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半人馬座A

指数 半人馬座A

半人馬座A,也稱為NGC 5128,是位於半人馬座內距離大約1千4百萬光年遠的一個透鏡星系。它是最靠近地球的電波源之一,也是被專業天文學家廣泛研究的活躍星系核。這個星系也是全天第五亮的星系,所以即使這個星系只能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低緯度地區看見,它依然也還是業餘天文學家的理想目標。 相對論性噴流的能量被相信是從在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空間喷射出來的,輻射出X射線和無線電波的波長。以十年的間隔對噴流的電波進行觀察,天文學家確定噴流內側部分的移動速度達到光速的一半。X射線則是噴流內的高能微粒在更遠處與周圍的氣體碰撞所產生的。 如同對其他的星爆星系所做的觀測,碰撞導致恆星的形成和引發強烈的爆炸。使用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科學家證實了半人馬座 A是經由星系碰撞而被狼吞虎嚥的螺旋星系。.

41 关系: 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半人马座南風車星系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室女A星系哈勃空间望远镜公里光年光速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球狀星團秒差距第二型造父變星米拉變星約翰·赫歇爾經典造父變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無線電波熱失控特殊星系特殊星系圖集聯星系統行星状星云超大質量黑洞超新星赫頓·阿普透鏡狀星系Ia超新星J2000.0NGC 1316NGC天體表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SN 1986GX射线恆星形成椭圆星系欧洲空间局活动星系核本星系群星系团星爆星系

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

#重定向 特殊星系圖集.

新!!: 半人馬座A和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 · 查看更多 »

半人马座

半人马座(Centaurus)是一个巨大的明亮星座,它拥有两颗一等大星,半人马座α星和半人马座β星。半人马座区域内有各种令人感兴趣的天体。.

新!!: 半人馬座A和半人马座 · 查看更多 »

南風車星系

梅西爾83(也稱為南風車星系或NGC 5236)位於長蛇座,是一個距離大約一千五百萬光年遠的棒旋星系。在天空中,這算是很近的距離,加上它明亮的光度,所以只要使用雙筒望遠鏡就能夠看見,在這個星系中已經發現6顆超新星: SN 1923A、SN 1945B、SN 1950B、SN 1957D、SN 1968L和SN 1983N。.

新!!: 半人馬座A和南風車星系 · 查看更多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写为SST),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003年发射的一颗红外天文卫星,是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

新!!: 半人馬座A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室女A星系

室女A星系(也稱為梅西爾87、M87或NGC 4486)最常見的是其英文縮寫M87,常稱之為「M87星系」。M87位在室女座,是巨大的橢圓星系,也是銀河系附近幾個質量最大星系其中之一,擁有幾項受矚目的特性,第一,其球狀星團數量特別多──M87星系裡共含12,000個球狀星團,參考之下,環繞銀河系的球狀星團數量為150-200個。其二,該星系由核心發出一道向外延伸約1,500秒差距(4900光年)的高能電漿噴流,運動速度達相對論速度,與光速已相當接近。M87是天空中最明亮的電波源之一,也是備受業餘天文學家和專業天文學者熱衷觀測和研究的目標。 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爾於1781年發現M87。熱愛彗星觀測的梅西爾當時是為了協助同好避免在觀測時常誤將彗星與其他天體混淆,所以編製一份星雲列表,M87名列表上編號第87個。M87是室女星系團北方次明亮的星系,距離地球1,640萬秒差距(5,350萬光年)。和盤狀的螺旋星系不同的是,M87並沒有明顯塵埃帶 ,外觀呈橢圓形,幾乎沒有任何特殊形狀,亮度分布和典型的橢圓星系一樣,由星系中心向外遞減,越外亮度越暗。M87的恆星佔其質量大約六分之一,呈球狀對稱分佈,恆星分布密度,由星系核心向外呈遞減,越靠外圍的恆星密度越低。位在星系中心是其超大質量黑洞,也是活躍星系核的主成分,該天體在各波段都發出強烈輻射,尤其電波波段。M87的星系外殼(galactic envelope)延展寬達150kpc(49萬光年)遠,然後中斷,中斷原因可能是和另一星系發生碰撞。恆星之間有瀰散星際介質氣體,豐富的化學元素是由演化後期恆星(evolved star)貢獻。 1997年在德國泰根塞曾以「電波星系M87」為主題舉辦過一次學術專門討論會,20年後,為慶祝「宇宙噴流發現百週年」,天文學家於的2016年再度會集於臺灣臺北,擴大討論黑洞、噴流、宇宙學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新!!: 半人馬座A和室女A星系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半人馬座A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半人馬座A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半人馬座A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光速

