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1 关系: 后凉,吕超 (后凉),天水市,太学,太安 (后凉),太尉,太常,太平廣記,姑臧,中书令,临夏市,五胡十六国,建康郡,张骏,张掖市,侍中,北凉,呂弘,呂光,呂紹,呂隆,咸寧 (後涼),兰州市,前秦,禿髮利鹿孤,禿髮傉檀,禿髮烏孤,甘肃省,甘松,番禾郡,白石,青海省,表字,预言,西宁市,西秦,趙淑媛 (呂光),鸠摩罗什,郭黁,金城郡,枹罕郡,杨皇后 (吕纂),杨颖 (十六国),杜尚,武威市,段業,氐,沮渠男成,淝水之戰,湟水河,... 扩展索引 (1 更多) »
- 401年逝世
- 前秦人
- 后凉皇帝
后凉
後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人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后世袭用之。 東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将军吕光受命率7万餘众讨平西域。苻坚淝水兵败後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後改称天王,史称後凉。 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後凉以氐人军事力量为基础,势力孤弱,刑法峻重,社会局势不稳,叛者连城。 後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後凉咸宁三年(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太元十二年(403年),穀价昂贵,人相食。 神鼎三年(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後秦,後凉亡。.
查看 呂纂和后凉
吕超 (后凉)
呂超(),小字胡奴,略陽郡氐族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後涼宗室,後涼懿武帝呂光弟呂寶子,末任君主呂隆弟。曾勸呂紹殺死呂纂但不果,呂纂政變後一度出奔。後又與呂隆等殺呂纂,推呂隆登位,自任輔國大將軍。.
查看 呂纂和吕超 (后凉)
天水市
天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人称“西北小江南”。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31.17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华夏文明和漢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的荣誉。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交相辉映。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 呂纂和天水市
太学
太學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查看 呂纂和太学
太安 (后凉)
太安,或作大安,(386年十月-389年二月)是十六国時期後涼政權後涼太祖呂光的年號,共計僅兩年餘。太安四年二月,呂光稱三河王,改元麟嘉。.
查看 呂纂和太安 (后凉)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查看 呂纂和太尉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查看 呂纂和太常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凡五百卷。.
查看 呂纂和太平廣記
姑臧
姑臧也称“盖臧”,在今甘肃省武威市,是匈奴民族用语。在中國歷史上是凉州的治所,在曾五胡十六國中,曾经是前涼、後涼的首都,所以也号称“五凉古都”。 姑臧先后为前凉、后凉都城,南凉、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故址为匈奴所筑,后音讹为姑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西汉建姑臧县,隶武威郡。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由于汉、羌、匈奴多种民族杂居,又地处中西交通要道,使它很快成为河西富邑。三国曹魏时置凉州,以姑臧为治所,这是姑臧为凉州州治之始。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为凉州刺史,设州治于姑臧。西晋亡,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攻灭前凉,置凉州刺史镇姑臧,豪右七千余户被徙往关中。十年,吕光据此地称凉州刺史,次年建后凉,立国都于姑臧。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曾被后秦主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南凉王秃发傉檀进驻姑臧,四年将南凉都城由乐都迁此。不久,北凉王沮渠蒙逊以步骑三万攻克姑臧,又于八年将北凉国都由张掖迁此,并在城南天梯山大造佛像。 刘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北凉降于北魏。北魏收姑臧城内户口二十余万,改姑臧县为林中县,仍为武威郡治。此后,姑臧城便以武威城名称世。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土人士避难西入凉州,姑臧成为保留汉族文化的重要据点,同时又是佛学东传的要地。后凉时,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此地讲经,大兴佛教。北凉时,沮渠蒙逊尊西域僧人昙无谶为国师,在此译出《大般涅槃经》等十几部经典。 姑臧县城(盖臧城)最早位于今武威锁阳城城址,西汉末、东汉初时,姑臧县治迁往今武威城区,旧址遂废。.
