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4 关系: 厘米,天启,宋朝,崇祯,万历,三十年戰爭,康熙,佛郎機銃,刺刀,嘉庆帝,嘉靖,兵錄,短管鳥銃,火器,火繩槍,科举,種子島,燧發槍,畢懋康,照門,照星,道光,道光帝,鳥銃,趙士楨,迅雷銃,范景文,葡萄牙,掣電銃,枪械,槍托,武備志,清朝,日本。
- 古代火器
- 土耳其發明
- 欧洲武器
厘米
→ centimetre、),是十進制長度計算單位,符號cm。 1公分等於:.
查看 鳥銃和厘米
天启
天启可以指:.
查看 鳥銃和天启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鳥銃和宋朝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查看 鳥銃和崇祯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查看 鳥銃和万历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战争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結束。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灭了25至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查看 鳥銃和三十年戰爭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查看 鳥銃和康熙
佛郎機銃
#重定向 佛郎機砲.
查看 鳥銃和佛郎機銃
刺刀
刺刀,又稱銃劍、銃刀,为安裝或捆绑在枪管上的匕首、小刀式武器,作为远距武器的近距离防御使用。.
查看 鳥銃和刺刀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查看 鳥銃和嘉庆帝
嘉靖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明世宗即位时内阁备选年号第一为“明良”、其次为“绍治”(寓意繼承弘治中興)、第三为“嘉靖”。.
查看 鳥銃和嘉靖
兵錄
《兵錄》是明朝吳郡(今江蘇蘇州)何汝賓(字寅之,號仲升)於萬曆34年(1606年)作成的一套軍事叢書,之後歷經改版,崇禎3年(1630年)的刊本共有14卷。內容有許多的銃砲火器介紹與戰法。.
查看 鳥銃和兵錄
短管鳥銃
短管鳥銃複製品。 短管鳥銃(Musketoon)是短銃管的鳥銃,長度介於50~70公分,可分為縮短版鳥銃或雷筒(發射散彈)。短管鳥銃的口徑與鳥銃一樣或許會更大一些,短管鳥銃通常被海軍或海盜使用,騎兵也會將其作卡賓槍來使用。.
查看 鳥銃和短管鳥銃
火器
火器(Firearm),現代又稱熱武器或熱兵器,指一種利用推進燃料快速燃燒後產生的高壓氣體推進發射物的射擊武器。傳統的推進燃料為黑火藥或無煙火藥。 由於與不使用火藥的冷兵器相對,火器亦稱作熱兵器。槍和炮有時亦作為火器的同義詞,但火器一詞應用範圍更廣。.
查看 鳥銃和火器
火繩槍
火繩槍或稱火繩銃,是以火繩點火裝置來點火的銃械。火繩點火裝置是以緩慢燃燒的火繩先點燃引火藥(底火),引火藥起火後再點燃推進藥的機構。.
查看 鳥銃和火繩槍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查看 鳥銃和科举
種子島
子島()是位於日本九州南側的一個島嶼,屬於大隅群島的一部分,行政區劃隸屬鹿兒島縣,島上設有西之表市、中種子町和南種子町三個行政區,人口33,000人。以鐵砲的傳入聞名。現在島上設有種子島宇宙中心。 種子島是鹿兒島縣縣內所有有人居住的離島中位於最東端的,人口在所有離島中僅次于奄美大島,面積則在奄美大島和屋久島之后,居第三位。島上地形較平坦,最高點僅282米,與相鄰的屋久島1936米形成鮮明對比。.
查看 鳥銃和種子島
燧發槍
燧發槍(flintlock)是一類存在於17-19世紀的槍械,包括燧發滑膛槍、燧發手槍、燧發線膛槍(來福槍)。燧發槍是由法國於17世紀發明的,燧發槍出現後,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的火繩槍、簧輪槍以及較原始的燧發槍。燧發槍統治了槍械界長達兩個世紀,直到19世紀才被採用擊發式點火的槍械逐步取代。.
