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黑洞列表

指数 黑洞列表

黑洞列表不是一個完整的列表(並且恆星被認為是可能的候選者),以大小組織 (包括質量尚待確定的黑洞);在這個表中有些項目被認為是環繞著黑洞的星系或星團。.

56 关系: A0620-00大型強子對撞機天鵝座 V404天鵝座X-1室女A星系中介質量黑洞三角座星系人馬座A*仙女座星系微型黑洞光年超大質量黑洞黑洞闊邊帽星系雪茄星系GCIRS 13EGRS 1915+105HE0450-2958IGR J17091-3624M105M106M110 (橢圓星系)M15M32M58M60M77M84MAXI J1659-152NGC 1023NGC 1097NGC 1313NGC 1316NGC 1536NGC 1566NGC 253NGC 2787NGC 3079NGC 3115NGC 3384NGC 4151NGC 4438NGC 4697NGC 4945NGC 5033NGC 7052NGC 821OJ 287Q0906+6930SN 1997D...SS 433XTE J1650-500恆星黑洞波德星系3C 66B4C +37.11 扩展索引 (6 更多) »

A0620-00

A0620-00是位于麒麟座的恒星质量黑洞候选者。它位于一个双星系统中,其中一颗质量较大,而另一颗质量比较小,大质量的恒星变成黑洞。它的质量现在还不知道,估计是太阳质量的11.0±1.9倍。.

新!!: 黑洞列表和A0620-00 · 查看更多 »

大型強子對撞機

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縮寫:LHC)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對撞型粒子加速器,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LHC已經建造完成,2008年9月10日開始試運轉,並且成功地維持了兩質子束在軌道中運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設施。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個國際合作計劃,由全球85國中的多個大學與研究機構,逾8,000位物理學家合作興建,經費一部份來自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會員國提供的年度預算,以及參與實驗的研究機構所提撥的資金。 大型強子對撞機本預計於2008年10月21日開始進行低能量對撞實驗。但2008年9月19日,大型強子對撞機第三與第四段之間用來冷卻超導磁鐵的液態氦發生了嚴重的洩漏,據推測是由於聯接兩個超導磁鐵的接點接觸不良,在超導高電流的情況下融毀所造成的。依據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安全條例,必需將磁鐵升回到室溫後詳細檢查才能繼續運轉,這將需要三到四週的時間。要再冷卻回運作溫度,也是得經過三四週的時間,如此正好遇上預定的年度檢修時程,因此必須延遲開始運作的時間。 2009年11月23日,大型強子對撞機進行了在修復完成後的第一次試撞。 2015年4月5日,經過兩年的精心維護與升級,大型強子對撞機再度啟動,預計今年夏天將會進行13TeV質子質子碰撞實驗,探索未知領域,例如,尋找暗物質、分析希格斯機制、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等等。.

新!!: 黑洞列表和大型強子對撞機 · 查看更多 »

天鵝座 V404

#重定向 天鵝座V404.

新!!: 黑洞列表和天鵝座 V404 · 查看更多 »

天鵝座X-1

天鵝座X-1(簡稱Cyg X-1)是一個银河系内位于天鵝座的双星系统,是著名的X射線源。它在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時被發現,是從地球觀測最強的X射綫源之一,其頂峰X射綫通量為2.3 Wm−2Hz−1。天鵝座X-1是最先被廣泛承認為黑洞的候選星體,也是同類星體中最受研究關注的。現在估計其質量為太陽質量的8.7倍,而其密度之高使黑洞成爲唯一一種解釋。如果如此,它的事件視界半徑約為26公里。 天鵝座X-1屬於一個高質量X射線雙星系統,其距離太陽大約6,070光年,另一成員為一顆超巨星變星,編號為HDE 226868。兩者相互圍繞公轉,距離為0.2天文單位,即地球和太陽間距離的20%。該星的星風為X射綫源的吸積盤提供物質。盤的内部溫度達到幾百萬K,因此輻射出X射綫。兩條垂直于吸積盤的相對論性噴流將被吸進的物質噴射出星際空間。 這個系統可能屬於一個名為天鵝座OB3的星協,意味著天鵝座X-1的年齡超過500萬年,並源于一顆質量大於40個太陽質量的原星。這顆原星的大部分質量都散失了,很可能是以星風的形式。如果該星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則其威力足以將剩餘物質噴射出這個系統。因此它可能直接坍縮成一個黑洞。 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基普·索恩曾拿天鵝座X-1作了一場科學的賭局。當中霍金賭天鵝座X-1不是一顆黑洞。1990年霍金讓步,因爲觀測證據顯示這個系統中存在著引力奇點。.

