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氹仔

指数 氹仔

氹仔(氹,漢語拼音:dàng;粵拼:tam5;注音:ㄉㄤˋ)(别称龙头湾、潭仔、窞仔,舊稱為龍環、雞頸;澳門本地的「--」(現代字)為異體字,古作「凼」、「窞」,數碼時代,由於內地字型中缺氹字,產生中國內地部份出版物顯示古字--)。在古代氹仔有被稱為「潭仔」,葡文名稱則從閩南語對「氹仔」的讀音tiap-á(近似「tiamp-a」)演變成「Taipa」及「Typa」,稱為 Ilha da Taipa,英文曾作The Typa,澳門的離島,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氹仔原為一個獨立島嶼,現已和路環及路氹城連成一體。值得一提,位於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劃分為氹仔的一部份。.

73 关系: 培華中學台灣君怡酒店塔台大潭山大潭山壹號大潭山郊野公園夯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官也街小潭山島嶼中国大陆三育中學一粒米亚洲异体字住宅嘉模聖母堂嘉樂庇總督大橋四面佛糯稻紀念碑花園美景花園花城公園聯國學校聖善學校西灣大橋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路環路氹城路氹邊檢大樓路氹連貫公路路氹歷史館麗景灣酒店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闽南语葡萄牙葡萄牙語英语連島沙洲橫琴島氹仔氹仔客運碼頭氹仔中央公園汉语拼音注音符號湖畔大廈...湖畔花園澳門澳門城市大學澳門培道中學澳門半島澳門友誼大橋澳門大學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澳門大學新校區澳門島嶼澳門國際學校澳門國際機場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聖公會中學澳門賽馬會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濠江中學濠景花園海灣花園海洋花園新濠鋒酒店旅遊學院曼哈頓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培華中學

培華中學(Escola Secundaria Pui Va,Pui Va Middle School)澳门培华中学是潮州同乡会主办的一间非牟利私校,是澳门政府批地建校中首批投入运作的一间全日制中学,是离岛的第一间完全中学,也是加入政府十五年免费教育的中、小、幼一条龙的学校。 培华中学创办于1995年,首任校长阮宇华。.

新!!: 氹仔和培華中學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氹仔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君怡酒店

君怡酒店可以指:.

新!!: 氹仔和君怡酒店 · 查看更多 »

塔台

塔台在此主要解釋航空交通管制塔(大型火車調車場、港口等設施亦設有塔台),是一種設置於機場中的航空交通管制設施,用來監看以及控制飛機起降的地方。世界上大部分的機場都不設有塔台,或是使用命令頻率(mandatory frequency),只有少數最忙碌的機場擁有需要設置塔台的航班流量,但也有些機場會在特別活動期間(例如)暫時啟用塔台。 通常塔台的高度必須超越機場內其他建築,以便讓航空管制員能看清楚機場四周的動態,但臨時性的塔台裝備可以從拖車或遠端無線電來操控。完整的塔台建築,最高的頂樓通常是四面皆為透明的窗戶,能保持360度的視野。中等流量的機場塔台可能僅由一名航管人員負責,並且塔台不一定會每天24小時開放。流量較大的機場,通常會有能容納許多航管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空間,塔台也會保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開放。 在航空母艦和兩棲突擊艦上,艦島上的艦橋採雙層式構造,下層為航海甲板供艦艇航行,而上層則是引導艦載機起降的塔台,比照空軍基地管理。.

新!!: 氹仔和塔台 · 查看更多 »

大潭山

大潭山位于澳門氹仔,海拔160.4米,是氹仔島的最高點。.

新!!: 氹仔和大潭山 · 查看更多 »

大潭山壹號

大潭山壹號(One Grantai),是澳門一個高級住宅,位於氹仔路環新瞭望臺馬路1號,即是大潭山郊野公園半山區,由世紀豪園(國際)發展開發,在2007年8月開售,2010年落成及入伙。建築師為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P&T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 Macau Branch),承建商為新昌營造(澳門)。 項目以城堡為設計概念,由6幢樓高33層大廈組成,合共856伙。分層單位以豪宅大單位為主,單位分3房2廳、4房2廳及5房2廳設計,連工人房,單位面積由2,100至3,500方呎不等。單位享有澳門金光大道景致。.

新!!: 氹仔和大潭山壹號 · 查看更多 »

大潭山郊野公園

大潭山郊野公園(Parque Natural da Taipa Grande)位於澳門氹仔東面大潭山上,鄰近澳門國際機場,現時由民政總署管理。是氹仔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郊野公園,公園佔面積約為49.31公頃,覆蓋範圍包括雞頸馬路、嘉樂庇總督馬路及司徒澤雄神父馬路一帶的山林,氹仔的最高點(160.4米)亦包括於園內。園內設有各類休憩設施及步行徑,是一個多功能的郊野公園。.

