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关系: 基因工程,基因庫,基因組學,基因轉殖,基因毒性,基因流動,基因改造食品,入侵物种,生物化学,物种,遗传学,转基因生物。
- 保护生物学
- 入侵物种
- 基因工程
- 杂交
- 棲息地
- 环境术语
- 生態學
- 群体遗传学
- 遗传修饰生物体
- 饲养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遺傳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组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以产生改良的或新的生物体。可以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和复制需要的遗传物质以产生DNA序列,或通过合成DNA,然后插入宿主生物体,以此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可以使用核酸酶除去或“敲除”基因。基因靶向是使用同源重组来改变内源基因的不同技术,并且可以用于缺失基因,去除外显子,添加基因或引入点突变。 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体被认为是转基因生物体(GMO)。第一种转基因生物是1973年产生的细菌和1974年的转基因小鼠。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在1982年商业化,转基因食品自1994年以来一直销售。作为宠物设计的第一种转基因生物GloFish于2003年12月首先在美国销售。 遗传工程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研究、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用于洗衣洗涤剂和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酶现在在转基因(GM)细胞中制造,实验性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正用于研究目的,并且转基因作物已经商业化。.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工程
基因庫
基因庫或基因池(gene pool)是指同一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集合。 因此,每個個體所擁有的基因都是該族群各個成員所共享的。比如黑人、白人、紅人、黃種人皆共享人類的基因庫,而人類、黑猩猩、獼猴等皆共享靈長類基因庫。.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庫
基因組學
基因组学(Genomics),或基因體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基因组学能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例如,对刚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一个名为“Oncotype DX”的基因组测试,能用来评估病人乳腺癌复发的个体危险率以及化疗效果,这有助于医生获得更多的治疗信息并进行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还被用于食品与农业部门。 基因组学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遗传分析,基因表达测量和基因功能鉴定。.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組學
基因轉殖
#重定向 基因工程.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轉殖
基因毒性
基因毒性(Genotoxicity)是指會破壞細胞內遺傳物質完整性的性質。如六價鉻、苯、芳香胺都是具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游離輻射也具有基因毒性。 基因毒性的物質由於會造成基因突變,幫助腫瘤的成長,常被視為潛在的突變原及致癌物質。以芳香胺為例,因為具有親核性,可以和DNA產生的共價鍵,形成芳香胺及DNA的加合物,無法準確的複制基因,因此也認為是突變原之一。 若精子或卵子受到基因毒性物質影響,其基因發生變化,且基因的變化會傳遞到未接觸基因毒性物質的後代。.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毒性
基因流動
在群体遗传学中, 基因流动,或称为基因移徙(),是变异基因从一个种群到另一个种群的转移。 如果基因流动的速率足够高,那么两个种群可以看作是拥有一致的基因多样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种群。 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只需要“一代一个个体迁徙”,就能防止种群的遗传漂变。 基因流动是一个可以用来在不同种群中传递基因多样性重要的机制。 种群个体的迁出或迁入都可能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改变中群内的基因多样性。 迁移也可能会导致特定物种或种的群基因库中新增变异个体。 高速率的基因流动可以减少两个种群间的基因差异,增加基因一致性。 因此,一般认为基因流动通过结合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来限制物种分化,以最终防止物种形成。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不同种群间基因流动的速率。 基因流动在具有低传播性或低流动性的种群间一般比较慢,这样的基因流动一般发生于分散的栖息地之间,不同的栖息地之间常常相距甚远,这样的种群的规模一般也不大。物种流动性在基因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容易迁徙的种群更有可能与其他种群进行交流。尽管花粉和种子常常可以移动很长的距离,通常来说,仍然是动物比植物更容易流动。 随着散布距离的降低,基因流动会被阻碍,且更容易发生近亲繁殖(近亲繁殖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F得到)。例如,在许多小岛上,由于岛的环境比较孤立,且种群规模较小,岛上的种群就有着更低的基因流动速率。黑脚岩袋鼠就在澳大利亚的海岸线附近的几个岛上有近亲繁殖的种群。 种群十分孤立导致近亲繁殖发生的概率极大。.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流動
基因改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
查看 基因污染和基因改造食品
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Invasive species)是引进物种的一个子集。如果一个物种經人为引入一个其先前不曾自然生存的地区,并有能力在无更多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在当地发展成一定数量,以至威胁到当地的生物多樣性,成为当地公害,就可称之为「入侵物种」。.
