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竹坑邨

指数 黃竹坑邨

黃竹坑邨(英語:Wong Chuk Hang Estate)是香港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港島黃竹坑,於1968年開始入伙。該邨是香港最後一個前政府廉租屋邨,已於2009年完成清拆。.

20 关系: 南港島綫南港島綫(西段)公共屋邨石排灣邨烈火雄心3萬宜水庫香港香港島香港房屋委員會黃竹坑 (香港)黃竹坑天主教小學黃竹坑站舊長型大廈英語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混凝土港鐵港鐵車廠政府廉租屋26座問題公屋醜聞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South Island Line)建設時稱南港島綫(東段),是港鐵的營運的鐵路綫之一,也是《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的十大基建之一。南港島綫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南區,興建目的主要是解決香港仔隧道(灣仔區通往南區的隧道)的交通擠塞問題及改善南區的對外交通。本綫為中型鐵路系統,於2011年動工,耗資152億港元,2016年12月28日全綫通車。南港島綫通車後,香港十八區皆有鐵路到達。.

新!!: 黃竹坑邨和南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南港島綫(西段)

南港島綫(西段)(South Island Line (West))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計劃中的鐵路項目,為《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項目之一。南港島綫(西段)連接香港島北岸及南區,以解決南區的交通擠塞問題。設計中的鐵路為中型鐵路系統,預計和現時已經通車的南港島綫(東段)使用的系統相同。南港島綫(西段)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最快於2021年動工《》(第33-35、47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於2026年通車。.

新!!: 黃竹坑邨和南港島綫(西段) · 查看更多 »

公共屋邨

#重定向 公營住宅.

新!!: 黃竹坑邨和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石排灣邨

石排灣邨(Shek Pai Wan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石排灣,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 黃竹坑邨和石排灣邨 · 查看更多 »

烈火雄心3

《烈火雄心3》(Burning Flame III)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時裝電視劇,以高清技術拍攝,由王喜、鄭嘉穎、黃宗澤及胡杏兒領銜主演,並由陳茵媺、姚子羚及陳展鵬聯合主演,監製王心慰。此劇為2008無綫節目巡禮及2009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及2009無綫節目精選第二季劇集之一,為《烈火雄心》系列作,但在劇情上與上兩輯完全沒有關連。 經房屋署安排下,部份火警及爆炸場面於2008年6月底在拆除前的黃竹坑邨之屋邨範圍內拍攝,另有一部份在香港仔海傍對出馬路(第4集,劇中時間為2000年)、土瓜灣近啟德隧道一工廠大廈及荃灣大窩口工廠大廈(第26集)取景。.

新!!: 黃竹坑邨和烈火雄心3 · 查看更多 »

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萬宜水庫的工程計劃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是香港最後一個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二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 萬宜水庫為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建造過程淹沒了不少村落,包括爛泥灣村。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水庫原址為官門(又稱官門海峽或官門水道),與船灣淡水湖同屬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這兩條堤壩高達64米,另有三條副壩。 萬宜水庫獲由香港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0三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四名。鄰近海岸為破邊洲。.

新!!: 黃竹坑邨和萬宜水庫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黃竹坑邨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黃竹坑邨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房屋委員會

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英文: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根據《房屋條例》成立獨立的法定組織,負責執行其決策的則為屬於政府部門的房屋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興建及管理香港的出租公共房屋,亦負責興建出售房屋(居者有其屋計劃)。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並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 房委會現任主席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兼任,其餘決策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 179 個公共屋邨、逾 76 萬個租住單位。 截止2011年3月底,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初步現金和投資結餘達逾696.87億港元,而截至2011年底則擁有330.13億港元存款。.

新!!: 黃竹坑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 (香港)

黃竹坑位於香港島區,在香港仔中心之東,深水灣之西。在香港地區行政中,黃竹坑屬於南區,目前主要是一個住宅及輕工業區,並且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香港海洋公園的所在地。 黃竹坑東部的壽臣山一帶,曾經是香港圍的所在地,被認為是香港地名來源之一。原村的大部分已被政府拆卸,現僅存黃竹坑新圍和小部分黃竹坑舊圍。.

