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共和八年宪法

指数 共和八年宪法

共和八年宪法(Constitution de l'an VIII)是法国在1799年12月24日,即法国共和历八年颁布的一部宪法。依据宪法,法国政府为执政府。此前的雾月政变已经有效地将权力全部移交给了拿破仑·波拿巴,且在一些人的眼里,政变已经结束了法国大革命。 政变后,为了使拿破仑及其盟友的地位合法化,政变者们开始起草"短小晦涩的共和八年宪法" 。 宪法特别设立了第一执政这个职位来授予拿破仑大部分的权力。这份宪法亦是1789年革命后第一部没有权利宣言的宪法。 三名执政名义上共同掌握执政权,但事实上所有的权力都被第一执政,即拿破仑掌握。这与激进的国民公会和寡头政府式的督政府都不相同。其实,这种政府组织形式更像是奥古斯都的元首制,实质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保守共和国,但这又时时刻刻使法国人想起和平,稳定和秩序。为了强调这点,宪法的作者使用了许多古罗马的词语,比如执政官(Consul),元老(Senator)以及护民官(Tribune)。 宪法创立了一个三院制立法机构:一个成员为八十名四十岁以上男子的,一个有一百名成员的以及一个有三百名议员的 。 第一执政,护民院以及立法院有权各自提名一个元老院候选人,然后元老院从这三人中选择一个候选人进入元老院。 宪法也用到了"显贵"这个词语。"显贵"是君主时期广泛使用的一个词语,指那些重要的,"高贵"的人 — 地主,商人,学者,职业人员,神职人员和官员。通过公投,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会被选入"显贵"的候选人名单。随后,元老院就会从这份"显贵"的候选人名单中挑选人员,由此来任命护民院和立法院的成员、翻案法院的法官以及各种行政长官。 拿破仑在1800年2月7日进行了有关宪法的全民公决。投票并没有绑架选民,但它的结果还是允许拿破仑去维持一种民主的表象。吕西安·波拿巴宣布关于新宪法的投票结果为赞成票3,011,007张,反对票1,562张。但真实的结果大概是155万票赞成,几千票反对。 宪法首次被修正后成为了共和十年宪法,这部宪法使得拿破仑成为终身第一执政。 当宪法被大幅度修改后,所得到的共和十二年宪法建立了波拿巴皇朝,拿破仑为法兰西皇帝。1814年第一次波旁复辟用废除了拿破仑的宪法体系,但拿破仑在百日皇朝中恢复了这个体系,并实际上用所谓的取代它。百日皇朝结束后,路易十八在1815年7月回到法国,最终完全废除了拿破仑宪法体系。.

16 关系: 吕西安·波拿巴奥古斯都共和十年宪法共和十二年宪法元首制国民公会督政府翻案法院百日皇朝路易十八雾月政变波旁复辟波拿巴皇朝法國共和曆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

吕西安·波拿巴

吕西安·波拿巴,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Lucien Bonaparte, 1st Prince of Canino and Musignano,)法国政治家,皇族,科學家。卡洛·波拿巴和他的妻子玛利亚·莱蒂西亚·拉莫利诺第三个尚存的儿子。.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吕西安·波拿巴 · 查看更多 »

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Imperator Caesar Divi F. Augustus,),原名盖乌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罗马帝国的開國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奧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来称呼他,这个称号是他在前27年的时候获得的,那时他36岁。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来源。 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繼承人,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贵族。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亚克兴角战役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Imperator,又译作“皇帝”或“英白拉多”)称号;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保持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作为一位獨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榮的辉煌时期,史稱羅馬和平。.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奥古斯都 · 查看更多 »

共和十年宪法

共和十年宪法是于法国共和十年(1802年)在法国颁布的一部宪法。该宪法修正了,修改调整了执政府方面的内容,使得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终身第一执政。 根据宪法,第一执政的权力被大大加强。首先,只有第一执政拥有批准条约的权力。其次,第一执政还拥有任命护宪元老院中的议员的权力以及赦免权。 的权力得到增强,但同时和的权力被削减。护宪元老院有权修改宪法、采取一些特别措施(比如解散立法院和护民院) 两年后,宪法得到修正,最终形成了。共和十二年宪法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为拿破仑。.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共和十年宪法 · 查看更多 »

