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N1运载火箭

指数 N1运载火箭

N1运载火箭是苏联研发的用来将苏联宇航员送到月球的火箭,也被西方人称为 G-1e 或 SL-15 。N1就是俄语носитель(运载器)的缩写。N1运载火箭研发工作比土星五号晚,不仅资金短缺、未经测试,而且四次发射试验都失败了,于是苏联在1976年正式取消了这项工程。.

目录

  1. 31 关系: 十月革命发动机复杂天空实验室计划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切洛梅土星5号运载火箭地球轨道交会分级燃烧循环喷气飞机公司火箭空对空导弹空间站米哈伊尔·扬格利米申煤油直接起飞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能源号赫鲁晓夫開放政策闪电号运载火箭苏联F-1火箭发动机L3微內核N1运载火箭洲際彈道飛彈液氧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拜科努爾

  2. 1969年航天
  3. 1969年蘇聯
  4. 1971年航天
  5. 1971年蘇聯
  6. 月球探測
  7. 蘇聯登月計畫
  8. 蘇聯運載火箭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十月革命

发动机

--,是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中,將燃料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量的装置称为引擎(Engine)或動力機,亦可以機一字來代稱(如:熱機);将电能、流体动能、压缩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称为电动机或馬達,中国大陸也稱发--动机。本條目只介紹其中把燃料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量的装置。 引擎可以用来驱动交通工具前进,或是作为其他装置如发电机的动力来源。.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发动机

复杂

在日常说法中,复杂或复杂性和简单相对立。但在特定的场合,复杂的反面是各部分相互独立,而复杂化才与简单相对立。本条目中,是从这种特定科学意义上,对复杂或复杂性予以讨论。.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复杂

天空实验室计划

天空实验室(Skylab)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於1973年至1979年进行的首次空间站计划。1973年到1974年间,曾有三批宇航员到空间站内进行实验。.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天空实验室计划

宇航员

1984年布魯斯·麥克坎德雷斯执行第一次无线舱外活动。图片来源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宇航员是指接受航天训练后,指挥、操纵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员。.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宇航员

弗拉基米尔·切洛梅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俄语: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Челоме́й,1914年6月30日波兰谢德尔采 - 1984年12月8日莫斯科),前苏联力学家、火箭工程师。 切洛梅出生于沙皇俄国的谢德尔采(今属波兰),乌克兰族。在3个月大时,他的家人逃往波尔塔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又迁往谢德尔采。 当切洛梅12岁时,全家又搬到基辅。1932年,切洛梅被送往基辅理工学院(既后来的基辅航空学院),在那里他凸显了一个优秀学生的特质。 1936年, 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向量分析》。在基辅理工学院学习期间,切洛梅旁听了很多高端理论的讲座,包括数学分析,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弹性力学理论,并在基辅大学力学讲座上发表演说。当时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工作的杜里奥列维.奇维塔在这时发现了切洛梅的学术潜力。切洛梅对力学和振动理论的兴趣非常浓厚即使在他休息的时候也会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1937年,切洛梅以优异的成绩从基辅理工学院毕业,并进入力学研究所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弗拉基米尔·切洛梅

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土星5号(Saturn V),又譯為--,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運載火箭,為可載人的多级可拋式液態燃料火箭。其同時為農神運載火箭系列中唯一實際運用的3個火箭型號之一。 尽管NASA曾设想过更大的火箭(例如),但土星5号是歷史上最大的火箭,高達110.6米,更是目前使用过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由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總指揮沃纳·冯·布劳恩和以及他们的德國火箭團隊擔任設計研發的工作,主要的承包商包括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以及IBM。 1967年至1973年期间NASA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火箭,从来没有过损失有效载荷的事故发生(虽然阿波罗6号和阿波罗13号曾出现过推进器失灵的问题,但箭载电脑都能够通过延长剩余推进器燃烧时间的办法以保持飞行)。除了一次例外,所有其他土星5号的发射都有三级:S-IC一级、S-II二级和S-IVB三级。每一级都使用液态氧(LOX)作为氧化剂。第一级使用高精炼煤油(RP-1)作为燃料,其他两级使用液态氢(LH2)作为燃料。一般来说,一次发射任务的前20分钟左右由火箭推动。土星5号的主要载荷是载着宇航员成功登月的阿波罗航天器。最后一次土星5号的发射将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送入太空。 下一個發射的重型火箭,為46年後,2018年2月6日成功發射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

地球轨道交会

地球轨道交会(Earth Orbit Rendezvou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登月计划阶段被提出的一种方案。此计划需要一系列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交会对接。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地球轨道交会

分级燃烧循环

分级燃烧循环(staged combustion cycle)也叫高压补燃循环,是双元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动力循环的一种。一部分燃料在预燃室燃烧产生高温燃气推动发动机的涡轮和泵。随后废气和推进剂一起注入燃烧室。 分级燃烧循环的主要优势是所有燃气和热量都通过燃烧室排除,基本没有损失。因此这种循环也常称为“闭式循环”。而开式循环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因而效率有所损失。 分级燃烧循环带来的另一个重要优点就是能承受非常高的燃烧室压力,这致使更大膨胀比的喷嘴可以用在发动机上。而主要缺点就是涡轮机的工作环境苛刻,需要添加许多额外的导管来输送高温燃气,还必须设计很复杂的反馈控制系统。 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相对其他形式循环是最难设计的,它的一种简化版本就是燃气发生器循环。.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分级燃烧循环