新!!: 氹仔和大潭山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夯土

夯土是一类建築材料。表示紅泥、粗砂、石灰块的三合土中的空隙经过夯實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質中較為結實的建材,在古代是城牆、宮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國,最早在龍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術。是客家土樓所呈現的土黃色外觀。 夯土兩字也常作为动词使用,表现一种使用重物将泥土中空隙去除的动作,这种动作使泥土变得更结实。夯是动词,与“砸”的动作相似。但是夯所使用的重物通常较重,超过一个人负重的能力,通常由数个人同时进行。与夯土类似的词,还有夯实:将物体(主要指泥土)砸得更结实。.

新!!: 氹仔和夯土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名的体育场馆或场馆群有很多,包括:.

新!!: 氹仔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Centro Desportivo Olímpico - Estádio),前稱澳門運動場,是澳門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其中一個組成場地。運動場位於氹仔運動場道與奧林匹克大馬路交界,於1997年啟用,2004年為配合2005年東亞運動會的舉行進行擴建,2005年8月3日擴建完成啟用。.

新!!: 氹仔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

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Centro Desportivo Olímpico - Piscina Olímpica;簡稱游泳館,曾稱澳門奧林匹克游泳館)位於澳門氹仔體育路148號,鄰近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是澳門唯一一個符合國際游泳總會標準的室內游泳體育場館。.

新!!: 氹仔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館 · 查看更多 »

官也街

官也街(葡語:Rua do Cunha)位處澳門氹仔市中心地帶;長15米、闊5米。南與施督憲正街(葡語:Rua Direita Carlos Eugénio)、告利雅施利華街(葡語:Rua Correia da Silva)成T字型相交,北與地堡街(葡語:Rua do Regedor)、消防局前地成T字型相交,是澳門新興的著名景點之一。 官也街是紀念第81任澳門總督官也。 官也街是澳門首個行人專用區,於1983年5月1日實施。官也街被闢為行人專用區,澳葡政府將狹窄道路加以裝飾,從此成為興旺的遊客區。由於手信店、食店、甜品店等店鋪都集中在此街,不少遊客都在此及地堡街品嘗美食,並在巴波沙總督前地遊覽富有法國文藝復興色彩的飲用水噴泉——「和麗女神噴泉」。.

新!!: 氹仔和官也街 · 查看更多 »

小潭山

小潭山又名菩提山,位於澳門氹仔,海拔110.8米。.

新!!: 氹仔和小潭山 · 查看更多 »

島嶼

島嶼或島是指於海洋中或湖泊中被水体圍繞的陆地区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面积更大的澳大利亚大陆不被视为岛屿,而視為大陸)。在狹小的地域集中2個或以上的島嶼,即成「島嶼群」,大規模的島嶼群稱作「群島」或「諸島」,列狀排列的群島即為「列島」。而如果一個國家的整個國土都坐落在一個或數個島之上,則此國家可以被稱為島嶼國家,簡稱“島國”。.

新!!: 氹仔和島嶼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氹仔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三育中學

#重定向 南投縣私立三育高級中學.

新!!: 氹仔和三育中學 · 查看更多 »

一粒米

一粒米 (Ilha Kai Kiong),原位於氹仔島東端離岸不遠一個极小的澳門島嶼。1995年因填海修建澳門國際機場而與氹仔連在一起,成為一個半島,現已成為機場控制塔的基座兼飛機跑道。.

新!!: 氹仔和一粒米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氹仔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异体字

异体字(亦稱又體、或體,《說文解字》中稱為重文)是指读音、意思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漢字。異體字又可分為兩種: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的異體字(下稱「完全異體字」)和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的異體字(下稱「部分異體字」)。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台湾,「--」是「--」的異體字(完全異體字),「--」是「--」的異體字,但在中国大陆卻恰恰相反。.

新!!: 氹仔和异体字 · 查看更多 »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新!!: 氹仔和住宅 · 查看更多 »

嘉模聖母堂

嘉模聖母堂(Igreja de Nossa Senhora do Carmo)位於澳門氹仔嘉路士米耶馬路與嘉模前地交界,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

新!!: 氹仔和嘉模聖母堂 · 查看更多 »

嘉樂庇總督大橋

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或稱嘉樂庇大橋,坊間通稱澳氹大橋、舊澳氹大橋、舊大橋或舊橋)是澳門第一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海大橋,也是當時葡萄牙“十大建設工程”之一。大橋從澳門半島葡京酒店對開海岸起到達氹仔小潭山北麓。.

新!!: 氹仔和嘉樂庇總督大橋 · 查看更多 »

四面佛

四面神,華語則音帕剖樓麼(พระพรหม,Phra Phrom,源自परब्रह्म,Para Brahma),因為屬天神級,所以「四面佛」是其誤稱,源自印度教、婆羅門教神話,為三主神之一的梵天(ब्रह्मा,Brahmā),所以亦稱「大梵天王」,乃創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婆罗米系字母)的创制者。在佛教经典中,则是请释迦牟尼住世说法的护法天神。在泰國信仰中,祂是財富之神,也會保護信徒的平安。受泰國影響,在香港、澳門及台灣,也有奉祠四面神的風氣。.