共和十二年宪法

共和十二年宪法是法国在法国共和历十二年(公历1804年)颁布的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修正了先前的和共和十年宪法,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由此前的终身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担任皇帝,世称“拿破仑一世”。宪法规定波拿巴家族为法国的皇室,王位须由波拿巴家族成员继承。共和十二年宪法最后经过了的全面修改,并在1815年波旁皇室再次归来后被全面废除。.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共和十二年宪法 · 查看更多 »

元首制

古羅馬的元首制,是拉丁文Principate此一政治制度的中文翻譯。Principate源自於Princeps——直譯為第一公民。由這位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在羅馬史的劃分上,羅馬的「元首制」始於公元前23年,終止於三世紀的末期。 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共和發生了連番的內戰,最後由屋大維掃除群雄,建立不可動搖的政治地位。由於羅馬共和在傳統上,一向厭惡「國王」的稱號,於是屋大維便在共和國的架構上,讓第一公民同時擁有傳統的保民官、統帥等統治大權,並時常參與執政官的競選。基本上,元首制通常被認為是「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而後代史學家通常用皇帝來指稱這個時期的國家領導人,並將屋大維改制後的羅馬國家視為羅馬帝國的開端。 雖然元首制時代的羅馬帝國領導人已經是一位終生執政的獨裁者,而共和時期的象徵——羅馬元老院——對於第一公民並不具備必要的抗衡之力,但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公元69年的維斯帕先皇帝受軍隊擁立為帝之後,朱利亞·克勞狄王朝終結,羅馬元老院便以共同決議的方式,明文訂立了羅馬皇帝的各項權力。從現今的銅版銘刻殘本中,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元首制 · 查看更多 »

国民公会

國民公會(Convention nationale)存在於1792年9月20日至1795年10月26日,是法蘭西大革命時期的單一國會。 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後,國民立法議會頒布發令暫停國王路易十六的職務,並由未逃跑代表召開臨時國民公會起草新憲法選出新的國民工會代表。 新憲法規定所有國民公會代表必須經由年滿25歲以上,居住一年以上並依靠起勞力生活的法蘭西人民,選舉產生。 因此,1792年 9月20日開幕的國民公會是第一個沒有階級區分的法國議會,由男性普選產生的代表組成。 國民公會由749名議員組成,其中吉倫特派為右翼,約160人,山嶽派(因議員坐在議會廳較高位置而得名)為左翼,約140人,而人數最多的為中間派,也稱或沼澤派(因議員坐在議會廳較低位置得名)。 1795年10月26日,國民公會解散,其立法權力由和五百人院 繼承,其行政權力由督政府繼承。.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国民公会 · 查看更多 »

督政府

督政府(Directoire exécutif),是法国大革命中于1795年11月2日至1799年10月25日期间掌握法国最高政权的政府,前承国民公会,后启执政府。 1795年8月,热月党控制的国民公会颁布了新的共和三年宪法,规定新立法机构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称元老院,由250人组成,下院称五百人院,由500人组成。宪法规定现政府代表必须在新立法机构中占据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根据五百人院的提名,元老院选举出5名督政官组成督政府,每年改选其中1人。督政府成员以3个月为期,每人轮流担任主席。 这一宪法遭到了广泛的反对。10月2日,反对派在法兰西剧院集会反对新宪法,并于10月3日发动暴动,是为“葡月暴动”。同日,国民公会任命保罗·巴拉斯为军事领导人,但实际上的军事行动是在拿破仑·波拿巴的指挥下进行的。在波拿巴炮兵的轰击下,葡月暴动在10月5日被镇压。 根据新宪法,国民公会在10月26日解散,新的立法机构于次日开会选举出督政府,首任五人是保罗·巴拉斯、艾蒂安-弗朗索瓦·勒图尔纳、路易·玛丽·德·拉·拉勒维里、让·弗朗索瓦·勒贝尔和拉扎雷·卡尔诺。.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督政府 · 查看更多 »

翻案法院

翻案法院(Cour de cassation)为法国的最高法院,担当法国的最后诉诸对象的司法法院。法院坐落於巴黎的司法厅。 法国翻案法院是民事和刑事的最终上诉法院。作为司法法院,它不听取包括针对政府的索赔在内的案件,这类案件通常属于行政法院的范围,国务委员会担当最高上诉法院。法院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于1790年在翻案法庭(Tribunal de cassation)的名下被建立,它的初始宗旨是有低级地方特权法院的修正司法权的复审法院。.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翻案法院 · 查看更多 »

百日皇朝

#重定向 百日王朝.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百日皇朝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八