新!!: 黑洞列表和天鵝座X-1 · 查看更多 »

室女A星系

室女A星系(也稱為梅西爾87、M87或NGC 4486)最常見的是其英文縮寫M87,常稱之為「M87星系」。M87位在室女座,是巨大的橢圓星系,也是銀河系附近幾個質量最大星系其中之一,擁有幾項受矚目的特性,第一,其球狀星團數量特別多──M87星系裡共含12,000個球狀星團,參考之下,環繞銀河系的球狀星團數量為150-200個。其二,該星系由核心發出一道向外延伸約1,500秒差距(4900光年)的高能電漿噴流,運動速度達相對論速度,與光速已相當接近。M87是天空中最明亮的電波源之一,也是備受業餘天文學家和專業天文學者熱衷觀測和研究的目標。 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爾於1781年發現M87。熱愛彗星觀測的梅西爾當時是為了協助同好避免在觀測時常誤將彗星與其他天體混淆,所以編製一份星雲列表,M87名列表上編號第87個。M87是室女星系團北方次明亮的星系,距離地球1,640萬秒差距(5,350萬光年)。和盤狀的螺旋星系不同的是,M87並沒有明顯塵埃帶 ,外觀呈橢圓形,幾乎沒有任何特殊形狀,亮度分布和典型的橢圓星系一樣,由星系中心向外遞減,越外亮度越暗。M87的恆星佔其質量大約六分之一,呈球狀對稱分佈,恆星分布密度,由星系核心向外呈遞減,越靠外圍的恆星密度越低。位在星系中心是其超大質量黑洞,也是活躍星系核的主成分,該天體在各波段都發出強烈輻射,尤其電波波段。M87的星系外殼(galactic envelope)延展寬達150kpc(49萬光年)遠,然後中斷,中斷原因可能是和另一星系發生碰撞。恆星之間有瀰散星際介質氣體,豐富的化學元素是由演化後期恆星(evolved star)貢獻。 1997年在德國泰根塞曾以「電波星系M87」為主題舉辦過一次學術專門討論會,20年後,為慶祝「宇宙噴流發現百週年」,天文學家於的2016年再度會集於臺灣臺北,擴大討論黑洞、噴流、宇宙學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新!!: 黑洞列表和室女A星系 · 查看更多 »

中介質量黑洞

中介質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是一種黑洞,其質量是10^2至10^6倍的太陽質量。它的質量超過恆星黑洞(數十倍太陽質量),但遠小於超大質量黑洞(數十萬倍太陽質量)的一種黑洞。 它們存在的證據比另外兩種少,一些鄰近星系內的超亮X射線源(ULXs)被懷疑可能是中介質量黑洞,它們的質量是數百至數千倍的太陽質量。ULXs是在恆星形成區中被發現的(例如屬於星暴增星系的M82),和在看似年輕的亮星群聚的區域內被觀察到。但是僅有從光譜學分析的動力學質量可以顯示ULX的伴星必須是緊密的IMBH才能造成如此的加速度。 其它中介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來自引力輻射觀測,根據殘餘伴星緊密的軌道。M-sigma關係也同樣預測存在著質量為104至106太陽質量的黑洞,存在於低亮度的星系中。 但是還是不清楚這種黑洞是如何生成的,一方面,對由單一恆星引力坍縮形成的恆星黑洞來說,它的質量顯然太大;另一方面,環境中缺乏形成的極端條件,即高密度和高速度都只在星系的中心被觀測到,這導致在星系中心形成超大質量黑洞。中介質量黑洞的形成有兩種流行的說法,第一種是恆星黑洞和其它致密天體的合併,意謂著會產生引力輻射。第二種是在恆星密集的星團中發生失控的大質量恆星碰撞,經由這種碰撞形成中介質量黑洞。 一組天文學家在2004年11月報告他們在銀河系內發現第一個中介質量黑洞GCIRS 13E,它以3光年的距離繞著人馬座 A*運轉。 這個中型黑洞的質量約為1,300太陽質量,是7顆恆星群聚的集團,可能是銀河中心剝離的大質量恆星的殘餘。這個觀測支持超大質量黑洞會吸收附近較小的黑洞和恆星而成長。但是,最近一個德國的研究小組聲稱,懷疑在銀河中心的附近會有中介質量黑洞的存在,這個結論是基於對較小質量恆星集團的動力學研究,而懷疑其中能有中介質量黑洞的存在。中介質量黑洞是否真的存在,仍是一個開放的議題。 在2006年1月,艾荷華市愛荷華大學Philip Kaaret教授領導的小組宣布使用NASA的羅西X射線計時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中介質量黑洞候選者的疑似週期震盪。這個候選者是M82 X-1,被一顆大氣層不斷被剝離並掉落進該天體的紅巨星環繞著。不僅是震盪的存在,還有系統的軌道周期解釋,都完全被科學界接受。雖然是非常合理的解釋,這個週期所依據的只是四個循環,意味著這可能還只是一種隨機的變化。如果這個周期是真實的,可能是軌道週期,或是像許多其他系統中,是吸積盤的超軌道週期。.