新!!: 氹仔和四面佛 · 查看更多 »

糯稻

糯稻(學名: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变种,在籼稻和粳稻品种中都有糯稻变种,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閩南語、閩東語、莆仙語皆稱“秫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寶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西京杂记》载,汉代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食蓬饵以祓妖邪。”餌即古代之糕,原料是米粉,可以是稻米粉或黍米粉。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在外貌上,糯米為不透明的白色。糯米與其他稻米的最主要分別是它所含的澱粉中以支鏈澱粉為主,達95%至100%,因而煮後較具黏性,口感也比一般白米更硬,多吃不易消化。 糯米中有一種稱為黑糯米或紫米(但不是那种不黏的),價格亦較貴。世界上以糯米為主要農作的國家是老撾,其他的稻作國家則少是以糯米為主(日本人渡部忠世認為有一糯米種植區,在泰北、老撾、西雙版納)。佐佐木高明說種糯米的民族也喜歡吃芋頭與山藥。.

新!!: 氹仔和糯稻 · 查看更多 »

紀念碑花園

紀念碑花園(葡文:Jardim do Monumento),是位於澳門氹仔的花園。公園內豎立了一個紀念碑,紀念葡萄牙戰船「第二瑪琍亞」號(戰船葡文名稱"D. Maria II", 即"瑪麗亞二世")爆炸事件之罹難人士。顧名思義,這個花園是因此紀念碑而得名。.

新!!: 氹仔和紀念碑花園 · 查看更多 »

美景花園

美景花園(Mayfair Gardens)是香港的大型私人屋苑項目,位處於新界青衣南細山路,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並由啟勝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美景花園於1984年建築完成及入伙,共有8座住宅樓宇,提供1,912個住宅單位。.

新!!: 氹仔和美景花園 · 查看更多 »

花城公園

花城公園(葡文:Jardim da Cidade das Flores)位於澳門氹仔,是澳門離島唯一採用中國園林式庭園建築的公園。公園所在位置為新興住宅區,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休閒放鬆的地點。.

新!!: 氹仔和花城公園 · 查看更多 »

聯國學校

聯國學校(英文:The School of the Nations)於1988年在澳門創辦,是一所以巴哈伊教義為基礎的教育機構,提供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小學及中學六年教育的私立學校。學校曾擁有兩個中小型校舍,分別位於澳門友誼大馬路及高美士街。現今唯一校舍位於氹仔米尼奧街。 教學語言主要是英語,教師來自世界各地。開辦初期只開設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小學及至初三,以後逐年增至完全中學。學校位於友誼大馬路的校舍提供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而小學及中學則設於高美士街校舍。.

新!!: 氹仔和聯國學校 · 查看更多 »

聖善學校

聖善學校(葡萄牙語:Escola Dom João Paulino)為澳門早期成立的學校之一,成立於1911年。現為天主教澳門教區學校之一,設有幼稚園至小學之九年免費教育,並實行小班教學,加強師生互動。.

新!!: 氹仔和聖善學校 · 查看更多 »

西灣大橋

西灣大橋是澳門第三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之間的跨海斜拉橋,北起澳門半島西灣湖景大馬路,南至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是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樑斜拉橋、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設有上、下兩層行車道,正常情況只使用上層橋面行車道;而下層的行車道路通常只在當澳門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時,上層橋面關閉時開放。.

新!!: 氹仔和西灣大橋 · 查看更多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簡稱粵拼(粵拼:,粤拼:Jyutping),是由香港語言學學會於1993年制定的粵語羅馬化拼音方案。其制定的目的在於以一套簡單、合理、易學、易用的粵語語音轉寫方案來統一社會各界在粵語拼音使用上的混亂情況。這套方案目前得到了香港教育、電腦中文資訊處理等多方面的支持。基於粵拼的拼音輸入法也發展得相當成熟,除了香港以外,台灣和日本也有使用此方案的輸入系統出售。因此該方案遂成為目前標準化程度最高 也是最普遍的一種粤语拼音方案。.

新!!: 氹仔和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 查看更多 »

路環

路環(Coloane)古稱鹽灣、鹽灶灣、九澳島或阿婆尾,因東北角之九澳灣與島上九澳山而得名。此外,路環的葡文名稱原因,也有音譯自該島的粵語古稱「過路灣」。現在是澳門的一個地方,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由於該島大部分地還沒開發,植被豐富,風景優美,因此路環被譽為澳門最後的後花園。路環島的最高峰疊石塘山半山以上的地區,被劃為郊野公園和媽祖文化村,受到嚴格保護。 路環原為一個獨立島嶼,其位置相當於今天路氹填海區蓮花路(映山湖)、石排灣馬路以南的部分,因為長期填海,現已和氹仔連成一體,而兩島之間因填海而成的區域就是現在的路氹城。.

