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吕嘉 (南越国)

指数 吕嘉 (南越国)

吕嘉(粵語:Leoi5gaa1,越南語:Lữ Gia;),越族人首领。南越国丞相。他连续担任趙胡、趙嬰齊、趙興、趙建德四代南越王的辅臣,权倾一时。后来,吕嘉因反对西汉对南越的统治,被汉武帝发兵征讨,于110年为汉军所杀。.

75 关系: 劓刑华阳国志卫尉南越国史记司馬遷墨刑大越史記大越史記全書太傅太甲夜郎安国少季丞相不韋縣中尉九真郡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伊尹余善匈奴刘贺八家後漢書元朔四川省符节粤语番禺 (古代)番禺 (消歧义)牂柯郡百越百越先賢志获嘉县颱風西汉豫章郡資治通鑒越南语趙朝名稱爭議路博德黎文休霍光興安省 (越南)赵婴齐赵建德赵佗赵兴...赵光赵眜閩越长安长沙国苍梧县零陵区雒越陶維英東海郡桂阳县楊僕樛后樛太后歐大任民族英雄江西省汉武帝汉朝河內郡 (中國)湟水湖南省漓江新乡市 扩展索引 (25 更多) »

劓刑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漢文帝時,將應受劓刑的罪改為笞刑,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劓刑 · 查看更多 »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華陽國記》,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於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共约11万字。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不像之前的地方志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华阳国志 · 查看更多 »

卫尉

卫尉,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秩禄中二千石。掌管宫门警卫,汉朝时主管驻守未央宫的南军,北军由中尉主管。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除了軍事性質外還兼掌司法職能,漢代仍有封建遺風,文武分途還不明顯,貴族即便身為軍事職官,對於行政、法律事務亦要有一定的掌握。魏晋南北朝沿置,但宿卫功能逐渐缩减,晋时武库令改隶卫尉则使其职能往兵器制造管理方面演变。北齐设立卫尉寺,卫尉改称卫尉寺卿或卫尉卿,副官称卫尉少卿,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掌管仪仗帐幕及兵器管理制造,一直延续到南宋被并入工部。.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卫尉 · 查看更多 »

南越国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传》。或南粤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是约前204年至前112年《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时间为元鼎六年冬,元鼎六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应为前111年,但由于汉朝以十月为岁首,冬为一年开始,《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載為「元鼎六年冬十月,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依《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元鼎六年冬十月是儒略曆公元前112年11月14日—12月13日。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国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东百科全书》,第101页。王赓武主编:《香港史新编》(上),第28页。肖一亭:《珠海、澳门史前史的重建》,《东南文化》1998年第4期,第108页。。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前196年,赵佗向西汉皇帝刘邦称臣,南越国成为西汉的一个“外臣”。约前183年,南越国与西汉交恶,赵佗开始称帝,其后,闽越、夜郎、同师等国皆臣属于南越国,南越国的势力影响范围扩张至顶峰。前179年,南越国与西汉修好,赵佗再次向西汉皇帝汉文帝称臣。前113年,南越国第四代君主赵兴因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和丞相吕嘉发生争议。吕嘉杀死赵兴,立其兄赵建德为新君主,并与西汉对峙。前112年,西汉君主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同年将南越国灭亡。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岭南免遭战乱之苦。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发达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使岭南落后于中原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和集百越”的政策,促进了中原移民和南越国各土著部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中原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使岭南文化既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得到了发展。.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南越国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山西河津)人(一说陝西韓城人),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學家。司馬遷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被後世尊称爲史遷,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司馬遷 · 查看更多 »

墨刑

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中國上古时代和朝鲜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奴、婢、盗、贼)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影響不大,但是臉上的刺青會令犯人失去尊嚴。既是刻人肌膚的具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奴隸制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但黥刑并未真正废除掉,成为刑罚制度外的一种私刑,根据统治者需要和情绪随意使用。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年间开始,黥刑又正式成为刑罚的一种附加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修订《大清律例》彻底废除此刑,前后沿用数千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秦漢時的英布就因為受過黥刑而被稱為黥布。唐朝時的上官婉兒因為得罪武則天而被黥面,在額上留下刺青,後來她仿效劉宋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在額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為裝飾(一說為黥面時刺成梅花形),顯得格外嫵媚,並且為其他女性模仿,成為唐朝流行的化妝之一。 唐末各地方的藩镇相继割据,形成各自独立的军事势力,战事不断,百姓被强征参军时有逃跑,逃兵被捉回就会被黥面。宋朝的黥刑更加普遍,常对发配边远地区的罪犯附加黥刑,称为刺配。.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墨刑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

