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8 关系: 卢商,卢钧,大学士,大中 (唐朝),大和 (唐朝),宰相,寿州 (隋朝),封敖,崖州,中书侍郎,常州市,廷尉,会昌 (唐朝),开元,侍御史,徐堅,御史中丞,刑部尚书,储君,唐宣宗,唐宪宗,唐玄宗,唐語林,唐武宗,唐朝,唐文宗,元和 (唐朝),元載,光祿大夫,光禄寺,神策军,秘书省,監察御史,白敏中,饶州 (隋朝),馬燧,马周,魏扶,資治通鑑考異,进士,開成,长安,李德裕,李商隐,李回,杨收,杜悰,永宁,江都,汴州,... 扩展索引 (8 更多) »
- 857年逝世
- 中國法官
- 宝鸡政治人物
卢商
卢商(《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字为臣,爵封范阳郡公,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短暂拜为宰相。.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卢商
卢钧
卢钧(),字子和,唐代诗人,祖籍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徙居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卢计子。.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卢钧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大学士
大中 (唐朝)
大中(847年正月—860年十月)是唐宣宗的年號,共计14年。 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李漼即位沿用。.
大和 (唐朝)
大和(或作太和,827年二月—835年十二月)是唐文宗的年號,共计9年。.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宰相
寿州 (隋朝)
寿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开皇年间置,后改为淮南郡。唐朝时,改为寿州,曾短暂改寿春郡。户三万五千五百八十一,口十八万七千五百八十七。下领五县:寿春县、安丰县、盛唐县、霍丘县、霍山县。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寿春府,领五县:下蔡县、寿春县、霍邱县、安丰县、六安县。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以淮河为界,淮北属金朝。《金史》记贞元元年(1153年)属金朝,泰和六年六月升为防御。户八千六百七十七。下辖蒙馆镇,二县:下蔡县、蒙城县,隶于汴京路(后为南京路)。元朝时为安丰路。至正二十六年(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改为寿春府,吴王元年(1367年),改为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直隶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后属凤阳府。洪武中,省下蔡县、安丰县,领二县:霍丘县、蒙城县。.
封敖
封敖,字碩夫。渤海蓚人。唐朝官员。 祖先是冀州蓨(今河北省景縣境)人。元和十年(815年)進士,被裴堪聘為幕僚,轉右拾遺。会昌初年,以左司员外郎被召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再升迁御史中丞。太和年間官拜中书舍人。大中十一年(857年),官拜太常卿。後任淄青、平卢、兴元節度使。终官尚书右仆射。有子封舜卿、孫女封絢。.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封敖
崖州
崖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置,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隋朝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舍城县(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初置时辖境有今海南省,唐时缩,仅有今海口、文昌、琼海、琼山、定安、澄迈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珠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旧。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琼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南陈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崖州
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称之为中书郎,魏晋时称之为通事郎。南北朝时,正式称为中书侍郎,设置四人。隋朝改名内史侍郎,隋炀帝设置二人。内史令空缺时,内史侍郎开始参与朝政。唐朝改回中书侍郎(7世纪60年代称西台侍郎,武周时期称内史侍郎、凤阁侍郎,开元初期称紫微侍郎)。唐代宗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正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南宋复置参知政事,废除中书侍郎。元代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
查看 马植 (唐朝)和中书侍郎
常州市
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经此地。长三角中心地带、衔太湖,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並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3200多年。常州有良好的水陆空交通条件,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等穿境而过,並有常州港及常州奔牛机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常州市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廷尉
会昌 (唐朝)
会昌(841年正月—846年十二月)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共计6年。 会昌六年三月唐宣宗李忱即位沿用。.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开元
侍御史
侍御史,為御史的一種,簡称侍御,中國古代官制。 秦朝初置,漢代沿用,隸屬於御史大夫之下,可彈劾非法。 漢宣帝時又有治書侍御史一職,掌五曹,即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三國時,曹魏於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記錄朝廷動靜,糾彈百官朝儀。 隋改殿中侍御史為殿内侍御史。 唐代侍御史歸属臺院,共四员,又改殿內侍御史為殿中侍御史,歸属殿院,用來纠察早朝禮仪。 唐宋兩朝,御史臺所屬機構有臺院、殿院和察院鼎三而立,分別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任職。自魏晉迄於宋、元朝,均置侍御史。 明代以後此職遂廢。.
