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齐桓公

指数 齐桓公

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齊氏(其祖先原為呂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孫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餓死。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懿仲、高傒、管夷吾、仲孫湫、隰朋。.

127 关系: 卫国召忽召公奭召陵区史记大司马大夏大夫太行山夷仲年姜齐嬰兒孟子孤竹国宰孔宋国密姬尊王攘夷封禅少卫姬山东省山戎屈完工正左传东周东周列国志东阿县九合诸侯庆父徵兵制北狄匕首周康王周朝周成王周昭王呂尚哀姜公子無虧公子雍公子雍 (齐国)公孫無知先秦犯罪王子带秦康公秦穆公...穆姬穆陵管仲管至父田午田齐桓公田氏代齐申生無虧燕国燕莊公隰朋莒国遂国遂邑衛開方衛文公西戎高傒魯僖公魯閔公诸侯豎刁鲁国鲍叔牙黄河齊姜 (晉國)齊孝公齊僖公齊惠公齊昭公齊懿公齐国君主齐襄公齐桓公霸王葵丘之会葛嬴邢姓邢国邾国蔡國鄣国鄄城县长勺之战苞茅雍廩連稱陈完陈国杜预桓台县楚国楚靈王楚成王武器毋忘在莒民权汉水河南省泰山戰國春秋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易牙无棣县曹沫晋献公晋惠公 扩展索引 (77 更多) »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齐桓公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召忽

召忽(?-前685),春秋時代齊國人,與大夫管仲一同輔佐齊釐公的小兒子公子糾,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為其堂弟公孫無知襲殺,召忽與管仲陪同公子糾投奔至魯國,大夫鮑叔牙與 高傒輔佐公子小白投奔至莒國。隔年,大臣雍廩等人又殺死公孫無知,魯莊公得知後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鲍叔牙和小白得知後也帶領一路人馬從莒飛奔趕往臨淄,管仲欲攔截小白,不料小白詐死騙過管仲,快速奔回臨淄,即位為齊桓公,並派鮑叔牙帶兵迎戰公子糾,在乾時大敗魯軍,公子糾退回魯國,為魯莊公所殺,召忽為盡人臣禮節,遂自殺而亡。.

新!!: 齐桓公和召忽 · 查看更多 »

召公奭

召公奭,姬姓,名奭,是周武王的同姓宗室,食邑於召(今陝西歧山西南),谓之召公,又稱為周召公、召康公或召伯。又因其受封於燕國,稱燕召公。召公奭是後來燕國和召國的始祖。.

新!!: 齐桓公和召公奭 · 查看更多 »

召陵区

陵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漯河市下辖的市辖区。面积40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8万。邮政编码462300,区政府驻人民东路。 目前下辖:翟庄街道;召陵镇、邓襄镇、老窝镇和万金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后谢乡。 魏国在境内建立了召陵邑。是东汉许慎的故乡。.

新!!: 齐桓公和召陵区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齐桓公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大司马

大司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在《周禮》中,司馬為職掌軍事的官員。.

新!!: 齐桓公和大司马 · 查看更多 »

大夏

大夏可能指:.

新!!: 齐桓公和大夏 · 查看更多 »

大夫

大夫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大夫 · 查看更多 »

太行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或作太形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跨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四省市。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它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这里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太行山地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新!!: 齐桓公和太行山 · 查看更多 »

夷仲年

夷仲年(),又称齐仲年,季仲年。齊前莊公之子,齐僖公之弟。生年不详,卒于齐僖公三十二年(前699年)。 夷仲年与齐僖公关系甚密。根据春秋记载,鲁隐公七年与鲁桓公三年,齐僖公曾两次使其聘鲁国。在他死后,其子公孙无知秩服奉养如同太子。 Category:姜齐公子.

新!!: 齐桓公和夷仲年 · 查看更多 »

姜齐

--姓齐国,史称--齊,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直至战国初年田氏代齐,国名仍维持齐国,史称田齐。.

新!!: 齐桓公和姜齐 · 查看更多 »

嬰兒

嬰兒是指剛出生的兒童,是人類一生的第一階段。 根據《說文解字》所述,嬰兒的「嬰」字本意為女性的頸部飾物,後引申解作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兒。而嬰兒的英文“infant”源于拉丁文“in-fans”一词,意为「不懂說話」。英語一般语境下是指小於一歲或未懂得走路的人類。中文中「嬰兒」則指兩歲以下或未斷奶的兒童,不管是否能夠行走。 ;這就是說,所有未達法律上的成人年齡的兒童均為「嬰兒」。未達一個月大的人類嬰兒稱為新生嬰兒。「新生嬰兒」包括任何早產、遲產或普通剛出生的嬰兒。.

新!!: 齐桓公和嬰兒 · 查看更多 »

孟子

孟子()名轲,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東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字號在漢代以前的古書沒有記載,但曹魏、晉代之後卻傳出子車、子居、子舆等三個不同的字號,字號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傳未記載而有許多的說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記載之生於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較為多數學者所採用。 孟子之弟子萬章與其餘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亞聖」之尊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新!!: 齐桓公和孟子 · 查看更多 »

孤竹国

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早期王城位于今天的唐山市附近(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西辽河,东抵葫芦岛,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始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作“竹侯”。孤竹国的国祚从商朝初年延伸到春秋中期。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前660年被齐国、燕国所灭。.