查看 呂纂和姑臧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查看 呂纂和中书令
临夏市
临夏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行政中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213国道穿过。旧名河州。临夏古代被称为“茶马互市”之地,是古代西北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内地通往藏区和青藏高原的要塞地区。临夏在中国被称为“中国的小麦加”,因为其居民多为穆斯林,宗教氛围浓厚。临夏的穆斯林属于很多个教派,基本上世界所有的所有伊斯兰教派在临夏都能找到其门徒。这些穆斯林居民也分属于不同的民族,有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
查看 呂纂和临夏市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查看 呂纂和五胡十六国
建康郡
建康郡,中国前涼时设置的郡。.
查看 呂纂和建康郡
张骏
张骏(),字公庭,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在位二十二年。为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張駿任內前涼國力提升,也乘前趙滅亡而盡得河南(甘肃地区黄河以南)隴西之地,又進攻西域。張駿亦先後接受後趙及東晉的官位,在位晚期亦建設起天子規格器物、儀式及官職架構。.
查看 呂纂和张骏
张掖市
张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汉朝河西四郡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呂纂和张掖市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查看 呂纂和侍中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查看 呂纂和北凉
呂弘
呂弘(),表字不詳,略陽郡(治今甘肅天水市)氐族人。後涼懿武帝呂光之子、隱王呂紹兄及靈帝呂纂弟。後涼宗室及重要官員,官至大司馬,曾煽動庶兄呂纂發動政變推翻呂紹,助其登位,但不久就再起兵反叛呂纂,失敗被殺。.
查看 呂纂和呂弘
呂光
涼懿武帝呂光(),字世明,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呂光初為前秦將領,屢立戰功,前秦天王苻堅就派了他出兵西域。呂光降服西域,但當時前秦因淝水之戰戰敗而國亂,回軍時為涼州刺史梁熙所阻,呂光消滅了梁熙而入主涼州,遂在當地建立政權。.
查看 呂纂和呂光
呂紹
涼隱王呂紹(),字永業,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國第二任君主,後涼懿武帝呂光嫡子。呂紹登位不久即被呂纂及呂弘兩位兄長發動政變所推翻,呂紹自殺。.
查看 呂纂和呂紹
呂隆
呂隆(),字永基,略陽(今甘肅天水)氐人。十六國時期後涼最後一位君主,後涼開國君主呂光之弟呂寶子。呂隆即位不久即遭後秦攻擊,被逼向後秦請降,其在位時間亦不斷遭南涼及北涼二國攻擊,國力大衰,最終呂隆向後秦請求迎其東遷,後涼遂為後秦所併。.
查看 呂纂和呂隆
咸寧 (後涼)
咸寧(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是十六国時期後涼政權後涼靈帝呂纂的年號,共計2年餘。.
查看 呂纂和咸寧 (後涼)
兰州市
兰州市,简称兰,别称金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有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交汇于此。.
查看 呂纂和兰州市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查看 呂纂和前秦
禿髮利鹿孤
河西康王禿髮利鹿孤(),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河西王)。禿髮烏孤之弟。.
查看 呂纂和禿髮利鹿孤
禿髮傉檀
涼景王禿髮傉檀(),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國君主,他也是第一位正式稱「涼王」的君主。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思復鞬之子,南涼君主禿髮烏孤、利鹿孤之弟。.
查看 呂纂和禿髮傉檀
禿髮烏孤
武威武王禿髮烏孤(),河西鮮卑人,十六国时期南涼政權建立者(武威王)。禿髮鮮卑首領,稱武威王,其父禿髮思復鞬亦為禿髮鮮卑族首領。.
查看 呂纂和禿髮烏孤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查看 呂纂和甘肃省
甘松
松(学名:Nardostachys chinensis)为忍冬科甘松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植物。.
查看 呂纂和甘松
番禾郡
番禾郡,中国古代的郡。 十六国后凉置,治所在番禾县(今甘肃省永昌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永昌县一带。北魏时改番和郡。 Category:五胡十六国的郡 Category:后凉行政区划 Category:北魏的郡 Category:甘肃的郡 Category:金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永昌县.
查看 呂纂和番禾郡
白石
白石即是白色的石頭,也可以指:.
