可为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的分界线。此线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国际的航空航天标准制定、记录保存机构)所接受的,为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的定义。 此线得名自匈牙利裔美国工程师、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航空和航天工程的西奥多·冯·卡门。他首次计算出,在这个高度附近無法航空飞行。在此高度附近,因大气太过稀薄,难以产生足够支持航空飞行的升力。据他的计算,在这个高度的飞行器自身的速度必须比轨道速度快很多,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升力来支撑自身重量。 此线大致在湍流层顶附近。因湍流层顶以上空气与燃料混合程度不佳,在湍流层顶以上需要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热机将無法正常運作。据测量,中间层温度最低的地方,即中间层层顶(中间层与热层的分界线),大致分布在海拔85-100公里处,故卡门线可以被视作为正好处在或接近热层的底端。.

新!!: 太空競賽和卡門線 · 查看更多 »

卫星国

卫星国,是指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外国很大影响及支配的独立国家,是從屬國的一類。“卫星国”一词在冷战期间主要指在中欧和东欧,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另外,东亚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0)也包括在内。冷战时期,这个词在西方盟国也意味着苏联霸权下的“卫星”。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词也被用来指代冷战期间其他处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国家,例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尤其是在朝鲜战争时)、古巴共和国(尤其是在1972年古巴加入经互会时)等。在西方盟国,这个词汇除了上述国家外已经很少用来指代他国。《牛津英语词典》指出“Satellite state”(卫星国)词汇的出现,最早至少要追溯到1916年。 在战争或政治对抗期间,卫星国有时会被当做是敌国和己方宗主国之间的缓冲国。“卫星国”一词也是用来表示一国“从属于”另一国的词汇之一,其他的近义词有傀儡政权、新殖民地和附庸国等。但是它们之间仍有些许区别,例如“卫星国”用来表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受另一个霸权国家深刻影响,而“傀儡政权”意味着完全依赖,“新殖民地”则是指经济上的依赖。.

新!!: 太空競賽和卫星国 · 查看更多 »

史密森尼学会

位于美国国家广场的史密森尼学会总部大楼--史密森尼古堡 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该组织囊括19座博物馆、9座研究中心、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以及1.365亿件艺术品和标本。也是美国唯一一所由美国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門博物馆机构,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和研究联合体。管理和经费来源于由美国政府拨款,其他捐助以及自身商店和杂志销售盈利也在其中。该机构大多数设施位于华盛顿特区,此外还有部分设施散布在从纽约到弗吉尼亚州,甚至巴拿马的广阔区域。该机构于1846年成立,资金源于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对美国的遗赠。该机构的诸多博物馆除圣诞节外,全年对公众免费开放。.

新!!: 太空競賽和史密森尼学会 · 查看更多 »

史普尼克1號

史普尼克1號,又譯史波尼克1號(Спутник,),是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人造衛星。在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於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由於這時正值冷戰,史普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震撼了整個西方,在美國國內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如史普尼克危机、華爾街發生小股災。同時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史普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並為於電離層作无线电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史普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史潑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此亦為隕石之極端高溫提供證據。 當史潑尼克1號於哈萨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發射之時,正值是聯合國所公佈的國際地球觀測年(又譯作國際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時29,000公里的速度脫離地球引力,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造物體,在外太空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頻率向地球發送無線電波信號,並可由業餘無線電用戶所接收。其發送一直持續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為電池用盡而中斷。 1958年初,史普尼克1號失去動力,脫離其工作軌道並墜入大氣層,其工作壽命中,共圍繞地球運轉了六千萬公里。.

新!!: 太空競賽和史普尼克1號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11号

双子座11号(Gemini XI)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九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七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11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12号

双子座12号(Gemini XII)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十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八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12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3号

双子座3号(Gemini III)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一次双人太空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3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5号

双子座5号(Gemini V)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一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5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6A号

双子座6A号(Gemini VI-A)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三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6A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7号

双子座7号(Gemini VII)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二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7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8号

双子座8号(Gemini VIII)是双子座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美国的第十四次太空任务(包括飞行高度超过100千米的X-15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8号 · 查看更多 »

双子座计划

双子座计划是美国的第二个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实施于水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之间,在1965年至1966年间共有10次载人飞行。计划的目标是为更先进的太空旅行积累技术,尤其是其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双子座计划中任务时长足够前往月球并返回。任务还包括太空行走和轨道机动。所有的载人发射都使用大力神二号GLV作为运载火箭。整个计划耗资54亿美元。.

新!!: 太空競賽和双子座计划 · 查看更多 »

吉姆·洛弗尔

小詹姆斯·“吉姆”·阿瑟·洛弗尔(James 'Jim' Arthur Lovell, Jr.,)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作为指令长将严重受损无法登月的阿波罗13号成功带回地球而闻名。此外在首次环绕月球的阿波罗8号,洛弗尔是指令舱驾驶员。.

新!!: 太空競賽和吉姆·洛弗尔 · 查看更多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文: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縮寫:WMD)又稱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者核生化武器,是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一般而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和灾难性后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總稱為NBC):.

新!!: 太空競賽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大清洗

大清洗(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一譯「大整肅」、「大清掃」,是指在1930年代,蘇聯在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對蘇聯共產黨內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員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 大清洗在前苏联时代被称为肃反运动,然而今日的俄罗斯更多地称这段时期为“大恐怖”(Большой террор)或“叶若夫时期”(Ежовщина)。.

新!!: 太空競賽和大清洗 · 查看更多 »

天空实验室计划

天空实验室(Skylab)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於1973年至1979年进行的首次空间站计划。1973年到1974年间,曾有三批宇航员到空间站内进行实验。.

新!!: 太空競賽和天空实验室计划 · 查看更多 »

太空对接

#重定向 太空會合.

新!!: 太空競賽和太空对接 · 查看更多 »

太空竞赛时间表

#重定向 太空竞赛年表.

新!!: 太空競賽和太空竞赛时间表 · 查看更多 »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太空探索经常被用作地缘政治对抗,例如冷战时期的代理竞争。太空探索的早期时代主要是被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太空竞赛”驱动的。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个人造物体,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史普尼克1號,和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美国阿波罗11号太空船,通常被作为是这个初始阶段的里程碑。 在前20年的探索之后,重点从一次性的飞行转移到可重新使用的硬件,例如航天飞机计划,并从竞争走向合作,建立了国际空间站(ISS)。 在2000年代,中国成功地启动了载人航天计划,而欧盟,日本和印度也在谋划未来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而在本世纪,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规划了至月球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欧盟则是规划了到月球和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从1990年代起,私人集团开始推动太空旅游和月球私人空间探索(参见Google月球X大奖)。.

新!!: 太空競賽和太空探索 · 查看更多 »

太空梭-和平号计划

#重定向 太空梭-和平号计划.

新!!: 太空競賽和太空梭-和平号计划 · 查看更多 »

太空會合

太空會合指兩個太空載具,通常其中一個是太空站,抵達同一個軌道,並且距離非常接近(目視距離)時的軌道操縱。 太空會合要求兩個太空載具保持非常精確相等的軌道速度,才能保持兩者間的固定距離。會合後未必會進行靠接,也就是兩者接合在一起使兩者能互連。 太空會合的技術也能用於使太空船降落在重力微弱的天體上。例如要登陸火星的衛星,必須讓太空船與火衛保持一樣的軌道速度,接下來的下降步驟也與太空對接類似。.

新!!: 太空競賽和太空會合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索年表

這是一個按航天器發射日期排列的太陽系探索年表。其中包括:.

新!!: 太空競賽和太陽系探索年表 · 查看更多 »

外层空间

-- --(outer space),於中國大陸稱外層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 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太空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外太空與地球大气层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因為大氣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假設大氣層温度固定,大氣壓會由海平面的大約1013毫巴,隨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數化減少至零為止。 国际航空联合会定義在100公里的高度為卡門線,為現行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定義。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里的人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過程中,120公里是空氣阻力開始發生作用的界線。.

新!!: 太空競賽和外层空间 · 查看更多 »

外层空间条约

《外层空间条约》(Outer Space Treaty)又名《外空条约》,全称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太空活動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1966年12月19日聯合國大會通过,1967年1月27日开放供签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无限期有效。 该条约是国际空间法的基础,号称“太空宪法”,规定了从事航天活动所应遵守的10项基本原则。.

新!!: 太空競賽和外层空间条约 · 查看更多 »

威廉·安德斯

威廉·艾利森·安德斯(William Alison Anders,),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执行过阿波罗8号任务。 Category:阿波罗计划 Category:美國空軍少將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美國海軍學院校友 Category: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Category:通用動力 Category: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主席.

新!!: 太空競賽和威廉·安德斯 · 查看更多 »

定向 (幾何)

在三維空間裏,直軸(直線)、直軸段、有向軸、有向軸段(向量)的定向是由它們與參考系的參考軸之夾角設定的。也可以用別的方法,例如方向餘弦方法。 在三維空間裏,一個平面的定向是垂直於此平面的一個向量的定向。 在三維空間裏,剛體的定向涉及整個剛體的定位。假若一個剛體內中一點已被固定,剛體仍舊能夠繞著固定點旋轉。單獨固定點的位置並不能完全地描述剛體的位置。一個剛體的位置有兩個部分:平移位置與角位置。平移位置可以用設定於剛體的一個參考點來表示。這參考點時常會是剛體的質心或剛體與地面的接觸點。角位置,或定向,通常由剛體的體軸與空間坐標軸的夾角來設定;或者,定義固定於剛體的坐標軸為體坐標軸,由空間坐標軸轉動至體坐標軸所需的轉動角參數設定。在經典力學裏,有幾個工具可以用來描述三維空間的剛體轉動。有些可以延伸至四維或多維空間。.

新!!: 太空競賽和定向 (幾何) · 查看更多 »

宇航员

1984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执行第一次无线舱外活动。图片来源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新!!: 太空競賽和宇航员 · 查看更多 »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Ю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Гагарин,),苏联宇航员,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首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新!!: 太空競賽和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 · 查看更多 »

尼尔·阿姆斯特朗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港另有譯作--、岩士唐,美国太空人、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的首次太空任务是双子星座8号,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执行了历史上第一次轨道对接。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在执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阿波罗11号时,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在別的星球上留下脚印的第一人,並和其搭档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两个半小时。 成为宇航员之前,阿姆斯特朗曾是美国海军的,參與過朝鲜战争。他后来在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NACA)担任试飞员,飞行时间超过九百小时。作为试飞员,阿姆斯特朗飞过F-100“超级佩刀”A型和C型、F-101“巫毒”以及F-104“星”式战斗机,他飞过的其他机型包括X-1B型、X-5、X-15、F-105“雷公”、F-106“三角标枪”、B-47“同温层喷气”、以及KC-135“同温层油船”。 距离阿波罗11号登月点五十公里的阿姆斯特朗环形山就是以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命名的。.

新!!: 太空競賽和尼尔·阿姆斯特朗 · 查看更多 »

巴兹·奥尔德林

巴兹·奥尔德林 (Buzz Aldrin,),原名「小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Edwin Eugene Aldrin, Jr.),曾是一名美国飞行员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以在执行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时成为第二個(在尼尔·阿姆斯壯之后)踏上月球的人以及登上别的星球後返回踏上地球的第一人而闻名。.

新!!: 太空競賽和巴兹·奥尔德林 · 查看更多 »

上升1号

上升1号是前苏联发射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属于上升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一共有三名宇航员,实现了第一次多人太空飞行。在上升1号之后一年,美国的双子座计划才实现了两人飞行。除了第一次多人飞行外它还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次没有穿宇航服的飞行,第一次没有使用弹射座椅的飞行。第一名并非飞行员的乘客:在三名乘组人员中,除了飞行员外的另外两人分别是飞船的设计师以及一名医生。飞船其实是在东方号飞船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虽然座椅的位置转了90°,但实际上仪表盘位置没有变,因此乘组不得不扭过头来才能进行操作。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新的飞船,除此以外还进行了一些物理、技术实验并展开了生物与医学实验。总体来说,本次任务取得了成功。.

新!!: 太空競賽和上升1号 · 查看更多 »

上升2号

上升2号是苏联发射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舱外活动。这是上升计划的第2次也是最后一次任务,在这之后上升号任务被联盟号任务所取代。.