喷气飞机公司

#重定向 Aerojet.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喷气飞机公司

火箭

火箭或稱噴進器,是一種利用排出物質以製造反作用力而前進的載具,因火箭機構最早用於發射箭矢上,因此在中文稱為火箭。另外古代将箭頭附上可燃物質並點火的箭矢也叫火箭,但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火箭

空对空导弹

對空飛彈泛指所有裝置在空中飛行的載具上面,攻擊其他的空中目標的飛彈。 最早的空對空飛彈是由德國在二戰末期研發出來的 Henschel Hs 117 Schmetterling,用以對付盟軍的轟炸機群,企圖重新奪取制空權,但未及投入實戰。二次大戰之後,空對空飛彈的研發也在各國逐漸發酵,當時研發的主要目的都是要對付攜帶原子彈的戰略轟炸機。.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空对空导弹

空间站

站又稱作--,是运行在外层空间的人造舱,广义上为航天器的一种。和宇宙飞船相比,空间站并不一定会搭载着航天员发射升空,也不一定会具备推进和着陆用的设备,但空间站有適合人類长时间居住的设计,可以作为宇航员在太空停留和工作的场所。空间站能提供地面实验设施所不能提供的低重力、宇宙空间环境等条件,主要被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尤其是研究长期滞留宇宙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人类的全部空间站都是建造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为了对空间站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给和输送,需要其它航天器的配合。.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空间站

#重定向 稻.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米

米哈伊尔·扬格利

#重定向 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米哈伊尔·扬格利

米申

米申(Mission)是美國的一座城市。位於德克薩斯州伊達爾戈縣。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米申有人口77,058。米申是麥卡倫-愛丁堡-米申都會區和使命和雷諾薩-麦卡倫都會區的一部份。.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米申

煤油

--(俗稱--,舊稱火油;美式英語:Kerosene;英式英語:paraffin)是一种通过对石油进行分馏后获得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由于煤油的组成成分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地方产的煤油的特征可能区分很大。比起汽油来,煤油比较粘稠,也比较不易燃。其闪点在55至100°C之间。煤油蒸汽比空气重得多,与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气。在分馏石油时煤油的沸点在汽油和柴油之间,约在160至280°C。.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煤油

直接起飞

直接起飞(Direct ascent)是美国太空计划登月计划阶段被提出的一种方案。直接起飞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星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其他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考虑的登月方案包括月球轨道集合和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轨道集合最终被使用。 苏联人也曾考虑过若干直接起飞的方案,尽管最终他们也选择了类似于美国对手的办法:2人操作的联盟号航天器以及单人的登月航天器。苏联N1火箭的失败推迟了苏联的登月计划,苏联人在美国的登月时仍然没有太多进展。 类似于《目标:月球》的科幻小说电影都经常虚拟直接起飞被使用在登月任务中。现实生活中,由于将一枚火箭安全降落在月球上的难度实在太大,直接起飞始终没有被采纳过。 Category:航天 Category:阿波罗计划.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直接起飞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謝爾蓋·帕夫洛维奇·科羅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烏克蘭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蘇聯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與美國太空競賽時火箭工程師與設計師領導;20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他也是斯大林在1938年大清洗被迫害者之一(坐牢近六年),這幾年裡還有幾個月是被關在西伯利亞的古拉格,出獄以後,立刻重用他的科學長才,成為蘇聯發展宇宙火箭及洲際導彈計劃的主持人,之後又被派往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号就是他全程成功督造。.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能源号

#重定向 能源运载火箭.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能源号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赫鲁晓夫

開放政策

开放政策(гла́сность 解作“开放性”或“公开性”)是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開放政策

闪电号运载火箭

#重定向 闪电运载火箭.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闪电号运载火箭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苏联

F-1火箭发动机

F-1火箭发动机(以下简称F-1)是美国洛克达因公司设计制造的一款煤油液氧发动机,用于農神五号运载火箭(也称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F-1是投入使用过的推力最大的单喷嘴(单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也是仅次于俄罗斯RD-170的推力最大的液体引擎(RD-170发动机有4个燃烧室,一台涡轮泵和2个预燃室)。.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F-1火箭发动机

L3微內核

L3微內核(L3 microkernel),一種微內核架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可以運行在Intel x86架構的電腦上。開發者是約亨·李德克以及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CMU)SET實驗室(SET institute)的同事。它的下一代,為L4微內核。.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L3微內核

N1运载火箭

N1运载火箭是苏联研发的用来将苏联宇航员送到月球的火箭,也被西方人称为 G-1e 或 SL-15 。N1就是俄语носитель(运载器)的缩写。N1运载火箭研发工作比土星五号晚,不仅资金短缺、未经测试,而且四次发射试验都失败了,于是苏联在1976年正式取消了这项工程。.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N1运载火箭