查看 马植 (唐朝)和侍御史
徐堅
徐堅(),字元固,湖州人,唐朝官员。 徐孝德之孙,徐齐聃之子,唐太宗徐賢妃、唐高宗徐婕妤的侄子。幼年智力過人,沛王李贤聞其名,召見他,授紙為賦,更覺訝異,後舉進士。聖曆中,為東都留守判官,專主表奏,王方慶稱為“掌綸誥之選”。楊再思說他:“此鳳閣舍人樣”。聖曆二年(699年),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同修《三教珠英》。唐中宗時,為給事中。唐玄宗先天政变杀徐坚妻兄宰相岑羲等,徐坚因早辞机密官职得免。唐玄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徐堅充學士。十七年卒,追赠太子少保,諡曰文。著有《初學記》。 《太平廣記》錄—— Category:武周判官 Category:唐朝给事中 Category:唐朝学士 Category:唐朝追赠太子少保 Category:唐朝右散骑常侍 Category:长兴人 J Category:諡文.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徐堅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為一種御史。秦始置。類似於近代:督察處、政風廉潔處、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御史中丞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和牢狱,雅稱為大司寇、秋官卿。.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刑部尚书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储君
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宣宗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4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05年—820年在位。唐憲宗是唐朝繼唐太宗、唐玄宗以後歷史評價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曾短暫終結藩鎮割據,重新統一全國,史稱“元和中興”。.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宪宗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玄宗
唐語林
唐語林,北宋王讜小说作品,凡八卷。.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語林
唐武宗
唐武宗李瀍()(),临死前12天改名“炎”,唐穆宗的第五子和事实上的第九子,母韦贵妃。他是唐朝的第18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在位时间是840年至846年,在位6年,享年31岁。.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武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朝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唐文宗
元和 (唐朝)
元和(806年正月—820年十二月)是唐憲宗的年號,共计15年。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唐穆宗李恒即位沿用。.
元載
元載(),字公輔,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鳳翔縣)人,唐朝中期官员。.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元載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光祿大夫
光禄寺
光禄寺是中國古代掌理膳食的官署。 光禄寺原稱為光祿勛,由漢朝郎中令演變而來,統屬宮廷宿衛及侍從等。至魏、晉僅存其名,北齊則易名為光祿寺,職責亦變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均保留此制,僅遼時曾易名為崇祿寺,金則職屬宣徽院。.
查看 马植 (唐朝)和光禄寺
神策军
軍是中國唐朝中後期京畿長安的一支主要禁軍。.
查看 马植 (唐朝)和神策军
秘书省
#重定向 秘書省.
查看 马植 (唐朝)和秘书省
監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开始设置。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督察處、政風室、ICAC、查貪局、清廉會、廉政署、監察院等等。.
查看 马植 (唐朝)和監察御史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查看 马植 (唐朝)和白敏中
饶州 (隋朝)
饶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治所在鄱阳县(今属江西省)。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鄱阳郡;唐朝武德初年,复为饶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县、玉山县除外);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鄱阳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饶州,辖境缩小,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区;两宋属江南东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饶州路;明朝初改鄱阳府,不久又改饶州府;1912年废。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江西的州 Category:上饶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景德镇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鹰潭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馬燧
燧(),字洵美,汝州郟城(今河南省郟縣)人。唐朝官员、武将。嶽麓山道林精舍之創建人。.
查看 马植 (唐朝)和馬燧
马周
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今属山东),中国唐朝初年名臣。.
查看 马植 (唐朝)和马周
魏扶
魏扶(《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四年庚午,公元八五零年……六月,戊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魏扶薨。”),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任宰相。 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故其家世几无记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二(魏氏)》,他的祖父叫魏盈,父亲叫魏昌,均无官职。《全唐诗》收入了魏扶的三首诗并对他做了简单介绍,称他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中了进士。主考官为时任礼部侍郎郑澣。《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五 魏扶曾主观科考,选王凝为进士甲科。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二月,魏扶在礼部侍郎任上奏称自己今年所放进士三十三人,其中封彦卿、崔琢、郑延休三人都有词艺,为时人所称,都因父兄现居重位而不得中选。诏令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韦琮重考。九月,与前宰相潮州司马李德裕素来不和的白敏中、令狐绹、崔铉指使前永宁县尉吴汝纳告发先前会昌四年(844年)淮南节度使李绅杀其弟江都县尉吴湘事,时任御史中丞的魏扶与大理卿卢言、刑部侍郎马植说:“李绅杀无罪之人,李德裕促成其冤,还为此黜退御史(崔元藻),罔上不道。”于是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事。二年(848年)十一月,魏扶在兵部侍郎、判户部事任上奏请天下州府钱物、斛斗、文簿都委录事参军专判,仍与长史通判,至交代时具数申奏。三年(849年)四月,魏扶以正议大夫、行兵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钜鹿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被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他与同僚宰相令狐绹因同为郑澣门生,为报恩,数次张扬郑澣子郑从谠的声誉,使其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四年(850年)六月,魏扶在宰相任上去世。 魏扶还曾作《对毒药供医登高临宫判》。 魏扶之子魏簹字守之,官至刑部侍郎。.