新!!: 太空競賽和上升2号 · 查看更多 »

东方六号

东方六号是第一个载有女性宇航员升空的载人航天任务,她的名字是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此次任务详细记录了女性身体对航天飞行的反应。与其它东方任务一样,她也负责记录飞行日志、照相以及人工调整航天飞船的姿态。她从空间拍摄的一张关于地平线的照片后来被用来识别大气层中的烟雾层。此次任务是与东方五号的联合任务,最初的计划是两艘飞船都配备女性宇航员,但最终由于整个东方项目的费用缩减而改变。东方六号也是东方3KA飞船的最后一次航行。 Category:東方計劃 Category:苏联的世界之最.

新!!: 太空競賽和东方六号 · 查看更多 »

布利斯要塞

#重定向 布利斯堡.

新!!: 太空競賽和布利斯要塞 · 查看更多 »

亚洲国家的太空计划比较

#重定向 亞洲太空競賽.

新!!: 太空競賽和亚洲国家的太空计划比较 · 查看更多 »

亨茨维尔 (亚拉巴马州)

#重定向 亨茨维尔 (阿拉巴马州).

新!!: 太空競賽和亨茨维尔 (亚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康斯坦丁·埃杜阿尔多维奇·齐奥尔科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Эдуардович Циолковский、Konstanty Ciołkowski,)是俄罗斯和苏联的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在莫斯科南部卡卢加郊外的木屋中度过的。.

新!!: 太空競賽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人类最早进入太空计划

人类最早进入太空计划(Man In Space Soonest,MISS)是一个美国的航天计划,目的是要把美国宇航员先于苏联送入太空。最初设想的运载火箭是索尔火箭(Thor rocket),后来改为宇宙神火箭(Atlas rocket)。这个美国空军的计划没能成功,后来发展为水星计划。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执行东方1号任务时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虽然人类最早进入太空计划没有成功,但计划中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这个计划的一些宇航员来自X-15计划。.

新!!: 太空競賽和人类最早进入太空计划 · 查看更多 »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新!!: 太空競賽和人造衛星 · 查看更多 »

企鹅出版集团

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是一个在1935年於英国創立的出版社,创始人是艾倫·雷恩(Allen Lane),主要出版纸版书籍,是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印度的主流出版商。其ISBN注册号為0-14。.

新!!: 太空競賽和企鹅出版集团 · 查看更多 »

弹道导弹

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飛彈,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發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当在太空时,不提供推力,导弹做自由落体运动。.

新!!: 太空競賽和弹道导弹 · 查看更多 »

弗兰克·博尔曼

弗兰克·弗莱德里克·博尔曼二世(Frank Frederick Borman, II,)前美國空軍少校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以执行首次环绕月球的阿波罗8号任务而闻名。 博尔曼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加里。由于博尔曼的窦病会在阴冷潮湿的天气中发作,博尔曼的父亲将全家搬到亞利桑那州南部的图森,博尔曼也一直将图森视为故乡。博尔曼从15岁便开始飞行。博尔曼1950年从西点军校毕业,与部分同班同学一起加入了空军,成为了战斗机飞行员(当时美国还没有空军学校)。后来,他被选入美国空军试飞员学校,成为了一名试飞员。1962年,他被选入第二组宇航员,开始宇航员生涯。 博尔曼的首次太空任务是1965年的双子星7号,与吉姆·洛威尔合作。洛威尔此前已经在双子星6A号任务中执行过人类首次太空集合。双子星7号同样是双子星计划中的一次长时间飞行任务,在地球轨道停留14天。博尔曼的第2次太空任务是1968年12月作为指令长执行阿波罗8号。他再次与洛威尔合作,威廉·安德斯也是3位成员之一。原计划中,阿波罗8号是由土星5号作为运载火箭的一次“远地轨道”任务,但后来被调整为第一次环绕月球的任务。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进入月球轨道,环绕月球10周。阿波罗8号成功地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69年7月20日的登月(阿波罗11号)铺平了道路。 博尔曼于1970年从航天局和空军退役,在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担任特别顾问。他于1975年12月成为了东方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70年代末,航空事业经历了很多变化,东方航空公司在博尔曼的领导的四年中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是公司历史上利润最高的时期。1986年,博尔曼从东方航空公司退休。 博尔曼后来回到了亚利桑那州的图森,目前(2005年)住在新墨西哥州的拉斯克鲁塞斯。博尔曼以组装和飞行二战以及朝鲜战争飞机为乐,目前最喜欢的是TF-51野马战斗机。.

新!!: 太空競賽和弗兰克·博尔曼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切洛梅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俄语: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Челоме́й,1914年6月30日波兰谢德尔采 - 1984年12月8日莫斯科),前苏联力学家、火箭工程师。 切洛梅出生于沙皇俄国的谢德尔采(今属波兰),乌克兰族。在3个月大时,他的家人逃往波尔塔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又迁往谢德尔采。 当切洛梅12岁时,全家又搬到基辅。1932年,切洛梅被送往基辅理工学院(既后来的基辅航空学院),在那里他凸显了一个优秀学生的特质。 1936年, 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向量分析》。在基辅理工学院学习期间,切洛梅旁听了很多高端理论的讲座,包括数学分析,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弹性力学理论,并在基辅大学力学讲座上发表演说。当时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工作的杜里奥列维.奇维塔在这时发现了切洛梅的学术潜力。切洛梅对力学和振动理论的兴趣非常浓厚即使在他休息的时候也会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1937年,切洛梅以优异的成绩从基辅理工学院毕业,并进入力学研究所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新!!: 太空競賽和弗拉基米尔·切洛梅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

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маров,)是一名前苏联宇航员。他是第一名因载人航天遇难的苏联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多次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 · 查看更多 »

佩内明德

佩内明德(Peenemünde)是德国东北乌瑟多姆岛上的一座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是納粹德國V1和V2火箭的研制基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地區高度參與了V-2火箭的開發和生產,直到生產遷至諾德豪森。該村的碼頭被用於從波羅的海的測試發射中恢復V-2殘骸的船隻。在V-2工廠工作的德國科學家華納·馮·布朗被稱為“Peenemünders”。整個神秘基地在1945年5月5日被蘇聯紅軍佔領。生產液氧的燃氣廠仍然在佩内明德的入口處被遺棄。 戰後這裡成為蘇聯海軍基地,直至1952年的移交給東德的武裝部隊,軍港設施是由東德在第一次使用Seepolizei(海警)警察新設施後,汽艇,便已建成。1956年12月1日東德的第一艦隊總部人民海軍(海軍)在佩內明德成立。 現代火箭科學的發源地今天在佩內明德歷史技術博物館展出,歐洲工業遺產路線的二戰博物館於1992年在前陸軍考察站和世界地區的電站二戰電站(現在是村莊的一部分),展品包括V-1和V-2。 Category: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

新!!: 太空競賽和佩内明德 · 查看更多 »

彼尔姆

彼尔姆 (Пермь)是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首府,位於卡馬河畔、烏拉爾山西麓。2002年人口1,001,653人。 1723年建城,1781年設鎮。自19世紀以來是俄國重要的工業城市。1940至1957年曾被改名為莫洛托夫 (Мо́лотов)以紀念蘇聯外交部長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以前有奥斯提亚克人居住。 地質學上的二疊紀的外文名稱來自這個城市。.

新!!: 太空競賽和彼尔姆 · 查看更多 »

彈頭

彈頭(英語:Warhead),也译为战斗部,為任何武器系統唯一用以摧毀敵人的部分,但現代戰爭中彈頭所要摧毀的「目標」遠較過去為廣,且各種目標的性質差異甚大,因此改進彈頭的設計與使用方法,以使彈頭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則是武器發展過程的必要努力。.

新!!: 太空競賽和彈頭 · 查看更多 »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ˈaɪzənˌhaʊ.ər/ EYE-zən-how-ər,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國政治人物和陸軍將領。他曾在1953至1961年間任美國第34位總統,亦是美國歷史上的九位五星上將之一。 艾森豪威尔生於美國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德國移民後裔家庭,本名大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avid Dwight Eisenhower),後來才改名為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軍中的士兵都稱呼他為艾克(Ike)。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1944年至1945年間對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進攻行動。1951年又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部隊最高司令。.

新!!: 太空競賽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科學院

俄羅斯科學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俄文縮寫PAH)是俄羅斯的國家學術機構。是一個公共且非營利組織,也是世界上重要研究機構之一。1724年由彼得一世建立,称彼得堡科学院。十月革命后改用苏联科学院,1934年迁至現今的總部,位於莫斯科。蘇聯解體後改為現名至今。 截至2018年4月,俄罗斯科学院共有888名院士、1112名通讯院士和606名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其中的104名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兼有通讯院士身份)。.

新!!: 太空競賽和俄羅斯科學院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太空競賽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土星1B號運載火箭

土星1B號運載火箭為土星1号运载火箭的升級版,附設一個更強力的第二級推進階段 — S-IVB。和土星1號不同,土星1B號有足夠載重量來發射阿波羅指揮/服務艙或登月艙至地球軌道,這令土星1B號成為測試阿波羅太空船的重要工具(當時能運載太空船至月球的較大型火箭土星5號仍在研製階段)。土星1B號其後比用作載人太空實驗室飛行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最後一批發射的土星1B號(例如发射天空实验室)的第一級推進階段並沒有交替的黑、白色燃料缸,與早期的有所不同。.

新!!: 太空競賽和土星1B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土星5号(Saturn V),又譯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運載火箭,為可載人的多级可拋式液態燃料火箭。其同時為農神運載火箭系列中唯一實際運用的3個火箭型號之一。 尽管NASA曾设想过更大的火箭(例如),但土星5号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高達110.6米,更是目前使用过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沃纳·冯·布劳恩和以及他们的德國火箭團隊擔任設計研發的工作,主要的承包商包括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以及IBM。 1967年至1973年期间NASA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火箭,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虽然阿波罗6号和阿波罗13号曾出现过推进器失灵的问题,但箭载电脑都能够通过延长剩余推进器燃烧时间的办法以保持飞行)。除了一次例外,所有其他土星5号的发射都有三级:S-IC一级、S-II二级和S-IVB三级。每一级都使用液态氧(LOX)作为氧化剂。第一级使用高精炼煤油(RP-1)作为燃料,其他两级使用液态氢(LH2)作为燃料。一般来说,一次发射任务的前20分钟左右由火箭推动。土星5号的主要载荷是载着宇航员成功登月的阿波罗航天器。最后一次土星5号的发射将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送入太空。 下一個發射的重型火箭,為46年後,2018年2月6日成功發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新!!: 太空競賽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北美中部时区

北美中部时区(North American Central Time Zone)标准时间为UTC-6,夏令时间为UTC-5。.

新!!: 太空競賽和北美中部时区 · 查看更多 »

北美东部时区

北美东部时区(North American Eastern Time Zone),或称美国东部时间(The Eastern Time Zone,ET),主要包括北美东海岸和南美西海岸,其标准时间为UTC-5,夏令时间为UTC-4。.

新!!: 太空競賽和北美东部时区 · 查看更多 »

國家地理學會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個於1888年1月27日在美國正式創立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學會的成立可回溯至同年1月13日,由33位初期創會會員決議創設目的在於「增進及普及地理知識」,在經過約兩週的討論後正式確定該學會的組織章程與營運計畫,並開始運作。 該學會最為人所熟知的國家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頻道在2015年11月被劃分到新成立的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該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迪士尼公司。.

新!!: 太空競賽和國家地理學會 · 查看更多 »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布里茲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Леоні́д Іллі́ч Бре́жнєв,),苏联领导人、苏联元帅,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至66年间为第一书记)、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國家元首),掌權共18年。.

新!!: 太空競賽和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 查看更多 »

切洛梅设计局

切洛梅设计局(НП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始於1955年,以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名字命名,设计局代码OKB-52,1958年,切洛梅设计局首先在全苏提出了多级洲际弹道导弹的建议。1958年,切洛梅当时与苏联另一位火箭设计师科罗廖夫进行了激烈竞争最终UR500运载火箭(俄语:УР500)脱颖而出。 Category:苏联航空 Category:俄罗斯军事研究机构 Category:蘇聯軍事 Category:1955年建立.

