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8 关系: 卫国,孔父嘉,宋,宋国,宋莊公,宋殤公,州吁,周桓王,石碏,祭足,秦國君主列表,秦文公,罗马,罗马王政时代,罗马神话,衛,衛宣公,衛桓公,許莊公,许,鲁,鲁国,鲁隐公,鲁桓公,齊僖公,齐国,齐桓公,郑,邾国,蔡,蔡宣侯,蔡國,鄭國,鄭莊公,陳桓公,陸馬·龐培留斯,陈国,晉鄂侯。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查看 前710年代和卫国
孔父嘉
孔父嘉()为孔子六世祖,生於宋国,子姓,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九世孙,宋国第五任国君宋湣公共的六世孙。 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宋殇公的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父督所杀,其后代为避灭門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查看 前710年代和孔父嘉
宋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查看 前710年代和宋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查看 前710年代和宋国
宋莊公
宋莊公(),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馮。 宋穆公之子。早年在鄭國當人質。宋殤公十年(前710年)華督見殤公常年用兵,殺孔父嘉,奪其妻,又弒君而立公子馮,是為宋莊公,華督任太宰。.
查看 前710年代和宋莊公
宋殤公
宋殤公(),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子姓,名與夷。 宋宣公之子。殤公在位時任孔父嘉為司馬,華督為太宰。宋殤公好戰,十年十一戰,百姓苦不堪言。太宰華督貪戀孔父嘉之妻的美色,乃使人宣言國中:“民不堪命,皆孔父為之。”遂殺孔父嘉而奪其妻,殤公大怒,華督又弒公,再從鄭國迎回公子馮,是為宋莊公。.
查看 前710年代和宋殤公
州吁
州吁,姬姓,名州吁,是衞莊公之庶子,衞桓公之弟,衞宣公之兄,弑兄而立,在位不到一年。曾通过行贿等手段,打着郑庄公胞弟共叔段在卫国避难的儿子公孙滑的旗号,纠合陈、蔡、宋攻打郑国,圍鄭國的東門,五日而還。後來這些諸侯加上魯國的羽父一起再次攻打鄭國,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取其禾而還。大夫石碏騙州吁拜访陈桓公,说只要陈桓公在周天子面前说话,就能让周天子承认他为合法的卫国国君。州吁去了陈国,结果石碏寫信請陳國逮捕了州吁,卫国派右宰丑前往陈国杀了州吁。之後,卫国人立公子晋为衛宣公。.
查看 前710年代和州吁
周桓王
周桓王(),姓姬,名林,東周第二代君主,諡號桓王。他是周平王的孫子。由於平王駕崩時,太子洩父早死,身為洩父之子的他被擁立繼位。.
查看 前710年代和周桓王
石碏
石碏,春秋时期卫国贤臣,卫靖伯之孙,石姓始祖。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杀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子: 孙: Category:春秋人.
查看 前710年代和石碏
祭足
祭仲(,《公羊传》《谷梁传》又说死于前697年),名祭仲,字仲足,又稱祭足,中國春秋時代鄭國的政治家及謀略家。 他在鄭莊公在位時出任大夫,深受寵信。鄭莊公逝世後,《左传》记载他先後扶立鄭莊公的四個兒子為國君(即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掌管鄭國政權數十年。《公羊传》《谷梁传》则认为他只扶立了两个君主(即鄭昭公、鄭厲公)。但有論者認為祭足需為鄭國政變頻仍負責。.
查看 前710年代和祭足
秦國君主列表
國君主是指中國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為嬴姓。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開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期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仅1年。而享有谥号的秦静公和秦夷公,均未继位便去世。因史料记载不全,表格空档处为空缺记载。 据司马迁记载,嬴秦的先祖为伯益,至蜚廉时期有恶来、季胜二子,分别为秦国和赵国的先祖。恶来五世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历经公伯、秦侯、秦仲、秦庄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进入春秋时期,从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国国力得到发展和巩固。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后,秦国国力逐渐走向衰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历经多代君主继承混乱,国力衰弱,经常遭受近邻魏国的攻击。至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变法,国力轉強,秦伯嬴駟在西元前324年開始稱王,最终在秦王政时期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但大一统的秦朝仅仅维持了15年,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宣告灭亡。 秦国君主的继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国君在生前册立储君。秦国自秦襄公被封为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非亲子继位的君主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间包括不享国的秦静公和秦夷公)。但由于若干庶长把持国君的废立,造成多代秦国君主非正常继位,包括秦出子、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献公和秦昭襄王。.
秦文公
文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襄公之子,在位50年。.
查看 前710年代和秦文公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前710年代和罗马
罗马王政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或罗马王国(REGNVM ROMANVM)是指前753年到前509年这一时期的古罗马,此时的罗马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尚未建立共和国。 罗马王国时期,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人民代表会议。王是由选举产生的,元老院相当于王的顾问团,开始是100人,成员都是贵族,由王指定。 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不同, 罗马的君主制不完全是世袭的。 当一个王去世时,罗马就进入了空位时期,此时的罗马暂时由一名临时执政者统治,临时执政者将有权提名下一位王的人选。临时执政者由元老院提名,任期不确定。一旦临时执政者找到了一个王的候选人,他要将这个人选提交给区会议,一个人民的大会。如果这个人选被区会议通过, 元老院将批准这个投票。从理论上讲,人民选举出了他们国王,但实际上整个过程被元老院掌控着。.
