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極危物種

指数 極危物種

極危物種指其在保護現狀中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生物,牠們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實際的列表除物種外,也包含亞種、植物品種(variety)、生物群(stock)或次族群(subpopulation)。 对于極危物種常常采用人工圈养的方式进行保护,但也有观点认为在自然条件下能否重建种群更加重要。.

645 关系: 劍吻鯊加州神鷲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湾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加纳加蓬埃博魮埃及埃及陸龜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亞短頭蛙原针鼹属厄立特里亚厄瓜多尔側耳屬偶蹄目十足目卡克塔省卡托無鬚魮卢旺达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無鬚魮印度露齒鯊印度河危地马拉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南美洲南非南非山兔南欧南洋杉科单孔目古巴古巴鱷古巴鉤嘴鳶古柏豐底蚌台灣台灣水韭史氏樹袋鼠吉林省坦桑尼亚塞舌尔塞舌尔寿带塔維雞鳩墨西哥墨西哥鈍口螈壺耳蝠壺耳蝠屬...多毛無鬚魮夏威夷僧海豹夏威夷群島大叶猪笼草大猩猩大狐猴科大花草屬大花草科大鹮大黑馬羚大長吻針鼴大腺毛草大果青杄大河蚌大戟屬大戟科天門冬目太平洋太湖夜鷹目夜鸚鵡奧利諾科鱷奈及利亞奇蹄目委內瑞拉蟻鶇婆罗洲孟加拉鴇安南龜安得拉邦安哥洛卡象龜安哥拉寧巴峰寶蘭無鬚魮富圖納明仁鰕虎魚對馬島小序大戟小頭鼠海豚小沙冬青尤卡坦半岛尼泊尔尖吻鱘射紋龜山地大猩猩山地瓶子草島嶼灰狐島鵟巨坚鳞鲈巨無齒𩷶巨暹羅鯉巴岛花鹿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勒斯坦油彩蛙巴韋安島巴西巴西松巴拿馬金蛙巴拿马不丹帝啄木鳥两栖动物中南大羚中國中國大鯢中美洲中華短吻鱷中華穿山甲中非共和國中黃蝠中澳粗尾鼠东南亚东非东部黑冠长臂猿布拉瑪普特拉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三線閉殼龜广西壮族自治区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亚洲亚拉巴马州亞種亞齊亞洲山龜亞洲獅亨氏牛羚康迪安矮蟾蜍人亞科人科云南省仙人球亞科仙人掌伊比利亞猞猁伊氏石斑魚伊朗伯南布哥鵂鶹伶猴屬強壯短尾蝠弓角羚羊彩毛腿蜂鳥佛罗里达州佛羅里達山獅佛羅里達榧樹佛法僧目侏三趾樹懶侏儒豬侏橄欖綠鹮侧耳科德氏小鸊鷉德氏石斑魚保护状况俄亥俄河俄罗斯俄羅斯鱘土库曼斯坦土豹子土耳其圣多美伯劳圣诞岛地中海地中海僧海豹圖拉大戟北卡罗来纳州北回归线北美洲北非北非豹北方邦北方氈狀地衣國際鳥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僧面猴科僧海豹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列山島野鴨喬治亞州喜馬拉亞鶉喀麦隆傷鰭魚哥伦比亚哥倫比亞蘇鐵屬哺乳动物哈萨克斯坦哈氏刺鯊冠麻鴨冬青冕狐猴屬几内亚凤蝶科凱氏半線二鬚魮啮齿目內達華州呵吸鯉八重山群島元寶山冷杉兔形目兔科克羅斯河大猩猩克氏無鬚魮務川臭蛙四川省四色啄花鸟犬吻蝠科犬科皮爾蘭斯蘆薈皺疤豐底蚌犀牛短吻鱷短吻鳄科短尾蝠屬短嘴導顎雀石竹目玳瑁灰幹蘇鐵灰狐屬灵长目獨角犀屬獼猴獅面狨屬班頓拉無鬚魮琉球群岛种群秘魯鸊鷉秘鲁科羅澳擬蟾科特迪瓦科茲美鶇鳥科摩罗角鸮科摩羅狐蝠穿山甲窄身無鬚魮竹節蟲目管鼻蝠屬管鼻果蝠屬簡鼻亞目米沙鄢群島粉頭鴨納米比亞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素叻府索马里索贊蘆薈細嘴兀鷲細嘴杓鷸紅帶箭毒蛙紅犁足蛙紅狼紅豆杉屬紅豆杉科紋背鱉綠喉毛腿蜂鳥綠美麗蚌綠色曼蛙緣板鱉緬甸星龜绝灭缅甸羚羊亚科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國美冠小蘇鐵美狐猴屬美麗蚌屬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美洲金猫属美拉尼西亚真菌猞猁屬猩猩屬猪属猫科猴科猛蛛亞目烟色角鸮烏葉猴屬爪哇犀牛爪哇麥雞絨頂檉柳猴絨毛蛛猴屬瓦島管舌雀瓦勒邁杉瓦氏海龍瓶子草屬瓶子草科瓜岛叉尾海燕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田納西河田纳西州甘肃省無患子科番荔枝科異名留尼汪物种特島信天翁牛科牙买加牙買加夜鷹牙買加圓尾鸌狐猴型下目狐猴科狐蝠屬狐蝠科狨亞科狹鼻小目盾葉毛豬籠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白头叶猴白尾巢兔鼠白翅冠雉白眼河燕白靈側耳白頸鳶白鱀豚白鹤白胸繡眼鳥白背兀鹫白臀葉猴屬白梅洛仙人掌百山祖百山祖冷杉芦荟隱䴉隼形目蚌科銀鴿莫岛角鸮鞘尾蝠科遊尾蝠屬聖米格爾紅腹灰雀聖誕島白齒鼩達氏仙茅棕菊頭蝠科菲律宾菲律宾凤头鹦鹉菲律賓鱷菲律賓鴉鵑非洲非洲犬吻蝠屬非洲野驴青头潜鸭靛冠噪鹛蝙蝠蝙蝠科領狐猴領狐猴屬類人猿下目食猿鵰食肉目食虫目飾領蓬腿蜂鳥西加里曼丹省西奈半島西北非獵豹西瓜龜西表山貓西表島西西里岛西部低地大猩猩馬基拉水雞馬來穿山甲馬納無鬚魮馬羚屬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馬拉巴靈貓馴狐猴屬香港马埃岛马科马羚亚科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海雕马来西亚马拉巴尔詹氏小鱸骆驼科高鼻羚羊魏氏蝰魯克氏仙鶲鯨目豚尾葉猴象牙喙啄木鳥豬籠草屬鱷屬鱷科豹属豹貓屬鱗翅目豆娘豆科豆目豕果蝠鲤形目鲈形目鳄目鴞形目鴷形目贺兰山越南越南金丝猴鷿鷈科鸡形目鸮鹦鹉鸻形目鸽形目鹤形目鹦形目鹱形目鹳形目鹿科鹃形目鹈形目蹄蝠屬鹅耳枥属麥氏長頸龜黃唇魚黃耳長尾鸚鵡黃棕無鬚魮黃楊目黃斑響鈴樹蛙黑嘴端鳳頭燕鷗黑冠长臂猿属黑犀黑马羚黑足鼬黑龙江黑胸蟲森鶯黑長腳鷸黑腹食籽雀黑耳曼蛙黄喉噪鹛黄杨科鼠兔鼠海豚科鼩形目鼩鼱科鼬屬鼬科鼬狐猴屬软甲纲齒鳩辛氏蜥迪那肯梅洛仙人掌远东豹錐形梅洛仙人掌錐齒狐蝠屬蜥形纲蜥蜴蜻蜓蜻蛉目蜘蛛蜘蛛猴科舟山群岛阿尔及利亚阿島信天翁阿巴拉契科拉河阿特拉斯山脈阿萨姆邦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阿拉斯加州蘇門答臘蘇門達臘猩猩蘇拉威西葉龜赤道几内亚赫氏無鬚魮薩摩亞水雞薩拉瓦蒂島閃光鱘開普省藍寶石華麗雨林藍嘴鳳冠雉藍喉金剛鸚鵡藻類葛氏林椰葛摩钝口螈蒼羚针鼹蒙古蒙特內哥羅肯尼亚肯氏龜蓝鳍金枪鱼脣形目里普利氏果鳩金吉鱸金琥金线鲃金狐蝠金莲木科金門國家公園金腹卷尾猴金色曼蛙金虎尾目長吻鱷科長吻針鼴長尾猴屬長喙兀鷲長冠八哥長絲巨鯰長臂蝦科长臂猿长江腺毛草屬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虎苏铁属苏铁目苦味無鬚魮雁形目雨燕目雲南鯝雷島東方龜雷波槭蛛形纲蛛網陸龜蛛猴屬雀形目老挝陽明山國家公園陕西省IUCN紅色名錄披毛目暹羅鱷暗色輝椋鳥柏爾的金字塔查塔姆島信天翁查島鸕鶿柬埔寨柬埔寨無鬚魮林牛林斑小鸮恒河恆河鱷捕鳥蛛科李爾氏金剛鸚鵡東加羅林狐蝠東非鞘尾蝠屬東馬松屬松科松柏目杜鹃花目格勒東山格林納達棕翅鳩桑岛麂羚桑給巴爾桑給巴爾島桑給巴爾豹棱皮龜棕頭蜘蛛猴棕榈科棕榈目植物樺木科橙額鸚鵡橙腹鸚鵡檉柳猴屬櫻花鉤吻鮭櫛齒鋸鰩歐洲鰻鱺歌鸲苇莺比氏鼯鼠毛島蜜雀水韭水松民都洛水牛汶莱沙巴波多黎各波多黎各鸚鵡泥龜泰塔鶇泰国泰米尔纳德邦淡腳森鶯淺黑石斑魚淺藍綠金剛鸚鵡湖北省漂泊信天翁潮龜澤米鐵科澳洲澳洲夜宴蛙澳洲短頸龜澳洲毛鼻袋熊朝鲜半岛木兰科木兰目木蘭屬有尾目有袋類有鱗目星加坡明打威群島昆虫昆明裂腹魚昆明鯰浣熊屬浣熊科海峡群岛海豹浙江省斐濟斐济短冠鬣蜥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斯里蘭卡斯里蘭卡曙鳳蝶斯欧角鸮新南威爾士州新幾內亞新喀吸蜜鸚鵡新喀里多尼亞秧雞新喀里裸鼻鴟新疆新西兰施氏鲟无尾目无患子目日本旋角羚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愛斯基摩杓鷸扁尾陸龜扁鯊扬子鳄所罗门群岛担子菌门拉奈孤鶇拉瑙無鬚魮拉扎云雀普通鳴冠雉智利 扩展索引 (595 更多) »

劍吻鯊

劍吻鯊(學名:Scapanorhynchus)是一種已滅絕的鯊魚,生活於白堊紀時代。牠們的外觀與現存的歐氏尖吻鮫非常相似,故有學者將歐氏尖吻鮫重新分類在劍吻鯊屬中。但是,大部份的鯊魚專家均認為牠們有足夠的分別來成立另一屬。 劍吻鯊有一扁長的吻,鋒利及錐狀的牙齒,非常適合來捕捉魚類或撕開獵物。 Category:白堊紀魚類.

新!!: 極危物種和劍吻鯊 · 查看更多 »

加州神鷲

加州神鷲(學名:Gymnogyps californianus)属于美洲鹫科新大陸禿鷲家族,为北美洲大陆最大的鸟类。如今这种鹫只生活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区域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西海岸的群山中。牠是加州兀鹫属中唯一存活的物种。 加州神鹫是一种大型黑色的禿鷲,翅膀下面有白色的小块,头部秃毛,根据其情绪的不同,显露的皮肤颜色为微黄色到鲜红色。在所有北美洲的鸟类中其翼幅最宽,同时也是最重的鸟类之一。加州神鹫是食腐動物,吃大量的腐肉。牠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其寿命可达50年。 19世纪以来,由于非法狩猎、鉛中毒和栖息地破坏,加州神鹫的数量急遽减少。最终,美国於1987年执行了一项自然保护运动计划,捕获了所有存活的野生加州神鹫,总计22只鸟被豢养在圣迭戈野生动物园和洛杉矶动物园。从1991年起,数量开始有所增长,加州神鹫又被重新放归山林。这项工程是美国迄今以来最昂贵的物种保护工程。加州神鹫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之一。到2008年12月,据统计只剩有327只存活的加州神鹫,其中半数以上为野生。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for Endangered Species,2008年1月10日查阅。 加州神鹫对于很多加州印第安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出现在一些传统的美國原住民神話中。.

新!!: 極危物種和加州神鷲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極危物種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亚湾

加利福尼亚湾(Golfo de California),当地居民多称科尔蒂斯海(Mar de Cortés),是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大陆间的一个海湾,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科罗拉多河是汇入该海湾的主要河流。 Category:科羅拉多河 Category:太平洋海灣 Category:墨西哥北部地區 Category:墨西哥世界遺產 Category:加利福尼亚湾 Category:墨西哥生态区 Category:下加利福尼亚州地形 Category: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地形 Category:索诺拉州地形 Category:锡那罗亚州地形.

新!!: 極危物種和加利福尼亚湾 · 查看更多 »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Totoaba macdonaldi),又名加州犬型黃花魚或麥氏托頭石首魚,在石首魚科中體型最大,是托頭石首魚屬中的唯一物種。牠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北區的特有種。以往數量很豐富,但因密集的捕撈變得很稀有,故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新!!: 極危物種和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 · 查看更多 »

加纳

加纳(Ghana )是非洲西部的国家,首都阿克拉。加纳西邻科特迪瓦,北靠布吉納法索,东边是多哥,南边为几内亚湾。.

新!!: 極危物種和加纳 · 查看更多 »

加蓬

加彭(République Gabonaise)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其西面是几内亚湾、西北是赤道几内亚、北面是喀麦隆、东面和南面由刚果共和國包围。國土面积大概是27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有150万人。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利伯维尔。.

新!!: 極危物種和加蓬 · 查看更多 »

埃博魮

埃博魮(学名:Barbus euboicus)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歐洲希臘Evia島南部的溪流,體長可達9.5公分,棲息平原低地的溪流,繁殖期在夏季,可能因水資源減少及汙染,導致族群數量減少。.

新!!: 極危物種和埃博魮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極危物種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埃及陸龜

埃及陸龜(Testudo kleinmanni),又名克萊馬尼陸龜,包括了納吉夫陸龜,是一種處於極危的龜。牠們雖然稱為埃及陸龜,但已從埃及滅絕,在全球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

新!!: 極危物種和埃及陸龜 · 查看更多 »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新!!: 極危物種和埃塞俄比亚 · 查看更多 »

埃塞俄比亞短頭蛙

埃塞俄比亞短頭蛙(Balebreviceps hillmani)是埃塞俄比亞短頭蛙屬現時唯一的一個品種,屬於姬蛙科短頭蛙亞科,原生於埃塞俄比亞的熱帶及亞熱帶雨林。由於其棲息地不斷喪失,現時已被列為瀕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埃塞俄比亞短頭蛙 · 查看更多 »

原针鼹属

原针鼹属,是单孔目下的一個属。屬下共有5個品種,其中2個已經滅絕。原針鼴屬動物身體都是長滿刺的,仍然存活的3個品種居住在新畿內亞及澳洲西部,但卻都是瀕危的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原针鼹属 · 查看更多 »

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国(ሃገረ ኤርትራ;دولة إرتريا),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国家,濒临红海,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約650万人(2011年),首都为阿斯马拉,民族以提格雷尼亚人、提格雷人等为主。货币通用纳克法。厄立特里亞也是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最低地方,同時因為該國存在普遍的非法勞役、政府的獨裁及人權被政府嚴重打壓,所以被很多人稱之為「非洲的朝鲜」。.

新!!: 極危物種和厄立特里亚 · 查看更多 »

厄瓜多尔

厄瓜多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是一個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的國家,北與哥倫比亞相鄰,南接祕魯,西濱太平洋,與智利同為南美洲不與巴西相鄰的國家,另轄有距厄瓜多本土1,000公里的加拉巴哥群島。 厄瓜多於1809年8月10日時脫離西班牙的统治獨立建國。由於赤道橫貫了厄瓜多的國境,所以西班牙文中以赤道(ecuador)作为国名,因此該國又擁有「赤道国」的別稱,或因為盛產香蕉而又被稱為「香蕉之国」。首都基多位於皮欽查火山的山麓,海拔高達2,850公尺,使該市成為全世界第二高的首都(僅次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新!!: 極危物種和厄瓜多尔 · 查看更多 »

側耳屬

側耳屬(学名:Pleurotus)是蕈褶菇類的其中一屬。本屬包含最廣泛的食用菇類之一,平菇。 就像其他的擔子菌門真菌,本屬可經由沿著長菌絲出現的扣子體而辨認。.

新!!: 極危物種和側耳屬 · 查看更多 »

偶蹄目

偶蹄目(學名:Artiodactyla)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大目,约220种,其中包括许多对人类生活很重要的动物。偶蹄目动物是现代进步的繁盛的有蹄类,90%的现存有蹄动物都是偶蹄动物。其中又以牛科最为繁盛。除了陆地上的种类,四足已经高度特化的海洋动物鲸豚类也是属于这一演化支。.

新!!: 極危物種和偶蹄目 · 查看更多 »

十足目

十足目(学名:Decapoda)又名十腳目,是节肢动物软甲纲的一目。体分头胸部及腹部。胸肢有八对,前三对形成颚足,后五对变成步足。然而,很多十足目生物都具有一对形似放大的钳子的腿,那一对腿被称为螯足(俗稱蟹鉗)。十足目下据估计有包含在2700个属中的15,000个种,其中3,300个种是以化石形态出现的。十足目中多数为食腐动物。其中抱卵亚目包括各种虾类、寄居蟹类、蟹类,多数可供食用,是经济意义最大的一类甲壳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十足目 · 查看更多 »

卡克塔省

卡克塔省(西班牙语:Caquetá.)是位于哥伦比亚南部地区的一个省,隶属于亚马孙大区,首府弗洛伦西亚,人口约40万(2005年)。.

新!!: 極危物種和卡克塔省 · 查看更多 »

卡托無鬚魮

卡托無鬚魮(学名:Puntius katolo)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个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本魚體土黃色,上方略為暗色,頭頂褐色;所有魚鰭灰白色,背面輪廓低的具有一個明顯的頸背隆起,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5枚,體長可達11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卡托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卢旺达

卢旺达共和国(Repubulika y'u Rwanda,République du Rwanda),简称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部和东部的主权国家,坐落在赤道以南,与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卢旺达地处大湖地区,海拔较高,地理上以西部的山区和东部的热带草原为主,全国各地分布有多个湖泊。该国属温带到亚热带气候,每年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 卢旺达的人口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以年轻人为主,密度在非洲国家中位居前列。卢旺达人主要分为三个族群: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其中特瓦族是该国生活在森林中的最早居民俾格米人的后代,而在胡图族和图西族的起源上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結論,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由以前的种族社会衍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他们分别是从不同的种族和部落迁移过来。基督教是该国第一大宗教,主要语言是卢旺达语,与法语和英语並列為该国的官方语言。卢旺达实行总统制政府,现任总统是卢旺达爱国阵线的保罗·卡加梅,于2000年上任。与邻国相比,如今的卢旺达贪污腐败的程度较低,不过人权组织报告称该国的反对派团体受到压制、言论自由也遭到恐吓和限制。该国自前殖民时期以来就一直由严格的行政级别进行管理,全国按2006年划定的边界分成五个省。此外,卢旺达的女性国会议员比例为世界最高。 卢旺达自石器和铁器时代就有人口在此狩猎采集,之后又有班图人迁入。这些人口起初聚集成氏族社会,之后形成王国。18世纪中期,卢旺达王国开始统治这片土地,图西族国王征服了其他民族,集中权力,后来还制定了反胡图族的政策。1884年,德国开始对东非实行殖民统治,卢旺达也相应成为德国殖民地,之后又在1916年一战期间成为比利时殖民地。这两个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卢旺达国王来统治该国,并延续其亲图西族政策。1959年,胡图族起兵造反,屠杀了大量图西族人,最终在1962年建立了一个以胡图族人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国家。1990年,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发起内战,随之而来的是1994年的种族灭绝,估计受胡图族极端分子屠杀的图西族人與温和派胡图族人有50至100万。最终卢旺达爱国阵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场种族灭绝才相应中止。 卢旺达的经济在1994年的大屠杀期间受到重创,不过此后得以复苏。国家经济主要依靠自给农业,咖啡和茶叶是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该国旅游业增长迅速,如今已是占主导地位的外汇收入来源。卢旺达是仅有的两个能够安全看到山地大猩猩的国家之一,许多游客都愿意为获得大猩猩的追踪许可支付高价。音乐和舞蹈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鼓乐和一种名为“intore”的民族舞蹈。全国各地都有传统工艺品制作,其中包括一种名为“imigongo”,使用牛粪制作的独特艺术品。.

新!!: 極危物種和卢旺达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極危物種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極危物種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無鬚魮

印度無鬚魮(学名:Puntius deccanensi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印度,為特有種,體長可達3.7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有可能現已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印度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印度露齒鯊

#重定向 恒河真鲨.

新!!: 極危物種和印度露齒鯊 · 查看更多 »

印度河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其支流也有經過西藏及北印度。河名出自梵文Sindhu的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该河流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在信德省的卡拉奇附近流進阿拉伯海。河流总长度3180公里,流域面积100万1549平方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後來因為約二百年的乾旱而滅亡。 印度河每年的流量約有207立方公里,是世界流量第二十一名的河流。贊斯卡河是位在拉達克的左岸支流,在進入平原後,印度河的左岸支流是潘季納德河(五河),其五條主要支流分別是傑赫勒姆河、奇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及萨特莱杰河。印度河的主要右岸支流有什约克河、吉尔吉特河、喀布尔河、庫拉姆河及古馬爾河及。印度河的沿岸有溫帶森林、平原及乾旱鄉村等不同的生態系統。 印度河形成了,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稱為Sapta Sindhu,在伊朗人的波斯古經中稱做Hapta Hindu,兩者都是「七河」的意思。波斯王大流士曾在西元前510年派探索印度河。.

新!!: 極危物種和印度河 · 查看更多 »

危地马拉

地馬拉共和國(República de Guatemala),通稱瓜地馬拉,位於中美洲,西濒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北与墨西哥接壤,东北邻伯利兹,东南邻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

新!!: 極危物種和危地马拉 · 查看更多 »

南下加利福尼亞州

南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 sur),簡稱南下加州,是墨西哥三十一個州之一,位於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部,西臨太平洋,東鄰下加利福尼亞灣,北以北緯28度與下加利福尼亞州分開。首府拉巴斯。 1888年成立準州,1974年9月24日建州。 *.

新!!: 極危物種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極危物種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極危物種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南非山兔

南非山兔(學名Bunolagus monticularis),又名灌叢穴兔,是最為稀有及瀕危的哺乳動物,數量大約只200隻。牠們只分佈在南非開普省高原中部及南部。.

新!!: 極危物種和南非山兔 · 查看更多 »

南欧

南欧是欧洲南部的简称,範圍包括伊比利亚半岛、義大利半島及巴爾幹半島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國組成,有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南歐隔著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自古以來與西亞及北非往來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對西方世界而言,南歐更孕育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確立了早期的基督教社會,為西方的思想及知識體系奠定了基礎。.

新!!: 極危物種和南欧 · 查看更多 »

南洋杉科

南洋杉科(学名:Araucari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下的一个科,包括贝壳杉属、南洋杉属、瓦勒邁杉屬、短葉杉屬(已灭绝)和南洋杉型木屬(已灭绝),共5屬41種,分佈在大洋洲、南美洲及南亞。.

新!!: 極危物種和南洋杉科 · 查看更多 »

单孔目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動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有2科3属5种,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塔斯曼尼亞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歷史上曾存在另外兩個科,但都已滅絕。 現存的单孔目動物有以下兩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牠們都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单孔目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極危物種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古巴鱷

古巴鱷(學名:Crocodylus rhombifer)是一種中型鱷魚,身長大約2米至2.5米。古巴的主要特徵是身體黑、黃雙間,以及眼球之上的位置有骨質突起。古巴鱷極為好勇鬥狠,能夠整個身體跳出水面捕食。.

新!!: 極危物種和古巴鱷 · 查看更多 »

古巴鉤嘴鳶

古巴鉤嘴鳶(學名:Chondrohierax wilsonii)是古巴特有的一種猛禽。 古巴鉤嘴鳶被列為瀕危,目前估計只有少於250隻。現時並未有牠們正式的紀錄,相信牠們會是21世紀第一種滅絕的脊椎動物。於2005年及2006年曾嘗試尋找牠們,但卻未曾成功。于2009年,古巴鸟类学家Nils Navarro Pacheco发现了一只古巴鉤嘴鳶活体并对其进行了摄像。 一些學者認為古巴鉤嘴鳶是鉤嘴鳶的亞種。.

新!!: 極危物種和古巴鉤嘴鳶 · 查看更多 »

古柏豐底蚌

古柏豐底蚌(学名:Plethobasus cooperianus),又名橘足疙瘩真珠蚌,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淡水蚌,屬於蚌科小方蚌亞科的Pleurobemini族。.

新!!: 極危物種和古柏豐底蚌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極危物種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水韭

台灣水韭(學名:Isoetes taiwanensis),屬於水韭科(Isoetaceae),葉長7至24公分。 台灣水韭是在1971年由徐國士及張惠珠首次發現。台灣只有此種水韭,分佈於陽明山的夢幻湖,這是全球六十多種的水韭科植物之中,生長倒數第二接近赤道的植物,(最接近赤道的水韭位於金門)。最早起源於距今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同時也是一種活化石植物,其相近親緣植物均盛產於恐龍稱霸的白堊紀時代,距今約6550萬年至1億4550萬年前,如Isoetites、Nathorstiana 和Stylits現均已滅絕,獨留低矮草狀的水韭至今,故在稙物分類學及演化學的研究上具有相當重要之地位。是臺灣特有種的稀有植物,大約於5000年前就出現在夢幻湖之中,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水生蕨類植物 (石松類植物) 。為多年沉水或挺水之水生草本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台灣水韭 · 查看更多 »

史氏樹袋鼠

史氏樹袋鼠(學名:Dendrolagus scottae)是袋鼠科樹袋鼠的一種。其为巴布亞新幾內亞托里切利山脈上的一個特有種Flannery, Tim: Mammals of New Guinea, Chatswood, 1995其自然棲地位於熱帶或亞熱帶的旱林中,但正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 此種動物為多麗樹袋鼠的近親。其體重為9至11公斤,體色以黑色為主。其身上有著強烈且持續的氣味。 史氏樹袋鼠的數量已大幅減少。此種動物的棲地目前僅限於托里切利山脈三處偏遠的山峰中。.

新!!: 極危物種和史氏樹袋鼠 · 查看更多 »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極危物種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维多利亚湖和印度洋之间,北邻烏干達和肯亞,西与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蒲隆地交界,南与馬拉威和莫三比克毗连,西南与尚比亞接壤。1964年4月26日,坦干伊加与尚吉巴合併,成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都為多多馬。1996年以前的舊首都位於三蘭港,仍為坦桑尼亞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大部分政府機關的所在地。三蘭港也為坦桑尼亞的主要港口。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坦桑尼亚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350万(2015年),分属126个民族。总统是约翰·蓬贝·约瑟夫·马古富利,于2015年10月当选。.

新!!: 極危物種和坦桑尼亚 · 查看更多 »

塞舌尔

塞舌爾共和國(塞舌尔克里奥尔语:Repiblik Sesel;République des Seychelles;Republic of Seychelles)是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印度洋中西部一個群岛国家。大英國協成員國之一。首都維多利亞。.

新!!: 極危物種和塞舌尔 · 查看更多 »

塞舌尔寿带

塞舌尔寿带(Terpsiphone corvina)是一种极危的寿带鸟,是塞舌尔的特有种。.

新!!: 極危物種和塞舌尔寿带 · 查看更多 »

塔維雞鳩

塔維雞鳩(学名:Gallicolumba menagei)是鳩鴿科的一種鴿子。牠們胸部正中央有一簇很突出的紅色羽毛。牠們是菲律賓的特有種。 塔維雞鳩的兩個標本是於1891年在蘇祿群島採集,之後就未有確定的紀錄。於1995年,有幾個當地的發現報告。牠們的數量相信已很稀少,故此被列為瀕危。.

新!!: 極危物種和塔維雞鳩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極危物種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鈍口螈

#重定向 墨西哥钝口螈.

新!!: 極危物種和墨西哥鈍口螈 · 查看更多 »

壺耳蝠

壺耳蝠(学名:Pharotis imogene)又名新幾內亞大耳蝠(New Guinea big-eared bat),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特有的一種蝙蝠。由於棲息地大量消失,它被列為極危物種 ,它是壺耳蝠屬中的单型种,且與(学名:Nyctophilus)是近親。 在1890年後,該物種普遍被認定為已滅絕。在2012年,研究人員發現一只被捕獲的雌性蝙蝠Kamali為該物種的一員。.

新!!: 極危物種和壺耳蝠 · 查看更多 »

壺耳蝠屬

#重定向 壺耳蝠.

新!!: 極危物種和壺耳蝠屬 · 查看更多 »

多毛無鬚魮

多毛無鬚魮(学名:Puntius disa)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備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體長可達9.2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多毛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學名:Neomonachus schauinslandi)是僧海豹屬下的一種瀕危物種,原產於夏威夷群島,因而得名。 此外它也是夏威夷灰白蝙蝠之外當地唯一的原生哺乳動物。 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殺和棲息地破壞,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現僅有1,100左右。.

新!!: 極危物種和夏威夷僧海豹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群島

夏威夷群島(Hawaiian Islands),太平洋中北部的岛群。 夏威夷群島在1778至1898年间也被称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是由19個较大的島嶼和其他小岛組成的群島,成因多为火山岛或珊瑚岛。位處北緯19°至29°之間,北回归线穿过本群岛。属于太平洋、大洋洲,呈東南-西北向排列,共長2400公里,面积16705平方公里。其中面積最大的島为最東南的夏威夷島,當地人慣稱為「大島」,而人口最多則是作為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所在的歐胡島。最高点为冒纳凯阿火山(Mauna kea)海拔4205米。 夏威夷群島屬於夏威夷-天皇海山鏈的其中一部份,而這些火山島是由地殼中的熱點所產生的。 群岛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海洋性气候。虽然地处热带,但受海洋调节作用,气温不至于太高。 夏威夷群島1959年設為美國領土的第五十州,為夏威夷州,是美国的两大海外州之一,首府在檀香山。.

新!!: 極危物種和夏威夷群島 · 查看更多 »

大叶猪笼草

大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macrophylla)是東馬沙巴的特鲁斯马迪山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macrophylla”来源于拉丁文“macro”和“phylla”,意为“巨大的叶片”。 大叶猪笼草曾被认为是爱德华猪笼草的一个亚种,但它们的捕虫笼和叶片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别。Clarke, C.M. 1997.

新!!: 極危物種和大叶猪笼草 · 查看更多 »

大猩猩

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大猩猩是灵长目中最大和最聰明(除了人和黑猩猩)的动物(這邊有爭議,多數科學研究認為 紅毛猩猩 才是除了人以外最聰明的靈長類動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陸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至2006年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种还是两种的争论,种以下它分四至五个亚种。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继黑猩猩屬的两个种后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於1000萬年前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

新!!: 極危物種和大猩猩 · 查看更多 »

大狐猴科

大狐猴科(学名Indriidae),哺乳綱靈長目的一科,主要包括中到大型的狐猴,产于马达加斯加岛。共有10个现存物种。 所有大狐猴科的动物都栖息在树上,偶尔也到地面上活动。它们以树叶为食。一般为群居,种群的数量为2到15只不等。 孕期通常为四到五个月,每胎产一仔。断奶期为五到六个月,之后幼猴还会与父母生活一段时间。.

新!!: 極危物種和大狐猴科 · 查看更多 »

大花草屬

大花草屬(学名:Rafflesia)又名大王花属、莱佛士花属、屍花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花。生長于马来半岛及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島嶼。冰人無根無莖,是一種寄生植物,靠吸收葡萄科植物的養分為生。其直徑可達1.4米之長。大花草開花時奇香無比,發出腐肉味的香氣,靠吸引廁蠅與甲蟲為其傳粉。 其中最大的一种为阿諾爾特大花草,其花直径能够达到3尺之長。.

新!!: 極危物種和大花草屬 · 查看更多 »

大花草科

大花草科(学名:Rafflesiaceae)属真双子叶植物金虎尾目,是一类生长在东南亚的寄生植物,其中阿诺尔特大花草的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中最大的花。.

新!!: 極危物種和大花草科 · 查看更多 »

大鹮

大鹮(學名:Thaumatibis gigantea),是鹮科大鹮屬下的單形種,主要分佈於柬埔寨北部,極少量存活於老撾南部境內。.

新!!: 極危物種和大鹮 · 查看更多 »

大黑馬羚

大黑馬羚(學名: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或稱作安哥拉大貂羚,是黑馬羚三個亞種中的其中一種,是安哥拉的特有亚種,僅在庫安都河(Cuando River)流域繁殖生活。大黑馬羚在安哥拉是一種崇高的動物,是这个国家的象征。.

新!!: 極危物種和大黑馬羚 · 查看更多 »

大長吻針鼴

大長吻針鼴(學名:Zaglossus bartoni)是在新畿內亞的一種原針鼴屬。牠們主要分佈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海拔2000-3000米的地區。 大長吻針鼴的前肢有五趾,後肢則有四趾,趾上均有爪。牠重5-10公斤,體長60-100厘米,是單孔目中體型最大的。牠有濃密的黑毛,沒有尾巴及行動緩慢。牠們受到攻擊時會捲曲身體來防禦。 大長吻針鼴共有四個亞種:.

新!!: 極危物種和大長吻針鼴 · 查看更多 »

大腺毛草

大腺毛草(學名:Byblis gigantea)為腺毛草科家族的多年生食肉植物。本種為澳洲所特有。降雨期生長乾季時期,乾季期以枯萎狀的殘存莖幹度夏。目前判定是瀕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大腺毛草 · 查看更多 »

大果青杄

大果青杄(学名:Picea neoveitchii)为松科云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陕西、甘肃、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0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

新!!: 極危物種和大果青杄 · 查看更多 »

大河蚌

大河蚌(学名:Potamilus capax),又名肥袖珍真珠蚌,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淡水蚌。牠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正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大河蚌 · 查看更多 »

大戟屬

大戟屬,又稱翡翠塔屬,是大戟科植物的一個屬,包括了2160多種不同種類的植物,當中有些比較常見的,例如:一品紅、麒麟花、燈台草等。大戟屬植物是現時地球上其中一種生長範圍極廣的植物種屬,主要在非洲及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但在溫帶亦有發現。生長年期有一年生或多年生,有草本、木本灌木及喬木,而且都有樹液。.