新!!: 黑洞列表和中介質量黑洞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星系

三角座星系是位於三角座,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它被編入梅西爾 33或NGC 598。三角座星系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後,是本星系群第三大的星系。它是長久以來以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天體。 這個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小的螺旋星系,並且因為與仙女座星系的有交互作用、速度,與在夜空中互相靠近而被認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衛星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三角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人馬座A*

没有描述。

新!!: 黑洞列表和人馬座A*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國際音標為:,也稱為梅西爾31、星表编号为M31和NGC 224,在舊文獻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是除麦哲伦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伴星系)以外最近的星系。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4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径约20万光年,外表颇似银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員有仙女星系、銀河系、三角座星系,還有大約50個小星系。但根據改進的測量技術和最近研究的數據結果,科學家現在相信銀河系有許多的暗物質,並且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質量最大的。 然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最近的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兆(1012)顆恆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為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M☉.

新!!: 黑洞列表和仙女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微型黑洞

微型黑洞,又稱作量子黑洞(quantum mechanical black holes)或者迷你黑洞,是很小的黑洞。被稱作量子力學黑洞是因為在這個尺度之下,量子力學的效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B.J. Carr and S.B. Giddings, "Quantum black holes," 有可能這些量子層級的原生黑洞是在早期的宇宙(或者大爆炸時期)裡面高密度的環境,或者是在隨後的相變裡面被產生出來。透過因霍金輻射效應所預計散射出的粒子,在不遠的未來,說不定天文物理學家可以觀測到這些黑洞。 有些涉及到多次元的理論,預測存在一些微型黑洞的質量可以小到電子伏特的範圍,這種程度的能量可以在像是LHC(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這種粒子對撞機裡面產生出來。因此有一些大眾擔心這會導致世界末日(參見)。然而,這種量子黑洞會很快的蒸發(evaporate)掉,僅僅留下很小的交互作用或者全部消失。而且除了這些理論之外,我們注意到射向地球的宇宙線並沒有對地球產生任何傷害,即使這些宇宙線的質心帶有的能量也高達了數百TeV。.

新!!: 黑洞列表和微型黑洞 · 查看更多 »

光年

光年(light-year)是長度單位之一,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大約9.46兆千米(9.46千米或英里。 光年一般用於天文學中,是用來量長度很長的距離,如太陽系跟另一恆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的單位。 天文學中另三個常用的單位是秒差距、天文單位與光秒,一秒差距等於3.26光年,一天文單位為149,597,870,700公尺,一光秒是光一秒所走的距離為299,792,458公尺。 例如,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萬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萬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一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萬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大約是885千米/小時,這樣飛行1光年則需要122萬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極軌道的朱諾號(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最高速度為73.61千米/秒(即約26萬5000千米/小時),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75年的時間。.

新!!: 黑洞列表和光年 · 查看更多 »

超大質量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是黑洞的一種,其質量是10^5至10^9倍的太陽質量。現時一般相信,在所有的星系的中心,包括銀河系在內,都會有超大質量黑洞。.

新!!: 黑洞列表和超大質量黑洞 · 查看更多 »

黑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測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連传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當恆星內部氫元素全部核融合完畢時,因燃料用完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開始向內塌陷,但隨著壓力越來越高,內部的重元素會重新開始燃燒導致瞬間膨脹,這時恆星的體積將暴增至原先的數十倍至百倍,這便是紅巨星,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無論是紅巨星或是超新星,都會將外部物質全部吹飛,直到連重元素也燒完時,重力又會使得恆星繼續向內塌陷,最後形成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大小的白矮星,質量稍大的恆星則會形成中子星,會放出規律的電磁波,至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繼續塌陷,強大的重力使周圍的空間產生扭曲,最後形成一個密度每立方公分約一億噸的天體:「黑洞」。直至目前為止,所發現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高熱而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的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黑洞軌跡,來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題材之一,在科幻小說、電影甚至報章媒體經常可見將黑洞作為素材。迄今,黑洞的存在已得到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绝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並且天文界不時提出於宇宙中觀測到已存在的黑洞。 根據英國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於2014年1月26日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資訊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