《大越史記》(),越南古代史書,越南陳朝學者黎文休於1272年編撰而成,採編年體體例,用漢語文言文寫成,共三十--,內容記載自南越國的趙佗(於楚漢相爭時稱王)至李朝李昭皇(於1225年退位)。該書已散佚,但仍被視為首部越南正史典籍,對後來越南史家有重要影響力。.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大越史記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太傅 · 查看更多 »

太甲

太甲(),姓子,名至,商湯的長孫,又称祖甲,是商朝第五位君王,庙号为太宗。 据《史记》记载,太甲在位初年,任用伊尹为相,商朝比较强盛。可是太甲三年时,太甲开始按照自己性子办事,以残暴的手段对付百姓、奴隶,伊尹便把太甲流放到桐之宮。三年後,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地将政權交返给太甲。太甲復辟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不過,另一本史書《竹書紀年》對此卻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為王,7年後,太甲潛回殺掉篡位的伊尹,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 更有一種說法認為商湯長子太丁逝時,湯尚健在,立次子外丙為太子,而湯逝後,太甲奪權,在其叔父外丙(以及仲壬)之前即位,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度。這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多稱太甲起初不賢的緣故,所以伊尹放太甲於桐,並作《伊訓》、《肆命》、《徂后》使其反省悔過。期間伊尹復立湯次子外丙、三子仲壬相繼為王,但二人年邁,總共在位六年便過世。太甲在桐宮修德,認識到自己的過錯,伊尹見此便迎接太甲回都,還政於太甲。但這便無法解釋太丁可能曾經繼位的證據,學者江林昌根据周祭祀谱中太丁先于太甲,认为太丁曾经即位。.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太甲 · 查看更多 »

夜郎

夜郎,又稱作夜郎國,是中國漢朝時所謂西南夷中的一個國家,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認為位在今天貴州六盘水毕节一帶。關於夜郎國的記載主要見於《史記·西南夷列傳》,而根據考古的資料,一般認為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已經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樂遺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史記》中記載夜郎是當時西南夷中最大的國家,「临牂牁江」,漢武帝時因意圖攻打南越國,派唐蒙出使南越國,發現當地有蜀地生產的枸醬,得知是從夜郎來的,因此上書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國,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夜郎侯多同,並厚賜其財物,約定要在當地設置郡縣官吏並以其子為縣令,夜郎侯認為其國家與漢朝距離遠,就暫且先答應,但後屢次不服於漢,後因此有了「漢孰與我大」此一名言,成為「夜郎自大」一成語的典故,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絳妃》中寫道:「駕砲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漢朝滅亡南越國後,夜郎國才開始入朝,武帝封為夜郎王。《漢書》記載夜郎王興在漢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時舉兵反漢,漢朝派兵誅滅,夜郎國亡。改設郡縣。直到宋朝還短暫的出現過夜郎縣的稱號。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湖南新晃县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曾两次置夜郎县。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这里是中国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延续「竹崇拜」、「牛图腾」与斗牛、斗狗等独特民族风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夜郎 · 查看更多 »

安国少季

安国少季,灞陵人 (今陕西西安)。著名西汉初时期大臣。于公元前113年同辩士谏大夫终军、勇士魏臣等人出使南越国。南越樛太后婚前曾与他私通,这时又旧情复燃。后南越大臣吕嘉起事,杀死汉使,不知所终。 Shao少季.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安国少季 · 查看更多 »

巴(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强的单位。它们不属于國際單位制或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巴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不韋縣

不韋縣,古代行政區。 不韋縣始設於前109年西漢元封年間,不韋建縣之前,屬西南夷的國土。漢武帝時擴張了漢朝西南方的領土,設置了益州郡,不韋縣成為益州郡最西端的縣份。68年東漢永平年間哀牢國內附之後,不韋縣從益州郡劃出與其他七縣合為永昌郡,不韋縣成為永昌郡的郡治。 Category:汉朝县份 Category:云南古代县份.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不韋縣 · 查看更多 »