新!!: 太空競賽和切洛梅设计局 · 查看更多 »

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俄语:Мир,Mir,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是前蘇聯建造的一個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经过数年由多个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 和平号空间站曾经保持着9年又358天的人类在太空最长连续逗留纪录,通过多国合作,和平号空间站曾经接待过多国的宇航员。太空梭-和平号计划期间,美国的航天飞机共拜访空间站11次,带来补给以及乘员替换。和平號由多個模块在轨道上组装而成,首個模块於1986年2月19日發射升空,其後至1996年的十年時間之中,其他多個模块相繼升空。 2000年底,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因和平號部件老化且缺乏维修经费,决定将其坠毁。和平号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墜入地球大氣層,碎片落入南太平洋海域中。和平号的研究任務今后由國際太空站所取代。.

新!!: 太空競賽和和平号空间站 · 查看更多 »

冷战

冷戰(Cold War)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與以蘇聯為首的--之間长达半世纪的政治對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89年苏东剧变。在二戰結束後,原先結盟對抗納粹德國的美國及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但兩國持有不同的經濟和政治體制: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员国为資本主義陣營,而蘇聯及其他华约成员国則为社会主义阵营,兩方也因此展開了數十年的對立。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的特點,因為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所持有的大量核武器,為兩國帶來相互保證毀滅能力。 在數十年的冷戰中,雙方的關係和冷戰的激烈性也不斷變化。重大的幾次衝突事件包括了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1949年)、柏林封鎖(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蘇聯-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蘇聯擊落大韓航空007號班機(1983年)、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1983年)等等。他們透過軍事的結盟、戰略部隊的佈署、對第三國的支援、間諜和宣傳、科技競爭(如太空競賽)以及核武器和傳統武器的軍備競賽來進行非直接的對抗。美蘇兩方在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和軍事的衝突,包括了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地帶。為了減緩核戰爭的風險,兩方曾在1970年代試圖以緩和政策減緩軍事對立。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就在總統隆納·雷根政府的執政下,對蘇聯發起了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上的攻勢和施壓,再加上社会主义阵营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嚴重的停滯,因此,在1980年代中期,蘇聯在新任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的領導下,實施了經濟改革(1987年)和開放政策(1985年)。然而東歐國家從蘇聯獨立的傾向卻只增不減,尤其以波蘭的團結工聯最為突出。種種壓力累積之下,戈巴契夫在1989年停止了對東德的支援,導致了蘇聯旗下的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令蘇聯最後在1991年年底徹底解體,資本主義反共陣營取得勝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冷戰使當時無數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生活都發生重大改變,留下的影響更有不少存留至今。此外冷戰中的核戰爭和間諜戰、高科技軍備等成分也成為了大眾文化常見的題材。.

新!!: 太空競賽和冷战 · 查看更多 »

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Gulf of Guinea;Golfe de Guinée)位於非洲西岸,它包括贝宁湾和邦尼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在這裡交匯。 几内亚湾有尼日尔河、剛果河、沃爾特河注入,為海灣帶來大量有機沉積物,經過數百萬年形成了石油,令沿岸國家近年備受國際社會重視。 * Category:大西洋海灣 Category:非洲海灣.

新!!: 太空競賽和几内亚湾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le Traité de Versailles,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爾賽條約》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在凡爾賽和約的眾多條款中,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莫過於第231條款。該條款迫使德國承認發動戰爭的全部責任。合約也限制德國的軍事能力,使其割讓領土,以及迫使他們支付巨額的賠款。在1921年時,德國所要負擔的賠款高達1320億馬克(爾後減免至314億馬克)。當時許多經濟學家,包含著名的約翰·凱因斯,都認為凡爾賽條約太過苛刻,賠款金額過於高昂並且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例如法國元帥費迪南·福煦就認為條約對德國非常寬容。.

新!!: 太空競賽和凡尔赛条约 · 查看更多 »

內崁式門

內崁式門(嵌入式門)(plug type door)是指一種利用門內及門外氣壓差異以緊閉的門,門邊採用楔形設計令接合更為緊密。內崁式門一詞也有用於描述楔形設計的平拉門(塞拉門)。.

新!!: 太空競賽和內崁式門 · 查看更多 »

兰登书屋

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是德国媒体集团贝塔斯曼旗下的一家出版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书屋于1927年成立,创始人是貝內特·瑟夫(Bennett Cerf)和唐納德·克洛普弗(Donald Klopfer),並在1998年時為贝塔斯曼收購。.

新!!: 太空競賽和兰登书屋 · 查看更多 »

回纹针行动

回形针行动(Operation Paperclip,1949-19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戰略情報局把超过1600名的原纳粹德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秘密引进到美国的一个行动。这些科学家包括当年参与纳粹德国V-2火箭的研制的主要专家如冯·布劳恩的火箭团队、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等,这些科学家后来为美国的航太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 太空競賽和回纹针行动 · 查看更多 »

国家杜马

国家杜马(Gosudarstvennaya Duma)是俄羅斯的下議院,為俄羅斯聯邦會議(國會)兩個構成機構之一,有450個議席。國家杜馬是俄羅斯的常設立法機構,主要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參加議員的資格為最少21歲以上的公民,任期五年。.

新!!: 太空競賽和国家杜马 · 查看更多 »

国家机密

国家机密是指某些涉及到重大国家安全、经济以及政治利益的消息。国家机密一般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國會議員掌握。.

新!!: 太空競賽和国家机密 · 查看更多 »

国际地球物理年

国际地球物理年(Année géophysique internationale,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简称IGY)是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期间的一项跨国科学计划。它结束了东方、西方科学交流活动严重受阻的漫长冷战期。约瑟夫·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后,这种新的协作方式也逐渐兴隆起来。该科学计划一共有67个成员国参与(当时正处于互相斗争期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没有参与),比利时的当选为该协作组织的秘书长。.

新!!: 太空競賽和国际地球物理年 · 查看更多 »

国际地球观测年

#重定向 国际地球物理年.

新!!: 太空競賽和国际地球观测年 · 查看更多 »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Station spatiale internationale,缩写为SSI;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ISS;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九个载人的空间站。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气象学等,目前由六个国家或地区合作运转,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发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天局和歐洲太空總署(成员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没有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希腊和卢森堡则是在计划开始之后加入欧洲空间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表达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由于美国担心中国获得美国的相关空间技术,最終被排斥在外。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国的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但均为美国或俄罗斯主导的太空计划,其中还包括七名太空游客。 从1998年11月15日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份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到2010年6月,空间站已经在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转了66000圈。国际空间站原计划在2020年后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负责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运输的太空船有联盟号、进步号、自动运载飞船、H-II運輸載具、龙飞船、发现号航天飞机、奋进号航天飞机等。目前国际空间站仍在建设之中,最多可承载六名乘员(長時間),大部分实验设施也已经投入使用。由于大气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实际高度常发生漂移。.

新!!: 太空競賽和国际空间站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联合会

国际航空联合会(法語: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简称FAI)是一個飛行運動、航空工程和航天世界紀錄的世界管理機構,成立於1905年10月14日,總部位於瑞士洛桑。規範所有航空運動的標準,包含載人和非載人機具(例如模型飛機)。.

新!!: 太空競賽和国际航空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皮特·康拉德

小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 Jr.,)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座5号、双子星座11号、阿波罗12号以及天空实验室2号任务。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时,康拉德成为了第三个踏上月球的人。.

新!!: 太空競賽和皮特·康拉德 · 查看更多 »

短波熱療

短波熱療(Short-Wave Diathermy)是利用短波(電磁波的一種)產生的熱效應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是屬於物理治療中深層熱療(Deep Heat,指治療深度達2公分以上的熱療)中的一種。.

新!!: 太空競賽和短波熱療 · 查看更多 »

火箭

火箭或稱噴進器,是一種利用排出物質以製造反作用力而前進的載具,因火箭機構最早用於發射箭矢上,因此在中文稱為火箭。另外古代将箭頭附上可燃物質並點火的箭矢也叫火箭,但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

新!!: 太空競賽和火箭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太空競賽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獵巫

獵巫是原指搜捕女巫与巫师或施行巫術的證據將被指控的人帶上宗教審判法庭。今日此類事件被視為一種道德恐慌及政治迫害。從12世紀開始,到16世紀是最高峰的時期。當時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已經傳入歐洲將近一千年,並且幾乎成為歐洲的唯一宗教。源自於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對巫術的害怕導致獵殺女巫,而法蘭西英雄聖女貞德也曾被視為女巫。 其實初時男巫和女巫被指控的人數一樣多,直到了1487年海因里希·克雷默及約翰·斯普倫格著作的獵巫手冊《女巫之槌》出版後,令整個歐洲社會把獵巫的矛頭指向女性。書中宣稱「巫術是來自肉體的色慾,這在女人身上是永難滿足的,魔鬼知道女人喜愛肉體樂趣,於是以性的愉悅誘使她們效忠」。所以在不少有關女巫指控的法庭文獻當中,都有跟魔鬼性交的罪名。被判死刑的女巫,財產會被沒收,令政界和司法界對獵巫運動更加積極。在巔峰期的16世紀,獵巫審判大多是由世俗法庭而非宗教法院審判。一开始猎巫都是用絞刑的,但因为據說女巫与巫师死掉后留下的的尸体会变成吸血鬼,所以后来就使用火刑,因为要把尸体也摧毁掉以绝后患。 廣義來說,女巫是指使用魔術、唸咒、妖術的女性,在西方童話故事裡頗為常見,大多以鷹鉤鼻的老年女性的形象出現,披著黑色斗篷、相貌異於常人、喜歡喃喃自語,在大鍋煮著蜥蜴、蝙蝠、蜘蛛、毒蛇等食材,熬製成濃稠的湯藥。這個印象,一般認為在狩獵女巫的歷史中就已經定型了。另外,運用西洋占星術或神祕學,為人占卜吉凶、祈福、施咒的婦女,有時也被視為女巫。 在迫害的巔峰期,很多不懂巫術的女人也遭人誣告罪成而被活活燒死。從1450到1750年約有三萬五千至十萬人以「獵巫」的名義被處決,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時期;直到17世紀末北美殖民地的塞勒姆審巫案還使19人死於絞刑,1人被石頭堆壓死,5人死於獄中。.

新!!: 太空競賽和獵巫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尼克松

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是美国政治家,曾于1969年至1974年担任第37任美国总统,1974年时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也是至今唯一辞职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于1953至1961年担任第36任美国副总统,还曾任加利福尼亚州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 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他于1934年从惠提尔学院毕业,1937年从杜克大学法学院毕业,然后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事法律工作。1942年,他和夫人帕特·尼克松搬到哥伦比亚特区为联邦政府工作,随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1946年,尼克松获选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十二国会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又于1950年当选该州联邦参议员。阿尔杰·希斯伪证案让他成为反共主义的领导人物,也成为全国知名的政治家。尼克松在195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成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搭挡,获胜后当了8年副总统。1960年他参选总统,但以微弱劣势不敌约翰·F·肯尼迪,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仍然落败。1968年,他再度参选总统并胜出。 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国对越南战争的参与力度,不过之后还是在1973年中止美国介入。1972年他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新的篇章,同年还与苏联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国内政策方面,他领导的行政部门普遍重视州权,侧重将权力发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载人太空探索。197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连任。 尼克松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期间,中东爆发赎罪日战争,导致石油禁运和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启。国内政治方面,水门事件不断发酵,导致他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支持。1974年8月9日,面临国会弹劾罪名几乎必然会成立导致撤职压力的尼克松宣布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职位后宣布赦免尼克松的一切刑事责任。辞职后,尼克松编写九部著作,走访多个国家,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的公众形象。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陷入昏迷,于4天後逝世,享年81岁。.

新!!: 太空競賽和理查德·尼克松 · 查看更多 »

研究開發

開發簡稱研發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縮寫:R&D) 是隸屬於企業、大學及國家的機構所開展的項目研究與發展活動。 於2006年,在研究開發領域上投入資金最多的3個國家是:.

新!!: 太空競賽和研究開發 · 查看更多 »

禮炮1號

1號(Салют-1,Salyut 1),編號DOS-1,是前蘇聯首個太空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太空站,於1971年4月19日發射升空。為禮炮計劃的一部份,蘇聯曾想藉由聯盟10號運送太空人進入禮炮1號,不過由於泊接機件問題,聯盟10號並沒有成功。隨後,蘇聯派出第二艘太空船聯盟11號與太空站對接,太空人在太空站內逗留了23天。可惜,在聯盟11號返回地球的時候,返回艙的均壓均衡閥過早開啟,3位太空人因此而身亡。後來禮炮1號在1971年10月11日在大氣層中被燒毀。.

