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6 关系: 印度,台灣,天照大神,太陽,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严岛神社,中國,京都,廣島縣,伏見稻荷大社,御路,匾額,神社,神道,神道 (道路),福冈县,結界,熊野那智大社,牌坊,駐日美軍,讀谷村,鸡,陽成天皇,柱,桃園市忠烈祠,樑,氣比神宮,沖繩縣,洞穴,朝鲜半岛,木烏神社,春日市,日光東照宮,日语,日本,托拉纳。
- 宗教象徵
- 日本的門
- 神社建築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查看 鳥居和印度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鳥居和台灣
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日本書紀》稱法),亦稱天照大御神(《古事記》稱法)、天照皇大神、日神,是日本神話中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神,被奉為今日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最高神祇。在《日本書紀》中其弟素盞嗚尊以「姊」稱呼,因此一般被視為女神,但民間也有流傳天照大神本為男神的說法,後因蘇我氏屢推女性天皇才把天照大神改成女神以証女性的統治權力。.
查看 鳥居和天照大神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查看 鳥居和太陽
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
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ふじさんほんぐうせんげんたいしゃ)是位於日本靜岡縣富士宮市的神社。為式內社(名神大社)、駿河國一宮、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日本國內約1300座淺間神社之總本宮、富士信仰的中心地。.
查看 鳥居和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
严岛神社
嚴島神社()一般是指位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市境內島嶼 —— 嚴島(舊名宮島)的神社。神社創建於約公元593年,擁有約一千四百年的歷史,為日本國內其他約五百座嚴島神社的總本社。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島姬命、湍津姬命),其中嚴島之名即來自市杵島姫命(いちきしまひめのみこと/Ichikishima Himenomikoto)。嚴島神社修築於瀨戶內海海濱的潮間帶上,神社前方立於海中的大型鳥居是被譽為「日本三景」之一,為嚴島境內最知名的地標。嚴島神社的大部分建築結構均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神社亦收藏許多國寶級的文物。神社在1996年時與後方彌山的原始林區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中。.
查看 鳥居和严岛神社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鳥居和中國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鳥居和京都
廣島縣
廣島縣()位於日本本州西端中國地方,並面向瀨戶內海的一個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東接岡山縣、北接鳥取縣與島根縣、西鄰山口縣、南濱瀨戶內海。首府位于廣島市。.
查看 鳥居和廣島縣
伏見稻荷大社
伏見稻荷大社(伏見稲荷大社)是一位於日本京都市伏見區內的神社,是遍及日本全國各地約四萬多所的稻荷神社之總本社,以境內所擁有的「千本鳥居」聞名。.
查看 鳥居和伏見稻荷大社
御路
御路,又被稱為龍陞或螭陛,原為古代中國宮殿建築形制,是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只有皇帝(傳至其他朝鮮、越南、琉球等藩屬國則為國王)才能使用,但皇帝進出宮殿多以乘輿代步,轎夫行走於台階,於是多將御路雕刻成祥雲騰龍圖案,以示皇帝為真命天子之意。御路後來亦為孔廟所沿用。历史上走在御路上的人,一般而言只有皇帝一人,皇帝出行时,乘车舆出行,轿夫也只在在御路两侧而行,遇有台阶时,一般刻祥云和腾龙图案,称为丹陛石。因此,皇帝的轿夫车夫也不可能走在御路之上。.
查看 鳥居和御路
匾額
匾額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懸掛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說明建築物的名稱。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額出現於中國及其他東亞地區的建築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 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晋祠圣母殿金字“顯靈昭濟聖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承德康熙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
查看 鳥居和匾額
神社
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圖騰。神社雖起源甚早,但該宗教建築的真正深殖民心與發揚,應該是19世紀中的明治維新之後。 神社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主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具代表性者為全日本現今將近四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包括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最古老的神社的出雲大社,世界文化遺產的嚴島神社,供奉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與近年頗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會到神社參拜,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時刻,如相親、考試、懷孕等,日本人亦會到神社購買相對的守護符以求平安。而在不同的節日,如夏祭,人們亦會神社舉行祭禮。 早年神社建立有一定的幽靜環境、資格、規模與場地大小限制(例如場地要5000坪以上、本殿5坪、拜殿20坪左右),現今已較無規束。 除少數神社外,現今多數日本神社由宗教法人神社本廳監督管理,平日祭祀則由各駐社的宮司處置打理。.