中尉

中尉是軍人的職階,位階介於少尉和上尉之間。在英文中,陸軍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中尉稱為Lieutenant或First Lieutenant,美國海軍中尉稱為Lieutenant Junior Grade,英國海軍中尉稱為Sub-Lieutenant,英國空軍中尉則稱為Flying Officer。 中華民国國軍中尉主要擔任排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連長。.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中尉 · 查看更多 »

九真郡

九真郡,中國古代的郡,位於今越南北中部。 該地秦時屬於象郡,趙佗稱王後,分其地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四郡之一。漢武帝於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仍置九真郡,属交趾刺史部。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有三萬五千餘戶,人口十六萬六千餘人。下轄七縣:胥浦縣(新朝稱驩成縣)、居風縣、都龐縣、餘發縣、咸驩縣、無功縣、無編縣。新朝時九真郡改稱之為九真亭,東漢時復名九真郡,有四萬六千戶,人口二十萬九千餘人。 東吳時由九真郡分出九德郡《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八 州郡四》。南朝時,九真郡轄十二縣:移風縣、胥浦縣、松原縣、高安縣、建初縣、常樂縣、軍安縣、武甯縣、都龐縣、甯夷縣、津梧縣。南朝梁時,九真郡治設於愛州。 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愛州為九真郡,領九真縣、安順縣、崇平縣、軍寧縣、日南縣、無編縣,共六縣,四千七百戶。五代十國時期,安南獨立,九真郡盡為安南領土。.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九真郡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伊尹

伊尹,名摯,(),為中国建立商朝重要名臣、政治家,也被称做中华厨祖。.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伊尹 · 查看更多 »

余善

余善(閩東語:Ṳ̀-siêng,閩南語:Û-siān,閩北語:Ṳ̌-sīng;)即東越王或東越武帝,是閩越國(東越)歷史上的一位君主,前135年至前111年在位。 余善是閩越國王郢的弟弟。建元六年(前135年),郢發兵攻打南越,漢朝以此為藉口攻打閩越。余善與大臣、宗室合謀殺死了郢,向漢朝投降。漢朝立閩越宗室繇君丑為繇王以管理閩越,但余善的勢力很大,威行於國中,於是漢朝冊封余善為「東越王」,與繇王並立。 元鼎五年(前112年)秋季,漢朝發兵征討南越,余善上書漢廷,請求發兵八千人跟隨樓船將軍楊僕討伐南越。行軍至南越國的揭揚地區時,余善以海風太大為由拒絕前進,派人秘密與南越聯絡。 公元前112年冬季,漢軍攻破番禺城的時候,余善並沒有率軍前來,因此楊僕上表請求討伐東越。漢武帝以「士卒勞倦」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令大農張成、故山州侯齒等屯軍豫章待命。 元鼎六年(前111年)秋季,余善得知楊僕有進攻東越的意圖,而且漢軍兵臨邊境,於是大怒,自稱東越武帝,刻皇帝之璽自立,發兵拒守要道。同時封騶力等人為「吞漢將軍」,進攻漢朝的白沙、武林、梅嶺,殺死地方官員。大農張成、故山州侯齒等屯軍豫章按兵不動,漢武帝大怒,將他們處決;同時派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出發,由海路進攻;樓船將軍楊僕自武林、中尉王溫舒自梅嶺、越侯自若邪、白沙,一齊進攻東越。 公元前111年冬季,東越軍隊頑強抵抗,徇北將軍曾在武林一度擊敗漢朝的楊僕部,但終於被楊僕打敗並殺死。漢朝指使東越的越衍侯吳陽勸說余善投降,余善不聽。吳陽率所部七百人倒戈,在漢陽襲擊東越軍。此時,閩越的另一位君主繇王居股與建成侯敖合謀殺死了余善,向漢軍的橫海將軍韓說部投降。漢朝降封居股為東成侯。漢武帝認為閩越之地多山險阻而且民風強悍,命令軍吏將閩越人遷徙於江淮一帶。從此以後,閩越國就滅亡了。.