光速,指光在真空中的速率,是一個物理常數,一般記作,精確值為(≈ m/s)。這一數值之所以是精確值,是因為米的定義就是基於光速和國際時間標準上的。根據狹義相對論,宇宙中所有物質和訊息的運動和傳播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也是所有無質量粒子及對應的場波動(包括電磁輻射和引力波等)在真空中運行的速度。這一速度獨立於射源運動以及觀測者所身處的慣性參考系。在相對論中,起到把時間和空間聯繫起來的作用,並且出現在廣為人知的質能等價公式中:.

新!!: 半人馬座A和光速 · 查看更多 »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重定向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新!!: 半人馬座A和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 查看更多 »

球狀星團

球狀星團是外觀呈球形,在軌道上繞著星系核心運行,很像衛星的恆星集團。球狀星團因為被重力緊緊束縛,使得恆星高度的向中心集中,因此外觀呈球形。 球狀星團被發現多在星系的暈之中,遠比在星系盤中被發現的疏散星團擁有更多的恆星,但球狀星團的數量相較疏散星團相對的稀少,在銀河系內迄今只發現大約150個至158個。在銀河系內也許還有10- 20個或更多個尚未被發現。這些球狀星團環繞星系公轉的半徑可以達到40,000秒差距(大約130,000光年)或更遠的距離。越大的星系擁有越多:以仙女座星系為例,可能有500個球狀星團。有些巨大的橢圓星系,特別是位於星系團中心的,像是M87,有多達13,000個球狀星團。 在本星系群擁有足夠質量的星系,都有關聯性的球狀星團,並且幾乎每個曾經探測過的大質量星系都被發現擁有球狀星團的系統。人馬座矮橢球星系和有 爭議的大犬座矮星系似乎正在將它們的球狀星團(像是帕羅馬12)捐贈給銀河系。這表明這個星系的許多球狀星團在之前是如何取得的。 雖然這些球狀團看起來包含一些最初在銀河系產生的恆星,但它們的起源和在銀河系演化中扮演的角色仍不清楚。球狀星團看起來和矮橢圓星系有著顯著的不同,它是母星系形成恆星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星系。然而,由天文學家最近的推測顯示,球狀星團和矮橢球可能不能很明確的區分為兩種不同類型的天體。.

新!!: 半人馬座A和球狀星團 · 查看更多 »

秒差距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新!!: 半人馬座A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第二型造父變星

二型造父變星是變星的一種,它的脈動通常介於1至50天之間。第二型造父變星通常是第二星族星,因此是老年、通常貧金屬、低質量的恆星。 過去 (歷史上) 常常以室女座W型變星取代第二型造父變星的名稱,但現在依據周期分為幾個子群,室女座W型變星只是其中的一種。週期在1-4天的屬於BL Her子群、10-20天的屬於W Vir子群、週期超過20天的屬於RV Tau子群。 第二型造父變星遵守著周光關係,因此是重要的標準燭光,但是它們比同週期的經典造父變星暗了1.6星等。第二型造父變星常用來測量和建立銀河中心、球狀星團和星系的距離。 第二型造父變星的週期越長,光度也越亮,曾經用來測量在本星系群之外的NGC 5128和NGC 4258的距離。.

新!!: 半人馬座A和第二型造父變星 · 查看更多 »

米拉變星

#重定向 刍藁变星.

新!!: 半人馬座A和米拉變星 · 查看更多 »

約翰·赫歇爾

約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爾爵士,第一代從男爵,FRS,KH(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st Baronet,)出生於英國白金漢郡的斯勞,英国天文學家、數學家、化學家及攝影師,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的兒子。 約翰·赫歇爾首創以儒略紀日法來紀錄天象日期,他亦在攝影的發展方面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發現硫代硫酸鈉能作為溴化銀的定影劑。又創造了"photography"(攝影)、"negative"(負片)及"positive"(正片)等名詞。古典攝影工藝是另一項重要發明。.

