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俱利伽羅峠之戰

指数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32 关系: 加賀國壽永安德天皇平安时代平忠度平維盛平行盛平氏京都今井兼平以仁王信濃國俱利伽羅峠北陸道火炬義仲四天王田單隘口鞍部越中國越前國齐国近畿能登國阳历樋口兼光源平合戰源義仲源行家源氏日本5月11日

加賀國

加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加州。加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石川縣南部。.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加賀國 · 查看更多 »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壽永 · 查看更多 »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安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忠度

平忠度()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歌人。他是平忠盛的第六子,藤原為忠之女所生。他也是平清盛的同父異母弟,官至正四位下薩摩守。 平忠度於天養元年出生於紀伊國的熊野地方,擅和歌,師事於藤原俊成。根據《平家物語》記載,1183年平家撤離京都之時,忠度獨自返回京都求見俊成,將自己所寫的和歌百餘首交給了他。後來俊成編撰《千載和歌集》的時候,收錄了忠度的和歌《故鄉之花》一首: 但因忠度是俊成朝敵的緣故,故將該首和歌作者署為佚名。直到後來編纂《新敕撰和歌集》之時,才將作者改為「薩摩守忠度」。 平忠度曾參與討伐以仁王、源賴政的戰鬥。1180年,參與富士川之戰。1183年,作為平家的一員武將,參加了俱利伽羅峠之戰,為源義仲所敗,逃得性命。1184年,在一之谷之戰中,平家戰敗,忠度敗走,被源氏方面的岡部忠澄追擊。忠澄看見忠度的牙齒被染黑,從而認出是平家的武士,上前將他殺死。因忠度文武雙全且擅長和歌,當源氏的武士得知忠度被殺後無不為之惋惜。戰後,岡部忠澄尊忠度為菩提,在今崎玉縣深谷市的清心寺為他建立供養塔。 相傳兵庫縣明石市的「忠度塚」是平忠度的墳墓,其附近的天文町原名「忠度町」。神戶市長田區駒之林有忠度的「腕塚」(葬其手臂之墓),為神戶市認定的地域文化財。腕塚附近有忠度的「胴塚」(葬其屍身之墓)。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歌人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战争身亡者.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忠度 · 查看更多 »

平維盛

平維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嫡孫,平重盛的嫡男。異母弟平資盛、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平宗實。官位從三位右近權中將,人稱小松中將。.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維盛 · 查看更多 »

平行盛

平行盛()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名武士,出身伊势平氏。平清盛次子平基盛的长子。极官正五位下左马头。.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行盛 · 查看更多 »

平氏

平氏是由日本天皇在平安時代賜姓的皇族之一,第一批改姓平氏由桓武天皇稱為桓武平氏、仁明天皇系屬稱為仁明平氏、文德天皇系屬稱為文德平氏以及光孝天皇系屬的光孝平氏,一般而言,平氏多指桓武天皇的平氏。 桓武平氏又分为很多支流。其中以葛原親王流最为繁盛,其他还有万多親王流、仲野親王流以及賀陽親王流。此后,葛原親王的长子平高棟的后裔又称为高棟王流;三子平高望的后裔则称为高望王流。日本昌泰元年(898年),平高望将其子国香、良兼、良将派往各个领地,此后平氏在地方上的势力更加巩固。这一时期以关东武士集团为基础形成了“坂東平氏”,其中,平高望的側室之子良文的子孙在关东地方分散成为三浦氏、土肥氏、秩父氏、千葉氏等武家,所以良文流也被称为“坂東八平氏”。平国香的孙子平維衡,为避乱迁往伊势地方,其后裔称为“伊勢平氏”,属于坂東平氏的庶流。 平維衡之曾孙平正盛的直系后裔,被称为平家。平安時代末期,平正盛之孙平清盛将平氏政权带到了荣华的顶峰,但随即衰落。在源平戰爭中,平家被源家击败后覆亡。由於池禪尼在平治之亂後曾保住了賴朝的性命,因此賴朝同意保住其子平賴盛官位和莊園,成為在壇之浦之戰後伊勢平氏中唯一倖存的一支。《平家物語》一书描写的就是这一支平氏。平家也泛指伊勢平氏。.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氏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今井兼平

今井兼平(),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通稱今井四郎、今井四郎兼平。正式姓名為中原兼平(なかはら の かねひら)。父親是中原兼遠。他也是樋口兼光和巴御前的兄弟。義仲四天王之一。 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他負責阻斷敵方退路而立下大功。但隨著木曾軍之後戰敗,最後他與木曾義仲奮戰至最後一刻後自刃。在《平家物語》的「木曾殿最期」這一段文字中,把他最後的人生作了悲壯美的詮釋。 傳說的墓地:長野市川中島兼平塚。此外在滋賀縣大津市晴嵐亦有相傳是他的墓地。 神社:長野市川中島鎮座之今井神社和松本市今井神社皆是以他為主神祭祀。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中原氏 Category:信濃國出身人物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今井兼平 · 查看更多 »

