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M77

指数 M77

梅西爾 77(也稱為NGC 1068)是一個位於鯨魚座的棒旋星系,距離大約4千7百萬光年。梅西爾 77是一個在可見光的波段上被塵埃遮蔽掉活躍星系核(AGN)的活躍星系,在分類上是塞佛特2星系。被遮蔽的分子盤和熱電漿的直徑首先被VLBA和VLA測量出來,環繞著核心的熱塵土隨後也被VLTI的中紅外線干涉儀(MIDI,Mid-IR Interferometric instrument)測量出來。.

目录

  1. 20 关系: 威廉·赫歇爾乌普萨拉总目录公里光年秒差距甚大天线阵甚大望远镜特殊星系圖集螺旋星系西佛星系鲸鱼座超長基線陣列J2000.0NGC天體表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梅西耶梅西耶天体列表梅西耶天體活动星系核深空天體

  2. 1780年發現的天體
  3. 亮紅外星系
  4. 電波星系

威廉·赫歇爾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爵士,FRS,KH(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出生於德國漢諾威,英國天文學家及音樂家,曾作出多項天文發現,包括天王星等。被譽為「恆星天文學之父」。.

查看 M77和威廉·赫歇爾

乌普萨拉总目录

乌普萨拉总目录(Uppsala General Catalogue)是一个包括了12921个在北半球可见的星系目录。于1973年首次发表。 这些天体被称为UGC天体。.

查看 M77和乌普萨拉总目录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查看 M77和公里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查看 M77和光年

秒差距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查看 M77和秒差距

甚大天线阵

大天线阵(Very Large Array,缩写为VLA)是由27台25米口径的天线组成的射电望远镜阵列,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阿古斯丁平原上,海拔212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甚大天线阵每个天线重230吨,架设在铁轨上,可以移动,所有天线呈Y形排列,每臂长21千米,组合成的最长基线可达36千米。甚大天线阵隶属于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于1981年建成,工作于6个波段,最高分辨率可以达到0.05角秒,与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当。 天文学家使用甚大天线阵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例如发现银河系内的微类星体、遥远星系周围的爱因斯坦环、伽玛射线暴的射电波段对应体等等。.

查看 M77和甚大天线阵

甚大望远镜

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缩写为VLT,或譯超大型望遠鏡、特大望遠鏡)為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由4台相同的8.2米口径望远镜组成,组合的等效口径可达16米。4台望远镜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成光学干涉仪进行高分辨率观测。甚大望远镜位于智利安托法加斯塔以南130公里的帕瑞纳天文台,海拔高度为2,632米,这里气候干燥,一年当中晴夜数量多于340个。 每个甚大望远镜的主镜口径均为8.2米,焦比为F2,重量为22吨,厚18厘米,采用R-C式光學系統,下方安装了有150个促动器的主动光学系统。望远镜支架采用經緯儀装置,镜筒重量为100吨,470吨重的机架漂浮在0.05毫米厚的油膜上,可以灵活地转动。四架望远镜被用当地的马普切语分别命名为Antu、Kueyen、Melipal和Yepun,含义为太阳、月亮、南十字和金星,这些命名是一个智利女学生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起的命名竞赛中提出的。 甚大望远镜的研制工作始于1986年,耗资超过5亿美元。第一架望远镜太陽(Antu)在1998年建成,1999年4月正式使用,主要仪器是红外和光学波段照相机和摄谱仪。第二架望远镜月亮(Kueyen)于1999年3月建成,2000年4月正式使用,主要仪器是两架大型摄谱仪。第三架望远镜南十字(Melipal)在2000年1月建成,第四架望远镜金星(Yepun)于2000年7月建成,主镜表面研磨精度达到了8.5奈米。2005年和2006年,欧洲南方天文台在甚大望远镜近旁相继建造了4台口径1.8米的辅助望远镜,它们与4台8.2米望远镜共同组成甚大望远镜干涉仪(VLTI)。这些辅助望远镜不会显著增加干涉仪的聚光面积,但是可以增加基线数目,改善成像品质。 甚大望远镜的建设工作已于2012年2月全面完成。 甚大望远镜(VLT)是最富有生产力的陆基天文学设施,在可见光波长运行的设施之间比较,只有哈勃太空望远镜才能产生更多科学论文。其中使用甚大望远镜观察到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的第一个直接图像,追踪到在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移动的单个恒星,和观测已知的最遥远的伽玛射线暴余辉。.