新!!: 極危物種和大戟屬 · 查看更多 »

大戟科

大戟科(学名:Euphorbiaceae)属真双子叶植物金虎尾目中的一个大科,有240属大约6,000种。.

新!!: 極危物種和大戟科 · 查看更多 »

天門冬目

天門冬目(学名:Link)是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傳統上本目的植物常被分在廣義百合目或蘭目中,現代的植物分類學者多根据《被子植物APG分类法》(1998年)、《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3年)、《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2009年) 採用1928年林克所發表的學名。.

新!!: 極危物種和天門冬目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極危物種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太湖 · 查看更多 »

夜鷹目

夜鹰目(学名:Caprimulg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这一目的鸟分布广泛,除了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

新!!: 極危物種和夜鷹目 · 查看更多 »

夜鸚鵡

夜鸚鵡(学名:Pezoporus occidentalis),又名夜行鸚鵡,是澳洲特有的一種細小鸚鵡。牠們原先是分類在獨自的屬中(Geopsittacus),但很多學者都將牠們連同地棲鸚鵡分類在Pezoporus之中。虎皮鸚鵡亦是牠們的遠親。 於1912年至1979年沒有見到夜鸚鵡,引起認為牠們已經滅絕的推測。自1979年就已經極少見到牠們,而牠們的數量不明。最近一次的活體觀察記錄是在2017年,於西澳大利亞的布魯姆被拍攝到。.

新!!: 極危物種和夜鸚鵡 · 查看更多 »

奧利諾科鱷

奧利諾科鱷(學名:Crocodylus intermedius),是一種淡水鱷魚,主要分佈於南美洲北部的淡水地域(尤其是於奧利諾科河),目前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奧利諾科鱷 · 查看更多 »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中華民國稱「奈--及利亞」,中國大陸、香港稱「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位於非洲的幾內亞灣西岸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贝宁,北邊的尼日尔,東北方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正東則是喀麥隆。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英联邦成员。 尼日利亚的首都原本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遷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國國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尼日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三个部族,尼日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紛亂的種族結構與豐富的天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尼日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員)是當地持續動亂的主因。軍事獨裁與不間斷的內戰,已經在該國境內持續了數十年,直到1999年該國頒訂了新憲法之後才開始有轉機。2003年的大選是尼日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14年4月,尼日利亚政府在采取基准年份回溯调整后,更新了GDP统计数字,计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當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McIntosh, Susan Keech, Current directions in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新!!: 極危物種和奈及利亞 · 查看更多 »

奇蹄目

奇蹄目(学名:Perissodactyla)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目,包括有奇数脚趾的动物。原始奇蹄动物的脚趾是前三后四,现生的奇蹄动物貘就是这样的脚趾结构(馬來貘腳趾是前四趾後三趾)。草食,胃的構造和偶蹄目部分成员多的胃室相較簡單,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可协助消化植物纤维。奇蹄目有三个亚目,分别是马型亚目(包括马科和已经灭绝的雷兽科),爪兽亚目(已经灭绝)和角型亚目(包括貘科和犀科)。奇蹄目的化石非常丰富,史前曾是十分繁盛的种群,分化出形态各异的种类。史前的奇蹄动物包括爪兽、巨犀等。现代的奇蹄目整体呈衰落状态。有人認為由于偶蹄目更能消化植物纤维,所以奇蹄目的競爭能力不強,被生态位的偶蹄目逐渐取代,现在仅存16个野生物种(包括犀科5种、貘科4种、马科7种),但因為很多奇蹄目是在接觸人類後才滅絕的,所以是不一定是因為構造不如偶蹄目才滅絕的。,且多数处于濒危状态。.

新!!: 極危物種和奇蹄目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蟻鶇

委內瑞拉蟻鶇(学名:Grallaria chthonia),又名塔奇拉鶇或委內瑞拉蟻八色鶇,是一種神秘的雀。牠們暫時被分類在蟻鶇科內,有待審定。牠們曾只於1955年至1956年間被見到及採集,被懷疑可能已經滅絕。直至2016年,科學家在埃爾塔馬國家公園重新發現了委內瑞拉蟻鶇。.

新!!: 極危物種和委內瑞拉蟻鶇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極危物種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鴇

孟加拉鴇(學名:Eupodotis bengalensis)是鴇科孟加拉鴇屬下的單型種,有兩個分隔開的種群。.

新!!: 極危物種和孟加拉鴇 · 查看更多 »

安南龜

安南龜(Mauremys annamensis)是地龜科石龜屬下的一種龜。.

新!!: 極危物種和安南龜 · 查看更多 »

安得拉邦

安得拉邦(泰卢固语:ఆంధ్ర ప్రదెౕశ్;乌尔都语:آندھرا پردیش;印地语:आंध्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为:Andhra Pradesh),印度东南部的一个邦,位于孟加拉湾西岸,东北边同奥里萨邦接壤,北部与泰伦加纳邦,西部同卡纳塔克邦相连,南面是泰米尔纳德邦,面积約16万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4939万人,为印度第八大的邦。邦的官方语言是泰卢固语,法定首府位于海德拉巴,实际首府在贡都尔县的阿马拉瓦蒂。.

新!!: 極危物種和安得拉邦 · 查看更多 »

安哥洛卡象龜

安哥洛卡象龜(學名:Astrochelys yniphora)又名馬達加斯加陸龜,是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特有的一種龜,屬於陸龜科的一員。目前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一級保育動物。法國動物學家 Léon Vaillant在1885年首次描述此一物種,其前腳間的胸甲突出像犁耙狀。牠們的龜殼堅硬,高拱及呈褐色,每一塊龜板上都有同心環。雄龜較雌龜大 。.

新!!: 極危物種和安哥洛卡象龜 · 查看更多 »

安哥拉

安哥拉共和國(葡語:República de Angola,剛果語:Repubilika ya Ngola),為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國家,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尚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新!!: 極危物種和安哥拉 · 查看更多 »

寧巴峰

寧巴峰(也稱宁巴山)是位於西非科特迪瓦和畿內亞接壤邊境的山峰,跨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几内亚,海拔高度1,752米,是科特迪瓦和几内亚兩國的最高點,距離利比里亞僅9.4公里。宁巴山的大部分地区在1981年以宁巴山严格自然保护区的身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矿藏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为赤铁矿石)。山域平均海拔大于500米。.

新!!: 極危物種和寧巴峰 · 查看更多 »

寶蘭無鬚魮

寶蘭無鬚魮(学名:Puntius baoulan)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本魚體白黃色﹐腹側灰白,側面與背面呈金黃色,頭頂呈黑色,所有的鰭都呈灰白色,體長可達10.8厘米,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寶蘭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富圖納明仁鰕虎魚

富圖納明仁鰕虎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鰕虎亞目鰕虎鱼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法屬富圖納島,為特有種,棲息岩石底部迅速清澈的溪流,以水生昆蟲和甲殼類等為食。現數量已經不足500條。.

新!!: 極危物種和富圖納明仁鰕虎魚 · 查看更多 »

對馬島

#重定向 对马岛.

新!!: 極危物種和對馬島 · 查看更多 »

小序大戟

小序大戟(学名:Euphorbia parvicyathophora),又名花前大戟,是馬達加斯加一種特有的大戟屬植物。它們生長在岩石區,但受到環境破壞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小序大戟 · 查看更多 »

小頭鼠海豚

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灣鼠海豚、加灣鼠豚或海灣鼠海豚及加利福尼亞灣鼠海豚,屬於稀有的鼠海豚屬。牠們是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種。小头鼠海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豚类动物,自1996年便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1997年年时小头鼠海豚估计数量为约600只,随后逐年下降,2014年时数量便低于100只,2015年为约60只,2016年11月为30只,2018年3月则仅有12只。目前的结论是,除非采取更激进的保育手段,否则小头鼠海豚可能会在2018年中期灭绝。.

新!!: 極危物種和小頭鼠海豚 · 查看更多 »

小沙冬青

小沙冬青(学名:Ammopiptanthus nanus,又名矮沙冬青、新疆沙冬青)是一种豆科常绿阔叶灌木,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地区,是中国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 。.

新!!: 極危物種和小沙冬青 · 查看更多 »

尤卡坦半岛

加敦半島(),位於中美洲北部、墨西哥东南部的半岛,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将加勒比海从墨西哥湾中分离出。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面积達19.76万平方公里。半岛大部分属于墨西哥的坎佩切州、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中南部和东南部分属危地马拉佩滕省和伯利兹。尤卡坦半岛大体上与玛雅文明的影响范围一致。直至今日,玛雅人以及带有部分玛雅血统的混血儿仍然占据该半岛的很大一部分人口,并且玛雅语仍然被广泛使用。.

新!!: 極危物種和尤卡坦半岛 · 查看更多 »

尼泊尔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संघीय लोकतान्त्रिक गणतन्त्रात्मक नेपाल),通称尼泊尔(नेपाल),是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鄰。尼泊爾的土地面積為14万7181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93位,2640万人口则排名世界上第41位。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世界上最高的十座山峰中有八座位于尼泊尔境内,包括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此也是登山好手的觀光勝地。 尼泊尔拥有古老的文化遗产,佛教创始人佛陀释迦牟尼即出生在尼泊尔。国家主体宗教信仰为印度教,另有少数群体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尼泊尔还以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士兵闻名于世。 18世纪中期建立了尼泊尔王国,并曾入侵西藏,后成为清朝藩属国。在19世纪初英尼战争后尼泊尔割地予英属印度并与其结盟。尼泊尔原為印度教君主制国家。2006年,国会凍結了國王賈南德拉的權力,2008年,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君主制改国号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新!!: 極危物種和尼泊尔 · 查看更多 »

尖吻鱘

尖吻鱘(學名:Acipenser oxyrhynchus oxyrhynchus),又名大西洋鱘(Atlantic sturgeon)是鱘科下的一個物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魚。它們分佈在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岸。美洲最初的殖民時期,它們的數量仍很豐富,但因過度漁獵及水質污染,以致數量大幅下降。它們現時已被列為近危,在有些地區甚至已經滅絕。它們的壽命可以達60歲,長達4.5米及重超過360公斤。.

新!!: 極危物種和尖吻鱘 · 查看更多 »

射紋龜

射紋龜(學名:Astrochelys radiata,英文名稱﹕Radiated tortoise)又名輻射龜,屬於陸龜科,瀕臨絕種的爬蟲類之一。原是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特有種生物,後來被引入到留尼汪和模里西斯EMYSystem Species Page本種之所以瀕臨絕種,主要原因來自於棲息地的破壞和人類的偷獵。 一隻名叫Tu'i Malila的射紋龜是有記載中最長壽的龜之一,牠出生於1777年前後,死於1965年5月19日,壽命最少有188歲。.

新!!: 極危物種和射紋龜 · 查看更多 »

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是東部大猩猩兩個亞種之一。牠們分類兩群:一群在中非維龍加山脈的四個國家公園,包括烏干達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盧旺達西北的火山國家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維龍加國家公園及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另一群則在烏干達的布恩迪难以穿越的国家公园,有指牠們是屬於第三個東部大猩猩亞種,但卻沒有正式描述。 於2003年的研究中發現,自1989年以來,山地大猩猩的數量上升了17%。維龍加山脈的30個社群共有380頭山地大猩猩,而布溫迪森林的則約有320頭。但是山地大猩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仍是處於極危情況。由於失去棲息地、捕獵、人類疾病及戰爭,牠們正面臨滅絕的高度危險。於2007年9月3日發生勞倫特·恩孔達及剛果軍隊之間的衝突,令處於剛果處的山地大猩猩失去保護而面臨威脅。 2008年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出山地大猩猩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山地大猩猩 · 查看更多 »

山地瓶子草

山地瓶子草(学名:Sarracenia oreophila),又称绿瓶子草,为瓶子草属食虫植物。其种加词“oreophila”来源于希腊文“oros”和“filos”,意为“山脉”和“朋友”,指该物种存在于山地环境中。McPherson, S.R. 2007.

新!!: 極危物種和山地瓶子草 · 查看更多 »

島嶼灰狐

島嶼灰狐(学名:Urocyon littoralis),是一种小型狐狸,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海峡群岛的六个岛屿。島嶼灰狐是美国最小的狐狸。島嶼灰狐有六个亚种,每个亚种生活在一个岛,例如圣克鲁兹島嶼灰狐生活在圣克鲁兹岛。島嶼灰狐也叫海岸灰狐、短尾狐、岛狐、海峡群岛狐、海峡群岛灰狐、加利福尼亚海峡群岛狐和海岛灰狐。 因为島嶼灰狐生活在岛上,它们对大陆的寄生虫没有抵抗力,尤其是狗身上的病菌。此外金雕的捕食和人类的活动使得島嶼灰狐的数量急剧减少。在2004年,有四个亚种被列为濒危,并对岛屿的环境加以保护。經過近二十年的人工輔育,島嶼灰狐已在各島嶼重新野放,族群數量也增加了三倍,可以說是人工輔育瀕危動物並重建物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島嶼灰狐 · 查看更多 »

島鵟

島鵟(學名:Buteo ridgwayi)是一種猛禽,屬於鳥綱隼形目鷹科鵟屬。原分佈於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及附近的海島上,但在2006年的普查中發現牠們目前僅分佈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東南面的國家公園內,主要為潮濕的石灰石森林。棲地嚴重破壞及當地居民誤會以家禽為食導致數量劇減,全球僅餘下80至120對繁殖對。.

新!!: 極危物種和島鵟 · 查看更多 »

巨坚鳞鲈

巨堅鱗鱸(學名Stereolepis gigas)是北太平洋特有的一種魚類。 除去它們的身體巨大及具有好奇的性格,學界對它們所知的甚少。.

新!!: 極危物種和巨坚鳞鲈 · 查看更多 »

巨無齒𩷶

巨無齒𩷶(学名:Pangasianodon gigas),又名湄公河鯰、湄公河大鯰或湄公河巨鯰,是東南亞湄公河特有的一種巨鯰。.

新!!: 極危物種和巨無齒𩷶 · 查看更多 »

巨暹羅鯉

巨暹罗鲤(学名:Catlocarpio siamensis)是现存鲤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之一,这种稀罕的巨型鱼类只存在于泰国境内的湄公河河段。由于其在的原产地是著名的食用鱼,故野生资源受到极大威胁,种群数量严重减少,2011年更被列入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巨暹羅鯉 · 查看更多 »

巴岛花鹿

巴島花鹿(Axis kuhlii),又名巴島豚鹿,是印尼巴韋安島上特有的鹿。 雄性巴島花鹿高60-70厘米。鹿角分成三叉。不像亞洲大陸的花鹿,牠們出生時沒有斑點。其學名是為紀念德國動物學家Heinrich Kuhl。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因巴島花鹿的數量稀少、分佈地有限及失去棲息地的緣故,而將牠們列為極危。牠們也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一中。除了猛禽及蟒蛇外,牠們只有很少天敵。.

新!!: 極危物種和巴岛花鹿 · 查看更多 »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摩图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西鄰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和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

新!!: 極危物種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油彩蛙

巴勒斯坦油彩蛙(學名:Latonia nigriventer),又名以色列鈴蛙或巴勒斯坦鈴蛙,是曾經被認為滅絕的兩棲動物。牠們只在以色列及近敘利亞的生活,由於沼澤在1950年代乾涸使得牠們一度同時消失。巴勒斯坦油彩蛙的腹部呈深色,有白色小點。背部呈赭色,逐步漸變為兩側的深橄欖灰色至灰黑色。牠們與繡錦盤舌蟾(Discoglossus pictus)有所不同,其目間距離較闊,前肢較長,而吻則較短。牠們的模式標本是一隻雌性,長4厘米。此種曾被分類在盤舌蟾屬(Discoglossus)中,但新近的研究支持它們應分類在一已滅絕的屬下——拉托娜蟾屬。由於其為此屬下已知的唯一現存種,因此有活化石的稱號。 對於巴勒斯坦油彩蛙的資料不明,因為只曾有兩次被發現:第一次是在1940年,當時發現了兩隻成蛙及兩隻蝌蚪;另一次是於1955年,當時只發現了一個標本。1940年所發現的四個標本成為了牠們的模式標本,但較細小的一隻卻被較大的一隻吃了;後者後來成為了正模標本,而兩隻蝌蚪則似乎遺失了。這使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將巴勒斯坦油彩蛙認為是已滅絕,但在以色列本土內牠們卻長久被列為瀕危物種,主要在於研究人員仍相信在戈蘭高地仍有機會發現牠們。2000年時,開始出現在黎巴嫩貝卡谷地發現巴勒斯坦油彩蛙的消息,然而兩個研究團分別在2004年及2005年均未能確定牠們已經滅絕。但是隨著主要棲息地胡拉谷地環境逐漸改善,在2011年時確認其已經成為當地河流與沼澤的特有種。.

新!!: 極危物種和巴勒斯坦油彩蛙 · 查看更多 »

巴韋安島

巴韋安島是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位於泗水以北150公里的爪哇海,行政方面由東爪哇省管轄,面積196.2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655米,2009年人口約75,000,女性佔77%。.

新!!: 極危物種和巴韋安島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極危物種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西松

巴西松(学名:Araucaria angustifolia)为南洋杉科植物,又名巴拉那松,尽管名为“松”,其实并不是松树。 巴西松原产于巴西南部,尤其是是巴拉那州,生长于海拔500-1800米的低山地区,总覆盖面积约23.3万平方公里。.

新!!: 極危物種和巴西松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金蛙

巴拿馬金蛙,學名為澤氏斑蟾(學名:Atelopus zeteki)是極危物種的蟾蜍,巴拿馬的特有種。過往並不知這種斑蟾的存在,但當發現後其野生的種群已將近滅絕了,故急需進行保育。.

新!!: 極危物種和巴拿馬金蛙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極危物種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新!!: 極危物種和不丹 · 查看更多 »

帝啄木鳥

帝啄木鳥(學名:Campephilus imperialis)是鴷形目啄木鳥科中的一種,也是所有啄木鳥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60cm。與象牙喙啄木鳥是近親,中文俗名中的白嘴啄木鳥有時會造成混淆。.

新!!: 極危物種和帝啄木鳥 · 查看更多 »

两栖动物

兩棲動物(學名:),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殼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牠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两栖动物 · 查看更多 »

中南大羚

中南大羚(學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又稱為武廣牛、安南錠角羚、劍角牛、索拉羚等,是偶蹄目下牛科中南大羚属中的單屬種,1992年才被發現,被譽為亞洲麒麟、亞洲獨角獸(Asian unicorn)。目前分類仍不確定是屬於牛、羚羊或山羊等。族群數目存疑,目前全世界有記錄的只有11隻,因此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中南大羚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極危物種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大鯢

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乃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目前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國内蒙古,距今约1.65億年。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之列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中國大鯢 · 查看更多 »

中美洲

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依據不同的劃分法,屬於北美洲或南美洲的一部份,一般指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地峽,現有七至八個國家。.

新!!: 極危物種和中美洲 · 查看更多 »

中華短吻鱷

#重定向 扬子鳄.

新!!: 極危物種和中華短吻鱷 · 查看更多 »

中華穿山甲

中華穿山甲(學名:Manis pentadactyla)又稱鯪鲤,是八種穿山甲中的一個種,属穿山甲科穿山甲属,主要分佈於印度东北部、尼泊爾、東南亞北部地區以至台灣、華南及海南島等在內,為一種瀕臨絕種的動物。 中華穿山甲就像食蟻獸般靠吃蟻為生。牠們適合生活於濕度高的森林內。牠們頭身共長60厘米,尾巴長18厘米。 分佈於台灣的穿山甲是中華穿山甲的亞種台灣穿山甲(台灣鯪鯉)。.

新!!: 極危物種和中華穿山甲 · 查看更多 »

中非共和國

中非共和國(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桑戈語:Ködörösêse tî Bêafrîka)位於中部非洲的國家,其前身為法屬烏班基-夏利領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是法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之一。身為一內陸國家,中非從西邊起依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喀麥隆、乍得、蘇丹、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剛果共和國所包圍。中非成立於1958年12月,初期為半自治的政府型態,並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佈獨立。首都班--基(Bangui,或譯班--吉)位於烏班基河(Oubangui)沿岸的邊境城市。.

新!!: 極危物種和中非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黃蝠

中黃蝠(Scotophilus borbonicus)是一種黃蝠,只於馬達加斯加及留尼汪被發現。由於其棲息地被人破壞,中黃蝠被列為瀕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中黃蝠 · 查看更多 »

中澳粗尾鼠

中澳粗尾鼠(Zyzomys pedunculatus),又名中澳白尾鼠,是一種鼠。牠們只分佈在澳洲。.

新!!: 極危物種和中澳粗尾鼠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極危物種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非

东非即东部非洲地区,根據聯合國的次分區共有19個国家或屬地:.

新!!: 極危物種和东非 · 查看更多 »

东部黑冠长臂猿

東部黑冠長臂猿(學名Nomascus nasutus)是一種曾經在中國和越南廣泛分佈的長臂猿,原來認爲是黑冠長臂猿的一個亞種,現在則專門列爲一個種。目前是世界上最瀕危的一種長臂猿,共有兩個亞種,即越南亞種和海南亞種。 東部黑冠長臂猿大約於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大陸絕跡,現在在海南島大約還有20頭左右的野生的海南亞種。2002年,在越南發現了26頭野生越南亞種。 東部黑冠長臂猿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縮小和偷獵。.

新!!: 極危物種和东部黑冠长臂猿 · 查看更多 »

布拉瑪普特拉河

#重定向 布拉马普特拉河.

新!!: 極危物種和布拉瑪普特拉河 · 查看更多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重定向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新!!: 極危物種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查看更多 »

三線閉殼龜

三线闭壳龟(學名:Cuora trifasciata)屬於爬行綱龟鳖目地龟科,又稱金錢龟、金頭龟、红肚龟,生活于水中,主要以蚯蚓为食,此外也吃河裡的鱼、虾、昆虫及一些植物性食物。.

新!!: 極危物種和三線閉殼龜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極危物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乌干达

烏干達共和國(Jamhuri ya Uganda,Republic of Uganda)是東非的內陸國家,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 烏干達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銅、錫、鎢等礦藏豐富,英國殖民時期曾被稱為「非洲明珠」。20世紀下半葉因連年內戰及錯誤政策,國家經濟遭受巨大困難。與五個國家: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盧旺達和南蘇丹同為東非共同體成員。近年來,除南蘇丹以外其他國家有意合併為東非聯邦,新國體將共同使用同一部憲法、一樣的貨幣,由同一位總統與合組的議會來治理。。.

新!!: 極危物種和乌干达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極危物種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極危物種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新!!: 極危物種和亚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亞種

亚种(subspecies)是指雖屬同一物種但种内彼此占据地理分布或宿主互不重叠且生殖隔离不完善,彼此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新!!: 極危物種和亞種 · 查看更多 »

亞齊

#重定向 亞齊特區.

新!!: 極危物種和亞齊 · 查看更多 »

亞洲山龜

亞洲山龜(Heosemys depressa),又名扁東方龜或緬甸山龜,是棲息在緬甸西部若開山脈極稀有的龜。 亞洲山龜最後的觀察報告是於1908年,最初相信已經滅絕,但於1994年重新發現了一些標本。牠們像其他亞洲龜般,都會被採集作為醫藥之用。現時只有少量在飼養保護之下,在野外的則處於極危的狀況。 由於亞洲山龜每年只會交配一次,蛋要100日才會孵化,牠們的飼養計劃面對種種困難。於2007年,在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成功在6年內哺育出第4隻亞洲山龜,另外亦有一隻蛋在孵化中,其餘的兩隻則未能生存。.

新!!: 極危物種和亞洲山龜 · 查看更多 »

亞洲獅

亞洲獅(學名:Panthera leo persica)或稱印度獅,狮子的一个亚种,又名“波斯亚种”,是亚洲僅次於老虎之後第二的大猫科动物,原广泛分布在从地中海西岸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大部分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保护区内有少量分布。 亞洲獅現今在野外的族群只生活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國家公園,根據2015年5月發布的調查,族群數量約有523隻。历史上牠們的分佈地囊括了从高加索至也門及由希臘的馬其頓經伊朗、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至印度及孟加拉邊境的大片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原分布在亚洲的狮子亚种还有印度亚种(学名:Panthera leo goojratensis),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已灭绝。吉尔的狮子是由印度政府从伊朗引进.

新!!: 極危物種和亞洲獅 · 查看更多 »

亨氏牛羚

亨氏牛羚(學名:Damaliscus hunteri)是生活在肯雅及索馬利亞邊界乾燥草原的狷羚。 亨氏牛羚又稱為「四眼狷羚」,這是因牠們那大型的眶下腺。亨氏牛羚肩高100-125厘米及體重80-118公斤。牠們的毛皮是沙褐色的,雄性的毛皮較雌性的為灰,而腹部較淺色及在鼻粱上有白帶。頸背有一層非常厚的皮,當耳朵收起時形成一隆起部份。角呈豎琴形及明顯是環狀角。 亨氏牛羚可以在乾燥的草原上找到。牠們是於暮晨出沒的動物,早上及晚上會牧草。群族包含2-40頭雌羚,並由一頭雄羚所帶領;而5頭雄羚亦會組成單身的群族。整個群族多不會有遷徙,因雄性多是有領地的。當激烈爭鬥時,雄羚會以膝部蹲下,但當摔角時則會以四肢站立。 亨氏牛羚是極危的動物,野生數目約為500-1200頭。於1970年代,數量約為14000頭,但到了1980年代就只有7000頭。亨氏牛羚數目的下降相信是因家牛的競爭及乾旱令疫病漫延。.

新!!: 極危物種和亨氏牛羚 · 查看更多 »

康迪安矮蟾蜍

康迪安矮蟾蜍(学名:Adenomus kandianus)是无尾目下的一個物種。1872年在斯里兰卡的一个淡水溪流里被发现,而在1876年后就再也无人见过。因此在早期IUCN紅色名錄一直將其列作已滅絕的物種處理。直至2012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在2009年時在该地区被再次发现,故改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康迪安矮蟾蜍 · 查看更多 »

人亞科

人亞科(Homininae)是人科下的亞科,當中包括了人類及其已滅絕的親屬,以及大猩猩及黑猩猩。它亦包含了所有的原始人類,如南方古猿。 直至1980年前,人科都只有人類一種,而其他的都是屬於猩猩科。但不同的發現逼使重新檢討這個分類,人科之下再分為猩猩亞科及人亞科。後來卻發現大猩猩及黑猩猩較接近人類,故牠們亦被包含在人亞科中。人猿總科的分類亦不斷的有所改變。 人亞科可以再細分為大猩猩族及人族,大猩猩族就只有大猩猩,而人族則包含人類及黑猩猩。中新世晚期的納卡里猿仲山種與同期的歐蘭猿可能就是這個分支的基底成員,並不屬於其下的兩個族。人亞科估計在800萬年前才開始分開演化。.

新!!: 極危物種和人亞科 · 查看更多 »

人科

人科(学名:Hominidae)是生物分類學中靈長目一科。本科除了人类之外,還包括所有絕種的人類近親及幾乎所有猩猩。 长臂猿科是本科最亲近的旁系群,两者组成人猿总科。在西方近代分類學下一共分為四個屬七物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分类中,智人是人科物种中唯一無危物种。.

新!!: 極危物種和人科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極危物種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仙人球亞科

#重定向 柱狀仙人掌亞科.

新!!: 極危物種和仙人球亞科 · 查看更多 »

仙人掌

仙人掌是石竹目仙人掌科(學名:Cactaceae)的植物總稱,別名為仙巴掌、仙人扇、霸王樹。仙人掌具有相當豐富的形状和大小,並擁有優良的保水适应力,多數生長於沙漠及半沙漠等乾燥少雨環境,在地球上所有沙漠也可以發現。仙人掌為多肉植物的一類,目前仙人掌科的植物有127属共189600种。 仙人掌用途廣泛,可作观赏植物、饲用或饲料,以及其他食物來源(特别是它们的果实​​)。 胭脂紅是來自於生活在某些仙人掌的胭脂虫之产物。.

新!!: 極危物種和仙人掌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學名:Lynx pardinus),又稱林曳或西班牙猞猁、南歐猞猁,是南歐伊比利亞半島特有的、極危的一種貓科哺乳動物。過去本種常被列為歐亞猞猁的亞種,但現在被視為一個獨立品種。在更新世兩個品種曾在中歐共存,但生活在不同的生境中。IUCN Cat Specialist Group: 據信本種是由Lynx issiodorensis進化而來。.

新!!: 極危物種和伊比利亞猞猁 · 查看更多 »

伊氏石斑魚

伊氏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itajara)是一種大型的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 伊氏石斑魚主要棲息在熱帶淺水區的珊瑚及人工礁間,水深達50米;幼魚棲息在汽水河口、河道及紅樹林沼澤。它們的分佈地包括佛羅里達礁島群、巴哈馬、加勒比海及巴西海岸。它們有時甚至在新英格蘭被捉到,但情況甚少。在東大西洋,它們出沒於剛果民主共和國至塞內加爾。 伊氏石斑魚可以達到極大的體型,長達2.5米及重363公斤。以魚鉤釣上的世界紀錄是重達309公斤的標本。 伊氏石斑魚十分美味,故大幅度被漁獵。加上它們並不怕羞,故很易被捕捉。它們傾向回到出生地大量產卵,這也使它被大量漁獵。由於它們的數量大幅下降,故已被列為極危物種及禁止漁獵。美國及加勒比海分別於1990年及1993年禁止漁獵。自此它們的數量開始回升,但因繁殖率低,故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回復到以往的數量。 伊氏石斑魚吃甲殼類、其他魚類、章魚及幼海龜。而它們是其他大型魚類如梭子魚、鯙科及鯊魚所掠食的對象。 大部份石斑魚都是雌性先熟型雌雄同體,即會先成熟為雌魚,只有一些成體才會變成雄魚。不過伊氏石斑魚是否如此卻未有證據支持。 事實上,有發現較為細小的雄性伊氏石斑魚,只有1.15米長;且有一些比雌魚(6-8歲)還要幼小的雄魚(3-4歲)。.

新!!: 極危物種和伊氏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極危物種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伯南布哥鵂鶹

伯南布哥鵂鶹(學名:Glaucidium mooreorum)是鴟鴞科鵂鶹屬下的一種。這種在2000年才被確認為新種的鳥是巴西伯南布哥的特有種。雖然有分類學者指這一種的學名應是目前用於小鵂鶹的(G.

新!!: 極危物種和伯南布哥鵂鶹 · 查看更多 »

伶猴屬

伶猴屬(学名:Callicebus),也叫美猴屬,靈長目僧面猴科的一屬,共分28种。.

新!!: 極危物種和伶猴屬 · 查看更多 »

強壯短尾蝠

強壯短尾蝠(Mystacina robusta)或稱作大短尾蝠,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短尾蝠。史前牠們已經分佈在北島及南島,但後來就只有在斯圖爾特島出沒。牠們在地上爬行的能力,能夠如同飛行般熟練。牠們的雙翼可以在身體兩側摺曲成小袋,使牠們能夠穿越山洞或叢林。 強壯短尾蝠在毛利人到達紐西蘭前數量仍很多。牠們會棲息在海鳥的巢。牠們飛行得很慢,從不飛高於地面2-3米的高度。牠們是吃花蜜,或是會吃其他鳥類。牠們最後的棲息地是在Big South Cape Island,但可能因黑鼠的到來而消失。最後的標本是於1965年採集到的。.

新!!: 極危物種和強壯短尾蝠 · 查看更多 »

弓角羚羊

#重定向旋角羚.

新!!: 極危物種和弓角羚羊 · 查看更多 »

彩毛腿蜂鳥

彩毛腿蜂鳥(學名:Eriocnemis mirabilis)是一種哥倫比亞特有的蜂鳥,因其數目稀有,目前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列為極危物種。 2005年,施華洛世奇的贊助促使了美國鳥類保護協會(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及哥倫比亞鳥類保護基金會(Colombia's Fundacion ProAves)得以在彩毛腿蜂鳥的棲地建立一保護區。 據估計,此種目前在全球的數目約在50至250對成鳥之間。.

新!!: 極危物種和彩毛腿蜂鳥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州

佛羅里达州(State of Florida)是美国最南端的一个州(夏威夷除外),亦属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第四多的州,为著名的避寒圣地。中文俗称为佛州,佛罗里达。州府位于塔拉赫西,最大的城市为杰克森维尔,最大的都会区为迈阿密都会区。佛羅里达吸引了不少名人和运动员来这里度假,以高尔夫球、网球、、赛车著称。.

新!!: 極危物種和佛罗里达州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山獅

佛羅里達山獅(学名:Puma concolor coryi),又名佛羅里達美洲獅或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過去被認為是美洲獅的一個亞種,近年支持將其合併在北美山獅內(Puma concolor couguar)。棲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南部的松林、針葉林及沼澤。 雄獅重約150磅,棲息在大落羽衫國家自然保護區(Big Cypress National Preserve)、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及美洲獅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Florida Panther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牠們是美國東部唯一的美洲獅,只佔有以往牠們分佈地的5%。牠們現存的數量估計只有80-100隻。.

新!!: 極危物種和佛羅里達山獅 · 查看更多 »

佛羅里達榧樹

佛羅里達榧樹(学名:Torreya taxifolia)为红豆杉科榧树属下的一个物种。.

新!!: 極危物種和佛羅里達榧樹 · 查看更多 »

佛法僧目

佛法僧目(学名:Coraci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这一目的鸟分布广泛,形态结构多样,各科特化程度高。.

新!!: 極危物種和佛法僧目 · 查看更多 »

侏三趾樹懶

侏三趾樹懶(學名:Bradypus pygmaeus) 是樹懶屬下的一種,僅在巴拿馬博卡斯德爾托羅省的一個小島(Isla Escudo de Veraguas)上生活。一如其名,此種對比起其在大陸上生活的近親,體型細小得多,體重僅是它們的40%,體型也較它們小20%,相信是與島嶼隔離有關。過往的觀察發現此種特化成僅在該島上的紅樹林生境生活。.

新!!: 極危物種和侏三趾樹懶 · 查看更多 »

侏儒豬

侏儒豬(学名:Porcula salvania),或稱迷你豬、姬豬,是一種在印度次大陸生活的小型豬,是猪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曾经遍布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高濕草原地帶。 然而人類的活動已經大大破壞了侏儒豬的自然棲息地,目前只分布在阿薩姆邦,總野生種群估計少於150隻。.

新!!: 極危物種和侏儒豬 · 查看更多 »

侏橄欖綠鹮

侏橄欖綠鹮(學名:Bostrychia bocagei)是一種極危的鳥類,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特有種。曾被普遍認為是體型較大的橄欖綠鹮(Bostrychia olivacea)的一個亞種,但目前已獨立成種。.

新!!: 極危物種和侏橄欖綠鹮 · 查看更多 »

侧耳科

侧耳科(Pleurotaceae)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的一科中小型的蘑菇,其中最常见的是食用平菇。 * Category:真菌科名.

