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4 关系: 埃莉萨·波拿巴,卡洛·波拿巴,吕西安·波拿巴,夏尔·吕西安·波拿巴,夏尔·拿破仑,威斯特法倫王國,列寧,科西嘉岛,约瑟夫·波拿巴,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時代),热罗姆·波拿巴,瑪麗·路易莎,百日王朝,荷兰王国 (傀儡国),西班牙,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路易·波拿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那不勒斯王国,若阿尚·缪拉,英国,欧仁·德·博阿尔内,欧洲,歐洲大陸,法國政治,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法国大革命,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滑铁卢战役,托斯卡納大公國,托斯卡纳大公国,拿破崙戰爭,拿破仑·维克托·波拿巴,拿破仑·路易·波拿巴,拿破仑·欧仁·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二世,普法戰爭,1848年革命。
- 天主教徒家族
- 意大利貴族家系
- 法國貴族家系
- 波拿巴家族
埃莉萨·波拿巴
玛丽亚·安娜·埃莉萨·波拿巴·巴西奥克希,托斯卡尼女大公(Maria Anna Elisa Bonaparte Baciocchi, Grand Duchess of Tuscany,),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大妹。卡洛·波拿巴和他的妻子瑪麗亞·萊蒂西亞·拉莫利諾之女。1797年5月与科西嘉贵族巴西奥克希(费利克斯·巴希奥奇,Felix Baciocchi)结婚,1805年3月19日,拿破仑授予她卢卡和皮翁比诺(Lucca and Piombino)公主称号。1809年3月3日他给予托斯卡尼女大公荣誉称号,1814年2月1日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三世恢复王位,她在退隐度过晚年生活,卒于的里雅斯特(Trieste)。.
卡洛·波拿巴
卡洛·马里亚·迪·博歐拿巴(Carlo Maria di Buonaparte),法語為夏爾·馬里·波拿巴(Charles Marie Bonaparte)()是拿破仑一世的父亲。 他出生在科西嘉阿雅克肖,他的父亲朱塞佩·马里亚·波拿巴 (1713年5月31日-1763年12月13日)和母亲玛利亚-萨维里娅·帕拉维西尼(Maria-Saveria Paravicini)(1717年- 1746/50年)。他的父亲在1749年曾代表阿雅克肖在Corte委员会。 他的祖父母是塞巴斯蒂亚诺·尼科洛·波拿巴(Sebastiano Nicolo Buonaparte) (1683年9月29日-1760年11月24日)和玛利亚-安娜·图索利·迪·博科格纳诺(Maria-Anna Tusoli di Bocognano) (1690年-1760年9月17日).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卡洛·波拿巴
吕西安·波拿巴
吕西安·波拿巴,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Lucien Bonaparte, 1st Prince of Canino and Musignano,)法国政治家,皇族,科學家。卡洛·波拿巴和他的妻子玛利亚·莱蒂西亚·拉莫利诺第三个尚存的儿子。.
夏尔·吕西安·波拿巴
夏尔·吕西安·儒勒·劳伦·波拿巴,第二代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Charles Lucien (Carlo) Jules Laurent Bonaparte, 2nd Prince of Canino and Musignano,)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和鸟类学家。他是吕西安·波拿巴和Alexandrine de Bleschamp的儿子,也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波拿巴在意大利长大,而在1822年6月29日与他的堂姐成婚后,他们旅居美国。在离开意大利前他发现了莺科中的新物种须苇莺(Acrocephalus melanopogon),在航海中他收集到新物种黄蹼洋海燕(Oceanites oceanicus)的标本。一到美国他就写了关于这种鸟的一篇论文,并以亚历山大·威尔逊(Alexander Wilson)的名字命名。 之后波拿巴开始更新威尔逊的《American Ornithology》,修订版在1825年和1833年间发行。在1824年他设法使费城自然科学协会接收当时并不知名的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但是这遭到鸟类学家乔治·沃德(George Ord)的反对。 在1826年底波拿巴举家回到欧洲。他访问了德国,遇到了菲利浦·雅格布·克莱茨迈(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访问英格兰时,在大英博物馆遇到了约翰·爱德华·格雷,并再次结识奥杜邦。在1828年他全家迁往罗马。在1832年和1841年间波拿巴发表了他关于意大利动物的作品《Iconografia della Fauna Italica》。 在1849年他被选入罗马议会,参与创建了罗马共和国。按照Jasper Ridley所说,当议会第一次召开时:“当維泰博人卡洛·波拿巴被点到名时,他这样回应:‘共和国万岁!’(Viva la Repubblica!)”他参加了保卫罗马的战争,对抗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派遣的4万法国人组成的部队。在1849年7月共和军被打败后,他离开罗马,然后去了马赛,但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命令他离开。 後来他旅居英格兰,出席了伯明翰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之后他访问了居住在苏格兰南部的威廉·查顿。他后来准备系统分类世界上的所有鸟类,访问了全欧洲的博物馆去研究其中的藏品。在这段时间中他被允许返回法国,将巴黎作为他度过余生的地点。在他去世之前,他发表了《Conspectus Generum Avium》的第一卷,而第二卷是由赫尔曼·施勒格尔(Hermann Schlegel)校订的。.
