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 关系: 天子,宦官,宰相,尧,中尉,平盧,广东省,周墀,周赧王,唐宪宗,唐顺宗,唐文宗,凤翔 (消歧义),兴宁市,神策军,甘露之變,監軍,郑注,舜,李德裕,李石,李訓,李溶,李成美,楊賢妃 (唐文宗),汉献帝。
- 843年逝世
- 唐朝宦官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查看 仇士良和天子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查看 仇士良和宦官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仇士良和宰相
尧
尧(拼音:Yao),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于陶,後遷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誕日為上元節。.
查看 仇士良和尧
中尉
中尉是軍人的職階,位階介於少尉和上尉之間。在英文中,陸軍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中尉稱為Lieutenant或First Lieutenant,美國海軍中尉稱為Lieutenant Junior Grade,英國海軍中尉稱為Sub-Lieutenant,英國空軍中尉則稱為Flying Officer。 中華民国國軍中尉主要擔任排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連長。.
查看 仇士良和中尉
平盧
平盧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开元七年(719年)升平卢军使为平卢军节度,经略河北支度,治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开元二十八年前后,朝廷敕令平卢军节度使乌知义:“渤海黑水近复归国,亦委卿节度”。玄宗晚年擢升安禄山为平卢军使,兼营州都督。安史之乱期间,平卢是安祿山的根据地之一。安史之乱后期,上元二年(761年),从前为安祿山部将后归顺唐朝的平盧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山东省青州),从此平盧指山东一带。 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中唐以後藩镇割据,淄青(平盧)为李正己占据。在之后的54年间传给其子李纳、孙李师古、李师道,终被唐朝朝廷平定。其间淄青節度使、平盧淄青節度使、平盧節度使等称号交替使用。.
查看 仇士良和平盧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仇士良和广东省
周墀
周墀(),字德升,汝南郡人。 周炅之後,祖左拾遺周沛,父左驍衛兵曹參軍周頲早逝,其母以纺织抚养長成。长庆二年(822年)中进士,授湖南巡官,入朝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長於史學,爲唐文宗所賞識。李宗闵鎮守山南時,聘用周墀爲行軍司馬。不久召回京都,以考功员外郎兼起居舍人事知制诰。唐武宗時,改任工部侍郎,出京爲華州刺史。著名詩人李商隱就曾在周墀之華州幕下。 大中二年(848年)夏五月,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就職前他向判官韋澳请教如何当宰相,韋澳说:“愿相无权”又說:“官赏刑罚,与天下共其可否,勿以已之爱憎喜怒移之,天下自理,何权之有?”大中三年(849年),被罷爲劍南東川節度使。後因驸馬都尉鄭颢上書求情,改為檢校尚書右仆射。卒後追贈爲司徒。 四子:.
查看 仇士良和周墀
周赧王
周赧王(),姓姬,名延,或名赧,皇甫謐说名诞。《竹书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諡號。据传即位于前314年。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 他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
查看 仇士良和周赧王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查看 仇士良和唐宪宗
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长子,唐朝第13代皇帝(除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 唐顺宗也是唐朝唯一一位以先帝嫡长子身份成为皇太子并最终继位的皇帝(唐昭宗嫡长子李𥙿的帝位不被广泛承认)。.
查看 仇士良和唐顺宗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查看 仇士良和唐文宗
凤翔 (消歧义)
凤翔可以指.
查看 仇士良和凤翔 (消歧义)
兴宁市
兴宁市(传统外文:Hingning)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现辖17个镇和3个街道办,人口119万,其中城市人口28万。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1994年撤县设市,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兴宁市现暂由地级梅州市代管,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为梅州地区次中心城市。当地的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里。其境内通行语气较硬的客家话。.
查看 仇士良和兴宁市
神策军
軍是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查看 仇士良和神策军
甘露之變
露之變指發生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勢力得勝,造成朝廷數以百計的官员遭到殺害。.
查看 仇士良和甘露之變
監軍
监军也称监军事、督軍,是中國歷史上,替中央政府監督在外之軍隊的官職,常持節。.
查看 仇士良和監軍
郑注
鄭注(),絳州翼城縣(今山西省翼城縣)人。唐朝政治人物。 本姓魚,又冒姓鄭氏,时号“魚鄭”,人目之为“水族”。為人狡險無雙,處世微賤,以醫術得寵於襄陽節度使李愬,又轉識王守澄。大和八年(834年)九月,唐文宗身患风疾,王守澄推薦給唐文宗,病情好轉,十二月任太仆卿,兼御史大夫。歷任昭義節度副使等職。大和九年(835年)迁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后助文宗杀王守澄,出为凤翔节度使。 郑注劝唐文宗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以分散王守澄权力,並與李训秘商,圖舉消灭宦官势力。甘露之變時,鄭注率亲兵500人赶赴京城,不久傳出李训败死,倉皇逃返凤翔,被监军张仲清和押牙李叔和設宴所杀,屍體送往京师,枭首兴安门。南宋羅大經在撰寫《鶴林玉露》時以其為小人并與韓琦做對比。.
查看 仇士良和郑注
舜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查看 仇士良和舜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查看 仇士良和李德裕
李石
李石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仇士良和李石
李訓
李訓(),字子垂,原名仲言,字子训,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肅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
查看 仇士良和李訓
李溶
李溶(),唐穆宗第八子,墓志记为第四子,母杨贤妃,封安王。.
查看 仇士良和李溶
李成美
李成美(),唐敬宗的第六子和最幼子。生母不详。其兄李言扬生于826年,同年敬宗被杀,所以他是在826年或827年出生。 敬宗的弟弟唐文宗在開成二年(837年)以他为陈王,与诸兄同时封。开成三年(838年),太子李永薨逝,文宗儿子全已死去。大臣数请建东宫,杨贤妃请以皇弟李溶为皇储,宰相李珏不同意。文宗中意李成美,开成四年(839年)十一月,诏立为皇太子,置酒殿中,《新唐书》卷八十二并令有司择日准备册命。开成五年(840年),典册未具,文宗于正月初四驾崩,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与宰相李珏、杨嗣复要立太子为帝。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不同意,与宰相商议另立,李珏说:“皇帝已经指名陈王了!”仇士良、鱼弘志便矫诏称太子年幼且身体不好,复废为陈王,改立皇弟颍王李瀍为皇太弟权勾当军国事,《旧唐书》卷一十七下并说服皇太弟下令于正月初六赐死李成美于王邸,并杀杨贤妃、李溶,以绝人望。 皇太弟登基为唐武宗后,因得位非宰相本意,很薄待宰相,贬杨嗣复、李珏,诛薛季稜、刘弘逸,又派宦官赐死杨嗣复、李珏。宰相李德裕、崔郸、崔珙等在延英殿劝谏,武宗谈及当初立嗣之争时说“且珏等各有附会,若珏、季棱属陈王,犹是先帝意”“李珏、季稜志在扶册陈王”“立陈王犹是文宗遗旨”,最终仍被说动,追回宦官,杨嗣复和李珏获救。 李成美至少有19子,第19子李俨为宣城郡王。 唐朝末年有嗣陈王,或即李成美之后。.
查看 仇士良和李成美
楊賢妃 (唐文宗)
楊賢妃(《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六),是唐文宗的妃子,本名失传。她介入唐文宗的立储纷争,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汉献帝
漢獻帝刘协(),字伯和,是东汉政權最后一位皇帝,189年至220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獻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獻帝」。.
查看 仇士良和汉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