新!!: 吕嘉 (南越国)和余善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刘贺

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前74年7月18日至8月14日在位)。漢武帝孫,原為昌邑王,在漢昭帝駕崩後繼位,在位27日,被權臣霍光以行事乖戾為由廢黜,後改封為海昏侯。.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刘贺 · 查看更多 »

八家後漢書

《八家後漢書》,是指《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以外,記載東漢歷史的八部紀傳體及編年體史書。.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八家後漢書 · 查看更多 »

元朔

元朔(元年:前128年 - 末年:前123年)是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这是首次西汉对匈奴的主动出击。使用元朔这个年号一共六年。.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元朔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吕嘉 (南越国)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符节

节、节钺等,是中国歷史上中央政权向官員授权,允许其代行天子军政职权(或是代天巡狩)的凭证与象征,其形态样式以及代表的权力各代有变化。.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符节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番禺 (古代)

,亦作蕃禺、蕃隅,广东省的古地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番禺县,作为南海郡的首县,並為郡治所在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番禺 (古代) · 查看更多 »

番禺 (消歧义)

可以指:.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番禺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牂柯郡

柯郡(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牂柯郡 · 查看更多 »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百越 · 查看更多 »

百越先賢志

《百越先賢志》,明歐大任著,共4卷,史部。記載古代楚、吳、越以及百越等地人物事蹟。.

新!!: 吕嘉 (南越国)和百越先賢志 · 查看更多 »

获嘉县

获嘉县是中國河南省新乡市的一個縣,位於新鄉的西部,与焦作接壤,30多万人口,境内有牧野之战古战场,同盟山遗址。 据《中州杂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春,汉武帝驾幸豫北,走到汲县的新中乡(今新乡市西南6公里的张固城村),这时伏波將軍路博德派使者献来南越国丞相吕嘉首級,武帝大喜,取擒获吕嘉之义,改新中为获嘉,升格為县,属河内郡。.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获嘉县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豫章郡

豫章郡, 中国古代的郡。 楚漢之際置。治所在南昌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區)。西漢後期隸屬於揚州刺史部。漢末,孫權釐豫章郡置廬陵郡、彭澤郡、鄱陽郡。西晉後轄境逐漸縮小。隋唐時改豫章郡為洪州,明清时又改为南昌府。.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豫章郡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鑒

《資治通鍳》,簡稱「通鑑/通鍳」,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資治通鑒 · 查看更多 »

越南语

越南語()又稱越語()、京語()及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越南语 · 查看更多 »

趙朝名稱爭議

趙朝(,前207年—前111年)是一些越南歷史學家對存在於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政權的一種稱呼。因南越國君主姓「趙」而得名。 前207年,趙佗趁中原的秦朝大亂,在嶺南建立了割據政權。不久自稱南越王,建立南越國。此後,南越國政權成為漢朝的外藩,並斷斷續續地與漢朝及其一些藩屬國發生過戰爭。前111年,漢武帝發兵南下,殺死了南越王趙建德及丞相呂嘉,攻滅了南越國。.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趙朝名稱爭議 · 查看更多 »

路博德

路博德(),是西汉时期的武将,西河平州(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人。.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路博德 · 查看更多 »

黎文休

黎文休(,亦有文獻寫成黎休黎崱《安南志略》卷第十五,北京中華書局,354頁。,),號修賢,越南陳朝官員及歷史學者,著有越南較早的一部編年體正史《大越史記》。.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黎文休 · 查看更多 »

霍光

霍光(),字子孟,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名将霍去病异母弟,昭帝上官皇后外祖父,宣帝霍皇后之父。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封博陆侯,谥号为宣成,是以又被尊称为博陆宣成侯。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宣帝地节二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霍光本人身高七尺三寸(约折合1.68米),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常被人和伊尹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霍光 · 查看更多 »

蜀可以指:.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蜀 · 查看更多 »

興安省 (越南)

興安省()位於越南河內東南方,區屬紅河三角洲,與河內、北寧省、海陽省、太平省、河南省等省份相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興安省 (越南) · 查看更多 »

赵婴齐

赵婴齐可以指:.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婴齐 · 查看更多 »

赵建德

赵建德(粵拼:ziu6 gin3 dak1,Triệu Kiến Đức;),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五代君主,公元前112年夏季至前112年冬季期間在位,是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长子,第四代君主赵兴的庶兄。 由於趙建德在即位前曾被封為術陽侯,越南史料將他稱為陽王、術陽王或衛陽王。但這些稱謂不見於中國史料,而且並不是他的諡號。.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建德 · 查看更多 »

赵佗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龍川令 ,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建立年代,無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相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204年,一说是前203年,一说是前207年在位至前137年,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佗 · 查看更多 »