新!!: 半人馬座A和約翰·赫歇爾 · 查看更多 »

經典造父變星

經典造父變星(也稱為第一星族造父變星、第一型造父變星、或仙王座δ變星)是造父變星的一種。它們是第一星族星,有著周期從數天至數月,質量是太陽4-20倍的變星Turner, David G..

新!!: 半人馬座A和經典造父變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半人馬座A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無線電波

#重定向 无线电波.

新!!: 半人馬座A和無線電波 · 查看更多 »

熱失控

熱失控(thermal runaway,又譯:熱跑脫)所指的情況是,當溫度增高時引發的變化使溫度更進一步的增高,產生惡性循環,因而導致某一種破壞性的結果。這是一種正回饋。.

新!!: 半人馬座A和熱失控 · 查看更多 »

特殊星系

特殊星系是大小、形狀或構造與眾不同的星系。特殊星系通常是由兩個星系之間的交互作用造成的,也許比典型的星系有更多的塵埃與氣體,或是有較低的表面亮度,也或者有其他的特性,例如相對論性噴流。它們的形狀由於和其他的星系遭遇,在巨大的引力下而呈現出高度的不規則性。像是在哈爾頓的目錄中,特殊星系的符號是"p"或"pec"。.

新!!: 半人馬座A和特殊星系 · 查看更多 »

特殊星系圖集

特殊星系圖集(Atlas of Peculiar Galaxies)是赫頓·阿普編輯的星系圖集,第一版在1966年由加州理工學院出版,目前總共收錄了338個星系。 編輯的主要目的是將在鄰近區域內發現的各種奇形怪狀與結構的星系照片作為分類上的範例。阿普意識到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理由來解釋星系為何會形成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他領悟到以這些特殊的星系作為實驗的對象,或許能夠了解橢圓星系或螺旋星系被扭曲與變形的物理機制與過程。有了這本圖集,天文學家可能就有了特殊星系的樣品可以做更詳盡的研究。這本圖集雖然不能完整的提供附近天空中每一個特殊星系的圖像,但至少提供了一部份可供觀察的現象和例子。 由於在出版之際,對不同形狀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所知有限,星系的排列是依照它們的外觀。第1到101個天體明顯的是外型奇特或是有著小伴侶的單一螺旋星系,第102到145個天體是橢圓或類似橢圓的星系。第146到268是有著螺旋星系或橢圓星系的獨立星系或星系集團,第269到327是雙星系。最後,不能明確歸類於上述任何一種類型的列在332到338號。圖集中大多數的天體早就已經有了其他著名的名稱或標示,但仍有少數是以阿普的編號著名的(像是阿普220)。 現在,對導致特殊星系形成的物理過程已經比當年阿普編輯圖集時有了更多的了解,許多這樣的星系,包括M51 (阿普 85)、阿普220和觸鬚星系(NGC 4038/NGC 4039,或阿普244),都是交互作用星系。少數則單純的只是沒有足夠質量的矮星系,沒有足夠的引力場來形成任何一種可以用語言描述的結構,NGC 1569 (阿普 210)就是圖集中矮星系的例子之一。也有少數是電波星系,這些星系有著活躍星系核,會產生強而有力被稱為無線電噴流的拋射物,圖集中收錄的有鄰近電波星系有M87 (阿普152)和半人馬座 A (阿普153)。.

新!!: 半人馬座A和特殊星系圖集 · 查看更多 »

聯星系統

聯星系統是天文學的術語,指在空間中的兩個天體(通常是恆星、星系或小行星)彼此間有引力上的交互作用存在,因而繞著共同的質心運轉。有些定義(像是雙行星,但不是聯星)需要質心不在兩個天體的任何一個內部。聚星系統像雙星系統一樣,只是有三個或更多的天體。.

新!!: 半人馬座A和聯星系統 · 查看更多 »