以仁王

以仁王()日本平安時代人物。後白河天皇第三皇子,為閑院流藤原季成的女兒藤原成子所生。他的府邸在三條地方的高倉,因此也被稱為高倉宮親王。 以仁王是後白河天皇的第三皇子,由於次兄守覺法親王出家為僧,因此《平家物語》將他記載為後白河的第二皇子。以仁王幼年曾跟隨天台座主最雲法親王出家學習佛法,但應保2年(1162年)最雲圓寂後就還俗了。 以仁王自幼才學出眾,擅於創作和歌和吹笛,且能寫一手好字。後白河上皇最初試圖將他立為六條天皇的太子,但由於建春門院的作梗而作罷。永萬2年(1165年),建春門院和後白河上皇所生的兒子憲仁親王成為了皇太子。同年,15歲的以仁王在近衛河原秘密舉行了冠禮,此後成為八條院暲子內親王的養子。仁安元年(1166年),以仁王的舅舅藤原公光被罷免了權中納言兼左衛門督的官職,以仁王繼位的夢想徹底破滅。此後以仁王被後白河天皇疏遠,被降為親王,過起了隱居生活。 治承三年(1179年),平清盛發動政變,幽禁了後白河法皇並廢止了院政。次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抗平氏奪位,自稱「最勝親王」,並向關東的源氏各族發出討伐平家的令旨。不久事泄,太政大臣平清盛假借法皇的名義將以仁王開除了皇籍,賜名「源以光」,並派人前往以仁王的住所,要把他流放到土佐國去。以仁王得知此事,與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出奔三井寺,並向延曆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曆寺拒絕,以仁王等人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平清盛派出平知盛、平重衡、平行盛、平忠度等人率兵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賴政、源仲綱、源兼綱等人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於鳥居前遇到平家武士藤原景高、藤原忠綱的襲擊,中箭落馬身亡。 然而很少人曾經見過以仁王容貌,因此當時日本民間流傳著以仁王依然活著的流言。雖然以仁王舉兵失敗了,但其令旨卻成為了源賴朝、源義仲等各地源氏起兵討伐平家的理由,最終平家政權被推翻。京都的朝廷曾一度將東國所流傳的以仁王令旨當作偽物,直到建久7年(1196年),以仁王一直被稱作「刑人」,當作謀反的人物。(《玉葉》建久7年正月15日条)。 長子北陸宮,在以仁王舉兵失敗後逃亡北陸道,後來被舉兵討伐平家的源義仲奉為主公。源義仲率源氏武士進入京都後,曾一度試圖將北陸宮扶上皇位,但被後白河法皇拒絕了。次子若宮則被平家逮捕,被迫出家,法號道尊。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有高倉神社。.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以仁王 · 查看更多 »

信濃國

信濃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信州。信濃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長野縣。.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信濃國 · 查看更多 »

俱利伽羅峠

俱利伽羅峠位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津幡町俱利伽羅和富山縣小矢部市石坂的界線之上,是古代道路北陸街道加賀國與越中國的國境交界之處。 廣義的俱利伽羅峠則包括其北方的天田峠等地。 1183年時源氏與平氏曾在此(參閱源平合戰)發生俱利伽羅峠之戰。 現在日本的國道8號與北陸本線鐵路在這裡有隧道通過。.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俱利伽羅峠 · 查看更多 »

北陸道

北陸道()可以指:.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北陸道 · 查看更多 »

火炬

火炬,又称火把,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一般为木棒一端绑上易燃的物品(如浸有油脂或沥青等的破布)制成。在建筑内部使用的时候可以插在墙上的架子裡,野外使用则为手擎。传统上火炬象征着光明、启蒙。 火炬也是雜技丟擲技中使用的道具之一。在黑暗的背景下,飞动的火焰后面会拖曳一条光亮的痕跡,因而格外引人注意。.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火炬 · 查看更多 »

義仲四天王

義仲四天王,即木曾義仲起兵討平家時最為倚重的四員大將。分別為樋口兼光、今井兼平、根井行親、楯親忠。其中樋口兼光(又稱樋口二郎)是信濃權守中原兼遠之子,兼平(又稱今井四郎)及巴御前之兄。根井行親本姓滋野,又稱根井小彌太,是左衛門尉國親之子,是信濃大姓,義仲初起兵時兼遠以之託於幸親,相助甚多,最後與子親忠(又稱楯六郎)在六條河原與東軍力戰,皆歿於陣。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義仲四天王 · 查看更多 »

田單

單,也作陈单,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臨淄人,齊國的軍事家,原為齊都臨淄管理市場的小吏 。在即墨之戰中以「火牛陣」破燕軍,及後收復七十城。.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田單 · 查看更多 »

隘口

口可以指:.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隘口 · 查看更多 »