赵兴

赵兴(粵拼:ziu6 hing1,Triệu Hưng;),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四代君主,公元前113年至前112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次子,漢朝人樛氏所生。中國史料《史記》、《漢書》等都沒有關於趙興諡號的記載,而根據越南《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法,趙興的谥号為“南越哀王”。.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兴 · 查看更多 »

赵光

赵光,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苍梧王。 南越王封其宗人赵光为苍梧王,治广信。丞相吕嘉杀赵兴,立王兄赵建德为新的南越王,并派人告知了南越国的诸侯苍梧王赵光及南越国属下的各郡县官员。 前111年,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包括苍梧王赵光,桂林郡监居翁,揭阳县令史定等皆不战而降,苍梧王赵光投降后被汉武帝封为随桃侯。去世后,其子赵昌乐嗣位。.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光 · 查看更多 »

赵眜

赵眜(),一名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君主,公元前137年至前125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君主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王”或“南越文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赵眜 · 查看更多 »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閩越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长沙国

長沙國是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的諸侯封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西漢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汉代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郡”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汉朝之后,在六朝时期长沙国继续分封。.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长沙国 · 查看更多 »

苍梧县

苍梧县(邮政式拼音:Tsangwu)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区,“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

新!!: 吕嘉 (南越国)和苍梧县 · 查看更多 »

零陵区

零陵区是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2003年总人口58万人,2014年GDP为179.8亿元,工业增加值59.1亿元。 1995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和原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和芝山区、冷水滩区。 以原永州市为芝山区的行政区域。2004年,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城始建公元前124年,至今(2010年)已有2134年。其建城历史在湖南仅次于长沙。“零陵”作为县级区域名称,从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泉陵县为零陵县至1984年,前后沿用了1395年。 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描绘西汉初年长沙国的《驻军图》记载零陵有九支驻军布防,是长沙国南境的重要军事防地。 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为其境内主要山脉,地理上处于北纬24°39'至26°51′间,东经110°06′至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处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处144公里,总面积1,959.11平方公里。.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零陵区 · 查看更多 »

雒越

雒越又名駱越,最早源自於於越,屬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中國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帶,中心曾經為交趾一帶。 「雒越」的「駱」有水田之意,他們以農業維生,自戰國時代生活在廣西,駱越人經常與西甌人(首府是鬱林)共存于同一地区,故古籍上也將他們併稱。後被併入南越,漢朝在此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 他們雖然是百越中最落後的一支,但製作銅鼓的技術很高,他們在戰國末年移至越南紅河一帶,成立甌雒國;東漢後改稱「里人」。 與他們最接近的民族是京族、芒族、壯族、黎族、水族等,他們也是老撾老龍族祖先之一,其東山文化傳播至東南亞各國。.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雒越 · 查看更多 »

陶維英

陶維英(Đào Duy Anh;)越南近代學者。他對越南歷史、地理、詞典、文化和民間文學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陶维英出生於清化省,後搬到河东省青威縣(今河內市青威縣)居住。1923年畢業於順化的國學,他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到殖民政府裡當公務員,而是來到廣平省洞海市的一所小學裡教書。他也積極參與運動,比如1925年要求赦免潘佩珠的運動,以及1926年潘周楨的葬禮。 1926年,陶維英辭職來到西貢,後又至峴港。途中他與潘佩珠會面。他加入了黃叔沆的《人民之聲》(Tiếng dân)報社當編輯。同年加入越南革命黨。1928年,該黨改名新越革命黨,自任總書記。他又成立《觀海叢書》(Quan hải tùng thư)雜誌,以「衛石」(Vệ Thạch)為筆名,宣揚科學思想和唯物史觀。 1929年7月被法屬印度支那殖民政府逮捕,翌年投入監獄。此後,陶維英致力於研究學術。八月革命之後,被聘往文科大学史学科教書。1946年,任全国文化大会運動委員。法越戰爭期間,在第四戰區的文藝支會活動。 1950年任教育部文學藝術局史地班負責人。1954年任河內師範大學和文科大學教授。1956年,河內綜合大學(今河內國家大學)成立,任越南古代史部主任。1958年,在月刊「人文」第5号(11月20日)雜誌上發表自由化和民主化問題的文章,發起了人文佳品運動。1958年在教育省任職,1960年遷史學院。此後離開政壇,專心研究學術。1988年4月1日在河內逝世。 2000年,因其在社會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被追授胡志明獎。 Category:越南革命家 Category:越南歷史學家 Category:陶姓 Category:河內人 Category:清化省人.

