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唐平劉稹之戰

指数 唐平劉稹之戰

劉稹之叛,因其发生于唐武宗会昌年间,史稱会昌伐叛,是指唐朝會昌三年(843年)至四年(844年),唐廷平定昭義節度使劉稹叛乱之戰。 會昌三年(843年)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卒,其侄也是养子劉稹用昭義(山西長治)兵馬使郭誼的建議,秘不發喪,自領軍務。监军崔士康奏称刘从谏病重,请求朝廷任命劉稹为留后。 劉稹因其父刘从谏上書言宦官仇士良等之惡,与朝廷交恶,不敢歸朝。宰相李德裕認為昭义邻近帝都,不可割据一方,故朝廷不准,五月十三日,唐朝廷下诏令削夺刘从谏及刘稹官爵。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李德裕用成德、魏博、河中等鎮兵力進攻昭義,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何弘敬为南面诏讨使,与河中节度使陈夷行、河东节度使刘沔、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合力出擊。劉稹命薛茂卿抵抗。 期间,因刘沔与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不合,武宗调任前宰相李石为河东节度使。刘稹遣军将贾群来见李石,呈上李石堂兄洺州刺史李恬的信说:“刘稹愿举族归命于相公,奉刘从谏的丧事归葬东都。”李石囚禁贾群,上报书信。李德裕以李石名义回信要刘稹面缚来降。不久河东都将杨弁趁府库空虚之机煽动士兵兵变驱逐李石,与刘稹结盟。朝臣们与忠武节度使王宰建议停止讨伐刘稹,接受其投降,但李德裕仍坚持原立场。刘稹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叛者,反而攻打杨弁。杨弁被平定后,朝廷仍然讨伐刘稹。 是年七月十八日,天德防御使石雄入潞州,有七千人隨行,過烏嶺(在山西翼城縣境),破昭義軍五寨。王元逵攻宣务栅(今河北隆尧西北),在尧山(今河北完县西北)擊敗劉軍。八月十八日,薛茂卿攻陷科斗店。劉稹軍心漸怠,权实握在王协、李士贵手中,將士愈覺離心,大將高文端向唐軍投降,邢州(今河北邢台)刺史崔嘏归降,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磁州(今河北磁县)相繼倒戈。 劉稹部下董可武、郭誼、王協等人,把劉稹騙入別院殺害,事後族滅其家,郭谊、王协等人出降。石雄宣佈澤潞平定,将郭谊、王协等人連同劉稹的首級傳送長安。 Category:唐朝戰爭 澤潞 Category:山西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843年 Category:844年.

36 关系: 劉從諫劉稹宰相山西省帝都幽州节度使仇士良会昌 (唐朝)何弘敬忠武军节度使唐朝石雄王协王元逵王茂元磁州翼城县留后隆尧县顺平县魏博郭誼邢州长治市陳夷行李德裕李石 (唐朝)永年县河中河阳河東洺州成德昭義昭義節度使族誅

劉從諫

劉從諫,唐代范陽(今北京、保定一帶)人。昭義節度使,父親為前任節度使劉悟。.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劉從諫 · 查看更多 »

劉稹

劉稹(),唐代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之侄。因發兵抵抗朝廷,引發了澤潞之戰,事敗,被部下所害。.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劉稹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帝都

帝都,亦稱皇都,是指帝国的正式首都,與行在意義相對,一般是皇帝、皇宮與朝廷所在之地。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都有此用法。 秦王政統一中國後定都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自稱始皇帝,因此咸陽也被稱之為帝都。唐代李白詩:「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李商隱詩:「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以上兩處帝都均指當時國都長安(今西安)。《稱謂雜記》·帝都:「燕王永樂奪其侄,十九載返燕京,以都之。洪熙欲帝都洪武金陵,故以燕京為行在,崩而事已。」 日本在大日本帝國時期,常以帝都來稱呼首都東京,而部分以東京為營業據點的企業,其名稱中也帶有「帝都」一詞,如京王帝都電鐵(今京王電鐵)、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今東京地下鐵)、帝都自動車交通(此為計程車公司)等。而昔時日本文人時常會有「帝都東京」、「帝都倫敦」(大英帝國首都)、「帝都柏林」(德意志帝國首都)、「帝都维也纳」(奧匈帝國首都)、「帝都君士坦丁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首都)等说法。史量才《稱謂雜記》·帝都:「睦仁既知舊都平安京之窒礙不可行,來治幕府江戶,以遷都於舊京師東,稱『帝都東京』,此日本王政復古之稱,實在幕府都城也。」 另外,在中国大陆ACG爱好者口中,帝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诙谐说法。.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帝都 · 查看更多 »