新!!: 氹仔和路環 · 查看更多 »

路氹城

路氹城(Cotai,Coloane-Taipa)位於澳門的氹仔與路環之間,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該地段本來是一處海面,為外十字門的東部。1960年代建成路氹連貫公路後,西側水流減緩,形成了紅樹林的生態奇觀,而東面則一度出現牡蠣養殖場,到1980年代才結束。 後來因為澳門的土地不敷應用,澳門政府決定在該水域填海。這一塊新填海得出來的地,就是今日的路氹城。該處原本規劃為一新市鎮,作為對鄰近的聯生工業村的後勤支援城區,而廣珠鐵路的澳門段,更一度以該處為落腳點。後來經濟不景氣,使路氹城的發展受到拖延,而因為博彩業開放而導致的土地需求,更使原來的新市鎮規劃被擱置。2000年3月啟用的蓮花大橋,將路氹城和廣東珠海的橫琴島連接,乃澳門通往中國内地的陸上通道之一。 路氹城是新興發展區域,當中項目包括澳門科技大學、澳門蛋(2005年東亞運動會場館之一)、路氹金光大道等。其中以路氹金光大道規模最為龐大,計畫興建20間各具特色的酒店,總投資額約一千億澳門元。 路氹城,把兩個原本獨立的島嶼——氹仔和路環——連成一起。.

新!!: 氹仔和路氹城 · 查看更多 »

路氹邊檢大樓

路氹邊檢大樓(Posto Fronteiriço de Cotai、Cotai Frontier Port),俗稱蓮花口岸,位於路氹城蓮花路,為澳門與中國廣東省珠海市兩條陸路邊境通道之一,也是兩地第二條的陸路邊境通道。實行24小時通關,是兩地唯一全天候開放的正式口岸。邊檢站通過蓮花大橋連接橫琴口岸。.

新!!: 氹仔和路氹邊檢大樓 · 查看更多 »

路氹連貫公路

路氹連貫公路(Estrada do Istmo)連接澳門氹仔和路環的公路。1963年5月動工,至1968年6月完成,1969年秋正式通車。 公路是一道海堤,高出海平面5米,從氹仔的馬鱭尾向南伸至路環的石排灣,全長2250 米,路面寬9米,中間為7米闊車道,兩旁人行道各1米,整個工程耗資600多萬澳門元。1998年對該公路進行全面改造,成為一條雙向六車道的現代化道路。為慶祝澳門回歸,澳門政府於1999年在公路分隔帶中豎立了十二生肖的雕塑。.

新!!: 氹仔和路氹連貫公路 · 查看更多 »

路氹歷史館

路氹歷史館(Museu da História da Taipa e Coloane)位於澳門氹仔舊城區告利雅施利華街,前身為海島市政廳大樓。樓高兩層,佔地638平方米,始建於1920年。經澳門民政總署改建,於2006年5月7日對外開放。.

新!!: 氹仔和路氹歷史館 · 查看更多 »

麗景灣酒店

#重定向 麗景灣藝術酒店.

新!!: 氹仔和麗景灣酒店 · 查看更多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Casas - Museu da Taipa),是位於澳門氹仔島的旅遊景點,以海邊馬路的五幢葡萄牙式住宅為主的博物館。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於1999年12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五幢葡萄牙式住宅分別為:土生葡人之家、海島之家、葡萄牙地區之家、展覽館、迎賓館。現在,此住宅式博物館是澳門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產,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龍環葡韻景區被評定為澳門八景之一。不少影友或者結婚影集均以此取景。.

新!!: 氹仔和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氹仔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氹仔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氹仔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氹仔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連島沙洲

連島沙洲(tied bar或Tombolo)又称连岛坝,是由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外形與沙咀及沙洲相似,但形態卻是連接兩處陸地的沉積地形,其中一端原是島嶼,或者兩面都是島嶼。連島沙洲形成的地方通常都是位於狹窄的海峽。海浪因受島嶼的形狀以及季候風的影響,形成兩股季節性相反的沿岸漂移。因為水流較慢的關係,沿岸漂移便有機會把岸邊的沙石堆成沙咀。隨著時間的發展,兩邊沙咀不斷延長,最後接在一起,形成連島沙洲。而海平面上升亦可增加連島沙洲形成的機會。.

新!!: 氹仔和連島沙洲 · 查看更多 »

橫琴島

橫琴島,屬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東鄰澳門,為珠海市最大島嶼,萬山群島中的第二大島。.