新!!: 黑洞列表和黑洞 · 查看更多 »

闊邊帽星系

闊邊帽星系(梅西爾編號:M104,NGC 4594,又稱草帽星系、墨西哥帽星系)位於室女座,為一個Sa-Sb型之旋渦星系,光度+8.7等,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这个星系的直径是大约50,000光年,有银河系的大小的30%。 天文学家最初认为光环是小而轻的旋渦星系,但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发现,周围的草帽星系晕是一个比以前认为的更大规模的巨大的椭圆星系。这个星系拥有星等+9.0,使得它很容易被用业余望远镜观测到,它被有些作家认为是在银河系的10 百萬秒差距(megaparsecs)半径范围内最亮的星系。 它具有明亮且巨大的超大质量黑洞星系核,尤其在赤道方向有一條由星際塵埃所形成的暗帶。由於它形態美麗,也是不少天文台,甚至是擁有專業天文攝影設備的天文愛好者必定拍攝的對象之一。.

新!!: 黑洞列表和闊邊帽星系 · 查看更多 »

雪茄星系

梅西耶82(也稱為NGC 3034,雪茄星系或M82)是距離約1200萬光年遠,位於大熊座,屬於M81星系團的星暴星系。它的亮度大約是整個銀河系的5倍,中心更比我們銀河系中心亮100倍。星暴活動被認為是與鄰近的梅西爾81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作為最接近我們的星暴星系,M82是這類型星系最典型的例子 。SN 2014J,一顆Ia型超新星,是2014年1月21日在這個星系內發現的超新星http://www.astronomerstelegram.org/?read.

新!!: 黑洞列表和雪茄星系 · 查看更多 »

GCIRS 13E

GCIRS 13E可能是一個大約1,300太陽質量的中介質量黑洞(IMBH),在大約3光年的距離上,以大約每秒280公里的軌道速度繞著人馬座 A*運轉。 GCIRS 13E由是由7顆軌道相關聯的大質量恆星組成的一個小集團。因為大質量恆星都是短命的,因此大質量恆星不能形成如此接近的超大質量黑洞。人們認為在過去一千萬年間GCIRS 13E必須有對內向中央黑洞遷移,可能是從60光年的距離進一步移動到現在的軌道。伴星可能是球狀星團剩下來的殘骸,而GCIRS 13E這種中等質量的黑洞,可能是經由逃逸星的相互碰撞發展出來的。 然而在2005年,一個德國的研究小組聲稱,懷疑在銀河系的中心附近有一個中等質量黑洞。這項質疑是出自對小恆星集團中是否駐有中等質量黑洞的動力學研究,而對中等質量黑洞是否存在的辯論仍處於開放的狀態。.

新!!: 黑洞列表和GCIRS 13E · 查看更多 »

GRS 1915+105

GRS 1915+105或天鷹座V1487是由一顆正規恆星和黑洞組成的X射線聯星系,它於1992年8月15日被監視全天的Granat發現。"GRS"的標準名稱是"源自GRANAT","1915"是赤經(19時又15分),"105"是以0.1度為單位的赤緯(也就是赤緯是10.5度)。近紅外線的光譜也證實了此一觀測。這個聯星系統位於天鷹座,距離11,000秒差距。GRS 1915+105是銀河系內已知最重的黑洞,質量約在10至18太陽質量 。它也是微類星體,並且這顆黑洞展現每秒1,150次的高速自轉。.

新!!: 黑洞列表和GRS 1915+105 · 查看更多 »

HE0450-2958

HE0450-2958是一個很不尋常的類星體。因為在它附近沒有發現任何宿主星系(一般來說類星體都會在一個星系的中心裡面,因此他們可能是活動星系核)。根據觀測,HE0450-2958至少離我們3,000,000,000光年遠,而且有400,000,000 個太陽的質量。HE0450-2958是在2005年9月14日被發現,但卻沒有發現任何宿主星系的痕跡,因此認為他的宿主星系應該比目前能觀測到的亮度小6個星等以上,或著直徑小於300光年(一般類星體的宿主星系直徑有5000到50,000光年。),另一種說法是HE0450-2958的宿主星系其實是一個暗星系直徑至少有有 50,000 光年。.

新!!: 黑洞列表和HE0450-2958 · 查看更多 »

IGR J17091-3624

IGR J17091-3624(簡稱IGR J17091),是一個距離地球約2萬8千光年,銀河系內的恆星黑洞,位於天蠍座。.