新!!: 太空競賽和禮炮1號 · 查看更多 »

禮炮計劃

計劃(Салют)是由前蘇聯計畫的首個太空站計畫,其中包括了於1971年至1986年这15年間發射的一系列九個的單模塊(single-module)太空站。 該計劃包括一系列六個科研站和三個軍事偵察站,後來更推出高度機密的阿爾馬茲(Almaz)計劃。禮炮計劃打破多個航天記錄,其中包括幾個任務時間的記錄,第一次在太空站移交太空員從一個太空飛船到另一個,以及各種太空漫步的記錄。1991年,這項計劃結束。.

新!!: 太空競賽和禮炮計劃 · 查看更多 »

空间站

站又稱作--,是运行在外层空间的人造舱,广义上为航天器的一种。和宇宙飞船相比,空间站并不一定会搭载着航天员发射升空,也不一定会具备推进和着陆用的设备,但空间站有適合人類长时间居住的设计,可以作为宇航员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场所。空间站能提供地面实验设施所不能提供的低重力、宇宙空间环境等条件,主要被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尤其是研究长期滞留宇宙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人类的全部空间站都是建造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为了对空间站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和输送,需要其它航天器的配合。.

新!!: 太空競賽和空间站 · 查看更多 »

空间探测器

探测器(space probe)也称深空探测器,是用于探测地球以外天体和星际空间的无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的基本构造多与人造地球卫星相近,但探测器通常用于执行某一特定探測或調查的任务,因而会携带相应的特殊设备。由于离地球较远通信不畅,空间探测器通常有较完备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以便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按實際情況來進行任務。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在机械领域GPS则有另外一种含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简称GPS)。另外一种含义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广义为处理器分享,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专用术语。.

新!!: 太空競賽和空间探测器 · 查看更多 »

窒息

息(asphyxia)在醫學上,是人体嚴重缺氧的一個狀況。它的成因很多,嚴重可導致死亡。在急救上的定義為「氣道遭外來物件阻塞而無法呼吸」。在法醫學上則指因缺氧而死亡,窒息是緊急醫療狀況,窒息也是燒炭自殺者的死因。.

新!!: 太空競賽和窒息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

#重定向 康边停战协定.

新!!: 太空競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太空競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太空競賽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維京出版社

維京出版社是美國一間著名的出版商,由Harold K. Guinzburg及George S. Oppenheim成立於1925年,1933年發展童書出版部,1975年成為企鵝集團屬下公司,隨著2012年蘭登書屋及企鵝出版集團合組新公司,維京出版社成為了企鵝蘭登書屋的子公司。維京出版社每年出版超過100本書,又曾經為多個重量級作家出書,包括多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Category:美国出版社 Category:1925年成立的公司 Category:1925年紐約州建立.

新!!: 太空競賽和維京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约翰·肯尼迪

约翰·費茲傑拉爾德·肯尼迪(英语:John Fitzgerald Kennedy,),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 或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也译作--,美国第35任总统,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肯尼迪政治家族成员,被视为美国自由派的代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擔任美軍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海军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推任众议员和参议员,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國首位,亦為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任期从1961年1月20日开始直到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为止,任内的主要事件包括:試圖廢除聯邦儲備委員會、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战争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由於在古巴危機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科技競爭,他此後決定的政策方向日後引領NASA成功達成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针对总统功绩的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學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数美国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這和他在冷戰期間太空計畫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表明,李·奥斯華是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但奥斯華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傑克·魯比刺殺,使得案件真相撲朔迷離。肯尼迪遇刺案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新!!: 太空競賽和约翰·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约翰·杨

约翰·沃茨·杨(John Watts Young;)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退休宇航员,曾于1972年4月21日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时登月,成为了第九个踏上月球的人。2018年1月5日,约翰·杨因肺炎并发症在德州休斯顿逝世,享年87岁。.

新!!: 太空競賽和约翰·杨 · 查看更多 »

约翰·格伦

小约翰·赫歇尔·格伦(John Herschel Glenn Jr.,),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水星-大力神6号以及STS-95任务。格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约翰·格伦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太空競賽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维吉尔·格里森

维吉尔·伊万·“加斯”·格里森(Virgil Ivan "Gus" Grissom,)前美國空軍中校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执行过水星-红石4号、双子星座3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1967年1月27日,格里森与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阿波罗1号的一次例行测试中因舱内大火牺牲。.

新!!: 太空競賽和维吉尔·格里森 · 查看更多 »

缓和政策

緩和政策(Détente)或稱低盪,原意為緩和緊張關係。在國際政治上,緩和政策指的是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末期期間,美國與苏联兩國於軍備競賽、外交立場的基本態度,從緊張對立漸趨緩和的過程。此階段之前正值冷戰高潮,美蘇兩陣營對抗趨向白熱化,最嚴重的是,美蘇核武器層面展開之戰略競賽日臻惡化。1960年代中,耗費龐大的美蘇間的戰略核競賽已開始漸露疲象,為了雙方現實環境,一系列緩和冷戰的政策,終於於兩國逆向出現。此政策的施行,也促進了1970年代初的各種馬拉松式的限武談判,直至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定》成為該緩和政策的最頂峰。 緩和政策的原因除了核武競賽因素之外,美國經濟脫離1950年代高度起飛情況,及蘇聯國力崛起是很大因素。1969年1月尼克遜就職演說及1971年蘇共廿四大,都宣告以談判代替對抗,以緩和代替冷戰的策略。此策略下,雙方訂定了:.

新!!: 太空競賽和缓和政策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戈达德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美國教授、物理學家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他於1926年3月16日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並且進行火箭研究直到1941年為止。戈達德共獲得了214項專利,其中83項專利在他生前獲得。 他撰寫的1919年著作《到達超高空的方法》(A Method of Reaching Extreme Altitudes)被認為是20世紀的火箭科學經典之一。戈達德成功地將3軸控制、陀螺儀和推力向量使用在火箭上,讓火箭在飛行時可以有效控制。 社會公眾對於戈達德的研究並不看好。雖然他在火箭科學的研究具有革命性影響,記者有時會嘲笑他的航天理論。因此他對他的隱私及工作相當保護。在戈達德去世後,隨著太空時代到來,他被認為是現代火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理解到導彈和太空旅行的潛在科學可能性,也實現火箭設計及建造的人.

新!!: 太空競賽和罗伯特·戈达德 · 查看更多 »

罗杰·查菲

罗杰·布鲁斯·查菲(Roger Bruce Chaffee,)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计划中将执行阿波罗1号任务。1967年1月27日,查菲与维吉尔·格里森和爱德华·怀特在阿波罗1号的一次例行测试中因舱内大火牺牲。 Category:美国试飞员 Category:美国宇航员 Category:阿波罗计划 Category:第三组宇航员 Category:國會太空榮譽勳章獲得者 Category:鹰级童军 Category:美国殉职者 Category:美国海军少校 Category:普渡大學校友 Category:密西根州人.

新!!: 太空競賽和罗杰·查菲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

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縮寫:NACA)是於1915年3月3日成立的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負責航空科學研究的執行、促進與制度化。由於進入太空競賽時代,美國聯邦政府於1958年10月1日解散NACA,並將其設備、資產與人員轉移至新創立的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CA的讀音是字母單獨發音,而不是首字母縮略字的發音方式。 NACA的名字在汽車界與航空界仍然很常見,例如汽車的進氣導管有稱為NACA duct(導管)的,或是飛機上常用的NACA翼型、NACA cowling(整流罩)等仍被用於新設計上。.

新!!: 太空競賽和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ct)是創制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美國聯邦法案。在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後,美國眾議院航空暨太空探索委員會就緊跟著草擬了法案,並於1958年7月29日由美國總統艾森豪簽署通過。在這法案之前,因為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的模式,太空探索被視為一種軍事行為。這法案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軍事設施似乎已經無法跟上太空競賽了。 除了創建NASA,還將先前建立的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轉型成一個可以直接向總統報告的獨立機構。這法案也建立了民間軍事諮詢委員會(Civilian-Military Advisory Panel),在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負責提供諮詢級協調太空的軍事用途。因為先前許多發射軍事和監探設施的介入和為預先計畫反制蘇聯的核武器進入太空所制定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現在美國已經將軍事和民間太空計畫分開了。 此外,新法案也對專利法進行了廣泛的修改,並且將民間承包商的發明和它所帶來的太空旅行的權利將歸于政府所有。法案讓政府壟斷了太空運輸,有效遏止了太空運輸的私有發展。但是這情況之後被1984年制定的商業太空發射法案推翻了,它讓民間能夠藉由NASA發射太空載具來發展太空運輸。.

新!!: 太空競賽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縮寫:NRL)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財團法人研究實驗室,進行範圍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是因為愛迪生的鼓励而在1923年成立,在1915年5月的《》社論,愛迪生寫道:“政府應維持一間巨大的研究實驗室……可在無需龐大開支下發展所有軍事和海軍技術。”1946年美國設立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被置於其院長指揮下,如今則直屬。.

新!!: 太空競賽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太空競賽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科学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缩写:NAS), 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组成的组织,其成员在任期内无偿地作为“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总统签署法案创立的。截至到2014年4月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有2214名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444名外国国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获诺贝尔奖。现任院士每年选举产生新的院士,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

新!!: 太空競賽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國家航空及太空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旗下的航空與航天科學博物館。.

新!!: 太空競賽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太空競賽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太空競賽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创刊于1912年5月5日,前身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在维也纳创办的同名报纸,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将《真理报》出售,几经转手,其所有权被一个希腊商业家族取得。1997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收购了这份报纸,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央机关报。.

新!!: 太空競賽和真理报 · 查看更多 »

热层

热层(英文:Thermosphere),亦稱熱成層、熱氣層或增溫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它位於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其顶部離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極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热层的空气密度极小,俄羅斯已退役的和平號太空站和现役的國際太空站均在距离地表320至380km的热层顶部运行。.

新!!: 太空競賽和热层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怀特

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Edward Higgins White, II,)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星4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执行双子星4号任务时,怀特成为了第一个进行太空漫步的美国人。.

新!!: 太空競賽和爱德华·怀特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

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Walter Robert Dornberger,),德国火箭专家、納粹德國陸軍少將,為现代火箭武器早期开拓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军服役。战后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后在威玛防卫军军械部主持火箭研制,1932年在库默斯多夫建立实验室研制火箭武器,1937年迁至佩内明德继续研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组织和领导了V-1火箭和V-2火箭的研制。1945年德国战败后,被监禁在英国监狱。1947年被美国通过“回纹针行动”带到了美国,先是为美国空军开发导弹制导技术,1950年又到贝尔飞机公司担任设计顾问,是X-20试验机计划的主要专家,而X-20试验机可以算是后来航天飞机的先驱。之后返回西德。.

新!!: 太空競賽和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施艾拉

小瓦尔特·“沃里”·马蒂·施艾拉(Walter 'Wally' Marty Schirra, Jr.,), 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水星-大力神8号、双子星6A号以及阿波罗7号任务。施艾拉是唯一一名在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以及阿波罗计划中均执行过任务的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瓦尔特·施艾拉 · 查看更多 »

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莲京娜·弗拉基米罗芙娜·捷列什科娃(a,)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宇航员。1963年6月16日,她单独乘坐“东方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苏联英雄,苏联空军少将。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獲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授予的高级奖章,是世界上十几个城市的荣誉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继续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希望能夠参加火星探险。在2014年冬季奥运会,她是开幕式上奥林匹克旗帜的旗手。.

新!!: 太空競賽和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 · 查看更多 »

登陸月球

登陸月球是指人類控制無人太空船或者直接駕駛太空船降落在月球上,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法國小說家儒勒·凡尔纳的1865年科幻小说《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

新!!: 太空競賽和登陸月球 · 查看更多 »

白沙导弹靶场

白沙导弹靶场(White Sands Missile Range)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该导弹靶场由美国海军所管理,面积大约8287平方公里,为美国最大军事设施。它被称作美国陆军导弹的摇篮。.

新!!: 太空競賽和白沙导弹靶场 · 查看更多 »

遥感

遙感(),廣義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但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通过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術。 根据遥感平台分类,遥感可分为机载()遥感和星载()遥感,其中机载遥感是飞机携带传感器(CCD相机或非數碼相機等)对地面的观测,星载遥感是指传感器被放置在大气层外的卫星上。 根据传感器感知電磁波波长的不同,遥感又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红外遥感及微波遥感等;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来源,遥感可分为主动式(信号由感应器发出)和被动式(信号由目标物体发出或反射太阳光波)。 遙感的最大优点是能於短時間內取得大范围的數據,讯息可以图像与非图像方式表现出来,以及代替人類前往難以抵達或危險的地方觀測。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航海、农业、气象、资源、环境、行星科學等等各领域。.