新!!: 齐桓公和孤竹国 · 查看更多 »

宰孔

宰孔,姬姓,周氏,周公的後代子孫,又稱周公孔、宰周公,為宰姓的始祖。东周周襄王朝時任王室太宰,輔佐周襄王理政,人稱之為宰孔。周襄王元年(前651年)齊桓公稱霸中原,召集魯、衛、宋、許、鄭、曹各國諸侯在(今河南蘭考縣東)會盟,宰孔代表周襄王出席,見證了第一位春秋霸主,他也預言了齊桓公驕傲,“不務德而務遠略”的下場。.

新!!: 齐桓公和宰孔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齐桓公和宋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齐桓公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密姬

密姬,齐桓公的妾夫人,齐懿公的母亲。 密姬原是密国人,嫁给姜齐的国君齐桓公,生下公子商人。齐桓公的三位正室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儿子。齐桓公喜欢女色,待遇如同夫人的有六人:长卫姬,生了武孟(无亏);少卫姬,生了公子元;郑姬,生了公子昭;葛嬴,生了公子潘;密姬,生了公子商人;宋华子,生了公子雍。齐昭公死后,公子商人杀死齐昭公的儿子,即位为齐懿公。.

新!!: 齐桓公和密姬 · 查看更多 »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該書是解釋儒家經典《春秋》的三部專著之一。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鮮等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 齐桓公和尊王攘夷 · 查看更多 »

封禅

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鲁的儒士认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间的最高帝王应当到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而泰山是齐、鲁分界。后来在齐、鲁祭祀泰山的仪式扩大为统一帝国的望祭,并定名为“封禅”。封禅二字中,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封禅之礼,最初见于《管子·封禅篇》,但此篇今已佚。据记载管仲的论封禅: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帝王有72代,而管仲本人记得有十二个。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受命后举行封禅典礼。帝王受命要有十五种不召而来的祥瑞体现,这样才能举行这种典礼。《管子》一书出自战国齐稷下学派手笔,因此或许代表了这批阴阳家们对封禅的看法。 首位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年(前219年),巡狩郡县,与鲁儒士讨论封禅典礼。博士们议论纷纷,但提不出一个具体的仪礼程序。秦始皇遂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仪典,先一到泰山行封礼,然后到梁父行禅礼。汉初,经济萧条,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虽讨论过封禅,但没有经济条件去做。武帝后经济好转,于是命名儒赵绾、王臧等人“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但因窦太后极力反对而作罢。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才行封禅。然而这次封禅,不但具体仪式主要由方士草订,并且其行事神秘,史官亦不知其详。封于泰山,而禅于肃然山(泰山东北),并改元元封。此后每隔五年修封一次。前后共举行过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张纯等大臣奏请汉光武帝封禅,但他以自己无德而不许。两年后,他认为“赤刘之九,会命岱宗”的谶文,命梁松等求九世封禅的制典,遂东巡,封于泰山,禅于梁阴,并改元为中元元年(56年)。 其後在中國歷史上,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舉行過封禪。历代帝王中唯有女皇武则天别出心裁,登基之前随夫君唐高宗以皇后身分封禅泰山,称帝后封禅嵩山。.

新!!: 齐桓公和封禅 · 查看更多 »

少卫姬

少卫姬,齐桓公的妾夫人,齐惠公的母亲。 与长卫姬(卫共姬)相对,称为少卫姬。少卫姬原是卫国人,嫁给姜齐的国君齐桓公,生下齐惠公。齐桓公的三位正室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儿子。齐桓公喜欢女色,待遇如同夫人六人:长卫姬,生了武孟(无亏);少卫姬,生了齐惠公;郑姬,生了齐孝公;葛嬴,生了齐昭公;密姬,生了齐懿公;宋华子,生了公子雍。《左传·僖公十七年》齐桓公死后三十多年,五子轮流即位。最后为君的正是齐惠公。《列女传》有一篇齐桓卫姬。.

新!!: 齐桓公和少卫姬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齐桓公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戎

山戎,又稱為無終氏、北戎,中國春秋时期的部族,生活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遼寧省西北部與河北省東北部。遭齊國擊敗後消失。 被认为起于燕,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与被中国史书统称为戎的犬戎、西戎的居住方位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是后世的匈奴,但被現代學者所否定。 山戎曾经一度强大,势力范围在战国时期的燕国、赵国及齐国之间。时常骚扰燕国,并于周平王东迁后第65年(约公元前705年),越过燕国攻打被认为一度很强盛的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并意图解决山戎对中原的骚扰。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再次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为救燕出兵伐山戎,但次年山戎已经退回北方。 齐燕联军继续北征,攻克山戎国城无终山(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但山戎王逃亡到孤竹国(孤竹国出自商王族的旁支墨胎氏氏族。),齐燕联军最终“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在伐山戎时,同时把孤竹国也灭了。至此,孤竹国在历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国也开辟了疆土,成为霸主齐国的北方屏障。 四年后(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又率领军队“北举事于孤竹、离支(令支)”,彻底征服了山戎。山戎一部分融入了汉地民族,一部分融入了东胡部落。有人认为成为鲜卑人之一。 很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72年,当秦国称霸西方时,西戎也被秦人同化,戎族便不见于任何历史典籍。.

新!!: 齐桓公和山戎 · 查看更多 »

屈完

屈完,'''羋'''姓,'''屈'''氏,名完,中国春秋時期楚国大夫。 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成王派屈完,屈完说齊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訂立召陵之盟。齐桓公对屈完说:“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回答说:‘如果齐君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齐君用武力,那楚国就以方城之山作城墙,以汉水作护城河,齐君兵马虽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新!!: 齐桓公和屈完 · 查看更多 »

工正

工正,亦稱工尹(楚國所稱),中國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宋國、楚國等諸侯國所設置之官職,為掌管百工及手工業之官。尹姓始祖以及田齊始祖陳完皆曾任此職。.