新!!: 氹仔和橫琴島 · 查看更多 »

氹仔

氹仔(氹,漢語拼音:dàng;粵拼:tam5;注音:ㄉㄤˋ)(别称龙头湾、潭仔、窞仔,舊稱為龍環、雞頸;澳門本地的「--」(現代字)為異體字,古作「凼」、「窞」,數碼時代,由於內地字型中缺氹字,產生中國內地部份出版物顯示古字--)。在古代氹仔有被稱為「潭仔」,葡文名稱則從閩南語對「氹仔」的讀音tiap-á(近似「tiamp-a」)演變成「Taipa」及「Typa」,稱為 Ilha da Taipa,英文曾作The Typa,澳門的離島,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氹仔原為一個獨立島嶼,現已和路環及路氹城連成一體。值得一提,位於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劃分為氹仔的一部份。.

新!!: 氹仔和氹仔 · 查看更多 »

氹仔客運碼頭

氹仔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de Passageiros da Taipa,Taipa Ferry Terminal),俗稱「北安碼頭」或「氹仔碼頭」,是澳門一個位於澳門氹仔北安填海區的碼頭及出入境口岸,毗鄰澳門國際機場。碼頭提供往來澳門至香港、深圳、江門之高速客輪服務。 在永久客運碼頭啟用前,為加快分流外港碼頭的壓力,因此興建氹仔臨時客運碼頭(Terminal Marítimo Provisório da Taipa、Taipa Temporary Ferry Terminal),並於2007年10月16日啟用。永久客運碼頭於2017年5月18日舉行開幕儀式,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主持,同年6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臨時客運碼頭也於同日凌晨停止運作。.

新!!: 氹仔和氹仔客運碼頭 · 查看更多 »

氹仔中央公園

氹仔中央公園(Parque Central da Taipa、Taipa Central Park)位於澳門氹仔成都街,是澳門離島設施最完善的市政公園,於2012年12月31日開放使用。.

新!!: 氹仔和氹仔中央公園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氹仔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新!!: 氹仔和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湖畔大廈

湖畔大廈(Edifício do Lago)是澳門房屋局轄下的一個經濟房屋項目,位於氹仔TN-27地段,由澳門珠江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主持建築設計。 項目由六座樓高46-48層住宅樓宇、3層平台、1層平台花園、地面的大型巴士轉乘站組成,共提供2703個經屋單位。單位包括T1,T2,T3及T3連主人套房單位。項目因對面湖畔花園而得名。是澳门首個由特區政府全資興建的經屋項目,也是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萬九公屋」計劃下第一個首要入伙項目。 2012年12月18日首批居民入伙。.

新!!: 氹仔和湖畔大廈 · 查看更多 »

湖畔花園

湖畔花園(葡文:Jardim do Lago)位於澳門氹仔雞頸馬路旁,大潭山郊野公園的入口位置,佔面積約2400平方公尺。公園中央有一安裝噴泉設施的水池,是附近山水匯集之處,公園亦用此而得名。.

新!!: 氹仔和湖畔花園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氹仔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門城市大學

澳門城市大學(Universidade da Cidade de Macau,City University of Macau),原名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Universidade Aberta Internacional da Ásia (Macau),Asia Inter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Macau)),是澳門的一所私立大學,由教育家薛壽生博士創辦及擔任首任校長。第二任校長是莊善裕教授,現任校長則是張曙光教授。.

新!!: 氹仔和澳門城市大學 · 查看更多 »

澳門培道中學

澳門培道中學(葡文:Escola Pui Tou、英文:Pooi To Middle School)於1945年創校,現時為私立全日制學校,設有從幼稚園到高中三年級的班級。本屬廣州培道女子中學(現廣州七中),為逃避抗日戰爭,遷到澳門,成立澳門培道中學。.

新!!: 氹仔和澳門培道中學 · 查看更多 »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Península de Macau)是組成澳門的四大部份(區域)之一,是澳門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也是澳門最早開發的地區,有超過四百年的歷史。位於澳門半島的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新!!: 氹仔和澳門半島 · 查看更多 »

澳門友誼大橋

友誼大橋(葡萄牙文:Ponte de Amizade),又稱新澳氹大橋,是澳門第二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海大橋,也是澳門三條大橋中最長的,總長3900米,闊18米。.

新!!: 氹仔和澳門友誼大橋 · 查看更多 »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Universidade de Macau,University of Macau,簡稱澳大,UM)是澳門的公立大學,位居全球大學中最佳的2%,世界500強大學,並且於在葡語地區排名第二。 澳門大學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私立東亞大學,是澳門首所研究型大學,同時亦是少數採納書院聯邦制的大學之一。澳門大學於2014年搬遷到橫琴新校區後,明確以轉型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同時推行以「四為一體」教育模式為主的「博雅教育」。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澳門大學的「高端科研」論文的發表數量由2008年的127篇增至2016年的1200篇,在微電子研究方面入選國際固態電路會議論文數量最多前10名的大學。在2010年,澳門大學獲中國批准設立「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大學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中華醫藥研究院、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協同創新研究所和榮譽學院 ,開辦學士、碩士、博士等約130多個學位課程,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日語授課。 澳門大學近年排名及學術地位都有大幅提升,於2017年成為首間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教育功績勳章》的澳門高等院校。澳門大學前校长赵伟表示,澳大以發展為出色的研究型大學及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

