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关系: 安息日,亚美尼亚语,以賽亞書,他提安,但以理,福音书,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约维安,马赛的根拿丢,逾越節,沙普尔二世,旧约圣经。
- 270年出生
- 345年逝世
- 4世纪基督教圣人
-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
- 基督教教父
安息日
安息日(שַׁבָּת,含有“休息,停止,終止”的意思)是猶太教每週一天的休息日,根据神的有关命令纪念神创世六日后休息的第七日。安息日在摩西获得的十诫中有明确指出。 根據摩西律法所定的安息制度,以色列人在每七天一次的聖日、每年幾個特定的日子、 每七年一次和每五十年一次的聖年,都必須守安息。猶太人每七天所守的安息日,按照猶太曆,是從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當安息日開始時猶太教徒會點起蠟燭,而時間按當地日落時間而定。安息日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它是一個記念上帝和思考生命的精神層面,並花時間陪伴家人的一天。現代社會的星期六作為多數國家的公眾假期,便是受此影響。.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安息日
亚美尼亚语
亞美尼亞語(Հայերեն或Hayerēn)是亞美尼亞共和國及不被普遍承认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官方语言,屬於印欧语系的一支,但它沒有任何近似語言,其38個字母的拼音系統更是獨特的,不少語言學家因此對亞美尼亞語產生興趣。 亞美尼亞語目前廣泛被亞美尼亞人使用。 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歸為印歐語系的一個獨立語族。亞美尼亞語與希臘語有一些共有衍徵。部分語言學家將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印度-伊朗語族歸類於印歐語系之下,因為它們有一些共有衍徵。最近亦有一些語言學家提出將希臘語、亞美尼亞語、弗里吉亞語(Phrygian)及阿爾巴尼亞語歸入印歐語系下的一個「巴爾幹語族」(Balkan)。 亞美尼亞語有一個漫長的文學史,其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是五世紀的聖經翻譯。它的詞彙在其歷史上受伊朗的語言影響,特別是帕提亞語(Pathian),此外還受希臘語,拉丁語,古法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影響。現代亞美尼亞語有兩種規範的形式,東亞美尼亞語和西亞美尼亞語,兩者都可以用於理解當代亞美尼亞方言。幾乎絕跡的Lomavren語是一個深受羅姆語(吉普賽語)影響的方言,使用亞美尼亞語的語法及大量由羅姆語演變而來的詞彙,例如數字。.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亚美尼亚语
以賽亞書
《以賽亞書》或天主教译作《依撒意亞先知書》(ספר ישעיה / Sefer Y'sha'yah)是《聖經》的第23本書(天主教聖經第29本),由先知以賽亞執筆,大約在公元前723年之後完成。記載關於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背景資料,以及當時猶大國的人民在耶和華前所犯的罪,並透露耶和華將要採取判決與拯救的行動。在第53章整章描述大約在700年之後將臨的彌賽亞耶穌的遭遇與人格特質。 主題:耶和華藉著成為肉體、釘死十架、復活、升天、並再來的基督所施的救恩。.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以賽亞書
他提安
他提安(Tatian)是亞述人,受過希臘哲學和文學的教育。於150年至165年信仰基督教,且是游斯丁的學生。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指出後來他成為異端,在172年建立禁戒派(Encratites)的靈智宗(諾斯底派)。他寫過一本護教書(Apologies)《Oratio ad Graecos》,對於基督教神聖純潔及神聖的時代做辯護。他依據四福音中耶穌生平事跡編了一本《四福音合參》(Diatessaron),成為敘利亞教會(Syriac Orthodox Church)的經典。愛任紐、特土良、亞歷山大的革利免都是他的敵對作家。.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他提安
但以理
但以理(希伯來文:דָּנִיּאֵל)(?-前530年),天主教聖經譯作達尼爾,巴比倫名字是伯提沙撒,聖經中說是猶大國的希伯來人。前607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擄,並在巴比倫宮廷接受教育。 舊約聖經但以理書中,他與另外三個希伯來年青人被選中服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倫國中任職。因為解釋尼布甲尼撒二世不能理解的夢,在巴比倫受王重用。及至巴比倫伯沙撒亡國,直到被波斯米底亞雙元帝國取代,但以理都一直被重用。在其後的波斯帝國,更受任官職。前530年死後被葬於首都蘇薩(Susa,在今日伊朗西部的胡澤斯坦省),並建有一個巨型華麗的墓園。後來帖木兒帝国入侵波斯,把他的骸骨擄到今日烏茲別克的撒馬兒罕安葬,原因不明。.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但以理
福音书
福音書(Gospel,Ευαγγέλιο;唐朝景教譯「阿思瞿利容經」)是以記述耶穌生平與復活事蹟為主的文件、書信與書籍。在基督教傳統中,它通常意指《新約》聖經中的內容。更狹義的說法,則是專指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但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對福音書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福音書已經失傳,如《希伯來福音書》;有些福音書則被主流教會認定是偽經,如《巴拿巴福音》、《多馬福音》、《猶大福音》、《雅各福音書》等。.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福音书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
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或稱第一尼西亞會議),是於公元325年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尼西亞(今 土耳其布爾薩省伊茲尼克)召開的基督教大公會議。此會議乃基督教歷史第一次的世界性主教會議,確立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宗教法規和現今普遍基督教會接納的傳統教義。在基督教被國教化過程中,會議亦為關鍵之一。.