新!!: 齐桓公和工正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齐桓公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新!!: 齐桓公和东周 · 查看更多 »

东周列国志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说,為明末余邵鱼、馮夢龍所撰,清代的蔡元放编評。是一部在中國除了《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通俗历史演义。內容涵蓋春秋、戰國時代約500餘年的東周時期歷史,精彩豐富,包含春秋五霸、吳越之爭以及戰國七雄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

新!!: 齐桓公和东周列国志 · 查看更多 »

东阿县

东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齐桓公和东阿县 · 查看更多 »

九合诸侯

九合诸侯,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称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 根据《春秋经》齐桓公在位时大的诸侯盟会有:.

新!!: 齐桓公和九合诸侯 · 查看更多 »

庆父

慶父,魯莊公的兄弟,又稱共仲、仲慶父、孟慶父,姬姓,諡號共,三桓之一孟孫氏之始祖。慶父曾經謀殺魯君子般、魯閔公,製造連年的大亂,故後人常把製造内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有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新!!: 齐桓公和庆父 · 查看更多 »

徵兵制

徵兵制,是一種國家徵募軍人的制度,亦稱為義務役、常備役、充員兵役等,意指全體國民,如符合一定條件(通常是年滿法定年齡,且身體健康、無殘疾的男性),均須強制性加入軍隊服役一段時期(通常由半年至三年不等,視乎國家及軍種而定)。與募兵制(亦稱為志願役)為相對用詞。由於義務役成員是強制性、非自願及非終生性,因此實施徵兵制的國家通常會同時實施募兵制,容許自願選擇以軍人為長期職業的人士,在義務役期完畢後,繼續在軍隊服役。一般士兵由徵兵而來,士官幹部、軍官幹部則主要採志願方式招募,除非志願方式招募不足者,如中華民國每年都會舉辦預官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義務役青年,使之在服役期間晉升為下士士官或者少尉軍官。 中華民國及大韓民國的義務役制度,近年來常發生棒球球員、藝人的兵役問題。雖然兩個地方法律明文規定男性有服兵役的義務,但仍有一定的轉圜空間;有部分的棒球球員與藝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因為兵役問題可能導致事業中斷,兵役機關會採取彈性的方式使被徵召入伍的藝人與棒球球員擔任為期十二天的「補充兵」。此外,臺灣和韓國的資訊產業發達,為求有效利用資訊產業人才,兵役機關會彈性實施「研發替代役」制度。.

新!!: 齐桓公和徵兵制 · 查看更多 »

北狄

北狄是中国春秋时期,周朝諸侯國对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傳說北狄是源出黃帝的孫子始均,實際上是從華夏分裂出來的部族是晚商時。與東夷、西戎及南蠻,合称四夷。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個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與先秦時期的北狄各部并沒有任何關係。.

新!!: 齐桓公和北狄 · 查看更多 »

匕首

匕首指双刃的短刀或短剑,全長約在10~30cm左右。中國最早在夏代就出現,一開始為青銅製,到了戰國時期因鐵器的發達改用鋼鐵製。一般作为近战防備武器,可以对目标投擲或突刺。匕首也是中國歷代刺客所愛用的武器,著名成語圖窮匕現即使來自刺客將匕首藏在地圖的卷軸裡以刺殺別國君王的行動,荊軻刺秦王便是一個例子。.

新!!: 齐桓公和匕首 · 查看更多 »

周康王

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第三代天子,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20年至前996年,此观点的准确性有待考证。《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和《通鉴外纪》均记载周康王在位26年。.

新!!: 齐桓公和周康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齐桓公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新!!: 齐桓公和周成王 · 查看更多 »

周昭王

周昭王(),姓姬,名瑕,西周第四代天子。周康王之子。《史記》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或者王卲 王,与周代青铜器铭文将周文王、周武王称为玟、珷的格式是一样的。.

新!!: 齐桓公和周昭王 · 查看更多 »

呂尚

#重定向 太公望.

新!!: 齐桓公和呂尚 · 查看更多 »

哀姜

哀姜(),鲁庄公的夫人。 鲁庄公二十四年(前670年),秋季,哀姜到鲁国嫁给鲁庄公,妹妹叔姜随嫁,庄公让同姓大夫的夫人相见。见时以玉帛作为见面礼,大夫夏甫不忌指出这是不合于礼的,但庄公不听。未嫁时,鲁庄公就多次去齐国与哀姜行房。哀姜嫁入鲁国后,又和庄公庶弟庆父、叔牙私通,还想立庆父为君。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年),鲁庄公死后,孟任生的长子子般继位。庆父与哀姜合谋杀死子般,赶走弟弟季友。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方继位,即鲁闵公。庆父与哀姜淫行更甚。前660年,庆父想自立为君,与哀姜谋杀闵公,季友立公子申为为鲁僖公。哀姜逃至邾国,庆父逃至莒国自缢而死,齐桓公得知哀姜所为,召来哀姜,鸩杀之。前658年夏五月辛巳,鲁国葬小君哀姜。 《史记》载哀姜为齐僖公女,误,因哀姜出嫁在齐僖公去世后二十七年,已非婚龄。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指出哀姜是齐襄公在位末期所生的女儿,在叔父齐桓公年间成年并出嫁。.