查看 M77和甚大望远镜

特殊星系圖集

特殊星系圖集(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是赫頓·阿普編輯的星系圖集,第一版在1966年由加州理工學院出版,目前總共收錄了338個星系。 編輯的主要目的是將在鄰近區域內發現的各種奇形怪狀與結構的星系照片作為分類上的範例。阿普意識到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理由來解釋星系為何會形成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他領悟到以這些特殊的星系作為實驗的對象,或許能夠了解橢圓星系或螺旋星系被扭曲與變形的物理機制與過程。有了這本圖集,天文學家可能就有了特殊星系的樣品可以做更詳盡的研究。這本圖集雖然不能完整的提供附近天空中每一個特殊星系的圖像,但至少提供了一部份可供觀察的現象和例子。 由於在出版之際,對不同形狀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所知有限,星系的排列是依照它們的外觀。第1到101個天體明顯的是外型奇特或是有著小伴侶的單一螺旋星系,第102到145個天體是橢圓或類似橢圓的星系。第146到268是有著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的獨立星系或星系集團,第269到327是雙星系。最後,不能明確歸類於上述任何一種類型的列在332到338號。圖集中大多數的天體早就已經有了其他著名的名稱或標示,但仍有少數是以阿普的編號著名的(像是阿普220)。 現在,對導致特殊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已經比當年阿普編輯圖集時有了更多的了解,許多這樣的星系,包括M51 (阿普 85)、阿普220和觸鬚星系(NGC 4038/NGC 4039,或阿普244),都是交互作用星系。少數則單純的只是沒有足夠質量的矮星系,沒有足夠的引力場來形成任何一種可以用語言描述的結構,NGC 1569 (阿普 210)就是圖集中矮星系的例子之一。也有少數是電波星系,這些星系有著活躍星系核,會產生強而有力被稱為無線電噴流的拋射物,圖集中收錄的有鄰近電波星系有M87 (阿普152)和半人馬座 A (阿普153)。.

查看 M77和特殊星系圖集

螺旋星系

螺旋星系是星系的類型之一,但哈伯在1936年最初的描述是星雲的領域(pp. 124–151),並且列在哈伯序列,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多數的螺旋星系包含恆星的平坦、旋轉盤面,氣體和塵埃,和中央聚集高濃度恆星,稱為核球的核心。這些通常被許多恆星構成的黯淡暈包圍著,其中許多恆星聚集在球狀星團內。 螺旋星系是以它們從核心延伸到星盤的螺旋結構命名。螺旋臂是恆星正在形成的區域,並且因為是年輕、炙熱的OB星居住的區域,所以比周圍明亮。 大約三分之二的螺旋星系都有附加的,形狀像是棒子的結構,從中心的核球突出,並且螺旋臂從棒的末端開始延伸。棒旋星系相較於無棒的表兄弟的比率可能在宇宙的歷史中改變,80億年前大約只有10%有棒狀構造,25億年前大約是四分之一,直到目前在可觀測宇宙(哈伯體積)已經超過三分之二有棒狀構造。 在1970年代,雖然很難從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很難觀察到棒狀結構,但我們的銀河系已經被證實為棒旋星系 。在銀河中心的恆星形成棒狀結構,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來自最近的幾個調查,包括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包含不規則星系在內,現今宇宙中的星系有大約60%是螺旋星系。 它們大多是在低密度區域被發現,在星系團的中心則很罕見。.

查看 M77和螺旋星系

西佛星系

西佛星系(Seyfert galaxies)是一类旋渦星系或者不規則星系,擁有非常亮的星系核。名字来自20世纪40年代深入研究这类星系的天文学家卡爾·基南·西佛(Carl Keenan Seyfert)。西佛星系属于活躍星系核的一类。.

查看 M77和西佛星系

鲸鱼座

魚座是南天的一個星座,其名取於希臘神話中的海怪刻托(Cetus)。其鄰近的星座有寶瓶座、雙魚座和波江座 。.

查看 M77和鲸鱼座

超長基線陣列

長基線陣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簡寫:VLBA)是由位於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洛的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陣列操作中心遙控的10架電波望遠鏡組成的陣列。這個阵列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超長基線干涉測量仪器。阵列於1986年2月開始建造,至1993年5月才全部完成,並在1993年5月29日首度使用全部的10架天線,全部的建設費用為8500萬美元。 每個甚長基線站都有一架直徑25公尺的碟型天線和一棟作為操控室的建築,用來放置電腦、紙帶記錄器和其他必須的儀器,並用來蒐集和儲存天線所獲得的訊號。每個天線的重量是240噸,當直立的指向上方時高度相當於10層樓。基線的最大長度為8611公里。.

查看 M77和超長基線陣列

J2000.0

J2000.0是在天文学上使用的曆元,前缀「J」代表这是一个儒略纪元法,而不是一个贝塞耳纪元。 它指的是儒略日期TT时2451545.0,或是TT时2000年1月1日12時,即相对于TAI的2000年1月1日,11:59:27.816或UTC时间2000年1月1日11:58:55.816。 因恒星赤经和赤纬会因岁差(與恒星的自行)改变,所以天文学家们经常指定某一特定的纪元作参考点。早期採用的纪元标准是B1950.0纪元。 在J2000时刻的天赤道與二分点用来定义天球参考坐标系,该参考坐标系也可写作J2000坐标或简单记为J2000,但更合适的,应该如下使用国际天球参考系統(ICRS)。.

