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大不列顛王國,大炮遠運,大陆军,威廉·豪,乔治·华盛顿,北美英軍總司令,哈利法克斯,剑桥 (马萨诸塞州),皇家英國海軍,班奈狄克·阿諾德,碉堡山戰役,美國獨立戰爭,絞刑,麻薩諸塞灣殖民地,葡萄彈,英國軍隊,查爾斯鎮 (麻薩諸塞州),民兵,波士頓戰場,波士顿,战争,新罕布什尔州,新斯科舍,攻占提康德羅加堡。
- 1776年美國
- 18世纪波士顿
- 大不列顛戰役
- 美国战役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曾為英国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案》,由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所共組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成為英格蘭王詹姆士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 當《1800年聯合法案》通過以來,大不列顛王國又與愛爾蘭王國合併,在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取代。.
大炮遠運
大炮遠運(Noble train of artillery)是美國獨立戰爭波士頓之圍期間的重要事件。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後,民兵開始包圍波士頓,但欠缺遠程火炮轟擊市內。同年5月民兵在紐約州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奪取英軍大型火炮,卻沒有能力運往波士頓。 7月華盛頓在波士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著手將該處的大炮運往南方。華盛頓聽從多人建議後,派好友亨利·諾克斯帶同資金北上,並在12月抵達提康德羅加。在嚴冬天氣下,諾克斯克服了重重運輸障礙,在1776年1月將59門各種口徑的火炮(約60噸)運抵波士頓,使民兵即時擁有攻城武器。經過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後,民兵可運用大炮攻擊波士頓所有設施,迫使英軍撤離波士頓,波士頓之圍就此以民兵勝利告終。.
大陆军
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军事力量,于1775年6月14日根据第二次大陆议会的决议建立,使美國獨立運動有了革命武力對抗英國軍隊。在整个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擔任大陸軍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根据《巴黎和约》,大陆军大部分军队解散,仍然保留的一部分军队成为后来的美国陆军。.
威廉·豪
#重定向 第五代何奧子爵威廉·何奧.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北美英軍總司令
北美英軍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 North America),是指英國陸軍在1755年至1875年間於北美洲的最高司令。該職位在七年戰爭期間首次創立。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北美英軍總司令一職拆分為兩個職位:新北美英軍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 America)負責西佛羅里達至紐芬蘭的戰區,而魁北克英軍總司令(Commanders-in-Chief, Quebec)則負責加拿大戰區。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軍失去北美大片殖民地,統轄北美陸軍的職責逐漸落在魁北克英軍總司令身上。1791年,英軍將魁北克英軍總司令更名為加拿大英軍總司令(Commander-in-Chief, The Canadas)。1867年加拿大聯邦化,英軍在1875年正式裁撤北美英軍總司令一職,改為,逐步將軍事權力轉移至加拿大陸軍。.
哈利法克斯
哈利法克斯(Halifax、Halafacs),是加拿大-zh-hans:新斯科舍;zh-hk:諾華士高沙;zh-tw:諾瓦斯科西亞;-省的省会,北部最大的深水天然港口,气候适宜,是加拿大第二温暖的城市。2006年人口为372,679。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东部地区主要的政府服务和商业部门的集中地。农业,渔业,采矿,林业以及天然气提炼为哈利法克斯地区的主要资源类工业部门。.
剑桥 (马萨诸塞州)
劍橋(Cambridge),是緊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西北方的一個城市,与波士顿市区隔查尔斯河相对。这里是兩所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至2006年,世界上共有780人獲諾貝爾獎;由於這兩所名校位於此小鎮,劍橋市號稱培養了780人中的130諾貝爾獎得主。劍橋市亦集結了100多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成為美國生技產業的聚集區域。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美國每十年做一次統計),劍橋市有101,355名居民。.
皇家英國海軍
#重定向 英國皇家海軍.
班奈狄克·阿諾德
#重定向 贝内迪克特·阿诺德.
碉堡山戰役
#重定向 邦克山戰役.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絞刑
#重定向 绞刑.
查看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和絞刑
麻薩諸塞灣殖民地
#重定向 馬薩諸塞灣殖民地.