新!!: 極危物種和侧耳科 · 查看更多 »

德氏小鸊鷉

德氏小鸊鷉(学名:Tachybaptus rufolavatus)是馬達加斯加阿勞特拉湖及附近湖泊的一種鸊鷉。最後是於1985年觀察到牠們,并在2010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灭绝。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0) Species factsheet: Tachybaptus rufolavatus.

新!!: 極危物種和德氏小鸊鷉 · 查看更多 »

德氏石斑魚

德氏石斑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至墨西哥灣北部海域,棲息深度25-183公尺,體長可達110公分,生活在岩石底質海域,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極危物種和德氏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保护状况

物种的保护状况(conservation status)是指物种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物种的保护状况: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数量,而是整个种群随时间的增长或减少,餵养成功率,已知的威胁等等。 世界上最知名的物种保护状况的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包括生存受到威脅或相信是在公元1500年以後絕滅的物种。此外还存在很多专业性的列表。.

新!!: 極危物種和保护状况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河

俄亥俄河(Ohio River)是美國東部的一條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最東的支流。發源於匹茲堡,初向西北流,在賓夕法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的邊界以下轉向西南方,並流經肯塔基州北界(同時是印地安那州和伊利諾伊州南界),在肯塔基州與田納西河匯合,最後在開羅與密西西比河匯合。全長1,579公里,流域面積490,603平方公里。 歷史上是西北領地的南界,也是美國南北的分界。.

新!!: 極危物種和俄亥俄河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極危物種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鱘

俄羅斯鱘(学名: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是生活於俄羅斯等歐洲地帶的鱘,俄羅斯鱘又叫大白鰉或蘇俄鱘,根據記載,成年的俄羅斯鱘最重可達150公斤,長6公尺,其重量僅次於近親歐洲鱘的320公斤,是世界第二重的淡水魚,在餐宴中,產量最多的就屬歐洲鱘、閃光鱘及俄羅斯鱘,這使牠與多數近親一樣,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

新!!: 極危物種和俄羅斯鱘 · 查看更多 »

土库曼斯坦

--(Türkmenistan/Түркменистан/تۆركمنيستآن)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库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

新!!: 極危物種和土库曼斯坦 · 查看更多 »

土豹子

土豹子是汉语方言中对几种猫科动物的俗称。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可能指得是:.

新!!: 極危物種和土豹子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極危物種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圣多美伯劳

圣多美伯劳(学名:Lanius newtoni)是伯劳科伯劳属的一种。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特有种。体长约20至21厘米。在1888年至1928年有其活动记录,并于1990年重新发现。.

新!!: 極危物種和圣多美伯劳 · 查看更多 »

圣诞岛

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是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東北部的海外領地,為火山島,面積135平方公里。北距印尼首都雅加達約500公里,東南距澳大利亞西岸首府伯斯約2600公里,東距另一澳大利亞海外領地科科斯(基林)群島975公里。聖誕島有人口約2,072人,大部分居住在岛北部的飛魚灣、銀城、半山和Drumsite。聖誕島是世界上少數除大中華地區及新加坡以外華人佔人口大多數的地區,官方語言為英語。.

新!!: 極危物種和圣诞岛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極危物種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學名:Monachus monachus)是一種僧海豹。牠們現存只有350-450隻,是世上最為稀有的鰭足類,也是最為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 牠們分佈在地中海及東大西洋近北回歸線的海域。.

新!!: 極危物種和地中海僧海豹 · 查看更多 »

圖拉大戟

圖拉大戟(学名:Euphorbia tulearensis)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大戟屬植物。它們生長在岩石區,但受到環境破壞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圖拉大戟 · 查看更多 »

北卡罗来纳州

北卡罗来纳州(State of North Carolina),簡稱北卡州,是位於美國南部區域大西洋海岸的一州。別稱「柏油脚跟州」或「舊北州」。下轄100郡。州府為罗利,最大的城市為夏洛特。 北卡羅來納是最初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成員之一,最初通認作卡羅來納州,並且是第一個英國殖民地在美洲的家。1861年5月20日,它成為最後一個美利堅聯盟國脫離合眾國的成員,並於1868年7月4日重新被接納。該州也是第一個人為動力飛行成功的地點,由萊特兄弟於1903年接近小鷹鎮的Kill Devil Hills創造紀錄。今天,該州是一個各色各樣經濟和人口迅速發展的州。截至2009年7月1日止,人口估計是9,380,884(自2000年4月1日以來增加16.7%)。 北卡罗来纳有著寬闊的海拔地形,從沿岸海平面到約6,684英尺(2,037公尺)的山脈。沿岸、東部皮埃蒙特區域、與北卡罗来纳中部氣候與其它南方的州如喬治亞和南卡罗来纳類似;另一方面,西部山脈的氣候比較接近新英格蘭或中西部上區。當沿海平原,特別是潮流流經地帶,受大西洋強烈影響的同時,該州西部多山部份從沿海算起超過300英哩(500公里)的距離,造成可觀的與海隔絕。因此,該州的氣候範圍從沿海附近溫暖、濕潤亞熱帶氣候,到位於山脈附近濕潤大陸性氣候。該州大多數降雨於濕潤亞熱帶區域。 美國海軍使用北卡羅來納州來命名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BB-55)。.

新!!: 極危物種和北卡罗来纳州 · 查看更多 »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垂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点,将这些点连起来的假想线便叫「北回歸線」,以西元2014年夏至日為準,其位置约在北纬23度26分14.675秒。相對的,南纬23度26分14.675秒則為「南回歸線」。 因為地球會進行自转,所以會产生昼夜更替的現象,但地球的自转轴其实并不是正的,而是与繞太陽公转的轨道面(黃道面)呈约66.55°的夹角,稱乎「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并非一直正對著赤道带,而是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的區間之内移动,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向北移,于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到达约北纬23°26′,隨后便转向南移,于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并继续南移,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到达南纬23°26′,隨后再度轉向北移动,于次年春分日再度回到赤道。所以太阳直射点看起来就像是在到达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後,立即掉头往赤道的位置回返。 二千多年前西方人观测到北回归线时,其夏至日位置正处在天空中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Cancer)方位,从此回归远处,故称“巨蟹座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但由于地球傾斜軸的歲差运动,在1989年已經移动到金牛座位置。 正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时,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斷變換,才形成了四季更迭。無論北半球或者南半球,只要接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時間比較長,就是该半球区域的夏季。北回归线就是北半球能够受到太阳直射的纬度上限,具有重要科学和人文意义,因为地球大部分位於海平面以上的陸地都集中在北半球,所以北回归线与人类接触更显紧密,它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目前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亦同)位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确定的,它只是一个以方便教学和理解为目的的参考值,并非北回归线的准确地理位置。实际上,受岁差、章動和极移等天文因素的影响,南、北回归线位置并非固定不变。以北回归线为例,它的纬度上限:北在北纬24°14′39″,南在北纬22°37′56″,相差约180公里,往复周期约为37,158年。目前北回归线正每年向南移动大约0.47秒,约14.4米,已于2009年夏至日经过周期中点,即23度26分17秒,并继续南移,直到公元11300年到达最南点时才会再北返。因此各地所立的北回归线界碑实际上没有天文意义,但研究北回归线的变化周期則具有重要天文、地理和历史人文意义。 北回歸線通過的國家或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緬甸联邦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阿曼苏丹国、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利比亞國、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国、馬利共和國、茅利塔尼亞伊斯兰共和国、巴哈馬聯邦、墨西哥合眾國、西撒哈拉、中華民國等。.

新!!: 極危物種和北回归线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極危物種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新!!: 極危物種和北非 · 查看更多 »

北非豹

北非豹是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在北非的種群,极可能已绝迹,主居於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脈。北非豹於北非是極罕有的,只有少數北非豹居於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和在埃及。 北非豹过去依形态学被视为豹的亚种之一,在经过DNA分析后,所有非洲大陆的豹都归为同一个亚种——非洲豹,其学名“Panthera pardus panthera”也成为后者的异名。 北非豹有很厚的毛,是豹中居於冷氣候的種類。 牠們主要捕食巴巴利獼猴, 瞪羚和一些小型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北非豹 · 查看更多 »

北方邦

北方邦(印地语:उत्त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处于印度北部,和尼泊爾接壤,毗鄰國內的北阿坎德邦、喜马偕尔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以及比哈尔邦。人口逾两亿,是印度人口最多的邦,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級行政區。.

新!!: 極危物種和北方邦 · 查看更多 »

北方氈狀地衣

北方氈狀地衣(學名Erioderma pedicellatum)是鱗葉衣科下一種中等大小的地衣。它們生長在大西洋海岸及阿拉斯加太平洋海岸潮濕森林的樹上。它們是最為瀕危的地衣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北方氈狀地衣 · 查看更多 »

國際鳥盟

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為一個國際生態保育聯盟,擁有由全球的夥伴組織組成的網絡,包括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直布羅陀鳥類學暨自然史學會、奧杜邦學會、孟買自然史學會、澳州鳥會、中華鳥會、香港觀鳥會等。.

新!!: 極危物種和國際鳥盟 · 查看更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縮寫:IUCN),是一個國際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護聯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機構都能參與合作的少數幾個國際組織之一,成立於1948年10月。致力於尋找解決當前迫切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實用解決方式。該組織發佈IUCN紅色名錄,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支持科學研究,並協調管理全球範圍內政府、非政府組織、聯合國機構、公司以及地方社群間各項合作計劃,共同推行政策、法規和最佳的實際行動。IUCN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環境保護系統---一個民主的會員制聯盟,擁有超過1000個政府和NGO組織會員,以及來自160多個國家的超過11,000名志願科學家團隊。IUCN在全球分佈有超過60間辦事處,超過1,000名專業員工,并有來自公共領域、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上百合作夥伴。IUCN是唯一在联合国大会具有常任观察员席位的自然保护组织。聯盟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格蘭德。 IUCN的願景是展望“一个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公平世界”,聯盟的任務是“影響、鼓勵和支持社會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自然生物多樣性的完整,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公正和生態上的可持續性”。.

新!!: 極危物種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僧面猴科

僧面猴科(學名Pitheciidae)是新世界猴的一科,包括僧面猴属、丛尾猴属、秃猴属和伶猴属。 Category:闊鼻小目 *.

新!!: 極危物種和僧面猴科 · 查看更多 »

僧海豹

僧海豹(Monachini)是僧海豹族下的3種海豹。包括以下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僧海豹 · 查看更多 »

刚果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République du Congo;基图巴语:Repubilika ya Kongo;林加拉语:Republiki ya Kongó),简称刚果,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首都为布拉柴维尔。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毗邻几内亚湾。 历史上该地由班图人的部落控制,后成为法国殖民地,通用法语,1960年获得独立。1970年至1991年间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党制国家;1992年曾改用多党制,但1997年此政府在内战中倒台。.

新!!: 極危物種和刚果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極危物種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列山島野鴨

列山島野鴨(Anas laysanensis),又名雷仙島鴨、萊島鴨或來散島鴨,是夏威夷群島特有的一種細小鑽水鴨。化石紀錄顯示牠們曾分佈在所有的群島上,但現只在三個獨立及細小的島上生存。.

新!!: 極危物種和列山島野鴨 · 查看更多 »

喬治亞州

佐治亚州(State of Georgia),又譯--,簡稱喬州,是美國東南方的一個州,郵政簡寫是GA。該州也是美國獨立時期13州的成員之一。首府為亞特蘭大。在13州中排名第4,1788年1月2日加入獨立戰爭。2000年的人口統計該州有818萬6453人。2004年的人口是882萬9383人,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為968萬7653人,是美國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一州。佐治亚州同時也以桃子州或南方帝國之州的暱稱聞名。 該州的州歌,《佐治亚在我心》(Georgia on My Mind)是由豪吉·卡邁克寫的,起初是寫給一位名叫「佐治亚」的女性。後來被佐治亚州本地歌手雷·查爾斯傳唱,而透過投票變成了該州州歌。佐治亚州的州鳥是棕色長尾鳥。州花是查拉幾玫瑰。 美國海軍曾亦以佐治亚州替一艘戰艦(USS Georgia BB-15)與一艘核子彈道飛彈潛艇(USS Georgia SSGN-729)命名。.

新!!: 極危物種和喬治亞州 · 查看更多 »

喜馬拉亞鶉

喜馬拉亞鶉(Ophrysia superciliosa),又名高山鶉,是一種中等身形的雉。牠們只曾於印度西北部北阿坎德邦喜馬拉雅山脈以西的兩個地方見到。最近只曾於1876年見到牠們,恐怕已經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喜馬拉亞鶉 · 查看更多 »

喀麦隆

没有描述。

新!!: 極危物種和喀麦隆 · 查看更多 »

傷鰭魚

傷鰭魚(学名:Plagopterus argentissimu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是傷鰭魚屬中的唯一一種。僅分佈在分布於北美洲美國猶他州、內華達州及亞利桑納州的維琴河(Virgin River)內。體長可達1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傷鰭魚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lombia)是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它的北部是加勒比海,东部与委内瑞拉接壤,东南方是巴西,南方有秘鲁和厄瓜多尔,西部是巴拿马和太平洋。.

新!!: 極危物種和哥伦比亚 · 查看更多 »

哥倫比亞蘇鐵屬

哥倫比亞蘇鐵屬(Chigua),又名卡蓋澤米屬,是哥倫比亞西北部特有的一屬蘇鐵。它們是由丹尼斯·史蒂文森(Dennis Stevenson)於1990年描述,是蘇鐵目中最近期描述的屬。其下的兩個物種都被列為極危。它們在海拔100-200米的潮濕低地雨林中生長。.

新!!: 極危物種和哥倫比亞蘇鐵屬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極危物種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y'bli'kasy;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Қазақстан;Казахстан),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位于中亚北部,在乌拉尔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领土位于欧洲.

新!!: 極危物種和哈萨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哈氏刺鯊

哈氏刺鯊(學名Centrophorus harrissoni)是一種很罕有的鯊魚,現時只知在近台灣及南澳洲州曾發現其蹤影。牠們可以生長達1.09米,有很大及綠色的眼睛,一般生活在250-385米水深處。 有指哈氏刺鯊其實就是近親的同齒刺鯊。.

新!!: 極危物種和哈氏刺鯊 · 查看更多 »

冠麻鴨

冠麻鴨(Tadorna cristata)是一種瀕危的鴨,但有些學者相信牠們已經滅絕。雄性冠麻鴨有黑綠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綠色,面部、雙頰及喉嚨都是呈黑褐色。牠們的腹部、尾羽及兩側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條紋。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虹綠色。雌性冠麻鴨有白色的眼圈,胸部呈黑色,面部、雙頰、頸部及上翼羽都是呈白色,身體則呈深褐色而有白色斑紋。兩性的頭上都有明顯的綠色羽毛突出。 有關冠麻鴨所知有限。牠們似乎是在韓國及東俄羅斯繁殖,可能是史前的遺種。一些學者認為牠們已經滅絕,但由於不斷有指見到牠們,所以牠們被列作瀕危。但是自1964年後,就未曾有確實的觀察報告。.

新!!: 極危物種和冠麻鴨 · 查看更多 »

冬青

冬青(Holly)是開花植物,也是冬青科的唯一一屬,本屬約有400個物種,高度約2到25公尺,有些是喬木,有些是灌木。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非洲北部、北美洲與南美洲。冬青的葉堅挺有光澤,漿果鮮紅色,簇附枝上。有些冬青樹品種也稱為聖誕樹。.

新!!: 極危物種和冬青 · 查看更多 »

冕狐猴屬

冕狐猴屬(学名 Propithecus) 是大狐猴科的一属,与其他狐猴一样,它们也只产于马达加斯加。 Category:大狐猴科.

新!!: 極危物種和冕狐猴屬 · 查看更多 »

几内亚

几内亚(正式名稱:几内亚共和國,République de Guiné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南接科特迪瓦,南臨利比里亞,西及塞拉利昂,北鄰几内亚比索、塞内加尔,北和東北與馬里接壤。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冈比亚河在几内亚发源。几内亚本来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整个地区,它来源于柏柏尔语,意思大约是“黑人的国家”。.

新!!: 極危物種和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凤蝶科

鳳蝶科(學名:Papilionidae)是蝴蝶鳳蝶總科中的一個科。下級分類中,共有3個亞科,約26屬,包含了約600個物種。鳳蝶物種多爲中至大型蝴蝶,牠們大部分種類翅面上斑紋色彩華麗鮮豔,外觀華美,飛翔迅速,姿態優雅,相當引人注目,當中更包括了世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蝶,燕鳳蝶屬則包含了體型最小的鳳蝶。鳳蝶後翅通常有尾突,故又稱作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後翅亦只有一條臀脈,因此雙翅閉合時腹部外露,是此分類的主要特徵。 鳳蝶的一些物種有毒,例如幼蟲時期攝食馬兜鈴的鳳蝶,身體能保存植物中有毒的馬兜鈴酸,令天敵不好捕食。.

新!!: 極危物種和凤蝶科 · 查看更多 »

凱氏半線二鬚魮

凱氏半線二鬚魮(学名:Hemigrammocapoeta kemali)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土耳其,棲息在濕地及湖泊。.

新!!: 極危物種和凱氏半線二鬚魮 · 查看更多 »

啮齿目

嚙齒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目,其特徵為上頜和下頜各兩顆會持續生長的門牙,嚙齒目動物必須通過啃咬來不斷磨短這兩對門牙。 哺乳動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種都屬於嚙齒目,而且在除了南極洲的其他所有大陸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蹤跡。一般常見的嚙齒目動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豬、河狸、倉鼠、沙鼠、豚鼠、八齒鼠、毛絲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獺。嚙齒目有尖銳的門牙,可以用來啃咬樹幹、咬碎食物和咬擊掠食者。大多數的嚙齒目動物以種子或植物為食,但也有少數以昆蟲或甚至魚類為食。一些物種在歷史上被視為害兽,會偷吃人類的儲糧和傳播疾病。.

新!!: 極危物種和啮齿目 · 查看更多 »

內達華州呵吸鯉

內華達州呵吸鯉(学名:Chasmistes cujus),又名貴玉屈魚或丘裂鰭亞口魚,是內華達州金字塔湖特有的一種胭脂魚科。牠們主要吃浮游植物及微小浮游生物。雄鯉最大可達53厘米長及1.6公斤重,雌鯉則長約64厘米及重2.7公斤。牠們的壽命一般為40歲,要8歲才達至性成熟。牠們是極危物種,是屬內現存幾個物種之一。 內華達州呵吸鯉的數量有所增加,於1993年估計數量超越100萬條。牠們仍處於極危的原因是繁殖補充的變化,於1970年代及1980年代之間在數量上差不多沒有補充,原因是水質及特拉基河的水流並不適合產卵。.

新!!: 極危物種和內達華州呵吸鯉 · 查看更多 »

八重山群島

八重山群島也稱八重山諸島(,),為琉球群島西部的島嶼群,位於釣魚台群島的南方,宮古群島的西方。其中石垣島是人口最多的島嶼。八重山群島和宮古群島合稱為先島群島。群島內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島嶼包括西表島和石垣島兩島。.

新!!: 極危物種和八重山群島 · 查看更多 »

元寶山冷杉

元寶山冷杉(學名:Abies yuanbaoshanensis)是松科冷杉属的植物。為中國特有種,只分布在廣西,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元寶山冷杉 · 查看更多 »

兔形目

兔形目(學名:Lagomorpha)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目,有两个科:兔科(Leporidae)和鼠兔科(Ochotonidae)。 兔形目是哺乳动物中一个存在谱系归置困难的目。早期它被归属到啮齿目下,构成一个超科。后来发现兔形目跟啮齿类的之间存在趨同演化。建立兔形目与其他真兽各目之间的发生学关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得不到总结性的认识。根据兔形目的基因研究,可以近似地认为它的谱系地位介乎于奇蹄-偶蹄-鲸-食肉这一系与啮齿类这一系之间。很多迹象表明兔形目的原始形态很可能早在白垩纪就已经与别的真兽类产生显著差异。 最早的兔科动物出现在古新世的欧亚大陆,然而重要的辐射却发生在第三纪后期的北美大陆。在上新世达到鼎盛。鼠兔出现在渐新世的欧亚大陆腹地,也在上新世扩散到欧洲和北美。鼠兔的鼎盛期在中新世,其后转衰,其生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新世时候鼠兔的生境包括滨岸地带,而后萎缩至山地。导致鼠兔类衰落的原因迄今仍不明确。 兔类是演化时间跨度与持续度俱佳的动物。在中新世大草原时代兔进化出高齿冠牙,适应于草食。兔类总共产生了10个属,63个晚近种。Vaughan 认为兔形目没有产生适应辐射是和受到大型食草动物的生态排挤有关。值得一提的是,与杂食的啮齿目不同,兔形目是专一的食草动物,而很多大型有蹄类也是专一的食草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兔形目 · 查看更多 »

兔科

#重定向 兔.

新!!: 極危物種和兔科 · 查看更多 »

克羅斯河大猩猩

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佈在尼日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相對於較著名的西部低地大猩猩,克羅斯河大猩猩是所有大猩猩中,甚至靈長目中,最為瀕危。 克羅斯河大猩猩與西部低地大猩猩在頭顱骨及牙齒上有分別。 野生克羅斯河大猩猩的數量估計只餘250-300頭,分佈於9-11個族群中。最接近牠們的西部低地大猩猩族群位於250公里以外。由於失去棲息地及被獵殺為叢林肉,故牠們的數量嚴重減少。.

新!!: 極危物種和克羅斯河大猩猩 · 查看更多 »

克氏無鬚魮

克氏無鬚魮(学名:Puntius cauveriensi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的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本魚在側邊與腹面上為金色或黃銅色的光彩;魚鰭無色或淡紅色。吻部短且寬,鱗片大而數目很少;下頜短且狹窄,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5枚,體長可達23.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克氏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務川臭蛙

#重定向 务川臭蛙.

新!!: 極危物種和務川臭蛙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極危物種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四色啄花鸟

四色啄花鸟(学名:Dicaeum quadricolor),是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一种,为菲律宾的特有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8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极危。 四色啄花鸟的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

新!!: 極危物種和四色啄花鸟 · 查看更多 »

犬吻蝠科

犬吻蝠科,哺乳綱、翼手目的一科,而犬吻蝠科轄下則有真蝠屬(大真蝠)、加勒比海犬吻蝠屬(秘魯犬吻蝠)、獒蝠屬(獒蝠)、裸蝠屬(裸蝠)、非洲犬吻蝠屬(加納犬吻蝠)等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翼手目.

新!!: 極危物種和犬吻蝠科 · 查看更多 »

犬科

科动物包括狗、狼、豺、狐狸等。犬科动物是地球上较为成功的一种肉食哺乳动物。犬科家族包括大约三十七种现存的狼、胡狼、狐和其他野生动物及家犬。它们全部都是肉食性动物,身体构造已演化成特别适合狩猎生活的形态。犬科动物通常春秋兩季會發情,所以說,原則上一年可交配兩次,若有懷孕成功,則一年交配一次。體型越大者,一次所懷的胎數較多,正常排卵者一次可產下6隻以上,小型者在3~4隻以下。.

新!!: 極危物種和犬科 · 查看更多 »

皮爾蘭斯蘆薈

蘭斯蘆薈(學名Aloe pillansii)是一種蘆薈。它們可以生長達15米高。它們與二歧蘆薈稍稍相似,其花序是倒吊在最低的葉子下,而非直立的。 皮爾蘭斯蘆薈分佈在納米比亞及南非,生長在亞熱帶或熱帶的叢林。它們面臨失去棲息地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皮爾蘭斯蘆薈 · 查看更多 »

皺疤豐底蚌

豐底蚌(学名:Plethobasus cicatricosus),又名白疙瘩真珠蚌,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淡水蚌,屬於蚌科小方蚌亞科的Pleurobemini族。.

新!!: 極危物種和皺疤豐底蚌 · 查看更多 »

犀牛

牛是犀科(学名:Rhinocerotidae)动物的總稱,属哺乳纲奇蹄目,主要分佈於非洲和東南亞。是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也是体型仅次于大象的大型陆地动物。所有的犀牛基本上都是腿短和身体粗壮。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800~3000公斤,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至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現存的4属5种的犀牛除白犀牛外,都瀕臨絕種,其中以爪哇犀牛的數目最少,約50頭左右;而黑犀牛也只有约1萬到3萬頭。這些居住於亞洲與非洲的犀牛面臨原生棲地破壞,東亞的犀牛角買家與歐美狩獵觀光者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犀牛 · 查看更多 »

短吻鱷

短吻鱷属(學名:Alligator),屬於鱷目的短吻鱷科。其学名源自西班牙語“el lagarto”(意思:蜥蜴)。這名稱是早期在佛羅里達州的西班牙探險家和定居者命名的。本属現在有兩个存活物種,分別是密河鱷(A.;又名美洲短吻鱷)和揚子鱷(A.;又名中華短吻鱷)。.

新!!: 極危物種和短吻鱷 · 查看更多 »

短吻鳄科

短吻鳄科(学名:Alligatoridae)也称鼍科,为爬行纲鳄目的一科,因吻部短而宽,故名。现仅存4属8种。.

新!!: 極危物種和短吻鳄科 · 查看更多 »

短尾蝠屬

短尾蝠屬(學名:Mystacina),哺乳綱、翼手目、短尾蝠科的一屬。共兩種,是紐西蘭的特有種。.

新!!: 極危物種和短尾蝠屬 · 查看更多 »

短嘴導顎雀

短嘴導顎雀(學名:Hemignathus lucidus),又名短鐮嘴雀,是夏威夷一種極危的管舌鳥。由於最近未有確實的觀察報告,故牠們可能已經滅絕。牠們分佈在海拔1000-2000米的密林中。.

新!!: 極危物種和短嘴導顎雀 · 查看更多 »

石竹目

石竹目(学名:Caryophyllales)是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一目,大多是草本及灌木,亦有些小乔木及肉质植物。该目植物的花大多为两性,辐射对称。大多數的食蟲植物歸屬於此目。含12科,约1万种,世界性分布。大部分种类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但许多科含灌木、藤本及乔木。草本种类包括观赏花卉、杂草及蔬菜。.

新!!: 極危物種和石竹目 · 查看更多 »

玳瑁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属於海龟科的一种海龜,是玳瑁属下唯一一种,又名--瑁、蝳蝐、--玳、文甲、鷹嘴海龜、十三鲮龟、十三鳞、十三棱龟、明玳瑁、千年龟,简称玳,分为太平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bissa)和大西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imbricata)两个亚种。此物种分布非常广泛,其中太平洋玳瑁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大西洋玳瑁分布於大西洋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美洲和亞洲的海域。 玳瑁的外形与其他海龟大致相似,都有扁平的躯体、保护性的背甲、以及适於划水的桨状鳍足,而玳瑁最明显的特点是其鷹喙般的嘴,以及躯体後部锯齿般的缘盾。虽然玳瑁分布在广大的海域中,其最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的许多洞穴和深谷给它提供休息的地方,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这些海绵中的部分物种对於其他生物来说是剧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會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质;且由於海绵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数的能够消化玻璃的动物之一,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玳瑁的食物还包括栉水母、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 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可作为首饰、雕塑等饰品的原材料,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玳瑁工艺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工艺水平在唐代已达顶峰,日本的玳瑁工艺也受到了中国很大的影响。正是由於人类对玳瑁的过度需求,导致玳瑁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持续减少,已有灭绝的危险,目前两个玳瑁亚种的保护现状均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極危状态。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会猎取玳瑁、挖其巢穴以食用它的肉和蛋,因为玳瑁的肉蛋很美味,甲壳可入中药,因此玳瑁的保护有很大困难。目前玳瑁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很多国家已禁止猎捕玳瑁,玳瑁产品也被禁止进出口。.

新!!: 極危物種和玳瑁 · 查看更多 »

灰幹蘇鐵

幹蘇鐵(學名:Cycas hongheensis),又稱紅河蘇鐵、細葉蘇鐵,属于蘇鐵目蘇鐵科苏铁屬的一種植物,是中國的特有種,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灰幹蘇鐵 · 查看更多 »

灰狐屬

灰狐属(学名:Urocyon)是食肉目犬科犬亚科的一属,现存2种,即灰狐(Urocyon cinereoargenteus)和加州灰狐(Urocyon littoralis)。 Category:犬科.

新!!: 極危物種和灰狐屬 · 查看更多 »

灵长目

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細分原猴及簡鼻亞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熱帶雨林的樹上,許多灵长目的特徵表現了其適應三維立體環境的能力,大部份的灵长目至少有部份的能力。 大部份人以外的灵长目住在美洲、亞洲及非洲的熱帶或是亞熱帶區域,只有人類可以住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地區。灵长目的體型變化很大,像體重只有30克,而東部大猩猩體重達200公斤。依照化石的證據,最早已知的灵长目是德氏猴,其年代可以追溯到5580萬年以前。-->認為灵长目的分支可能起源於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約六七千萬年前。 灵长目过去一般會分為二類:原猴及類人猿。原猴的特徵接近最早期的灵长目,包括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及跗猴。類人猿包括猴、猿及人族。最近的生物分類學會將灵长目分為原猴亞目(Strepsirrhini)及簡鼻亞目(Haplorhini)。原猴亞目是指鼻部濕潤的灵长目,包括跗猴以外的原猴,簡鼻亞目是指鼻部乾燥的灵长目,包括跗猴型下目(Tarsiiformes)及類人猿下目(Simiiformes)。 類人猿下目也可以分為狹鼻小目(非洲及東南亞的猿及猴)及闊鼻小目(中美及南美的新世界猴)。狹鼻小目包括舊世界猴(像狒狒屬及獼猴)、长臂猿及人科。新世界猴包括卷尾猴、吼猴及松鼠猴屬。人類是其中唯一成功在非洲、南亞及東亞以外地區繁衍的狹鼻小目動物,不過有化石證據指出其他狹鼻小目動物也曾出現在歐洲。現在仍有發現新的灵长目物種,在2000年代找到了超過25個物種,在2010年代也已找到了11個物種。 灵长目是適應性良好的哺乳類動物,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有些灵长目(包括一些大猿和狒狒)主要是陆栖動物,不是树栖動物。但其他的灵长目都可以爬樹。行動方式包括從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用二隻或四隻腳行走,或是在樹枝上擺盪(.

新!!: 極危物種和灵长目 · 查看更多 »

獨角犀屬

獨角犀屬(學名Rhinoceros)是犀科的一屬,與大部分犀牛不同的是,它們只有一個角。包含二個種類:印度犀牛(Rhinoceros unicornis)和爪哇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爪哇犀牛是最爲極危的哺乳動物之一,全世界只有60頭左右,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越南。 Category:犀科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新!!: 極危物種和獨角犀屬 · 查看更多 »

獼猴

(學名:Macaca),猴科的一屬,是亞洲和北非地區最常見的一類猴,也稱為猢猻。 獼猴也常被用於進行各種醫學試驗。.

新!!: 極危物種和獼猴 · 查看更多 »

獅面狨屬

獅面狨屬(學名 Leontopithecus),為狨亞科的一屬,屬於新世界猴,共分爲四種。生活在巴西的東部雨林地區,樹栖性。獅面狨的體重一般為900科,體長30釐米,尾長45釐米。它們主要以樹皮下的昆蟲為食,有時也吃蛇、小蜥蜴和水果。 群居動物,一對獅面狨共同照顧它們的孩子。 獅面狨是白天活動的動物,晚上睡在樹洞中,天熱時也常尋找陰涼処休息。 Category:卷尾猴科.

新!!: 極危物種和獅面狨屬 · 查看更多 »

班頓拉無鬚魮

班頓拉無鬚魮(学名:Puntius bandula)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斯里蘭卡,體長可達4.1公分,棲息在低地小溪或溝渠,可做為觀賞魚。.

新!!: 極危物種和班頓拉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新!!: 極危物種和琉球群岛 · 查看更多 »

种群

种群(英语:Population,或族群)在生物学上,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或者说是有个体组成,能够而且确实进行交配的群体。种群的个体之间一般享有同一个基因库。 它是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新!!: 極危物種和种群 · 查看更多 »

秘魯鸊鷉

魯鸊鷉(學名:Podiceps taczanowskii)是一種不會飛的鸊鷉,僅分佈在秘魯中西部胡寧大區內的Lake Junin內。數目少於250頭,故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 學名種加詞內的是為了紀念波蘭動物學家Władysław Taczanowski,他出版了《秘魯烏類學》(Ornithology of Peru)一書。.

新!!: 極危物種和秘魯鸊鷉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極危物種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科羅澳擬蟾

科羅澳擬蟾(學名Pseudophryne corroboree)是澳洲南部高原特有的一種細小蛙。其外觀像澳大利亞原住民舞宴上參與者的化妝,故又名澳洲夜宴蛙。.

新!!: 極危物種和科羅澳擬蟾 · 查看更多 »

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全名象牙海岸共和國(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接迦納,南臨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鄰馬里、布基纳法索。 象牙海岸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间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新!!: 極危物種和科特迪瓦 · 查看更多 »

科茲美鶇鳥

科茲美鶇鳥(学名:Toxostoma guttatum)是墨西哥科茲美特有的一種嘲鶇。牠們被列為極危物種,但也有可能已經滅絕。 科茲美鶇鳥的上身呈褐色,下身呈白色,有黑色斑紋。面部呈灰色,黑色的喙長而且向下彎曲,有兩條白色色帶。.

新!!: 極危物種和科茲美鶇鳥 · 查看更多 »

科摩罗角鸮

科摩罗角鸮(學名:Otus pauliani),鴟鴞科角鴞屬下的一種,是科摩羅群島的特有種。 此鳥僅在科摩羅群島內,大科摩羅島上一座活火山──卡薩拉山(Le Karthala)上生活。現時種群的數目大約是2000頭。雖然如此,但由於分佈狹窄,因此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其棲地正面臨大規模的森林開伐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科摩罗角鸮 · 查看更多 »

科摩羅狐蝠

科摩羅狐蝠(學名Pteropus livingstonii),又名科島狐蝠,是一種蝙蝠。它們只分佈在葛摩的兩個島嶼上,是當地最為稀有的蝙蝠。它們棲於山區森林,但因伐林及棲息地受到破壞而面臨威脅。於2003年,它們的數量只餘下1200隻。它們會向掠食者射出尿液來保護自己。" 科摩羅狐蝠於7月至9月出生。雌蝠一年一般只會生一胎。幼蝠到3-6個月大就可以獨立。它們主要吃果實。成年的翼展可以闊達2米。.

