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Ju 188轟炸機

指数 Ju 188轟炸機

容克Ju 188是一款服役於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空軍的,是以Ju 88轟炸機為藍本開發出性能與載彈量更佳卓越的轟炸機。但由於Ju 88後繼機型不斷出廠與戰局不斷惡化而把生產重心放在戰鬥機上,故Ju 188產量並不會太多。.

27 关系: 容克斯一式陸上攻擊機BMW 801發動機砲塔第二次世界大战米 (单位)納粹德國空軍驾驶舱航空部 (納粹德國)阻力蘇聯空軍英国雷希林雷达He 111轟炸機Ju 288轟炸機Ju 88轟炸機Jumo 213發動機MG 131重機槍MG 151机炮MG 81機槍林肯 (林肯郡)法国战术轰炸机战斗机星型引擎

容克斯

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Junkers Flugzeug- und Motorenwerke AG(JFM),一般直接通稱「容克斯」)是德國一家飛機製造商,它在其創立後50年內研製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幾種飛機。容克斯公司由胡戈·容克斯於1895年所創立,最初僅生產鍋爐與發動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容克斯研製了當時世上最先進的全金屬單翼機。在二戰期間,儘管容克斯本人被納粹份子所斬除,其公司仍成功研製出數種極為先進的飛機,如著名的“斯图卡”Ju 87俯冲轰炸机,以及“鐵安妮”Ju 52运输机。.

新!!: Ju 188轟炸機和容克斯 · 查看更多 »

一式陸上攻擊機

一式陸上攻擊機(簡稱「一式陸攻」)是太平洋戰爭之中,大日本帝國海軍擁有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與前作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簡稱「九六式陸攻」)同為三菱内燃機公司設計及製造,而其後繼的陸上轟炸機「銀河」因技術問題遲未解決而到1944年末期才逐步替換陸攻機隊,因而一式陸攻在日本投降前是仍是帝國海軍的主力攻擊機。 盟軍敵機識別暱稱中,稱呼一式陸攻為「Betty」,不過其引擎一旦起火便很難熄滅,因此美國海軍陸戰隊便譏稱一式陸攻為「一次性打火機」。.

新!!: Ju 188轟炸機和一式陸上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BMW 801發動機

BMW 801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的空冷式發動機之一,其中使用最多的機種就是Fw 190A戰鬥機。 BMW公司於1929年取得美國普惠公司黃蜂(Hornet)氣冷式發動機的授權生產合約,而展開相關的發展工作,自行研發的第一種發動機為單排汽缸的BMW 132型。1935年德國空軍決定撥款給兩家公司,各自研發氣冷式發動機,BMW利用兩顆BMW 132型組裝雙排,18汽缸的BMW 139型發動機,並且使用在Fw 190的原型機進行試飛。 BMW 139的表現不如預期,加上1938年10月BMW 801已經展開組裝,次年進行運轉測試,稍後進入量產,裝在Fw 190A戰鬥機上。後期的Fw 190D則換裝Jumo 213液冷式發動機,以改善高空性能,對付盟軍的轟炸機群。.

新!!: Ju 188轟炸機和BMW 801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砲塔

塔(Gun turret),是一固定於船艦、戰車、航空器或地面建築上的彈丸射擊武器裝置,主要由裝甲炮塔殼、炮塔環(內含旋轉制動機構)、火炮和火炮俯仰機構等組成。炮塔上通常會包覆上裝甲,用以保護操作人員。.

新!!: Ju 188轟炸機和砲塔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Ju 188轟炸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 (单位)

-- --( → metre,),中國大陸和香港音譯為「--」(亦稱「公--尺」),台灣作「--」(口語偶稱「--」),舊譯「邁當」、「--達」。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經線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其后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从1983年至今,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新!!: Ju 188轟炸機和米 (单位)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空軍

納粹德國空軍(德語:Luftwaffe,意為德語的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國空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在歐洲爆發時當時世上最強大、最先進和最具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納粹德國空軍於1935年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後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為支援閃擊戰橫掃歐洲。其中,德國的飛機大部分皆為先進的設計,在技術上勝過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國家。如Ju 87「斯圖卡」轟炸機和Bf 109戰鬥機即是當時德國空軍的代表性軍機。空軍是德軍在閃擊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陸軍戰術性的密接支援,令德軍在戰爭頭九個月內以非常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其勝利進展直到1940年於不列顛空戰才被英國皇家空軍所停止,原因是當時的德國空軍缺乏戰略打擊能力。儘管這場空戰的失敗挫傷了德國空軍的氣勢,當希特勒於1941年6月為擴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蘇聯時,德國空軍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其勝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蘇聯冬天所中止。 由於德國並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對蘇聯的決定性勝利,德國空軍被迫陷入一場消耗戰中,作戰範圍也持續擴大到北非和大西洋。美國的參戰更使得英國皇家空軍迅速恢復實力,能對德國本土持續地空襲,德國將其反擊行動稱作「帝國保衛戰」,在這期間,德國空軍的力量持續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線反擊盟軍的德國陸軍缺乏空中支援。德國空軍以革命性的新式戰機持續戰鬥至戰爭最後幾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無法扭轉戰敗的結果。.