新!!: 黑洞列表和IGR J17091-3624 · 查看更多 »

M105

M105(也稱為NGC 3379)是一個位於獅子座的橢圓星系,由皮埃爾·梅香(Pierre Méchain)於1781年3月24日所發現。M105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M105也是獅子座I星系群(即M96星系群)中的一個星系,此星系群中還包括M95與M96兩個梅西耶天.

新!!: 黑洞列表和M105 · 查看更多 »

M106

M106(也稱為NGC 4258)是一個位於獵犬座的螺旋星系,由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梅香(Pierre Méchain)於1781年所發現,它也是一個賽弗特星系(Seyfert galaxies),由於星系發射出X射線,意謂著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星系的核心。.

新!!: 黑洞列表和M106 · 查看更多 »

M110 (橢圓星系)

M110(NGC 205)是一个椭圆星系,位在M31的西北面,是M31第二明亮的伴星系 ,也是本星系群的一员。M110距离地球约220万光年,视亮度8.5等,总质量估计为10亿太阳质量。M110的位置是赤经00时40.4分,赤纬+41度41分,从地球上看上去它的大小是17x10弧分。M110一般被認为是E6p,但它有些特征相当特殊,与一般的椭圆形星系不同。比如它似乎含有暗星云,因此有人也称它为椭圆体状矮星系。此外M110虽然很小,但它周围有八个球状星团围绕它运行。.

新!!: 黑洞列表和M110 (橢圓星系) · 查看更多 »

M15

梅西爾15或M15(也稱為NGC 7078)是位於飛馬座的一個球狀星團。它是Jean-Dominique Maraldi在1746年發現的,並且在1764年被收錄進梅西爾的似彗星天體目錄中。估計它的年齡是120億歲,是已知最老的球狀星團之一。.

新!!: 黑洞列表和M15 · 查看更多 »

M32

M32(NGC 221)在M31核心的南面,是一个小的、圆的非常密集的椭圆星系。它是著名的仙女座大星云M31的伴星系,是个矮星系,大小约6.5 ± 0.2 千光年(基于下述距离数据和视直径)。M32主要由昏暗的老年红色、黄色恒星组成,几乎没有尘埃和气体,所以也没有恒星形成迹象。不过,有迹象表明在不远的过去它还有少量恒星形成。 传统的星系演化模型很难解释M32的结构和恒星组成。最近的电脑模拟推测,M31强大的引力潮汐能把涡旋星系压缩为致密的椭圆星系。一旦像M32这样的小型涡旋星系落入M31的核心区附近,其外围旋臂和星晕将被全部剥离,而核心区域受影响相对较小,能保持原有形状。强大的引力潮汐使M32产生暴發式恒星形成(星暴现象),并成为我们当前观测到的外观。 有证据表明M32有一个外部星盘。 一般认为M32是M31的伴星系,但最近有报告认为M32其实是个正常的星系而非通常认为的矮星系,它离我们的距离比上述数据大3倍(仅仅是碰巧与M31在视线方向重合),因此已经在本星系群外。.

新!!: 黑洞列表和M32 · 查看更多 »

M58

M58(也稱為NGC 4579)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棒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有6800萬光年遠,由查爾斯·梅西耶於1779年所發現。M58是室女座星系團中最明亮的星系之一,在M58已經發現有兩顆超新星存在(SN 1988A與SN 1989M)。.

新!!: 黑洞列表和M58 · 查看更多 »

M60

M60可以指:.

新!!: 黑洞列表和M60 · 查看更多 »

M77

梅西爾 77(也稱為NGC 1068)是一個位於鯨魚座的棒旋星系,距離大約4千7百萬光年。梅西爾 77是一個在可見光的波段上被塵埃遮蔽掉活躍星系核(AGN)的活躍星系,在分類上是塞佛特2星系。被遮蔽的分子盤和熱電漿的直徑首先被VLBA和VLA測量出來,環繞著核心的熱塵土隨後也被VLTI的中紅外線干涉儀(MIDI,Mid-IR Interferometric instrument)測量出來。.

新!!: 黑洞列表和M77 · 查看更多 »

M84

M84(也稱為NGC 4374)是一個位於室女座的透鏡狀星系,深入於室女座星系團的核心內部,距離地球大約有5300萬光年遠 ,是室女座星系團中最明亮的星系之一。 無線電觀測和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M84有兩道物質的噴流從星系的核心向外發射,加上接近核心的星盤有高速旋轉的氣體和恆星,顯示有著質量高達18 M☉的超巨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

新!!: 黑洞列表和M84 · 查看更多 »