行星状星云

行星狀星雲是恆星演化至老年的紅巨星末期,氣體殼層向外膨脹並被電離,形成擴大中的發射星雲,經常以英文的縮寫"PN"或複數的"PNe"來表示。"行星狀星雲"這個名稱源自1780年代的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但並不是個適當的名字,只因為當他通過望遠鏡觀察時,這些天體呈現類似於行星的圓盤狀,但又是霧濛濛的雲氣。因此,他結合"行星"與"星雲",創造了這個新名詞。赫歇爾的命名雖然不適當,但仍被普遍的採用,並未被替換。相較於恆星長達數十億年歲月的一生,行星狀星雲只能存在數萬年,只是很短暫的現象。 大多數行星狀星雲形成的機制被認為是這樣:在恆星結束生命的末期,也就是紅巨星的階段,恆星外層的氣體殼被強勁的恆星風吹送進太空。紅巨星在大部分的氣體被驅散後,來自高溫的行星狀星雲核心(PNN,planetary nebula nucleus)輻射的紫外線會將被驅散的恆星外層氣體電離。吸收紫外線的高能氣體殼層圍繞著中央的恆星發出朦朧的螢光,使其成為一個色彩鮮豔的行星狀星雲。 行星狀星雲在銀河系演化的化學上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將恆星創造的元素擴散成為銀河系星際物質中的元素。在遙遠的星系內也觀察到行星狀星雲,收集它們的資訊有助於了解化學元素的豐度。 近年來,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許多行星狀星雲有著極其複雜和各種各樣的形狀。大約只有五分之一呈現球形,而且其中大多數都不是球對稱。產生各種各樣形狀的功能和機制仍都不十分清楚,但是中央的聯星、恆星風和磁場都可能發揮作用。.

新!!: 半人馬座A和行星状星云 · 查看更多 »

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是黑洞的一種,其質量是10^5至10^9倍的太陽質量。現時一般相信,在所有的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在內,都會有超大質量黑洞。.

新!!: 半人馬座A和超大質量黑洞 · 查看更多 »

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而期间内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當。恒星通过爆炸会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这种激波会导致形成一个膨胀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壳状结构,这被称作超新星遗迹。超新星是星系引力波潛在的強大來源。初級宇宙射線有很大的比例來自超新星 。 超新星比新星更有活力。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 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其實原本即已存在,因亮度增加而被認為是新出現的);字首的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有所區分,也表示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名詞是沃爾特·巴德和弗裡茨·茲威基在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可以用兩種方式之一觸發:突然重新點燃核融合之火的簡併恆星,或是大質量恆星核心的重力塌陷。在第一種情況,一顆簡併的白矮星可以透過吸積從伴星那兒累積到足夠的質量,或是吸積或是合併,提高核心的溫度,點燃碳融合,並觸發失控的核融合,將恆星完全摧毀。在第二種情況,大質量恆星的核心可能遭受突然的引力坍縮,釋放重力位能,可以創建一次超新星爆炸。 最近一次觀測到銀河系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之星(SN 1604);回顧性的分析已經發現兩個更新的殘骸 。對其它星系的觀測表明,在銀河系平均每世紀會出現三顆超新星,而且以現在的天文觀測設備,這些銀河超新星幾乎肯定會被觀測到 。它們作用的角色豐富了星際物質與高質量的化學元素。此外,來自超新星向外膨脹的激波可以觸發新恆星的形成。.

新!!: 半人馬座A和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赫頓·阿普

赫頓·克里斯蒂安·「奇普」·阿普(Halton Christian "Chip" Arp,),美國天文學家,以製作出版於1966年的《特殊星系圖集》而聞名,後來知道該圖集內收錄的大多數星系是正進行交互作用與合併中的星系。阿普也因為是大爆炸理論的批評者而為人所知。並且他致力於提倡的内禀红移。.

新!!: 半人馬座A和赫頓·阿普 · 查看更多 »

透鏡狀星系

透鏡星系在星系型態分類上是介於橢圓星系和螺旋星系之間的星系。透鏡星系是圓盤星系(像螺旋星系),已經用盡或丟失了大部分的星際物質,並且只有少量的恆星形成在進行中。結果是,它們以老化的恆星為主(像橢圓星系)。透鏡星系的塵埃多數都只在接近核心的區域,也就是在核球的外觀上只有微量的。因為它們沒有可以明確定義的螺旋臂,如果傾斜者以正面朝像我們,就很難將它們和橢圓星系區分。.