新!!: 齐桓公和哀姜 · 查看更多 »

公子無虧

公子無虧(),--姓,名無虧,一名無詭,又称武孟,是齊桓公的庶子,母為長衛姬。齊桓公病重時,易牙、豎刁、衛開方等奸逆,禁錮桓公於室,築高牆不准入,到了冬天齐桓公餓死,屍體在床上六十七日,蛆出於戶外,無人敢收葬。易牙、豎刁殺群吏,立公子無虧,不久太子昭出逃至宋國,求助於宋襄公。宋襄公率兵攻打齊國,齊人素恨易牙、豎刁,於是裡外應合,大軍勢如破竹,齊大夫高氏、國氏將無虧處以絞刑,在位僅三個月。 子庆克。 Category:齊國君主 W.

新!!: 齐桓公和公子無虧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公子雍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公子雍 · 查看更多 »

公子雍 (齐国)

公子雍,春秋时代齐国的公子,父亲是齐桓公、母亲是宋华子。齐桓公内宠六个如夫人,生下六个儿子。(齐桓公儿子不止这六人,左传僖二十六年提到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这里说的是这六人争立为国君。)唯一没有登上君位的就是公子雍。 前634年,鲁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攻下谷地。把公子雍安置在谷地,易牙来辅佐他,作为鲁国的后援。齐桓公有七个儿子,在楚国为大夫。.

新!!: 齐桓公和公子雍 (齐国) · 查看更多 »

公孫無知

公孫無知(),姜姓,名無知,是齊前莊公之孫,齊僖公同母弟齊仲年的遺腹子。 公孫無知甚得僖公的寵愛。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殺齊襄公,立其堂弟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奔莒國(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大夫連稱,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临淄(山东淄博东)即位,為齊桓公。.

新!!: 齐桓公和公孫無知 · 查看更多 »

先秦

先秦,全稱為先秦时期(又稱先秦時代),是中國對中国古代史所做劃分的時間區間, “先秦”有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 也是有指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的时代的统称,上古时代、三代(即夏商周)都是先秦時期歷史的一部份。由於秦朝是中國君主集權與部落共主與封建的分水嶺,君主集權自秦朝才開始,故先秦時期也是中國政治處於部落共主或封建制度的時期。.

新!!: 齐桓公和先秦 · 查看更多 »

犯罪

犯罪指做出觸犯刑事法律規範的行為。而在一般意義中,"犯罪"一詞也可指侵犯其他同類個體(他人)或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而普遍不被社會容忍的行為。被裁定罪名成立的人即罪人或稱罪犯。研究犯罪的學科稱為犯罪學。 在以英美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稱爲視為威脅,有害或以其他方式危及人身財產,健康,安全和道德福利的行為。 在以歐陸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瑞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爲犯人、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犯罪行為人、犯罪人、行為人等等。 依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法來看,犯罪沒有一個簡單又廣為接受的定義Farmer, Lindsay.

新!!: 齐桓公和犯罪 · 查看更多 »

王子带

王子带(),姓姬,名带,或称叔带、大叔带、大叔。《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載「惠王五年,惠--生叔帶」,食邑于甘(今河南原陽縣),谥昭,故又称甘昭公。他是周惠王之子,周襄王之異母弟。在东周春秋时代发动叛乱并称王。 惠王的王后宠爱王子带,想立王子带为太子。但没来得及做这件事就去世了。然而,这已经打破了周王室的安宁。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霸主齐桓公组织首止之会。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和曹昭公参加。会上诸侯会见了周王太子郑(后来的周襄王),目的是通过尊太子而安定周王室。周惠王不满,命郑文公叛齐桓公。导致了齐桓公率领的诸侯军和郑国的战争。 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冬,惠王崩。襄王怕王子带争王位,因此不发丧,向齐国告难。齐桓公在襄王元年春(前653年)组织洮之会。参与首止之会的诸侯与会。会上襄王的王位安定后,才为惠王发丧。 襄王四年(前649年)夏,王子带召扬邑、拒邑、泉邑、皋邑戎人以及伊、雒之戎一同讨伐京师,攻入王城,焚烧东门。秦穆公和晋惠公讨伐戎人来救周。戎人退走。次年,襄王为此讨伐王子带。王子带逃到齐国。襄王六年(前647年),齐桓公组织诸侯咸之会。会后诸侯派军队驻守周畿。 襄王十五年(前638年),襄王召王子带回京师。 襄王十八年(前635年),周王室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後晉文公出兵殺王子帶,並護送襄王回國。.

新!!: 齐桓公和王子带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秦 · 查看更多 »

秦康公

康公(),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在位12年。 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新!!: 齐桓公和秦康公 · 查看更多 »

秦穆公

公,部份記載中被稱為秦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諡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孫枝等賢臣的辅佐,曾协助晉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開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礎。.

新!!: 齐桓公和秦穆公 · 查看更多 »

穆姬

姬(約前672-約前637),姬姓,亦稱伯姬,晉獻公與齊姜的女兒,太子申生同母,與晉惠公、晉文公異母,穆姬姿色秀麗,賢而有義,《列女傳》列為賢明卷。.