鞍部

鞍部(saddle)為山脊上兩山間的低淺處,形似馬鞍,故稱之。來往被山相隔的地方,最短的路徑一般都是經過鞍部,因而形成山的重要通道,故又稱之為山口(mountain pass)或埡口。有些鞍部附近坡度較為平緩,常稱之為嶺。 在軍事上,鞍部是一個容易防守的地方,只須少量兵力便可守住,使敵軍不能跨越,因而常在此設置关卡或其他軍事設施,此時會稱之為隘口。 世界上有诸多鞍部为旅行、貿易的重要通道;同樣也是战争、民族迁徙的必經要道。.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鞍部 · 查看更多 »

越中國

越中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中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富山縣。.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越中國 · 查看更多 »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越前國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近畿

#重定向 近畿地方.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近畿 · 查看更多 »

能登國

能登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能州。能登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石川縣北部的能登半島。.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能登國 · 查看更多 »

阳历

陽曆(又稱太陽曆,Solar Calendar),為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現出太陽直射點的週期性變化,所制定的曆法;不據月亮的月相周期,歲實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閏年二十九日。 在華語文化中,「陽曆」一詞有時會被特指為公曆,以與中國傳統的農曆或陰曆有所區別。.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阳历 · 查看更多 »

樋口兼光

樋口兼光()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中原兼遠的次子。今井兼平和巴御前之兄。通稱樋口次郎。正式姓名為中原兼光(なかはら の かねみつ)。是木曾義仲乳母之子,為義仲四天王之一。 義仲舉兵時,樋口兼光即左右相隨。在俱利伽羅峠之戰等戰役立下斷絕平氏大軍後路的戰功。義仲軍入京後在法住寺合戰拘捕後白河法皇。 元曆元年義仲戰敗自殺後,源頼朝下令將他斬首。當時源範賴和源義經都曾為他求情,但未果。 此外,日本戰國時代上杉景勝著名的軍師直江兼續(本名樋口兼續)即為他的子孫。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中原氏 Category:樋口氏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Category:信濃國出身人物.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樋口兼光 · 查看更多 »

源平合戰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源義仲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源行家

源行家()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一名武將。出生河內源氏,是源為義的第十子,也是源義朝和源義賢的弟弟。因此按照輩分來說是源賴朝和木曾義仲的叔父。人稱新宮十郎或十郎藏人。 源行家原名義盛,其同胞妹妹鳥居禪尼是在熊野三山擔任要職的行範的妻子。由於住在熊野新宮,被人稱為新宮十郎。在1159年的平治之亂中,源義盛參加了兄長義朝的叛亂軍。戰敗後成功逃回熊野並隱居20餘年。1180年(治承4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各地的源氏發出舉兵討伐平家的令旨。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召義盛出山,補八條院的藏人一職,並改名「行家」。從此以後被人稱為十郎藏人。 源行家勸說侄兒源賴朝起兵反對平家,但後來卻同賴朝的部下不和。1181年(養和元年),行家同平家方面的平重衡在墨俁川交戰,行家大敗,逃往三河國的矢作川,隨後投奔賴朝。行家向賴朝請求領地,但被賴朝拒絕;因此投奔木曾義仲麾下。 1183年,源行家同木曾義仲麾下的楯親忠帶兵防禦位於能登國志雄山的平家軍。隨後木曾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平家,取道宇治川,與木曾義仲進入京都謁見後白河法皇。行家與義仲爭奪拜謁的順序,被封為從五位下備後守;但行家不願要備後國,改封備前守。法皇沒收了平家的土地,賞賜給行家和義仲。 木曾義仲的部下在京都胡作非為,引起了法皇和公卿的不滿。源行家意識到了這一點。當時平家的勢力在屋島站穩了腳跟,為了避免惹禍上身,行家自請率兵征討西國的平家。在播磨國的室山被平知盛、平重衡擊敗,逃往和泉國。 次年源賴朝派遣源範賴、源義經攻滅木曾義仲的勢力,召行家回京。此後源行家同源義經關係親密,但是同賴朝有矛盾。行家以和泉國和河內國(河內源氏的發源地)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半獨立式根據地。 1185年,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滅亡後,源行家同源義經結盟,後白河法皇也下達了討伐源賴朝的院宣。然而支持行家的武士很少,不久以後源賴朝率軍上洛,反將源行家和源義經封為朝敵。行家和義經試圖逃往西國以尋求平家餘黨的支持,但在大物浦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而失敗。源賴朝的追兵隨後趕到,行家藏匿在和泉國近木鄉的在廳日向權守清實(後畠中城)的屋敷中。翌年被當地人告發,為北條時定的部下逮捕,同次子家光、三子行賴一起被斬首。.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源行家 · 查看更多 »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5月11日

5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131天(闰年是1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4天。.

新!!: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5月11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俱利伽羅之戰俱利伽羅山之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