夏尔·拿破仑
#重定向 夏尔·波拿巴.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夏尔·拿破仑
威斯特法倫王國
威斯特法伦王国是一個1807年-1813年間在現時德國境內存在的國家。雖然官方上威斯特法伦是一個獨立王國,但實際上卻是法國的附庸國,由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波拿巴統治。雖然王國有「威斯特法伦」一詞,但王國只擁有這地區的一小部分。 威斯特法伦王国是由西元1807年普魯士王國於提爾西特條約中割讓的領土、馬德堡公國、前漢諾威選候國、不倫瑞克-呂訥堡公國和黑森等選候國所組成。王国的首都是卡塞爾,國王居住於威廉高地王宮,入住後改名為拿破崙高地王宮。王国亦是萊茵邦聯的一員。 為了成為拿破崙的「模範國家」,政府重新編寫了一部憲法,而且進行了一連串的社會改革,包括取消農奴制、容許私人企業、推行拿破崙法典、以及度量衡改為公制等等。在拿破崙征服之前,言論自由仍然受到剝削、而且政府亦有一套審查制度監察人民。而王国必須向拿破崙提供士兵和財政支援以協助戰爭,因此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 西元1813年9月俄軍哥薩克騎兵包圍卡塞爾,完全擊潰法軍並重奪該城。10月1日哥薩克騎兵完全征服了整個王國,但三日後国王熱羅姆·波拿巴帶領法軍回歸,並預備重奪卡塞爾。接著黑森-卡塞爾選帝侯威廉一世很快到達,而哥薩克騎兵亦再次圍困該城。隨着拿破崙1813年10月19日在萊比錫戰役中的失敗,俄軍宣佈王國瓦解,而且回復至1806年時的狀態。.
列寧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列寧
科西嘉岛
科西嘉岛(科西嘉语:Corsica;Corse)是西地中海的一座島嶼,也是法國最大的島嶼,处于意大利西方,法国东南部及萨丁岛的北方。气候为地中海式气候。 科西嘉島原属热那亚共和国,1768年协议卖给法国。科西嘉现在是法国的大區(région),不同于法国本土的其它大区,科西嘉大区拥有特殊领土集体地位。面积约8,682平方公里,2008年有30万人口。该岛分为南科西嘉省和上科西嘉省。该岛长期以来由于热那亚共和国实行的暴政而意图独立,被卖给法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存在从法国独立的欲望。岛上大部份地区都是山,最高点为Monte Cinto(海拔2,710米)。科西嘉的附加稅稅率比法国略低。 岛上有一个天然公园,保护几千种稀有的动植物。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斯坎多拉自然保护区也在内。.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科西嘉岛
约瑟夫·波拿巴
约瑟夫·波拿巴,那不勒斯国王,西班牙国王(Joseph Napoleon Bonaparte, King of Naples, King of Spain,)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哥哥。卡洛·波拿巴(Carlo Buonaparte)和他的妻子玛利亚·莱蒂西亚·拉莫利诺(Letizia Ramolino)之子。被封为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國王(1806年至1808年)和西班牙国王。他从1808年6月6日至1813年12月11日名义上是西班牙国王,在1812年6月13日他返回法国,並在拿破崙帝國瓦解後流亡美國(1817年至1832年),最後返回法國並在佛羅倫斯辭世。.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重定向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義大利王國 (拿破崙時代)
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是義大利統一之前,在1805年到1814年期間,在現在的義大利國土上的一個已不存在的國家。由拿破崙扶植。范圍包括了今日義大利的北部及中東部地區。首都位於米蘭。 義大利王國是自義大利共和國與威尼斯統合誕生的國家。君主是拿破崙本人。隨著拿破崙在歐洲戰事上的失利,1814年4月6日,拿破崙宣布退位。隨後義大利王國滅亡。 Category:意大利历史上的王国 Category:法蘭西第一帝國.