新!!: 齐桓公和穆姬 · 查看更多 »

穆陵

陵,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穆陵 · 查看更多 »

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國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新!!: 齐桓公和管仲 · 查看更多 »

管至父

管至父,姬姓,管氏,周穆王的后代,管仲族人,春秋時期齊国大夫。 隨连称戍守葵丘(今山東省臨淄縣西),臨行前齊襄公說好瓜熟就派人來替代他們。期年不調,在葵丘吃到瓜,想到過去齊襄公的承諾,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瓜代有期”的成语源出於此。十三年(前685年)與連稱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

新!!: 齐桓公和管至父 · 查看更多 »

田午

午(),戰國人,生於齊康公五年,田氏代齐以後的第三位齊國國君,當時稱「陳侯午」(上陈下土),《竹書紀年》作田侯午,《史記》等後世史料作田齊桓公,完整諡號為「孝武桓公」、「田齐桓公」,單字謚號為「桓公」,因與“春秋五霸”之一的姜齊的齊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稱「田齊桓公」或「齊桓公午」。 田齊桓公本名「田午」,太公和與孝大(太)妃之子,史載他「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意思是說他殺了兄長田剡而自立。在位時曾創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賢士,聚徒講學,著書立說。一時人才薈萃,彬彬大盛,齊宣王時規模達到鼎盛。 相傳名醫扁鵲曾為他看病,在起病由輕到重衍變時連勸了三次,田午因為諱疾忌醫而不聽,後來扁鵲再來時,現其已病入膏肓,無法醫療;扁鵲只得轉身而退,並連夜逃往秦國,不久田午就病發而去世了。《韓非子·喻老》有“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因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今河南上蔡),所以按當時的習慣又稱齊國為蔡國(蔡國原為姬姓封國,當時已經滅亡),所以齊桓公又稱蔡桓公。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而又稱梁惠王,韓哀侯滅鄭國後遷都於鄭(今河南新鄭)而韓國又稱鄭國,這些都是同樣的例子。.

新!!: 齐桓公和田午 · 查看更多 »

田齐桓公

#重定向 田午.

新!!: 齐桓公和田齐桓公 · 查看更多 »

田氏代齐

氏代齐,又称田成子取齐,指中国歷史上战国初年田氏篡奪姜姓成为齐国諸侯的事件。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宗廟绝祀,被田齐完全取代。.

新!!: 齐桓公和田氏代齐 · 查看更多 »

申生

申生()春秋時代人物,姬姓,晉獻公嫡長子,齐姜所生,本是晉國太子,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打算立奚齊為太子。後與優施通姦,合謀陷害申生,申生不願作亂而自害身亡。諡號「恭太子」、「恭世子」。.

新!!: 齐桓公和申生 · 查看更多 »

甄,中国先秦时代的地名,在今山东省鄄城县旧镇。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又据史载为战国名将孙膑故里。西汉初置鄄城县。 Category:山东古地名 Category:菏泽历史 Category:鄄城县.

新!!: 齐桓公和甄 · 查看更多 »

無虧

#重定向 公子無虧.

新!!: 齐桓公和無虧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齐桓公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燕莊公

燕莊公(),中國春秋時期的燕國君主,燕桓侯之子。在位33年。 莊公十二年(前679年),齊桓公開始稱霸。莊公十六年(前675年),與宋國、衛國共伐周惠王,惠王逃跑到溫。惠王弟頹立為周王。莊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侵燕,燕國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救燕,大敗山戎部族,追擊至孤竹(今河北盧龍)。燕莊公為表示感謝,親自護送,不知不覺送進了齊國國土五十里,有違諸侯禮法,於是齊桓公奉送五十里地。築城名燕留(在今河北滄州境內)。莊公三十三年(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莊公薨,子燕襄公即位。.

新!!: 齐桓公和燕莊公 · 查看更多 »

隰朋

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齊莊公 (購)子公子廖之孙。 前651年六月,受命到秦国接纳公子夷吾,前650年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隰朋立夷吾为晋惠公。前648年冬,齐桓公派管夷吾使戎人和周朝和解,派隰朋使戎人和晋国和解。管仲临终推荐了隰朋接替自己执政。叔向称赞齐桓公有鲍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佐,有莒、卫以为外主,有国、高以为内主。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同年十月,隰朋亦卒。.

新!!: 齐桓公和隰朋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齐桓公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遂国

遂國,是夏朝時建立的方國,舜的后裔虞遂受封于該地,歷夏、商、西周三代,全國僅有四氏。春秋时代为鲁国附庸。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被齊國桓公所灭,收威慑鲁庄公之效。有關遂國的史书记载主要出自孔子所著的《春秋》。 2002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海外文物市场上购得一件遂公盨,是遂国的国君铸造的青铜器,铭文对于夏朝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新!!: 齐桓公和遂国 · 查看更多 »

遂邑

遂邑,春秋时期古邑名,其前身为遂国,为齊滅遂之戰后齐国所置。一说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处遂乡,一说在今东平县西北部遂城村南遂城遗址。.

新!!: 齐桓公和遂邑 · 查看更多 »

衛開方

#重定向 衛文公.

新!!: 齐桓公和衛開方 · 查看更多 »

衛文公

衞文公,姬姓,名启方,又作辟疆,后改名--,是衛國第二十位國君,衞昭伯與宣姜之子,衞戴公之弟,早年避亂躲避到齊國,齊桓公任用他為大臣,衞戴公死後,齊桓公立启方為衛君。 启方即位後減稅少刑,與民共苦。在位二十五年(前659年—前635年)。后世避讳汉景帝改为开方。 有些史料把「衞文公開方」,與「衛公子開方」視為兩人,說齊桓公部下有三奸: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并记载卫公子开方不奔父母丧,因此管仲临终要齐桓公疏远他等三奸,但齐桓公终究还是复用三奸,导致病危时被三奸隔绝音讯而死,且齐孝公死后,公子开方又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不過,根據《清華簡》,此說為誤。所謂的衛公子開方應該是虛構人物,也認為,這位「衛公子開方」是另外一位佚名的衛國公子,但被誤冠上「開方」之名。.

