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湿地公约

指数 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也称为:拉母塞公約,英文:Ramsar Convention),是为了保护湿地而签署的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全称为《特別針對水禽棲地之國際重要濕地公約》(英文:Convention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s)。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来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 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签署,当时有18个发起缔约国。湿地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直至2014年1月,拉姆薩爾公約總共有168個締約成員,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覆蓋著2170片總面積超過207萬平方公里的重要濕地。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為紀念濕地公約的簽署,故將每年的2月2日列為世界濕地日。 1999年5月,在哥斯达黎加召开的第7届缔约方大会上,正式确认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湿地国际(WI)为公约的伙伴组织。.

11 关系: 中国湿地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湿地日伊朗國際鳥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英语湿地湿地国际拉姆薩爾

中国湿地

--> 中国湿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湿地。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新!!: 湿地公约和中国湿地 · 查看更多 »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縮寫:WWF),成立于1961年4月29日(成立時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於1986年易名),其标识是一只大熊猫。 世界自然基金会最终目标是制止并最终扭转地球自然环境的加速恶化,并帮助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

新!!: 湿地公约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世界湿地日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由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于1996年10月确立,以便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促进湿地保护。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全球性政府间的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新!!: 湿地公约和世界湿地日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湿地公约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國際鳥盟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為一個國際生態保育聯盟,擁有由全球的夥伴組織組成的網絡,包括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直布羅陀鳥類學暨自然史學會、奧杜邦學會、孟買自然史學會、澳州鳥會、中華鳥會、香港觀鳥會等。.

新!!: 湿地公约和國際鳥盟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IUCN),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該組織發佈IUCN紅色名錄,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環境保護系統---一個民主的會員制聯盟,擁有超過1000個政府和NGO組織會員,以及來自160多個國家的超過11,000名志願科學家團隊。IUCN在全球分佈有超過60間辦事處,超過1,000名專業員工,并有來自公共領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上百合作夥伴。IUCN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具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 IUCN的願景是展望“一个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公平世界”,聯盟的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

新!!: 湿地公约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记载了《湿地公约》规定的地球上重要的湿地,直至2014年1月12日共有缔约国168个,登录湿地2170处,总面积2亿704万5355公顷。.

新!!: 湿地公约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湿地公约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湿地

--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的特徵水生植物。溼地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在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溼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溼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溼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在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包括亚马逊盆地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另一个大湿地是潘塔納爾溼地,横跨在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為保護溼地,保護溼地中的豐富物種,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間保護公約溼地公約。到2014年1月為止已有168個締約國,2170塊溼地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新!!: 湿地公约和湿地 · 查看更多 »

湿地国际

湿地国际是全球性非盈利组织,在18个国家设立办事处。湿地国际致力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管理。.

新!!: 湿地公约和湿地国际 · 查看更多 »

拉姆薩爾

拉姆薩爾(Ramsar,波斯語︰ رامسر)是伊朗馬贊德蘭省的城鎮,位於裡海沿岸,當地人操吉拉基語(Gilaki language)。 拉姆薩爾是伊朗的著名海邊度假區,部分地區有放射性的溫泉,是全球最高自然背景輻射水平的地區之一,最高劑量為每年每人超過260毫西佛特(mSv)。 1971年,濕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在拉姆薩爾簽署,現在有159個締約成員。.

新!!: 湿地公约和拉姆薩爾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际湿地公约濕地公約拉姆萨尔公约拉姆萨湿地公约拉姆薩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