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奔腾II,寄存器重命名,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Celeron M,Core 2,缓存,赛扬,英特尔,Intel Core,Intel Core 2,Intel Core微處理器架構,NetBurst,Pentium Dual-Core,Pentium III,Pentium M,Pentium Pro,Socket 478,Socket 479,SpeedStep,SSE2,X86,Xeon,浮点数。
- Intel x86處理器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縮寫:SIMD)是一种采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多个处理器,同时对一组数据(又称“数据向量”)中的每一个分别执行相同的操作从而实现空间上的并行性的技术。 在微处理器中,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技术则是一个控制器控制多个平行的处理微元,例如Intel的MMX或SSE,以及AMD的3D Now!指令集。 圖形處理器(GPU)擁有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可程式流水線,面對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時,運算能力遠超傳統CPU。OpenCL和CUDA分別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開源和專利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運算語言。.
奔腾II
奔騰II(Pentium II)為英特爾於1997年5月7日推出的微處理器。它基於Pentium Pro使用的P6架構,但加強16位元的效能,以及加入MMX指令集。虽然MMX指令集最早出现在Pentium MMX CPU,但是其后研发的所有型号的Pentium Pro都没有包含MMX指令集,这影响在图形计算方面的性能。.
查看 P6微架構和奔腾II
寄存器重命名
寄存器重命名是计算机CPU的微体系结构(Microarchitecture)中的一种技术,避免了机器指令或者微操作不必要的顺序化执行,从而提高了处理器的指令级并行的能力。.
查看 P6微架構和寄存器重命名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查看 P6微架構和中央处理器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缩写:µP或uP)是可程式化特殊集成电路。一种处理器,其所有元件小型化至一块或数块集成电路内。一种集成电路,可在其一端或多端接受编码指令,执行此指令并输出描述其状态的信号。这些指令能在内部输入、集中或存放起来。又称半导体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主要部件。微处理器的元件常安装在一个单片上或在同一组件内,但有时分布在一些不同芯片上。在具有固定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由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逻辑单元组成。在具有微程序控制的指令集的微型计算机中,它包含另外的控制存储单元。用作处理通用资料时,叫作中央处理器。這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应用(如:Intel Pentium CPU);专用于图像资料处理的,叫作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如Nvidia GeForce 9X0 GPU);用于音讯资料处理的,叫作Audio Processing Unit音讯处理单元(如Creative emu10k1 APU)等等。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就是一块集成了数量庞大的微型晶体管与其他电子元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 之所以会被称为微處理器,並不只是因为它比迷你电脑所用的处理器还要小而已。最主要的区别別,还是因为当初各大晶片厂之制程,已经进入了1 微米的阶段,用1 微米的制造,所產製出來的处理器晶片,厂商就会在产品名称上用「微」字,强调他们很高科技。与现在的许多商业广告中,「纳米」字眼时常出现一样。 早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前,電子計算機的中央处理单元就经历了从真空管到晶体管以及再后来的离散式TTL集成电路等几个重要阶段。甚至在電子計算機以前,还出现过以齿轮、轮轴和杠杆为基础的机械结构计算机。,但那个时代落后的制造技术根本没有能力将这个设计付诸实现。微處理器的發明使得複雜的電路群得以製成單一的電子元件。 从1970年代早期开始,微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就基本上遵循着IT界著名的摩尔定律。这意味着在过去的30多年里每18个月,CPU的计算能力就会翻倍。大到巨型机,小到筆記型电脑,持续高速发展的微处理器取代了诸多其他计算形式而成为各个类别各个领域所有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动力之源。.
查看 P6微架構和微处理器
Celeron M
#重定向 赛扬M.
Core 2
#重定向 酷睿2.
查看 P6微架構和Core 2
缓存
速缓存(cache, )--原始意义是指存取速度比一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的一种RAM,通常它不像系统主記憶體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較快速的SRAM技术。.
查看 P6微架構和缓存
赛扬
赛扬(Celeron)是英特尔公司中央处理器的一个注册商标。 赛扬处理器是Intel旗下的「经济型」产品。赛扬与奔腾或酷睿处理器使用的核心相同,但不同的是,赛扬处理器往往要比高端处理器处理能力低。 AMD公司在2000年至2003年使用Duron,中文译名钻龙的处理器来与赛扬抢占低端市场份额;钻龙停产后,于2004年7月推出Sempron,中文译名为闪龙的低价处理器继续与赛扬竞争。.
查看 P6微架構和赛扬
英特尔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構處理器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伊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創辦公司,將高階晶片設計能力與領導業界的製造能力結合在一起。英特爾也有開發主機板晶片組、網路卡、快閃記憶體、繪圖晶片、嵌入式處理器,與對通訊與運算相關的產品等。“Intel Inside”的廣告標語與Pentium系列處理器在1990年代間非常成功的打響英特爾的品牌名號。 英特爾早期在開發SRAM與DRAM的記憶體晶片,在1990年代之前這些記憶體晶片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1990年代時,英特爾做了相當大的投資在新的微處理器設計上與培養快速崛起的PC工業。在這段期間英特爾成為PC微處理器的供應領導者,而且市場定位具有相當大的攻勢與有時令人爭議的行銷策略,就像是微軟公司一樣支配著PC工業的發展方向。而Millward Brown Optimor發表的2007年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品牌排名顯示出英特爾的品牌價值由第15名掉落了10個名次到第25名。 而主要競爭對手有AMD、NVIDIA及Samsung。.
查看 P6微架構和英特尔
Intel Core
#重定向 酷睿.