洲際彈道飛彈

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縮寫为 ICBM)是一種超远程彈道飛彈,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設計用途為投遞一枚或多枚的核彈頭。該種導彈的威力強大,常被設想成導致世界末日的核戰爭中使用的武器。洲際彈道飛彈具有比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彈道飛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飛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然而以射程來區分飛彈種類總是帶有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意性,所以目前並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嚴格地區分上述各種類型的導彈,所有定義都只在一定的學術群體內部能夠達成共識。 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Р-7(蘇軍的暱稱是Семёрка,意為「老七」),北約代號SS-6「警棍」。這枚導彈於1957年5月15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 目前擁有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潛射導彈)的國家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朝鮮。在2002年,美國和俄羅斯達成《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將各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削減至不多於2200枚。 至於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擁有中程彈道飛彈,而且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 普遍相信朝鮮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4彈道飛彈,該國在1998年和2006年進行的兩次飛彈試射未取得明顯的成功,但是2017年的試射已經達到洲際飛彈的理論水準,火星15彈道飛彈更達到了大國標準,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才能建造,同時還要能運作這樣的飛彈。.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洲際彈道飛彈

液氧

液氧(常用缩写LOX或LO2表示)是液态的氧气。它在航天、潜艇和气体工业上有重要应用。 液氧为浅蓝色液体,并具有强顺磁性。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通常气压(101.325 kPa)下密度1.141 g/cm³,凝固点50.5 K(-222.65 °C),沸点90.188 K(-182.96 °C)。 液氧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用途。工业上制造液氧的方法是对液态空气进行分馏。液氧的总膨胀比高达860:1,因为这个优点它在现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军事方面。 由于它的低温特性,液氧会使其接触的物质变得非常脆。液氧也是非常强的氧化剂:有机物在液氧中剧烈燃烧。一些物质若被长时间浸入液氧可能会发生爆炸,包括沥青。 在航天工业中,液氧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通常与液氢或煤油(二者作为还原剂)搭配使用。一些最早期的弹道导弹采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如V2(液氧-酒精)和R-7(液氧-煤油)。在作为推进剂时,液氧能为发动机提供很高的比冲;另外,相对于另一种常见的推进剂组合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的几种搭配形式更清洁环保(肼类物质有剧毒)。 早期的洲际弹道导弹也曾采用液氧,但这种配置很快被放弃了,因为液氧难于贮存,必须在发射前注入导弹燃料箱。这导致导弹的反应速度降低,并容易被敌方发现。美国采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来代替使用液氧的液体发动机,而苏联则在其液体导弹中使用了有毒但可贮存的肼(聯胺)类燃料。但由于液氧及其搭配推进剂的清洁高效,现在的运载火箭仍然大量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包括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和阿丽亚娜5号的第一级主发动机。 在露天爆破中可以采用液氧炸药,但这种做法正逐渐被淘汰,因为液氧炸药存在相当的危险性,容易引发事故。.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液氧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Kosmodrom Baykonur;Байқоңыр ғарыш айлағы,羅馬化:Bayqoñır ğarış aylağı),又譯為貝科奴太空發射場,是位於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克孜勒奥尔达州的航天发射中心,為世界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太空發射中心。啟用於1955年6月,最初是前苏联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弹试验基地,蘇聯解體後同時由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與俄羅斯航空太空軍使用。其名「拜科努爾」原是卡拉干达州境內的礦業城鎮,蘇聯政府為對外人誤導該基地的正確位置,因而使用此名,而原来的拜科努尔村同样也建有仿制的航天发射中心,直到1970年代拆除。場內擁有13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航天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在建成後即成為蘇聯太空計畫的主要作業基地,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承擔史上首次載人太空任務的東方一號太空船、以及美國停止太空梭計畫後為國際太空站服務的載人太空船,均是從此發射的;此外,俄羅斯從蘇聯時期至今的所有載人太空船,也都是從此發射的。現在發射場土地由俄羅斯向哈薩克租借使用,目前雙方合約簽至2050年;但因俄羅斯計劃將此部分的太空載具發射工作轉移至位於俄羅斯領土內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哈薩克方面有將此永久租借予俄羅斯的打算。.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爾

拜科努爾(Байкону́р,Байкоңыр,羅馬轉寫:Baikonur,意思是「富裕的土地」)是位於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州的一座城市,位於錫爾河畔。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0人(2006年)。 建於1955年,原名列寧斯克(Ленинск),以服務拜科努爾航天中心。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租用至2050年。1995年改名。原來的「拜科努爾」位於這裡400公里之遙,屬於卡拉干達州。1961年4月把發射中心命名為拜科努爾通常被認為是蘇聯掩人耳目之舉。.

查看 N1运载火箭和拜科努爾

另见

1969年航天

1969年蘇聯

1971年航天

1971年蘇聯

月球探測

蘇聯登月計畫

蘇聯運載火箭

亦称为 N1,N1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