新!!: 極危物種和科摩羅狐蝠 · 查看更多 »

穿山甲

穿山甲是穿山甲科(学名:Manidae)动物的通稱,又名鯪鯉,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鳞甲目(Pholidota)的唯一科。穿山甲是一类从头到尾披覆鳞片的食蚁动物,分佈在非洲和亚洲各地。亞洲地區分佈在印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灣中低海拔之山麓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 最早在《楚辞·天问》中即有穿山甲的記載:“鯪鱼何所”王逸注:“一--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北魏人高祐因認出穿山甲而聞名。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围接而食之。”李时珍認為穿山甲不是以鳞片诱蚁,而是“常吐舌诱蚁食之”。 2014年7月,由倫敦動物學會主持的IUCN紅色名錄物種存續委員會穿山甲專門小組,發出警告指穿山甲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走私買賣的哺乳類動物。中華穿山甲及馬來穿山甲均在 IUCN 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級別提升至「極危」,全部 8 個物種均面臨絕種威脅。非法走私的活動是前所未有的猖獗。隨著亞洲四種穿山甲物種數量暴跌,走私貿易商家已轉移目標至非洲,以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

新!!: 極危物種和穿山甲 · 查看更多 »

窄身無鬚魮

身無鬚魮(学名:Puntius cauveriensi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緬甸茵萊湖流域,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窄身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竹節蟲目

竹節蟲,又稱()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竹節蟲目(又稱)的總稱。草食性的昆蟲,以善於擬態成樹枝或樹葉著稱,可以躲過天敵。全世界約有2,500種。 大型或非常大型的昆蟲,體型修長,呈圓筒形,棒狀或枝狀;少數種類扁平如葉。複眼發達,單眼通常退化。翅膀通常退化;如有翅膀,前翅通常小於後翅。不完全變態,陸棲,植食性昆蟲。多數分佈於熱帶。 竹節蟲目包括了全世界最長的昆蟲-尖刺足刺竹節蟲 (Pharnacia serratipes,分佈於馬來半島),體長(含腳)可達55.5公分。 竹節蟲與螳螂有近親關係。.

新!!: 極危物種和竹節蟲目 · 查看更多 »

管鼻蝠屬

管鼻蝠屬(金管鼻蝠),哺乳綱、翼手目、蝙蝠科的一屬,而與管鼻蝠屬(金管鼻蝠)同科的動物尚有長翼蝠屬(長翼蝠)、毛翼管鼻蝠屬(毛翼管鼻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蝙蝠科 *.

新!!: 極危物種和管鼻蝠屬 · 查看更多 »

管鼻果蝠屬

管鼻果蝠屬(黑管鼻果蝠),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屬,而與管鼻果蝠屬(黑管鼻果蝠)同科的動物尚有大耳果蝠屬(大耳果蝠)、副管鼻果蝠屬(副管鼻果蝠)、細齒狐蝠屬(細齒狐蝠)、侏果蝠屬(侏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狐蝠亞科 Category:管鼻果蝠屬.

新!!: 極危物種和管鼻果蝠屬 · 查看更多 »

簡鼻亞目

簡鼻亞目(Haplorrhini)是包括眼鏡猴及所有類人猿的靈長目。 始鏡猴科是已滅絕的原猴亞目,相信與眼鏡猴較為接近,且是最原始的簡鼻亞目。 牠們的上唇並非直接連接鼻子或牙床,故可以做很多面部表情。牠們的腦部與身體比例明顯較原猴的大,而其主要感官是靠視覺。牠們有眼後板。除了眼鏡猴及夜猴外,大部份物種都是白天活動的,且有三原色视觉。牠的手及腳只適合運動,例如長臂猿科及猩猩的鈎狀手,或是人類的雙足。 所有的類人猿都有單一間隔的子宮,而眼鏡猴則像原猴般有雙角形子宮。大部份物種一般每次只會生一胎,但如狨屬及檉柳猴屬則普遍會生孖胎或三胞胎。簡鼻亞目的嬰兒相對較原猴的為大,但較依賴母親,這可能是因牠們複雜的行為及自然歷史。.

新!!: 極危物種和簡鼻亞目 · 查看更多 »

米沙鄢群島

米沙鄢群島(Visayas、米沙鄢語:Kabisay-an)(有譯為--)位於菲律賓中部,是當地三大島群之一。東鄰菲律賓海,西鄰蘇祿海,北有呂宋島,南有民答那峨島,由數百個島嶼組成,最大的六個島嶼由東到西分別是薩馬島、雷伊泰島、保和島、宿霧島、內格羅斯島、和班乃島,最大城市為宿霧市。米沙鄢政区面积56607平方公里。產糖和椰子。.

新!!: 極危物種和米沙鄢群島 · 查看更多 »

粉頭鴨

粉頭鴨(Rhodonessa caryophyllacea)是一種大型的潛水鴨。系統發生學研究發現牠們是赤嘴潛鴨的近親,但目前這研究並未被得到廣泛接受,因此仍分類內狹嘴潛鴨屬內。目前有關其分類地位等仍然備受爭議。 粉頭鴨長60厘米,有長的身體及頸部。雄鴨的身體呈朱古力色,頸部及頭部都呈深粉紅色。雌鴨及幼鴨則呈較深色,彷彿一隻頭上染了粉紅色的雌性赤嘴潛鴨。由於赤嘴潛鴨的頭部呈紅色,這很易令人誤會粉頭鴨就是赤嘴潛鴨。另外,斑嘴鴨飛行時亦很像雌性的粉頭鴨,從後面看更會以為是一頭雄性粉頭鴨。 粉頭鴨生活在長草森林的低沼地及池中。牠們的巢是以草造成。牠們是群居的,每群約有30隻或以上的粉頭鴨。牠們主要吃水中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粉頭鴨 · 查看更多 »

納米比亞

#重定向 纳米比亚.

新!!: 極危物種和納米比亞 · 查看更多 »

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

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是智利的國家公園,位於該國中部,由阿勞卡尼亞大區負責管轄,距離特木科162公里,成立於1939年,面積68平方公里。.

新!!: 極危物種和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素叻府

#重定向 素叻他尼府.

新!!: 極危物種和素叻府 · 查看更多 »

索马里

索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is the country's name per Article 1 of the.

新!!: 極危物種和索马里 · 查看更多 »

索贊蘆薈

索贊蘆薈(学名:Aloe suzannae)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蘆薈。它們現正處於濒危狀況,並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索贊蘆薈 · 查看更多 »

細嘴兀鷲

細嘴兀鷲(學名Gyps tenuirostris)是一種兀鷲。它們以往被認為是長喙兀鷲的亞種,但由於它們兩者分佈地有異,與及外觀上有明顯的分別,細嘴兀鷲已被提升為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細嘴兀鷲 · 查看更多 »

細嘴杓鷸

細嘴杓鷸(Numenius tenuirostris)是一種瀕危的杓鷸。牠們在西伯利亞針葉林內的沼澤及泥炭沼澤繁殖,且是候鳥,會遷徙至地中海的淡水環境過冬。 一些細嘴杓鷸曾在歐洲西部、加那利群島、亞速爾群島、阿曼、加拿大及日本出現。在北美洲就只曾於1925年在渥太華出現。.

新!!: 極危物種和細嘴杓鷸 · 查看更多 »

紅帶箭毒蛙

紅帶箭毒蛙是一种箭毒蛙,这是一个哥伦比亚的特有种。它的主要栖息地是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和山地森林。目前,由于其栖息地被破坏,这种箭毒蛙目前处于极危状态。其名称的来源是哥伦比亚保育生物學家Federico Carlos Lehmann.

新!!: 極危物種和紅帶箭毒蛙 · 查看更多 »

紅犁足蛙

紅犁足蛙(学名:Scaphiophryne gottlebei),又名戈氏撥土蛙或畢卡索蛙,是馬達加斯加一種色彩鮮艷的青蛙。於2008年,牠們被認為是地球上最稀有及值得注意的兩棲類。每年都有幾千隻紅犁足蛙被捉來作為寵物。.

新!!: 極危物種和紅犁足蛙 · 查看更多 »

紅狼

紅狼(學名:Canis lupus rufus)是一種生存在北美洲的灰狼亚种,分佈于美國東南部,过去一度被当作是独立物种,近來有研究指出祖先是灰狼和郊狼的雜交種。 1970年代以來就因毛皮、和農人起衝突等原因面臨滅絕。此外和郊狼雜交也是重要原因。曾經一度被認為野外滅絕,後來在1989年將馴養的狼引入北卡羅來納州,如今已繁衍到超過50隻。此外,還有150多頭紅狼在美國被圈養。 由於數目稀少,紅狼常找不到同類繁殖,而與北美大草原的郊狼交配,令純種紅狼的數量下降。 體長1.1~1.3米,平均體重25公斤。舍群結構比的上灰狼,會群集獵捕鹿類,單獨时則獵捕兔、嚙齒類等。 2008年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出紅狼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紅狼 · 查看更多 »

紅豆杉屬

紅豆杉屬(學名:Taxus)是紅豆杉科下的一屬,共十餘種,全世界僅本屬植物含有(taxoid),可用於合成抗癌藥物紫杉醇(Paclitaxel,Taxol)。.

新!!: 極危物種和紅豆杉屬 · 查看更多 »

紅豆杉科

紅豆杉科是松柏目下的一個科,其中包括7個屬,約30種植物。 紅豆杉科物種多是分枝的小喬木和灌木。是常綠樹種,葉螺旋狀排列,呈線形至披針形,底面有淡綠色或白色的氣孔帶。雌雄異株,很少雌雄同株。種子堅果狀,包於肉質假種皮內。成熟的假種皮顏色鮮豔,柔軟,多汁,甜,吸引鳥進食,然後透過糞便把種子傳播到其他地方。然而,種子對人體有毒,含劇毒物質紫杉鹼和紫杉醇。.

新!!: 極危物種和紅豆杉科 · 查看更多 »

紋背鱉

紋背鱉(學名:Chitra chitra)是小頭鱉屬的模式種,是泰國的特有種。曾廣泛分佈,但因被大量捕獵作寵物及食用而變得瀕危,目前在IUCN紅色名錄分類下的極危物種。受《華盛頓公約》附錄二所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紋背鱉 · 查看更多 »

綠喉毛腿蜂鳥

綠喉毛腿蜂鳥(Eriocnemis godini)是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一種可能已經滅絕的蜂鳥。.

新!!: 極危物種和綠喉毛腿蜂鳥 · 查看更多 »

綠美麗蚌

綠美麗蚌(学名:Lampsilis virescens),又名阿拉巴馬真珠蚌,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淡水蚌。牠們只分佈在阿拉巴馬州東北部的佩恩特羅克河。.

新!!: 極危物種和綠美麗蚌 · 查看更多 »

綠色曼蛙

綠色曼蛙(学名:Mantella viridis),又名綠彩蛙,为彩蛙科曼蛙屬下的一个种。因棲息處地的破壞而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綠色曼蛙 · 查看更多 »

緣板鱉

緣板鱉(学名:Lissemys punctata),又名印度鱉或印度箱鱉,是南亞的一種鱉。牠們廣泛分佈但不普遍。.

新!!: 極危物種和緣板鱉 · 查看更多 »

緬甸星龜

緬甸星龜(學名:Geochelone platynota)是一種生活在緬甸的象龜,後來通過寵物貿易進入了中國,同時也被作為一種食物食用。它被列在CITES附錄II中,這意味著該物種的進口是需要經過許可的。緬甸星龜很難通過人工繁育,首次成功繁育的緬甸星龜是在2003年的台北動物園。.

新!!: 極危物種和緬甸星龜 · 查看更多 »

绝灭

滅絕指一個種族完全消失。 物種滅絕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後代都死光」混淆。在地质时代,灭绝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麼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現代的生物死絕,就不可能進化成現代的生物。現在「滅絕」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觀相似,可被識別為同一物種的後代死絕,而存活的後代是透過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爲與祖先不同的物種在現代生存。 目前,许多环境组织和政府担心由人类的干涉导致的物种的灭绝。.

新!!: 極危物種和绝灭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極危物種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羚羊亚科

羚羊亞科(學名Antilopinae)是屬於牛科以下的一個亞科。.

新!!: 極危物種和羚羊亚科 · 查看更多 »

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Virgin Islands of the United States,也常稱為United States Virgin Islands,或簡寫為USVI)是美國在加勒比海的一個非建制属地(Unincorporated Territory)群島,接壤於波多黎各東部,處於小安的列斯群岛背风群岛的最北端。該群島原名為丹麥屬西印度群島,後於1916年被美國買下並改為現名。在地理方面,美屬維京群島屬於維爾京群島的一部份。由於維爾京群島中的另外一部份島嶼的主權現在為英國所有,故該群島的英國屬地部分通常被稱為「英屬維爾京群島」,而美國屬地部分則被稱為「美屬維爾京群島」。 美屬維爾京群島由50多个大小岛和珊瑚礁组成,面积达344平方千米,岛屿中最大的有圣克罗伊岛、圣约翰岛和圣托马斯岛以及面积上比较小,但是拥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水岛。属热带气候。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美屬維爾京群島共有居民108,612人,主要是黑人和混血种人,大多数为非裔加勒比海后裔。通用英语。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旅游、建筑、食品、捕鱼、水果种植为主要行业。首府夏洛特阿马利亚(Charlotte Amalie)。美屬維爾京群島是美國唯一道路交通靠左行駛的地區。美屬維爾京群島的主要经济分支为旅游业,此外也有重要的生产部门。.

新!!: 極危物種和美屬維爾京群島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極危物種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冠小蘇鐵

美冠小蘇鐵(学名:Microcycas calocoma)是古巴西部特有的一種澤米鐵科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美冠小蘇鐵 · 查看更多 »

美狐猴屬

美狐猴屬(学名 Eulemur),也叫真狐猴,为靈長目狐猴科的一屬。它们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中等体型狐猴。 美狐猴的体毛较长,通常呈红褐色。体长30-50厘米,尾巴比身体更长些,体重大约2-4公斤。 美狐猴基本在白天活动,栖息于森林中。它们爬树的技巧很高,可以在林间跳跃很远的距离,长长的尾巴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在地面上时,它们用四肢行走。 美狐猴为群居动物,数量从2只到15只不等。 美狐猴基本以花、果和树叶为食,偶尔也吃昆虫。 孕期125天。母狐猴在每年夏天或初秋分娩,一胎两仔。幼猴的哺乳期为五个月,成熟期为18月。美狐猴的平均寿命可达18年。 Category:狐猴科.

新!!: 極危物種和美狐猴屬 · 查看更多 »

美麗蚌屬

美麗蚌屬(学名:Lampsilis)是一種在北美洲特有的淡水蚌,是雙殼綱 蚌科的一個屬,主要生長在河流。 本屬原有多個亞屬,但這些亞屬都已獨立出來成為多個不同的屬。.

新!!: 極危物種和美麗蚌屬 · 查看更多 »

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

#重定向 佛羅里達山獅.

新!!: 極危物種和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 · 查看更多 »

美洲金猫属

美洲金貓屬(學名:Puma)是貓科中的一個屬,包含美洲獅和細腰貓。 Category:貓亞科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新!!: 極危物種和美洲金猫属 · 查看更多 »

美拉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源於希腊语Μελανησία)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其餘兩個為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亞),意为“黑人群岛”。由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斐济群岛等组成。陆地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里,各岛多火山。.

新!!: 極危物種和美拉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真菌

真菌即真菌界(学名:Fungi)生物的通称,又稱菌物界,是真核生物中的一大類群,包含酵母、黴菌之類的微生物,及最為人熟知的菇類。真菌自成一界,與植物、動物和原生生物相區別。真菌和其他三種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真菌的細胞有含幾丁質為主要成分的細胞壁,而植物的細胞壁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卵菌和黏菌、水黴菌等在構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不屬於真菌,而是屬於原生生物。研究真菌的學科稱為真菌學,通常被視為植物學的一個分支。但事實顯示,真菌和動物之間的關係要比和植物之間更加親近。 雖然真菌遍及全世界,但大部分的真菌不顯眼,因為它們體積小,而且它們會生活在土壤內、腐質上、以及與植物、動物或其他真菌共生。部分菇類及黴菌可能會在結成孢子時變得較顯眼。真菌在有機物質的分解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對養分的循環及交換有著基礎的作用。真菌從很久以前便被當做直接的食物來源(如菇類及松露)、麵包的膨鬆劑及發酵各種食品(如葡萄酒、啤酒及醬油)。1940年代後,真菌亦被用來製造抗生素,而現在,許多的酵素是由真菌所製造的,並運用在工業上。真菌亦被當做生物農藥,用來抑制雜草、植物疾病及害蟲。真菌中的許多物種會產生有的物質,稱為(如生物鹼和聚酮),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有毒。一些物種的孢子含有精神藥物的成份,被用在娛樂及古代的宗教儀式上。真菌可以分解人造的物質及建物,並使人類及其他動物致病。因真菌病(如)或食物腐敗引起的作物損失會對人類的食物供給和區域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物生命周期、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150萬-500萬個物種,其中被正式分類的則只有約5%。自從18、19世紀,卡爾·林奈、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及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等人在分類學上有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之後,真菌便已依其形態(如孢子顏色或微觀構造等特徵)或依生理學給予分類。在分子遺傳學上的進展開啟了將DNA測序加入分類學的道路,這有時會挑戰傳統依形態及其他特徵分類的類群。最近十幾年來在系统发生学上的研究已幫助真菌界重新分類,共分為一個亞界、七個門、及十個亞門。.

新!!: 極危物種和真菌 · 查看更多 »

猞猁屬

猁屬(學名:Lynx),也稱為山貓、大山貓、林㹭,是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的一屬,主要分為四種:.

新!!: 極危物種和猞猁屬 · 查看更多 »

猩猩屬

猩猩属(学名:Pongo),也叫人猿、红猩猩、紅毛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属,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 “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干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公分.

新!!: 極危物種和猩猩屬 · 查看更多 »

猪属

属(学名:Sus),哺乳纲偶蹄目猪科的一屬,杂食类动物,包括10種左右,產于歐亞大陸。其中野猪的分布最为广泛,家猪亦是其亚种。.

新!!: 極危物種和猪属 · 查看更多 »

猫科

貓科包括獅子、老虎和豹等動物,是食肉目的9個科中最為肉食性的哺乳動物。第一種的貓科動物出現於漸新世,人們更熟悉的家貓和人類在一万年前開始有關連。家貓的野生種親戚野貓,仍然生存在歐洲、非洲和亞洲東部等地,雖然棲地破壞限制了其居住範圍。 其他貓科動物中知名的成員有包括如獅子、老虎、豹和美洲豹等大貓,以及其他如美洲獅、獵豹、猞猁、獰貓和短尾貓等貓亚科动物。已滅絕的劍齒虎亞科為真的貓科動物,而其他如袋劍齒虎和獵貓等相似的動物則不是。.

新!!: 極危物種和猫科 · 查看更多 »

猴科

科(學名:Cercopithecidae),即舊世界猴,靈長目的一科,是與猿類最接近的猴,也是我們最爲熟悉的一類靈長目動物。今天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的廣大地區,也分佈於歐洲極少部分地區。.

新!!: 極危物種和猴科 · 查看更多 »

猛蛛亞目

猛蛛下目(Mygalomorphae,也稱:Orthognatha),即原蛛亞目,是蜘蛛目下的一個亞目,屬於背突蛛亞目。毒牙相對新蛛亞目來說,其區別在於毒牙為平行狀。 其下生物的壽命可達25年。.

新!!: 極危物種和猛蛛亞目 · 查看更多 »

烟色角鸮

烟色角鸮(學名:Otus capnodes),鸱鸮科角鴞屬下的一種,科摩羅群島的特有種。 此鳥僅在科摩羅群島內昂儒昂島上發現,種群數目少於400頭。由於分內極為狹窄且其棲地正面臨森林開伐的威脅,因此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此鳥自1886年有觀察紀錄後,一直無法再找到此鳥,直至1992年才再有紀錄。.

新!!: 極危物種和烟色角鸮 · 查看更多 »

烏葉猴屬

烏葉猴屬(學名Trachypithecus),猴科的一屬。一部分生活在東南亞地區,包括華南、印度東北部、婆羅洲、泰國、爪哇島和峇里島;另一部分則生活在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 烏葉猴屬俗稱「lutung」,來自巽他語,意思就是「黑色」,而這也是烏葉猴屬跟在印度次大陸上的其他疣猴亞科物種的最主要分別。.

新!!: 極危物種和烏葉猴屬 · 查看更多 »

爪哇犀牛

哇犀牛(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屬奇蹄目犀科,與印度犀牛是近親。目前幾近于絕種,只剩下五十至六十頭左右,因为过度捕杀,目前仅在印尼的爪哇岛还有一个种群残存,其中印度亚种和越南亚种已经灭绝。爪哇犀牛在1989年曾於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用紅外線照相機拍到,当时相信至少還有大约13隻的族群(為爪哇犀牛的亞種越南爪哇犀牛);但因为越南保护措施的无力,以及偷猎者猎杀手段的不断升级,越南的爪哇犀牛已在2010年4月因为持续偷猎的猖獗最终灭绝。现在仅仅在印尼爪哇島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還有50多头存活。爪哇犀牛不像其他犀牛會衝撞太靠近的人或動物,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爪哇犀牛便會逃之夭夭。.

新!!: 極危物種和爪哇犀牛 · 查看更多 »

爪哇麥雞

哇麥雞(Vanellus macropterus)是一種麥雞。牠們體型較大,腳長。由於最近只曾在1940年確實見到牠們,所以有指牠們已經滅絕,不過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牠們被列為瀕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爪哇麥雞 · 查看更多 »

絨頂檉柳猴

絨頂檉柳猴(學名:Saguinus oedipus),也叫棉頂狨,是一種小型的卷尾猴科動物。它們主要生活在熱帶森林邊緣,樹栖性,白天活動。 絨頂檉柳猴的頭頂絨毛較多,故而得名,這些絨毛在它們遇到危險時會竪起,以使它們顯得更加強大,從而嚇退對手。 絨頂檉柳猴以水果、昆蟲、新鮮樹葉為食。 群居動物,每群3-9猴。孕期為183天,公猴和母猴子共同照顧小猴,斷奶期為四到五周,12-15個月達到性成熟。 絨頂檉柳猴目前主要生活在哥倫比亞,為在2008年被提升為IUCN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級別,表示滅絕的機會極高。最大的威脅是棲息地的減少。.

新!!: 極危物種和絨頂檉柳猴 · 查看更多 »

絨毛蛛猴屬

絨毛蛛猴屬(學名 Brachyteles),蜘蛛猴科的一屬,與蜘蛛猴和絨毛猴關係密切,共分兩种,是最大的新世界猴。.

新!!: 極危物種和絨毛蛛猴屬 · 查看更多 »

瓦島管舌雀

島管舌雀(Paroreomyza maculata)是歐胡島的一種細小管舌鳥。牠們呈褐黃色,喙細小而呈藍色。牠們約4吋長,尾巴細小但有色彩鮮艷的羽毛。牠們主要吃藏身在樹皮下的無脊椎動物,利用其喙來撕開樹皮及特有的舌頭來吃昆蟲。 瓦島管舌雀現正列為極危物種,很有可能因疾病、入侵物種及失去棲息地而已經滅絕。最後確實見到牠們是於1985年,但間中亦有一些未確認的報告。.

新!!: 極危物種和瓦島管舌雀 · 查看更多 »

瓦勒邁杉

勒邁杉(學名:Wollemia nobilis),又名恐龍杉、沃萊米杉或梧來米松是南洋杉科下瓦勒邁杉屬(又稱沃萊米杉屬)的唯一種,屬於孑遗植物,於1994年在澳洲悉尼西北面150公里,新南威爾士的瓦勒邁國家公園溫帶雨林的狹窄及陡斜的沙岩峽谷中被發現。 瓦勒邁杉又稱為梧來米松,但它並非真正的松屬植物,且亦不是松科的一員。而它卻是與南洋杉科下的貝殼杉屬及南洋杉屬有所關連。.

新!!: 極危物種和瓦勒邁杉 · 查看更多 »

瓦氏海龍

氏海龍(学名:Syngnathus watermeyeri),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為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南非Kariega、Kasouga及Bushmans河下游半鹹水區域,體棕綠色,頭部具有黑色的閉合線條,身體具有閉合的灰白色線,體長可達13公分,棲息在水生植物生長得河川下游,卵胎生,可作為觀賞魚。.

新!!: 極危物種和瓦氏海龍 · 查看更多 »

瓶子草屬

子草屬(拉丁語:Sarracenia)包含9種(或可能達13種)北美的食蟲植物,屬於瓶子草科。瓶子草科還包含另外兩個屬──眼鏡蛇瓶子草和太陽瓶子草。 瓶子草是食蟲植物,原產於美國東海岸、德州、五大湖區、以及加拿大東南部。大部分的種類只出現在美國東南部(只有紫瓶子草出現在氣溫較低的地區)。瓶子草的葉特化成漏斗狀的陷阱,並產生酵素來分解掉進去的獵物。昆蟲會被瓶口以及瓶蓋密腺所分泌的蜜汁吸引,加上捕蟲瓶上部經陽光照射後如彩繪玻璃般,也會誘使昆蟲前往。光滑的瓶口讓昆蟲容易掉進瓶中被消化液分解,成為瓶子草的養分。 在一般的食蟲植物中,瓶子草通常生長在經年潮濕的地方,硝酸鹽為主的養分持續被水沖走,或因為土壤pH值低而無法利用;而瓶子草可以吸引獵物,因此比其他植物更具有競爭優勢。.

新!!: 極危物種和瓶子草屬 · 查看更多 »

瓶子草科

子草科共包括3属17种,全部原生于美洲。眼鏡蛇瓶子草屬和瓶子草屬原生于北美洲,太陽瓶子草屬原生于南美洲。眼鏡蛇瓶子草屬(Darlingtonia)产地主要在加州北部和俄勒冈州南部的山区,在加州海拔较低的沿海湿地,也有零星的群落。瓶子草屬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的贫瘠湿地中,该属里的紫瓶子草(Sarracenia purpurea)分布区域最广,会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境内,因其分布纬度的差异,也分成了南方(ssp. venosa)和北方(ssp. purpurea)两个亚种。太陽瓶子草屬生长在委内瑞拉、巴西和圭亚拉接壤的特普伊山上。 本科植物都是食肉植物,从根茎中长出由叶子衍化的瓶子似器官,里面充满消化液,瓶口还有倒长的毛或蜡质光滑边缘,使陷入的虫子无法逃出。其中紫瓶子草是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省花。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猪笼草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分入杜鹃花目。 File:kew.gardens.pitcher.plant.sarracenia.arp.jpg|黄瓶子草 Sarracenia flava File:kew.gardens.pitcher.plant.heliamphora.arp.jpg|太阳瓶子草 Heliamphora nutans File:Darlingtonia_californica_ne1.JPG|眼鏡蛇瓶子草 Darlingtonia californica File:Sarracenia_purpurea_seedling.jpg|紫瓶子草苗 Sarracenia purpurea.

新!!: 極危物種和瓶子草科 · 查看更多 »

瓜岛叉尾海燕

島叉尾海燕(學名:Oceanodroma macrodactyla),或稱作瓜達盧佩海燕,是一種細小的海燕,可能已經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瓜岛叉尾海燕 · 查看更多 »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是一個廣受國際認可的計畫,因應受到威脅的物種和棲息地,旨在保護和恢復生物系統及其多樣性。最初推動這些計畫的努力來自於1992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至2006年止,共有188個國家批准;但是只有少數參與國發展及編定了具有實際意義的計畫文獻。 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的主要內容通常包含了:.

新!!: 極危物種和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 · 查看更多 »

田納西河

納西河(Tennessee River)位于美国东南部,是俄亥俄河的最大支流。 源出田納西州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經亞拉巴馬州北部,並與密西西比州形成一小段邊界,再回到田納西州轉向北,最後在肯塔基州的帕迪尤卡(Paducah)注入俄亥俄河;全長1,046公里,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季节变化大;上游落差大,中游多急滩。.

新!!: 極危物種和田納西河 · 查看更多 »

田纳西州

纳西州(State of Tennessee),位于美国南方,首府為納許維爾,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其他著名城市还有孟菲斯。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田纳西州共有人口645.6万人。.

新!!: 極危物種和田纳西州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極危物種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無患子科

無患子科(学名:Sapindaceae)是無患子目的一個科。近期的分類系統(APG分类法)主張將槭樹科和七葉樹科這兩個科併入到無患子科內。無患子科約有140-150屬,1400-2000種。中国有27属约250多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新!!: 極危物種和無患子科 · 查看更多 »

番荔枝科

荔枝科(学名:Annonace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木兰目下的一科。約有129属,2120种,是木兰目中最大的科。有的果实可食,有的可材用,有些为观赏植物。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少數分佈在溫帶地區。約有900種分佈在新熱帶,約有450種分佈在非洲,其餘的種類分佈在亞洲。 番荔枝科的模式屬為番荔枝屬。植株為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葉為單葉,互生,有葉柄,葉緣全緣,無托葉。花輻射對稱,通常為兩性花。大多數的種類有三片萼片,萼片基部合生,有六片花瓣,花瓣顏色由褐色至黃色,雄蕊多數,螺旋狀排列,雌蕊多數。子房一室,具有多個胚珠。花有時會直接生長在樹幹上,果實為漿果。.

新!!: 極危物種和番荔枝科 · 查看更多 »

異名

名(英語:synonyms)或稱同物異名,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表示用來指稱同一分類單元(taxon)的不同命名,此用詞在動物學與植物學上的用法不甚相同。.

新!!: 極危物種和異名 · 查看更多 »

留尼汪

留尼汪(La Réunion)是一座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島。為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位置為。下辖一个省,即留尼汪省。東邊約190公里是模里西斯群島,西邊則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相距650公里。 留尼旺島面積2,51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7公里。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島上高峰約3,019公尺,是為火山峰(鄰近內日峰死火山,標高3069公尺)。沿岸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內部山地為高山氣候,溫和涼爽。最熱月平均氣溫26℃,最冷月20℃。5至11月為乾季,11月至次年4月為雨季。 有歷史學家認為,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可能已在留尼汪島定居。1513年,留尼旺島被葡萄牙人發現。1649年,法國开始統治,在島上建立航海站,1810年由英國佔領,1815年英國將該島交還給法國,1848年定名為留尼旺島,1946年法國宣布留尼旺為海外省,目前是法国的海外大区之一。 除了留尼旺島外,留尼旺海外大区還統轄了5個島嶼︰新胡安島、歐羅巴島、印度礁、格洛里厄斯群島和特羅姆蘭島。前四個島之主權與馬達加斯加有爭議,最後一個島與模里西斯有爭議。 島上人口密度很高。除了法國白人外,還有華人、印度人和黑人,但由於法國禁止在人口普查中紀錄種族分布,各族的人口並無具體統計。 法語是官方語言,少數人通曉英語。94%人信奉天主教。首府(Préfecture)是位於島北岸的聖丹尼。 留尼汪岛的传统菜餚包括米饭, 豆类, 肉或者鱼, 尖椒。輔以香料,如说莪,柠檬草, 酸豆, 咖喱等。由於人口組成多元,料理呈現相當多樣,如用咖哩是受印度移民影響, 炒面是受中國移民影响, 用木薯或玉米做蛋糕則係非洲移民所致。 由於大多留尼汪岛的食品进口自法国, 现時亦有不少料理與法國本土一般。 經濟以農業、漁業、旅遊業為主,農業上主要種植經濟作物甘蔗、香草和天竺葵等,用以生產蔗糖、天竺葵精油;後者是許多法製精油與香水的產地。工業化程度較低,製糖為主要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法國援助。貨幣使用歐元。 留尼旺島有小歐洲之稱,是度假勝地,留尼旺最著名的就是火山,目前仍有活火山拉夫艾斯經常爆發,而且噴出岩漿往往持續數月之久,為重要觀光景點。.

新!!: 極危物種和留尼汪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極危物種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特島信天翁

特島信天翁(學名:Diomedea dabbenena)是信天翁科信天翁屬六種的其中一種,屬於大型的信天翁。直至1998年才被確認為新種。.

新!!: 極危物種和特島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牛科

牛科(学名:Bovidae)又称洞角科,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的偶蹄目。“洞角”一名是由於本科動物的角中空。 牛科包括了中文俗名被称为“牛”及“羊”的多种有角反刍类,其中通称为“牛”的动物都集中在牛亞科牛族。 牛科包含以下一些动物: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 中文俗称羚羊的动物除了羚羊亚科外,还包括高角羚亚科、狷羚亚科、羚羊亚科、麂羚亚科、马羚亚科、苇羚亚科和短角羚亚科等多个不同演化支的成员。.

新!!: 極危物種和牛科 · 查看更多 »

牙买加

牙买加(Jamaica)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 原本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語系泰諾族的居住地。1494年哥伦布来到牙买加,1509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1655年被英国占领,在1866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2年8月6日牙买加宣告独立,目前是英联邦范围内的英聯邦王國主權國家。.

新!!: 極危物種和牙买加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夜鷹

牙買加夜鷹(學名:Siphonorhis americana),又名小帕拉夜鷹,是牙買加特有的一種夜鷹。 牙買加夜鷹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森林及叢林。由於掠食者的入侵,牙買加夜鷹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牙買加夜鷹 · 查看更多 »

牙買加圓尾鸌

牙買加圓尾鸌(Pterodroma caribbaea)是鸌科的一種細小鳥類。牠們是黑頂圓尾鸌的近親,並且有時被認為亞種。 牙買加圓尾鸌的標本最後於1879年採集,於1996年及2000年曾進行勘查而不果。不過,目前牠們未能被列為滅絕,這是因為牠們是夜間活動且很難發現,並有可能仍然在多明尼加國及瓜德羅普生存著。 牙買加圓尾鸌會被幾種不同的蝨子寄生。若牠們真的已經滅絕,連同這些寄生蟲亦可能同時消失。.

新!!: 極危物種和牙買加圓尾鸌 · 查看更多 »

狐猴型下目

型下目(学名:Lemuriformes)是哺乳纲灵长目的一个下目,属于原猴亚目。它包括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以及非洲和亚洲的嬰猴科和懒猴科。.

新!!: 極危物種和狐猴型下目 · 查看更多 »

狐猴科

科是灵长目中的一个科,是树栖动物,主要分布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狐猴的鼻子短,耳朵大而尖,眼睛大;尾巴很长且呈弧形,外觀類似浣熊的尾巴。.

新!!: 極危物種和狐猴科 · 查看更多 »

狐蝠屬

狐蝠屬(遊狐蝠)(學名:Pteropus),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屬,而與狐蝠屬同科的動物尚有果蝠屬(棕果蝠)、灰果蝠屬(灰果蝠)、錐齒狐蝠屬(錐齒狐蝠)、溝齒果蝠屬(溝齒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狐蝠亞科 *.

新!!: 極危物種和狐蝠屬 · 查看更多 »

狐蝠科

狐蝠科(学名:Pteropodidae),哺乳綱翼手目的一科,狐蝠科所属的動物有利齒狐蝠屬(神女利齒狐蝠)、菲果蝠屬、番果蝠屬、豕果蝠屬等。 Category:翼手目 Category:狐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狐蝠科 · 查看更多 »

狨亞科

亚科(学名 Callitrichinae),过去也被单独列为狨科(Callitrichinae),属于靈長目卷尾猴科,为新世界猴。.