查看 基因污染和入侵物种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查看 基因污染和生物化学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查看 基因污染和物种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天然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两条链上的核苷酸互补,而每一条链都能够作为模板来合成新的互补链。这就是生成可以被遗传的基因的复制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对应着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这种对应性被称为遗传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它如何折叠成为一个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结构则与它所发挥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质执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进程来维持细胞的生存。DNA上的一个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甚至整个生物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查看 基因污染和遗传学
转基因生物
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或稱转基因生物、遗传修饰生物体,是指通過基因改造實現基因改變的生物。這種技術,通常称作重组DNA技術。在生成轉基因生物的一般原理是,將新的遺傳物質添加到一個生物體内的基因。這就是基因工程,並通過DNA被發現,這稱作基因工程,在DNA的發現成為可能。 基因改造食物,便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食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食物。通常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食物的產量、抗寒及其他特性。然而,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例如基因污染問題也不能忽視。 Category:遗传修饰生物体 Category:分子生物学.
查看 基因污染和转基因生物
另见
保护生物学
入侵物种
基因工程
- CRISPR
- 人與動物關係學
- 基因工程
- 基因工程历史
- 基因改造食品
- 基因文库
- 基因污染
- 基因治療
- 基因靶向
- 核糖核酸编辑
- 滅瘟素
- 生物產藥
- 藍/白篩
- 衔接子
- 超人类主义
- 转基因
- 转基因作物
- 转基因动物
- 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
- 類轉錄活化因子核酸酶
- 黏質體
杂交
棲息地
- 保育生物學
- 入侵物种
- 共同演化
- 关键种
- 原生物種
- 基因污染
- 景观生态学
- 林冠
- 林地復育
- 枯立木
- 棲息地
- 棲息地破壞
- 植物相
- 植被
- 湿地
- 溫帶落葉林
- 演替
- 瀕危物種
- 物种多样性
- 环境保护主义
- 生境破碎化
- 生态位
- 生物地理分布区
- 生物地理学
- 群落生境
- 自然环境
- 边缘效应
- 過度放牧
- 顶极群落
环境术语
- 保护状况
- 入侵物种
- 共同演化
- 可持續性
- 可持续发展
- 城乡结合部
- 城市蔓延
- 基因污染
- 棲息地破壞
- 植物修復
- 沼泽
- 湿地
- 演替
- 物种多样性
- 环境工程
- 环境承载力
- 生态设计
- 生態工程
- 生態足跡
- 生物修復
- 生物地理学
- 生物量
- 真菌修復
- 碳足跡
- 表面活性剂
- 边缘效应
- 阶梯可燃物
- 顶极群落
生態學
- 三角洲
- 共生
- 农村
- 初级生产
- 副极地气候
- 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
- 嗜極生物
- 基因庫
- 基因污染
- 奠基者效应
- 寄生
- 异域物种形成
- 影子生物圈
- 拉撒路物種
- 捕食
- 政治生態學
- 棲息地
- 次级代谢产物
- 母体效应
- 民主邦联主义
- 氧循環
- 海奴韋萊
- 營養級
- 物候學
- 物种形成
- 生态学
- 生态平衡
- 生態塔
- 生態智慧
- 生活型
- 盗蜜
- 硬叶林
- 社會生物學
- 种间关系
- 移民
- 綠肥
- 腐生生物
- 腐肉
- 華萊士效應
- 营养
- 蘆原
- 警戒作用
- 资源
- 過度開發
- 食腐動物
群体遗传学
- Arlequin
- 中性演化理論
- 人工選擇
- 保守序列
- 单倍群
- 哈代-温伯格定律
- 單核苷酸多態性
- 基因型频率
- 基因家族
- 基因庫
- 基因污染
- 基因流動
- 墨西哥钝口螈
- 外婚制
- 奠基者效应
- 微演化
- 性選擇
- 族群選擇
- 最近共同祖先
- 有效種群大小
- 生物多樣性
- 种群瓶颈
- 等位基因频率
- 群体遗传学
- 自交不親和性
- 表现度
- 费雪自然选择定理
- 近交衰退
- 近亲繁殖
- 远交衰退
- 连锁不平衡
- 遗传多样性
- 遗传度
- 遗传漂变
- 遗传连锁
- 適應度
- 随机交配
- 雜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