罗马神话
像古希腊神话这样的罗马神话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到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的诗人才开始模仿希腊神话编写自己的神话,因此罗马人没有传說的、像希腊神话中那样的神之间的斗争之类的传说。 罗马人传统具有的是:.
查看 前710年代和罗马神话
衛
衛可以指:.
查看 前710年代和衛
衛宣公
衞宣公(?-前700年11月18日),姬姓,名晉,東周春秋時代衞國第十五任國君。父親是衞莊公。他可能因為在州吁之亂時避難於邢國。後來大夫石碏用計殺死州吁。並從邢國迎立公子晉,是為宣公(在位期間:前718年-前700年)。宣公繼位後,衞國從大國淪為無足輕重的小國,成為配角,所留給後人也只有「新臺納媳」醜聞和《詩經》中一篇篇嘲諷之嘆。.
查看 前710年代和衛宣公
衛桓公
衞桓公,姬姓,名完,是衞前莊公、側室戴媯之子,卫君州吁、衞宣公之兄,在位十六年。 衞桓公十六年,其弟公子州吁派人殺死他,夺取君位。 Category:卫国君主 公.
查看 前710年代和衛桓公
許莊公
許喬珉(?─?),姜姓,《春秋分記》載名茀或苴人,許文公之子,為春秋諸侯國許國第11任君主(據楊善群《春秋左傳注》),在位期間為前731年─前712年(據郁賢皓《新譯左傳讀本》)。前712年秋七月,鄭國攻入許國,許喬公奔衛,後不知所終。.
查看 前710年代和許莊公
许
許可指:.
查看 前710年代和许
鲁
鲁可以指:.
查看 前710年代和鲁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查看 前710年代和鲁国
鲁隐公
魯隱公(,前722年-前712年在位),姬姓,名息姑,魯国第十四代国君。魯惠公之子,生母是声子。傳世的魯國史書《春秋》及其三傳的記事都是從魯隱公開始的。.
查看 前710年代和鲁隐公
鲁桓公
魯桓公,姬姓,名允,一名軌,魯惠公之子,魯隱公之弟。魯國第十五代國君,在位十八年。.
查看 前710年代和鲁桓公
齊僖公
齊僖公(《史记》中为避讳改为齊--公,),姜姓,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前730年,齊前莊公死,齊--公祿甫即位。 前720年冬,齊--公與鄭莊公結盟於石門,為諸侯間互相結盟的開始。前717年夏,又與魯隱公結盟于艾。其後十數年間齊--公先後主持多國會盟,平宋、衞与郑之爭,與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伐宋、以郕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伐郕、平定許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姜許君是為許叔、平宋華督之亂、與鄭敗狄戎、伐魯及伐鄭,成為一個小霸之局面。曾有意將女兒文姜許配給鄭太子忽,但未接受。 前698年,齊--公死,其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子:.
查看 前710年代和齊僖公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查看 前710年代和齐国
齐桓公
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齊氏(其祖先原為呂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孫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餓死。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懿仲、高傒、管夷吾、仲孫湫、隰朋。.
查看 前710年代和齐桓公
郑
郑可以指:.
查看 前710年代和郑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查看 前710年代和邾国
蔡
蔡可以指:.
查看 前710年代和蔡
蔡宣侯
#重定向 蔡宣公.
查看 前710年代和蔡宣侯
蔡國
蔡,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国時代的一個諸侯国,国君為姫姓。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查看 前710年代和蔡國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查看 前710年代和鄭國
鄭莊公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以及击败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特别是后者,确立了郑国的“小霸”局面,证实了东周权威的衰弱。 鄭莊公對幾名兒子均相當寵愛,加上宋國和齊國進行干預,鄭國在莊公死後發生長達二十年的內亂。鄭莊公有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 (鄭昭公)、公子突 (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儀),最後以子儀被殺、鄭厲公復國結束,並由鄭厲公的子孫繼承鄭國君位。.
查看 前710年代和鄭莊公
陳桓公
陳桓公(前754年─前707年),媯姓,名鮑,為春秋諸侯國陳國君主之一,他為陳文公兒子,承襲陳文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他是陳國第12位君主。.
查看 前710年代和陳桓公
陸馬·龐培留斯
#重定向 努马·庞皮里乌斯.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查看 前710年代和陈国
晉鄂侯
鄂侯,姬姓,名郄,一名都,是春秋時期諸侯國晉國的國君,晉孝侯之弟,晉國第十四任君主,在位6年。 《史記》稱曲沃莊伯知道鄂侯死訊後,興兵伐晉,周平王派虢公率兵伐曲沃莊伯,莊伯退回曲沃。晉人共立鄂侯之子公子光,是為哀侯。《左傳》有不同記載,稱曲沃莊伯聯合鄭、邢伐翼(晉國都城),周桓王派兵支援曲沃,鄂侯逃到隨。後來曲沃叛周,周王在秋天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于翼。晋国大夫嘉父将鄂侯从随迎接到“鄂”这个地方,人称“鄂侯”。.
查看 前710年代和晉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