新!!: Ju 188轟炸機和納粹德國空軍 · 查看更多 »

驾驶舱

駕駛艙(Cockpit),顧名思義就是機師開飛機的座艙,通常位於一架飛機的前端。除了早期的部分飛機,如今大部分飛機的駕駛艙采用密閉式的設計。 飛機駕駛艙內一般安裝有各類飛行儀表和飛機控制系統。大部分的民航飛機,其駕駛艙和乘客的座艙之間用一道門隔開,一般為雙人座,左側為機長,右側為副駕駛。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大部分航空公司加固了這道門,以應對劫機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新!!: Ju 188轟炸機和驾驶舱 · 查看更多 »

航空部 (納粹德國)

1938年12月的航空部大樓 帝國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RLM),納粹德國管理其空軍的政府機關,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現為德國聯邦財政部辦公處。 帝國航空部負責開發與生產飛機,服務對象主要為德國空軍。正如同納粹時代其他的官僚組織一樣,此機關的運作往往不是按常規運作。 許多研發決策是由於該機關負責人: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這個好高騖遠、缺乏專業科學素養,也不尊重專業的人,按其個人的政治影響力與其一時衝動和興起來決定,也因此造成在戰爭期間生產和開發的不穩定。.

新!!: Ju 188轟炸機和航空部 (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舵(英语:Rudder),為航行設備上用於改变或保持航行方向的一種裝置。最早用於船舶,是控制船舶航向的設備。 通俗的来说,舵就是“和轮船外壳相连接,控制其运动方向的装置”,各类槳帆船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古代的船只往往靠人力来推动,有些把船桨用双耳圆环固定在船舷的两侧,有些则安装在船尾,其中一部分船桨甚至设计为两者皆可通用。在地中海地区的文献中,两侧的船桨往往被称为“四分之一船桨”,其得名于此类船桨安装的位置在船身后方的四分之一处。而位于船尾的桨与现代轮船的转向原理相类似,一般为船尾中心线的位置。其结构设计非常多样化,古代欧洲往往通过铁制的螺栓和铰链将其和船身连接,阿拉伯人的设计是在船尾安装一个圆环,把船舵插在其中。中国古代的舵和阿拉伯比较类似,但是是通过滑轮驱动的。 古埃及人在西元前3100年美尼斯時期就已發明William F. Edgerton: "Ancient Egyptian Steering Gea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t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Vol.

新!!: Ju 188轟炸機和舵 · 查看更多 »

阻力

阻力(又称後曳力或流體阻力)是物體在流體中相對運動所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 對於一個在流體中移動的物體,阻力為周圍流體對物體施力,在移動方向的反方向上分量的總和。而施力和移動方向垂直的分量一般則視為升力。因此阻力和物體移動方向恰好相反,像飛機前進時會產生推力來克服阻力的影響。 在航天动力学中,大氣阻力可以視為太空飛行器在發射時的低效率,其影響則是在發射時需要額外的能量,不過在返回軌道時大氣阻力有助於太空飛行器減速,可減少減速額外需要的能量,不過大氣阻力產生的熱量甚至可以將物體熔化。.

新!!: Ju 188轟炸機和阻力 · 查看更多 »

蘇聯空軍

蘇聯空軍(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силы,拉丁轉寫:Voenno-Vozdushnye Sily,VVS)的是蘇聯的主要空中武裝力量。成立于1918年,结束于1991年。.

新!!: Ju 188轟炸機和蘇聯空軍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Ju 188轟炸機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雷希林

雷希林(德语:Rechlin)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77.29平方公里,总人口2141人,其中男性1051人,女性1090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28人/平方公里。.