新!!: 極危物種和狨亞科 · 查看更多 »

狹鼻小目

狹鼻小目(Catarrhini)是靈長目簡鼻亞目中三個小目之一,包含了舊世界猴(猴總科)及猿(人猿總科)。後者再細分為長臂猿科及人科。以往認為人類及其已滅絕的近親或祖先是一個獨立的科,而人科則被分類在猩猩科中。 狹鼻小目的動物鼻孔都是狹窄及向下的。牠們不像闊鼻小目,一般都是白天活動,而尾巴並非捲尾。牠們的指甲都是扁平的,上下齒式都是2.1.2.3。 狹鼻小目大部份物種都是兩性異形的,且大都不是一夫一妻的。很多但不是全部物種都以群族方式生活。牠們是非洲及亞洲的原住民。.

新!!: 極危物種和狹鼻小目 · 查看更多 »

盾葉毛豬籠草

葉毛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eltata)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汉密吉伊坦山山顶处所特有的熱帶食虫植物。McPherson, S.R. 2009.

新!!: 極危物種和盾葉毛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縮寫:CITES)是一個在1963年時由「國際自然與天然資源保育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的各會員國政府所起草簽署,在1975年時正式執行的一份國際協約。這份協約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對野生動植物出口與進口限制,確保野生動物與植物的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由於這份公約是在美國的華盛頓市簽署的,因此又常被簡單稱呼為華盛頓公約(英文:Washington Convention)。.

新!!: 極危物種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 查看更多 »

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学名:Trachypithecus poliocephalus)属于猴科,别名花叶猴,棲息在越南及中國,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白头叶猴 · 查看更多 »

白尾巢兔鼠

白尾巢兔鼠(Leporillus apicalis),又名小刺巢鼠,是生活在澳洲南部內陸的刺巢鼠屬。牠們築巢是會堆積大量的樹枝,長達3米及高1米。於1933年曾捕捉了一隻白尾巢兔鼠,當時相信是最後一隻,其標本存放在南澳博物館。牠們的數量下降是因與牛及羊爭逐食物所致。.

新!!: 極危物種和白尾巢兔鼠 · 查看更多 »

白翅冠雉

白翅冠雉(Penelope albipennis),又名白翼官鳥,是一種鳳冠雉。 白翅冠雉分佈在秘魯西北部的蘭巴耶克大區、卡哈馬卡大區及皮烏拉地區。牠們是一種大型鳥類,長達70厘米,外觀像火雞,頸幼頭細。牠們的羽毛呈深褐色,初級飛羽白色。頸上、上胸及翼底有淡色的斑點。喉嚨沒有羽毛,呈橙紅色,有兩葉垂肉。喙藍色,尖端黑色,眼眶皮膚紫色。 白翅冠雉由於嚴重失去棲息地及被獵食,正處於極危的狀況。現時估計只有少於250隻生存。蘭巴耶克保留區(Laquipampa Reserved Zone)的設立正是為保護牠們。.

新!!: 極危物種和白翅冠雉 · 查看更多 »

白眼河燕

白眼河燕(学名:Pseudochelidon sirintarae)是一種河燕。牠們只有一個在泰國發現的標本,自1980年就沒有了牠們的蹤跡,可能已經滅絕。 成年白眼河燕是中等身型的燕子,主要呈黑綠色,臀部呈白色,尾巴有兩條特長的羽毛。牠們的眼睛白色,喙闊及呈黃綠色。雄鳥與雌鳥相似,但雛鳥的尾巴則沒有這兩條羽毛,整體亦較為褐色。有關牠們的行為或繁殖習性所知甚少,應該是在空中捕捉昆蟲來作為食物,冬天在蘆葦床墊棲息。.

新!!: 極危物種和白眼河燕 · 查看更多 »

白靈側耳

白靈側耳(學名Pleurotus nebrodensis),俗名白靈菇,是一種處於極危的真菌。它們生長在西西里島北部的石灰岩。它們呈奶白色至白色,直徑闊5-12厘米,菌褶起角,菌蓋成熟時會斷開。.

新!!: 極危物種和白靈側耳 · 查看更多 »

白頸鳶

白頸鳶(學名:Leptodon forbesi)是一種在南美洲出現的猛禽,在巴西北部繁殖。 白頸鳶體長50厘米,成鳥頭部灰色,後頸為白色,上半身黑色,下半身則為白色。灰色而平闊的尾巴。與在巴西南部繁殖的灰頭鳶相當相似,並一度被看成是其亞種。 因觀察紀錄相當稀少,而且有關其飲食及繁殖的資料均缺乏,此外在有其紀錄的地方,包括阿拉戈斯州海岸及伯南布哥等均有大規模的森林開伐,因此目前在IUCN紅色名錄上被列作濒危物種。目前估計該物種的數目僅有250-999對左右。 其學名中的種加詞是紀錄英國動物學家 William Alexander Forbes。.

新!!: 極危物種和白頸鳶 · 查看更多 »

白鱀豚

白鱀豚(学名:)亦称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持續六周的野外科考没有发现一头,这物种被确认为功能性灭绝,就算是还有個體仍然生存,其數量也很难維持并延續种群。2007年8月29日,安徽铜陵市有白鱀豚目击报告,之后在2011年8月25日的湖北洪湖,2016年10月4日的安徽芜湖和2018年5月2日都有过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

新!!: 極危物種和白鱀豚 · 查看更多 »

白鹤

白鶴(學名: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又稱西伯利亞白鶴(英文:Siberian White Crane)或雪鹤(英文:Snow Crane),是鶴科的成員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白鹤 · 查看更多 »

白胸繡眼鳥

白胸繡眼鳥(Zosterops albogularis),又名諾福克繡眼,是諾福克島特有的一種繡眼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自2000年起,澳洲政府就認為牠們已經在島上滅絕。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新!!: 極危物種和白胸繡眼鳥 · 查看更多 »

白背兀鹫

白背兀鹫(学名:Gyps bengalensis)也称拟兀鹫,为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开阔地区以及筑巢于高的树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孟加拉国。.

新!!: 極危物種和白背兀鹫 · 查看更多 »

白臀葉猴屬

白臀葉猴屬(學名:Pygathrix)是猴科的一屬,與長鼻猴及金絲猴是近親,包括三种:.

新!!: 極危物種和白臀葉猴屬 · 查看更多 »

白梅洛仙人掌

白梅洛仙人掌(学名:Melocactus glaucescens),又名蒼白花座球,是巴西特有的一種仙人掌。它們生長在岩石區及沙漠,受到環境破壞所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白梅洛仙人掌 · 查看更多 »

百山祖

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庆元县,面积约108.8平方千米。管理处设于庆元县百山祖乡车根村,距庆元县城38千米,距丽水市261公里。主峰海拔1856.7米,为浙江第二高峰,享有“百山之祖”及“三江之源”之美誉。 主要保护品种:华南虎、百山祖冷杉.

新!!: 極危物種和百山祖 · 查看更多 »

百山祖冷杉

山祖冷杉(学名:Abies beshanzuensis)是松科冷杉属的一个树种,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至今只在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发现生存,长于海拔1,7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现存仅5棵,当中有一棵生长不良,另有一棵处于衰弱。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百山祖冷杉 · 查看更多 »

芦荟

蘆薈屬(學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多肉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種只有六種,而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

新!!: 極危物種和芦荟 · 查看更多 »

隱䴉

隱䴉(學名:Geronticus eremita)是棲息在荒蕪、半沙漠或岩石環境的一種朱鷺。 牠們不像其他朱鷺般在水上生活。牠們長70-80厘米,身體呈光澤黑色,紅色的面部及頭部沒有羽毛,喙長而彎。牠們在岸邊或山崖的地盤繁殖,每次產2-3隻蛋。牠們主要吃蜥蜴、昆蟲及其他細小的動物。 隱䴉曾廣泛分內在中東、北非及南歐,化石可以追溯至最少180萬年前。牠們已在歐洲消失了超過300年,現時被列為極危物種。在摩洛哥南部野外只有約500隻,在敘利亞少於10隻。牠們長期減少的原因不明,但獵殺、失去棲息地及殺蟲劑中毒等都是可能原因。 隱䴉是候鳥,冬天會往南部地區,但在摩洛哥的族群則全年會留在當地。.

新!!: 極危物種和隱䴉 · 查看更多 »

隼形目

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包含隼科的目。 在旧有的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即是鷹形目(Accipitriformes),包括了汉语中常说的鹰、隼、鵟、鵰、鹫、鸢等肉食性猛禽,直至2008年,DNA研究显示,隼科與其他猛禽的亲缘关系并不接近,反而是與鸚形目和雀形目等較相近。,因而将鷹形目與隼形目分開,隼形目下只剩隼科一科。.

新!!: 極危物種和隼形目 · 查看更多 »

蚌科

蚌科(學名:Unionidae),又名石蛤科或珠蚌科,是軟体動物門雙殼綱古異齒類一個淡水生的物種分支,也是現時蚌目之內最大的一個科,蚌總科之下四個科之一。受生長地帶所限,本科物種的分佈往往受地緣因素限制。.

新!!: 極危物種和蚌科 · 查看更多 »

銀鴿

銀鴿(學名:Columba argentina)是一種极危的鴿子。.

新!!: 極危物種和銀鴿 · 查看更多 »

莫岛角鸮

莫岛角鸮(學名:Otus moheliensis),鴟鴞科角鴞屬下的一種,是科摩羅群島的特有種。 此鳥僅在科摩羅群島內,墨赫利(Mohéli)島上的其中一座山上生活。種群數目大約為400頭。由於分佈狹窄,因此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其棲地正面臨大規模的森林開伐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莫岛角鸮 · 查看更多 »

鞘尾蝠科

鞘尾蝠科,哺乳綱、翼手目的一科,鞘尾蝠科轄下有小兜翼蝠屬(小兜翼蝠)、粗毛蝠屬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翼手目.

新!!: 極危物種和鞘尾蝠科 · 查看更多 »

遊尾蝠屬

遊尾蝠屬(爪哇遊尾蝠),哺乳綱、翼手目、犬吻蝠科的一屬,而與遊尾蝠屬(爪哇遊尾蝠)同科的動物尚有穹齶蝠屬(大鼻穹齶蝠)、犬吻蝠屬、美洲犬吻蝠屬(兜犬吻蝠)、蠅蝠屬(道氏蠅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犬吻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遊尾蝠屬 · 查看更多 »

聖米格爾紅腹灰雀

聖米格爾紅腹灰雀(學名Pyrrhula murina)是聖米格爾島(São Miguel Island)一種瀕危的雀。.

新!!: 極危物種和聖米格爾紅腹灰雀 · 查看更多 »

聖誕島白齒鼩

聖誕島白齒鼩(Crocidura trichura)是聖誕島極度稀有或可能已經滅絕的鼩鼱。牠們有時被認為是台灣灰鼩鼱或長尾大麝鼩的亞種,但根據其形態分別及地理上的距離,所以牠們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物種。Rainer Hutterer in: Wilson/Reeder (2005)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牠們最初被認為是於1908年前消失,可能是因黑鼠帶來的錐蟲所致。 除了於1958年未確認的觀察報告外,於1985年捕捉了兩隻聖誕島白齒鼩,但後來死亡。於1996年及1998年再有未確認的觀察報告,2000年的勘察未能發現牠們。近期的消失是因入侵的細足捷蟻所致。.

新!!: 極危物種和聖誕島白齒鼩 · 查看更多 »

達氏仙茅棕

達氏仙茅棕(学名:Marojejya darianii)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棕櫚科植物。它們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現正處於極危及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達氏仙茅棕 · 查看更多 »

菊頭蝠科

菊頭蝠科(Rhinolophidae)属哺乳綱翼手目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这一科下的蝙蝠被称为菊头蝠。.

新!!: 極危物種和菊頭蝠科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極危物種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凤头鹦鹉

菲利宾凤头鹦鹉(學名:Cacatua haematuropygia),又称红肛凤头鹦鹉,是鸚形目鳳頭鸚鵡科下的一種。身长31厘米,能发出羊叫或口哨似的叫声。分布在菲律賓,活动范围主要在树林、河岸和红树林附近。主体为白色,外观上接近杜氏凤头鹦鹉。头冠部淡红及黄色,肛门附近有橘红色羽毛,因此得名。灰白鸟喙,公鸟暗棕色虹瞙,母鸟红棕色。食物为种子、坚果、浆果和水果。每次产卵2到4枚,孵化期约28天。属于IUCN紅色名錄的極危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菲律宾凤头鹦鹉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鱷

菲律賓鱷(學名:Crocodylus mindorensis),又名緬多羅鱷魚、菲律賓淡水鱷,是一種只分佈於菲律賓的鱷魚品種。在菲律賓,雖然嚴禁捕殺這種鱷魚,但牠們的分佈地正受到不斷開發及非持續性捕魚方法,例如魚炮影響,現時有關牠們的保育工作係由荷蘭一個基金會負責。 菲律賓鱷昔日曾被認為是新畿內亞鱷(Crocodylus novaeguineae)的亞種,雖然牠們和灣鱷有著相同的分佈,但體型就比7元上灣鱷。牠們的野生數目不多於500至1,000隻。與其他鱷魚相比,菲律賓鱷的口鼻部比較闊,身型也較細小,通常不超過3米,而雄性一般比雌性大。這種鱷魚的攻擊性不算太強,但如果受到騷擾,便會咬人。 與其他鱷魚一樣,菲律賓鱷都是一種驚人的捕獵者,捕捉例如羚羊這樣大型的獵物,但又會讓鱷魚鳥清理牠們的牙,幼年時則進食魚、蝦、老鼠及水蝸牛。 菲律賓鱷有著金色中帶啡色的顏色,當牠們成年時,顏色會變深。 2008年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出菲律賓鱷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菲律賓鱷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鴉鵑

菲律賓鴉鵑(學名:Centropus steerii),又名斯氏鴉鵑,是菲律賓的特有鳥種。.

新!!: 極危物種和菲律賓鴉鵑 · 查看更多 »

非洲

阿非利加洲(Africa),簡稱非洲,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21,532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Sayre, April Pulley.

新!!: 極危物種和非洲 · 查看更多 »

非洲犬吻蝠屬

非洲犬吻蝠屬(加納犬吻蝠),哺乳綱、翼手目、犬吻蝠科的一屬,而與非洲犬吻蝠屬(加納犬吻蝠)同科的動物尚有裸蝠屬(裸蝠)、真蝠屬(大真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犬吻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非洲犬吻蝠屬 · 查看更多 »

非洲野驴

非洲野驢(學名:Equus africanus)是馬科下的一種野生動物。這種動物被認為是驢(Equus africanus asinus)的祖先,因而归属于同一物種。牠們生活在東非的草原及其他乾燥的地區。.

新!!: 極危物種和非洲野驴 · 查看更多 »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學名:Aythya baeri)又名东方白眼鸭、白目凫、青头鸭。.

新!!: 極危物種和青头潜鸭 · 查看更多 »

靛冠噪鹛

靛冠噪鹛(学名:Garrulax courtoisi),是画眉科噪鹛属的一种,是全面迁徙的候鸟,为中国大陆的特有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32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极危。 靛冠噪鹛的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

新!!: 極危物種和靛冠噪鹛 · 查看更多 »

蝙蝠

蝙蝠,又名蟙䘃(音同“職墨”),是对翼手目(学名:Chiroptera)动物的通称,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蝙蝠是动物界中唯一會飛的哺乳类。.

新!!: 極危物種和蝙蝠 · 查看更多 »

蝙蝠科

蝙蝠科(學名:Vespertilionidae)是哺乳纲翼手目阳翼手亞目的一科,全世界約有300多種,大部分原產於歐洲和北美。 幾乎所有蝙蝠科的種類都以昆蟲為食,部分鼠耳蝠屬(Myotis)和食魚蝠屬(Pizony)會捕魚,山蝠屬(Nyctalus)會捕捉燕雀類的鳥類。 *.

新!!: 極危物種和蝙蝠科 · 查看更多 »

領狐猴

(学名:Varecia variegata,英文: Black-and-white ruffed lemur)也叫黑白領狐猴,是領狐猴屬两种狐猴之一。与所有的狐猴一样,它们也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 領狐猴体长可达1.2米,体重3-4.5公斤。寿命约在18-20年之间。用四肢行走。 領狐猴全身黑色,四肢、头部和背部有白色区域,颈部有鬃毛,口鼻部接近狗。公猴和母猴的外表相同,其叫声仅次于吼猴,在灵长目中排名第二。 領狐猴在白天活动,其食物主要包括甜果、树叶、花、种子等。它们通常单独除外觅食,然后回到群体中睡觉。 領狐猴可分为三个亚种:.

新!!: 極危物種和領狐猴 · 查看更多 »

領狐猴屬

屬(學名 Varecia)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上热带森林中的两种狐猴。.

新!!: 極危物種和領狐猴屬 · 查看更多 »

類人猿下目

類人猿下目(學名:Simiiformes)是一類高等靈長類,由舊世界猴及猿組成。牠們比原猴亞目的要大。.

新!!: 極危物種和類人猿下目 · 查看更多 »

食猿鵰

食猿鵰(學名:Pithecophaga jefferyi),也稱作食猴鵰(Monkey-eating Eagle)、菲律賓鷹或菲律賓鵰(Philippine Eagle),是菲律賓的國鳥,目前僅存不到500對,主要集中到棉蘭老島的雨林中。是世界上體型最大、數量最稀少的鵰類之一,屬於大型鵰類,被人們讚為世界上“最高貴的飛翔者”,有“鵰中之虎”的美譽。食猿鵰體態强健,相貌凶狠,體長1公尺,重達9公斤,兩翅展開可長達3公尺。.

新!!: 極危物種和食猿鵰 · 查看更多 »

食肉目

食肉目(学名:Carnivor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种胎生的动物。除杂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叶的大熊猫),绝大部分均在不同程度上以其他鸟兽、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为食。食肉目动物分布几乎全世界各地。具有發達的門齒與犬齒。.

新!!: 極危物種和食肉目 · 查看更多 »

食虫目

食虫目(学名:Insectivora)是一個已被棄用的哺乳綱動物分類,其成員現時主要都被歸入鼩鼱目,其他的被分入其他目,又或獨立成為一目。 在過去,食虫目是一個包括一籃子小型到非常小型动物的分類。过去以为食虫目是真兽类最原始的成员,這些動物由於相對上較少分化,過往因為難以分類,所以都被綜合起來成為一類。 食虫性动物在中生代上白垩纪地层中就已出现。过去认为食肉目、翼手目、啮齿目都是由早期的食虫目分化出来的。基本就是鼩鼱类、鼹类和刺猬类,寿命一般不长,鼩鼱只能活6周,如果几小时不进食就会因无法维持体温死亡,最长的刺猬也就只能活10年左右,对人类的经济意义不大,可以控制部分虫害,但有的种也能传染鼠疫、疟疾等疾病。 但后来基因研究等分子分类学的发展,得知食虫目是个多系群,其成员彼此之间并不亲近,而是来自不同演化支,如食蚁兽属贫齿总目;鼩鼱、刺猬属于劳亚兽总目;马岛猬科属于非洲兽总目等。.

新!!: 極危物種和食虫目 · 查看更多 »

飾領蓬腿蜂鳥

飾領蓬腿蜂鳥(學名Eriocnemis isabellae)是哥倫比亞特有的一種蜂鳥。它們是於2005年被發現,但要至2007年才獲得確認。它們現正面臨滅絕的威脅,被列為極危狀況。唯一已知的棲息地是在哥倫比亞西南部的雲霧林,但當地正受到可可業發展的威脅。 飾領蓬腿蜂鳥長約9-10厘米。雄鳥的喉嚨上有綠虹色及鮮藍色的羽毛,而大腿上也有白色羽毛,因而得名。.

新!!: 極危物種和飾領蓬腿蜂鳥 · 查看更多 »

西加里曼丹省

西加里曼丹是印尼在婆羅洲島加里曼丹地區的四個省份之一。面積約146,807平方公里。居民中超過一半信仰為伊斯蘭教、23.94%為天主教、12.38%為基督新教,其餘信佛教,印度教和孔教。首府坤甸(Pontianak)剛好位於赤道線上,故该省又称为“赤道上的土地”。2000年人口約3,740,017,人口年增長率是1.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人。.

新!!: 極危物種和西加里曼丹省 · 查看更多 »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阿拉伯语:شبه جزيرة سيناء;英文:Sinai Peninsula)是一块北接地中海南鄰红海的三角形半岛。其西部边界是苏伊士运河,东北部边界为以色列和埃及国界。.

新!!: 極危物種和西奈半島 · 查看更多 »

西北非獵豹

西北非獵豹(学名:Acinonyx jubatus hecki ),又名撒哈拉獵豹,於非洲西北部(尤其是中西部撒哈拉沙漠及薩赫勒地區)發現的獵豹亞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動物,估計全球剩約250頭成年個體。.

新!!: 極危物種和西北非獵豹 · 查看更多 »

西瓜龜

西瓜龜(Batagur borneoensis),又名三線潮龜、鹽水龜或鹹水龜,曾是鹹水龜屬(Callagur)下唯一的物種,但後來被重新劃分到潮龜屬下。牠們分佈在汶萊、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幼龜棲息於淡水中,而成龜會在河口棲息。現西瓜龜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西瓜龜 · 查看更多 »

西表山貓

西表山貓(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iriomotensis),又称西表猫,是棲息在日本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中西表島上的一種貓科動物。在发现之初,被认为是新物种,后来认定是豹猫的亚种,称为“豹猫西表亚种”.

新!!: 極危物種和西表山貓 · 查看更多 »

西表島

西表島(,)是日本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也是日本沖繩縣內僅次於沖繩島的第二大島。西表島的面積有289平方公里,島上人口約有2300人。行政區劃屬於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西表島位於台灣東北部外海,距離台灣宜蘭蘇澳港僅約200公里。.

新!!: 極危物種和西表島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岛

西西里(Sicilia )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西西里占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数为500万,是意大利最大的区。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岛。而西西里岛周邊几个中小型的岛屿也被纳入西西里区域范围。 在古中國稱之為斯伽里野,《諸蕃志》:「斯加里野國,近蘆眉國界,海嶼闊一千里,衣服、風俗、語音與蘆眉同。本國有山穴至深,四季出火,遠望則朝煙暮火,近觀則火勢烈甚,國人相與杠舁大石,重五百斤或一千斤抛擲穴中,須臾爆出,碎如浮石。」 明朝萬歴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稱西西里島為西齊里亞,並附註:「此島有二山,一常出大火,一常出煙,晝夜不絕。」 由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商业贸易路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备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此設有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的大型軍用機場。西西里区域属于大希腊(古希腊殖民区)。而西塞罗曾经称锡拉库萨为古希腊中最美丽的城市。 西西里岛以及其周围属義大利岛屿一起组成西西里地区人口5,029,683人。其首府是巴勒莫(130万人口)。其它重要城市有卡塔尼亚(40万人口)、墨西拿(27万人口)、锡拉库萨(11万人口)、特拉帕尼(10万人口)、卡尔塔尼塞塔(8万人口)、阿格里真托(6万人口)和拉古萨(6万人口)等。西西里岛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相望。 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龙博利岛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新!!: 極危物種和西西里岛 · 查看更多 »

西部低地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生活於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畿內亞及加蓬的山地、原始及次生樹林,並低地沼澤。牠們是動物園中常見的大猩猩。 雄性西部低地大猩猩站立時高6呎及重約450磅。 西部低地大猩猩是草食性的,有時會吃昆蟲。牠們是群居的,族群中有一頭雄性領袖、5-7頭雌性及幼猩猩,並可能有其他的雄性。 成年雄性容易患上類似心肌病的心臟病。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動物園內的一頭西部低地大猩猩是首頭接受人工心臟起搏器的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現時因伊波拉病毒及人類與獵豹的獵殺而成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西部低地大猩猩 · 查看更多 »

馬基拉水雞

基拉水雞(Gallinula silvestris)是所羅門群島特有的一種秧雞。 馬基拉水雞生活在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森林及山地。牠們因棲息地的消失而面臨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馬基拉水雞 · 查看更多 »

馬來穿山甲

來穿山甲(學名:Manis javanica),又名爪哇穿山甲或爪哇鯪鯉,是東南亞的一種穿山甲,分佈在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森林。牠們大部份時間都是在樹上休息或覓食。.

新!!: 極危物種和馬來穿山甲 · 查看更多 »

馬納無鬚魮

納無鬚魮(Manalak、学名:Puntius manalak)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本魚背面深綠色,側面淡黃色,腹部灰白色;頭頂與吻黑色的在眶下骨與鰓蓋上也有淺藍灰色表皮性的斑點;鰭灰白的或與玫瑰色的斑塊,體長可達31.5公分,背鰭硬棘4;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5枚,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極危物種和馬納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馬羚屬

#重定向 弯角羚属.

新!!: 極危物種和馬羚屬 · 查看更多 »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Erymnochelys madagascariensis)是馬達加斯加河流及湖泊特有的一種龜。雖然牠們處於極危,但仍是普遍作為食物,且由馬達加斯加運送至亞洲等市場。唯一對牠們的認識是牠們較其他市場內的龜游得快。它们吃软体动物为主。.

新!!: 極危物種和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 查看更多 »

馬拉巴靈貓

拉巴靈貓(學名:Viverra civettina)是一種麝貓。牠們在南印度喀拉拉邦及卡納塔克邦的低地沿岸很是普遍。但自20世紀後就開始變得稀少,但仍然是1960年代用來製造麝香的主要材料。到了1990年,牠們只生活在馬拉巴爾南部的一些地區。於1999年,在野外牠們只餘下少於250隻。.

新!!: 極危物種和馬拉巴靈貓 · 查看更多 »

馴狐猴屬

屬(学名 Hapalemur),也叫竹狐猴屬,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中等体型狐猴。 馴狐猴体毛一般为灰褐色,鼻较短,耳朵圆而多毛。体长26-46厘米,尾巴较长些,体重可达2.5公斤。 馴狐猴一般喜欢生活在竹子茂密的潮湿森林中。主要在清晨活动。它们主要栖息在地面上和树上。它们的奔跑与攀爬、跳跃能力都很高,这使得它们能够同时适应两种环境的生活。 故名思义,它们主要以竹子为食。 孕期135-150天,母猴在九月到一月间分娩,一胎两仔。哺乳期大约四个月,幼猴成熟期大约两年。平均寿命在12年左右。 Category:狐猴科.

新!!: 極危物種和馴狐猴屬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極危物種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埃岛

埃岛(Mahé),是塞舌尔最大的岛屿,也是其首都维多利亚的所在地,其面积155-zh-hans:平方千米;zh-hk:平方千米;zh-tw: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0%。马埃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印度洋上重要的海底电缆枢纽站。 1609年,英国人首次抵达马埃岛。之后直到1742年法国人拉扎尔·皮科探险之前没有欧洲人来探访过。1812年之前,马埃岛一直为法国所有,之后成为英国殖民地。1976年,塞舌尔独立,马埃岛也脱离了英国统治。.

新!!: 極危物種和马埃岛 · 查看更多 »

马科

科(学名:Equidae)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种类曾经非常繁盛及多样化,现仅存马属一个属。虽然如此,马科动物依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史前马科曾广泛分布于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其中,美洲一直被视为马科的演化中心。现代马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成员包括马、驴和斑马,大多数野生种都处于濒危状态。.

新!!: 極危物種和马科 · 查看更多 »

马羚亚科

羚亚科(学名Hippotraginae)是牛科的一亚科,包括马羚属(Hippotragus)、长角羚属(剑羚属Oryx)和旋角羚属(Addax)。 马羚亚科共分为3属8种:.

新!!: 極危物種和马羚亚科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新!!: 極危物種和马达加斯加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海雕

達加斯加海雕(學名:Haliaeetus vociferoideshttp://www.iucnredlist.org/search/details.php/9653/all),為屬於鷹科的猛禽,主要居住在馬達加斯加西海岸的乾燥落葉森林裡,以獵食魚類為生。其身形在海雕裡屬中等,長七十餘厘米,翼幅約二百厘米。身體及雙翅均為深棕色,頭部為黃褐色,尾部為白色,嘴部為黑色,尤以尖處為甚,而腳部則為淺灰色。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eds.

新!!: 極危物種和马达加斯加海雕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極危物種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拉巴尔

马拉巴尔(马拉雅拉姆语:മലബാര്)是南印度的一个地区,居于西高止山脉与阿拉伯海之间。通常认为“马拉巴尔”的名称起源自马拉雅拉姆语单词“Mala”(山)与波斯语单词“Bar”(王国)。 印度的这个地区曾是当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控制的马德拉斯邦的一部分,当时它被划分为马拉巴尔区。马拉巴尔地区覆盖了今喀拉拉邦的北半部,以及卡纳塔克邦的部分沿海地区。 有时会用“马拉巴尔”来泛指印度半岛的整个西南海岸,称作马拉巴尔海岸。生态学家们也使用“马拉巴尔”一词来表示印度西南(今喀拉拉邦)的热带雨林。 Category:卡纳塔克邦 Category:喀拉拉邦.

新!!: 極危物種和马拉巴尔 · 查看更多 »

詹氏小鱸

詹氏小鱸(學名:Percina jenkinsi)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河鱸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美國喬治亞州、田納西州的Conasauga河流域,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的急流。.

新!!: 極危物種和詹氏小鱸 · 查看更多 »

骆驼科

骆驼科(学名:Camelidae)是哺乳动物偶蹄目胼足亚目的一科,也是胼足亚目中唯一一个生存至今的科,它可以分两个族:第一个族包括骆驼属的动物,即单峰驼和双峰驼,第二个族则包括生活在美洲的动物,包括羊驼属(无峰驼)和骆马属。.

新!!: 極危物種和骆驼科 · 查看更多 »

高鼻羚羊

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又名高鼻羚、塞加羚羊(塞加羚)或大鼻羚羊(大鼻羚)。是牛科高鼻羚羊属下唯一的物種,和同樣瀕臨絕種的藏羚是近親。現存野生數量稀少,且可能持續下降中。已知最古老的高鼻羚羊化石發現自更新世地層,外型與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間接顯示這種動物可能也是第四紀冰河時期事件後倖存下來的生物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高鼻羚羊 · 查看更多 »

魏氏蝰

魏氏蝰(學名:Vipera wagneri)是分佈在土耳其東部及伊朗西北部的毒蛇。其下並沒有亞種。.

新!!: 極危物種和魏氏蝰 · 查看更多 »

魯克氏仙鶲

魯克氏仙鶲(Cyornis ruckii)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鶲,喙及腳呈黑色,瞳孔呈褐色。雄鳥的羽毛呈深藍色,腹部呈白色,臀部呈鮮藍色。雌鳥的羽毛呈赤褐色,胸部呈銹色,腹部呈白色。雛鳥的身上有褐色的斑點,胸部呈赤褐色,下身中央呈白色。 魯克氏仙鶲是印尼蘇門塔臘的特有種。牠們只有四個標本,當中兩個包括雛鳥及成鳥的標本是於1917年至1918年間在北蘇門答臘省棉蘭的低地森林採集;另外兩個標本的來源不明。 魯克氏仙鶲被列為極危物種,起因是不斷的失去棲息地。牠們亦被列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II及自1972年受到印尼法律所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魯克氏仙鶲 · 查看更多 »

鯨目

#重定向 鯨豚類.

新!!: 極危物種和鯨目 · 查看更多 »

豚尾葉猴

豚尾葉猴(学名:Simias concolor),又名豬尾葉猴,是一種大型的舊世界猴,其長臂卻很適合攀樹。牠們的毛皮呈黑褐色,面上無毛而呈黑色。牠們是疣猴亞科下唯一尾巴較短的,尾巴只有15厘米長。牠們的吻短及指向上。牠們約長50厘米及重7公斤。牠們以往與長鼻猴一同被分類在長鼻猴屬中。 豚尾葉猴只生活在明打威群島中,尤其是在北巴蓋及南巴蓋。牠們是日間活動及棲於樹上的,很少會走到地上。牠們以細小的群族生活,成員約有3-8隻,包括一隻雄猴、一隻或以上的雌猴及牠們的幼猴。牠們主要吃葉子、果實及草莓。有關其繁殖的資料不詳。.

新!!: 極危物種和豚尾葉猴 · 查看更多 »

象牙喙啄木鳥

象牙喙啄木鳥(学名:Campephilus principalis),又名象牙嘴啄木鳥,是一種瀕危,甚至已經滅絕的啄木鳥。.

新!!: 極危物種和象牙喙啄木鳥 · 查看更多 »

豬籠草屬

#重定向 猪笼草属.

新!!: 極危物種和豬籠草屬 · 查看更多 »

鱷屬

鱷屬是鱷目中的其中一屬,可分為12個種類:.

新!!: 極危物種和鱷屬 · 查看更多 »

鱷科

科(拉丁语学名:Crocodylidae)是鳄目下的一个科,它包括所有一般被称为鳄的动物。但是鳄这个概念在一般生活中的定义不非常确定,它往往也指所有鳄目中的动物,既也包括短吻鱷科和長吻鱷科的动物。有时这个概念甚至包括鱷形超目的所有动物,即也包括今天鳄的远古亲属和祖先。鳄是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非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它们喜欢在淡水中如河、湖和沼泽地中聚集。有时也会生活在半海水中。有些种,比如澳大利亚的灣鱷以及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的鳄也生活在海滨。它们可以游到离海岸相当远的地方。大多数鳄吃脊椎动物如鱼、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有些种有时也吃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鳄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从恐龙时代至今它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鳄的学名来自希腊语,它由kroke(石头)和drilos(虫)两个部分组成。 埃及神话中的神索贝克是拥有鳄的头的。.

新!!: 極危物種和鱷科 · 查看更多 »

豹属

豹属包括四种著名的大型貓科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豹属 · 查看更多 »

豹貓屬

豹貓屬(学名:Prionailurus) 是貓科的一屬。和其他猫亚科的猫相比,较小,尾巴粗短,短嘴大眼。此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种:.

新!!: 極危物種和豹貓屬 · 查看更多 »

魚類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魚」本身並非一個正式用作生物分類的名稱,但他們共通的特徵是有鰓的水生動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一般人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生類(8%)五大類。根據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統計,全球当时已知魚類約有28000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约在32100種。 魚類包括盲鰻、七鰓鰻、軟骨魚及硬骨魚等,也包括許多已經絕種的物種。魚絕大部份屬於冷血動物,其體溫會隨外在環境溫度而變化,極少數像大白鲨、及鮪魚及月魚等可以將體溫維持在較高的溫度 。在大部份的水體中都有魚。幾乎所有的水生環境中都有魚,從高山的溪流(如鱒魚)到深海帶甚至超深海渊带(像囊鰓鰻目及鮟鱇魚)。魚比其他的脊椎动物有更多的物種變異性。 人類也可能因為娛樂、想要進行水族饲养或是在水族館展示而捕魚或釣魚。魚在一些文化中曾經是神或是宗教的符號,同時也是許多藝術、書籍或電影的主題。 鱼這個詞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定義,排除了四足類(如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有相同祖先的物種。魚是並系群,是由脊索動物門的許多綱所組成,在系統分類學上沒有對應魚的分類類群。 最早可以歸類於為魚類的生物是软躯体的脊索动物,在寒武纪首次出現,雖然沒有真脊柱,但是有脊索,因此其動作較其他脊索动物更加靈活。魚在古生代繼續演化,產生很多不同的物種,其中許多都是盾皮魚綱,有骨甲防止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第一個有下顎的魚出現在志留紀,而許多的魚已經變成強大的肉食動物,而不再成為节肢动物的食物。.