MAXI J1659-152

MAXI J1659-152 是NASA的史威福特太空望遠鏡在2010年9月25日發現的一顆快速旋轉的黑洞/恆星系統。在2013年3月19日,ESA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協助確認了這個一顆恆星和黑洞以2.4小時的軌道週期互繞著。 這個黑洞和恆星繞著它們的質量中心運轉著。因為恆星是較輕的天體,因此它以離質心較遠也較大的軌道環繞著,時速高達驚人的200萬公里,也就是每秒鐘555公里。這是在X射線聯星系統中所見過最快的速度。另一方面,這個黑洞的軌道速度只有150,000公里/小時(~40Km/Sec.)。 這個緊湊的黑洞質量至少是3倍太陽質量,而他的伴星是質量僅為太陽20%的紅矮星。這一對之間的距離大約只有100萬公里,與地球和太陽的距離150,000,000公里相比較,可說是非常接近。.

新!!: 黑洞列表和MAXI J1659-152 · 查看更多 »

NGC 1023

NGC 1023 是英仙座的一個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023 · 查看更多 »

NGC 1097

NGC 1097是位於天爐座的一個棒旋星系,距離大約4,500萬光年遠。在1790年10月9日被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發現。迄2006年,已經在這而發現三顆超新星:SN 1992bd、SN 1999eu、和SN 2003B。 NGC 1097也是一個有噴流從核心射出的西佛星系,並且和許多星系一樣,在NGC 1097的核心有個超大質量黑洞。環繞著中心黑洞的是一圈恆星形成環,氣體和塵埃形成一個從環到黑洞的網路。 NGC 1097有兩個衛星星系:矮橢圓星系NGC 1097A是兩個中較大的,它是一個奇特的橢圓星系,在離NGC 1097的核心42,000光年的距離上環繞著。矮星系NGC 1097B在更外側,我們對它所知無幾。.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097 · 查看更多 »

NGC 1313

NGC 1313 是网罟座的一個星系。它于1826年9月27日由澳大利亚天文学家詹姆士·丹露帕发现。它具有一个突出的不均匀的形状,并且其转轴不完全围绕其中心。在NGC1313近旁有另一个星系NGC 1309。.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313 · 查看更多 »

NGC 1316

NGC 1316 是天炉座的一個透鏡星系。大約在1億年前,開始吞食一個鄰近較小的螺旋星系NGC 1317。.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316 · 查看更多 »

NGC 1536

NGC 1536 是网罟座的一個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536 · 查看更多 »

NGC 1566

NGC 1566 是剑鱼座的一個中間螺旋星系。由詹姆士·丹露帕發現於1826年5月28日。該星系是劍魚座星系團的重要成員星系,並且是其中亮度最高者該星系是已知最明亮的塞弗特星系之一。NGC 1566的絕對光度為3.7 ''L''☉,並且內部中性氢区(H I)質量達到1.4 ''M''☉。.

新!!: 黑洞列表和NGC 1566 · 查看更多 »

NGC 253

#重定向 玉夫座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NGC 253 · 查看更多 »

NGC 2787

NGC 2787是一个位于大熊座的棒透镜星系,距离地球大约2400万光年。1999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对NGC 2787进行了观测。.

新!!: 黑洞列表和NGC 2787 · 查看更多 »

NGC 3079

NGC 3079是位於大熊座,距離5,000萬光年的一個棒旋星系。這個星系的特徵是在非常中心的位置形成一個有"氣泡" (見右圖)。.

新!!: 黑洞列表和NGC 3079 · 查看更多 »

NGC 3115

NGC 3115,也稱為紡錘星系或科德韋爾53,是位於六分儀座的一個 透鏡星系。這個星系是威廉·赫歇爾在1787年2月22日發現的,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3,200萬光年,它的大小數倍於銀河系。 在1992年,夏威夷大學的John Kormendy和密西根大學的Douglas Richstone宣稱在這個星系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它是當時發現最大的 (20億太陽質量)。這個星系的恆星看起來都是老年或是不活躍的,黑洞的生長也已經停止。.

新!!: 黑洞列表和NGC 3115 · 查看更多 »

NGC 3384

NGC 3384是赫歇爾在1784年發現,位於獅子座的一個橢圓星系。經由顏色的分析,位於星系中心的恆星是年齡最高的。他們中的80%屬於第二星族星,年齡都已在10億歲以上.

新!!: 黑洞列表和NGC 3384 · 查看更多 »

NGC 4151

NGC 4151是位於獵犬座的帶有疏鬆內環結構的中間螺旋西佛星系,距離地球,天球上位於獵犬座。該星系由威廉·赫歇爾於1787年3月17日首次記錄;它0也是定義西佛星系的論文中提及的兩個星系之一 。NGC 4151是核心中擁有快速成長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星系中距離地球最近的其中一個。天文學家推測NGC 4151的核心可能存在環繞質量中心旋轉中的雙黑洞,質量分別為4000萬和1000萬倍太陽質量,軌道週期15.8年。不過,該系統是否存在仍持續爭論中。 部分天文學家就NGC 4151的外觀,稱呼它為《索倫之眼》。.

