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公園列表

指数 香港公園列表

以下是香港各個主要公園的列表: 香港島 | 九龍 | 新界東 | 新界西 也可以等級劃分:.

149 关系: 城市藝坊城門谷公園卜公花園南蓮園池卑路乍灣公園坪石遊樂場坑口文曲里公園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海旁夏慤花園夏慤道大埔舊墟遊樂場大埔海濱公園天水圍公園太平山完善公園安樂門街遊樂場宋王臺寶康公園寶翠公園寶馬山寶馬山道小瀝源路遊樂場尖沙咀海濱花園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將軍澳海濱公園屯門公園山頂公園 (香港)上環中山紀念公園中環中葵涌公園世運公園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九龍九龍寨城公園九龍仔公園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九龍公園干諾道佐敦谷遊樂場彩禧路公園彩虹道遊樂場彩榮路公園彭福公園保榮路遊樂場土瓜灣遊樂場北區公園園圃街雀鳥花園圓洲角公園...和黃公園唐明街公園公园元洲仔公園元朗公園皇后大道東皇后像廣場石硤尾公園灣仔灣仔公園灣仔海濱長廊秀茂坪紀念公園秀明道公園筲箕灣粉嶺康樂公園粉嶺遊樂場紅棉路維多利亞公園牛池灣公園瀑布灣瀑布灣公園白石角海濱長廊花墟公園銅鑼灣遮打花園遮打道聯合道公園荷李活道荷李活道公園荃灣公園荃灣海濱公園荔枝角公園華富道蝴蝶灣公園蝴蝶谷道寵物公園青衣公園青衣東北公園青衣海濱公園西營盤馬鞍山公園 (香港)馬鞍山遊樂場馬鞍山海濱長廊香港香港島香港主題公園香港仔香港仔海傍道香港仔海濱公園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香港單車館公園香港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香港郊野公園香港濕地公園香港海岸公園訊號山高山道公園鰂魚涌鰂魚涌公園鳳德公園賽西湖公園賽馬會德華公園賈炳達道公園鴨脷洲鴨脷洲大街鴨脷洲風之塔公園鴨脷洲邨鴻興道麗港公園都會公園興發街藍田公園葵涌公園葵涌新區公園金鐘通州街公園柯士甸山道柴灣柴灣公園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東邊街東涌北公園梅樹坑遊樂場樂群街公園櫻桃街公園歌和老街公園沙田公園深水埗公園漢花園海心公園海輝道海濱花園斧山公園新界日出康城日出公園摩士公園愛秩序灣公園普慶坊晒草灣遊樂場 扩展索引 (99 更多) »

城市藝坊

城市藝坊(英文:City Art Square)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鄰近沙田大會堂、帝都酒店及大型商場新城市廣場,為以藝術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工程於2007年11月興建,在2008年7月22日下午正式對外開放,務求能夠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期間為300多名運動員、隨行人員、技術人員及香港市民在區內體驗奧運氣氛,從中美化沙田市中心的環境。城市藝坊將永久展出19件國際級海內外藝術及設計師的作品。整個工程由新鴻基地產最少耗資7,000萬元負責興建,工程完成後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城市藝坊 · 查看更多 »

城門谷公園

城門谷公園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荃灣區大窩口北部,城門谷城門道,毗鄰象山邨及石圍角邨。 公園前身為象鼻山臨時房屋區和臨時遊樂場。整個公園範圍佔地10.73公頃,於1997年12月15日落成啟用,一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內全面禁煙。 公園分為北園和南園,供遊人運動消閒。 北園設有五個網球場、一個長者健體園地和一個兒童遊樂場,還有二個男女洗手間。 南園設有一個硬地小型足球場暨手球場及五座可容納375名觀眾的看台、二個籃球場兼排球場及二座可容納186名觀眾的看台還有一個兒童遊樂場及足健徑,並有小型人工瀑布和6米高的噴泉。.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城門谷公園 · 查看更多 »

卜公花園

卜公花園(Blake Garden)是香港島上環的一個露天球場,俗稱花園仔,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的位置方面,東面居賢坊上環新會商會學校,北面太平山街望荷李活道,南面普慶坊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西面望普仁街東華醫院。.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卜公花園 · 查看更多 »

南蓮園池

南蓮園池(Nan Lian Garden)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鑽石山鳳德道60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公園,以每年1元的象徵式的費用委託志蓮淨苑管理、營運和保育公園。此外,志蓮淨苑亦負責公園的設計、監督建造及日常維修工作。公園佔地約35000平方米,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2003年興建,2006年11月14日由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聯同香港佛教聯會會長釋覺光長老主持開幕典禮,11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 南蓮園池的所在地原為木屋區,因香港政府在1988年5月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並擬作休憩用途。市政局計劃將該地闢為斧山公園,並配合鄰近的志蓮淨苑作仿唐公園的設計,然而原先由建築署提出的園林設計與志蓮淨苑格格不入,工程的設計、建造及監督其後交由志蓮淨苑負責,並在落成後營運公園,但擁有權歸政府全權所有。 斧山公園第一期-「東蓮園」和「西蓮園」於2000年落成,但第二期的南蓮園池工程則由於市政局及市政總署於1999年一併解散,加上香港特區政府當時面臨龐大財政赤字而受到延誤,預定地一直被空置。同時,志蓮淨苑兩次提交的設計方案,造價均遠高於政府預算,建造方案被多次修改。南蓮園池最終於2003年動工,總造價為2.45億元,政府承包其中1.77億元,餘下由志蓮淨苑捐建。.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南蓮園池 · 查看更多 »