新!!: 太空競賽和遥感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太空競賽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大会

会员资格 请参阅关于大会会员资格的两篇文章:.

新!!: 太空競賽和联合国大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United Nations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COPUOS)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法律依据为联合国大会1472号决议。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使命是“考察在外层空间和平利用方面的国际合作,设计在联合国的框架下的有关该领域的项目,鼓励关于外层空间的持续的科学研究以及信息共享,研究在外层空间探索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 该委员会設有两个子委员会,包括和。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监督以下条约的执行:.

新!!: 太空競賽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联盟11号

联盟11号是苏联发射的载人宇宙飞船,属于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联盟11号完成了航天史上的几项重要创举,但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不幸发生事故,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新!!: 太空競賽和联盟11号 · 查看更多 »

联盟1号

联盟1号(俄语:Союз 1)苏联第三代载人航天计划联盟计划所发射的第一艘实际载有乘员的宇宙飞船。该飞船的设备故障导致了一场严重的航天事故,宇航员科马洛夫在事故中牺牲。.

新!!: 太空競賽和联盟1号 · 查看更多 »

联盟号宇宙飞船

联盟号(Союз,)是苏联研制的第三代载人飞船,与之相对应的载人航天计划称为联盟计划。其名「聯盟」即指蘇聯。該款太空船由1946年成立的航太科技廠在1960年代研發製造,蘇聯解體由俄羅斯聯邦太空局後繼續使用至今。在美國停用太空梭後,聯盟號成為目前來往國際太空站主要使用的載人太空船。.

新!!: 太空競賽和联盟号宇宙飞船 · 查看更多 »

萊斯大學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威廉·马歇尔·莱斯大学于1912年开办,开办之初名为威廉·马歇尔·莱斯文学、科学与艺术发展学院)是座落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的一所私立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莱斯大学以其精英的本科学部著称,小而精致,同时有着优秀的应用科学和工程学研究生项目,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素有南方哈佛之称。莱斯大学在材料科学、纳米科学、人工心脏研究、以及太空科學等领域占有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 太空競賽和萊斯大學 · 查看更多 »

静海 (月球)

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意为“安宁之海”或“安静之海”)是一座坐落在月球静海撞击盆地内的月海。.

新!!: 太空競賽和静海 (月球) · 查看更多 »

西蒙與舒斯特

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是CBS集團旗下的公司,於1924年由理查德·西蒙和麥斯·林肯·舒斯特在紐約創立,是美國的六大出版商之一,與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等齊名。.

新!!: 太空競賽和西蒙與舒斯特 · 查看更多 »

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也称西洋、西方国家、西方文化区,旧称泰西,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时间有不同定义。这些国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脉相承。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战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基督教文化及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资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亚、南亚與东亚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婆罗洲島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新!!: 太空競賽和西方世界 · 查看更多 »

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歇爾太空飛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原本的根據地,為太空梭推進、太空飛行器推進、訓練人員、酬載、設計及建設國際太空站與資訊管理的中心,位於阿拉巴馬州的亨茨维尔 (亚拉巴马州)。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成立於1960年7月1日,並以著名的將軍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來命名。.

新!!: 太空競賽和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范·艾倫

#重定向 詹姆斯·范艾倫.

新!!: 太空競賽和詹姆斯·范·艾倫 · 查看更多 »

謝利格爾湖

謝利格爾湖是俄羅斯的湖泊,位於特維爾州和諾夫哥羅德州的瓦爾代高地西北部,屬於瓦爾代高地一部分,湖泊面積212平方公里,海拔205米,平均深度5.8米,湖中小鎮有渡假勝地奧斯塔什科夫。.

新!!: 太空競賽和謝利格爾湖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新!!: 太空競賽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謝爾蓋·帕夫洛维奇·科羅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烏克蘭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蘇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與美國太空競賽時火箭工程師與設計師領導;20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他也是斯大林在1938年大清洗被迫害者之一(坐牢近六年),這幾年裡還有幾個月是被關在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出獄以後,立刻重用他的科學長才,成為蘇聯發展宇宙火箭及洲際導彈計劃的主持人,之後又被派往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就是他全程成功督造。.

新!!: 太空競賽和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 查看更多 »

质子号UR-500

#重定向 质子运载火箭.

新!!: 太空競賽和质子号UR-500 · 查看更多 »

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它也指“使用不公正断言、调查方式,特别是对持异议者和批评者进行打击。” 在麦卡锡时代,不少美国人被指为共产党人或同情共产主义者,被迫在政府或私营部门、委员会等地接受不恰当的调查和审问。被怀疑的主要对象是政府雇员、好莱坞娱乐界从业人士、教育界、工会成员。虽然没有足够证据能证明任何事实,但嫌疑人依然被定罪,而个人的真实或可疑的左派组织或信仰都被大肆夸张。许多人因此失去工作,事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有人甚至被监禁。绝大多数被定罪者事后都得到了平反,法案被判违宪,解职令被判非法或准许申诉。 麦卡锡主义最著名的例子包括参议员麦卡锡自己的演讲、调查和听证;好莱坞黑名单,以及众议院非美调查委员会(HUAC);以及J·埃德加·胡佛领导的FBI所做的形形色色反共运动。麦卡锡主义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触及了社会各个层面,成为美国大摩擦和大争论的来源之一。 许多保守主义者认为该词汇是不合适的,是对麦卡锡神化的贬义词。.

新!!: 太空競賽和麦卡锡主义 · 查看更多 »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International Day of Human Space Flight)或称国际载人航天日,即每年的公历4月12日,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一个国际日。 联合国简体中文官方网站上使用的名称是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中国大陆媒体(如新华社)在报道中称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新!!: 太空競賽和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 · 查看更多 »

载人航天

載人航太是指由太空人执行的太空探索,可以由单人或多人执行,惟均需使用载人航天器进行。目前为止只有俄罗斯(包括前苏联)、美国、中国等3國有能力完成载人航天,但美国所有的航天飞机已于2011年退役,所以目前只有中俄两国拥有各自的载人航天项目。 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的东方1号,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环绕地球轨道一周后安全返回地球。5月5日,謝潑德執行自由7號時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宇航員,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個,航天器在太空停留了15分鐘。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执行东方6号任务时成为了第一名进入太空的女性。中國則是第三個嘗試追趕美蘇的國家,但載人計劃在1973年中途取消了,直到三十年後的2003年,中國的神舟五號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使中國終於成為第三個成功進行载人航天的國家。目前除俄美中三国外,还有欧洲空间局、日本、印度、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机构也在计划实施载人航天。 1966年,美国的双子星11号创造了最高地球轨道记录,飞行高度达1374公里。发射和修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也曾达到600公里左右的飞行高度。迄今为止,载人航天飞行目标在地球轨道之外的任务只限于月球,尽管月球本身也是地球的卫星。第一次去月球的载人任务阿波罗8号中,三位宇航员曾进入月球轨道。阿波罗10号第二次环绕了月球,在月球轨道进行了登月航天器的测试。阿波罗11号至17号中除了13号的六次任务都成功登月,每次都有两名宇航员踏上了月球。于是有十二名宇航员在执行阿波罗计划任务时完成了登月的壮举,并全部安全返回。 某些情况下,人类以外的動物也曾乘坐航天器,也曾有过多次没能返回地球的情况。狗是第一批进入太空的大型哺乳动物。 隨著航太技術從學術及公用領域走入民間,載人航太也開始邁向,並使包括太空旅遊在內的成為現實。.

新!!: 太空競賽和载人航天 · 查看更多 »

迪克·斯雷顿

唐纳德·肯特·“迪克”·斯雷顿(Donald Kent 'Deke' Slayton,),美国首批宇航员(“水星计划7人”)之一,但由于心脏问题而不能执行太空任务。他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飞行任务成员办公室主任及美國空軍少校。从1963年11月直到1972年3月,迪克·斯雷顿选择了所有太空任务的执行人选;1972年3月,当他的身体情况终于可以执行太空任务时,斯雷顿担任了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的对接舱驾驶员。.

新!!: 太空競賽和迪克·斯雷顿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科林斯

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双子座10号以及阿波罗11号任务。 Category:美国宇航员 Category:美軍飛行員 Category:美國空軍少將 Category:阿波罗计划 Category:第三组宇航员 Category:試飛員 Category:文化勳章獲得者 Category:羅馬人 Category:美国自传作家.

新!!: 太空競賽和迈克尔·科林斯 · 查看更多 »

近地轨道

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由于近地轨道卫星离地面较近,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

新!!: 太空競賽和近地轨道 · 查看更多 »

返回舱

返回舱是载人飞船的一个舱段,用于宇航员返回地面。.

新!!: 太空競賽和返回舱 · 查看更多 »

范艾伦辐射带

范艾伦辐射带是在地球附近的近层宇宙空间中包围着地球的大量帶電粒子聚集而成的輪胎狀辐射层,由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范·艾伦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范艾倫帶粒子的主要來源是被地球磁場俘獲的太陽風粒子,這些帶電粒子在范艾倫帶兩轉折點間來回運動。當太陽發生磁暴時,地球磁層受擾動變形,而侷限在范艾倫帶的高能帶電粒子大量洩出,並隨磁力線於地球的極區進入大氣層,激發空氣分子產生美麗的極光。范艾伦辐射带一般情况下分为内外兩層,海拔高度处在约500至58000公里之间,内外层之间存在范艾伦带缝,缝中辐射很少,偶尔会因为太阳风暴等突发情况临时被破坏分离导致多层产生。.

新!!: 太空競賽和范艾伦辐射带 · 查看更多 »

航天

航天指与研究和探索外层空间有关的领域,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科学界一般把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而把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宇”。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执行军事任务(具有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军用航天;执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工业生产等民用任务(具有非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民用航天;执行商业合同任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成为商业航天。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载人航天;没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不载人航天。 航天的主要目的是太空探索,其商业用途主要是卫星通讯,也有近来兴起的太空旅游。其他非商用的用途包括星空观测,间谍卫星和地球观测。.

新!!: 太空競賽和航天 · 查看更多 »

航天纪录列表

这是一份航天记录的列表。这里的大部分记录都与载人航天有关,但是少数无人航天和载犬航天也被包括在这个列表里。.

新!!: 太空競賽和航天纪录列表 · 查看更多 »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英語:Space Shuttle),是一種為穿越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高度100公里的卡門線)而設計的火箭動力飛機。航天飞机結合了飛機與航天器的性質,像有翅膀的太空船。 迄今只有美國與前蘇聯曾經製造能進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並曾實際成功發射並回收,而美國是唯一曾以太空梭成功進行載人任務的國家。其他國家發展的類似計畫則尚未有實際發射並進入軌道的紀錄。.

新!!: 太空競賽和航天飞机 · 查看更多 »

航空航天工程

#重定向 航空太空工程學.

新!!: 太空競賽和航空航天工程 · 查看更多 »

舱外活动

舱外活动(extra-vehicular activity,简称EVA),也称太空出舱活动,是宇航员在離開地球大气层後於太空飛行器外所做的工作。艙外活動主要在繞行地球的太空飛行器外執行(即--或称--),但也於月球表面實行(即月球漫步)。在最后幾次登月任務的回程中,指揮艙駕駛員曾執行過艙外活動以取回裝有影片的金屬容器。 艙外活動有分繫繩(太空人通过繫管與太空飛行器連結,氧氣可透過繫管傳輸過來,回到太空飛行器時不需要推進器)和不繫繩。當執行繫繩活動時支援生命所需機能,如提供氧氣,被稱作「臍狀式」(umbilical)。太空飛行時進行無繫繩艙外旅遊,確保能返回太空飛行器是必要條件(參見載人機動裝置,MMU)。.

新!!: 太空競賽和舱外活动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p,Alexey Arkhipovich Leonov,)是前苏联宇航员,曾在上升2号任务中成为首个成功進行舱外活动的人类。.

