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劉皇后 (後唐末帝)

指数 劉皇后 (後唐末帝)

刘皇后(),应州浑元县(今山西省应县)人,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皇后,刘茂威的女儿。生李从珂长子李重吉。 李从珂初封潞王。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刘氏被封为沛国夫人。李从珂起兵推翻闵帝李从厚期间,李从厚杀死李重吉。清泰元年(934年)七月,百官数次上表,请立中宫,刘皇后遂被李从珂立为皇后。刘皇后性格强戾,末帝李从珂很害怕她。她弟弟刘延皓开始是李从珂的牙将,李从珂即位,拜刘延皓为宫苑使、宣徽南院使。清泰二年(935年),为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驻鄴城),这都是刘皇后的缘故。刘延皓为人谨厚,显贵后改节变坏,贪污受贿,掠人园宅,在鄴城不能体恤军士,军士皆怒。捧圣都虞候张令昭派他的屯驻兵驱逐刘延皓,刘延皓投至相州。当时,石敬瑭已反,刚刚用兵,张令昭又作乱。张令昭紧闭城门,派遣他的副使边仁嗣请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李从珂以张令昭为右千牛卫将军,权知天雄军府事。然后遣范延光征讨张令昭,张令昭败走邢州,范延光追至沙河,斩杀张令昭,作乱的屯驻诸军三千余人都因此而死。有司请杀刘延皓正军法,李从珂因为皇后的缘故,只削其官爵。晋高祖石敬瑭攻入洛阳,刘皇后与李从珂一起自焚。.

23 关系: 后唐后唐明宗后晋天成 (后唐)山西省应县应州 (后唐)皇后石敬瑭相州节度使贪污邢州邺城遗址枢密使李從珂李皇后 (後晉高祖)李重吉洛阳市清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曹皇后 (後唐明宗)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后唐明宗

#重定向 唐明宗.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后唐明宗 · 查看更多 »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總計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后晋 · 查看更多 »

天成 (后唐)

天成(926年四月-930年二月)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共计5年。 楚武穆王马殷用该年号(927年六月-930年,天成二年-四年)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7,151,156 ISBN 7101025129。马殷927年被后唐册封为楚国王,同年建国,以此计算,天成为马殷的第一个年号。也有按照马殷被后梁封为楚王(907年)时开始计算,则第一个年号为开平。 闽嗣王王延翰、惠宗王延钧亦用此年号。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从926年四月开始用此年号,到928年六月称臣于南吴止。929年五月荆南文獻王高從誨谢罪于后唐,七月复用后唐天成年号。.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天成 (后唐)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应县

应县(Yìng Xiàn)是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708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327973人。.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应县 · 查看更多 »

应州 (后唐)

应州,后唐时设置的州。 唐朝武德中,置金城县。后改为应州。后唐明宗即是应州人。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升彰国军节度。兴唐军、寰州隶焉。后晋灭后唐后,割地予契丹。辽朝时,彰国军,上,节度,兵事属西京都部署司。下辖三县:金城县、浑源县、河阴县。金朝时属西京路,元朝时属大同路,明朝和清朝皆属大同府。明朝洪武初年,州治金城县省入应州。仅领一县:山阴县。1912年,改为应县。.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应州 (后唐)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石敬瑭

|图像.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石敬瑭 · 查看更多 »

相州

州可以指:.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相州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邢州

邢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原为襄国郡。治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唐朝时,邢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巨鹿县、广宗县以西,泜河以南及沙河以北地。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六州(邢州、温州、和州、封州、蓬州、东龙州)。邢州领龙冈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县属赵州,废除和州、温州和封州,以其所领南和县、沙河县和平乡县三县,归属邢州,又设任县。武德五年(622年),割赵州的内丘县、柏仁县归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钜鹿郡,柏仁县改名为尧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邢州。户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万九百六十。天宝年间,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领龙冈县、沙河县、南和县、钜鹿县、平乡县、任县、尧山县和内丘县。旧领九县,武德元年,曾拆分龙冈县、内丘县置青山县,开成五年(840年)并入龙冈县。 北宋时,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信德府,领八县:邢台县、沙河县、任县、尧山县、平乡县、内丘县、南和县和钜鹿县。金国占领后,复为邢州。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为顺德府。 唐、宋时烧造瓷器著名,号称“邢窑”,白瓷更称上品。陆羽《茶经》比之银、雪,与“越瓷”齐名。.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邢州 · 查看更多 »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 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城区20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18余公里。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1988年,以邺城遗址之名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邺城旧址附近,即临漳县及相邻的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交界处,还经常有重要的东汉與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考古學发现。.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邺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枢密使 · 查看更多 »

李從珂

李從珂(),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後唐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李從珂 · 查看更多 »

李皇后 (後晉高祖)

李皇后(),后晋高祖石敬瑭的皇后,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女,嫁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封为永宁公主;长兴四年(933年)九月,进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935年)九月,末帝李从珂改封魏国公主为晋国长公主。 石敬瑭即位,天福二年(937年),有司请立皇后,石敬瑭以宗庙未立,没有同意。当年,李氏之子石重信为叛军张从宾所杀。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尊为皇后;次年,石敬瑭病故,其侄石重贵即位,六月,尊李皇后为皇太后。开运三年(946年)后晋被辽国所灭。次年三月,与少帝石重贵一起被辽太宗迁于契丹黄龙府。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二月,改迁建州(今辽宁营口),李太后、石重贵、冯皇后在那里种田。乾祐三年(950年)三月,太后得病,无医药,常仰天而泣,南望戟手大骂误国的杜重威、李守贞:“使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不赦尔于地下!”八月廿五,在建州去世,临死对石重贵说:“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我为虏地鬼也!”.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李皇后 (後晉高祖) · 查看更多 »

李重吉

李重吉(),后唐末帝李从珂的长子,出生于李从珂登基前,其母是李从珂妻沛国夫人刘氏即李从珂后来的皇后。 李从珂本为唐明宗养子,封潞王。明宗时,李重吉曾参与征讨义武军节度使王都。李从珂镇凤翔,李重吉为控鹤指挥使,与出家为尼的妹妹幼澄留在京师洛阳。明宗病重,内定储君皇子秦王李从荣为确保自己顺利即位,兴兵入宫,李重吉正在明宗身边侍奉,明宗命李重吉率控鹤兵守宫门。李从荣兵败被杀。明宗死后,李从荣胞弟宋王李从厚即位,即愍帝,不想让李重吉掌亲兵,命李重吉为亳州团练使,幼澄居于宫中,迁李从珂到北京太原府。李从珂于是造反。应顺元年三月二十(934年5月6日),愍帝派遣殿直楚匡祚到亳州捉拿李重吉,在宋州杀害,幼澄也被杀。后李从珂入京,愍帝出逃,孔皇后有病,四子年幼,都未能随行。李从珂遣使问孔后:“李重吉等人何在?”杀孔皇后及愍帝四子。李从珂登基后,赠李重吉太尉,令宋州选空地建庙。李重吉没有儿子,李从珂安排李重谦为他主丧。.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李重吉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清泰

清泰(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是后唐末帝李從珂的年号,共计三年。吳越世宗錢元瓘、楚文昭王馬希範、荆南文獻王高從誨用此年号(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清泰 · 查看更多 »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曹皇后 (後唐明宗)

#重定向 和武显皇后.

新!!: 劉皇后 (後唐末帝)和曹皇后 (後唐明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皇后 (後唐废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