新!!: 氹仔和澳門大學 · 查看更多 »

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

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英文簡稱:ASUM,葡文簡稱:EAUM),於一九九八年創立,由澳門大學及澳門大學校友會組成澳大附屬學校協會管理,為一所含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整全「一條龍制」的免費教育系統學校,致力提供優質基礎教育。於2006年完成擴建第2期校舍。在2014/2015年度,全校共有1905名學生,181名教職員。學校分為三個學部,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強調學生為本的教育方針,以提供優質的教育及修己善群為辦學宗旨。 提供十五年一貫之基礎教育,為妥善照顧學生階段性成長,開設平衡班制,按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原則,創設學 部妥善過渡。此外,學校務求培育學生兩文三語(中文、英文、粵語、普通話、英語)兼擅,重視提高學生母語及英語的學習興趣與能力,以「關愛、尊重、陪伴成長」實現「成就優質全人培育,塑造時代公民領袖」的教育理想。.

新!!: 氹仔和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 · 查看更多 »

澳門大學新校區

澳門大學新校區(Novo campus da Universidade de Macau),是指澳門大學現在的校園,位於中國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口岸南侧,横琴岛环岛东路和十字门水道西岸之间,用地面积为109.26公頃,於2013年11月5日啟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校区启用之日起,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该校区依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校區以圍牆及人工河與橫琴島其他區域隔離,透過一條人車兩用的河底隧道與澳門路氹城連接,亦為校區的唯一出入口,任何人士均能在澳門境內自由進出校區而毋須過關。同時校區的水、電、燃氣、通訊、警察、消防、郵政和交通等服務也由澳門負責,理論上與澳門本地無異。 值得一提,該校區已被納入為澳門氹仔區域。新校區的建成,變相使橫琴島該部份地方變成澳門的租借地,在中國內地範圍實施澳門法律。 新校區總建造金額超過澳門幣102億元,比預算超支44億。.

新!!: 氹仔和澳門大學新校區 · 查看更多 »

澳門島嶼

澳門半島(上,澳門市)與唯一島嶼(下,海島市) 澳門的島嶼或離島現在只有一個,還未正式命名;其位於澳門半島以南,廣東珠海市橫琴島之東,相當於海島市。 澳門地處珠江口右岸,由于多年泥沙堆積,加上填海,島嶼數目不斷減少。澳門過去主要有兩大岛:氹仔和路環。兩島於1960年代修筑路氹連貫公路连接而成;1980年代後期加上路氹城才完完全全相連。根据澳门特区官方网记载,该岛屿總面積達19.3平方公里,人口66,585人(2006年8月19日人口普查)。.

新!!: 氹仔和澳門島嶼 · 查看更多 »

澳門國際學校

澳門國際學校(英文: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cao 或 TIS)是澳門其中一所國際學校,隶属于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校舍位於澳門科技大學園內。為本地及外籍學生提供加拿大教育課程及學歷認證,英文為主要授課語言。 目前,TIS在讀學生人數1,072人,他們分別來自44個不同的國家。.

新!!: 氹仔和澳門國際學校 · 查看更多 »

澳門國際機場

澳門國際機場(Aeroporto Internacional de Macau,),是澳門唯一的國際機場,毗鄰氹仔客運碼頭。1995年11月正式投入運作。 澳門國際機場的跑道建於一個條狀的填海地段之上,與氹仔島上的主樓及空中交通管制設施相連接。跑道與停機坪之間由兩條橋相連接。它的設計客運量為每年600萬乘客。控制塔位於原來的「一粒米」之上。 本機場共有24個停機位,其中5個附設登機橋。機場能夠處理波音747航班,跑道也能容納該型號飛機升降,並以此構築了澳門本地到海外市場的主要貨運航線。澳門國際機場是地區航空公司澳門航空以及直升機航空公司空中快線的總部所在地,和商務包機公司捷亞航空的主要運作基地,另外,已遭澳門民航局停牌之國際性航空公司非凡航空總部所在地亦是澳門國際機場。 與其他的國際機場不同,澳門國際機場航線都以台灣、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為主。 澳門國際機場是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空中客運交通中轉站之一,自2004年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後,東南亞客量日益增長。.