新!!: 半人馬座A和透鏡狀星系 · 查看更多 »

Ia超新星

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出現在其中的一顆是白矮星,而另一顆可以是巨星或低質量恆星的聯星系統(兩顆軌道互繞的恆星)。白矮星是已完成其正常命週期核融合反應的恆星殘骸。但是,一般最常見的碳-氧白矮星,如果他們的溫度上升得足夠高,仍有進行核融合反應,進一步釋放大量能量的能力。物理上,低自轉速率的碳-氧白矮星會低於1.44太陽質量()有點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與電子簡併壓力無法阻擋災難性坍縮的錢德拉塞卡質量(Chandrasekhar mass)有所不同,這個限制通常被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如果一顆白矮星可以從其聯星系統的伴星逐漸吸積質量,一般假設當其接近此一質量極限時,核心將達到碳融合的點火溫度。如果白矮星與另一顆恆星合併(極為罕見的事件),它將在瞬間就超越了質量限制並開始坍縮,也會再次提升溫度超越核融合的燃點。在啟動核融合之後幾秒鐘,白矮星絕大部分的質量會經歷熱失控反應,釋放出極為巨大的能量(1–),在超新星爆炸中解除恆星的束縛。 這種類型的超新星由於爆炸的白矮星通過吸積的機制使質量幾乎一致,因此產生一致的峰值光度。因為超新星的視星等隨著距離而改變,這種穩定的最大光度使它們的爆發可以做為標準燭光,用來測量宿主星系的距離。 在2015年5月,NASA報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一顆Ia超新星,KSN 2011b,爆炸的完整過程:爆炸前、爆炸中和爆炸後。前超新星時段的詳細資訊可能可以讓科學家對暗能量有更好的瞭解。.

新!!: 半人馬座A和Ia超新星 · 查看更多 »

J2000.0

J2000.0是在天文学上使用的曆元,前缀「J」代表这是一个儒略纪元法,而不是一个贝塞耳纪元。 它指的是儒略日期TT时2451545.0,或是TT时2000年1月1日12時,即相对于TAI的2000年1月1日,11:59:27.816或UTC时间2000年1月1日11:58:55.816。 因恒星赤经和赤纬会因岁差(與恒星的自行)改变,所以天文学家们经常指定某一特定的纪元作参考点。早期採用的纪元标准是B1950.0纪元。 在J2000时刻的天赤道與二分点用来定义天球参考坐标系,该参考坐标系也可写作J2000坐标或简单记为J2000,但更合适的,应该如下使用国际天球参考系統(ICRS)。.

新!!: 半人馬座A和J2000.0 · 查看更多 »

NGC 1316

NGC 1316 是天炉座的一個透鏡星系。大約在1億年前,開始吞食一個鄰近較小的螺旋星系NGC 1317。.

新!!: 半人馬座A和NGC 1316 · 查看更多 »

NGC天體表

星雲和星團新總表(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縮寫:NGC) 是在天文學上非常著名的深空天體目錄,它收錄了7,840個天體。它由約翰·德雷耳编纂,它是作为威廉·赫歇爾星雲和星團總表的新版本。星雲和星團新總表是最大的一個綜合目錄,它包含所有類型的深空天體,並無被侷限在某一類,例如星系。德雷耳後來在1895年和1908年擴編了兩份NGC索引星表,增加了描述5,386個天體。 目錄中對南半球天空中的天體並沒有完整的調查,多數都只是約翰·赫歇耳或詹姆士·丹露帕的觀測。NGC有許多的錯誤,但是比較嚴重和明顯的錯誤在後續的NGC/IC計划中已經消除。後續未完成的修訂新總表(RNGC) 有1973年Sulentic和Tifft的版本,還有Sinnott在1988年的NGC2000.0。修訂的新總表和索引目錄由Wolfgang Steinicke編譯於2009年。.

新!!: 半人馬座A和NGC天體表 · 查看更多 »

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重定向 主要星系目录.

新!!: 半人馬座A和Principal Galaxies Catalogue · 查看更多 »

SN 1986G

SN 1986G是艾文思在1986年5月3日發現的超新星。它的宿主星系是位於半人馬座,距離地球大約15,000,000光年的半人馬座A。由於距離1500萬光年,因此它是在1500萬年前爆炸的超新星。 SN 1986G位於半人馬座A塵埃帶的中間偏左半部,呈現藍-綠色的光芒。呈現藍綠色是因為大衛馬林是在這顆超新星爆炸一年之後才使用紅色乾片拍攝,而那時它的光度已經黯淡了。.

新!!: 半人馬座A和SN 1986G · 查看更多 »

X射线

--(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離輻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X射線波長範圍在較短處與伽馬射線較長處重疊。.