约维安
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約維安努斯(Flavius Claudius Iovianus,)。羅馬皇帝尤利安在遠征波斯的薩珊王朝時陣亡,於是約維安便在行伍之中被擁立為新皇帝,時為公元363年6月26日。.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约维安
马赛的根拿丢
赛的根拿丢(Gennadius of Massilia 或 Gennadius of Marseille,亦作 Gennadius Scholasticus,卒于约496年),5世纪教会司铎和历史学家。其代表作 De Viris Illustribus(意即“名人传”,"Of Illustrious Lives"),记载了超过九十位当时基督教人物的生平,是耶柔米同名作品的续篇。.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马赛的根拿丢
逾越節
逾越節是猶太教節日,紀念上帝在殺死埃及一切頭胎生物,並殺死埃及人的長子時,越過以色列人的長子而去。.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逾越節
沙普尔二世
沙普尔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伊朗萨珊王朝国王(309年—379年在位)。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沙普尔二世
旧约圣经
《舊約聖經》是基督教對《聖經》全書的前一部分的常用稱呼。舊約聖經原是猶太教主要經籍《塔納赫》。《圣经》本身显示《旧约》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开始撰写,直到耶稣降生前大约500年完成,前后经历大约1000年左右。有学者认为是由巴比伦之囚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一世纪,在此段约240年的时间写成,后来被基督宗教全盘收納為《聖經全書》的前部分。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很多内容也相同。不同的基督宗教所承認的《舊約聖經》略有不同,天主教版本承認46--;東正教版本承認50--;基督新教版本則為39--。 《舊約聖經》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經(又稱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書和先知书四部分。舊約聖經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的教義看来與耶稣诞生后成書的《新约圣经》相承。.
查看 亞弗拉哈特和旧约圣经
另见
270年出生
345年逝世
- 亞弗拉哈特
- 庾翼
4世纪基督教圣人
- 亚他那修
- 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
- 亞弗拉哈特
- 亞歷山大一世 (亞歷山大宗主教)
- 吉米尼亚诺
- 君士坦丁大帝
- 启蒙者格列高利
- 圣尼古拉
- 圣法比奥拉
- 圣阿格尼丝
- 安波羅修
- 尼撒的貴格利
- 帕科繆
- 弗魯門修斯
- 教宗儒略一世
- 教宗玛策林
- 教宗玛策禄一世
- 教宗美基德
- 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
- 教宗西里修
- 教宗马尔谷
- 梯里达底三世 (亚美尼亚)
- 狄迪莫斯
- 聖海倫納
- 聖瑟法斯
- 聖耶福列木
- 聖莫尼加
- 聖露西
- 聖額我略·納齊安
-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 迦帕多家教父
- 達瑪穌一世
- 都爾的瑪爾定
- 阿克蘇姆的埃扎納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
- 亚他那修
- 亞弗拉哈特
- 安波羅修
- 尼撒的貴格利
- 希波的奥古斯丁
- 帕科繆
- 烏爾菲拉
- 狄迪莫斯
- 约翰一世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 耶柔米
- 聖耶福列木
- 聖額我略·納齊安
- 該撒利亞的優西比烏
- 該撒利亞的巴西流
- 阿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