新!!: 齐桓公和衛文公 · 查看更多 »

西戎

西戎是三代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是漢族前身之一,但與战国以后的胡人各民族并沒有任何關係,後來「西戎」被漢族用來代指位於漢族以西的各個非漢民族。.

新!!: 齐桓公和西戎 · 查看更多 »

高傒

傒,姜姓,高氏,名傒,字仲,谥敬,齐国上卿,天子二守。 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孙子,曾是正卿,為百姓所愛戴,與公子小白友善。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等杀齐襄公自立,不久高傒宴請連稱和管至父,调开连管之后,齊國大夫雍廩入宮殺公孫無知,高傒迎立公子小白回來繼位,是為齊桓公。其後高傒又與管仲糾合諸侯結盟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以功賜盧邑(今山東長清縣),世為上卿,成為高氏的始祖。.

新!!: 齐桓公和高傒 · 查看更多 »

魯僖公

魯僖公,(史記作魯--公),姬姓,鲁氏。名申,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八任君主。他為魯莊公庶子,承襲魯閔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3年。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友、臧文仲、公孙兹、孟穆伯、公子买、东门襄仲。 魯莊公死後,季友立公子般繼位,為魯君子般。後孟慶父勾结私通的鲁莊公夫人哀姜,殺死了鲁君子般,魯莊公兒子啟方繼位,是為魯閔公,季友逃走。前660年,慶父與哀姜謀殺閔公,想自立為君,魯人不服,要殺慶父,慶父逃到莒國。季友回國,立公子申為魯僖公,並迫使慶父自縊。.

新!!: 齐桓公和魯僖公 · 查看更多 »

魯閔公

魯閔公,即姬啟,一名啟方,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七任君主。他為魯莊公、叔姜的兒子。近人考証謂於周惠王八年(前669年)出生,至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去世,年約十歲。(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頁254) 莊公死前,弟弟叔牙建議立莊公庶長兄慶父,另一位弟弟季友則支持立子般,季友於是借莊公之命賜死叔牙,莊公病逝,季友立子般為君,十月慶父殺子般,立莊公另一庶子啟為魯君,即魯閔公,魯閔公亦是齊桓公的外甥,對齊桓公很尊敬,因此齊魯無大事,直到兩年後公子慶父以毒餅殺死魯閔公,齊桓公才派兵迎立魯閔公之弟魯-釐-公。 在位期間的卿為公子慶父、季友。.

新!!: 齐桓公和魯閔公 · 查看更多 »

許可指:.

新!!: 齐桓公和许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齐桓公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豎刁

豎刁,或作豎刀(生卒不详),春秋時齊國宦官,負責掌管內侍及女宮的戒令,是有史記載最早的宦官。.

新!!: 齐桓公和豎刁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齐桓公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鲍叔牙

鮑叔牙(),'''姒'''姓,鲍氏,亦稱“鮑叔”、“鮑子”,春秋時代齊國大夫,颍上(今安徽省阜陽市颍上縣)人。父為鲍敬叔。.

新!!: 齐桓公和鲍叔牙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齐桓公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齊姜 (晉國)

齊姜,春秋時代女性。齊桓公的女兒,本為晉武公之妾,後來轉賜嫁給晉獻公,是晉國太子申生、秦穆公夫人穆姬的生母。 齊姜比晉獻公更早去世。驪姬曾假借晉獻公夢到齊姜,要求太子申生立即在曲沃祭祀母親,並將祭品送至國都絳。祭品送到後,驪姬在祭品中下毒,藉此陷害申生。.

新!!: 齐桓公和齊姜 (晉國) · 查看更多 »

齊孝公

齊孝公(),姜姓,名昭,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齊桓公之子、母親為鄭姬。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早年齐桓公和管仲立其为太子,并嘱托宋襄公予以照应。前643年,桓公卒,另外五子争夺君位,原桓公宠臣易牙与竖刁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公子昭逃奔宋国。前642年春,宋襄公联合曹国、衞國、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今山东济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史记》载孝公死后,公子開方杀孝公子而立齐昭公。但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矛盾。.

新!!: 齐桓公和齊孝公 · 查看更多 »

齊僖公

齊僖公(《史记》中为避讳改为齊--公,),姜姓,名祿甫,齊前莊公之子,前730年,齊前莊公死,齊--公祿甫即位。 前720年冬,齊--公與鄭莊公結盟於石門,為諸侯間互相結盟的開始。前717年夏,又與魯隱公結盟于艾。其後十數年間齊--公先後主持多國會盟,平宋、衞与郑之爭,與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伐宋、以郕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伐郕、平定許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姜許君是為許叔、平宋華督之亂、與鄭敗狄戎、伐魯及伐鄭,成為一個小霸之局面。曾有意將女兒文姜許配給鄭太子忽,但未接受。 前698年,齊--公死,其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子:.

新!!: 齐桓公和齊僖公 · 查看更多 »

齊惠公

齊惠公,姜姓,名元,齊桓公之子、母親為衛國女子少衛姬。因躲避齊國內亂,所以逃往衛國。齊懿公即位後,非常驕橫,人心不歸附。所以齊懿公被邴歜和閻職殺死後,齊國人廢黜懿公之子而從衛國迎接公子元回齊,是爲齊惠公。在位十年至公元前599年,齊惠公死,其子齊頃公無野繼位。當初,崔杼曾得到惠公寵幸,等到惠公死後,高氏、國氏怕受他脅迫,把崔杼驅逐出國,崔杼便逃到衛國。後來崔杼扶立齊莊公即位。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佐、高固。.