查看 马植 (唐朝)和魏扶
資治通鑑考異
《資治通鑑考異》,簡稱《通鑑考異》,是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的「副產品」,共三十卷。此書利用書證、物證、校勘等方式訂正真偽,結論常以“今從之”、“今從某某”、“今不取”、“故去之”等。 高似孙《纬略》载:“光编集《通鉴》,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通鑑考異》用以說明史料取捨的原則和考證過程,遇年月、事跡有不同之處,均詳加考訂,並註明取捨的原因,“其中事同文异者,则请择一明白详备者录之,彼此互有详略,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一如《左传》叙事之体也。此并作大字写。若彼此年月者,修入正文,余者注于其下,仍为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先注所舍者--某书云云,今按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今两存之。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意在“辨正謬誤,以祛將來之惑”。又如陳壽《三國志》記周瑜之死,未記明確年代,《通鑑》卷六六載,獻帝建安十五年,周瑜卒於巴丘。《通鑑考異》曰:「按,《江表傳》,瑜與策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時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通鑑考異》為了考證薛仁果抑或薛仁杲之名,依据校正新、旧《唐书》等中人名的讹误,又兼以昭陵六骏的铭文: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評《通鉴考异》: 张煦侯《通鉴学》一书将司马光的考异方法归纳为六类:参取众书而从长者、两存者、两弃者(即皆不取)、两疑而节取其要者、存疑者、兼存或说于《考异》中者。 近代史家陳寅恪認為司马光的“长编考异法”源自魏晋的佛经“合本子注”,所謂“裴世期之注《三国志》,深受当时内典合本子注之薰习,此盖吾国学术史之一大事。而后代评史者,局于所见,不知古今学术系统之有别流,著述体裁之有变例,以喜聚异同,坐长烦芜为言,其实非也。”.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查看 马植 (唐朝)和进士
開成
開成(836年正月—840年十二月)是唐文宗的年號,共计5年。 開成五年正月唐武宗李瀍即位沿用。.
查看 马植 (唐朝)和開成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马植 (唐朝)和长安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李德裕
李商隐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佔廿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李商隐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李回
杨收
杨收(),字成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自称杨素之後,世居冯翊。父杨遗直。岭南节度使杨发之弟。十三善文咏,人稱神童,鄉人多來造訪,观其赋诗,竟压坏藩篱。会昌元年登第,累官翰林学士,杨收与左神策中尉杨玄价因同宗相结。累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任宰相时,有人编歌谣《嘲四相》:“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说的就是当朝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因得罪杨玄价,咸通十一年(870年)二月被贬流放驩州,三月十五日在准备去驩州之际,被赐死在端州。.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杨收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杜悰
永宁
永宁可以指:.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永宁
江都
#重定向 江都区.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江都
汴州
汴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东魏置梁州、陈留郡,北齐废开封郡(辖开封县)入。北周宣帝(578年—579年)时,改梁州为汴州,因汴水而得名。治所在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隋朝开皇初年郡废,大业初年汴州废,浚仪县、开封县属荥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郑州的浚仪县、开封县,滑州的封丘县置。土贡:绢。户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万七千五百七。下辖六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天宝初年,改为陈留郡。后复为汴州。延和元年(712年),州城由启封城迁到汴州城。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尉氏县、杞县、兰考县等地。通济渠开通后,汴州作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原重要的经济都会。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为开封府,后来开封府俗称汴京。.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汴州
洺州
洺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河北省境。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治所在广年县(隋朝改永年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唐朝时,洺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鸡泽、永年、曲周、邱县、肥乡、武安等市县地。隋末唐初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先后建都于此。 北宋,洺州的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永年、肥乡、平恩、鸡泽、曲周等县。属河北西路。元朝太宗八年(1236年)改为邢洺路。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邯郸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洺州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洛阳市
淮南节度使
淮南节度使,唐朝在淮南道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元载(756年)设置,治所在扬州。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光州、蕲州、安州、黄州、申州、沔州。十二月,安州、申州归淮西节度使。759年,沔州归鄂沔节度使,寿州、蕲州、黄州归淮西节度使。760年,设淮南东道节度使。781年,增泗州,783年,寿州设团练使,784年,寿庐濠设都团练使,788年,寿庐濠泗归徐泗濠节度使。799年,安州归安黄道。800年,泗濠道,滁州、和州、庐州、舒州设团练使。807年,罢寿州,818年增光州,申州归鄂沔节度使,821年,增宿州,833年,宿州归武宁节度使。862年,增加濠州,863年,濠州归徐泗节度使。870年,增泗州。 淮南节度使长期管辖扬州、楚州、滁州、和州、庐州、寿州、舒州。相当于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景福二年(892年)杨行密割据,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为吴王,即五代十国的吴国。904年,滁州、庐州、和州、舒州设团练使,光州设防御使。.
渭南市
渭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部,因地处渭河南岸而得名。渭南市现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东端,东望中原大地,西通古都长安,南依巍峨秦岭,北接古邑重泉,是关中平原最宽阔的地带,也是中原地区通往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被誉为“陕西东大门”,渭南交通发达,历来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渭南市
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
湖南观察使,又称湖南道,全称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从江南西道划出而设置的地方衙署。“湖南”之名也从此出现。.
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戶部的最高長官,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雅称“司徒”、“司農”、「民曹」、「地官」。.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戶部尚書
懿安皇后
懿安皇后(),郭姓,為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懿安皇后
扶风县
扶风县位于中國西北的陕西省,距离西安约110公里,距离宝鸡市约95公里,行政區劃上属于宝鸡市,面积约751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西漢時相對於左馮翊称作右扶風,為三輔之一。 扶风县著名古迹有法门寺。.
查看 马植 (唐朝)和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