新!!: 極危物種和鱼 · 查看更多 »

鱗翅目

L *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鱗翅目(學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蟲綱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種蝴蝶和蛾類(并系群)。鱗翅目昆蟲是完全變態生物(卵、幼蟲、蛹、成蟲)。成蟲有兩對翅膀,上面覆滿鱗粉,口器則呈吸管狀。中國古統稱鱗翅目昆蟲為螟蛉。鱗翅目有46個總科、126個科及超過18萬个已被描述的物种,是昆虫纲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 。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鳞翅目主要有三大衍征,最明显的是覆盖在身上和翅上的鳞片以及长长的喙。它们鳞片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扁平的「毛发」,这些鳞片赋予了鳞翅目昆虫在颜色和图案方面显著的多样性。绝大部分物种具有膜状的翅,少数物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鳞翅目是完全变态的,成虫进行交配和产卵的过程一般在幼虫的寄主植物附近或寄主上进行。鳞翅目的幼虫俗称毛毛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完全不同,具有圆柱形身体,完全发育的头部和口器,三对前足以及从无到最多五对伪足。随着它们的成长,这些幼虫会在外观上发生变化,并经历一系列称为「龄期」的阶段。一旦完全成熟,幼虫就会化蛹。一部分物种会吐丝结茧,而另一些则不会。蝶蛹具有坚硬的外壳,通常没有茧。一旦蛹完成了变态,性成熟的成虫就会羽化形成。 鳞翅目拥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翅膀图案和颜色。 因此,鳞翅目是昆虫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类群,许多人参与了这些昆虫的观察,研究,收集,饲养和买卖。 鳞翅目在生物圈中作为传粉者和食物链中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们的幼虫在农业中是危害作物的一大害虫,因为幼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往往是活的植物。许多鳞翅目的雌性可一产下 200 至 600 个蛋,更有甚者,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 30000 个。 从这些蛋孵化的毛毛虫可能会对大量农作物造成损害。 许多蛾类和蝴蝶物种因其作为传粉媒介、丝绸的生产者或作为害虫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 極危物種和鱗翅目 · 查看更多 »

豆娘

豆娘(damselfly)是一种颜色鲜艳的食肉昆虫,屬於蜻蛉目均翅亞目 (學名:Zygoptera)。牠們的身体细长,複眼發達生於頭兩側,咀嚼式口器,觸角剛毛狀,前後翅形狀相似,翅脈中室四方形,翅翼生有翅柄,与蜻蜓同属蜻蛉目,與蜻蜓不同點在於豆娘的前後翅大小、形狀相似;蜻蜓的前後翅大小、形狀相異。.

新!!: 極危物種和豆娘 · 查看更多 »

豆科

豆科(学名:Fabaceae,:Leguminosae Article 18.5 states: "The following names, of long usage, are treated as validly published:....Leguminosae (nom. alt.: Fabaceae; type: Faba Mill.);...

新!!: 極危物種和豆科 · 查看更多 »

豆目

豆目(学名:Fab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类植物之下豆类植物的一个目。.

新!!: 極危物種和豆目 · 查看更多 »

豕果蝠

豕果蝠(學名:Aproteles bulmerae),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豕果蝠屬下的單屬種,而與豕果蝠同科的動物尚有斑翅果蝠、寬齶狐蝠、番果蝠、菲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狐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豕果蝠 · 查看更多 »

鲤形目

形目是輻鰭魚綱的骨鳔总目其中一目,其下分13科:.

新!!: 極危物種和鲤形目 · 查看更多 »

鲈形目

形目(学名:Perciformes)是輻鰭魚纲中的一个目,在鱼类传统分类法中,有40%的鱼属于鲈形目,因此它传统中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目,共有超过7000多个不同的种,其形状、大小各异,在几乎所有的水中生态环境都有出现。最早的已知的鲈形目化石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目的动物就开始分歧演变了。.

新!!: 極危物種和鲈形目 · 查看更多 »

鳄目

鱷目(学名:Crocodilia)通称为鳄鱼,屬於脊索动物门蜥形綱。分佈於熱帶到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現存24種。亚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肉用作传统药材。.

新!!: 極危物種和鳄目 · 查看更多 »

鴞形目

#重定向 貓頭鷹.

新!!: 極危物種和鴞形目 · 查看更多 »

鴷形目

鴷形目(学名:Pic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这一目的鸟最为人熟悉的是各种啄木鸟。.

新!!: 極危物種和鴷形目 · 查看更多 »

贺兰山

賀蘭山(蒙古語:;Alaša aɣula)位於今日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為南北走向,長度約20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高3556米。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以東是宁夏平原,是地理和气候的重要分界。 贺兰山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的贺兰山岩画,西夏时期的拜寺口双塔等遗迹。在蒙语中,贺兰是奔腾的骏马的意思,贺兰山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此说有误,唐代韦蟾已经有诗:“贺兰山下果园成”)。.

新!!: 極危物種和贺兰山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極危物種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金丝猴

越南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avunculus)也叫东京仰鼻猴,是惟一分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金丝猴,1910年被发现,直到1989年才被再次发现。现存数量很少,约250只。.

新!!: 極危物種和越南金丝猴 · 查看更多 »

鷿鷈科

鸊鷉目(學名:Podiciped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在传统的分类系统中,鸊鷉目只包括一个科,鸊鷉科。科下有6属20种。Sibley和Monroe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划定了鳥類DNA分類系統,在这套新系统中,鸊鷉目与鹳形目合并,鸊鷉科成为新鹳形目的一个科,但新分类系统对鸊鷉科本身并没有作出调整。 * *.

新!!: 極危物種和鷿鷈科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極危物種和鸟 · 查看更多 »

鸡形目

鸡形目(学名:Gall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人们通常把这一目的鸟中体形较大种的统称为“鸡”,体形较小的一些种类称为“鹑”。由于这一目的鸟腿脚强健,擅长在地面奔跑,按生态习性,被称为陆禽。这一目中的鸟有些体态雄健优美,色彩艳丽,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和经济物种,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新!!: 極危物種和鸡形目 · 查看更多 »

鸮鹦鹉

鸚鵡第185頁(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kākāpō,意为“夜鸚鵡”)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佈上黃綠色的細點,地棲且不會飛行,是紐西蘭的特有種。鴞鸚鵡在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出現在他們不同的傳說及民間傳奇之中。其學名來自希臘語的strigos:鴞的,為strix一詞的屬格、ops:面孔、habros:柔軟的,和ptilon:羽毛。即擁有鴞的面孔、羽毛柔軟的鳥。 牠臉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鬚、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短的尾巴。牠是世上唯一一種不会飞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模式的鸚鵡。有研究指牠也可能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普遍相信可達60年或以上。從其解剖結構中得知,牠象徵了部分鳥類進化的趨勢──降落於海島後,擁有豐富的食物及極少的天敵,飛行能力並不符合熱力學的效益,因而造成翅膀肌肉退化,胸骨上的龍骨消失,體型變得壯碩強健。 鴞鸚鵡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就移居紐西蘭。在沒有哺乳類獵食者的情況下,牠們失去了飛行能力。自波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者引入如貓、鼠及鼬等生物後,鴞鸚鵡的數目開始大幅下降。打從1890年開始就有保育措施,但大部分均未見成效,直至1980年正式實行的全國性鴞鸚鵡復育計劃。2005年11月,全紐西蘭餘下的鴞鸚鵡僅在四個無捕獵者的地區活動並得到嚴密監管,包括茂伊島、喬基島、科德菲什島及安克島。而在紐西蘭南面峽灣區的兩個島嶼,雷索盧申島及塞克勒特里島上,大規模的海島恢復活動正在進行,以提供一個合適的生境予鴞鸚鵡居住。現時鴞鸚鵡是全球最接近滅絕的物種之一,但其復育計劃成功使該物種在超過半世紀只餘不足50隻個體的情況下,終在2009年3月期間突破100隻。至2015年7月,鴞鸚鵡的數量終提升至125隻。 不同類型的鴞鸚鵡保育活動使這物種變得相當有名,包括近年為數甚多的書籍及紀錄片等均展示了鴞鸚鵡所面臨的困境及危機。其中最早期的包括在1962年,自然學家應BBC之邀製作了一輯名為《雙雙入叢林》的紀錄片。也曾選中鴞鸚鵡並由在大衛·艾登堡主持的《飛禽傳》中介紹。馬克·卡沃汀與道格拉斯·亞當斯合撰的《最後一眼》一書中也介紹了這種鳥類。.

新!!: 極危物種和鸮鹦鹉 · 查看更多 »

鸻形目

鸻形目(学名:Charadri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鸻、鷸、鷗等。.

新!!: 極危物種和鸻形目 · 查看更多 »

鸽形目

鸽形目(學名:Columb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现在仅包含一科——鸠鸽科。今天分布广阔、种类众多的鸽子與已经灭绝的愚鸠(渡渡鳥)都属于鸠鸽科。 沙鸡科(Pteroclidae)过去被归类于此,但现在发现沙鸡科与曾归类为鹤形目的拟鹑科(Mesitornithidae)关系更近,所以一些分类学者将两者独立为沙鸡目(Pteroclidiformes)与拟鹑目(Mesitornithiformes),成为鸽形目的姐妹群。这三者又共同组成单系群鸽形总目。 *.

新!!: 極危物種和鸽形目 · 查看更多 »

鹤形目

鹤形目(學名:Gru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 *.

新!!: 極危物種和鹤形目 · 查看更多 »

鹦形目

鹦形目(學名:Psittac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本目包括大约342种,通常划分成凤头鹦鹉科和鹦鹉科两个科。 俗语鹦鹉可以用来单独指代鸚鵡科,或者整个鹦形目,通常指稱後者。关于其分类讨论,请参阅下文。 本目的所有种类都有如下特征:钩曲的喙、对趾足(两趾向前(2、3)两趾向后(1、4))。 本目鸟类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东南亚和西非。美国也曾有一个种卡罗琳鹦哥,但现已灭绝。鹦形目为数最多的地区,要数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

新!!: 極危物種和鹦形目 · 查看更多 »

鹱形目

鹱形目(学名:Procellari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4科93种。这个目中的鸟大多数是有很长狭窄的翅膀、较短尾羽的海鸟。它们一般在深海上飞行和捕猎,许多只有在哺育时才上陆。世界上所有气候地区的海洋都有鹱形目的鸟。 鹱形目鸟的嘴直长,在端部形成一个相下的钩。它们的嘴是由多块平行狭窄的角质物构成的。在嘴上有两个管,鹱形目的鸟用它们来排除它们喝海水时喝入的盐。有些鹱形目的鸟可以从这两根管子中喷出一种油质,用这种方法它们可以向数米外的进攻者反击。 鹱形目的鸟的脚上都有蹼,后脚趾退化或完全消失。许多鹱形目的鸟几乎已经不能在陆地上行走,有些只在晚上上陆。 所有鹱形目的鸟以鱼、墨鱼、海蛰或其它海生动物为生。 鹱形目的鸟在很大的群中孵卵,一般它们在地面上做巢。 *.

新!!: 極危物種和鹱形目 · 查看更多 »

鹳形目

鹳形目(學名:Ciconiiformes)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在鸟类DNA分类系统中,Sibley和Monroe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对传统的鸟类分类作出重大调整。在新系统中,将传统分类系统中独立存在的潜鸟目、鸊鷉目、隼形目、鸥形目以及鸻形目合并到一个巨大的鹳形目名下,从而形成了一个堪与雀形目比肩的大目。 * nn:Storkefuglar.

新!!: 極危物種和鹳形目 · 查看更多 »

鹿科

鹿科,是偶蹄目反芻亚目下的一科,目前全世界約有34種。其中包括白尾鹿、騾鹿、加拿大馬鹿、駝鹿、紅鹿、馴鹿、黇鹿、西方狍等。所有的公鹿(除了獐外)及母馴鹿頭上長有角並每年更新,此點可與其他頭上長有角但終生不換角的動物例如羚羊做區別。 分佈於亞洲的麝、非洲的长颈鹿以及熱帶非洲與亞洲森林裡的*.

新!!: 極危物種和鹿科 · 查看更多 »

鹃形目

鹃形目(学名:Cucul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三个科:.

新!!: 極危物種和鹃形目 · 查看更多 »

鹈形目

鹈形目(学名:Pelecan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包括6个科。 *.

新!!: 極危物種和鹈形目 · 查看更多 »

蹄蝠屬

蹄蝠屬(三叉蹄蝠),哺乳綱、翼手目、菊頭蝠科的一屬,而與蹄蝠屬(三叉蹄蝠)同科的動物尚有大耳無尾蹄蝠屬(大耳無尾蹄蝠)、金蹄蝠屬(金蹄蝠)、無尾蹄蝠屬(無尾蹄蝠)、非洲三叉蝠屬(非洲三叉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蹄蝠屬 · 查看更多 »

鹅耳枥属

鹅耳枥或稱千金榆,是桦木科下属的一个属,约40种,多为小型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各地,种类以在东亚发现的为最多,在欧洲仅有两个种,在北美洲仅有一个种。.

新!!: 極危物種和鹅耳枥属 · 查看更多 »

麥氏長頸龜

麥氏長頸龜(Chelodina mccordi),又名羅地島蛇頸龜或羅地島長頸龜,是分佈在帝汶西南部羅地島一種極危的龜。.

新!!: 極危物種和麥氏長頸龜 · 查看更多 »

黃唇魚

黃唇魚(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鰵、金錢鮸(閩粵)、黃甘(溫州)等。是一种中國的特有種,最長達2米,最重達100公斤,是世界上和南中國海石首魚科物種中體型最大的。第一次被在西方科學界描述是於1930年代,牠的分佈狹窄,局限於中國南部沿海,且十分罕見。黃唇魚是在世界自然基金會挑選的「海洋十寶」中其中一員,是當中最瀕危,但被關注程度卻最低的十寶。中國亦有黃唇魚水產養殖業。以黃唇魚的魚鰾所制成的花膠十分珍貴,常被蜑家人視為家傳之寶。.

新!!: 極危物種和黃唇魚 · 查看更多 »

黃耳長尾鸚鵡

黃耳長尾鸚鵡(Ognorhynchus icterotis),又名黃耳鸚哥或黃耳錐尾鸚鵡,是美洲熱帶的一種極危鸚鵡。牠們是哥倫比亞安地斯山脈的特有種,偏好於蠟棕櫚。.

新!!: 極危物種和黃耳長尾鸚鵡 · 查看更多 »

黃棕無鬚魮

黃棕無鬚魮(学名:Puntius flavifuscu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體長可達10.5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黃棕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黃楊目

杨目(学名:Bux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目,仅有黄杨科一个科,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基底分支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黃楊目 · 查看更多 »

黃斑響鈴樹蛙

黃斑響鈴樹蛙(Litoria castanea)是生活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一種青蛙。1973年起被認定已經絕種,但在2008年在南泰布爾蘭地區重新被發現,並於2009年確認。 目前有約一百隻成蛙,六尾蝌蚪已被送到塔龍加動物園進行繁育。青蛙生活的具體地點未有公佈,以防受到騷擾。.

新!!: 極危物種和黃斑響鈴樹蛙 · 查看更多 »

黑嘴端鳳頭燕鷗

黑嘴端鳳頭燕鷗(學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也稱作中華鳳頭燕鷗或黑嘴鳳頭燕鷗,是燕鷗科的一種海鳥,種名來自德國動物學家 Heinrich Agathon Bernstein;模式標本編號 RMNH 87602。.

新!!: 極危物種和黑嘴端鳳頭燕鷗 · 查看更多 »

黑冠长臂猿属

黑冠长臂猿属(学名Nomascus)是长臂猿科下的一属,包括四种长臂猿。体色一般为黑色,两颊为白色或黄色。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到越南南部,海南岛上也有分布。东部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猿类。 Category:長臂猿科.

新!!: 極危物種和黑冠长臂猿属 · 查看更多 »

黑犀

黑犀(學名:Diceros bicornis),也叫黑犀牛,是犀科黑犀屬的唯一一種,產于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喀麥隆、南非、納米比亞和津巴布韋。儘管名叫黑犀,它們的體表顔色實際上更接近于灰白色,這個名字一般被用來區別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事實上這兩種犀牛的區別不在于顔色,而主要在於體型,黑犀要比白犀小許多。 黑犀目前包括四個亞種,被IUCN列爲瀕危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黑犀 · 查看更多 »

黑马羚

黑马羚(学名Hippotragus niger)是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肯尼亚和南非的一种羚羊。包括三个亚种:.

新!!: 極危物種和黑马羚 · 查看更多 »

黑足鼬

黑足鼬(学名:Mustela nigripes),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性哺乳动物和唯一原產于北美地區的雪貂,亦是俄国草原臭鼬的近親。鼬科。同科物种有:黄鼬(黄鼠狼)、水貂、臭貂、貂屬和獾亞科。牠與被馴化的白鼬或矇眼貂外型非常相似,常被別人混淆。 黑足鼬是北美著名的濒危物种。 1937年,加拿大野生黑足鼬灭绝。1967年在美国被列为濒危物种。 2008年美國網站《生活科學》評出黑足鼬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黑足鼬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

黑龙江(a;“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Амар мөрөн,“哈拉穆连”),俄罗斯称之为阿穆爾河(Reka A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是亚洲东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在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其主流长2824千米,若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则总长度约4444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5498公里。 黑龙江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從清朝立國至19世纪中期以前,黑龙江完全為中國內河,至19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後來蒙古國獨立,遂流經三個國家。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新!!: 極危物種和黑龙江 · 查看更多 »

黑胸蟲森鶯

黑胸蟲森鶯(Vermivora bachmanii),又名黑眼紋蟲森鶯,是美國南部沼澤及低地森林內棲息的一種小雀。牠們是一種候鳥,會往古巴過冬。.

新!!: 極危物種和黑胸蟲森鶯 · 查看更多 »

黑長腳鷸

黑長腳鷸(學名: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毛利語:Kakī)是一種反嘴鹬科中的大形涉禽,是紐西蘭的特有種。成鳥約40厘米長。牠們的足紅色而且相當長,並有一個黑色長而薄的喙及獨有的混身黑色的羽毛。亞成鳥則有白色的胸、頸及頭羽,唯獨眼睛附近有黑色的羽色。 從有紀錄開始其數目一直劇減,由過千隻到1981年達紀錄性的23隻成鳥。量身訂造的保育運動令其數量回復至相對健康的數目,但由於族群數目前仍未達致自行繁衍的階段,因此IUCN仍將此種列為極危物種,表示其滅絕的威脅仍然未除。.

新!!: 極危物種和黑長腳鷸 · 查看更多 »

黑腹食籽雀

黑腹食籽雀(学名:Sporophila melanogaster)是巴西特有的一种食籽雀。 其栖息于温带草原和沼泽。目前它们正在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新!!: 極危物種和黑腹食籽雀 · 查看更多 »

黑耳曼蛙

黑耳曼蛙(學名Mantella milotympanum)是曼蛙科下的一種蛙。它們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種,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潮濕低地森林、沼澤及山區,但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威脅而處於極危。.

新!!: 極危物種和黑耳曼蛙 · 查看更多 »

黄喉噪鹛

喉噪鹛(学名:Garrulax galbanus),是画眉科噪鹛属的一种,分布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黄喉噪鹛的平均体重约为56.0克。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季节性湿润草原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Manipur。.

新!!: 極危物種和黄喉噪鹛 · 查看更多 »

黄杨科

杨科只有4-5个属,共约90-120种,一般都是小型树或灌木,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第五个属(Notobuxus)根据基因测定,和黄杨属合并(Balthazar et al., 2000)。 黄杨科被许多分类学家承认为一个独立的科,但有的分类学家将尖苞树属单独列为一科,有的分类学家将旱霸王科(Simmondsiaceae)归入黄杨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黄杨科列入大戟目。 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确定黄杨科为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一个独立的科,是真双子叶分支中比较原始早期分化出的一支,不属于任何一目,但建议可以和双颊果科合并,建议和双颊果科合并成立一个黄杨目。.

新!!: 極危物種和黄杨科 · 查看更多 »

鼠兔

兔科(学名 Ochotonidae)是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有两个属,分别是意大利鼠兔属(Prolagus)和鼠兔属(Ochotona),然而也有部分书籍将意大利鼠兔属列为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意大利鼠兔属下仅有意大利鼠兔一种,而意大利鼠兔已灭绝。鼠兔属下则有多达30种,统称为鼠兔,又名鸣声鼠或石兔。.

新!!: 極危物種和鼠兔 · 查看更多 »

鼠海豚科

海豚(學名Phocoenidae),鯨目的一科,體型非常像海豚,但吻部不尖,又像鲸,共分爲三個屬:.

新!!: 極危物種和鼠海豚科 · 查看更多 »

鼩形目

鼩形目(学名:Soricomorpha),又名鼩鼱目,是生物學上哺乳動物綱的一個分化支。在過去,鼩形目的動物都屬於食虫目。後來發現食虫目屬下的物種其實原來是多系群,所以有不少原來屬於食虫目的動物都被分出來。這些物種包括有被歸入了非洲獸總目的非洲蝟目(Afrosoricida)動物(馬島蝟、金毛鼴和象鼩)及勞亞獸總目的蝟形目(Erinaceidae),餘下了現時鼩形目的四個科。待這四個科又再分出成為鼩形目時,食虫目變成了一個空殼,只好取消解散了。 鼩鼱目動物的大小相差很遠:從最小的伊特魯里亞鼩鼱,只有 3.5 cm 長及重 2 克;到古巴溝齒猥,長 32 cm 及重 1000 克。.

新!!: 極危物種和鼩形目 · 查看更多 »

鼩鼱科

鼩鼱科(--)(学名:Soricidae),又稱尖鼠科,是鼩鼱目的一科。其下有鼩鼱亞科。基本上所有鼩鼱都被歸進此科。 鼩鼱是一種體型細小、外貌有點像一種長鼻鼠的哺乳綱動物──雖然兩者的外貌有點相像,但其實並沒有任何關係。鼩鼱的腳有五隻有爪的腳趾。 另外,樹鼩鼱和象鼩鼱雖然名稱上有「鼩鼱」二字,但並不屬於鼩鼱科,而是分別屬於樹鼩目及象鼩目。 鼩鼱在世界的分布很廣泛:在主要的溫帶大地上,就只有大洋洲的新畿內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並沒有原生的鼩鼱;在南美洲,雖然亦有鼩鼱,但主要集中在北部,特別是哥倫比亞一帶。.

新!!: 極危物種和鼩鼱科 · 查看更多 »

鼬屬

属(学名 Mustela),是哺乳綱食肉目鼬科的一屬,共有17個種:.

新!!: 極危物種和鼬屬 · 查看更多 »

鼬科

科,又名貂科(学名:Mustelidae)是哺乳動物下食肉目熊型總科中的一个科。鼬科包括水獭、獾、鼬、貂、黃鼠狼等动物。过去臭鼬科动物也被看作是鼬科的,但现在被另分一科了。.

新!!: 極危物種和鼬科 · 查看更多 »

鼬狐猴屬

屬(学名 sportive lemurs),靈長目鼬狐猴科(嬉猴科)现存的唯一一屬。与其他狐猴一样,它们也生活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共有20多种。 鼬狐猴体毛为灰褐色或红褐色,腹部为乳白色。它们的头较短,耳朵大而圆。体长通常为30-35厘米(尾长相当),体重可达0.9公斤。 鼬狐猴只在晚上活动,栖息在树林中,通过强壮的后腿在林间跳跃。在地面上,它们像袋鼠一样跳跃。白天,鼬狐猴躲藏在树荫处或树洞中,一般为独居。 鼬狐猴的食物以树叶为主。 雌鼬狐猴在每年的九月至十二月产仔,怀孕期为120-150天。每胎一仔,一般产在树洞的巢穴中。断奶期为四个月,18个月后完全成熟。寿命约为八年。 Category:鼬狐猴科 Category:食叶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鼬狐猴屬 · 查看更多 »

软甲纲

软甲纲(学名:Malacostraca),又稱甲殼綱,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中的一个纲,是这个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这个纲中包括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如十足目(如螃蟹、龙虾、虾等)、蝦蛄、磷虾等。它还包括物种数量众多的端足目以及唯一的一个主要生存在陆地上的甲壳类动物等足目动物(如鼠妇等)。这个纲共有2.2万多个物种,占所有甲壳亚门的三分之二,所有比较大型的甲壳动物均属于这个纲。软甲纲最早出现于寒武纪。 近年来对甲壳亚门的分类的讨论有争议,有些学者将软甲纲看作纲,有些则将它看作是一个亚纲。.

新!!: 極危物種和软甲纲 · 查看更多 »

齒鳩

齒鳩(學名Didunculus strigirostris),又名齒嘴鳩,是一種鴿子。.

新!!: 極危物種和齒鳩 · 查看更多 »

辛氏蜥

辛氏蜥(學名:Gallotia simonyi),又名加那利島蜥蜴,是分佈在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一種蜥蜴。.

新!!: 極危物種和辛氏蜥 · 查看更多 »

迪那肯梅洛仙人掌

迪那肯梅洛仙人掌(学名:Melocactus deinacanthus),又名晚刺花座球,是巴西特有的一種仙人掌。它們生長在岩石區,受到環境破壞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迪那肯梅洛仙人掌 · 查看更多 »

远东豹

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大型猫科食肉动物,是豹的九个亚种之一。因生活在远东地区而得名,在中国当地俗称土豹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远东豹 · 查看更多 »

錐形梅洛仙人掌

錐形梅洛仙人掌(Melocactus conoideus),又名圓錐花座球,是巴西特有的一種仙人掌。它們生長在乾旱的大草原,因環境破壞而受到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錐形梅洛仙人掌 · 查看更多 »

錐齒狐蝠屬

錐齒狐蝠屬(錐齒狐蝠),哺乳綱、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屬,而與錐齒狐蝠屬(錐齒狐蝠)同科的動物尚有狐蝠屬(遊狐蝠)、果蝠屬(棕果蝠)、溝齒果蝠屬(溝齒果蝠)、安氏果蝠屬(安氏果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狐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錐齒狐蝠屬 · 查看更多 »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新!!: 極危物種和蜥形纲 · 查看更多 »

蜥蜴

蜥蜴(Lacertilia)是对属于有鱗目蜥蜴亞目的物种的總稱,是一群分布广泛的爬行动物,有超过六千个物种。蜥蜴在全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大陆上均有分布,此外也生活在大洋洲的岛链上。蜥蜴属于並系群,因为它并不包含蛇、蚓蜥这两个有鳞目。蜥蜴有大有小,体长小至几厘米长的變色龍、壁虎,大可到三米长的科摩多巨蜥。 大部分蜥蜴都是四足动物,奔跑时会左右摇摆。其他的则没有腿,而是有着像蛇一样长长的身躯。一些蜥蜴(比如栖居在森林的飞蜥)甚至可以滑翔。许多蜥蜴有领土意识,雄性会互相打架,并会使用明亮的颜色去吸引异性前来交配、吓走对手。大部分蜥蜴是肉食性的,多数属于。体型较小的蜥蜴会食用昆虫,而科摩多巨蜥则会猎食像水牛一般大小的哺乳动物。 蜥蜴有着许多——用毒、偽裝、,以及断尾逃生。.

新!!: 極危物種和蜥蜴 · 查看更多 »

蜻蜓

蜻蜓(英語:Dragonfly),是一種屬於蜻蛉目的昆蟲,部分種類全年出現,有細長翅膀與腹部。 蜻蜓,又稱灯烃、负劳、蟌、蝍蛉、桑蜋、蜻虰、纱羊、青娘子、尋塘,尾庵,塘梶(广州话)是屬於蜻蛉目差翅亞目的昆蟲。它的特徵包括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以及修長的腹部,长约8厘米。停止時翅膀為平放。 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部分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边飞行,交尾后,雌虫产卵于各種環境中,如水中、水草上、樹枝上。 蜻蜓通常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或濕地附近活動。由於它們獵食害蟲, 故此被視為重要的捕獵者。 《日華子本草》說:“蜻蜓,涼,無毒。”“入药去翅足,炒用良”,《别录》:“强阴止精。”《陆川本草》:“治肾虚陽萎。”為四川名菜。 蜻蜓的祖先最初出現於泥盆紀,大約到了3億年前石炭紀時期大氣含氧量比現在還要高,蜻蜓開始演變得巨大,巨脈蜻蜓翅膀到達75厘米。大約經過5000萬年,從二疊紀中期到晚期,大氣含氧量減少,蜻蜓的身體開始縮小,牠們渡過幾億年甚至逃過大滅絕還生存的昆蟲。.

新!!: 極危物種和蜻蜓 · 查看更多 »

蜻蛉目

蜻蛉目(學名:Odonata)的昆蟲主要包括蜻蜓和豆娘,又名丁蛵、虰蛵。這些昆蟲有著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 與及修長的腹部。 大型肉食性飛蟲。頭部靈活,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短,4-7節。翅膀4翼,細長。腹部修長。不完全變態,稚蟲水棲,無蛹期。 蜻蛉目的昆蟲包含「豆娘」和「蜻蜓」二大類,細長的身體、二對透明的翅膀、一對大複眼是牠們的共同特徵。種類繁多,台灣已知的約有161種。.

新!!: 極危物種和蜻蛉目 · 查看更多 »

蜘蛛

蜘蛛是螯肢亞門節肢動物,有兩個體段,八條腿,但沒有咀嚼器官。古代北燕、朝鮮之閒謂之蝳蜍(音同「毒余」),四川重慶部分地區叫蟴。截至2014年,共有114科3,935属44,906种。蜘蛛目是蛛形纲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目。研究蜘蛛的學科稱作蜘蛛學。.

新!!: 極危物種和蜘蛛 · 查看更多 »

蜘蛛猴科

蜘蛛猴科(學名:Atelidae),是哺乳纲灵长目的一科,属于新世界猴,以前被歸入卷尾猴科。蜘蛛猴科的猴體型較大,包括吼猴、蜘蛛猴、絨毛猴等。.

新!!: 極危物種和蜘蛛猴科 · 查看更多 »

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是中国浙江省东海水域内的一个群岛,有大小島嶼1390個,連水域總面積2萬2千2百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71平方公里。舟山群岛属舟山市管辖。 2013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繼上海成立自貿區後,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自貿新區。根據國務院對舟山自貿區作出的規劃,是要將舟山致力建設為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現代海洋產業基地等等。.

新!!: 極危物種和舟山群岛 · 查看更多 »

阿尔及利亚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جزائرية),简稱阿爾及利亞(الجزائر,),是非洲北部阿拉伯馬格里布的一个国家。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冠、地中海國家之冠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国土濒临地中海,东邻利比亚、-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连。 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名来自城市名、首都阿尔及尔,其阿拉伯语的含义是“群岛”,指的是以前该市海湾处的四个岛屿,1525年之后这四个岛逐渐和大陆连成一体了。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最主要的政党是民族解放阵线,政权一直由他们掌握。但是许多阿尔及利亚人并不感到满意,他们反对民族解放阵线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1991年12月, 出乎意料地在议会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胜,随后遭到了军方--干涉,并且延期第二轮选举,以防止出现一个由极端主义者领导的强权政府。阿尔及利亚内战隨之爆發,直至2002年結束。.

新!!: 極危物種和阿尔及利亚 · 查看更多 »

阿島信天翁

阿島信天翁(學名:Diomedea amsterdamensis)是一種大型信天翁,生活在法屬南部領地中的阿姆斯特丹島上,而且只局限在該島的 Plateau des Tourbières(“沼泽高原”) 繁殖。阿島信天翁一直被視為广泛分布的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的一個亞種,直至1983年才被分離出來視作一獨立種。.

新!!: 極危物種和阿島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阿巴拉契科拉河

阿巴拉契科拉河(Apalachicola River)是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條河流,是ACF河系的河流之一,長度180公里,流域面積。阿巴拉契科拉河的源頭是佛羅里達州的阿巴拉契科拉,由查特胡奇河和弗林特河兩條河流匯合而成。阿巴拉契科拉河流域是密西西比河以東最生物多樣化的地區.

新!!: 極危物種和阿巴拉契科拉河 · 查看更多 »

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或譯亞特拉斯山脈)是地中海與撒哈拉沙漠之間的山脈,位於非洲西北部,長2,400公里,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三國(並包括直布羅陀半島),把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開。 最高峰為圖卜卡勒峰(Jbel Toubkal,海拔4,167公尺),位於摩洛哥西南部(31°03′43″N, 7°54′58″W)。 當地居民主要為摩洛哥的柏柏爾人和阿爾及利亞的阿拉伯人。.

新!!: 極危物種和阿特拉斯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অসম Ôxôm ,Assam,आसाम Asam,আসাম Âshám ),位于印度東北部,是國家文化和地理上最獨特的地區之一,也是阿薩姆紅茶的產地。阿薩姆邦以自然風光而聞名。景觀包括茶園,雅魯藏布江,古蹟和寺廟,維韋卡南達曾經說:“僅次於克什米爾,阿薩姆是印度最美麗的地方。”.

新!!: 極危物種和阿萨姆邦 · 查看更多 »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學名:Zaglossus attenboroughi)是在新畿內亞的一種原針鼴屬。牠是以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命名。牠生活在印尼巴布亞省近聖塔尼及查亞普拉。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是原針鼴屬中最細小的成員,與澳洲針鼴接近。牠的前後肢均有五趾,有濃密的短毛。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最初的描述是基於一個在荷蘭殖民地時代搜集的已損壞標本,自此以後似乎沒有新發現。由於人類發現影響了森林棲息地,故有指牠們已是瀕危或在當地消失。但是,由於巴布亞省的生物研究並不完整,故有可能牠們仍然活在當地的山區。 於2007年有指發現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的巢及蹤跡,當地人民亦指曾於2005年見過牠們。.

新!!: 極危物種和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Alaska,)是美國位於北美洲最西北端的聯邦州。州以東與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相鄰,最西端位於阿圖島,並與俄羅斯在白令海峽以西有一海上邊界。以北有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是北冰洋最南的部分。太平洋位於其南側和西南側。此州也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第7大行政區劃。另外,阿拉斯加州也是人口第3少和最稀疏的州份。然而阿拉斯加仍然是北美洲北緯60度線以北人口最多的領土,其人口(根據2015年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有738,432人)比加拿大北部及格陵蘭的總和還要多四倍餘。阿拉斯加州接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阿拉斯加州經濟分別由漁業、天然氣和石油工業壟斷,該州有許多此類資源。軍事基地和旅遊業也貢獻了一定部分的。 美國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自俄羅斯帝國購買阿拉斯加,大約每英畝2美分(每平方公里4.74美元)。購下後經過若干次行政易手,在1912年5月11日成為建制領地。此州在1959年1月3日加入美國,成為第49個州。.