Intel Core 2
#重定向 酷睿2.
Intel Core微處理器架構
#重定向 Core微架構.
NetBurst
#重定向 NetBurst微架構.
Pentium Dual-Core
#重定向 奔騰雙核.
Pentium III
#重定向 奔騰III.
Pentium M
#重定向 奔腾M.
Pentium Pro
#重定向 奔腾Pro.
Socket 478
Socket 478是英特爾Pentium 4,Celeron及部份Celeron D處理器使用的插座。LGA775於2004年7月推出後逐漸取代Socket 478。 早期的Socket 478主機板,無法支援FSB 533MHz的Pentium 4處理器。到了中期情况改善,開始全數支持FSB 800MHz的Pentium 4處理器。.
Socket 479
Socket 479為一英特爾Pentium M處理器使用的插座,主要在移動平台上出現。相比Socket 478,它使用另一種插腳的配置方法,所以一般情形下Pentium M都不可以使用正常的Socket 478主機板。但由於Socket 479的主機板量少價昂,因此華碩等電腦廠商曾開發轉接板,使Socket 478主機板也能使用Socket 479的CPU。只有855GME、915GM、945GT等的流動處理器晶片組才支援。 另外,英特爾推出另一全新的Socket 479 mPGA,又稱「Socket M」,以供Intel Core、Core 2 Duo使用,這個插座有一支插腳與本來的Socket 479插座不同,故新舊兩者互不支援。新的Socket 479支援667MHz的前端匯流排。.
SpeedStep
SpeedStep技术,最早用於Pentium III Mobile处理器——一种笔记本所用的移动版CPU中,使CPU能在高、低两个确定的频率间切换,而且这种切换不是即时调整的,通常设置为当用电池时降为低频,而在用交流电源时恢复到高频(全速)。由于降为低频的同时也会降低电压和功耗,一方面CPU本身耗电量减少,另一方面发热量也会减少,这样还能缩减甚至完全避免使用风扇散热,进一步的节约了用电,因此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另一方面在用交流电的时候又能恢复为全速工作以获得最高性能。 SpeedStep 技术的升级版本 EIST 全名為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增强型Intel SpeedStep技术),是Intel全新的節約能源技術,最早用于Pentium M处理器,同样也是一款笔记本所用的移动版CPU。出于和AMD台式机处理器中的Cool'n'Quiet技术竞争的目的,EIST 技术现在也推广到Intel较新的台式机处理器中,目前使用这一技术的Intel台式机和移动版CPU包括Core系列、Pentium D系統(不包括805、820、915)、Pentium M系列和超线程的Pentium 4系列(不包括5XX)。 与早期的 SpeedStep 技术不同的是,增强型 SpeedStep 技术可以动态调整CPU频率,當CPU使用率低下或接近零的時候动态降低CPU的倍率,令其工作頻率下降,從而降低电压、功耗以及发热;而一旦监测到CPU使用率很高的时候,立即恢复到原始的速率工作。当然,对于移动版处理器,仍然可以设置在使用电池的时候永远不要调整到最高频率,而始终维持在次高或者最低频率工作。 AMD的CPU有类似效果的技术,称作PowerNow!(移动平台)或者Cool'n'Quiet(桌面平台)。 P.
SSE2
SSE2,全名為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2,是一種IA-32架構的SIMD(單一指令多重資料)指令集。SSE2是在 2001年隨著Intel發表第一代Pentium 4處理器也一併推出的指令集。它延伸較早的SSE指令集,而且可以完全取代MMX指令集。在2004年,Intel 再度擴展了SSE2指令為 SSE3 指令集。與 70 條指令的 SSE 相比,SSE2新增了144條指令。在2003年,AMD也在發布AMD64的64位元處理器時跟進SSE2指令集。.
查看 P6微架構和SSE2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查看 P6微架構和X86
Xeon
#重定向 至强.
查看 P6微架構和Xeon
浮点数
在計算機科學中,浮點(floating point,縮寫為FP)是一種對於實數的近似值數值表現法,由一个有效數字(即尾数)加上冪數來表示,通常是乘以某个基数的整数次指數得到。以這種表示法表示的數值,稱為浮点數(floating-point number)。利用浮點進行運算,稱為浮点计算,這種运算通常伴随着因为无法精确表示而进行的近似或舍入。 計算機使用浮點數運算的主因,在於電腦使用二進位制的運算。例如:4÷2.
查看 P6微架構和浮点数
另见
Intel x86處理器
- Broadwell微架構
- CULV
- Core微架構
- Haswell微架構
- Intel 80186
- Intel 80286
- Intel 80386
- Intel 80486
- Intel 8086
- Intel 8087
- Intel 8088
- Intel Celeron處理器列表
- Intel Core處理器列表
- Intel Larrabee
- Intel Pentium 4處理器列表
- Intel Pentium D處理器列表
- Intel Tick-Tock
- Intel Xeon處理器列表
- Ivy Bridge微架構
- Kaby Lake
- Nehalem微架構
- NetBurst微架構
- P6微架構
- Sandy Bridge微架構
- Skylake微架構
- 凌動
- 多通道記憶體技術
- 奔腾4
- 奔腾D
- 奔腾II
- 奔腾M
- 奔腾Pro
- 奔騰
- 奔騰III
- 奔騰OverDrive
- 奔騰雙核
- 熔毁 (安全漏洞)
- 第二層位址轉譯
- 至强
- 至强融核
- 赛扬
- 酷睿
- 酷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