新!!: 黑洞列表和NGC 4151 · 查看更多 »

NGC 4438

#重定向 雙眼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NGC 4438 · 查看更多 »

NGC 4697

NGC 4697,也稱為科德韋爾52,是位於室女座,距離在4,000萬至5,000萬光年的一個橢圓星系。它與NGC 4731和其他幾個小得多的星系都是NGC 4687群的成員。這個群的距離大約是5,500萬光年;它也是形成室女座超星系團南方延伸體,室女座II群的一員。 NGC 4697的距離並沒有很高的精確度:測量的值從2,800萬至7,600萬光年。依據NASA超星系資料庫的距離是3,800萬光年;依據SIMBAD是5,000萬光年。.

新!!: 黑洞列表和NGC 4697 · 查看更多 »

NGC 4945

NGC 4945是位於半人馬座的一個螺旋星系。它是詹姆士·丹露帕在1826年發現的。它被認為與銀河系非常相似,但是X射線的觀察顯示NGC 4945很不尋常,是一個精力充沛的西佛2型核心,這意味著它的中心可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

新!!: 黑洞列表和NGC 4945 · 查看更多 »

NGC 5033

NGC 5033是一個位於獵犬座的傾斜螺旋星系,該星系距離銀河系的推測距離在3800至6300萬光年之間。NGC 5033的核心極為明亮,盤面則相對亮度較低,並且它的南半部盤面明顯扭曲。因為NGC 5033的角直徑相對較大與相對較高的表面亮度,使它成為業餘天文學家較容易觀測並攝影的天體。並因為NGC 5033距離地球相對較近,以及它的活动星系核(AGN),使它經常成為天文學家的研究目標。.

新!!: 黑洞列表和NGC 5033 · 查看更多 »

NGC 7052

NGC 7052是一個位於狐狸座的橢圓星系。該星系由威廉·赫歇爾發現於1784年,距離地球約1.91億光年。天文學家在該星系中心發現質量大約是 3.70_^ 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外圍的氣體與塵埃盤質量大約是太陽的300萬倍。 NGC 7052還是個無限電波源,但中心噴流並不垂直銀河盤面。這可能是因為NGC 7052曾經和鄰近星系碰撞過。.

新!!: 黑洞列表和NGC 7052 · 查看更多 »

NGC 821

NGC 821 是白羊座的一個星系。.

新!!: 黑洞列表和NGC 821 · 查看更多 »

OJ 287

OJ 287 是一個蠍虎座BL型天體,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並且有很長期的觀測數據。從1891年就有乾版的影像記錄,它的光度記錄超過了100年的時期,使它成為星系天文學特別精緻的一個目標。迄2008年,它的中心仍是被精確測量過質量最巨大的超大質量黑洞,超過早先被認為质量最大黑洞的六倍以上。 光學的光度曲線顯示OJ287有11-12年的週期變化,最大光度有一個狹宰的雙峰值。 這種變化被認為是另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引起的,一個質量較小約為一億個MSun的黑洞以11-12年的週期環繞著這個大的黑洞。當小的夥伴在近星點附近穿越大黑洞的吸積盤時就會使光度增加。 芬蘭的和他團隊的質量計算結果在美國天文學會(AAS)第211次的會議中被公佈 這些爆發的時間使伴星橢圓軌道的進動(每一週期39°)可以依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被推算出(參考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克卜勒問題) 。 這次的測量由於伴星軌道週期與有效數字的精確度而被質疑,但是計算的結果可以使未來的測量更精準。伴星的軌道會因為重力輻射而衰減,預估大約在10,000年左右就會與中央的黑洞合併。 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

新!!: 黑洞列表和OJ 287 · 查看更多 »

Q0906+6930

Q0906+6930是目前已知距離最遠的耀变体,紅移值5.47,距離地球123億光年,發現於2004年7月。.

新!!: 黑洞列表和Q0906+6930 · 查看更多 »

SN 1997D

SN 1997D是於1997年1月在網罟座的NGC 1536發現的超新星。它是第一顆清楚的非典型II型超新星,光度很低,膨脹的速度也很慢。.