新!!: 半人馬座A和X射线 · 查看更多 »

恆星形成

恆星形成是分子雲的高密度區崩潰成為球形的電漿形成恒星的過程。作為天文物理的一個分支,恆星形成的研究包括作為前導的星際物質和巨分子雲,到恆星形成過程,早期型恆星和行星形成則是直接的成果。恆星形成的理論,不僅是一顆單獨恆星的形成,還必須統計聯星和初始质量函数。.

新!!: 半人馬座A和恆星形成 · 查看更多 »

椭圆星系

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伯星系分類中的一種類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徵:.

新!!: 半人馬座A和椭圆星系 · 查看更多 »

欧洲空间局

欧洲空间局(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缩写:ASE; European Space Agency,缩写:ESA)是由欧洲数国政府組成的的國際空间探测和开发组织,总部设在法国首都巴黎。欧洲空间局负责亞利安4号和亞利安5号火箭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开发。 欧洲空间局的前身,--(Europe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ESRO)经过1962年6月14日签署的一项协议,于1964年3月20日建立。如今它仍旧是ESA的一部分,称为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位于荷兰诺德韦克。 ESA目前共有19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羅馬尼亞以及英国;另外,加拿大是ESA的準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法国是其主要贡献者(参见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目前,ESA与欧盟没有关系。歐盟轄下另有歐盟衛星中心(European Union Satellite Centre)。 ESA共有约2200名工作人员。其2011年的预算约为40亿欧元。 ESA的发射中心(欧洲航天发射中心)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属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由于此地靠近赤道,对火箭发射具有很大益处:纬度低,从发射点到入轨点的航程大大缩短,三子级不必二次启动;相同发射方位角的轨道倾角小,远地点变轨所需要的能量小,增加了同步轨道的有效载荷;向北和向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很宽的发射弧度;人口、交通、气象条件理想等。目前,航天中心有阿里安第一、第二、第三发射场,是欧洲航天活动的主要基地。控制中心則位於德國的達姆施塔特。.

新!!: 半人馬座A和欧洲空间局 · 查看更多 »

活动星系核

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縮寫為AGN)是一个星系中央區有比普通的星系的强烈很多的光度,至少部分波段或甚至可能全部波段裡都發出很强的電磁波譜。被观察到的发射覆盖從無線電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到伽瑪射線。光度大约在1036-1041J/s之間。容纳活动星系核的宿主星系為活躍星系。活躍星系核是這些星系明亮的核心部分,尺度通常在1光年上下,只占整個活躍星系的很小一部分。活动星系核(AGN)是在宇宙中的电磁辐射的最明亮的持久性的来源,并且因此可以被用作发现远方天体的方法;其演化的宇宙时间函数也设置了宇宙模型的制约条件。 另外,亦有研究顯示活躍星系核的能量可能源自星系碰撞。 1960年代類星體發現以來,又相繼發現了許多具有類似特徵的天體,都是系外星系,統稱為活躍星系核。 共同观测特征主要有:.

新!!: 半人馬座A和活动星系核 · 查看更多 »

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英文:Local Group;又常被誤稱為本星系團(Local Cluster):因該區域為星系群,並不是星系團,且不合語源,故屬積非成是的名詞),是包括地球所处之银河系在内的一群星系。这组星系群包含大约超过50个星系,其质心位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的某处。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盖一块直径大约1000万光年的区域,本星系群的為61±8 km/s.

新!!: 半人馬座A和本星系群 · 查看更多 »

星系团

星系团(Galaxy clusters、Cluster of galaxies)是由星系组成的自引力束缚体系,通常尺度在数百万秒差距,包含了数百到数千个星系。包含了少量星系的星系团叫做星系群。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叫做本星系群,成员星系大约为50个。距离本星系群较近的一个星系团是室女座星系团,包含了超过2500个星系。 许多星系团是明亮的X射线源,其中X射线辐射是由强引力势阱束缚住的高温气体发出的。星系团的气体质量可达发光星系总质量的3-5倍。研究星系团中物质的分布能够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证据。 不同星系团中,各种类型的星系所占的比例很不一样。研究发现,椭圆星系的比例与星系团的形态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星系团中椭圆星系所占的比例很大,那么这个星系团的形状倾向于规则和对称,如果椭圆星系所占的比例很小,星系团一般显示出不规则的形状。.

新!!: 半人馬座A和星系团 · 查看更多 »

星爆星系

#重定向 星暴星系.

新!!: 半人馬座A和星爆星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NGC 5128半人馬座 A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