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受威脅物種

指数 受威脅物種

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是任何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滅絕的物種(包括動物、植物、真菌),也是IUCN保護現狀中對易危物種(VU)、瀕危物種(EN)、極危物種(CR)的統稱。所有此範圍內的物種皆於2006年5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有時受威脅物種會用量測的方式來衡量,這是和群体生长率有關的生物质量測方式。.

29 关系: 加拿大动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亞種依賴保育保护状况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刀耕火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美國真菌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生物质瀕危物種非法砍伐黑嘴天鹅近危物种阿拉斯加州野生動物保育法臺灣保育物種列表植物極危物種湿地公约未予評估明尼蘇達州易危物種无危物种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受威脅物種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受威脅物種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重定向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新!!: 受威脅物種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查看更多 »

亞種

亚种(subspecies)是指雖屬同一物種但种内彼此占据地理分布或宿主互不重叠且生殖隔离不完善,彼此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新!!: 受威脅物種和亞種 · 查看更多 »

依賴保育

依賴保育物種又稱依保物種,是IUCN中保護現狀屬於Conservation Dependent(cd)的一類物種。保護現狀比較低,但依賴於人類保育,以防止其瀕危或滅絕。觀測此物種必須聚焦于一個持續的類群、以及適當的棲息地,製定具體的保育計劃,並在五年內履行該保護現狀。 這個分類於2001年已停止使用,IUCN將之納入NT (Near Threatened)的分類,但有200多個在CD停用後未獲重新審視的物種仍舊維持在CD當中。 在此類別中,只有哺乳動物類群的物種數量發展趨勢是明確的。南露脊鯨是依賴保育中唯一數目日益增加的物種。另有14種保持穩定數目,19種仍在下降中。 Category:生態學 CD.

新!!: 受威脅物種和依賴保育 · 查看更多 »

保护状况

物种的保护状况(conservation status)是指物种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数量,而是整个种群随时间的增长或减少,餵养成功率,已知的威胁等等。 世界上最知名的物种保护状况的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包括生存受到威脅或相信是在公元1500年以後絕滅的物种。此外还存在很多专业性的列表。.

新!!: 受威脅物種和保护状况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IUCN),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該組織發佈IUCN紅色名錄,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環境保護系統---一個民主的會員制聯盟,擁有超過1000個政府和NGO組織會員,以及來自160多個國家的超過11,000名志願科學家團隊。IUCN在全球分佈有超過60間辦事處,超過1,000名專業員工,并有來自公共領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上百合作夥伴。IUCN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具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 IUCN的願景是展望“一个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公平世界”,聯盟的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

新!!: 受威脅物種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此名錄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製及維護。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 主要的物種評估機構有國際鳥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及IUCN辖下物種存續委員會內的專家團體。總括而言,上述團體所評估的物種數目佔整個紅色名錄接近一半。 IUCN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新!!: 受威脅物種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查看更多 »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耨,或稱刀耕火種、火耕,是使用火去除掉森林来使得这样获得的空地变成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它是一种非常老的技术,人类使用这个技术来从将森林改变为耕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轮耕的技术,当一块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农人开辟一块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为耕地。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由于地皮的所有权的管理这种做法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在一些热带雨林地区依然有使用火耕来开辟新的耕地的做法。此外在建立基础设施(比如新的道路)或者在消除高压线下面的植被的时候还有使用火耕的方法。.

新!!: 受威脅物種和刀耕火耨 · 查看更多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經國務院於1988年12月10日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原林業部、農業部發佈施行的一個保護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的名錄。1993年4月14日,原林業部發出通知,決定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和附錄Ⅱ所列非原產中國的所有野生動物(如犀牛、食蟹猴、袋鼠、鴕鳥、非洲象、斑馬等),分別核准為國家一級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共330多種。2003年2月21日,國家林業局發佈第7號令,將麝科麝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以全面加強麝資源保護。 該名錄中的動物分為兩個保護級別:.