新!!: 黑洞列表和SN 1997D · 查看更多 »

SS 433

SS 433是一個食雙星系統,其主星可能是一个黑洞,或中子星。同時是第一個被發現具有噴流的X射線雙星。它位于超新星遗迹W50中心,估计年龄大约10000年左右。SS 433附近有伴星作轨道运动并为吸积盘提供物质。 该天体系统位于天鹰座距离地球16000光年,它同时是一个X射線源与辐射源。致密天体喷射出一对物质,使得W50扭曲并同时在可见光谱中产生红移和蓝移。该天体视星等为14等。其喷射物质的速度达到光速的26%。喷射的進動周期为162.5天。这颗星被认为行为怪异,可能该星的光谱移动不光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也收到相对论的影响。该星质量大约位于11至27之间个太阳质量。它的星风速度达到2.16×107 mph.

新!!: 黑洞列表和SS 433 · 查看更多 »

XTE J1650-500

XTE J1650-500是一个位于天坛座的恒星质量黑洞候选者,它位于一个双星系统中,其伴星是正常恒星,两者互相围绕旋转一周的周期为0.32天。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认为XTE J1650-500的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3.8±0.5倍,使它成为已知质量最小的黑洞。但之后的研究推翻了这个结论,现在一般认为它的质量为5-10个太阳质量。.

新!!: 黑洞列表和XTE J1650-500 · 查看更多 »

恆星黑洞

恆星黑洞(Stellar black hole)是一種大質量恆星(大約20倍太陽質量,但其真實質量並未證實,而且也取決於其他變數)引力坍塌後所形成的黑洞,可以藉由伽瑪射線暴或超新星來發現它的蹤跡,其質量是五至數十倍的太陽質量。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黑洞是15.65±1.45倍太陽質量。另外,也有証據證明IC 10 X-1 X-ray是一個擁有24至3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黑洞。 根據廣義相對論,可以存在任何質量的黑洞。質量越少,形成黑洞所需的密度就越高(參看史瓦西半徑)。直至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製造少於1太陽質量的黑洞方法。但如果它們存在,它們極有可能是微黑洞。 恆星的引力坍塌是一個形成黑洞的自然過程。當恆星寿终正寝时,即所有能量耗盡後,引力坍塌是無可避免的事態。如果恆星的坍塌質量低於臨介值時,將會生成白矮星或中子星的緻密星。這些星體擁有最大的質量,所以,如果緻密星的質量超過此臨介值時,引力坍塌會繼續,然後突變為重力坍塌,形成黑洞。雖然還沒證實到中子星的最大質量,但估計也有3倍太陽質量。直至目前為止,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另外,也有觀察証據證明有兩種質量比恆星黑洞更大的黑洞,它們是中介質量黑洞(位於球狀星團的中心)和超大質量黑洞(位於銀河系和活動星系核的中心)。 一個黑洞最多只能擁有以下三個特性:質量、電荷和角動量(旋轉)。所有自然生成的黑洞都會旋轉,但並沒有確實觀察旋轉狀況。恆星黑洞的旋轉是因為恆星的角動量守恆而造成的。.

新!!: 黑洞列表和恆星黑洞 · 查看更多 »

波德星系

M81(NGC 3031)是一个经典的Sb型漩涡星系, 又名波德星系。在小型望远镜里,它是一个有明亮中心的大椭圆光球.

新!!: 黑洞列表和波德星系 · 查看更多 »

3C 66B

3C 66B (也稱為3C 66) 是位於仙女座的一個橢圓形西佛 電波星系,估計其紅移為 0.021258,距離大約3億光年。 3C 66B的軌道運動顯示應該是一對以1.05 ± 0.03 年週期互繞著的超大質量黑洞聯星系 (SMBHB)。但這種說法後來證實是錯誤的 (95%的確定性)。 距離大約5,500萬光年的梅西爾87 (M87)是距離地球最近,並且有著活躍星系核的巨大橢圓星系。3C 66B平滑的噴流足以和M87的一較高下。.

新!!: 黑洞列表和3C 66B · 查看更多 »

4C +37.11

4C +37.11或星系0402+379是一個電波星系和橢圓星系,特點是在2006年被直接觀測到擁有一對靠得很近的超大質量黑洞聯星。兩者之間的距離僅有24光年,或是7.3秒差距,互繞的軌道週期約30,000年。這一對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約7億5000萬光年,合計的質量是150億。 在這之前直接觀察到的超大質量黑洞聯星最小的距離是2,400光年。雖然,類星體OJ 287的超大質量黑洞聯星軌道週期被推斷為12年,因此它們靠得極為接近,但並不是直接觀測到的。 這一對最終將會碰撞,並且釋放出強烈的重力波,但至少還要過上數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新!!: 黑洞列表和4C +37.11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