新!!: 吕嘉 (南越国)和陶維英 · 查看更多 »

東海郡

東海郡,一名郯郡、東晦郡,中國古郡名。 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西漢時其轄境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與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天长市一帶,屬徐州刺史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西晉復置郡。南北朝時為雙方爭奪之地。東魏置海州。隋初廢,大業中復置郡,治朐山縣。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海州。.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東海郡 · 查看更多 »

桂阳县

桂阳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辖县。县境为湖南多金属矿区,也是中国重要烤烟生产县份和重点产烟基地之一。桂阳位于春陵水上游,骑田岭西北侧,为郴州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县域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各县市的第14位;全县常住人口695,918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33位;年末户籍人口86.56万人(2011)。2011年,桂阳县GDP总量200.02亿元,占湖南全省GDP的1.02%,占郴州市域GDP总量的14.86%;人均GDP为28,689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655元2011年桂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出自《》,比较数据出自湖南省和郴州市年度统计公报,2011年湖南省和郴州市GDP总量分别为19,635亿元和1,346亿元。人均GDP基于年中人口(年平均常住人口)推算:上年末常住人口69.69万人、本年末69.75万人,2011年年平均常住人口为69.72万人。。.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桂阳县 · 查看更多 »

楊僕

楊僕,西汉将军,宜阳人,汉武帝时,为御史,果断搏击。后为主爵都尉,前112年,为楼船将军率领水军,与路博德的陆军一起平定南越国,封将梁侯。汉武帝敕责他有五过,让他不要居功自傲。前111年,与王温舒、韩说一起平定东越国。前109年,出征卫氏朝鲜,与左将军荀彘为将军,因配合不力、贻误战机,被荀彘扣押,灭朝鲜后,汉武帝知道是二将争功,诛杀荀彘,楊僕当诛,赎为庶人。后病死。.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楊僕 · 查看更多 »

樛后

樛后(),西汉邯郸樛氏女,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王后,第四代君主赵兴的生母。 赵婴齐在长安时(前135年-前122年),娶樛氏,生子赵兴。前122年赵婴齐继位,上书汉朝请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储君。前115年,赵婴齐病逝,赵兴继承王位,樛氏为太后。前112年,丞相吕嘉杀死赵兴和樛太后,最终导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樛后 · 查看更多 »

樛太后

#重定向 樛后.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樛太后 · 查看更多 »

歐大任

歐大任()字楨伯,號崙山。廣東順德陳村人。 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自幼好學,長於辭賦,亦能使用劍術。十四歲時補歲貢生,師從黄佐,嘉靖中期,歷官江都训导、光州学正、国子监助教、大理寺评事等職務。以南京工部员外郎、郎中致仕,好詩詞,與梁有譽、吳旦、黎民表和李時行号称“南园后五子”。著有《歐虞部文集》二十二卷、《百越先賢志》四卷。.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歐大任 · 查看更多 »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部分人士对为了保障本国及族群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或者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称呼,包括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於历次衛國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相对于他们自己所在的民族来说的。随着歷史或族群認同的变化,人们对民族英雄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变化。.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民族英雄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汉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汉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河內郡 (中國)

河内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变时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内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與河東郡、河南郡合稱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溫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 西漢官員在河內推動了許多防洪工程。西漢末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一帶。光武帝劉秀起兵,把河內委托給最信賴的部下寇恂,令他準備和轉運軍糧。.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河內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湟水

湟水可以指.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湟水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漓江

漓江或作--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发源于桂林市资源县猫儿山,向南流经桂林、阳朔等县市,到平乐三江口与荔浦河、恭城河汇合后称桂江,继续南流在梧州与西江汇合,全长426公里。漓江水质清澈,两岸风光秀丽,以桂林至阳朔段为佳,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漓江和湘江有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漓江 · 查看更多 »

新乡市

新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南缘,南望黄河。市境东邻山东省菏泽市,南界郑州市、开封市,西毗焦作市及山西省晋城市,北接安阳市、鹤壁市。新乡是豫北工业城市、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城市,曾是华北八大重镇之一。全市总面积8,291平方公里,人口572.1万人。母语为中原官话。 新乡古代曾发生过诸如鸣条之战、牧野大战、陈桥兵变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也是历史省份平原省的省府。近代新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

新!!: 吕嘉 (南越国)和新乡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