查看 鳥居和神社
神道
道是日本的原生傳統宗教,為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奠基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自然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其特色是將世間萬物中令人敬畏及崇拜的均視為神,從山、海之類的自然界物體或現象、祖靈、傳統神話中的的神祇與英雄、乃至各種幽靈等皆是,數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與其他民間信仰相似,神道沒有統一的信仰組織,旗下分為數個流派。.
查看 鳥居和神道
神道 (道路)
道,日本稱為參道,是信眾到廟宇、寺院、陵園等祭祀場所參拜的道路,狹義指從神社的鳥居或寺廟正門入口開始,至神社或寺廟結界的参詣道;廣義指很多信眾到寺廟或神社參拜所經過的街道。 在中國,設於神道前的牌坊稱為神道坊。 File:Omiya-Hikawa jinja Sando.jpg|日本冰川神社的参道 File:清水神社參拜道.JPG|台灣清水神社的参道 Category:神社 Category:道路 Category:佛寺 Category:寺廟.
查看 鳥居和神道 (道路)
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玄界灘),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 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 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與-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庄(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查看 鳥居和福冈县
結界
结界是佛教术语,原為僧伽在結夏安居時限定僧侶活動的範圍。後來因真言宗的發展,又指具有一定法力效力的范围,其作用通常是保护性的。在一些动漫作品中,结界的概念被拓展,也通常具有可见的边界和范围。 佛教修行者通过遵循一定的仪式可以构造结界。例如按照《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十一节:.
查看 鳥居和結界
熊野那智大社
野那智大社(くまのなちたいしゃ)是位在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的神社。舊社格為官幣中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熊野三山之一。主祭神是熊野夫須美大神。.
查看 鳥居和熊野那智大社
牌坊
坊,简称坊,類似於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亦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東亞地區。牌坊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西方很多城市的唐人街都有牌坊作为标志。严格区分下,牌坊不同於牌楼,在立柱和横板上没有斗拱及屋顶结构的称为牌坊,而在立柱和横板上有楼的称为牌楼。.
查看 鳥居和牌坊
駐日美軍
日美軍(United States Forces Japan,在日米軍,簡稱USFJ)是用以泛稱並且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六條而駐留在日本國内的美國軍隊。駐日美軍司令由美國空軍第五航空隊司令兼任,階級為空軍中將。.
查看 鳥居和駐日美軍
讀谷村
讀谷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為日本人口最多的「村」級行政區。村中有45%的土地為駐日美軍基地,包括美國海軍楚邊通信所、美國陸軍、美國海軍陸戰隊讀谷輔助飛行場、美國空軍瀨名波通信設施、嘉手納彈藥庫。 北方為恩納村,東方為沖繩市,南方為嘉手納町,西側靠海。村內31.5%的區域為農業用地,種植菊花、甘蔗和馬鈴薯,35.7%為森林,12.3%為住宅。村里6%的人口從事農業和漁業,25%為製造業,69%為服務業和貿易。.
查看 鳥居和讀谷村
鸡
雞(学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原鸡属原鸡中被人類驯化而成的亚种,是家畜及家禽中數量最多,分佈也最廣的,2003年的總數超過二百四十億隻,世界上雞的數量比所有其他的鳥都多。家雞最初的馴化作為家禽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肉、蛋等食品,為人們提供廉價優質的動物蛋白質。.
查看 鳥居和鸡
陽成天皇
陽成天皇(;),日本第57代天皇。876年12月18日至884年3月4日在位。諱貞明()。 陽成天皇生性荒誕。起初,陽成天皇在皇宮裡養馬,並建立「北邊院」;不久他不務正業,喜好捕蛙捉蛇、鬥犬鬥猿;乃至於以殺人取樂。為此皇舅藤原基經開始計畫廢立天皇。開始時基經心中的繼任人選是仁明天皇時被廢的廢太子恒貞親王,然而恒貞親王並未首肯;最後在884年,以謙虛寬大為由,決定改立天皇的叔祖時康親王。(時康親王之母藤原澤子與基經之母藤原乙春是姊妹的關係,因此兩人都是藤原總繼的外孫。此外,時康親王早先經濟狀況不佳;基經擁立時康親王,除了親王的「雅量」之外,亦可能是基於上述兩項理由) 在基經決定立時康親王之後,左大臣源融以自己亦有繼承之權為由,表示異議;基經則以源融已賜姓為人臣,不得登帝位,否定源融的繼承權。最後在基經的強勢主導下,決定擁立時康親王。之後以「賽馬」為由,誘騙天皇離宮到陽成院,事後陽成天皇不得不宣布因健康理由退位。基經則領百官迎時康親王,是為光孝天皇。.