查看 呂纂和白石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查看 呂纂和青海省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查看 呂纂和表字
预言
言(英文:Prophecy),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某人通过預知超能力出于灵感获得的预报。 这个概念还包括着通过神力或者非凡的能力所获得的对现时的真理和事实的宣布。最常见的预言是在社会或者宗教危机时期对未来的警告。在许多重要的宗教著作中都纪录有这样的预言。.
查看 呂纂和预言
西宁市
西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查看 呂纂和西宁市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查看 呂纂和西秦
趙淑媛 (呂光)
赵淑媛,名不详,後凉灵皇帝吕纂的母亲,丈夫是开国君主吕光,她的封号是淑媛。399年,吕光病重,立太子吕绍为天王,以吕纂为太尉。吕光去世後,吕纂杀死吕绍,自称天王,尊赵淑媛为太后。.
查看 呂纂和趙淑媛 (呂光)
鸠摩罗什
鳩摩羅什(कुमारजीव,IAST:;344年-413年灵山海会),東晉十六国时期西域龜茲人,佛教比丘,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譯師。譯著包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論》、《大智度論》、《妙法蓮華經》等等。.
查看 呂纂和鸠摩罗什
郭黁
郭黁(),西平郡人。十六國時期的方士,史載他曾多次準確預測國家衰敗和滅亡,但他亦因為這些預測而起兵作亂,甚至因而逃亡,最終被殺。.
查看 呂纂和郭黁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查看 呂纂和金城郡
枹罕郡
枹罕郡,北周、隋朝时设置的郡。.
查看 呂纂和枹罕郡
杨皇后 (吕纂)
楊皇后(),后凉灵帝吕纂的天王皇后。她是后凉大臣楊桓的女儿,十分美貌。 龍飛四年(399年),吕纂即位為天王,改元咸寧,次年立妻子楊氏為皇后。三年(401年)二月,吕纂被他的堂弟呂超谋杀,杨后命禁兵讨伐吕超,大臣杜尚却阻止了禁兵,禁兵皆散。吕超的部下将军魏益多入宫,将吕纂的头砍了下来。楊皇后说:“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魏益多大骂皇后。呂超问杨皇后玉玺在哪里,杨皇后回答:“已经毁掉了。”之后,杨皇后离开宫廷,呂超认为她带走了宫廷里的珍宝,便向她索要。杨皇后回答:“你们兄弟不义,手刃相屠。我旦夕就死的人,用珍宝干什么呢!” 吕超的哥哥吕隆即位,吕超为宰相。吕超见杨氏貌美想娶她为妻,他警告右仆射楊桓:“楊皇后如若自杀,灾祸降及你的宗族!”楊桓告诉了她女儿,楊皇后说:“父亲大人将女儿卖给氐族以图富贵,一次就够了,还要卖第二次吗?”遂自杀,谥号穆皇后。楊桓投奔南凉河西王秃发利鹿孤,秃发利鹿孤以楊桓为左司马。.
查看 呂纂和杨皇后 (吕纂)
杨颖 (十六国)
杨颖,弘农郡(今河南灵宝东北)人,十六国后凉吕纂时中书令。 杨颖初仕前秦,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为佐将随骁骑将军吕光征西域。前秦亡,吕光称三河王,拜杨颖为中书侍郎。杨颖建议吕光尊吕望为始祖,吕光听从。吕纂时,历任中书令、太常。杨颖于军国屡有劝谏,吕纂不从。后凉咸宁二年(400年)吕纂准备讨伐南凉秃发利鹿孤,中书令杨颖劝阻说:“秃发利鹿孤上下同心,严守号令,国内没有矛盾可利用,不可征伐。”吕纂不听。秃发利鹿孤派他弟弟禿髮傉檀阻击后凉军队。四月,禿髮傉檀在三堆把后凉军打败,斩首二千余级。咸宁三年(401年)吕纂游猎无度,荒耽酒色,太常杨颖劝谏:“陛下顺应上天意旨,治理国家,应符合正道恪守使命。现在,我国的疆土日益缩小,局限在坎坷的两道山岭之间,陛下不谨慎地考虑恢复祖先的事业,却沉溺于游玩打猎,臣下愚见,这样很危险!”吕纂谦恭地向他道歉,但没能改过。神鼎三年(403年),后秦姚硕德侵后凉,吕隆请和降后秦,派遣子弟以及一些原来的文武大臣慕容筑、杨颖等五十多家的人口到长安去做人质。.