新!!: 極危物種和阿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新!!: 極危物種和蘇門答臘 · 查看更多 »

蘇門達臘猩猩

蘇門達臘猩猩(学名:Pongo abelii)是更為稀有且体型较小的红猩猩,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蘇門達臘,是當地的特有種。雄性蘇門達臘猩猩可以長到4.6呎高及200磅重;雌性的体型更小,平均只有3呎高和100磅重。 與婆羅洲猩猩相比,蘇門達臘猩猩的毛皮較疏且長,面長,個子較矮小,兩側有白毛。.

新!!: 極危物種和蘇門達臘猩猩 · 查看更多 »

蘇拉威西葉龜

蘇拉威西葉龜(Leucocephalon yuwonoi),又名蘇拉威西地龜,白頭龜,是印尼特有的一種龜,為白頭龜屬的單屬種。.

新!!: 極危物種和蘇拉威西葉龜 · 查看更多 »

赤道几内亚

赤道几内亚(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République de Guinée Equatoriale、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中部非洲西部的国家之一。2009年7月人口约为633,441人。虽然国名中带有赤道字样,但赤道只通過国土之間的海域,并未直接穿过该国领土。.

新!!: 極危物種和赤道几内亚 · 查看更多 »

赫氏無鬚魮

赫氏無鬚魮(学名:Puntius herrei)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可做為食用魚。.

新!!: 極危物種和赫氏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薩摩亞水雞

薩摩亞水雞(Gallinula pacifica)是薩摩亞薩瓦伊島一種特有的秧雞。牠們不能飛,並且可能已經滅絕。由於牠們擁有一種較適應陸地生活及半夜間的習性,故此牠們可能應屬於Pareudiastes 屬,但這卻未得到證實。牠們薩摩亞語的名稱「puna'e」意為「那跳起的」,可能是與牠們在懼怕時會跳起有關。.

新!!: 極危物種和薩摩亞水雞 · 查看更多 »

薩拉瓦蒂島

薩拉瓦蒂島是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位於西巴布亞省(前身為西伊里安查亞省),屬於拉賈安帕特群島四大島嶼之一,面積1,623平方公里,群島其他主要島嶼有米蘇爾島、巴丹塔島和衛吉島。行政上北部由拉贾安帕特县、南部由索龙县管理。 Category:印尼島嶼.

新!!: 極危物種和薩拉瓦蒂島 · 查看更多 »

閃光鱘

閃光鱘(學名Acipenser stellatus)是一種鱘科魚類,分佈在黑海、亞速海及裏海盆地。它們可以長達2.2米及重80公斤。最長壽的可以達27歲。.

新!!: 極危物種和閃光鱘 · 查看更多 »

開普省

好望角省 (英語:Cape of Good Hope Province;南非語:Die Provinsie Kaap die Goeie Hoop),通稱開普省 (英語:Cape Province;南非語:Kaapprovinsie)前身是開普殖民地,是南非聯邦和南非共和國的四個省之一。首府開普敦。 1994年起被分拆為北開普省、西開普省和東開普省。小部分土地被劃入西北省。 Category:南非已不存在的行政區劃.

新!!: 極危物種和開普省 · 查看更多 »

藍寶石華麗雨林

藍寶石華麗雨林(學名Poecilotheria metallica),又名鈷藍華麗雨林,是捕鳥蛛科的一種蜘蛛。它們的身體呈現金屬藍色。它們的腹部有錯綜複雜的碎形斑紋。它們是樹棲的,分佈在印度東南部及斯里蘭卡。最初是在印度南部一個小鎮發現。.

新!!: 極危物種和藍寶石華麗雨林 · 查看更多 »

藍嘴鳳冠雉

藍嘴鳳冠雉(學名:Crax alberti)是哥倫比亞特有的一種鳳冠雉。牠們分佈哥倫比亞東部及南部,以馬格達萊納河為界。牠們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潮濕森林。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藍嘴鳳冠雉 · 查看更多 »

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學名:Ara glaucogularis,原先為Ara caninde)是棲息於玻利维亚東部一個名為Los Llanos de Moxos小地區的獨有品種。時至2005年,野外的藍喉金剛鸚鵡相信只剩餘少於200隻。牠們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為當地及國際鳥類貿易造成的非法偷捕活動,此外牧場發展砍伐了藍喉金剛鸚鵡棲息的樹木。動物園正進行許多的人工繁殖及保育計劃,以拯救藍喉金剛鸚鵡。 牠們並非棲息於森林,而是玻利維亞貝尼省(Beni)的草原,築巢於棕櫚樹叢中。 藍喉金剛鸚鵡重約750克,長約85厘米。翅膀及尾部呈亮麗的藍綠色,喉部呈藍色,胸部上方及腹部呈亮黃色。牠們有很大的喙、長尾巴及黃色的虹膜。藍喉金剛鸚鵡與藍黃金剛鸚鵡為競爭對手,但在巢穴爭奪上,藍喉金剛鸚鵡通常落敗。 人工繁殖藍喉金剛鸚鵡相對地容易,美國有很多的寵物藍喉金剛鸚鵡。 藍喉金剛鸚鵡現時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極危物種,並列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及二。玻利維亞於1984禁止此品種的出口,但非法出口依然存在。現時未有機制限制國內的交易,保育團體仍正在努力保護藍喉金剛鸚鵡。.

新!!: 極危物種和藍喉金剛鸚鵡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極危物種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葛氏林椰

葛氏林椰(学名:Voanioala gerardii),又名長苞椰,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棕櫚科植物。它們受到棲息地被破壞的威脅,現正處於極危狀況,並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的保護。.

新!!: 極危物種和葛氏林椰 · 查看更多 »

葛摩

科摩罗(Comores;جزر القمر), 全称科摩罗联盟(Union des Comores;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国家岛国,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北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主要领土为三座火山岛:大科摩罗島、莫埃利岛(Mohéli)以及昂儒昂岛(Anjouan)。另外科摩罗联盟政府宣称法国统治的马约特岛也属于科摩罗。科摩罗的领土还包括了其他许多小型岛屿。国名科摩罗来源于阿拉伯语al-qamar,意为月亮,在科摩罗的国旗上可以看到月亮的标志。.

新!!: 極危物種和葛摩 · 查看更多 »

钝口螈

鈍口螈(学名:Ambystoma dumerilii)是一種幼態延續的蠑螈。.

新!!: 極危物種和钝口螈 · 查看更多 »

蒼羚

蒼羚(學名:Nanger dama),是羚羊亞科下的一種。早前是瞪羚屬(Gazella)的一種,但目前已改置於Nanger屬內。生活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內,於旱季時會遷往南方找尋食物,雨季時則回到北方境內。偷獵及棲地的破壞使牠們的數目大幅減少,牧群數目也變得狹小。.

新!!: 極危物種和蒼羚 · 查看更多 »

针鼹

针鼹【拼音:zhēn yǎn】,即针鼹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稱為刺食蚁兽,與鸭嘴兽同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此科下共有三屬六種生物,其中巨針鼴屬已滅絕,其他兩屬均生活在澳大利亞及新畿內亞。.

新!!: 極危物種和针鼹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極危物種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拉丁字母:Crna Gora)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门的内哥罗」,中國大陸、新馬、港澳則意譯作「--」; 台灣則譯作「--」。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黑山原为1910年建立的黑山王国,一战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在1990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公民投票,獨立派以55.5%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險勝;同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同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29個會員國。.

新!!: 極危物種和蒙特內哥羅 · 查看更多 »

肯尼亚

肯尼亚共和國(Jamhuri ya Kenya,Republic of Kenya,,或)位於非洲東部,濒临印度洋,與索馬里、埃塞俄比亚、南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亚接壤,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肯尼亚人口约4679万,一共有42个民族,分成班图、尼罗和库施特三大语系,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全国分为47个县市,首都为内罗毕。 肯雅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從英國獨立。东非大裂谷将肯尼亚分为两半,恰好与横贯全国的赤道相交叉,肯尼亚因此获得了“东非十字架”的称号。肯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受基础设施投资及私人消费增长的影响,肯尼亚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为614.1億美元,经济增长率达5.6%。 肯尼亚是联合国、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和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联合国人居署及联合国环境署(又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新!!: 極危物種和肯尼亚 · 查看更多 »

肯氏龜

肯氏龜(學名:Lepidochelys kempii,英語:Kemp's ridley sea turtle,或Atlantic ridley sea turtle)是一種極度瀕危的海龜。又可稱肯普氏麗龜,它是麗龜屬中現在依然存活著的兩種海龜之一,另一種是欖蠵龜。.

新!!: 極危物種和肯氏龜 · 查看更多 »

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50-2473公尺,體長可達245公分,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養殖魚類,臺灣稱為「南方黑鮪」。.

新!!: 極危物種和蓝鳍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脣形目

唇形目(學名:),原「玄参目」(學名:)已合併入本目,是一類真雙子葉植物,有木本和草本,其中玄参科常含有生物碱和糖苷,所以很多种都可以作为药用,也有一些观赏植物花卉。.

新!!: 極危物種和脣形目 · 查看更多 »

里普利氏果鳩

里普利氏果鳩(Ptilinopus arcanus),又名里氏果鳩,是菲律賓特有一種鴿子。 里普利氏果鳩生活在亞熱帶或熱帶低地潮濕的森林。牠們因失去棲息地而受到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里普利氏果鳩 · 查看更多 »

金吉鱸

金吉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河鱸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歐洲法國及瑞士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2公分,棲息在水流快速、礫石底質的溪流,黃昏時活動,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受棲地破壞及汙染的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金吉鱸 · 查看更多 »

金琥

金鯱(學名:Echinocactus grusonii),又稱象牙球、金鯱仙人球,是強刺球類仙人掌的代表,原產墨西哥中部聖路易波托西至伊達爾戈乾燥炎熱的沙漠地帶。金鯱雖然在觀賞植物市場中很普遍,但野生的金鯱卻是瀕危的稀有植物。 本種是仙人掌類中最具魅力的一類植物。它擁有渾圓碧綠的球體及鋼硬的金黃色硬刺。球體的直徑可達1米左右,球體頂部密生一圈金黃色的絨毛。金鯱頂部有21-27個棱脊高聳的直棱(一般仙人球只有棱12-14個)。棱上整齊地排列著較大的刺座。在刺座上密生金黃色輻射狀刺8-l0枚,強硬稍彎的金黃色中刺3-4枚。據有關資料,金鯱的壽命很長,可活上百年。 成年植物每年4-11月之間從球體頂部綿毛叢中綻放出金黃色或粉紅色的鐘形大花;花後結毛絨絨的果實。 金鯱的栽培變種有:.

新!!: 極危物種和金琥 · 查看更多 »

金线鲃

金线鲃(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为鲤科金线鲃属的鱼类,俗名金线鱼、小洞鱼。在中国,分布于滇池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昆明湖。.

新!!: 極危物種和金线鲃 · 查看更多 »

金狐蝠

金狐蝠(Pteropus phaeocephalus),又名黑首狐蝠,是一種狐蝠科。牠們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特有種。牠們因失去棲息地而受到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金狐蝠 · 查看更多 »

金莲木科

金莲木科包括53属约6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南美洲品种最多,中国有3属3种,都只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境内。 本科植物絕大多数品种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稀为草本;单叶互生,稀为羽状复叶,叶脉羽状,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10,分离;果实为蒴果或小核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在山茶目下,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新设立的金虎尾目中,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可以选择性地与水母柱科和羽叶树科合并。.

新!!: 極危物種和金莲木科 · 查看更多 »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位於金門縣,為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1995年5月25日公告計畫,1995年10月18日成立管理處,是首座位於離島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保育功能的國家公園。.

新!!: 極危物種和金門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金腹卷尾猴

金腹卷尾猴(學名Cebus xanthosternos)是一種新世界猴。 金腹卷尾猴的胸部、腹部及上臂呈黃色至金色,但個別或性別之間存在著些微不同。面部呈淺褐色,冠呈深或淺褐色。以往相信牠們是黑帽卷尾猴的亞種,但現已成為獨立的物種。金腹卷尾猴並沒有明顯的毛簇,大部份都是位於頭部背面,故較難見到。上面部有短毛,眼睛周園較深色。四肢及尾巴都較為深色。 以往金腹卷尾猴棲息在聖弗朗西斯科河東面及北面的地區,但由於人類的騷擾,牠們現只分佈在巴西巴伊亞東南部的大西洋森林。牠們現存只有300隻。.

新!!: 極危物種和金腹卷尾猴 · 查看更多 »

金色曼蛙

金色曼蛙(学名:Mantella aurantiaca),又名黃金彩蛙,为彩蛙科曼蛙屬下的一个种。.

新!!: 極危物種和金色曼蛙 · 查看更多 »

金虎尾目

金虎尾目(学名:Malpighiales)又名黄褥花目,是双子叶植物纲的一个大目,在以前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没有这一个目,金虎尾科是被分在远志目以下的。APG 分类法设立了这个目,在I类真蔷薇分支下面,其中许多科原来是被分在许多其他不同的目中的,像大戟目、杨柳目、堇菜目、山茶目等。《APG 分类法》设立了32个科,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剔除了几个科,又合并了几个科,现在共有36个科。 目前的金虎尾目包括了许多种人们熟悉的植物,例如柳树、西番莲、红树以及一品红、三色堇等花卉。.

新!!: 極危物種和金虎尾目 · 查看更多 »

長吻鱷科

長吻鱷科(學名Gavialidae)又名食魚鱷科,是爬行綱鱷目下的一科,現存僅有兩種:恆河鱷(Gavialis gangeticus)和馬來鱷(Tomistoma schlegelii)。 Category:鱷目 Category:長吻鱷科.

新!!: 極危物種和長吻鱷科 · 查看更多 »

長吻針鼴

長吻針鼴(Z.

新!!: 極危物種和長吻針鼴 · 查看更多 »

長尾猴屬

長尾猴屬(學名Cercopithecus),猴科的一屬,產于非洲,大多數都生活在森林裏。由於棲息地的日益減少,大部分長尾猴屬的動物已受到生存的威脅,甚至瀕臨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長尾猴屬 · 查看更多 »

長喙兀鷲

長喙兀鷲(學名:Gyps indicus)是鷹科下的一種兀鷲。與常見的歐亞兀鷲(G.

新!!: 極危物種和長喙兀鷲 · 查看更多 »

長冠八哥

長冠八哥 (學名:Leucopsar rothschildi),又名峇里八哥或羅斯柴爾德八哥,是印尼峇里島至今唯一仍然生存的獨有鳥類,現時野生數量不足30隻,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稀有雀鳥。.

新!!: 極危物種和長冠八哥 · 查看更多 »

長絲巨鯰

#重定向 長絲𩷶.

新!!: 極危物種和長絲巨鯰 · 查看更多 »

長臂蝦科

長臂蝦科(學名:Palaemonidae)是十足目真蝦下目長臂蝦總科的一個科,以下有兩個亞科:Palaemoninae和Pontoniinae。當中長臂蝦亞科的成員都是肉食者,以較小的無脊椎動物為食,除了深海以外,幾乎在所有水體均有發現。當中最重要的品種要數沼蝦屬(Macrobrachium),因為它包括多種極具商業價值的物種,例如:淡水長臂大蝦(M.)。The Pontoniinae inhabit coral reefs, where they associate with certain invertebrates such as sponges, cnidarians, mollusks and echinoderms.

新!!: 極危物種和長臂蝦科 · 查看更多 »

长臂猿

長臂猿科(学名:Hylobatidae),哺乳綱靈長目的一科,即小型猿类。传统分类法只包括长臂猿属一属,現今根據其遺傳演化之間的時間,可分为四属,分别为:长臂猿属(44对)、白眉长臂猿属(38对)、黑冠长臂猿属(52对)和合趾猿属(50对)。其分佈範圍東起中國雲南、海南省,西至印度阿薩姆邦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棲地形態從一般熱帶雨林至常綠闊葉林不等,海拔範圍可至2700公尺(中國雲南省)。.

新!!: 極危物種和长臂猿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極危物種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腺毛草屬

腺毛草(拉丁語:Byblis),為腺毛草科的腺毛草属(單一科属)的食肉植物。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和新几内亚岛南部,也被翻译成紫珠柴科或二型腺毛科,由于叶面覆盖黏液,在阳光下反射色彩,一般称为彩虹草,被世界各地引种为盆栽观赏植物。 本科植物根系不发达,线形的叶面有分泌黏液的毛,小虫粘上后气孔会被堵塞窒息而亡,但腺毛草的叶和上面的毛并不会移动,毛上还能分泌消化液,直接将被捕的虫消化吸收。 腺毛草的花从叶轴上生出,花瓣5瓣,果实为蒴果,成熟后弹出种子,大部分生长在贫瘠的、季节性降水的干旱沙地或沼泽地。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分入蔷薇目,2003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分併入唇形目。.

新!!: 極危物種和腺毛草屬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後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到100隻。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不過藥材店現在很多都偷偷改用水牛角了。反而現在大規模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

新!!: 極危物種和苏门答腊犀牛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虎

蘇門打臘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虎的亚种。極度瀕危物種,估計野外種群大約有441至679隻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呈逐年下降趨勢。苏门答腊虎是除巴厘虎和爪哇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个虎亚种;由于前者两个虎亚种均已灭绝,巽他群島群三大虎亞種中唯一倖存的成員,故它也是目前印尼境内仅存的唯一一个虎亚种。.

新!!: 極危物種和苏门答腊虎 · 查看更多 »

苏铁属

苏铁属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苏铁目中苏铁科的唯一属,是一種裸子植物。苏铁,又称为铁树、凤尾铁、凤尾蕉。苏铁类植物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起源於古生代的印度次大陸,迄今为止已有2.8亿年的历史。到侏罗纪至白堊紀時期達至巔峰,遍及全球,成为恐龙的主要食物。及至白堊紀結束時,當非鳥類的恐龍都滅絕時,北半球大多數的蘇鐵類物種亦同時滅絕。 苏铁“Cyca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椰子树名,苏铁类植物常被误认为棕榈树或是蕨类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苏铁属 · 查看更多 »

苏铁目

苏铁目(学名:Cycadales)統稱蘇鐵,是苏铁纲(Cycadopsida)中一个唯一目,共有3科,10至12屬約305种,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科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典型特徵是茎粗壮,多數有羽状叶集生于茎干顶部,孢子叶球也生于茎顶部,為雌雄异株植物。蘇鐵類植物常會被誤認為棕櫚或蕨類植物。 由于多数生长在人迹罕见的热带森林中,最近25年才逐渐被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种,可能尚有许多品种没有被人们发现。蘇鐵被發現橫跨許多世界各地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蘇鐵在南美洲和中美洲有最多樣性,其餘分佈在墨西哥,安的列斯群島,美國東南部,澳大利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日本,中國,東南亞,印度,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等地則至少有65 種。有些蘇鐵可以生存在半沙漠、氣候惡劣、乾旱、潮濕的熱帶雨林環境下。 苏铁纲植物传统分类被分到裸子植物门,但后来发现裸子植物门是个并系群(被子植物也是起源于裸子植物祖先),且各种裸子植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最新的分类方法将其拆分,单独列为一个苏铁门(Cycadophyta)。.

新!!: 極危物種和苏铁目 · 查看更多 »

苦味無鬚魮

苦味無鬚魮(学名:Puntius amarus)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其中一個種,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為特有種,背面褐色,淡黃色的在側邊與腹面上,具銀色光彩;唇與吻頂端有黑色邊緣;鰭條暗色;鱗片在側線上面邊緣有一條細小黑色斑點條紋,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5枚,體長10.8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苦味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雁形目

雁形目(学名:Anser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鸟纲的一个目。本目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鸭”或“雁”,包括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鸭、潜鸭、天鹅、各种雁类等鸭雁类(或雁鸭类)的鸟。本目的鸟都是游禽,在世界分布广泛。.

新!!: 極危物種和雁形目 · 查看更多 »

雨燕目

燕目(學名:Apodiforme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雨燕一类的鸟又称为“胡燕”,雨燕一名来自于日本。.

新!!: 極危物種和雨燕目 · 查看更多 »

雲南鯝

雲南鯝(学名:Xenocypris yunnanensis)为輻鰭魚綱鯉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中國雲南省滇池,本魚身體深色的淺灰色的背面與下面銀白色的;在背鰭上的灰色,在臀鰭上淡紅的與在尾鰭上橘紅色的。腹面圓的與具有從腹鰭的末端到肛門的鱗甲;吻鈍的;眼位於了頭部的側部;嘴小而橫跨,下頜有發展良好的角前緣,上頜厚的而且些微地突出,體長可達12.3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雲南鯝 · 查看更多 »

雷島東方龜

雷島東方龜(Siebenrockiella leytensis),又名雷島粗頸龜、巴拉望龜、菲律賓池龜,是菲律賓極為罕有的龜。.

新!!: 極危物種和雷島東方龜 · 查看更多 »

雷波槭

雷波槭(学名:Acer leipoense)为无患子科槭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2,100米至2,200米的地区,见于混交林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落叶小乔木,可達8米高,叶浅裂,3裂片,叶长9-11厘米,宽7-12厘米Flora of China (draft): 。.

新!!: 極危物種和雷波槭 · 查看更多 »

蛛形纲

蛛形綱(學名:)又名蜘蛛綱,是節肢動物下的一個綱,有65,000~73,000左右的物種,包括了蜘蛛、蠍子、壁蝨、螨等。蜘蛛、蠍子等常被大眾誤解為昆蟲,雖然同屬節肢動物門,可是它們都獨立於昆蟲綱之外,屬於蛛形綱。蛛形綱動物的特徵是擁有八隻腳,半變態,卵一孵化就是成體的縮小版了。蛛形綱動物大多在陸地生活,大部分為肉食性。有一些蜘蛛和蠍子有毒,主要用作自衛及捕獵用途,但大部分的蛛形綱都是無毒的。.

新!!: 極危物種和蛛形纲 · 查看更多 »

蛛網陸龜

蛛網陸龜(Pyxis arachnoides),又名蛛網龜,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龜。.

新!!: 極危物種和蛛網陸龜 · 查看更多 »

蛛猴屬

#重定向 蜘蛛猴属.

新!!: 極危物種和蛛猴屬 · 查看更多 »

雀形目

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多样性非常高,有5400个种左右,占鸟类种数的一半。 雀形目的鸟类鸣肌鸣管发达,多啼声婉转,通常所说的鸣禽就是指這一目的鸟。雀形目鸟善于筑巢,雀形目鸟类多为晚成雏,常有复杂的占区、营巢、求偶行为。体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鸦科部分种类体长可达50cm以上,小者如鹟科莺亚科部分种类体长仅6-7cm。 在雀形目中大部分都是候鸟,留鸟少。.

新!!: 極危物種和雀形目 · 查看更多 »

老挝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拉丁化:Sathalanalat Paxathipatai Paxaxon Lao;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Populaire Lao),簡稱寮國(ເມືອງລາວ,--),是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鄰國有西北部的緬甸、中國,東部的越南,南部的柬埔寨與西部的泰國。2015年10月人口約707萬人,首都永珍。 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国的一部分。14至18世纪是南掌王國,之后分裂成三個王國,並受暹罗和越南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日本佔領結束時曾短暫獨立,但不久即恢復法國統治。1949年獲得自治,1953年成為獨立國家。 寮國目前是聯合國會員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新!!: 極危物種和老挝 · 查看更多 »

陽明山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第三個國家公園,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面積經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13年為11,338公頃。.

新!!: 極危物種和陽明山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極危物種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IUCN紅色名錄

#重定向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新!!: 極危物種和IUCN紅色名錄 · 查看更多 »

披毛目

披毛目(學名:Pilosa)是胎盤類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現有物種僅分佈於美洲,包括了食蟻獸、樹懶及已滅絕的地懶。在異關節總目(或貧齒總目)未被提升為總目前而常稱作「貧齒目」的時候,披毛目也常稱作「披毛亞目」。 此目的起源可追溯至古近紀(約60萬年前,僅在中新代稍後的一段時間)。原生於南美洲,後因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而在北美洲也有分佈。 一直以來,披毛目及有甲目等都被分類在「貧齒目」下,但近年普遍已將貧齒目提升為總目(即異關節總目),而將早前的兩個亞目提升到目的層次。這是因為貧齒目過去是將沒有牙齒的哺乳動物放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成員卻是一個多系群。.

新!!: 極危物種和披毛目 · 查看更多 »

暹羅鱷

暹羅鱷(學名Crocodylus siamensis),又名泰國鱷、暹羅淡水鱷,為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常見的也有3米長,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暹羅鱷的吻長度中等,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至1.6倍。兩眼眶前邊有一對短的尖銳棱嵴,額上介乎於兩眼眶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眶。.

新!!: 極危物種和暹羅鱷 · 查看更多 »

暗色輝椋鳥

暗色輝椋鳥(Aplonis pelzelni)是一種極稀少或已滅絕的椋鳥。牠們是太平洋波納佩的特有種。.

新!!: 極危物種和暗色輝椋鳥 · 查看更多 »

柏爾的金字塔

柏爾的金字塔(Ball's Pyramid)是位於澳洲東部塔斯曼海中一座由火成岩所構成的海岩,距澳洲本土約600公里,最近的有人島為在其西北方約20公里處的豪勳爵島,隸屬於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州,為豪勳爵島海洋公園的一部份,並於1982年與豪勳爵島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為世界自然遺產。 柏爾的金字塔是塔斯曼海的火山活動殘留下來的遺跡,約形成於700萬年前,最高海拔562公尺,四面盡是懸崖峭壁,幾無植被,宛如金字塔一般矗立海中,附近只有數個小海岩相伴。 據歷史記錄,柏爾的金字塔為(Henry Lidgbird Ball)所領導的英國皇家海軍發現於1788年,因此以「柏爾」為名。而人類的第一次登陸則是在近百年後的1882年,為澳洲的地質學家亨利·魏金森(Henry Wilkinson)。1965年2月14日,雪梨攀岩社(Sydney Rock Climbing Club)的成員首次攻頂成功。 2001年,一群昆蟲學家及保育人士前往調查動植物群落,意外在獨立的千層樹叢下發現一個十分小的豪勳爵島竹節蟲聚落,約只有20多隻,為自1920年來人類再次見到活的豪勳爵島竹節蟲,之後便以此為基礎開始進行復育工作。.

新!!: 極危物種和柏爾的金字塔 · 查看更多 »

查塔姆島信天翁

查塔姆島信天翁(學名:Thalassarche eremita),或簡稱查島信天翁,是一種中型的信天翁,僅在紐西蘭查塔姆群島上的一些岩礁上繁殖。由白頂信天翁(Thalassarche cauta)的查塔姆島亞種提升出來。體重3.1至4.7kg,體長90cm,是眾多白頂信天翁中最小的一種。 由於分佈極為狹窄,其棲地生境正因發展而受到破壞,故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估計目前種群數目不多於11,000頭。.

新!!: 極危物種和查塔姆島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查島鸕鶿

查島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 onslowi)是一種鸕鶿,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僅在查塔姆群島上繁殖。其原生生境為開闊的海洋及岩岸。因面對棲息地的破壞,這鳥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查島鸕鶿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

柬埔寨王国(ព្រះរាជាណាចក្រកម្ពុជា;Preăh Réachéanachâk Kâmpŭchéa),简称柬埔寨(កម្ពុជា,Kâmpŭchéa),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邊,為联合国会员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 柬埔寨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领土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稱金邊湖)。.

新!!: 極危物種和柬埔寨 · 查看更多 »

柬埔寨無鬚魮

柬埔寨無鬚魮(学名:Puntius tras)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為特有種,本魚灰色背面,腹面略白;吻藍黑色;背鰭鰭條暗色,尾部的黃色,其他的鰭無色,非常大的與寬的頭部,在吻與頭頂上的細小的白色小瘤,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18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6枚,體長可達12.6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柬埔寨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林牛

林牛(学名:Bos sauveli)又名柬埔寨野牛、高棉牛、考布利牛或灰牛。林牛和爪哇野牛一样怕生,原本认为是瘤牛和爪哇野牛的雜交種,直到1937年才被確認是獨立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林牛 · 查看更多 »

林斑小鸮

林斑小鸮(學名:Athene blewitti),鴟鴞科小鴞屬的一種,於印度中部繁殖生活。自1884年最後一次觀察到此鳥後,一直要到113年後的1997年才再現人世。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估計種群數目不多於250頭。.

新!!: 極危物種和林斑小鸮 · 查看更多 »

恒河

恒河(गङ्गा,गंगा,گنگا(Ganga);கங்கை,গঙ্গা Gônga,玄奘譯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恒河源头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发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另外一条是进入孟加拉国的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贾木纳河,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支流布拉马普特拉河及其以上部分不算在内,恒河长为2,510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恆河也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恆河流域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共有4億以上人口居住於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每平方英里1000人以上。 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印度教中也有稱為「恒河女神」的神祇。許多過去的省會及帝國首都曾設於恆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納西、安拉阿巴德、穆尔斯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爾各答等。 恆河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瓦拉納西所測得的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100倍以上, The Economist, 27 July 2008.

新!!: 極危物種和恒河 · 查看更多 »

恆河鱷

恆河鱷(學名:Gavialis gangeticus),又名食魚鱷、長吻鱷,是長吻鱷科恆河鱷屬中的唯一品種。恆河鱷身體修長,體色為橄欖綠色。在IUCN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恆河鱷 · 查看更多 »

捕鳥蛛科

捕鳥蛛屬於較原始之蜘蛛,其全身密生細毛。亦稱為大蘭多毒蛛。南美洲及北美洲捕鳥蛛身上某些地方可能具一種刺激性的短毛,遇到老鼠等敵物便向敵物用後腳掃散這種自然的致癢粉。敵物之反應如工人鋪設纖維玻璃毛氈後,全身會發癢。因可使用這種護身方式,未必有亞洲等地捕鳥蛛那麼會咬。美洲捕鳥蛛,毒性因此常低於亞洲等地的。.

新!!: 極危物種和捕鳥蛛科 · 查看更多 »

李爾氏金剛鸚鵡

李爾氏金剛鸚鵡(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英文名:Lear's Macaw、Indigo Macaw 或 Lear's Hyacinthine Macaw(Hyacinthine 意指「擁有如風信子般的紫藍色」,Hyacinthine Macaw 則是指紫藍金剛鸚鵡)),又名青藍金剛鸚鵡或靛藍金剛鸚鵡,是巴西特有的一種大型鸚鵡,生境局限於非常狹小的範圍(巴伊亞一帶Mario D. & Conzo G., 2004, Le grand livre des perroquets, de Vecchi, Paris),通常棲息於有高度的沙岩、溪谷崖壁,或有生長仙人掌、灌木等植物的半乾旱地帶(原文:コスミレコンゴウインコ--危機にさらされる野生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李爾氏金剛鸚鵡 · 查看更多 »

東加羅林狐蝠

東加羅林狐蝠(Pteropus molossinus),又名卡洛島狐蝠或莫洛西斯狐蝠,是一種狐蝠科。牠們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特有種。牠們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的森林。牠們因失去棲息地而受到威脅。.

新!!: 極危物種和東加羅林狐蝠 · 查看更多 »

東非鞘尾蝠屬

東非鞘尾蝠屬(南鞘尾蝠),哺乳綱、翼手目、鞘尾蝠科的一屬,而與東非鞘尾蝠屬(南鞘尾蝠)同科的動物尚有袋翼蝠屬(袋翼蝠)、蜂眼蝠屬(蜂眼蝠)、粗毛蝠屬(粗毛蝠)、小兜翼蝠屬(小兜翼蝠)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鞘尾蝠科.

新!!: 極危物種和東非鞘尾蝠屬 · 查看更多 »

東馬

东马(Malaysia Timur)又称沙巴砂拉越(Sabah Sarawak),简称沙砂,别译东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的北半部领土,由沙巴、砂拉越及纳闽组成,,面积佔全國6成(200,657平方公里)餘,但人口僅佔全國2成。地理上,東馬西馬的位置被南海所隔,这间接导致人口密度和发展指数低于位于马来亚半岛的西馬。然而,東馬因此保存了丰富的天然资源。.

新!!: 極危物種和東馬 · 查看更多 »

松屬

松树(Pinus)植物是常绿乔木。但有些种却是灌木。松树的木质轻,木纹独特,经常用于家具制作。 几十年来松树被当作快速生长的人工 森林树种广为种植,因此它是采伐后林地的代替树种。松树对于采矿特别重要,因为它的木材纤维长,在受压断裂之前会发出声响。通常矿工会用松树木搭建支架,一方面起支撑作用,一方面可以对塌方起到警报的作用。 松树嫩枝上长有针叶。而每条嫩枝上的针叶数(两,三,四或五)是判断该树种的特征之一。中欧的本地松树种:.

新!!: 極危物種和松屬 · 查看更多 »

松科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常统称为松、松树,儘管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葉的形狀像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較不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為常見。松科有11屬約220-25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新!!: 極危物種和松科 · 查看更多 »

松柏目

松柏目(学名:Pinales,旧称Conifer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松柏纲中的一个目,傳統分类上的裸子植物门包括五個纲(松柏纲、蘇鐵纲、銀杏纲、買麻藤纲、红豆杉纲)。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爲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红豆杉目和松柏目合并到一个纲中。.

新!!: 極危物種和松柏目 · 查看更多 »

杜鹃花目

杜鹃花目(学名:Ericales),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大目,本目植物既有乔木,也有灌木、藤本和草本。既有绿色自养植物,也有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本目植物花一般为五裂。 杜鹃花目的植物,一般都有共生的菌根,最常见的是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水晶兰类菌根(Monotropoid mycorrhizas)和浆果莓类菌根(Arbutoid mycorrhizas)。其中有些属的植物,可以富集铝。 杜鹃花目的植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有近8000种,其中杜鹃花科就大约有2000-4000种。.

新!!: 極危物種和杜鹃花目 · 查看更多 »

格勒東山

格勒東山是印度尼西亞的火山,位於蘇門答臘北部,海拔高度2,885米,山體自更新世時期遭受侵蝕,最近一次火山噴發在1937年發生。 Category:印度尼西亞火山.

新!!: 極危物種和格勒東山 · 查看更多 »

格林納達棕翅鳩

格林納達棕翅鳩(學名Leptotila wellsi),又名威氏棕翅鳩,是新世界熱帶的一種鴿子。它們是小安的列斯群島中格林納達的特有種,也是當地的國鳥。它們現時處於極危狀況。.

新!!: 極危物種和格林納達棕翅鳩 · 查看更多 »

桑岛麂羚

桑岛麂羚(學名Cephalophus adersi),别名桑岛霓羚,是一种小型森林麂羚,仅分布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和肯尼亚的阿拉布口索口科國家公園。有些学者曾经认为桑岛麂羚是红麂羚,哈氏麂羚或青臀麂羚的亚种。 桑岛麂羚肩高30厘米。分布于东部桑给巴尔的麂羚有12千克重,而南部桑给巴尔的麂羚体重仅7.5千克。桑岛麂羚有著赤褐色的毛皮,頸部呈灰色,背部及腹部較淺色。在頭頂上有一細少紅色的冠狀物。桑岛麂羚有細少的角,約長3-6厘米。 桑岛麂羚生活在靠岸的森林及林地,以當中從樹上掉下的花、樹葉及果實為食物。桑岛麂羚是白天活動的動物,由黎明時份至中午出沒覓食,在正午休息,並再次活躍直至黃昏。牠們是一對的生活並擁有細少的領土。 據估計約有1400頭桑岛麂羚存在世上。牠們受到棲息地的破壞、流浪犬及,尤其是過度的獵殺所威脅。桑岛麂羚被癢殺的原因是牠們所擁有的軟皮及甜美的肉質。.