新!!: Ju 188轟炸機和雷希林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Ju 188轟炸機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He 111轟炸機

He 11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所使用的一種中型轟炸機,其獨特的機鼻設計令它成為德國轟炸機部隊的著名象徵。1930年代初,德國軍方在規避《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下,由齊格菲·君特和瓦爾特·君特兩人設計,並將它偽裝為民用運輸機,直到1935年德國空軍宣佈成立為止。 二次大戰早期階段,He 111是德國空軍轟炸機中裝備數量最多的機種。它在所有1940年以前的戰役中皆表現良好、損失甚少,直至不列顛空戰時,其薄弱的防禦武器,有限的速度及靈活性都顯示它已面臨技術劣勢的瓶頸。然而,作為一架作戰飛機它證明了能夠承受嚴重的損傷及具有多種用途的高泛用性。在戰事期間He 111獲得德軍的「軍馬」稱號,而且它亦在整個戰爭期間於歐洲戰事前線四周擔當多種不同角色。它被用作執任何可能的任務:例如在不列顛空戰期間作為戰略轟炸機、在大西洋海戰中用作魚雷轟炸機及在西戰線、東戰線、地中海中東非洲戰線作為中型轟炸機及運輸機等。直到戰後德國空軍已被廢除之際,He 111仍可被用作運輸機作後勤任務。 即使德軍對其持續升級,但它自1942年中期以後已明顯成為過時落後的設計。He 111一直繼續生產至1944年,當大部分He-111停產時,它開始轉為擔當運輸及補給的角色。德國空軍原本計畫發展並生產一款更優秀的轟炸機以取代He 111,但當時活塞引擎轟炸機的生產已經逐漸停止,因其活塞引擎必須優先供應給擔任防空任務的戰鬥機支用。 亨克爾(Heinkel)的設計CASA 2.111一直持續至戰後,它的機身受Construcciones Aeronáuticas SA許可下在西班牙生產。設計的相差只是在於大幅度改善的動力裝置。亨克爾(Heinkel)的衍生機種繼續服役至1973年退役。.

新!!: Ju 188轟炸機和He 111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Ju 288轟炸機

容克 Ju 288是一款在二次大戰期間設計出來的納粹德國空軍轟炸機,但只有進行數次的原型機試飛,第一次試飛是於1940年11月29日。.

新!!: Ju 188轟炸機和Ju 288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Ju 88轟炸機

容克斯Ju 88(Junkers Ju 88)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空軍(Luftwaffe)所使用的雙活塞式引擎中型軍用機,從1939年開始服役到1945年。於1930年代中期由容克斯飛機與發動機製造廠的總設計師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親手設計出來。 Ju 88是納粹德國空軍在二次大戰期間所使用的標準戰鬥用飛機之一。在戰爭中擔任過許多不同的任務,被暱稱為全方位工作機(The Maid of all Work),又被稱為萬能博士。它在大戰期間成功地服務於多種目標,是用途最廣泛的飛機之一。最初目標是作為快速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後續的多種修改讓它成為長程轟炸機、魚雷轟炸機、水雷佈雷機、海面或長程偵察機、氣象觀察機、戰鬥轟炸機、驅逐機、夜間戰鬥機、坦克殺手、地面攻擊機等角色,在戰爭末期甚至曾改裝為飛行炸彈。儘管在開發過程受到種種的延誤,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總生產了14,882架Ju 88,其生產數量遠超過德國任何其它雙引擎軍用機。Ju 88成為德國空軍寶貴資產,也是德軍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武器生產計劃之一。 整個生產過程中,儘管Ju88有幾十種衍生機種,但其基本架構卻始終未曾更動,證明其原始設計品質的優越性。.

新!!: Ju 188轟炸機和Ju 88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Jumo 213發動機

Jumo 213發動機是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納粹德國空軍的一款V12型液冷式發動機。 它是由早期容克發動機廠's 設計出來Jumo 211發動機的衍生型。 新設計多了兩項特徵,首先就是安裝加壓型水冷系統目的是可以減少必要的冷卻液以讓新型發動機可以做的更小、更輕,其次就是針對提高RPM所進行一連串的改善。雖然這樣的改進讓發動機多了些許的噪音,但這讓Jumo 213從根本上增加了500 hp,這讓213發動機成為戰時後期最抢手的發動機設計。.