查看 呂纂和杨颖 (十六国)
杜尚
#重定向 馬塞爾·杜尚.
查看 呂纂和杜尚
武威市
武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省会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 武威市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武威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4A级景区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 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
查看 呂纂和武威市
段業
段業(),京兆郡(治今陝西西安)漢人。十六国时期北涼国開國君主,但其本身只是為盧水胡沮渠蒙遜及沮渠男成所推,他也很忌憚沮渠蒙遜,蒙遜亦十分不安,最終沮渠蒙遜發動兵變推翻並殺害段業。.
查看 呂纂和段業
氐
氐(; 上古漢語: *tˁij),是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肅、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
查看 呂纂和氐
沮渠男成
沮渠男成(),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南)卢水胡人。十六國北凉將領。沮渠蒙逊从兄。 沮渠男成原来依附后凉,为将军、晋昌郡(今甘肃安西县东)太守。后凉龙飞二年(397年),听说沮渠蒙逊起兵反后凉,因为聚众数千在今高台县西北,击败后凉军,击败酒泉郡太守,进攻建康郡,遣使说服建康太守段业反吕光,和蒙逊推举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建立北凉政权,段业以他为辅国将军。委任军政重任。北凉神玺二年(398年),攻打后凉常山公吕弘,攻取张掖,天玺三年(401年),拒绝蒙逊图谋段业的计划,被怨恨,后来被陷害遭段业赐死。男成死前对段业说:“蒙逊早就和臣说过他要叛乱了,只是臣以兄弟缘故才不说出来。蒙逊以臣还在,怕部众不听从他,于是约臣与其祭山,反派人诬告臣。臣若果死了,蒙逊肯定很快就起兵了。请假称臣死了,宣告臣的罪行,蒙逊肯定会起兵叛乱,而臣立即就会讨伐他,必会成功。”段业不从。男成死後,沮渠蒙遜以为男成报仇為由激怒將士,並率領他們攻杀段業。.
查看 呂纂和沮渠男成
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查看 呂纂和淝水之戰
湟水河
湟水河又称西宁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系大坂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巴燕峡、湟源峡、穿过西宁盆地、民和盆地,与大通河汇合后流入甘肃省,至八盘峡附近汇入黄河。 Category:黃河支流 category:青海河流.
查看 呂纂和湟水河
房晷
房晷,五胡十六国时期后凉、北凉官员。 房晷仕于后凉吕光,为侍中。397年,建康郡太守段业与房晷、仆射王详关系不融洽,经常恐惧不安,他同意了沮渠男成的请求。自任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改年号为神玺,建立北凉政权。400年,大司马吕弘叛乱,进攻后凉国君吕纂。吕纂派将回击,吕弘也逃走。吕纂纵容士兵在城中抢掠,把东苑中的妇女包括吕弘的妻女全部赏赐给军卒们。吕纂笑着对群臣说:“今日之战怎么样?”侍中房晷回答:“天降灾祸给凉国,所以灾祸才频繁降临。先帝刚刚去世,隐王便被废黜;先帝刚刚安葬,大司马发动兵变;京师血流不止,兄弟间白刃相接。虽是吕弘自取灭亡,但陛下也没有兄弟之情。陛下应该反省自责,向百姓致歉。现在反而纵容士兵大肆杀掠,囚禁侮辱官员妇女。祸患是吕弘引起,百姓有什么罪过!吕弘的妻子,是陛下的弟媳,吕弘的女儿,是陛下的侄女,怎能使她们被无赖小人作为婢女侍妾侮辱呢!天地神明,岂会忍心见到此事!”于是,他泪流满面,抽泣不止。吕纂动容表示歉意。把吕弘的妻女召回,安置东宫,优厚抚慰她们。401年,沮渠蒙逊杀死段业,自任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年号为永安。命房晷、梁中庸为左右长史,张骘、谢正礼为左右司马。.
查看 呂纂和房晷
另见
401年逝世
前秦人
后凉皇帝
亦称为 後涼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