新!!: 齐桓公和齊惠公 · 查看更多 »

齊昭公

齊昭公,姜姓,名潘,齊桓公之子、母親為葛嬴。齊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存疑,因与《清华简》公子开方即卫文公冲突),公子潘奪位,是為齊昭公。與晉文公聯師戰楚於城濮,晉文公會齊,宋、魯,蔡、鄭、衛,莒八國之君盟於踐土,結為同盟。齊昭公二十年,昭公卒,子公子舍立。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歸父、崔夭。.

新!!: 齐桓公和齊昭公 · 查看更多 »

齊懿公

齊懿公,姜姓,名商人,齊桓公之子、母親為密姬。桓公在世時,商人與大夫邴原爭田邑之界,管仲以商人理屈,將田斷歸邴氏,商人銜恨於心。桓公去世,六公子無虧、齊孝公昭、齊昭公潘、齊懿公商人、齊惠公元、公子雍,爭立相攻,豎刁、易牙擁立公子無虧(無詭)。齊桓公橫屍在床,蛆出於戶。 齊昭公死後,其子被公子商人殺死,公子商人即位,是為齊懿公。後盡奪邴氏之田,掘邴原屍而刖之,又恨管仲,削其家封邑。齊懿公好色,淫欲宮中,奪參乘(馬車的車夫)庸職之妻。邴原之子邴歜懷恨在心,和懿公參乘庸職合謀,乘懿公出遊殺之,歸告齊祖廟,從容出逃。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稱齊惠公。.

新!!: 齐桓公和齊懿公 · 查看更多 »

齐国君主

齊國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齐国的国君,分为姜齊和田齐。其中--齐从齐太公开始,到齊康公为止,共32位国君,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齊前莊公(姜购),在位共64年;田齐从田和开始,到齊王建为止,共8位君主,齊廢王在位时间最长,共44年。.

新!!: 齐桓公和齐国君主 · 查看更多 »

齐襄公

襄公(),姜姓,名诸儿,齊僖公的儿子、齐桓公的哥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周庄王元年(前698年)即位。在位期间,國力渐强,曾攻伐衞國、鲁国、郑国。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子成父。 襄公荒淫无道,杀戮无辜。与其妹,即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令彭生杀害鲁桓公,而後齊襄公殺了彭生以向魯國交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怒而射箭。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齐襄公惊恐中遺失一只鞋子。当晚大将连称發動兵变,襄公躲起来,却因被看見一只脚而被逮,为連稱、管至父等人所杀。连称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即位。.

新!!: 齐桓公和齐襄公 · 查看更多 »

齐桓公

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齊氏(其祖先原為呂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公孫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79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餓死。 在位期間執政為國懿仲、高傒、管夷吾、仲孫湫、隰朋。.

新!!: 齐桓公和齐桓公 · 查看更多 »

霸王

王是指比一般王還強盛的君王,在春秋時代出現五個強盛的諸侯,也就是所謂的春秋五霸,自始,「霸」字成為一方強權的稱號。在封建時代中,比普通的王享有更高權位,就會稱為霸王。史量才《稱謂雜記》霸王:「以五霸後,方將霸王連稱。時項籍之無志,不帝天下,稱霸王乃以強諸侯自居也。」 項羽分封諸侯王時,就自稱「西楚霸王」,「霸王」一詞時常是文人雅士對項羽的尊稱。.

新!!: 齐桓公和霸王 · 查看更多 »

葵丘之会

葵丘之会,又称葵丘会盟、葵丘之盟,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事件。.

新!!: 齐桓公和葵丘之会 · 查看更多 »

葛嬴

葛嬴,齐桓公的妾夫人,齐昭公的母亲。 葛嬴原是葛国人,嫁给姜齐的国君齐桓公,生下公子潘。齐桓公的三位正室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儿子。齐桓公喜欢女色,待遇如同夫人的有六人:长卫姬,生了武孟(公子無虧);少卫姬,生了公子元;郑姬,生了公子昭;葛嬴,生了公子潘;密姬,生了公子商人;宋华子,生了公子雍。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宋国拥立公子昭即位,为齐孝公。齐孝公死后,公子潘即位为齐昭公。.

新!!: 齐桓公和葛嬴 · 查看更多 »

邢姓

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5位。.

新!!: 齐桓公和邢姓 · 查看更多 »

邢国

邢國,即銘文記載的「井國」、「丼國」、「𨙷国」、「𨚢国」,中國歷史上商周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侯爵,國君為姬姓。《左傳》記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可知為周公旦後裔。據《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証·十五青》記載,為周公第四子,受封為邢侯。.

新!!: 齐桓公和邢国 · 查看更多 »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新!!: 齐桓公和邾国 · 查看更多 »

蔡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蔡 · 查看更多 »

蔡國

蔡,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国時代的一個諸侯国,国君為姫姓。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新!!: 齐桓公和蔡國 · 查看更多 »

鄣国

鄣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姜姓,国都在今山东省东平县鄣城村鄣城故城,建國君主是齊太公支孫,後來被紀國收為附庸。據鄭樵《通志》稱,國家被齊所滅。.

新!!: 齐桓公和鄣国 · 查看更多 »

鄄城县

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区,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总面积 1401 平方千米。总人口 78 万人(2003年),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墓葬处,现有孙膑旅游城详细的诠释里孙膑文化,还有雷泽湖等。经济欠发达,但民风淳朴。.