新!!: Ju 188轟炸機和Jumo 213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MG 131重機槍

MG 131 (是德語:Maschinengewehr 131或是機槍 131)是萊茵金屬於1938年開發出一款德制機槍並在1940年到1945年進行大規模生產。MG 131主要設計於在固定或非固定物體上,並在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軍機上配置 1至2挺機槍。 它主要是安裝在Bf 109戰鬥機,Me 410戰鬥機大黃蜂,Fw 190戰鬥機,Ju 88轟炸機,Ju 388,He 177轟炸機鷹獅型轟炸機與其它軍機上。 MG 131開火是藉由電力驅動彈藥的方式以保持高射速,當射擊時會穿過單引擎戰鬥機的螺旋槳。2挺MG 131機槍的武裝配置主要是出現在Bf 109G(在機身上發現到單邊各出現一個泡型罩或腫包,在發動機後上方靠近機翼的區域,這個額外空間可以安裝更大後膛的新式機槍)後期的武裝整流罩與Fw 190上面。.

新!!: Ju 188轟炸機和MG 131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MG 151机炮

MG 151 (MG151/15)机炮是一种由毛瑟兵工厂在1940研制的15mm口径机炮。该型机炮的1941年改型 MG 151/20 20mm机炮作为主要武器被广泛应用于二战时纳粹德国空军的多种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强击机以致于轰炸机上。二战时意大利空军也在“5系列”战斗机上安装了MG 151/20机炮。.

新!!: Ju 188轟炸機和MG 151机炮 · 查看更多 »

MG 81機槍

MG 81是一款在二次大戰期間服役於德國空軍、裝備在軍機上的機槍,MG 81以彈鏈進彈7.92毫米機槍目的是替換老式彈鼓進彈的MG 15機槍。MG 81以步兵用MG34機槍為基礎由毛瑟開發出來的衍生品。開發目的為減少生產成本與時間並強化搭載於飛機時的性能。自1938/1939開發並在1940年到1945年量產。 將兩挺MG 81合成一挺雙聯裝MG 81Z並於1942年量產,每分鐘火力達至約3200發,而且佔用空間并不比一挺機槍大很多。.

新!!: Ju 188轟炸機和MG 81機槍 · 查看更多 »

林肯 (林肯郡)

林肯(Lincoln )是英国林肯郡的郡治和教堂市。2011年林肯非都市區人口為93,541。 同年整個都會區(加上北海克姆和沃丁頓)人口為119,200。 林肯發展自羅馬時代的鎮Lindum Colonia,此前原是一個鐵器時代聚居地。當地最著名的地標為英格蘭哥特式建築林肯大教堂和諾曼式建築林肯城堡。當地有林肯大學和格羅斯泰特主教大學兩所大學。林肯位於林肯懸崖的裂谷中,位於倫敦北部。.

新!!: Ju 188轟炸機和林肯 (林肯郡)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Ju 188轟炸機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战术轰炸机

战术轰炸机是指体型较小的轰炸机,用于战术轰炸,攻击武装部队和辎重。 著名的战术轰炸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B-25、B-26等。在二次大战结束后,战斗机和攻击机的体积和载弹量逐渐增大,空中加油技术也日臻成熟,战术轰炸机日益丧失其技术上的优势,因此逐渐被战斗机和攻击机所取代。现在战术轰炸机在世界各国逐渐停止研制。.

新!!: Ju 188轟炸機和战术轰炸机 · 查看更多 »

战斗机

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係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但會使機槍的射速變慢。 過往的戰鬥機根據用途又細分為殲擊機與攔截機(Interceptor)。殲擊機即大眾熟知的傳統戰鬥機,用途是消滅敵方軍用飛機、控制空域,掌握制空權可避免己方地面受到攻擊,亦有利於己方攻擊敵方地面。由於殲擊機隨時可能進行空中纏鬥,對機動力、運動性能的要求遠高於其他機種。攔截機的用途則是在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爭取時間及高度優勢並將其摧毀。由於攔截機是針對飛行高度較高的轟炸機與偵察機,在設計上以爬升率和飛行速度為優先。二次大戰後,有鑑於原子彈的威脅,許多國家一度將攔截機視為與殲擊機同等重要的機種。不過由於飛彈科技的成熟,以及超音速巡航的出現,攔截機的功能已可通過殲擊機配備飛彈來滿足,成為現今趨勢之多用途戰機,不再發展專門的攔截機。.

新!!: Ju 188轟炸機和战斗机 · 查看更多 »

星型引擎

星型发动机(radial engine)是一种气缸环绕曲轴排列的一种往复式内燃机。在涡轮发动机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大型飞机的发动机都采用星型设计。 在星型发动机中,活塞通过一根主连杆连接到曲轴上。在右图中,最上方的活塞连接的连杆即为主连杆。其它活塞的连杆则被称为活节式连杆,它们通过梢孔连接在主连杆中央位置的环上。.

新!!: Ju 188轟炸機和星型引擎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Ju 188Ju-188轟炸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