葡萄彈
葡萄彈(Grapeshot)由許多小圓球(通常為鐵丸)組成的炮彈,歐洲於18世紀至19世紀使用,主要用作殺傷武器。此名稱由其組合鐵球的構造與葡萄相似而來。通常本彈裝填於加農砲內,在陸戰與海戰中當作對人炮彈使用。保王黨武裝叛亂時,拿破崙便是使用此炮彈鎮壓暴徒。 为了便于装填,将数颗球形铁弹子或铅弹子装在一个弹壳(圆桶和箱形弹体)内,或者是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就类似于现在霰弹枪子弹的造型,不过是以一个大圆桶用火炮来发射。雖然葡萄弹的原理近似霰弹,但霰弹并不完全等于葡萄弹;葡萄彈是当时海军的弹种,而非陆军的。 典型的是將許多鐵丸中,每3個鐵丸用鐵箍捆在一起,再用鑄鐵片裝入很薄的容器,發射後容器爆裂,裏面的鉛彈丸或鐵彈丸將形成大面積的散射,威力極大。由於葡萄彈在爆炸同時內部鐵球就飛散,故其射程並不遠,是用於近距離的霰彈,通常內含三層,每層三顆鐵彈丸,外殼以鐵環、帆布、或繩網製成,有一塊金屬底板。外面没有壳包裹,样子就像一大串的葡萄,所以就称为葡萄弹。這種彈藥的外殼在離開砲口後很快就破裂,裡面的彈丸在火药的冲击下冲破弹体的束缚向四周飞散,增加殺傷面積。通常用於近距離(50─350碼)殺傷人員。 在海戰中,葡萄彈類似於許多小炮彈,用於撕裂敵船的帆,或是對甲板上的人員造成大面積殺傷。而且彈丸很難被取乾淨,非常容易造成船員得到外傷感染。 葡萄彈在內含彈莢的霰彈與內含炸藥的榴散彈開發實裝後,便被淘汰不再生產。 Category:炮彈.
英國軍隊
英国軍隊(英文:British Armed Forces),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的軍隊」(Her Majesty's Armed Forces),但是有時在法律上稱為“君主之武裝隊伍”(Armed Forces of the Crown),由英國君主擔任英國陆、海、空三軍總司令、由英國國防部內的國防委員會管理。 英国軍隊受到英國國會的委托,保護英國本土及其海外領土的職責、促進英國政府廣泛的安全利益、出力支援國際及維持和平。英國軍隊經常活躍地參與北約和其他盟國的軍事行動。在人員上,英国軍隊的主要優勢是其人員訓練的精良品質與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員的數量多寡。英國常備軍費開支僅次於美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世界排行第三(以美元計算,不考量各國的物價),也是世界核武第四多的軍力,只在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後,英国軍隊是北约第四大常设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土耳其軍隊和法国军队。英軍在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海外駐軍,阿森松島、巴林、伯利茲、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文萊、加拿大、塞浦路斯、福克蘭群島、德國、直布羅陀、肯尼亞、蒙特塞拉特、尼泊爾、卡塔爾和新加坡均設有海外駐地和設施,總計超過4萬人。.
查爾斯鎮 (麻薩諸塞州)
#重定向 查爾斯頓 (波士頓).
民兵
民兵(Militia)或武裝民兵相對於現役或者是後備軍人,泛指一個國家當中具備最基礎的作戰能力的人民。這些人民可能已經自軍中退役,或者是受過簡單到完整的軍事訓練,至少會操作各式輕型槍支類的武器進行作戰。 民兵可能出現的場合包括作為一個國家的輔助或者是後備補充兵力,也可能是在內戰的場合出現在反對政府的武裝力量當中,或者是在和平時期民間自己組織的武裝力量。民兵多半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職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組織起來執行戰鬥或者是相關的支援任務。 在歷史上民兵參與戰爭或者是衝突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在傳統正規軍隊作戰的場合,或者是作為游擊戰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以及在非洲許多內戰當中,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允許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也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民兵有很大關聯(參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查看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和民兵
波士頓戰場
波士頓戰役(Boston Campaign)是新英格蘭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戰事,發生於1775年4月至1776年3月之間。戰役使到北美殖民地與英國關係決裂,促使殖民地在1776年7月發表《美國獨立宣言》,並且引發後續美國獨立戰爭戰事。 波士頓戰役以英國向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施行《強制法案》為起點,促使殖民者組成自治政府對抗。英國為徵收殖民者武器,在1774年9月引發火藥危機,使雙方幾乎爆發武裝衝突。到1775年4月,英軍第二次的徵收武器行動,觸發了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而民兵取勝後更開始包圍英軍總部波士頓,是為波士頓之圍;另一批民兵則開始遠征加拿大。圍城之初,民兵與英軍只有多次輕微衝突,以爭奪補給。6月碉堡山戰役爆發,以英軍慘勝告終,圍城戰陷入僵局。 碉堡山戰役後,維珍尼亞州的華盛頓出任大陸軍總司令,接掌民兵指揮;而北美英軍總司令托馬士·蓋奇(Thomas Gage)則被撤職,由威廉·豪接任。然而交戰雙方各自面對軍力問題,一直無法發動進攻。要到1776年1月,大陸軍透過大炮遠運將提康德羅加堡的攻城炮運抵戰場,才打破僵局。3月大陸軍在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奪取先機,迫使英軍從海路撤出波士頓,戰事以大陸軍勝利告終。.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查看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和战争
新罕布什尔州
新罕布什尔州(State of 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南接马萨诸塞州,西接佛蒙特州,东接缅因州及大西洋,北接加拿大魁北克省。州土地面积排名倒数第五,也是五十个州中人口数量第九少的州。 新罕布什尔州于1776年1月成为第一个独立于大不列颠政府的北美殖民地,其也是第一个制定自己宪法的殖民地。 六个月后,新罕布什尔州及其他十二个州组成了美利坚合众国,在1788年6月新罕布什尔州正式批准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第九个加入合众国的州。 州首府为康科德市,最大城市为曼彻斯特市,曼彻斯特市同时是新英格兰地区北部包括佛蒙特州及缅因州区域最大的城市。州实行免消费税,个人收入除利息及股息外也不在州或地方一级征税。新罕布什尔州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第一个举行初选的州。州车牌印有该州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該州盛产花岗岩,因而得名州绰号“花岗岩州”。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保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新斯科舍
#重定向 新斯科舍省.