新!!: 太空競賽和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合作的载人航天任务,而且還是由美国和苏联于1975年7月执行。对于美国来说,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可以说是最后一次阿波罗任务(虽然不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但是使用的主要是阿波罗指令/服务舱),也是1981年4月首次航天飞机任务开始前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对于苏联来说,这次任务是1976年6月联盟21号之前的最后一次太空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本次任务是第二次环绕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1.08千米/秒)。阿波罗10号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个从太空发回彩色现场录象的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0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Apollo 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一事更進一步成為紀錄片和廣告常見之歷史事件。 阿波罗11号的成功实现了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说中声称美国会在1970年以前“把一个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并把他安全带回来”的目标。.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1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2号(Apollo 1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2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于1970年4月执行。发射后两天,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毀損,失去大量氧气和电力;三位太空人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導航與控制系统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面臨維生系統損壞所導致的種種危機,但最後仍成功返回地球。.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3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4号

阿波罗14号(Apollo 1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八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4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5号

阿波罗15号(Apollo 15)是美国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15号还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J任务——与前几次任务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科学研究的比例更大。 指令长大卫·斯科特(David Scott)和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在月球表面停留了三天,在登月舱外的时间总长为十八个半小时。两位宇航员驾驶的历史上第一辆月球车使他们在月球上穿越的距离比前几次任务遥远了很多。他们一共收集了约77千克的月球岩石标本。 与此同时,指令舱驾驶员阿尔弗莱德·沃尔登(Alfred Worden)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使用科学仪器模組(Scientific Instrument Module,SIM)中的全景相机、加玛射线光分计、绘图相机、激光高度、质谱以及任务后发射的子卫星等等设备对月球表面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5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6号

阿波罗16号(Apollo 16)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6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7号

阿波罗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7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号

阿波罗1號是追溯给阿波罗-土星204 (AS-204) 的正式名称,於1967年1月27日的一次例行測試中指令舱發生大火,三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及驾驶员罗杰·查菲丧生。 当时他们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台的土星1B號运载火箭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中,突然发生的大火使三名宇航员在17秒中丧生。.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1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7号

阿波罗7号(Apollo 7)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个任务时间达11天,环绕地球轨道。本次任务是土星1B号运载火箭的首次载人发射,也是美国的第一次三人太空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7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Apollo 8)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火箭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阿波罗8号的准备工作只花了四个月时间。计划中采用的硬件只被使用过几次:土星5号火箭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太空船也只执行过一次载人任务(阿波罗7号)。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代内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共同朗誦了《聖經·創世記》的前十節。这次转播创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录。.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8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8号宇航员朗读创世记

阿波罗8号是首次环绕月球轨道的载人航天任务,共有约1200名记者进行报道,其中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在54个国家通过15种语言播出。苏联的真理报甚至在报道时没有加入往常的反美国评论。当时世界人口中的四分之一观看了——现场直播或是預錄播出——平安夜时,阿波罗8号在第九次环绕月球轨道的节目;这次节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堪称巨大。 1968年12月24日,阿波罗8号向地球进行的第四次电视转播创造了全世界观众人数记录。在这次转播中,阿波罗8号的三位宇航员在环绕月球时朗读了圣经创世记中的段落使整个世界感到惊讶。.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8号宇航员朗读创世记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9号

阿波羅9號(Apollo 9)是阿波羅計畫中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為1969年三月實施的十天地球軌道任務。這是土星5号的第二次載人發射,和阿波羅登月小艇(LM)的第一次載人發射。.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9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登月舱

阿波罗登月舱(Apollo Lunar Module)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直接登月的部分,由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为达到登月并成功返回而建。登月舱又被其制造商称作“LM”(月面模組),也叫做“LEM”(登月模組)。 登月舱的设计目标是在6.65米³的空间内容纳两名宇航员。登月舱共6.4米高,4.3米宽,有四个支撑脚。登月舱由上升级和下降级组成;登月舱的总质量,以降落部分(10,334千克)为主,达15,264千克。.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登月舱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计划

阿波羅計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港澳地區及臺灣有時稱其為太陽神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从1961年至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务,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标。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上述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羅計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夠领先一步登陸月球的最大因素。 阿波羅計划是美國太空總署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計划,“阿波羅”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CURRENTYEAR年)40多年來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羅計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計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羅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羅計划的一部分。 阿波羅計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惟計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羅1號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號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联盟测试計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计划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月球车

阿波罗月球车(Lunar Roving Vehicle)是1971至1972年期间,阿波罗计划中第十五、十六和十七次登月任务中,宇航员使用的月球车。外号为“Moon Buggy”,这个称呼源自于沙灘車的俗称Dune buggy。 阿波罗月球车随着阿波罗登月舱登陆月球表面,可以搭载两名宇航员,以及月岩和登月设备。目前共有三辆这种月球车留在月球上。.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罗月球车 · 查看更多 »

阿波羅太空船

阿波羅太空船,是為了實現美國《阿波羅計畫》而設計的一個一次性使用的太空飛行器。該計劃旨在於1960年代結束前成功完成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羅太空船由(CSM)及登月艙(LM)所組成。在組裝運載火箭時,則多附加了兩個部件在太空船上:發射逃逸系統(LES),只在發射時出現緊急狀況時使用;以及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SLA),用來裝載登月艙並將指令/服務艙與運載火箭相連。 太空船這樣的設計乃是基於所選定的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將已對接好的指令/服務艙及登月艙一同送往月球並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分離並登上月球,而指令/服務艙則仍留在軌道上。在登月任務完成後,指令/服務艙及登月艙在月球軌道上交會並對接,然後指令/服務艙載著太空人返回地球,並由指令艙載著太空人降落到地球表面。 在火箭發射期間,當太空船升空到一定高度且不再需要發射逃逸系統時就會將其拋棄,而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則仍留在火箭的上部級。在阿波羅任務中,農神1B號運載火箭曾兩次將無人的指令/服務艙、一次無人的登月艙、以及一個載人的指令/服務艙送入近地軌道。更大一些的農神5號運載火箭則曾兩次將無人的指令/服務艙送入高地軌道做飛行測試、一次僅運載載人的指令/服務艙進行登月任務、一次運載完整的太空船進行載人的近地軌道任務、以及八次運載完整的太空船進行載人的登月任務。在阿波羅計畫結束後,農神1B號運載火箭又曾四次運載指令/服務艙進行三次天空實驗室計畫的地球軌道任務,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任務。.

新!!: 太空競賽和阿波羅太空船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奥伯特

赫尔曼·朱利叶斯·奥伯特 (Hermann Julius Oberth,)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被认为是继俄国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和美国罗伯特·戈达德后又一位宇航学和火箭学先驱。同时此三人被共同视为第一代太空探索领域的先驱者。.

新!!: 太空競賽和赫尔曼·奥伯特 · 查看更多 »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太空競賽和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遇刺案

#重定向 约翰·F·肯尼迪遇刺案.

新!!: 太空競賽和肯尼迪遇刺案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縮寫為KSC)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整个场地长55千米,宽10千米,面积567平方公里,约1.7万人在那里工作。场地上还有一个参观者中心,参观者也可以随导游参观。肯尼迪航天中心是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重要的旅游点。同时由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大部分地区不开放,它也是一个美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 目前发射指挥所設在39号发射台,这里也是航天器裝配大樓的所在地。在它的西部6千米处有两个发射场,向南8千米处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业地区,那里有许多中心的支援设施和管理总部。其它发射台的發射作業由美国空军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指挥。.

新!!: 太空競賽和肯尼迪航天中心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复合体

39号发射复合体(Launch Complex 39,簡稱LC-39)是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由3个发射台、航天器裝配大樓、、(含发射室)、新闻中心(标志性的倒计时牌)、以及众多后勤與工作大楼组成。 LC-39最初是为阿波罗计划修建,后来用于航天飞机发射;NASA自2007年起开始改建,使之适用于星座计划。离LC-39約4.8公里的发射控制中心监视从此发射的运载器。LC-39也是共享美國空軍的发射场之一。.

新!!: 太空競賽和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复合体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太空競賽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艾奥瓦大学

爱荷华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是一所坐落于爱荷华城的美国著名公立大学,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系统的旗舰校,也是体育竞技十大联盟大学之一。爱荷华大学的写作系,医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久负盛名。.

新!!: 太空競賽和艾奥瓦大学 · 查看更多 »

艾伦·谢泼德

小艾伦·巴特雷特·谢泼德少将(Alan Bartlett Shepard Jr.,)是一位美国宇航员、海军航空兵、试飞员,也是一位商人。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早的水星计划七名宇航员之一,1961年执行水星-红石3号任务,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也是继尤里·加加林之后第二位在太空飞行的人类。 谢泼德1944年毕业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二战期间,他曾在太平洋战场的水面部队服役。他在战后返回美国,于1947年完成海军航空兵的培训,1950年又接受了试飞员课程,之后逐渐成为海军的顶级飞行员之一。195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中谢泼德成为最早一批宇航员,即水星计划7人之一。1961年5月5日,谢泼德参加水星计划的首次载人任务水星-红石3号,乘坐“自由7号”太空舱进入太空。此次飞行未能进入地心轨道,但足以使他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人类,以及第一位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宇航员。任务中,谢泼德在舱内手动操纵了航天器的飞行姿态,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成这一成就。水星计划最后阶段中,谢泼德原定于1963年乘坐“自由7号II”太空舱完成水星-宇宙神10号任务,计划在太空飞行三天,但任务最终取消。 水星计划结束后,谢泼德获得机会成为双子座计划首次载人任务的指令长,但在1963年确诊患有内耳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不适宜参加太空项目,被无限期禁飞。他于1963年11月获任命成为航空航天局宇航员办公室主任,负责宇航员训练和任务计划等工作。1969年,谢泼德接受手术治疗后恢复飞行资格,开始参与阿波罗计划。1971年,他成为阿波罗14号指令长,驾驶“心大星”号登月舱降落月球,成为第五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登月时年龄最大的一位宇航员、水星计划7人中唯一一位登月者。他在月球表面时曾打出两颗高尔夫球,是人类历史上的唯一一次月球高尔夫。1974年,谢泼德自航空航天局和海军退役,之后晋升为海军少将,成为第一位达到此军衔的宇航员。 谢泼德在两次太空任务之后两度获得,在水星-红石3号任务之后还获得海军杰出服役勋章和飞行优异十字勋章。1978年,时任总统吉米·卡特为谢泼德颁发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高荣誉國會太空榮譽勳章。美国海军以谢泼德的名字命名了一艘补给舰,美国多地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建筑和学校。.

新!!: 太空競賽和艾伦·谢泼德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太空競賽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新!!: 太空競賽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苏联部长会议

苏联部长会议(Совет Министров СССР)是1946至1990年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行政机关,即苏联政府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3月第二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改称为部长会议,而各人民委员也随之改称为部长。 委员会依据适当的法律发布声明和命令,对全联盟境内的共和国均有司法权力。然而,最为重要的法令会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因后者在事实上更有权力。在1991年部长会议解散,代之以新成立的苏联内阁会议,在几个月后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 部长会议先后共拥有过七个主席,即苏联总理。自赫鲁晓夫下台后,党中央禁止任何人同时担任苏联的两大要职,苏共总书记和苏联总理。部长会议的主席团为苏联政府的集体决策者。主席团成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一名、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若干人、各部部长、各个国家委员会主席、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以及经部长会议主席提名、由苏联最高苏维埃批准的苏联其他机关和组织的领导人。.

新!!: 太空競賽和苏联部长会议 · 查看更多 »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部长会议的最高负责人,同时是苏联的政府首脑,1946年前称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通称为“苏联总理”。苏联的首任政府首脑为列宁,他在1922年苏联缔造条约签署后就职人民委员会主席。自苏联创始至苏联解体期间,共有12人曾先后担任此职务,其中列宁与斯大林两人因自然原因在任内去世,赫鲁晓夫因“不流血政变”被强迫退休,三人主动请辞(柯西金、吉洪诺夫与西拉耶夫)。其中列宁、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三人在任苏联总理时,曾同时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在赫鲁晓夫被罢免后,苏共中央通过决议禁止苏联总理兼职苏共中央总书记。柯西金为工作时间最长的主席,在任超过14年,并且是唯一一位两届苏联政府内阁领导人,他在1980年退休不久后即去世。西拉耶夫则为工作时间最为短暂的主席,仅为126天(在1991年内)。.