查看 M77和J2000.0

NGC天體表

星雲和星團新總表(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縮寫:NGC) 是在天文學上非常著名的深空天體目錄,它收錄了7,840個天體。它由約翰·德雷耳编纂,它是作为威廉·赫歇爾星雲和星團總表的新版本。星雲和星團新總表是最大的一個綜合目錄,它包含所有類型的深空天體,並無被侷限在某一類,例如星系。德雷耳後來在1895年和1908年擴編了兩份NGC索引星表,增加了描述5,386個天體。 目錄中對南半球天空中的天體並沒有完整的調查,多數都只是約翰·赫歇耳或詹姆士·丹露帕的觀測。NGC有許多的錯誤,但是比較嚴重和明顯的錯誤在後續的NGC/IC計划中已經消除。後續未完成的修訂新總表(RNGC) 有1973年Sulentic和Tifft的版本,還有Sinnott在1988年的NGC2000.0。修訂的新總表和索引目錄由Wolfgang Steinicke編譯於2009年。.

查看 M77和NGC天體表

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重定向 主要星系目录.

查看 M77和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梅西耶

#重定向 夏尔·梅西耶.

查看 M77和梅西耶

梅西耶天体列表

梅西耶天體(),指由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所編的《星雲星團表》(Catalogue des Nébuleuses et des Amas d'Étoiles)中列出的一組天體。該作最先出版於1771年,然後分別於1781年和1784年發佈第2卷和第3卷,而最後一次加入新天體(基於梅西耶的觀察)則為1966年。 梅西耶本人只對尋找彗星感興趣,他一直找到一些容易誤認成彗星的固定天體,但卻找不到一顆真正的彗星。梅西耶對此感到很沮喪,於是他與自己的助手皮埃爾·梅尚一起創建了一個非彗星天體的列表以分辨容易與彗星混淆的固定天體,是為梅西耶目錄 。梅西耶天體列表是天文學中較為常用與重要的天體列表之一,也是第一份較為詳盡而正確的星體目錄,同時亦促使星雲和星團總表與NGC星表等其他星表的誕生。許多梅西耶天體的編碼仍然在今日天文學界廣泛使用,作為天體的代號。 初版發行時,該作列出了45個天體,到了最終版本時,列出的天體增加至103個。但M102的記錄有誤,並沒有正確地對應某個天體,因此當時的梅西耶目錄只有102個。之後其他天文學家根據梅西耶的文本旁注加上一些由梅西耶或梅尚發現但沒有加上去的天體。1921年,卡米伊·弗拉馬利翁加入M104,使目錄列出的天體數增加至104個,26年後(1947年),加入M105至M107,M108至M109於1960年被加入。最後的M110則是於1967年加入,加入者為肯尼斯·格林·瓊斯(Kenneth Glyn Jones)。此後再沒有其他天體被列入,令梅西耶天體總數定格於110個。.

查看 M77和梅西耶天体列表

梅西耶天體

梅西爾天體 是一套110個深空天體表,其中的103個是法國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在1771年和1781年發表的名單。梅西爾是一位彗星獵人,常被那些類似但不是彗星的天體所困惑,所以他編輯了梅西爾天體表,其中也羅列了其競爭者皮埃爾·梅尚發現的,以避免在這些天體上浪費時間。除了梅西爾發表的這103個之外,還有7個也被認為是梅西爾發現與觀測過的,也已經被後來的天文學家加入這份表單中。 最近才注意到在1654年發表了一份較簡短的,但梅西爾可能不知道。.

查看 M77和梅西耶天體

活动星系核

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縮寫為AGN)是一个星系中央區有比普通的星系的强烈很多的光度,至少部分波段或甚至可能全部波段裡都發出很强的電磁波譜。被观察到的发射覆盖從無線電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到伽瑪射線。光度大约在1036-1041J/s之間。容纳活动星系核的宿主星系為活躍星系。活躍星系核是這些星系明亮的核心部分,尺度通常在1光年上下,只占整個活躍星系的很小一部分。活动星系核(AGN)是在宇宙中的电磁辐射的最明亮的持久性的来源,并且因此可以被用作发现远方天体的方法;其演化的宇宙时间函数也设置了宇宙模型的制约条件。 另外,亦有研究顯示活躍星系核的能量可能源自星系碰撞。 1960年代類星體發現以來,又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類似特徵的天體,都是系外星系,統稱為活躍星系核。 共同观测特征主要有:.

查看 M77和活动星系核

深空天體

深空天體(Deep sky object, DSO)是一個常見於業餘天文學圈子的名詞。一般來說,深空天體指的是天上除太陽系天體(如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恆星外的天體。這些天體大都不為肉眼所見。只有當中較明亮者(如著名的M31仙女座大星系和M42獵戶座大星雲)能為肉眼所見,但為數不多。超過一百個以上的深空天體能通過雙筒望遠鏡所看到,例如18世紀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所編的《星雲星團表》中的大部分天體。若有一支天文望遠鏡,能看到的深空天體數量會大幅上升。通過天文攝影能拍攝到為數可觀的該些天體。 深空天體的主要分類有:.

查看 M77和深空天體

另见

1780年發現的天體

亮紅外星系

電波星系

亦称为 NGC 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