新!!: 受威脅物種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受威脅物種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受威脅物種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變化的程度。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系或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陸地生物多樣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往往是最高的,這似乎是由於溫暖的氣候和高初級生產的結果。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緯度帶往往是最高的,在那裡海洋表面溫度最高。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界一個較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亦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種類的數目,表示生物群落中顯示生態地位多樣化與基因變異。最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且有公約。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样性(基因多樣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新!!: 受威脅物種和生物多樣性 · 查看更多 »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是一個廣受國際認可的計畫,因應受到威脅的物種和棲息地,旨在保護和恢復生物系統及其多樣性。最初推動這些計畫的努力來自於1992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至2006年止,共有188個國家批准;但是只有少數參與國發展及編定了具有實際意義的計畫文獻。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的主要內容通常包含了:.

新!!: 受威脅物種和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 查看更多 »

生物质

生物質 (Biomass)是指能夠當做燃料或者工業原料,活著或剛死去的有機物。生物質能最常見於種植植物所製造的生質燃料,或者用來生產纖維、化學製品和熱能的動物或植物。也包括以生物可降解的廢棄物(Biodegradable waste)製造的燃料。但那些已經變質成為煤炭或石油等的有機物質除外。 許多的植物都被用來生產生物質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楊屬、柳樹、甘蔗和棕櫚樹。。一些特定採用的植物通常都不是非常重要的終端產品,但卻會影響原料的處理過程。因為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生物質能的工業也隨著水漲船高。 雖然化石燃料原本為古老的生化質能,但是因為所含的碳已經離開碳循環太久了,所以並不被認為是種生物質能。燃燒化石燃料會排放二氧化碳至大氣中。 像是一些最近剛發展出來的生物質能製造的塑膠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生產方式也和一般化石製造塑膠相同,而且相較之下生產成本還更便宜,也符合大部分的最低品質標準。但使用壽命比一般的耐水塑膠還要短。.

新!!: 受威脅物種和生物质 · 查看更多 »

瀕危物種

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是一種保護狀況,是指物種由於濫捕、盜獵、環境破壞、數量稀少、棲地狹窄等種種原因而導致其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一個關鍵物種的滅絕可能破壞當地的食物鏈,造成生態系的不穩定,並可能最終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解。.

新!!: 受威脅物種和瀕危物種 · 查看更多 »

非法砍伐

非法砍伐,是指违反法律进行的木材砍伐、运输、购买和销售行为。非法的砍伐行为,包括使用破坏性的手段进行砍伐;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砍伐;砍伐受保护的树种;或者砍伐森林超过许可的数量。非法行为也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例如非法加工和出口;欺骗海关;逃避税收和其他捐税。.

新!!: 受威脅物種和非法砍伐 · 查看更多 »

黑嘴天鹅

黑嘴天鹅,学名Cygnus buccinator,也叫哑音天鹅,属于鸭科天鹅属,是北美本土最大的鸟类。 category:天鹅属.

新!!: 受威脅物種和黑嘴天鹅 · 查看更多 »

近危物种

近危物种是IUCN中保護現狀屬於Near Threatened(NT)的一類物種。保护现状比较低,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等危险。IUCN需常对此范围内的物种级别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其危险状况。 有3703个类群已被评估为近危,包括2423种动物以及1050种植物。.

新!!: 受威脅物種和近危物种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Alaska,)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 美國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自俄羅斯帝國購買阿拉斯加,大約每英畝2美分(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購下後經過若干次行政易手,在1912年5月11日成為建制領地。此州在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國,成為第49個州。.

新!!: 受威脅物種和阿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野生動物保育法

野生動物保育法(Wildlife Conservation Act)是基於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之平衡,而制定的法律。世界各國法律經翻譯為中文後,同名者如下:.