新!!: 黃竹坑邨和黃竹坑 (香港)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天主教小學

黃竹坑天主教小學(Wong Chuk Hang Catholic Primary School),(1973年 - 2005年),是昔日港島南區的一所政府資助小學,由天主教香港教區於1973年創立及管理。學校由創校以來皆以上下午校模式辦學,直至2005年,學校因香港政府宣佈清拆黃竹坑邨而被迫停辦,學校辦學僅32年,最後一任校長為潘蘊德女士,校監為姚崇傑神父。 隨著學校停辦,空置的校舍亦隨著政府的清拆行動而在2009年連同黃竹坑邨一併拆缷。.

新!!: 黃竹坑邨和黃竹坑天主教小學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站

黃竹坑站(Wong Chuk Hang Station)是港鐵南港島綫的一個鐵路站,主要服務香港島南區黃竹坑中部地區,於2016年12月28日啟用。 黃竹坑站是一座架空車站,建於香葉道一段已覆蓋的黃竹坑明渠之上。另外,車站旁邊設有供南港島綫使用的港鐵黃竹坑車廠,車廠用地前身為已清拆的黃竹坑邨,未來亦會發展上蓋物業。 深灣遊艇會辦公室大樓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的車費回贈。.

新!!: 黃竹坑邨和黃竹坑站 · 查看更多 »

舊長型大廈

舊長型大廈或長型大廈是香港公共屋邨大廈的一種。實際上並不是指單一種類的大廈,而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用來泛指早期興建的各類長形大廈,因此大廈設計、外貌、單位大小各有不同。.

新!!: 黃竹坑邨和舊長型大廈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黃竹坑邨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黃竹坑邨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混凝土

混凝土,又稱洋灰、石矢、砼,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再經過一定時間硬化而成的複合材料。混凝土的硬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塑性強、適用於各種自然環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建築材料,廣泛使用於房屋、橋樑、公路、跑道、擋土牆、堤防、涵洞、水壩、水箱、水塔、油槽、渠道、水溝、碼頭、防波堤、軍事工程、核能發電廠等構造物。.

新!!: 黃竹坑邨和混凝土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黃竹坑邨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港鐵車廠

港鐵營運7條重型鐵路綫、2條中型鐵路綫、1個輕鐵網絡和1個纜車系統,因此設立了多個車廠,以供存放列車及對列車進行維修、清洗等工作。港鐵目前共設有9個鐵路車廠及2個纜車車廠,為港鐵市區綫、機場快綫、輕鐵和昂坪360提供服務。其中何東樓車廠、八鄉車廠、大圍車廠和屯門車廠原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及營運,於兩鐵合併後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繼續營運。 除了鐵路服務外,港鐵也提供巴士服務,包括4條港鐵接駁巴士綫(由九巴營運)及13條港鐵巴士綫,所以也設立了數間巴士車廠及停泊處。.

新!!: 黃竹坑邨和港鐵車廠 · 查看更多 »

政府廉租屋

政府廉租屋全稱政府廉租屋計劃(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是香港政府於1962年至1973年推行的建屋計劃,由工務司署設計及建築,建成後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屋宇建設委員會1972-1973年度報告書,第三章,參閱於2008年10月23日。至1973年,政府廉租屋歸入新成立的房委會管理,並與所有前屋建會廉租屋邨統一為「甲類屋邨」。 政府廉租屋的服務對象與徙置區和屋建會廉租屋邨不同,是為一些入息低微而不合徙置資格,又不合屋建會申請標準,居住於惡劣環境的人士提供穩定的居所,1970年代的申請資格為家庭月入不超過900元。另外,政府亦會抽出15%的單位分配予低薪公務員居住。另外,為簡化和加快廉租屋的申請和分配手續,屋宇建設委員會自1969年起將「政府廉租屋」和「屋建會廉租屋」的輪候冊二合為一,即將兩者統一處理。 徙置區主要安置受天災、火災、天台或山邊木屋清拆的民居,較少審核入住人士,對居民的改動或加建或佔用走廊等行為亦較少理會。相反,廉租屋與現今的公屋一樣,都需要向有關當局申請才能得到分配,所以對各方面都有嚴格限制,包括門窗顏色設計、內籠間格、窗花鐵欄、電線、鐵閘安裝等,均需統一。.

新!!: 黃竹坑邨和政府廉租屋 · 查看更多 »

26座問題公屋醜聞

26座問題公屋醜聞是1980年代多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的事件,一共發現577座樓宇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新!!: 黃竹坑邨和26座問題公屋醜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黃竹坑村黄竹坑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