新!!: 太空競賽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太空競賽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太空競賽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電腦記憶體

電腦記憶體(Computer memory)是一種利用半導體技術制成的儲存資料的電子裝置。其電子電路中的資料以二進位方式儲存,記憶體的每一個儲存單元稱做記憶元。 電腦記憶體可分为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其中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率快。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操作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就好比在一个书房里,存放书籍的书架和书柜相当于电脑的外存,而我们工作的办公桌就是内存。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当然内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

新!!: 太空競賽和電腦記憶體 · 查看更多 »

通訊衛星

通讯卫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简称「CS」)是一种通过来传递和放大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卫星,它建立了地面上发射站与接收站之间的信息通道。通信卫星可用于电视、电话、广播、网络和军事领域。地球轨道上有2,000多颗通信卫星,它们由私人和政府机构使用。 无线电通信使用电磁波来传递信号,这些波是直线传播的,因此它们会被地球的弯曲表面挡住。通信卫星的目的是,通过传递地球表面的信号来实现地面远距离的通信。通信卫星使用的无线电和微波的频带较宽。为避免信号干扰,国际组织制定了监管规则来分配各个组织可以使用的频率范围或“频带”。这样的分配降低了信号干扰的风险 。 卫星轨道离地很高,天线波束能覆盖地球广大面积,且电波传播不受地形限制,能实现地面远距离通讯。卫星装有由接收和发射设备组成的转发器,将收到的信号经放大、移频后发射给地面;轨道高度和倾角可有多种,但常用的是对地静止轨道;如果用3-4颗对地静止轨道上的通讯卫星组网,可以实现全球实时通讯;这种卫星除了具有人造卫星一般的分系统设备外,还装有通讯转发器、对地姿态稳定控制、对地定向天线、卫星位置保持等分系统设备。 通訊衛星是為了補足海底電纜通信的不足,通常用於移动通信。例如船隻或飛機等遠離陸地的交通工具,無法使用有線通訊時,便需要通訊衛星。.

新!!: 太空競賽和通訊衛星 · 查看更多 »

進步號太空船

進步號太空船(Прогресс)是俄羅斯的無人駕駛貨運太空船,可以運送物資到國際太空站。這種太空船是從聯盟號宇宙飛船衍生過來的,並可藉由聯合號運載火箭發射來進入太空。.

新!!: 太空競賽和進步號太空船 · 查看更多 »

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又称反向工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性能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無法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下,直接从成品的分析,推导产品的设计原理。 逆向工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害,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反而可能会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例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如果怀疑某公司侵犯知识产权,可以用逆向工程技术来寻找证据。.

新!!: 太空競賽和逆向工程 · 查看更多 »

陸龜

是龜鱉目(Testudinidae)的陸生爬行動物,是種獨居動物。像牠們的遠親海龜一樣,陸龜以龜殼保護自身,免受獵食者襲擊。龜殼的頂部為龜甲,底部為龜板。陸龜同時擁有內骨骼與外骨骼,其體形由數公分至兩米不等。陸龜是晝行動物,通常在黃昏時分活动。 陸龜共有11屬40種(或42種)。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其他各大洲均有分佈。.

新!!: 太空競賽和陸龜 · 查看更多 »

MX-774

MX-774是美国首次尝试开发的洲际弹道导弹。1946年康维尔公司和美国空军签订了研制MX-774导弹的合同,这项计划并没有得出什么实际的结果,但是却促成了擎天神飛彈的诞生。.

新!!: 太空競賽和MX-774 · 查看更多 »

N1运载火箭

N1运载火箭是苏联研发的用来将苏联宇航员送到月球的火箭,也被西方人称为 G-1e 或 SL-15 。N1就是俄语носитель(运载器)的缩写。N1运载火箭研发工作比土星五号晚,不仅资金短缺、未经测试,而且四次发射试验都失败了,于是苏联在1976年正式取消了这项工程。.

新!!: 太空競賽和N1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Ogg

Ogg是一個自由且開放標準的多媒体文件格式,由Xiph.Org基金會所維護。Ogg格式並不受到軟體專利的限制,並設計用於有效率地串流媒體和處理高品質的數位多媒體。 「Ogg」意指一種文件格式,可以納入各式各樣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编解码器,包含音效、视频、文字(像字幕)與元数据的處理。 在Ogg的多媒體框架下,Theora提供有損的影像層面,而通常用音樂導向的Vorbis編解碼器作為音效層面。針對語音設計的壓縮編解碼器Speex和無損的音效壓縮編解碼器FLAC與OggPCM也可能作為音效層面使用。 「Ogg」這個詞彙通常意指Ogg Vorbis此一音频文件格式,也就是將Vorbis編碼的音效包含在Ogg的容器中所成的格式。在以往,.ogg此一副檔名曾經被用在任何Ogg支援格式下的內容;但在2007年,Xiph.Org基金會為了向後相容的考量,提出請求,將.ogg只留給Vorbis格式來使用。Xiph.Org基金會決定創造一些新的副檔名和媒體格式來描述不同類型的內容, 像是只包含音效所.oga、 包含或不含聲音的影片(涵蓋Theora)所.ogv, 和可以包含任何比特流.ogx。 Xiph.Org基金會對Ogg的參照實裝,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10年3月26日釋出的libogg 1.2.0。另一個版本libogg2也可以在Xiph.Org基金會的SVN套件庫中找到。這兩個函式庫都是在新BSD许可证下釋出的自由软件。 因為其格式自由,和其參照實裝並非Copyleft形式,無論自由或專有、商業或非商業的媒体播放器,甚至部分製造商的可攜式媒體播放器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都採用了Ogg下的各種編解碼器。 。-->.

新!!: 太空競賽和Ogg · 查看更多 »

PGM-11紅石飛彈

PGM-11紅石(Redstone)飛彈是美國陸軍第一種中程彈道飛彈,也是美國第一種以德國V2火箭技術為核心發展的液態火箭。除了軍事上的用途以外,紅石飛彈同時也在美國太空計畫中提供重大貢獻,包括發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及將第一位太空人送上地球軌道。 紅石导弹服役期間只在1958年到1964年7月.

新!!: 太空競賽和PGM-11紅石飛彈 · 查看更多 »

R-7弹道导弹

R-7(Р-7 "Семёрка",意为R-7“7号”,北约代号SS-6“警棍”)是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由苏联在冷战时期开发研制,1959年定型生产并装备苏联战略火箭军。R-7为单级液体燃料单弹头导弹,由于燃料加注等问题使得其并没有实际战斗能力。其主要作用为航天运载工具,曾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號送入太空。其后,R-7作为诸多苏联火箭的蓝本,衍生出了R-7火箭家族。.

新!!: 太空競賽和R-7弹道导弹 · 查看更多 »

R-7火箭家族

R-7火箭家族(Р-7)是一系列衍生自苏联R-7弹道导弹的火箭。R-7火箭的发射次数比任何其他大型火箭系列都要多。.

新!!: 太空競賽和R-7火箭家族 · 查看更多 »

S-IVB

S-IVB(读作"S-four-B")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制造的火箭级,使用一台J-2发动机,用作土星五号第三级和土星一号B的第二级。登月时S-IVB点火两次,一次使飞船入轨,第二次进行。.

新!!: 太空競賽和S-IVB · 查看更多 »

SM-65擎天神飛彈

擎天神(Atlas)是美國第一種服役的洲際彈道飛彈,美軍編號SM-65/CGM-16,於1957首次发射,1959年開始部署,1965年退役。.

新!!: 太空競賽和SM-65擎天神飛彈 · 查看更多 »

V-2火箭

V-2火箭是指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一种短程彈道导弹,也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使用的弹道导弹。其目的在于从欧洲大陆直接准确地打击英国本土目标。.

新!!: 太空競賽和V-2火箭 · 查看更多 »

暴風雪太空穿梭機計劃

-- 暴風雪穿梭機計劃(Бура́н,羅馬轉寫:Buran)是一個存在於前蘇聯時代的可重複使用太空船計劃。計劃始於1976年,由當時蘇聯的中央空氣動力學研究所(ЦАГИ;TsAGI)負責,以回應由美國太空總署負責的太空穿梭機計劃。蘇聯的政治家認為既然美國國防部也有參與美國的穿梭機計劃,表示這類的發展計劃並不單純只是民間的科學探索,而是一種有效的軍事武器,因此希望利用這對等的計劃製造一個潛在性的軍事威脅,以平衡在冷戰中各方的勢力。暴風雪計劃是蘇聯的太空探索史中最大型及最昂貴的計劃,但縱然暴風雪號在外型上與美國太空總署的穿梭機相似,實際上的功能卻差別甚大。.

新!!: 太空競賽和暴風雪太空穿梭機計劃 · 查看更多 »

探险者1号

探险者一号(Explorer 1)是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在佛罗里达州卡拉维纳尔角发射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晚于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世界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史普尼克1号和同年11月3日发射的携带小狗莱卡的第二颗卫星。 探险者一号卫星总重13.97千克,其中仪器重8.3千克,它的轨道近地点为360千米,远地点2520千米,114.9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分钟围绕长轴自转50周。 卫星携带的仪器包括体格宇宙射线探测仪,三个外部温度探头,一个前部温度探头,一套微波背景探测器。探测结果数据通过一个60毫瓦的发射器以108.03兆赫频率和另一个10毫瓦的发射器以108.00兆赫的频率发射到地面接收站。 探险者一号最主要的发现是确定了地球外的磁辐射带,以分析探险者一号发回数据的衣阿华小组负责人詹姆斯·范·艾伦命名为范艾伦辐射带。探险者一号留在軌道上直到1970年,在它后来有一直跟著的探索者计划系列有90多個科研航天器。.

新!!: 太空競賽和探险者1号 · 查看更多 »

探測器5號

探測器5號(Zond 5)是蘇聯的月球探測器號系列探測器計劃探測器,它由質子K/D型運載火箭於1968年9月15日發射。 探測器5號成為了第一個航天器繞月球,並返回到地球上著陸。於1968年9月18日,飛船飛過繞月。最近距離是1950公里。在90000公里的距離拍攝地球的高品質照片。探測器5號攜帶的俄羅斯陸龜、黄粉虫、植物、種子、和細菌等生物,是第一個環繞其他星體的生物。.

新!!: 太空競賽和探測器5號 · 查看更多 »

林登·约翰逊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时常缩写称LBJ,美国政治人物,1963年至1969年擔任第36任美国总统,1961年至1963年于约翰·肯尼迪任下为第37任美国副总统。约翰逊为民主党人,来自德克萨斯州,1937年至1949年任众议员,1949年至1961年任参议员。在参议院中他六年任多数党领袖,两年任少数党领袖,两年任多数党党鞭。 约翰逊于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未获成功,但此后民主党候选人兼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约翰·肯尼迪选定其为竞选伙伴。两人在大选中险胜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约翰逊亦于1961年1月20日就职为美国副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一职,并于1964年总统选举中横扫共和党候选人兼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连任总统职位。约翰逊以其专横粗暴性格闻名,不时通过“约翰逊待遇”(Johnson treatment)迫使有权势的政客支持推动其立法。 约翰逊提出了“伟大社会”这一立法举措,推动维护民权、公共广播、联邦医保、、教育援助、艺术、城市及乡村发展、公共服务及“”。在约翰逊任内,向贫穷宣战政策及经济的发展使数百万美国人脱离了贫困阶层。约翰逊同时签署了一系列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设施、跨州贸易、工作场所及住房领域进行种族歧视,《选举权法案》则取缔了南方一些州对非裔美国人选举权进行的限制。《》则改革了美国的移民体系,以种族为尺度的移民配额制度终结,以国籍为尺度的制度开始实施。 在约翰逊任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升级。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约翰逊在不经宣战许可的情况下即可在东南亚使用武力的权力。在越美国军事人员数量大幅度上升,自1963年的16,000名非战斗顾问增加至1968年年初的550,000人,大量军事人员直接参与战斗。美军损失数额亦大幅上升,和平进程逐渐陷入僵局,对于战事的不满情绪导致大规模反战运动在美国大学校园及海外地区集中爆发。 1965年起,多数大城市爆发夏季骚乱,犯罪率大幅提升,其政敌开始呼吁施行“法律与秩序”政策。约翰逊上任初期广受民众欢迎,但越南战争及国内社会不稳定导致其支持率逐渐下跌。1968年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其反战派系对约翰逊进行批判。1968年约翰逊在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中惨败,由此亦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在大选中胜出,统治美国总统政治长达36年的新政联盟就此崩溃。1969年1月约翰逊离职,返回其德克萨斯州牧场度过余生,1973年1月22日因心脏病过世,享年64岁。 史学家称新政时期后的美国现代自由主义在约翰逊任内达到了顶峰。由于其在国内政绩优异,推动立法对民权、枪支管制、及社会保险等有重大影响,许多史学家对其评价仍旧颇为积极,在美国总统排名中依旧较为靠前。.