查看 鳥居和陽成天皇
柱
柱是建築物中垂直的主結構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 在中國木建築中,橫樑直柱,柱陣列負責承托樑架結構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與地基間,常建有柱础。另外,亦有其他較小的柱,不置於地基之上,而是置於樑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過樑架結構,把重量傳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樑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 中国古代的柱子多数为木造,属于大木作范围;间有石柱。明清时期,东南的一些地方普遍用石材或砖材制作檐柱,以取得更好的耐久性。为防水、防潮,木柱下垫以石质柱础,有时会在柱础和柱之间再增加一层石制或木制的柱櫍。.
查看 鳥居和柱
桃園市忠烈祠
桃園市忠烈祠興建於西元1938年,是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的一座神社,前身為桃園神社,位於台灣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鄰近虎頭山公園,現已充為桃園市忠烈祠,屬於祠廟類的國家三級古蹟。.
查看 鳥居和桃園市忠烈祠
樑
樑是建築物中的水平結構件,垂直於建築物的正面,通常是架在柱之上,負責乘托屋檐的重量,再把重量導向兩旁的柱上。 樑架中的樑,可根據所承托的檁木數目命名。如樑上托三檁的稱為「三架樑」,五檁的稱為「五架樑」,七檁的稱為「七架樑」。 木建築如沒有檐檁,每層樑上托檁的數目會成為雙數,因而有「二架樑」、「四架樑」等。.
查看 鳥居和樑
氣比神宮
氣比神宮(けひじんぐう)是位在日本福井縣敦賀市的神社。為式內社(名神大社)、越前國一宮、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從上古以來被尊為「北陸道總鎮守」。.
查看 鳥居和氣比神宮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查看 鳥居和沖繩縣
洞穴
洞穴(洞、洞窟)是指地底的通道或空間,可進入其中,形成方式可能是水的侵蝕作用,或是風與微生物等其他外力的風化作用,許多自然界的洞穴是形成於石灰岩地帶,為溶洞(鐘乳洞),另有一種相似的地形,稱為石棚。.
查看 鳥居和洞穴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查看 鳥居和朝鲜半岛
木烏神社
木烏神社是位於塩飽諸島本島(香川縣丸龜市)的神社。境内有江戶時代建造的芝居小屋千歳座。.
查看 鳥居和木烏神社
春日市
春日市()是日本福岡縣中央的一個城市,與福岡市接壤,屬福岡都市圈的一部分,距離福岡市中心僅10公里,因此也成為福岡市的通勤城市。 春日市是福岡縣內人口第六多城市,次於福岡市、北九州市、久留米市、飯塚市、大牟田市,人口數超過10萬,也是福岡縣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城市名稱源自轄區內的春日神社。.
查看 鳥居和春日市
日光東照宮
日光東照宮是一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山內,建於1617年(元和3年)的神社,屬於德川家靈廟之一,主要祭祀的是將江戶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神格化後的神明「東照大權現」。日光東照宮是遍佈日本全國的諸多東照宮之總本社,神社原本的正式名是不加上地名的「東照宮」,但為了作為區分,因此習慣上會在社名之前加上地名,而成為「日光東照宮」。 東照宮位于日光山(又稱為日光連山,由男體山、女峰山以及太郎山組成)山麓。建築樣式採「權現造」與「八幡造」式樣,也就是以大量的石材作為地基再配合木製結構;八幡造則是以前後二進建築的結構,也就是說整個東照宮除了以石材作為地基之外,還有前殿與後(內)殿的分別。東照宮的社格為別格官幣社,例行祭典日期為每年5月17日與5月18日。東照宮旁還有輪王寺以及日光二荒山神社,並稱為「二社一寺」。以「日光的神社與寺院」的一部分而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列。.
查看 鳥居和日光東照宮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查看 鳥居和日语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鳥居和日本
托拉纳
托拉纳(Torana)是一种门,在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教及佛教建筑中常见。.
查看 鳥居和托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