新!!: 受威脅物種和野生動物保育法 · 查看更多 »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按照族群數量與保護等級,可分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珍貴稀有保育類及其他應予保育類之野生動物共三大類,內容涵蓋臺灣境內及境外之物種。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自然紀念物,則包括珍貴稀有植物。 依據農委會公布的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物種,計有瀕臨絕種保育類41種、珍貴稀有保育類123種以及其他應予保育類48種。珍貴稀有植物則有5種。以下依種類分列,臺灣特有(亞)種於中文名後以星號標示(特有種:*,特有亞種:**)。.

新!!: 受威脅物種和臺灣保育物種列表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受威脅物種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極危物種

極危物種指其在保護現狀中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生物,牠們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實際的列表除物種外,也包含亞種、植物品種(variety)、生物群(stock)或次族群(subpopulation)。 对于極危物種常常采用人工圈养的方式进行保护,但也有观点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能否重建种群更加重要。.

新!!: 受威脅物種和極危物種 · 查看更多 »

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也称为:拉母塞公約,英文:Ramsar Convention),是为了保护湿地而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全称为《特別針對水禽棲地之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英文:Convention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s)。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来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 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签署,当时有18个发起缔约国。湿地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直至2014年1月,拉姆薩爾公約總共有168個締約成員,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覆蓋著2170片總面積超過207萬平方公里的重要濕地。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為紀念濕地公約的簽署,故將每年的2月2日列為世界濕地日。 1999年5月,在哥斯达黎加召开的第7届缔约方大会上,正式确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湿地国际(WI)为公约的伙伴组织。.

新!!: 受威脅物種和湿地公约 · 查看更多 »

未予評估

未予评估(Not evaluated,或缩写为NE)是一种适用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保护现状。该物种/亚种尚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研究或评估過,或暫被視為不需急著被關注而先將資源投入於其他物種的確認與分類。站在人類已確認物種僅為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種極小部分的觀點來看,屬於NE狀態的物種個數應該遠比其他分類狀態來得多很多,而EX狀態的雖然理應包含大量古代甚至是遠古地質時代的生命和原始生命,或許直覺也可能會認為是物種個數最多的一個分類,實因遠古生物存在過的證據多為間接證據而無法確認物種,況且地球的地質壽命相對年輕,大量的地表活動也是遠古證據保存不易的一個因素,導致大部分的已滅絕物種都屬於未被分類的狀況。(如:香鱼).

新!!: 受威脅物種和未予評估 · 查看更多 »

明尼蘇達州

明尼蘇達州(State of Minnesota)是美国第32个州,于1858年5月11日加入联邦。明尼蘇達州的名字来自于当地印第安人中的达科他人对明尼蘇達河的称呼:“mini sota”,意思是“白烟的水”或“天色的水”,意指天色雲煙般的明尼蘇達河和遍佈湖泊。明尼蘇達州的缩写是MN或Minn.。 明尼蘇達州是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一个州,属于上中西部地区。明尼蘇達州最重要的城市地区是由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组成的双城地区,这两座城市以及它们周围的城区里的居民占明尼蘇達州总居民数的一半以上。 明尼蘇達州是美国重要的糧食产区之一。它还拥有许多自然财富,这些财富在过去两个世纪中被大量开采。.

新!!: 受威脅物種和明尼蘇達州 · 查看更多 »

易危物種

易危物種(英文:Vulnerable species,多寫作為VU)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其中一個保護現狀分類。其指現存一些快成為瀕危物種的生物,例如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現時有大約8,565個物種于紅色名錄當中分類為「易危物種」。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有大熊猫、大白鲨、巽他雲豹、眼鏡熊、獵豹及美洲鱷。.

新!!: 受威脅物種和易危物種 · 查看更多 »

无危物种

无危物种又称低关注度物种,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對物種保护现状分類之一,指现存的物种中被评估為不属于其他分类的物种。它们既不是濒危物种、也不是近危物种,亦不是需要保护生存环境的。这一类物种受威胁的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很多常见的物种比如人類、原鸽、夜鹭等属于该类别。.

新!!: 受威脅物種和无危物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受威胁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