新!!: 氹仔和澳門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Universidade de Ciência e Tecnologia de Macau;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S.T.)簡稱科大,縮寫MUST。是澳門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於2000年。是澳門回歸後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国际性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两岸四地大学中最年轻的三十强大学之一。 澳門科技大學隸屬於澳門科技大學基金會。現任校監是廖澤雲博士,校長為劉良講座教授。大学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面向中國内地招生。授课语言以英语、中文为主,部分课程以葡语授课。大学位于澳门氹仔伟龙马路,现设有人文藝術學院、商学院、法学院、國際學院、健康科學學院、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資訊科技學院、中醫藥學院、藥學院、研究生院,并在澳门新口岸宋玉生广场获多利中心设立持续教育学院。 澳門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近年來在國際SCI/SSCI的Q1第一區間學術期刊發表的高質量研究論文成倍增加,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則數倍增加。大學國際化是大學發展的強勁動力,也是大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學術管理上,大學根據澳門的社會及人文特點,充分吸納國際知名學府的經驗,建立適應大學國際化發展的管理理念與文化、管理模式與架構、管理制度與程式等,特聘一批名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世界高被引科學家等頂尖學者。創辦具有先進管理水平的國際型大學。 2007年澳門科技大學獲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頒發“”優質旅遊教育認證並且在2010年成功地連續更新。 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澳门科技大学位列三星级大学。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中,位列世界第524位。 2017年澳門科技大學在《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位列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28位。.

新!!: 氹仔和澳門科技大學 · 查看更多 »

澳門聖公會中學

澳門聖公會中學(英文:Macau Anglican College或 MAC、葡萄牙語:Colégio Anglicano De Macau),是一所位於澳門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的私立國際學校。創於2002年,包括全日制幼稚園,小學,初中及高中部。為一所男女同校的基督教學校,以英文作為主要授課語言。聖公會中學已納入澳門政府校網,教学设备包括一個附有舞台的多功能禮堂、兩間音樂室、三間科學實驗室、三間電腦室、兩間圖書館和四間美術室。教師來自世界各地,學生通常學習多于三種語言。.

新!!: 氹仔和澳門聖公會中學 · 查看更多 »

澳門賽馬會

澳門賽馬會(英語:Macau Jockey Club,葡語:Jockey Club de Macau,簡稱:MJC)於1989年成立,在澳門舉辦賽馬運動,並接受投注。澳門賽馬會前身為澳門賽馬車會,現時澳門賽馬會是由賭王何鴻燊旗下信德集團持有。 澳門賽馬會管理大型馬場,馬場建於氹仔馬場,設有草地跑道及沙地跑道。跑道呈橢圓形,圓周長一哩(1600米),轉直路彎前有一小山丘;草地直路長約370米,寬28米,可容納14匹馬競賽;而沙地直路則約長320米,闊21米,可容納12匹馬競賽。賽事以順時針方向進行,草地賽事路程分別有1100米、1200米、1400米、1500米、1700米、1800及2000米。至於沙地賽路程分別為、1050、1300、1500、1600及1700米。 馬會現時有18座馬房,提供1256個馬格予現役馬匹,並有一座達國際水平之檢疫馬房,供進出口馬匹檢疫之用,檢疫馬房可同時容納60匹馬。另設有一座配備空調的休養馬房,可供28匹馬使用。同時亦闢馬房供退役馬及騎術訓練學校使用。 馬會於澳門及香港設有會員會所,為會員提供飲食及康樂設施。 澳門賽馬會全年編跑賽事,賽季由每年9月份開始,至翌年8月底。自2017年9月起,每星期基本編有一天賽事,逢周五舉行夜賽而周六/周日編跑日賽或黃昏賽,每日編排六至八場賽事,逢香港及澳門賽事日均會轉播星馬南非或澳洲賽事,以幫補收入。 澳門賽馬會乃澳門現時最大私營機構之一,僱有全職員工逾1400人(其中逾700人屬於馬房員工),兼職員工逾800人。 近年,澳門賽馬會與香港賽馬會的關係漸趨密切。2004年初,港澳馬會首次合作,分別於兩地馬場舉辦港澳盃賽事。2005年1月,香港特區政府批准澳門賽馬會接受對香港賽馬的投注。2006年度馬季,澳門賽馬會分別與馬來西亞賽馬公會及逸園賽狗場合作,日賽與馬來西亞馬會進行雙邊投注服務,夜賽轉播賽狗。2007年度馬季,澳門賽馬會更與新加坡賽馬會合作,引進新加坡賽事,而賽狗則暫停轉播。.

新!!: 氹仔和澳門賽馬會 · 查看更多 »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Nave Desportiva dos Jogos da Ásia Oriental de Macau,Macau East Asian Games Dome;俗稱澳門蛋)位於路氹城東亞運廣場,是為現時澳門最大的綜合體育設施,屬於路氹國際體育綜合體的一部份。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於2003年2月27日動工興建,經過約兩年半時間興建,於2005年7月5日落成使用,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後最大型的單一公共工程項目以及為主辦澳門東亞運動會而興建的多功能體育場館之一。.