热罗姆·波拿巴
杰罗姆·波拿巴(Jérôme Bonaparte,),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皇朝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幼弟,法国元帅及威斯特法倫王國国王(1807-1813)。.
瑪麗·路易莎
奧地利的瑪麗·路易莎(Maria Luise von Österreich,),原為奧地利女大公瑪麗·路易莎(Erzherzogin Maria Luise von Österreich),婚後成為法國皇后瑪麗·路易莎 (impératrice Marie Louise des Français)。1817年,受封為帕爾馬、皮亞琴察和瓜斯塔拉女公爵。 她是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第二位妻子,並因此是法蘭西帝國皇后。她是瑪麗·安托瓦內特之姪孫女、羅馬王拿破崙二世之母。.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瑪麗·路易莎
百日王朝
日王朝(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爾巴島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鐵盧戰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 事件也被称为第七次反法联盟之战。联盟包括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奥地利与数个德意志邦国。它们都宣称拿破仑是罪犯,而不是法国皇帝。.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百日王朝
荷兰王国 (傀儡国)
荷兰王国(荷兰语:Koninkrijk Holland,法语:Royaume de Hollande)是1806年到1810年期间,由法兰西第一帝国所扶持的一个傀儡国。领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荷兰。此外还包括了现在德国的部分领土。1810年,荷兰王国被法国直接吞并,宣告灭亡。.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西班牙
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
讓-克里斯托夫·拿破崙(Jean-Christophe Napoléonde Badts de Cugnac, Chantal.
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荷蘭國王稱路德維克一世,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弟弟。妻子是拿破崙的繼女,約瑟芬和前夫博阿爾內所生的女兒奧坦絲。兩人共有三個兒子,其中幼子就是後來的拿破崙三世。 路易早年參軍,並隨拿破崙遠征埃及,年僅25歲就擔任將軍。拿破崙征服荷蘭後,於1806年封路易為荷蘭國王。不過路易反對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並拒絕派兵支援拿破崙入侵俄羅斯。1810年,拿破崙迫路易退位,荷蘭併入法國。路易退位後仍留在荷蘭三年。 路易後回到法國度過晚年,在1846年7月25日去世,葬於法國聖勒拉福雷。 Category:波拿巴家族 Category:荷蘭君主 Category:義大利裔法國人 Category:金羊毛騎士.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路易·波拿巴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重定向 拿破崙六世.
那不勒斯王国
那不勒斯王国(Regnum Neapolitanum,Regno di Napoli),是一个包括意大利半島部分和教皇国南部。时间从1282年至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的创立是西西里晚祷战争的结果。当西西里岛发生起义以及被阿拉贡联合王国镇压之后,西西里分离成为西西里王國。那不勒斯仍然官方称为西西里王国,这个是先前王国的名称。1816年,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王国重新联合成为兩西西里王國。.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那不勒斯王国
若阿尚·缪拉
若阿尚·缪拉(Joachim Murat,),法兰西第一帝国军事家、元帅(1804年起)。曾任贝尔格和克莱沃公爵(1806年起),后成为那不勒斯国王(1808年~1815年在位)。他以杰出的骑兵指挥官和勇武绝伦的战士而著称。.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若阿尚·缪拉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英国
欧仁·德·博阿尔内
欧仁·德·博阿尔内(Eugène de Beauharnais;)法国军事家,为亚历山大·德·博阿尔内子爵与妻子约瑟芬的独子。 出生在法国首都巴黎。其父在雅各宾专政时期被控叛国罪,送上断头台。后来,其母约瑟芬嫁给了拿破仑·波拿巴,欧仁被拿破仑收为继子。因自身的军事才能和母亲约瑟芬的关系,欧仁获得拿破仑的重用。他在镇压旺代省的叛乱中立功,被提拔为中校。后来作为拿破仑的副官,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他在1799年的阿卡战役中英勇作战而负伤。 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成为法兰西第一执政,欧仁担任拿破仑的卫队长。1804年拿破仑称帝之后,欧仁获封为皇子和意大利亲王,但没有皇位继承权。1807年,他宣称对意大利王位的继承权,随后成为威尼斯亲王。 在与第五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欧仁被任命为意大利军总司令,拿破仑派遣雅克·麦克唐纳作为他的军事顾问。1809年,欧仁在萨奇莱被击败,但旋即在杰尔取得决定性胜利。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发生之后,意大利军被拿破仑召回,此后欧仁跟随拿破仑参加了华格姆战役。 在后来的远征俄罗斯之时,欧仁参加了博罗金诺战役和小雅罗斯拉夫韦茨战役。拿破仑与缪拉撤退之后,欧仁率领剩余的部队,于1813年到达德国。 第六次反法同盟结成之后,欧仁参与吕岑会战,随后被拿破仑送回了意大利。欧仁成功抵御了奥地利的进攻,直到翌年拿破仑退位为止。此后欧仁前往慕尼黑居住,获得岳父巴伐利亚国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庇护,并不再支持拿破仑。 欧仁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波拿巴皇室中最有才能的人物之一。 Category:拿破仑战争法国军事人物 Category:波拿巴家族.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欧洲