新!!: 齐桓公和鄄城县 · 查看更多 »

长勺之战

長勺之戰是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前684年的長勺 (今山東省萊蕪) 。此次戰役是繼前685年乾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魯國主將曹劌在此次戰役中的評論被認為是對戰前準備及管理軍隊士氣的重要觀點。 《左傳》對是次戰役有詳細描述,但《史記》〈齊太公世家〉及〈魯周公世家〉均無是次戰役之紀錄。.

新!!: 齐桓公和长勺之战 · 查看更多 »

苞茅

苞茅(学名:Hyparrhenia bracteata)为禾本科苞茅属下的一个种。.

新!!: 齐桓公和苞茅 · 查看更多 »

雍廩

雍廩(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齊國大夫,齊襄公十二年(西元前686年),齊國爆發內亂,齊襄公為其堂弟公孫無知襲殺,由於公孫無知曾經對待雍廩十分無理,雍廩於是恨懷在心,西元前685年,雍廩發動政變襲殺公孫無知,而擁立公子小白為君,是為齊桓公。.

新!!: 齐桓公和雍廩 · 查看更多 »

連稱

連稱,春秋齐国大夫,是連姓的始祖。 齊襄公派连称與管至父戍守葵丘(今山東臨淄西),承諾到来年瓜熟时派人接替连称與管至父。連稱與管至父在葵丘防守時食瓜,想到襄公爽約,懷恨不已。十三年(前685年)連稱與管至父發動兵變,殺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大夫雍廩殺無知、連稱。立公子小白為君,即齊桓公。.

新!!: 齐桓公和連稱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陈 · 查看更多 »

陈完

陳完(前706年 - ?)媯姓,陈氏,陳與田古音相近,入齊國後,又改为田完,為陳厲公之子,歸附齊國,為大夫,諡敬仲,是田齊的始祖及田姓得姓始祖。.

新!!: 齐桓公和陈完 · 查看更多 »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新!!: 齐桓公和陈国 · 查看更多 »

柯(学名:Lithocarpus glaber)是壳斗科柯属的植物。 长椭圆状披针形叶子长8-12厘米,常全缘,叶下面老时无毛,略带灰白色。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秦岭南坡以南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见于坡地杂木林中以及阳坡较常见,属中国原产的植物(非从国外引种)。.

新!!: 齐桓公和柯 · 查看更多 »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新!!: 齐桓公和杜预 · 查看更多 »

桓台县

桓台县在中国山东省中部偏北、小清河南岸,是淄博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

新!!: 齐桓公和桓台县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齐桓公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楚靈王

楚靈王,本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楚王熊員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後遭到子干、子皙、蔡公棄疾推翻,自縊。.

新!!: 齐桓公和楚靈王 · 查看更多 »

楚成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亲是楚文夫人息妫。於前672年成王杀其兄杜敖而即位。.

新!!: 齐桓公和楚成王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齐桓公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是中文成语,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新!!: 齐桓公和毋忘在莒 · 查看更多 »

民权

民权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民权 · 查看更多 »

汉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新!!: 齐桓公和汉水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齐桓公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泰山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遗产之一。.

新!!: 齐桓公和泰山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齐桓公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見於《左傳》。该词常与战国七雄并称。 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新!!: 齐桓公和春秋五霸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齐桓公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易牙

易牙,雍人,名巫,所以也可以叫雍巫或狄牙,春秋時期齊國人。 原本為寺人,精於烹調,長於辨味,史稱其:“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酸則沃之以水,淡則加之以鹹”,“淄渑之合,易牙尝知之”,有寵於齊桓公夫人衛共姬(長衛姬),得到齊桓公的稱美。齊桓公曾說未曾食過嬰兒的肉,易牙就殺了自己的兒子,煮熟給齊桓公吃,得到齊桓公的信任。齊桓公想任用他代替將死的管仲,不過管仲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所以反對由他接任,齊桓公也就將他和開方、豎刁撤職,永遠不准入朝。 但後來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開方。桓公得重病,易牙與豎刁作亂,填塞宮門,築起高牆,內外不通。最後令齊桓公餓死。無人將齊桓公安葬,直到桓公屍遍滿蛆蟲為止。 易牙、豎刁立公子無詭為君,公子昭逃到宋國,宋襄公扶植公子昭,於是強力攻齊,易牙出戰,豎刁留在齊國,齊國卿大夫與宋襄公合作,發動政變,誅殺豎刁,易牙逃亡魯國,據說易牙寓居彭城(今江蘇徐州)。無詭被絞死,公子昭即位。 明朝的韓奕著有《易牙遺意》。.

新!!: 齐桓公和易牙 · 查看更多 »

无棣县

无棣县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998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为43万。.

新!!: 齐桓公和无棣县 · 查看更多 »

曹可以指:.

新!!: 齐桓公和曹 · 查看更多 »

曹沫

曹沫(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魯國人,為當時的力士。.

新!!: 齐桓公和曹沫 · 查看更多 »

晋可以有以下解释:.

新!!: 齐桓公和晋 · 查看更多 »

晋献公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佹諸,是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26年。攻灭虢國、虞國、魏國等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新!!: 齐桓公和晋献公 · 查看更多 »

晋惠公

晋惠公()姓姬名夷吾,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兒子,後母骊姬,恭太子申生、晋文公重耳的弟弟。.

新!!: 齐桓公和晋惠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吕小白姜小白公子小白桓公齊桓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