幽州节度使

幽州節度使,又称幽薊節度使、燕薊節度使、范阳節度使、卢龙節度使,是唐朝在燕薊(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幽州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仇士良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北)人。唐文宗時宦官。.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仇士良 · 查看更多 »

会昌 (唐朝)

会昌(841年正月—846年十二月)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共计6年。 会昌六年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沿用。.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会昌 (唐朝) · 查看更多 »

何弘敬

何弘敬(),字子肃。唐代靈州灵武(今寧夏灵武)人,父何進滔。唐朝后期的魏博節度使,死後,子何全皞繼位。.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何弘敬 · 查看更多 »

忠武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中部设立的節度使。 759年四月,设立陈郑亳节度使,九月,改为陈颍亳申节度使。 786年七月,设立陈许节度使,治许州。804年四月,建号忠武军,下辖许州、陈州。817年,增加溵州,818年,增加蔡州,822年,罢溵州。889年三月,治陈州。894年,增加汝州。900年汝州归佑国军节度使。904年复治许州。后梁改为匡国军,后唐恢复忠武军。.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忠武军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石雄

石雄,徐州人。出身貧寒,祖先已不可考。少為牙校,成為王智興麾下,任捉生兵馬使。 石雄生性勇敢,愛士卒。由於王智興殘虐,軍中欲立石雄。太和三年(829年)石雄前往武寧時,王智興殺盡軍中與石雄友好者百馀人。是年四月王智興謊稱石雄擾亂軍心,請誅之,唐文宗深知王智興陰毒,又賞識石雄才華,最後僅流放白州。後歸劉沔麾下。會昌二年(841年)四月,李德裕奏請以石雄為天德防禦副使,輔佐田牟用兵。 會昌三年(842年)正月麟州(陝西神木)刺史石雄與朱邪赤心擊破回鶻烏介可汗大兵於殺胡山(黑山)。石雄迎太和公主歸國,因功遷天德防禦使。 會昌四年二月,為河中節度使,二月六日,石雄攻克良馬(山西省安澤縣東北),會昌四年三月,為晉絳行營招討使,三月,兼任冀氏行營招討使,李丕為晉州刺史,成為石雄副手。是年九月二十四日,為晉絳行營節度使,率七千人進攻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石雄從翼城出發,攻破昭義軍五寨,殺獲千人,唐武宗称其:“今将帅义而勇罕雄比者。” 累迁至防御使、行营副使,官至河陽節度使,“临财廉,每朝廷赐与,辄置军门,自取一匹缣,余悉分士伍”。王智兴之子王宰聯合白敏中排儕石雄,白敏中認為:「黑山、天井功,所酬已厭。」 官拜神武统军,最後“失势,怏怏卒”。.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石雄 · 查看更多 »

王协

王协可以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王协 · 查看更多 »

王元逵

王元逵(),字茂远,唐代回紇阿布思人,成德節度使王廷湊之子,後繼任。.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王元逵 · 查看更多 »

王茂元

王茂元(),濮州濮阳县人,唐朝武将。 出身将门,父亲王栖曜参加过“安史之乱”讨伐叛军的战斗。王茂元从小好学,在德宗时曾上书自荐,擢试校书郎,改官为太子赞善大夫。吕元膺留守东都时,署防禦判官,有军功。元和中,为右神策将军。文宗朝太和中,检校工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在招安南方少数民族的工作上颇有成效。 家中积财,交结权贵,倚靠郑注升迁为泾原节度使。甘露之变后郑注势败,罄尽家财,犒饷两军,才免于株连。改封濮阳郡侯。又召为将作监,领陈许节度使。武宗朝会昌中,为河阳节度使。劉稹叛乱,王茂元在奉命讨伐时病故,追赠司徒。《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五》:“(王茂元)討劉稹也,李德裕以茂元兵寡,詔王宰領陳許合義成兵援之,以河陰所貯兵械、內庫甲弓矢陌刀賜之。會病,以宰兼河陽行營攻討使。卒,贈司徒,謚曰威。” 為王栖曜的次子;其四弟王翊元(774年~818年)有墓誌出土。小弟王參元亦見於裡面。 第六女適韓瞻;生韓偓。幺女嫁李商隱。王茂元為李商隱的姨父。.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王茂元 · 查看更多 »

磁州

磁州,又作慈州、礠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磁州 · 查看更多 »

翼城县

翼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东南部。总人口30万。 夏商时期为唐国,西周初唐叔虞的始封地,也就是后来晋国的都城翼。西汉这里属绛县。.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翼城县 · 查看更多 »