新!!: 太空競賽和林登·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

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属下的一个机构,从1961年开始它负责协调管理美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它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务控制总部位于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从1965年双子星4号以来所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载人航空任务全部是从这里指挥的。此前的水星任务是从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指挥的。 目前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负责控制航天飞机的飞行和国际空间站的状态。此外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还有美国宇航员训练中心,整个设施占地655公顷,有1.4万多名职员。.

新!!: 太空競賽和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 · 查看更多 »

東方一號

東方一號(Восток-1)是前蘇聯的太空計畫,也是人类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任務,1961年4月12日發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亦是第一個進入地球轨道的人。東方一號是由謝爾蓋·科羅廖夫與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設計的。.

新!!: 太空競賽和東方一號 · 查看更多 »

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會主义国家的称呼,其范围大致为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与这一称呼类似的“苏联集团”和“蘇東集团”同样代指与苏联同盟的国家,但这两者通常也包括中东欧之外的国家。 1949年时,東方集團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會主义國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虽然也是社會主義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南斯拉夫并没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

新!!: 太空競賽和東方集團 · 查看更多 »

核軍備競賽

核軍備競賽是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及它們的盟友為了在核戰爭上稱霸的一場軍備競賽。冷戰時,除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外,其他國家亦發展出核武技術,但這些國家的核彈頭數目都不足以和美蘇兩國相比。.

新!!: 太空競賽和核軍備競賽 · 查看更多 »

次軌道太空飛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是進入了太空,但因其飛行軌跡與大氣層或地球表面相交而無法完成一周軌道飛行的太空飛行。 通常次軌道飛行是以火箭達成,但Space Gun也曾在實驗中達成過。.

新!!: 太空競賽和次軌道太空飛行 · 查看更多 »

氢弹

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屬於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融合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合法擁有熱核武器,2017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開測試氢弹技术。.

新!!: 太空競賽和氢弹 · 查看更多 »

氣象衛星

Category:氣象衛星 Category:天氣 Category:地球观测卫星.

新!!: 太空競賽和氣象衛星 · 查看更多 »

水星-宇宙神6号

水星-宇宙神6号(Mercury-Atlas 6)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的水星计划中的一次载人任务,于1962年2月2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航天器被命名为友谊7号(Friendship 7),飞船在地球轨道上绕地球三圈,使宇航员约翰·格伦成为首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宇宙神6号 · 查看更多 »

水星-宇宙神7号

水星-宇宙神7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的水星计划中的一次载人任务,於1962年5月24日在卡纳维拉尔空军基地发射。航天器被命名为曙光7号,三次进入地球轨道,宇航员为斯科特·卡彭特。.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宇宙神7号 · 查看更多 »

水星-红石3号

水星-红石3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的水星计划中的第一次载人任务,于1961年5月5日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发射,运载火箭为红石火箭。航天器被命名为自由7号,未进入地球轨道,是一次亚轨道任务。执行此次任务的艾伦·谢泼德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人类历史上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水星-红石3号还是航天史上首次宇航员留在载人航天器中返回地球的任务(苏联的首次太空任务中,宇航员需要离开航天器,跳伞返回地面)。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认为水星-红石3号与苏联的东方1号相比,不过是“跳蚤的一跃”。.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红石3号 · 查看更多 »

水星-红石4号

水星-红石4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的水星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任务,于1961年7月21日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发射,运载火箭为红石火箭。航天器被命名为自由鐘7号,未进入地球轨道,是一次亚轨道任务。执行此次任务的维吉尔·格里森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红石4号 · 查看更多 »

水星计划

水星计划(Project Mercury)是美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始于1959年,终于1963年,旨在将人类送入地球轨道。1962年2月20日的水星-宇宙神6号实现了这一目标。计划包含了20次不载人发射和6次载人发射。早期计划和研究都是由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完成的。而最终是由后来成立的NASA完成的。 计划的名称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速度之神墨丘利(Mercury),Mercury也是太阳系行星水星的名字,它的移动速度比其他行星都快。计划名称取其中速度之意,此外并没有和水星这颗行星有联系。 整个计划耗资大约3亿8400万美元。约等于2010年的29亿美元。.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计划 · 查看更多 »

水星计划7人

水星计划7人是1959年4月为水星计划而挑选的七位宇航员。.

新!!: 太空競賽和水星计划7人 · 查看更多 »

沃纳·冯·布劳恩

沃纳·马格努斯·马克西米利安·冯·布劳恩帝国男爵(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德国/美国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曾是纳粹德国著名的V2火箭的总设计师,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他和他的设计小组带到美国。移居美国后,冯·布劳恩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NASA用以下的話來形容馮·布勞恩:「無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偉大的火箭科學家。他最大成就是在擔任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時,主持土星5号的研發,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達成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新!!: 太空競賽和沃纳·冯·布劳恩 · 查看更多 »

洲際彈道飛彈

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縮寫为 ICBM)是一種超远程彈道飛彈,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設計用途為投遞一枚或多枚的核彈頭。該種導彈的威力強大,常被設想成導致世界末日的核戰爭中使用的武器。洲際彈道飛彈具有比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彈道飛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飛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然而以射程來區分飛彈種類總是帶有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意性,所以目前並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嚴格地區分上述各種類型的導彈,所有定義都只在一定的學術群體內部能夠達成共識。 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Р-7(蘇軍的暱稱是Семёрка,意為「老七」),北約代號SS-6「警棍」。這枚導彈於1957年5月15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 目前擁有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潛射導彈)的國家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朝鮮。在2002年,美國和俄羅斯達成《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將各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削減至不多於2200枚。 至於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擁有中程彈道飛彈,而且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 普遍相信朝鮮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4彈道飛彈,該國在1998年和2006年進行的兩次飛彈試射未取得明顯的成功,但是2017年的試射已經達到洲際飛彈的理論水準,火星15彈道飛彈更達到了大國標準,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才能建造,同時還要能運作這樣的飛彈。.

新!!: 太空競賽和洲際彈道飛彈 · 查看更多 »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Liquid Propellant Rocket Engine,缩写为LPRE),简称液体火箭发动机或液态火箭发动机,是指采用液态的燃料和氧化剂作为能源和工质的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包括推力室、推进剂供应系统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等。贮存在内,当发动机工作时推进剂在推进剂供应系统的作用下按照要求的压力和流量输送至,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再通过喷管加速至超声速排出,从而产生推力。 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可以是一种液态化学物,即单组元推进剂,也可以是几种液态化学物的组合,即双组元推进剂及三组元推进剂,它们均具有较高的能量特性。常用的单组元推进剂是肼,主要用于小推力发动机。双组元推进剂主要有液氧/液氢、液氧/烃类(煤油、汽油和酒精等)、硝酸/烃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等组合。 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是由美国火箭学家罗伯特·戈达德于1926年发射的。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的研究团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V-2火箭极大地促进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研制了大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作为最为成熟的火箭推进系统之一,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许多独特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运载火箭、航天器以及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还曾在二战时期被短暂作为飞机的推进动力。.

新!!: 太空競賽和液体火箭发动机 · 查看更多 »

木星-C探空火箭

木星-C探空火箭是一種探空火箭,又稱為丘比特-C型火箭或是天帝-C,曾用於1956年及1957年間3次亞軌道飛行任務中。 Category:运载火箭.

新!!: 太空競賽和木星-C探空火箭 · 查看更多 »

朱諾一號運載火箭

#重定向 朱諾1號運載火箭.

新!!: 太空競賽和朱諾一號運載火箭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太空競賽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戈尔登·库勃

小勒罗伊·戈尔登·“戈尔多”·库勃(Leroy Gordon "Gordo" Cooper, Jr.,)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水星-大力神9号以及双子星5号任务。.

新!!: 太空競賽和戈尔登·库勃 · 查看更多 »

戈尔曼·季托夫

戈尔曼·季托夫,全名戈尔曼·斯捷潘诺维奇·季托夫 (Герм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Титов,),苏联宇航员。1961年8月6日,戈尔曼·季托夫乘坐东方二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2个环绕地球的宇航员。季托夫升空时年仅26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宇航员。 他也是第一個發生的宇航员,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嘔吐的人類。.

新!!: 太空競賽和戈尔曼·季托夫 · 查看更多 »

战略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Strategic Bomber)係轟炸機的一种,從高空對地面进行远程投弹的大型軍用飛機。与战术轰炸机被用于對某个交战区内的军队和军事设备轟炸不同,战略轰炸机的用途是執行遠程轟炸和战略轰炸,運載長射程、高威力的空對地飛彈或核武器,對敌方心臟地區的战略目标如主要军事设施、工厂和城市等进行打击,一舉達到大幅削弱敵方的戰爭能力。当然,战略轰炸机也可用于战术轰炸。.

新!!: 太空競賽和战略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太空競賽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斯皮罗·阿格纽

斯皮罗·西奥多·阿格纽(Spiro Theodore Agnew,),美国政治人物,曾任美國副總統。.

新!!: 太空競賽和斯皮罗·阿格纽 · 查看更多 »

新墨西哥州行政区划

新墨西哥州是美国西南部4大州之一。北方与科罗拉多州接壤,西临亚利桑那州,东部和南部与得克萨斯州相邻,西南部与墨西哥的奇瓦瓦州相接壤。面积约为31.5万平方公里,在美国50州里列第5位。首府位于圣菲。 美国新墨西哥州共有33个县。 *.

新!!: 太空競賽和新墨西哥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或施普林格(Springer,),在柏林成立,是一个总部位于德国的世界性出版公司,它出版教科书、学术参考书以及同行评论性杂志,专--于科学、技术、数学以及医学领域。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中,施普林格是最大的书籍出版者,以及第二大世界性杂志出版者(最大的是爱思唯尔)。施普林格拥有超过60个出版社,每年出版1,900种杂志,5,500种新书,营业额为9.24亿欧元(2006年),雇有超过5,000名员工 。施普林格在柏林、海德堡、多德雷赫特(位于荷兰)与纽约设有主办事处。施普林格亚洲总部设在香港。2005年8月,施普林格在北京成立代表处。.

新!!: 太空競賽和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 · 查看更多 »

拱點

拱點(apsis,複數為apsides)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轨道的极端点;在天文學中,这个词是指在橢圓軌道上運行的天體最接近或最遠離它的引力中心(通常也就是系統的質量中心)的點。 最靠近引力中心的點稱為近拱點(periapsis)或近心點(pericentre),而距離最遠的點就稱為遠拱點(apoapsis)或遠心點(apocentre)。連接近拱點和遠拱點的直線稱為拱點線,是橢圓的長軸,也是橢圓內最長的直線段。 連接近拱點與遠拱點的直線稱為拱點線。橢圓的長軸與拱點線同線。 以下是用於辨識橢圓軌道的項目:.

新!!: 太空競賽和拱點 · 查看更多 »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Kosmodrom Baykonur;Байқоңыр ғарыш айлағы,羅馬化:Bayqoñır ğarış aylağı),又譯為貝科奴太空發射場,是位於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克孜勒奥尔达州的航天发射中心,為世界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太空發射中心。啟用於1955年6月,最初是前苏联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弹试验基地,蘇聯解體後同時由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與俄羅斯航空太空軍使用。其名「拜科努爾」原是卡拉干达州境內的礦業城鎮,蘇聯政府為對外人誤導該基地的正確位置,因而使用此名,而原来的拜科努尔村同样也建有仿制的航天发射中心,直到1970年代拆除。場內擁有13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航天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在建成後即成為蘇聯太空計畫的主要作業基地,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承擔史上首次載人太空任務的東方一號太空船、以及美國停止太空梭計畫後為國際太空站服務的載人太空船,均是從此發射的;此外,俄羅斯從蘇聯時期至今的所有載人太空船,也都是從此發射的。現在發射場土地由俄羅斯向哈薩克租借使用,目前雙方合約簽至2050年;但因俄羅斯計劃將此部分的太空載具發射工作轉移至位於俄羅斯領土內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哈薩克方面有將此永久租借予俄羅斯的打算。.

新!!: 太空競賽和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太空竞赛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