歐洲大陸
歐洲大陸,又稱歐洲本土或簡稱歐陸,也是歐洲的主體大陸,明確地排除島嶼。.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歐洲大陸
法國政治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於1958年9月28日由法国民眾全體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4日制訂的憲法決定了第五共和國的國家政体運作方式。此後憲法經歷多次修訂,增強了行政機關與議會的權力。.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法國政治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歷經以下階段.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法国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法国大革命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兰西第二帝国又简称为第二帝国(法语:Second Empire),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法国建立的君主制政权(1852-1870年),后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而先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简称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体。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成功後,七月王朝崩溃,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國,后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 在法国历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政权和政体。它是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Bataille de Waterloo,Slag bij Waterloo,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國,荷蘭聯合普魯士王國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布魯塞爾南部的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戰役。這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在这場戰役中,大英帝國的威靈頓公爵和普魯士的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馮·布呂歇爾指揮的英普聯軍擊敗了拿破崙指揮的法軍,這場戰役的勝負決定了拿破崙所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国的覆滅。後世也經常將重大的失敗代稱為滑鐵盧。 1815年拿破崙率旧部逃离厄爾巴岛,重返巴黎。英國、普魯士、奥地利等國結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分頭包圍法國。威靈頓公爵和馮·布呂歇爾指揮的英普聯軍集結在法國東北邊境。拿破崙乘反法同盟的軍隊尚未集結完成先發制人,6月16日率領12万法軍主力在里尼之戰击败馮·布呂歇爾将军率领的普軍,隨後派遣埃曼努尔·格鲁希元帥帶領3万3千名法軍追擊逃跑的普軍,自己則赶到比利时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威靈頓公爵率领的英軍對峙。但是格魯希未能按命令消滅逃跑的普軍,反而讓普軍擺脫了追蹤。馮·布呂歇爾花了一个上午重整軍隊,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鐵盧。爲等待地面乾燥,法軍于6月18日午後才向英軍發起進攻。戰役中法軍的優勢騎兵不斷衝擊英軍的方陣,晚6時正當拿破崙將要宣佈獲勝之刻,馮·布呂歇爾率领的普軍赶到并猛攻法軍右翼。晚9時,法軍被普軍突破而崩潰。 滑鐵盧戰役後,聯軍很快攻佔巴黎,拿破崙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岛,于六年後逝世。.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滑铁卢战役
托斯卡納大公國
#重定向 托斯卡纳大公国.
托斯卡纳大公国
托斯卡納大公國(意大利語:Granducato di Toscana;拉丁語:Magnus Ducatus Tusciae)為一個在1569年至1859年間,存在於意大利中部的國家。為第一個廢除死刑的主權國家。 此大公國取代之前的佛羅倫斯公國,並一直維持在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一帶的統治。而在其北方,同屬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一部分土地,則另外建立了馬薩與卡拉拉公國,以及盧卡共和國(Repubblica di Lucca)與後來建立的盧卡公國。1860年,托斯卡納大公國被由薩丁尼亞主導的意大利王國所合併。.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拿破崙戰爭
拿破仑·维克托·波拿巴
#重定向 拿破崙五世.
拿破仑·路易·波拿巴
拿破仑·路易·波拿巴 (Napoléon-Louis Bonaparte;)或称荷兰国王路德维克二世是荷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與奥坦絲·德·博阿爾內王后之次子。其父为皇帝拿破仑一世之弟,其母为拿破仑一世的前妻约瑟芬·德·博阿尔内与博阿尔内子爵的女儿。.
拿破仑·欧仁·路易·波拿巴
#重定向 拿破崙四世.