新!!: 氹仔和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 · 查看更多 »

濠江中學

江中學(葡文:Escola Hou Kong;英文:Hou Kong Middle School),是澳門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網絡,開辦「一條龍」服務式學校,由杜嵐等人於1932年創校。學校以「忠誠、勤奮、求實、創新」為宗旨。濠江中學由昔日在一間破屋開辦初級小學,發展現時為由四個校區組成的學校網絡。近年濠江中學不斷改革,把原氹仔高中部改做英才學校,推行普通話和英語教學。.

新!!: 氹仔和濠江中學 · 查看更多 »

濠景花園

氹仔濠景花園(葡文:Urbanização Jardim Nova Taipa,英文:Nova Taipa Gardens,舊稱:濠苑城) 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信德集團有限公司及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合組氹仔新城市發展有限公司(Nova Taipa Urbanizacoes Limitada,簡稱NTUL)發展的一個大型地產發展項目,此項目位於澳門氹仔北部史伯泰海軍將軍馬路,毗鄰凱悅酒店及新世紀酒店(已結業)。佔地70,000平方米,可建樓面面積達516,000平方米,共分五期發展。.

新!!: 氹仔和濠景花園 · 查看更多 »

海灣花園

海灣花園(Waterside Plaza)是一個位於香港荃灣區南部的私人屋苑,毗鄰海濱花園及環宇海灣,發展商為信和置業,共建有4幢住宅樓宇,合共提供800多個單位,屋苑大部分單位坐擁藍巴勒海峽景觀,於1991年建成並入伙。.

新!!: 氹仔和海灣花園 · 查看更多 »

海洋花園

海洋花園是澳門一個大型屋苑,位於氹仔西北部臨海,望西灣大橋海景。海洋花園的發展商為金山發展有限公司,管理公司為海洋花園管理有限公司;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及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負責設計,全園佔地約19公頃,擁有34幢高層住宅及21座別墅式住宅。.

新!!: 氹仔和海洋花園 · 查看更多 »

新濠鋒酒店

新濠鋒酒店(ALTIRA),前稱皇冠酒店(Crown Macau),位於氹仔廣東大馬路,是澳門第一家以六星級酒店標準所建造的五星級酒店,於2007年5月9日試業,並於2007年5月12日舉行開幕典禮。新濠鋒酒店原稱皇冠酒店,於開幕期間邀請了國際著名影星周潤發擔任酒店代言人。 新濠鋒酒店是全氹仔最高之建築物,酒店大樓高約160米,共36層,總建築面積106,000平方米,設有216間豪華貴賓房,當中包括24間豪華貴賓套房及8間總統套房。酒店設有多項休閒及娛樂設施,包括新濠鋒娛樂場、摩卡角子機娛樂場、各式餐廳及水療中心等。其中新濠鋒娛樂場總面積約17,000平方米,可容納220張賭桌及500多台角子機。 酒店原址為濠景花園第4期;地皮於2005年轉售給新濠國際發展開展酒店建設計劃,地盤面積約56,000平方呎。項目投資額15億澳門元。.

新!!: 氹仔和新濠鋒酒店 · 查看更多 »

旅遊學院

旅遊學院(Instituto de Formação Turística,Institute For Tourism Studies),簡稱IFT,成立於1995年9月15日,由澳門理工學院旅遊高等學校和旅業及酒店業學校合併而成,位於澳門望廈山,是培訓澳門以至亞太地區旅遊及服務業專才的公立高等教育學府。2008年,獲澳門特區政府授予旅遊功績勳章。.

新!!: 氹仔和旅遊學院 · 查看更多 »

曼哈頓

曼哈頓(Manhattan)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最人口稠密的一個,與紐約縣(New York County)範圍相當。這個行政區主要由一個島組成,並被東河、哈德遜河以及哈林河包圍,並同時包括鄰近的一些小島嶼和唯一在北美本土大陸上的飛地大理石山。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下曼哈頓的華爾街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高達1.2萬億的本地生產總值,並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它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許多跨國企業也在此設立總部。 紐約縣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根據201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它擁有1,585,873的居民,面积,即平均每平方英里有69,071的人口(26,668人/km²),也使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全國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超過$100,000的GDP。它是紐約市僅次於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後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卻是面積最小的。 由於每年有高達5,000萬的遊客到訪紐約市,故曼哈頓的不少景點都是世界知名的。其中,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的時代廣場是璀璨奪目的百老匯劇院的中心點、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行人過路處 以及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點。這個行政區也擁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橋樑、摩天大廈以及公園;曼哈頓華埠是整個西半球最大的華人聚居地。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被認為是LGBT權利運動的催化劑。曼哈頓也同時擁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學,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學府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以及洛克斐勒大學。由於紐約市是於曼哈頓的南端創立,故此紐約市政府的所在地紐約市政廳也位於此。.

新!!: 氹仔和曼哈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嘉模堂區凼仔氹仔島龍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