查看 鳥銃和燧發槍
畢懋康
懋康(),字孟侯,号东郊,直隸歙县(今安徽)人,同進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以中書舍人授御史。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巡按陕西,是岁旱灾尤甚,“公孟夏入境,即具疏言三秦异灾,请蠲免额外之賦。”,又疏陈边政十事, 劾罢副总兵王学书等七人。天启年間累官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擅繪事,尤長於山水畫。歸里後曾自制武刚车、神飞炮等军械。著有《西清集》、《管涔集》、《疏草》等。.
查看 鳥銃和畢懋康
照門
照门和准星是大多数枪械上都配备的基本瞄准器,照门和准星对在一起就能形成三点一线用以瞄准。 照门的用法是让射手的视线透过它对准准星,准星再对准目标然后开火。这种基本瞄准法只对较近处的目标好使,如果是远处的目标,则可能需要使用瞄准镜。 Category:槍械零件 Category:槍械瞄準 Category:槍械.
查看 鳥銃和照門
照星
#重定向 照準器.
查看 鳥銃和照星
道光
道光(a;;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
查看 鳥銃和道光
道光帝
清宣宗旻寧(a)(),又稱道光帝,爱新觉罗氏;未即位時名綿寧,即位後改作旻寧;汗號「托尔格勒特汗」(Төр Гэрэ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道光」,廟號宣宗(v),諡號成皇帝(v)。 道光帝乃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於1820年至185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自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六位皇帝,以及清朝历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查看 鳥銃和道光帝
鳥銃
鳥銃,又稱鳥槍、鳥嘴銃,是明清時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 ,第7頁。。明嘉靖年间傳入中國,與中國原有諸銃器相比具有照門、照星、銃托、銃機,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和射程。 鐵砲(或鐵炮)是日本語在江戶時代之前對槍械的稱呼,但在廣義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砲一類的大型火器。 現代日本語則是以「銃」來表示槍械,很少使用鐵砲一詞。.
查看 鳥銃和鳥銃
趙士楨
趙士楨(),字常吉,號後湖,溫州樂清(今乐清市)人,生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卒於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是明代傑出的火器研制專家。他一生中研制改進了多種火器。 自幼生於海濱,少時經倭患深受其苦,因此留心軍事與火器,晉升為中書舍人之後雖無軍職卻用心於火器研發,到了「千金作散而不顧」、「以蒲柳孱弱之軀,備及勞苦,孜孜矻矻,恆窮年而罔恤」的地步,曾多次向胡宗憲、戚繼光部屬請教,歸結出「倭之長技在銃,鋒刀未艾,心膽已怯」,認識到火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與林芳聲、楊鑑、葉子高等人講究印證,研製出迅雷銃、掣電銃等多種特色的火器,並將其研究成果寫成《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倭情屯田議》等著作。.
查看 鳥銃和趙士楨
迅雷銃
迅雷銃是一種將五枝鳥銃的銃管繞成一圈裝在槍柄上的火繩銃。發射時將整枝銃架在由手斧充當的支架上,並在槍柄與銃管間套上圓盾以供保護。該火銃由明朝趙士楨發明,這種銃是結合了三眼銃與鳥銃的特色而製出,是一種連發火器。 據記載,“5支銃管共重10斤,單管長2尺多”,銃管固定在前後兩個圓盤上,呈正五稜形分佈,夾角為72°。各銃管均裝有準星、照門及供裝火藥線用的火門。5根火藥線彼此間用薄銅片隔開,以保証發射時的安全。銃杆的前部有裝銕筒,內裝有火毬一塊,另一端安裝一鐵制槍頭。中部的機匣,上有點火龍頭,下有扳機,供5根銃管點火、發射用。前面的盾牌外包生牛皮,裏面墊有絲綿、頭發和紙等物質,中間開有一圓孔及5個方孔,銃杆從圓孔中通過,銃管從方孔中通過,方孔同時用來觀察瞄準,盾牌用來保護射手的安全。 發射前,需將迅雷銃的5根銃管裝填好彈藥,套好盾牌,將小斧插在地上,架好銃身,射手左腿前踞,右腿後跪,左手握住機匣,右臂夾住銃杆,用右手控制扳機點火發射。射完一管後,把銃管盤轉動72°,使第二根銃管對準機匣,繼續瞄準發射,依次輪流發射5根銃管。當來不及重新裝填彈藥時,點火出毬以便乘勢前進,或可將銃杆倒轉以五銃為護手作短槍使用。.