拿破仑三世
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即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éon Bonaparte),出生时名为夏尔-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唯一一位总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亦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继承人,亦是其妻約瑟芬皇后的外孫,拿破崙一世繼孫,(拿破崙三世之母為約瑟芬和前夫所生)他在1848年当选总统之后,在三年后发动了一次政变,获得成功。他随即在次年,亦即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称帝。1870年9月4日,他战败退位。他是法国第一个普選產生的总统和最后一个君主。 拿破仑三世知名的主要原因是,他对外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他企图消除欧洲协调对法国的制约,在欧洲范围内,重建法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兰西殖民帝国。拿破仑三世反对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反动主义政策,支持民族主义,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君主。在近东方面,他联同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国,重建了法国在累范特地区的影响力,为法国取得了马龙尼基督徒保护者的称号。同时间,拿破仑三世在罗马部署部队,防范意大利吞并教皇国。后来他又击败了进犯教皇国的意大利志愿军上述举动为他赢得了国内天主教徒的支持。 在远东方面,拿破仑三世在印度支那和新喀里多尼亞建立了法国殖民地。他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之中,维护了法国在华利益。不过,由拿破仑三世所发动的对朝战役,和他所派出的佐幕军事代表团一样,都遭到了失败。他在墨西哥进行的军事干涉,也在墨西哥人的反抗和美国的外交压力之下,被迫结束。 在内政方面,拿破仑三世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他下令对巴黎进行大幅度改造,为现代城市塑造了轮廓。 色当会战完结后三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拿破仑三世被迫流亡英国。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二世(Napoléon II,),即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François Joseph Charles Bonaparte),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与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路易莎(Marie-Louise)之子,生于杜伊勒里宫。 他出世后即被封作“罗马王”(Roi de Rome),为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位的继承人。1813年拿破仑一世在莱比锡戰役中战败,次年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法国元老院随即废除了拿破仑一世的帝位。拿破仑一世在枫丹白露宮宣布退位,在退位诏书中他希望由“罗马王”即位、路易莎皇后摄政。但是在保王的塔列朗游说下,反法同盟最终使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弗朗索瓦被母亲带到她位于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被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那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Prince of Parma,1814年-1818年)和莱希斯塔德公爵(Duke of Reichstadt,1818年-1832年)。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继位,“”——拿破仑的支持者依然称弗朗索瓦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由于身患肺结核,弗朗索瓦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终于在1832年于维也纳去世。.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拿破仑二世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查看 波拿巴皇朝和普法戰爭
1848年革命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英语:Spring of Nations)或人民之春(英语: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裝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但是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1848年革命还是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并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及意大利统一运动。.
另见
天主教徒家族
- 勃艮第王朝
- 博爾蓋塞家族
- 博羅梅奧家族
- 卡佩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
- 富格尔家族
- 希尔顿家族
- 德拉羅維雷
- 斯福尔扎家族
- 格里马尔迪王朝
- 法尔内塞家族
- 波吉亞家族
- 波拿巴王朝
- 波旁王朝
- 瓦盧瓦王朝
- 盧森堡王朝
- 科波拉家族
- 科隆納家族
- 維斯孔蒂家族
- 美第奇家族
- 肯尼迪家族
- 貢扎加家族
意大利貴族家系
- 佩波利家族
- 博爾蓋塞家族
- 博羅梅奧家族
- 埃斯特家族
- 奧比奇家族
- 奧爾西尼家族
- 巴貝里尼家族
- 帕莱莫尼德家族
- 帕齊家族
- 德拉·托雷家族
- 德拉羅維雷
- 斯特罗齐家族
- 斯福尔扎家族
- 格里马尔迪王朝
- 法尔内塞家族
- 波吉亞家族
- 波拿巴王朝
- 潘菲利家族
- 皮科罗米尼家族
- 維斯孔蒂家族
- 美第奇家族
- 貢扎加家族
- 霍亨斯陶芬王朝
- 馬拉泰斯塔家族
法國貴族家系
波拿巴家族
- 卡洛·波拿巴
- 吕西安·波拿巴
- 埃莉萨·波拿巴
- 夏尔·吕西安·波拿巴
- 夏尔·波拿巴
- 奧坦絲·德·博阿爾內
- 小行星45
- 拿破仑·路易·波拿巴
- 拿破仑一世
- 拿破仑三世
- 拿破仑二世
- 法国王冠珠宝
- 波拿巴王朝
- 热罗姆·波拿巴
- 瑪麗亞·萊蒂西亞·拉莫利諾
- 约瑟夫·波拿巴
- 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 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
- 路易·波拿巴
- 雷內·奧柏戎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