路易十八(),法國國王,是路易十六的弟弟,封普羅旺斯伯爵。其姪路易十七在狱中被保王党奉为国王。1795年,路易十七死于狱中,路易十八被奉为继承人。但由1795年至1824年在位期間,他有一大段時間並未居住在法國國內,實際在位約十年(1814-1824年),當中約三個月短暫流亡。.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路易十八 · 查看更多 »

雾月政变

雾月政变是西哀士連同拿破崙、富歇和塔列朗謀畫的奪權計畫。西哀士與拿破崙結盟,共同策划政變,並在共和8年11月18∼11月19日(1799年11月9日~11月10日)推動政變,迫使督政辭職,驅散立法議會成員,組成執政府。政變後由西哀士、拿破崙、罗歇·迪科任臨時執政,西哀士並起草新的憲法,但被拿破崙破壞。拿破崙此後掌控法國。.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雾月政变 · 查看更多 »

波旁复辟

波旁復辟(Bourbon Restoration),史稱復辟王朝。是指在(1814年-1830年)期間,波旁王室在法國復辟,重建統治的時期。這段時期中間穿插了拿破崙一世的百日政權。波旁復辟為法國帶來一個立憲政府,而非以往的君主專制統治。這段時期代表著一場劇烈的保守主義反擊,以及羅馬天主教會試圖在法國政治重建影響的努力。 第六次反法同盟軍隊戰勝拿破崙後,在1814年4月將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八扶植為法國國王。隨即起草一部憲法,稱為《1814年憲章》(Charter of 1814)。憲章雖表明所有法國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仍然為國王保留大量特權。國王仍然是國家的最高領導者,有權指揮陸海軍、宣戰、締結條約、委任所有公共行政的職位,以及有權為法律執行和國家安全而制訂必須的法例。不過整個波旁復辟統治時,路易十八遠較其繼承者查理十世更自由,而路易亦傾向於較中庸的內閣。 路易十八在1824年9月逝世,由其弟弟查理十世繼任法國國王。查理十世一改路易十八的中庸統治作風,追求更進一步的保守統治。他的極端保守法例,如1825年的《反褻瀆法》(Anti-Sacrilege Act),使他受到國民的反對。查理十世及其官員後來推行《七月法令》(July Ordinances),試圖操控1830年的大選結果,結果卻反而觸發了七月革命出現。在8月2日,查理十世逃離巴黎,並且退位,由亨利五世名義上繼位。亨利五世的虛名維持至8月9日,當日法國眾議院(Chamber of Deputies)宣佈當時攝政的路易-菲利普一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King of the French),至此法國踏入七月王朝的統治。.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波旁复辟 · 查看更多 »

波拿巴皇朝

波拿巴皇朝(Bonaparte, 1804-1814年, 1815年, 1852-1870年)是歐洲法國一個皇朝,1804年由來自科西嘉島的拿破崙·波拿巴建立。 拿破崙一世在1799年11月9日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結束法國大革命。他其後經法國人民投票先後成為終身執政及皇帝,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制成法蘭西第一帝國,其後經過一連串戰爭控制歐洲大陸大部份土地(英國除外)。他把家族成員安插在所有傀儡國中,開創波拿巴皇朝。1815年他於滑鐵盧戰役戰敗後,波拿巴皇朝隨之衰亡。 1848年革命後,拿破崙三世成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唯一一位總統;三年後發動政變,把總統任期延長至十年;翌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第二帝國維持十八年。總計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時期,連同發動軍事政變取得政權的法國共和時期,波拿巴皇朝統治法國達三十七年,影響法國政治近一個世紀。 波拿巴皇朝衍生一個名詞:波拿巴主義。依列寧的定義,波拿巴主義是「依靠軍閥的國家政權在勢均力敵的兩個敵對階級之間看風使舵」。.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波拿巴皇朝 · 查看更多 »

法國共和曆

法国共和曆(法语:calendrier républicain“共和曆”)或称法国大革命曆法(calendrier révolutionnaire français),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历法,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所采用,由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加斯帕·蒙日和诗人法布尔·代格朗汀(Fabre d'Églantine)协助制定。目的在于割断历法与宗教的联系,排除天主教在群众生活中的影响,为同时增加劳动时间。虽然已经废弃不用,但当时的法国歷史事件都是用这种曆法记载的,如热月政变等。.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法國共和曆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共和八年宪法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