查看 鳥銃和迅雷銃
范景文
范景文(),字夢章,號思仁,直隸吳橋縣(今河北吳橋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人稱『二不尚書』:不受囑,不受饋。.
查看 鳥銃和范景文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查看 鳥銃和葡萄牙
掣電銃
掣電銃是一種明代的銃器,長約6尺許,重5斤,其特色為擁有類似實包的子銃。子銃中有推進藥與鉛彈,於臨陣前先裝好,臨時可如流水打放。點火時用藥線而不用火池。此銃是參考了佛郎機砲而製出。.
查看 鳥銃和掣電銃
枪械
半自動槍械 中國的鳥槍。 槍械(Gun)或稱銃械,簡稱槍或銃,其它舊稱有火銃、火槍、鐵炮,是所有(通常)依靠身管内的加压气体喷射抛射物来杀伤目标的远程兵器统称。根据发射动力来源,枪械分为火器(firearm)和气枪(airgun)两类,但近些年来不依赖高压气体而是用电磁力驱动抛射物的磁轨炮(railgun)和线圈炮(coilgun)也在研制中。 英文中“gun”一词多用来表达步兵携带的轻型枪械,但是有时亦用来表达大口径炮。一般来说,“gun”多指依靠抛射物动能杀伤目标的武器,而“cannon”则指发射爆炸性弹药的武器。而枪所发射的材料可以是多样的(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因此在枪炮口径区别上并无唯一标准。现在西方“gun”一般指利用火藥燃氣發射子彈,口徑定義於以下的火器类武器(等于及大於20毫米定義為火炮,此爲美國軍方和日本自衛隊的標准)。以發射槍彈,打擊無防護或弱防護的有生目標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亦是其他兵種的輔助武器,在民間更廣泛用於治安、自卫、狩獵、体育运动以及各种犯罪行为。.
查看 鳥銃和枪械
槍托
枪托(gunstock、shoulder stock,简称stock)是冲锋枪、步枪、机枪等长管枪械结构的一部分,与(非浮置的)枪管、机匣和弹匣相連。在用枪时,枪托与射击者的肩膀相抵,使得射击者能够稳定地持握枪械并能更轻松地进行瞄准,还能在射击时将后坐力传导给射击者的身体来分担冲击力。在近身肉搏时,枪托的后托部分也可以被当做钝兵器使用。.
查看 鳥銃和槍托
武備志
《武備志》,又稱《武備全書》,明代茅元儀輯,240--,10405页。於明天启元年(1621年)編成,集歷代有关军事书籍2000餘种,並多付插圖。明代兵書中以《武備志》篇幅最大,圖像、輯錄遠超過宋代的《武經總要》,然而有些火器繪圖並不確切,只能做為參考。.
查看 鳥銃和武備志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鳥銃和清朝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鳥銃和日本
另见
古代火器
土耳其發明
欧洲武器
- 刀劍
- 刀銃
- 匕首
- 史懷哲軍刀
- 德式鬥劍
- 提爾鋒
- 斧槍
- 斯大林格勒之剑
- 格拉墨
- 格擋匕首
- 毛瑟枪
- 焰形劍
- 琉森鎚
- 睪丸匕首
- 科西嘉槍
- 笼手剑
- 米斯特汀
- 羅馬匕首
- 羅馬重標槍
- 花剑
- 蘇格蘭闊刃大劍
- 蛇砲
- 軍刀 (擊劍)
- 达西安镰刀
- 迪朗達爾
- 重劍
- 鉤銃
- 鐵炮
- 長柄槍
- 闊頭槍
- 雷瓦汀
亦称为 子母鳥銃,嚕密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