留后

留後,中國歷史上的軍官名,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以親信為留后,處理本藩之軍政。 唐代安史之乱后,地方勢力逐漸形成,河朔三镇和淄青节度使、淮西节度使等藩鎮在臨終前多遗表上京師,请以子弟为留后。又如武寧軍副节度使王智兴驅逐节度使崔羣,自称留后。 對於這些自命為留後的有力軍人,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不承認時往往會發生战争。例如柳亚子《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留后 · 查看更多 »

隆尧县

隆尧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隆尧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隆尧县 · 查看更多 »

顺平县

顺平县位于中国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是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顺平县 · 查看更多 »

魏博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强悍之区。认为汉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乱,遂屯兵黎阳,定为永制,而东汉以强。认为其民习于强而以弱为耻。唐藩镇时代,河北藩镇倚魏博之强而存在。黄巢横行天下,却从未侧目河北。 Category:魏姓.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魏博 · 查看更多 »

郭誼

郭誼,山西洪洞人,明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 永樂三年,參加乙酉科鄉試中舉,后任房山縣縣丞。.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郭誼 · 查看更多 »

邢州

邢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为襄国郡。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唐朝时,邢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巨鹿县、广宗县以西,泜河以南及沙河以北地。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六州(邢州、温州、和州、封州、蓬州、东龙州)。邢州领龙冈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县属赵州,废除和州、温州和封州,以其所领南和县、沙河县和平乡县三县,归属邢州,又设任县。武德五年(622年),割赵州的内丘县、柏仁县归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钜鹿郡,柏仁县改名为尧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邢州。户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万九百六十。天宝年间,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领龙冈县、沙河县、南和县、钜鹿县、平乡县、任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旧领九县,武德元年,曾拆分龙冈县、内丘县置青山县,开成五年(840年)并入龙冈县。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信德府,领八县:邢台县、沙河县、任县、尧山县、平乡县、内丘县、南和县和钜鹿县。金国占领后,复为邢州。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为顺德府。 唐、宋时烧造瓷器著名,号称“邢窑”,白瓷更称上品。陆羽《茶经》比之银、雪,与“越瓷”齐名。.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邢州 · 查看更多 »

长治市

长治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太岳山之间。南界晋城市,西邻临汾市,北接晋中市,东与河北省邯郸市及河南省安阳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人口342.04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长治市 · 查看更多 »

陳夷行

夷行(《旧唐书》卷一十八),字周道,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他在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导人物。.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陳夷行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石 (唐朝)

李石(),字中玉,爵封陇西郡伯,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宰相;李唐宗室,於唐文宗试图屠戮当权宦官的甘露之变事败后,李石有稳定政局之功。.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李石 (唐朝) · 查看更多 »

永年县

永年县,可以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永年县 · 查看更多 »

河中

河中可以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河中 · 查看更多 »

河阳

河阳可以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河阳 · 查看更多 »

河東

河東可以指:.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河東 · 查看更多 »

洺州

洺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河北省境。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治所在广年县(隋朝改永年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唐朝时,洺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鸡泽、永年、曲周、邱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隋末唐初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先后建都于此。 北宋,洺州的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永年、肥乡、平恩、鸡泽、曲周等县。属河北西路。元朝太宗八年(1236年)改为邢洺路。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邯郸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洺州 · 查看更多 »

成德

成德又名恒冀或镇冀,唐代地名,治所在恒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县)。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李宝臣领成德节度使,统治河北中部,是当时的不服从唐朝中央政府的藩镇割据局势中实力最强的河朔三鎮之一。.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成德 · 查看更多 »

昭義

昭義,又名泽潞,唐朝地名,治所在今潞州(今山西長治),轄區大概是唐代的邢州(今河北邢臺)、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五州,約是今日山西省東南部與河北省西南部。.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昭義 · 查看更多 »

昭義節度使

昭義節度使,又名澤潞節度使,是唐朝到五代期間,一個轄區位於今日山西省東南部與河北省西南部的藩鎮,始於中唐。首府為潞州(今山西長治)。 昭義一鎮,大概是唐代的邢州(今河北邢臺)、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五州。 至德元年(西元756年)置澤潞節度使,後改昭義節度使,這個藩鎮,多是效忠於唐朝朝廷,是朝廷用來抵抗河北三鎮的一個重要行政區與軍區。但也曾出現過盧從史叛變,與劉從諫與其侄劉稹等叛變事件。 本藩節度使先后有薛嵩、李抱真、劉悟、劉從諫、盧從史、孟方立、李克修等人。.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昭義節度使 · 查看更多 »

族誅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社會的殘酷刑罰。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 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當時被稱為劓殄,乃族誅的初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秦朝时發展為誅三族、五族、七族。隋朝时被隋文帝廢除,但在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

新!!: 唐平劉稹之戰和族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澤潞之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