攻占提康德羅加堡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Capture of Fort Ticonderoga)是美國獨立戰爭早期的一場軍事衝突。1775年5月10日,反叛英國的,以及阿諾德號召的新英格蘭民兵,突襲尚普蘭湖南部、哈德遜河河畔的英軍要塞,並以極少兵力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及,俘虜全部駐守英軍,以及多門重型火炮。這些火炮後來透過大炮遠運送抵波士頓的大陸軍陣地,最終迫使英軍撤出波士頓。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對美國獨立戰爭有重要戰略影響。在此以前,駐守加拿大的英軍可以沿哈德遜河南下,穿過整個紐約州,由北面夾擊正在包圍波士頓的民兵。提康德羅加堡失守後,英軍南下路線開始受阻。到1776年,當華盛頓指揮的大陸軍於紐約州遭受重創時,提康德羅加堡又阻礙了加拿大英軍南下夾攻,為大陸軍提供喘息空間。雙方在哈德遜河區域的衝突,最終在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達致頂峰。 攻佔提康德羅加堡亦是大陸軍遠征加拿大的前奏。早在英國國會頒布《強制法案》後,新英格蘭殖民地便試圖拉攏加拿大人協助,甚至邀請其參與,但未有獲得響應。新英格蘭殖民地與英國爆發戰爭後,大陸議會希望阻止英軍從加拿大南下,終於決定入侵加拿大。.
另见
1776年美國
18世纪波士顿
大不列顛戰役
- 三河市之戰
- 亞伯拉罕平原戰役
- 切爾西灣戰鬥
-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
- 卡姆登戰役
- 吉爾福德縣府戰役
- 哈林高地戰役
- 圖爾奈戰役
- 圖爾寬戰役
- 基普灣登陸戰
-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
- 布萊克斯托克農場戰役
- 德廷根战役
- 提康德羅加堡戰役 (1759年)
- 攻占提康德羅加堡
- 普拉西战役
- 比利亞維西奧薩戰役
- 沃克斯華戰役
- 沛爾岬之戰
- 法爾茅斯焚城
- 白原戰役
- 矮山戰役
- 糧草戰爭
- 聖皮埃爾之戰
- 色達斯之戰
- 華盛頓堡攻城戰
- 邦克山戰役
- 邦德溪戰役
- 長岬之戰
- 長島會戰
- 阿遜平克溪戰役
- 馬爾普拉凱戰役
- 魁北克戰役 (1775年)
美国战役
- 三河市之戰
- 切爾西灣戰鬥
-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
- 卡加延德米薩米斯戰鬥
- 卡姆登戰役
- 吉爾福德縣府戰役
- 同帥戰役
- 哈林高地戰役
- 基普灣登陸戰
-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
- 奠邊府戰役
- 崑嵩戰役
- 布萊克斯托克農場戰役
- 攻占提康德羅加堡
- 普林斯顿战役
- 沃克斯華戰役
- 沛爾岬之戰
- 猪湾事件
- 白原戰役
- 矮山戰役
- 祿寧戰役 (1972年)
- 科爾馬包圍戰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 第二次廣治戰役
- 糧草戰爭
-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 聖皮埃爾之戰
- 色達斯之戰
- 茅舍行動
- 菊水作戰
- 華盛頓堡攻城戰
- 越門戰役
- 通戈通戈伏击
- 邦克山戰役
- 邦德溪戰役
- 長岬之戰
- 長島會戰
- 阿古桑山戰鬥
- 阿遜平克溪戰役
- 魁北克戰役 (1775年)
- 鵝貢戰役
- 鹰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