新!!: 極危物種和桑岛麂羚 · 查看更多 »

桑給巴爾

桑給巴爾(Jamhuri ya Watu wa Zanzibar、زنگبار; from زنگبار "Coast of Blacks"; + ),早期也譯作桑其巴魯,是位於東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東部的一个半自治区,它包括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群岛,距离大陆25-50公里,包括了许多小岛和两个主要大岛:温古贾岛(主岛,通常非正式地被称为“桑給巴爾岛”,面积1651km²),另一个是奔巴岛(面积980km²)。桑給巴爾一度為独立的岛屿,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贸易史,它与坦噶尼喀于1964年合并组成了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的首府位于安古迦岛上的桑给巴尔市,它的老区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世界遗产。近年間興起的旅遊新熱點。島上融匯着非洲傳統黑人文化、伊斯蘭文化及印度文化的混合,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桑给巴尔的主要工业包括香料、棕榈属酒椰以及旅游业。因其在世界丁香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曾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地)而获得了香料群岛的称号(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也有此称谓),其他还有肉豆蔻、桂皮和黑胡椒。其生态环境以拥有特有的桑给巴尔疣猴和桑给巴尔豹而闻名于世。 “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波斯语 زنگبار(Zangi-bar,“黑人海岸”);最终是来源于阿拉伯语中具有同样意思的 بر الزنج,然而在阿拉伯语里却是被称为 زنجبار(Zanji-bar)。.

新!!: 極危物種和桑給巴爾 · 查看更多 »

桑給巴爾島

#重定向 温古贾岛.

新!!: 極危物種和桑給巴爾島 · 查看更多 »

桑給巴爾豹

桑給巴爾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adersi),是一个分布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群島的主岛温古贾岛上、可能已经灭绝的非洲豹的種群,过去曾被当作豹在该岛的特有亚种。直到1996年以后,分子遗传学的分析显示,桑给巴尔豹的与非洲大陆其它豹种群的DNA并无显著差异,因而其亚种地位无效,被归类为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 。 20世纪,人类与桑给巴尔豹之间的冲突日益增长,导致人类将这一物种妖魔化,并决心将其消灭。1990年代末,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断定桑给巴尔豹的长期生存前景十分渺茫,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也因此搁浅。.

新!!: 極危物種和桑給巴爾豹 · 查看更多 »

棱皮龜

棱皮龜(學名:Dermochelys coriacea)又称革龜、皮革海龜,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所有活海龜中最大的,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餘;體重可述800-900公斤。.

新!!: 極危物種和棱皮龜 · 查看更多 »

棕頭蜘蛛猴

棕頭蜘蛛猴(學名:Ateles fusciceps),是蜘蛛猴科的一種,屬於新世界猴,分佈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目前已經極度瀕危。.

新!!: 極危物種和棕頭蜘蛛猴 · 查看更多 »

棕榈科

棕榈科(学名:Arecaceae)又稱槟榔科,棕榈目下的一个科。目前已知棕榈科下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

新!!: 極危物種和棕榈科 · 查看更多 »

棕榈目

棕榈目是单子叶植物鸭跖草类分支下的一个目。本目曾经只有一科,即棕榈科。2016年发表的APG IV 分类法将曾经直接置于鸭跖草类分支下的多须草科放入本目,基于一些研究反映多须草科为棕榈科的姐妹群。.

新!!: 極危物種和棕榈目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極危物種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樺木科

桦木科共有6属,大约200种,都是落叶的乔木或灌木,一般都是原生于北半球温带的植物,只有很少几种是原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中国有包括所有6属的约70余种。 以前桦木科的植物是被分为两科:桦木科和榛科,但现在不论是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或APG II 分类法都将这些植物分到一个科中。.

新!!: 極危物種和樺木科 · 查看更多 »

橙額鸚鵡

橙額鸚鵡(學名:Cyanoramphus malherbi),紐西蘭特有的小型鸚鵡。其名字易與中美洲的橙額鸚哥(Aratinga canicularis)相混淆,但此種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估計野外個體總數不多於50頭。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橙額鸚鵡被認為是分佈較廣的黃額鸚鵡(Cyanoramphus auriceps)的一個亞種,但近年的研究已証明此鳥為一獨立品種。目前生活在紐西蘭南島的假山毛櫸(Nothofagus)林內,雖然牠們在人類登錄前可能有更多樣的棲息地。原生林的大量砍伐導致牠們失去築巢的地方,過度放牧使賴以為食的矮灌木林消失殆盡,外來物種如老鼠、白鼬及貓等也往往威脅到牠們的性命。.

新!!: 極危物種和橙額鸚鵡 · 查看更多 »

橙腹鸚鵡

橙腹鸚鵡(学名:Neophema chrysogaster),又名黃腹長尾鸚鵡,是澳洲特有的一種鸚鵡。雄鳥的上身呈鮮草綠色,下身黃色,腹部橙色。雌鳥及雛鳥的綠色較沉。牠們前額都有藍色斑紋,外飛羽藍色。牠們主要吃種子及草莓。 橙腹鸚鵡分佈在塔斯曼尼亞,會到澳洲大陸南部的沿海草原過冬。估計野外的數量只有180隻,屬於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橙腹鸚鵡 · 查看更多 »

檉柳猴屬

檉柳猴屬是一類與松鼠大小相仿的新世界猴,屬於卷尾猴科,與獅面狨屬是近親。 分佈於中美南部(哥斯達黎加)到南美中部(亞馬遜盆地和南玻利維亞)的熱帶雨林或開闊林區。樹栖,白天活動。群居,每群為三到九名成員。 雜食性動物,以水果、蜘蛛、昆蟲、小脊椎動物和卵為食。 典型的孕期為140天,每胎2仔。公猴負責照顧小猴。斷奶期為三到四個月,完全成熟要到出生后的第二年。圈養條件下壽命可達18年。.

新!!: 極危物種和檉柳猴屬 · 查看更多 »

櫻花鉤吻鮭

櫻花鉤吻鮭,其他俗名尚有台灣鮭魚、台灣鱒、梨山鱒、次高山鱒、台灣陸封型櫻鮭、本邦,是位於亞熱帶之台灣唯一的一種溫帶性魚類,也是只產於台灣的特有樱鲑亞種。 由於櫻花鉤吻鮭的稀有與瀕臨絕種,加上其生活習性迥異於其他魚類,遂得「國寶魚」之美譽。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所發行的新臺幣2000圓券,背面印有櫻花鉤吻鮭。.

新!!: 極危物種和櫻花鉤吻鮭 · 查看更多 »

櫛齒鋸鰩

櫛齒鋸鰩(學名Pristis pectinata)是一種鋸鰩科。它們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大西洋的淺水海域,也包括地中海。它們可以長達7.6米。.

新!!: 極危物種和櫛齒鋸鰩 · 查看更多 »

歐洲鰻鱺

歐洲鰻鱺(學名:Anguilla anguilla) 為鰻鱺屬的一種降河迴游產卵魚類,可以長達140公分,但普遍為60至80公分,極少長於1公尺。歐洲鰻鱺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歐洲鰻鱺 · 查看更多 »

歌鸲苇莺

歌鸲苇莺(学名:Acrocephalus luscinius)(查莫罗语:ga`ga` karisu,意为芦苇之鸟)是太平洋关岛特有的一种苇莺。最后一次见到它们是于1960年代,它们因为棕树蛇等外来物种的入侵而灭绝。.

新!!: 極危物種和歌鸲苇莺 · 查看更多 »

比氏鼯鼠

比氏鼯鼠(學名:Biswamoyopterus biswasi、英語名:Namdapha Flying Squirrel)是一種飛鼠,也是比氏鼯鼠屬(Biswamoyopterus)中的唯一物種。此物種原生於印度,首次標本收集於1981年4月27日,目前的保育狀況處於極危(CR)狀態。.

新!!: 極危物種和比氏鼯鼠 · 查看更多 »

毛島蜜雀

毛島蜜雀(Melamprosops phaeosoma)是夏威夷一種極危的管舌鳥。.

新!!: 極危物種和毛島蜜雀 · 查看更多 »

水韭

水韭屬(学名:Isoëtes),多年生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高從5公分到15公分都有。葉子通常呈現叢生狀,暗色且繁衍用的孢子密生於葉基內側。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湖沼溼地。據記錄,全世界現存水韭約有70餘種。.

新!!: 極危物種和水韭 · 查看更多 »

水松

水松(學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为柏科植物。水松主要在中國生長,少數分佈在越南與老撾,為水松屬唯一一種,是孑遺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水松 · 查看更多 »

民都洛水牛

民都洛水牛(学名:Bubalus mindorensis),又名塔摩洛水牛、菲律賓水牛、棉蘭老水牛或明多羅水牛,是一種細小的水牛。牠們是菲律賓民都洛的特有種,且是菲律賓內唯一的牛科。一般相信牠們也曾在呂宋出沒。牠們原先分佈在整個民都洛,由海邊至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區,但因人類的發展及獵殺,現只限於一些偏遠的草原,且是瀕危物種。 與一般信念及以往分類不同,民都洛水牛並非沼澤水牛或水牛的亞種。民都洛水牛較沼澤水牛多毛,面上有較淺色的斑紋,角較短,且不是群居的。牠們是菲律賓內最大的本土陸上動物。.

新!!: 極危物種和民都洛水牛 · 查看更多 »

汶莱

汶萊達魯--薩--蘭國(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爪夷文: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也作汶萊和平之國,簡稱--萊或--萊,舊亦稱婆羅乃。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婆羅洲北岸、南中國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 1984年1月1日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盟。經濟狀況頗佳,2014年人均GDP名列亞洲總第五位、除波斯灣國家外的第二位(列新加坡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的國家聞名。.

新!!: 極危物種和汶莱 · 查看更多 »

沙巴

沙巴(Sabah),简称「沙州」,旧名「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是馬來西亞的13州属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境內第二大州,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而其南面則与印度尼西亚的北加里曼丹省相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联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组成聯邦国家,成立马来西亚。在成立马来西亚之前,沙巴和砂拉越、新加坡一样,皆是英属自治邦,根据成立协议沙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权。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瑙、古打毛律、哥打马鲁都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使沙巴华人只剩一至两成。.

新!!: 極危物種和沙巴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自由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自由邦(境外领土),首府为圣胡安。在西班牙语里波多黎各的意思是「富裕之港」。 波多黎各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四个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岛,位于多明尼加共和国东面,小安地列斯群岛西北。它包含一个主岛和若干小岛,整个地区分为78个市级行政区。.

新!!: 極危物種和波多黎各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学名:Amazona vittata),又名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或波多黎各亞馬遜鸚哥,是波多黎各特有的一種鸚鵡。牠們長28-30厘米,主要呈綠色,前額紅色,眼圈白色。其下有兩個亞種,但已滅絕的庫萊布拉綠鸚鵡的獨特性卻受到質疑。牠們的最近親据信是古巴鸚鵡及白眶亞馬遜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3-4歲就會達至性成熟。牠們每年會繁殖一次。雌鳥生蛋後就會留在巢中孵蛋,直至孵化出雛鳥。雛鳥由雙親餵養,60-65日大就會換羽。牠們主要吃花朵、果實、葉子、樹皮及花蜜。 波多黎各鸚鵡是波多黎各唯一的特有種,且被列為極危。牠們的數量於19世紀至20世紀間因失去原有的棲息地而大幅下降。牠們已從維埃克斯(Vieques)及莫娜島(Mona Island)上完全消失。於1968年開始展開了保育計劃,免得牠們滅絕。於2006年,估計其野外數量有34-40隻及飼養的143隻。.

新!!: 極危物種和波多黎各鸚鵡 · 查看更多 »

泥龜

泥龜(学名:Dermatemys mawii)是泥龜科(Dermatemydidae)泥龜屬(Dermatemys)下的唯一物種。牠們是夜間活動及水生的龜,棲息在中美洲由墨西哥至洪都拉斯較大的河流及湖泊。.

新!!: 極危物種和泥龜 · 查看更多 »

泰塔鶇

泰塔鶇(學名:Turdus helleri)是鶇屬下的一種極度瀕危的鳥,原產於肯尼亞的泰塔山的潮濕森林裡。原先是橄欖鶇的亞種,1985年開始被認定為獨立的種。體長約,頭胸和上半身都是深色的,下半身為白色,兩翼為泛紅。喙是淺橙色的。.

新!!: 極危物種和泰塔鶇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新!!: 極危物種和泰国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泰米尔语:தமிழ் நாடு,印地语:तमिलनाडु,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南部的一个邦,南临印度洋,东隔孟加拉湾与斯里兰卡相望,西与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接壤,北接安得拉邦。面积13万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7215万,居民主要是泰米尔族,官方语言是泰米尔语,首府是清奈。.

新!!: 極危物種和泰米尔纳德邦 · 查看更多 »

淡腳森鶯

淡腳森鶯(Leucopeza semperi)是聖盧西亞一種極之稀少或可能已經滅絕的森鶯。.

新!!: 極危物種和淡腳森鶯 · 查看更多 »

淺黑石斑魚

浅黑石斑鱼(Epinephelus nigrit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種,棲息深度可達30公尺,體長可達49公分,一般棲息於淤塞礁區淺水域,有時亦發現於河口區。為底棲性魚類,屬肉食性,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分布於西大西洋: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墨西哥湾,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里约热内卢。 現已被IUCN評為「极危」。.

新!!: 極危物種和淺黑石斑魚 · 查看更多 »

淺藍綠金剛鸚鵡

淺藍綠金剛鸚鵡又名灰綠金剛鸚鵡(學名:Anodorhynchus glaucus),是南美洲的一種鸚鵡,最後一次可靠的紀錄已可追溯至1960年代。此品種與紫藍金剛鸚鵡(A.)及李爾氏金剛鸚鵡(A.)非常相似。 淺藍綠金剛鸚鵡身長約70厘米,鳥體為淺藍綠色,頭部呈灰色,鳥喙為黑色,眼睛外圍有黃色的眼圈,下鳥喙邊緣鑲有半月形的黃色裸皮。 食物方面他們和紫藍金剛鸚鵡一樣,喜歡棕櫚樹的堅硬種子,而淺藍綠金剛鸚鵡特別偏好一種名為Yatay棕櫚樹(Syagrus yatay)的種子。此外,樹上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果實、漿果和蔬菜也都是他們的次要食物。 此物種現時為IUCN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並且列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及二,嚴禁進行交易。.

新!!: 極危物種和淺藍綠金剛鸚鵡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極危物種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漂泊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學名:Diomedea exulans)是一種大型的信天翁,生活在南冰洋附近。漂泊信天翁是體型最大的一種信天翁,也是眾多鳥類中,翼展最長的一種鳥,平均達3.1m,最長可達3.7m。漂泊信天翁花很少氣力便可飛行數千公里,其秘密在於牠的身體結構和飛行技巧。.

新!!: 極危物種和漂泊信天翁 · 查看更多 »

潮龜

潮龜(Batagur baska),又名巴達庫爾龜、印度潮龜,是一種棲息於河流的龜。牠們很稀少及處於極危狀況。.

新!!: 極危物種和潮龜 · 查看更多 »

澤米鐵科

澤米鐵科又名泽米科或泽米苏铁科,共有8属约203種,分布在美洲、澳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新!!: 極危物種和澤米鐵科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極危物種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澳洲夜宴蛙

#重定向 科羅澳擬蟾.

新!!: 極危物種和澳洲夜宴蛙 · 查看更多 »

澳洲短頸龜

澳洲短頸龜(Pseudemydura umbrina)是一種短頸的淡水龜,是擬澳龜屬下的唯一種。.

新!!: 極危物種和澳洲短頸龜 · 查看更多 »

澳洲毛鼻袋熊

#重定向 昆士兰毛吻袋熊.

新!!: 極危物種和澳洲毛鼻袋熊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極危物種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木兰科

木兰科(學名:Magnoliceae)是被子植物木兰目的一科,具有原始的花,是顯花植物中最古老的幾科之一,包括玉蘭和鵝掌楸。 木兰科之中花顶生雌蕊群无柄花被3数是木兰属(Magonlia L.)。花腋生雌蕊群有柄花被3-5数是含笑属(Michelia L.)。.

新!!: 極危物種和木兰科 · 查看更多 »

木兰目

木兰目(学名:Magnoli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木兰类植物分支中的一个目。.

新!!: 極危物種和木兰目 · 查看更多 »

木蘭屬

木蘭屬(学名:Magnolia)是木蘭目木蘭科的一個屬,由於近期的分子分析认为木兰亚科下的所有属都应并入木兰属中,因此广义的木兰属擁有共約210個不同的物種,而狭义的木兰属中有128个物种。 在中藥中,木蘭屬的樹皮稱為厚朴,花蕾稱為辛夷,具藥用功效。 部分生物学家认为木兰亚科应合并成一屬,也就是说,除鵝掌楸屬(Liriodendron)外,木兰科中的所有植物都可并入木兰属中。本屬的模式種是北美木蘭(Magnolia virginiana),而木蘭屬是被子植物門與雙子葉植物綱的模式屬,因此本屬或該種常用來代表所有有花植物或雙子葉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木蘭屬 · 查看更多 »

有尾目

有尾目(學名:Urodela)是终身有尾的兩棲動物,一共有9科60屬约358種,幼體與成體形態上差別不大,主要包括蠑螈、小鯢和大鯢。 有尾目动物有發展完全的前肢和後肢,大小大約一致,但四肢细弱,少数种类仅有前肢(鳗螈)。眼小,或隐于皮下(洞螈),沒有鼓膜或外耳開口。牙齒位於下頜。身體有黏膜皮膚,沒有鱗片或尖銳的爪子。通常行體內受精。.

新!!: 極危物種和有尾目 · 查看更多 »

有袋類

有袋類动物(学名:Marsupialia)是雌性個體的腹部下长有育幼袋的哺乳類動物,如袋鼠、袋狼、树袋熊、负鼠、袋貂、袋狸等。 現存物種如袋鼠、树袋熊主要分佈於澳洲及附近島嶼,负鼠则生活在南美洲,还有少數生活於中美洲與北美洲。而其他地方則只有化石紀錄,如袋狮、双门齿兽、袋劍虎等。.

新!!: 極危物種和有袋類 · 查看更多 »

有鱗目

有鱗目(學名:Squamata)是現今爬蟲綱中最大的目,包括蜥蜴、蛇和蚓蜥。.

新!!: 極危物種和有鱗目 · 查看更多 »

星加坡

#重定向 新加坡.

新!!: 極危物種和星加坡 · 查看更多 »

明打威群島

明打威群島是印度尼西亞的群島,位於蘇門答臘西面離岸150公里處,是著名的衝浪勝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後地震和海嘯頻繁。最大島嶼是西比路島,面積4,030平方公里。其他島嶼包括西普拉島、南巴蓋島、北巴蓋島等。.

新!!: 極危物種和明打威群島 · 查看更多 »

昆虫

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学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超過100万种。其中單鞘翅目(Coleoptera)中所含的種數就比其它所有動物界中的種數還多。昆字原作。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的身體會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腿,複眼及一對觸角。昆虫有脂肪體,成分類似脊椎動物的脂肪組織,但作用不同,主要為代謝功能,類似脊椎動物的肝。 昆虫對生態扮演着很非常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昆蟲是蜥蜴、青蛙、小型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 但昆虫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虫會破壞農作物,白蟻破壞木材及建築物。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紅火蟻會分泌有毒物質使接觸動物及人類出現敏感症狀甚至致命。.

新!!: 極危物種和昆虫 · 查看更多 »

昆明裂腹魚

昆明裂腹魚(學名:Schizothorax grahami)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裂腹魚屬的一種魚。它們是中國雲南滇池及其相關流域的特有種,現只有在松華垻水庫的牧羊河、冷水河、黑龍潭及青龍潭可以見到它們。雖然分佈在四個位點,但其實所有都是屬於同一群落。由於它們的數量很少,加上受到入侵物種及水污染的威脅,棲息地也日漸消失,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極危。體長可達32公分。.

新!!: 極危物種和昆明裂腹魚 · 查看更多 »

昆明鯰

昆明鲇(学名:Silurus mento)为鲇科鲇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為亞熱帶淡水魚,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于云南滇池等,體長可達38公分,棲息在水草生長豐富的湖泊,屬夜行性,生活習性不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府。.

新!!: 極危物種和昆明鯰 · 查看更多 »

浣熊屬

浣熊属(学名:Procyon)是食肉目浣熊科的一属,包括以下几种:.

新!!: 極危物種和浣熊屬 · 查看更多 »

浣熊科

浣熊科(学名:Procyonidae)是食肉目下的一个科,包括浣熊、长鼻浣熊、蜜熊等,它们常被视为熊科的小型近亲。 本科的分类有一些争议。小熊猫曾一度被归入本科,但现在一般单独列为小熊猫科。 一般包括两个亚科六个属:.

新!!: 極危物種和浣熊科 · 查看更多 »

海峡群岛

海峽群島(Îles de la Manche,Channel Islands),又称盎格鲁-诺曼底群岛(Îles Anglo-Normandes),是位於英吉利海峽中的群岛,群島距離法國北部諾曼第只有大約10海里。整個群島被劃為兩個行政區——根息(Bailiwick of Guernsey)和澤西(Bailiwick of Jersey)。雖然經常被誤會是英國(聯合王國)的屬地,但海峽群島實際上是英國皇家屬地(Crown Dependencies),其宗主權直屬於英國皇室而非聯合王國的一部分。海峽群島的皇家屬地淵源可回溯至10至12世紀時,當時諾曼地公國曾經統治法國北部,並在1066年征服英格蘭。1204年諾曼地公國被法國趕出了歐洲大陸之後,海峽群島的主權並沒有被法國收回,反而由英王繼續掌控,因此海峽群島可說是見證這段歷史僅存的遺跡。.

新!!: 極危物種和海峡群岛 · 查看更多 »

海豹

海豹科(学名:Phocidae)动物俗称海豹,是食肉目鳍足类的一科,常见的有斑海豹、港海豹、冠海豹等。.

新!!: 極危物種和海豹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極危物種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斐濟

斐濟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斐濟印地語:रिपब्लिक ऑफ फीजी)為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的群島國家,由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而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佔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東加語中的「島嶼」,並且轉為斐濟文中的“Viti”。.

新!!: 極危物種和斐濟 · 查看更多 »

斐济短冠鬣蜥

斐济短冠鬣蜥(学名:Brachylophus vitiensis)是20世纪80年代在斐济群岛西北部发现的一种极危物种。当地爬虫与两栖动物学者约翰·吉布斯(John Gibbons)博士在一个电影镜头中首次发现了它,后将它命名为“Brachylophus vitiensis”,并归类于美洲鬣蜥属。.

新!!: 極危物種和斐济短冠鬣蜥 · 查看更多 »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又名小藍金剛鸚鵡 (Cyanopsitta spixii)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編入藍金剛鸚鵡屬(Cyanopsitta)的品種。1819年,德國自然歷史學家斯皮克斯受雇於德國國王前住巴西收集標樣,他於巴西北部現稱Bahia州一帶首先發現這種鸚鵡,並射殺了一隻製成標本,斯皮克斯鸚鵡的名稱也就因此而來。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有長尾巴及翅膀,身體大部份呈灰藍色,背部和尾巴為藍色,眼睛附近的皮膚和臉頰呈暗灰色,鳥喙為黑色,虹膜為黃色。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現時被IUCN紅色名錄列入極危級別國際雀鳥聯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4) 。2006年IUCN紅色名錄的受威脅物種,資料說明了此物種被編入極危級別的原因,且被列於華盛頓公約附錄一及二,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I,禁止進入交易。.

新!!: 極危物種和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極危物種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曙鳳蝶

斯里蘭卡曙鳳蝶(学名:Atrophaneura jophon)是斯里蘭卡特有的一種鳳蝶。.

新!!: 極危物種和斯里蘭卡曙鳳蝶 · 查看更多 »

斯欧角鸮

斯欧角鸮(學名:Otus siaoensis)是鴟鴞科角鴞屬下的一種,僅在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的斯歐島(Siau Island)上生活。 實際上自1866年搜集得其模式種後,即使是在1992年的一次詳盡考察也沒有再找到其影蹤。近年也有一些本地目視報告,但這些報告都沒能夠提供極可靠的証據。到目前為止,有關其種群數目等資料仍然十分匱乏。但在其棲地上因火山仍然活躍,因此當地環境的植被數目不多,估計每一種群也只以小數目存在。由於分佈狹窄,種群數目受到自然限制,故在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極危物種。.

新!!: 極危物種和斯欧角鸮 · 查看更多 »

新南威爾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縮寫为NSW),簡稱新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一州;位於澳洲的東南部,維多利亞州以北、昆士蘭州以南,首府在雪梨。在海外華人社區和澳洲當地華人通譯“紐修威省”,簡稱紐省。新南威爾斯今劃分為152個地方政府區域。 新南威爾斯創建于1788年,為英國在澳洲的第一個殖民地,當時包括了除西海岸(時稱新荷蘭)以外的整個澳洲大陸。19世紀,新南威爾士被逐漸分為幾個獨立的殖民地,包括:塔斯馬尼亞(1825)、維多利亞州(1851)、昆士蘭(1859)和南澳大利亞(1836)。1901年,這些殖民地,連同西澳大利亞,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並從獨立的殖民地變爲聯邦--下的一州。 新南威爾斯州的州旗設計於1876年,州徽設計於1906年,並於同年獲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御准。州徽下沿格言帶上為拉丁文“ORTA RECENS QUAM PURA NITES”。中文大意是:『新--起的太陽多麼明亮!』新南威爾斯州的州花叫特洛皮,它的名稱源於當地土著語。新南威爾斯州的州鳥是笑鴗,是澳大利亞翠鳥中的一種。新南威爾斯的州獸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州的代表色是天藍色。.

新!!: 極危物種和新南威爾士州 · 查看更多 »

新幾內亞

新畿內亞(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Niugini;Papua)位於澳大利亞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有時,本島亦被稱為「巴布亞」,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稱呼本島為「伊里安岛」( Pulau Irian),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Pulau Papua)。 19世紀受歐洲國家殖民侵略,國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德、荷佔領地一分為二: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由1975年開始脫離澳大利亞成為獨立的國家;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尼獨立。.

新!!: 極危物種和新幾內亞 · 查看更多 »

新喀吸蜜鸚鵡

新喀吸蜜鸚鵡(Charmosyna diadema)是新喀里多尼亞美拉尼西亞特有及可能已滅絕的一種吸蜜鸚鵡。.

新!!: 極危物種和新喀吸蜜鸚鵡 · 查看更多 »

新喀里多尼亞秧雞

新喀里多尼亞秧雞(Gallirallus lafresnayanus)是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一種大型及不能飛的秧雞。牠們上身呈深褐色,下身呈灰色,黃色的喙向下彎曲。牠們的叫聲及是否白天出沒都不明。 新喀里多尼亞秧雞只有17個標本,都是於1860年至1890年間在新喀里多尼亞採集的。牠們可能生活在常綠森林內,並為逃避入侵的掠食者而走上高地。牠們主要是吃無脊椎動物,包括蚯蚓。 於1960年代及1984年都有未確認的觀察報告,所以可能在高山的森林內仍有新喀里多尼亞秧雞生存。於1998年的研究未能發現任何牠們仍然生存的證據,但仍有學者堅持仍有少量生存。 新喀里多尼亞秧雞會被一種絲角亞目寄生,在其他鳥類很少有這種情況。由於新喀里多尼亞秧雞可能已經滅絕,故這種寄生蟲都亦可能一同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新喀里多尼亞秧雞 · 查看更多 »

新喀里裸鼻鴟

新喀里裸鼻鴟(Aegotheles savesi),也被稱作神秘裸鼻鴟(Enigmatic Owlet-nightjar),是新喀裏多尼亞特有及可能滅絕的一種大型的的裸鼻鴟。.

新!!: 極危物種和新喀里裸鼻鴟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極危物種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極危物種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施氏鲟

施氏鲟(学名:Acipenser schrenckii)又稱史氏鱘,为鲟科鲟属的鱼类,俗名七粒、史氏鲟。分布于前苏联以及黑龙江中游和松花江下游分布较多、乌苏里江数量较少等,主要栖息于砂砾底质江段、行动迟缓、底栖以及多在深水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黑龙江流域。可食用。.

新!!: 極危物種和施氏鲟 · 查看更多 »

无尾目

无尾目(学名:Anura)是属于两生纲的动物,成体基本无尾,卵一般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经过变态,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数皮肤也有部分呼吸功能。无尾目是生物从水中走上陆地的第一步,比其他两生纲生物要先进,虽然多数已经可以离开水生活,但繁殖仍然离不开水,卵需要在水中经过变态才能成长。因此不如爬行纲动物先进,爬行纲动物已经可以完全离开水生活。.

新!!: 極危物種和无尾目 · 查看更多 »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学名:Sapindales)属于双子叶植物,本目一般是木本植物,罕有草本植物。本目植物与蔷薇目很接近,但大多数具有复叶或分裂的出叶,雄蕊是单轮或外轮对萼,和蔷薇目又有区别。可能是从蔷薇目演化来的。 本目包括荔枝、柑橘、腰果、五倍子、漆树、无患子、香椿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及槭树、枫树、骆驼刺、楝树、栾树等绿化用植物。.

新!!: 極危物種和无患子目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極危物種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旋角羚

旋角羚(學名:Addax nasomaculatus)又稱弓角羚羊,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的羚羊,目前野外的旋角羚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況。不過全球有不少馴養於牧場中的旋角羚,常常用於捕獵的目標。.

新!!: 極危物種和旋角羚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極危物種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总面积超过,与加拿大或美国国土面积相当。撒哈拉沙漠东至红海(包括地中海海岸的一部分),西至大西洋,南部边界则为萨赫勒,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北端地区。 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些沙丘高度可达。“撒哈拉”为阿拉伯语中“沙漠”( )一词的复数形式。.

新!!: 極危物種和撒哈拉沙漠 · 查看更多 »

愛斯基摩杓鷸

愛斯基摩杓鷸(Numenius borealis),又名極北杓鷸,是新世界一種中等身形的涉禽。牠們正面臨嚴重的瀕危,甚至可能已經滅絕。.

新!!: 極危物種和愛斯基摩杓鷸 · 查看更多 »

扁尾陸龜

扁尾陸龜(Pyxis planicauda),又名扁尾蛛網龜或平背陸龜,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龜。.

新!!: 極危物種和扁尾陸龜 · 查看更多 »

扁鯊

扁鯊(學名Squatina squatina)是扁鯊科下的一種鯊魚,曾一度廣佈在大西洋東北部的海岸水域。它們的身體扁平,胸鰭及臀鰭也很闊,可以將自己偽裝成為海床的一部份。它們的特徵是有圓錐狀的觸鬚,背上沒有刺及呈灰色或褐色,有一些深淺色的斑紋。它們可以長達2.4米。 扁鯊是夜間活動的,會將自己隱藏在沉積中埋伏獵物。它們主要吃底棲區的硬骨魚、鰩科及無脊椎動物。它們是無胎盤胎生的,雌鯊每隔一年會生7至25條幼鯊。它們並不怎麼帶有攻擊性,但若受到騷擾,則會很快的咬對方。扁鯊早至古希臘時就已經被漁獵作為食物,並被當作安康魚賣到歐洲。自20世紀中茱,頻繁的漁業令它們的數量大減,現已從北部滅絕。餘下的群落也因繁殖率低而面臨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故此將它們列為極危。.

新!!: 極危物種和扁鯊 · 查看更多 »

扬子鳄

揚子鱷或稱作鼍、中华短吻鳄(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鼍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太湖。.

新!!: 極危物種和扬子鳄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極危物種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担子菌门

担子菌门(学名:Basidiomycota)是一类高等真菌,构成雙核亞界,包含2万多种,包括蘑菇、木耳等主要食用菌。更具体地说,担子菌门包括以下组:蘑菇,马勃,stinkhorns(鬼筆科),,和人体致病酵母隐球菌属等等。 担子菌门的真菌基本全为陆生品种,主要特征是由多细胞,有横隔膜的菌丝体组成,菌丝分为两种,初生菌丝体的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次生菌丝体的细胞有两个核,两个核的次生菌丝体可以形成一种子实体,称为担子果(basidioma, basidiocarp),经过有性繁殖过程,在担子上生成4个有性担孢子(basidiospores);沒有無性孢子。 担子菌门的真菌种类繁多,有可以食用的,有可以药用的,也有许多种类有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较大。担子负于担子果上,除锈菌和黑粉菌外担子果多大而显著。.

新!!: 極危物種和担子菌门 · 查看更多 »

拉奈孤鶇

拉奈孤鶇(學名:Myadestes lanaiensis)是夏威夷群島茂宜島、拉奈島及摩洛凱島特有的鶇。牠們細小、深色及獨自生活,且在極危及可能已經滅絕。牠們長約7吋,雄鳥及雌鳥相似,背部呈深褐色,下身呈灰色,腳呈黑色。牠們是考愛島暗鶇、褐背孤鶇及夏威夷暗鶇的近親。 拉奈孤鶇的叫聲包括像長笛的旋律,水滴聲及口哨聲。牠們出沒於密林中,並經常停留在木下。牠們會震動雙翼,主要吃果實及昆蟲。 拉奈孤鶇已衰落成極危物種。最後確實分別是於1980年及1933年在摩洛凱島及拉奈島見到牠們。於1800年代末,牠們在這三個島上仍很豐富,但因土地開發及入侵的蚊嚴重影響其數量。另外入侵的動物,如野豬等亦是令其數量下降的原兇。.

新!!: 極危物種和拉奈孤鶇 · 查看更多 »

拉瑙無鬚魮

拉瑙無鬚魮(学名:Puntius lanaoensis )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的一個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拉瑙湖流域,本魚體黃褐色,背面深色,腹面灰白色;所有的鰭灰白色;體側具一條模糊的深色橫帶約略位於肩之上,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硬棘3枚,體長可達9.4公分,棲息在中底層水域。.

新!!: 極危物種和拉瑙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拉扎云雀

拉扎云雀(学名:Alauda razae),是百灵科云雀属的一种,为佛得角的特有种。全球活动范围约为2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极危。 拉扎云雀的平均体重约为22.0克。栖息地包括潮池、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和河流、溪流。.

新!!: 極危物種和拉扎云雀 · 查看更多 »

普通鳴冠雉

普通鳴冠雉(学名:Aburria pipile),又名鳴官鳥,是一種鳳冠雉。.

新!!: 極危物種和普通鳴冠雉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極危物種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極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