卑路乍灣公園

卑路乍灣公園(Belcher Bay Park)是香港一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公園,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堅彌地城海旁38號對面。公園在落成時稱為卑路乍灣臨時公園(Belcher Bay Temporary Park),曾於1999年1月獲頒「綠化都市顯才華獎勵計劃」總冠軍金獎,其後於2002年改為現名,總面積有100米×300米。.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卑路乍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坪石遊樂場

(Ping Shek Playground)是香港一個遊樂場,位於九龍牛池灣平山彩石里,佔地約3.4萬平方米,於2001年12月21日正式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場內設有多種康樂設施,包括籃球場、七人足球場、網球場、緩跑徑及兒童遊樂場等。其中兒童遊樂場的設計以遠古恐龍時代為主題,配合仿古化石與圖騰裝飾,使兒童仿如置身於「恐龍歷險世界」。而遊樂場座落於小山崗上,場內種植不少花草,環境較為寧靜怡人。 坪石遊樂場設有三個主要出入口,分別可從坪石邨、彩雲邨及彩德邨進入。另外場內設有停車場,可供遊客泊車。.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坪石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坑口文曲里公園

坑口文曲里公園(英語:Hang Hau Man Kuk Lane Park)位於香港新界東將軍澳新市鎮坑口文曲里,於環保大道與昭信路交界,佔地1.9公頃,跨越港鐵將軍澳綫將軍澳站和坑口站之間的路段,鄰近新寶城和海悅豪園等住宅群,於2011年10月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香港政府在興建時預算利用1億3千萬港元在此興建休憩場地。.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坑口文曲里公園 · 查看更多 »

堅尼地城

堅尼地城(Kennedy Town),又名堅尼地(Kennedy)或堅彌地城,是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北端的地區,南面背靠摩星嶺,北面前臨卑路乍灣,西面與大小青洲隔著硫磺海峽,東面與石塘咀相連;範圍包括西寧街至歌連臣街或西祥街。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堅尼地城 · 查看更多 »

堅彌地城海旁

堅彌地城海旁(Praya, Kennedy Town或Kennedy Town Praya)是一條香港的街道。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東接德輔道西,西接吉席街和山市街交界,是一條多線雙向的行車道路,有香港電車來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堅彌地城海旁 · 查看更多 »

夏慤花園

夏慤花園(英文:Harcourt Garden;第一代英文名:Harcourt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香港島金鐘,在金鐘道以北,夏慤道以南,香港警察總部以西,統一中心以東;夏慤花園的西北面為政府總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夏慤花園 · 查看更多 »

夏慤道

夏慤道(英文:Harcourt Road)是香港中西區一條主要幹線,為4號幹線的其一部份,位於香港島金鐘,在新填海前部分是(添馬艦)沿岸,連接灣仔告士打道及中環-干-諾道中。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設有香港首條高架立交行車天橋。展望2010年代後期,中環灣仔繞道將取代夏慤道成為4號幹線一部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夏慤道 · 查看更多 »

大埔舊墟遊樂場

大埔舊墟遊樂場(英語:Tai Po Old Market Playground) ,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安浩里、大埔太和路與汀角路交界。.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大埔舊墟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大埔海濱公園

大埔海濱公園(Tai Po Waterfront Park)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大發街,鄰近大埔工業邨、富善邨及廣福邨,與位於南面的元洲仔公園對望,由林村河河口分隔。大埔海濱公園於從填海得來的約22公頃土地上興建,為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前區域市政局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大埔海濱公園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公園

天水圍公園(Tin Shui Wai Park)位於香港新界天水圍新市鎮中央,佔地14.8公頃,是元朗區的大型公園,公園的四周均由建築物所包圍,包括有嘉湖山莊、置富嘉湖、天瑞邨及天耀邨等,天水圍體育館、天水圍運動場和天水圍游泳池座落天水圍公園旁。.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天水圍公園 · 查看更多 »

太平山

太平山可以指:.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太平山 · 查看更多 »

完善公園

完善公園(Yuen Shin Park)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林村河畔的大型公園,於1992年建成,佔地4公頃,目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1997年香港回歸前,完善公園的範圍包括今天的大埔海濱公園。.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完善公園 · 查看更多 »

安樂門街遊樂場

安樂門街遊樂場(英文:On Lok Mun Street Playground)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安樂門街,耗資2100萬元興建,於2011年11月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安樂門街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宋王臺

宋王臺石碑 宋王臺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塊紀念石碑,相傳是宋朝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到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宋王臺」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聖山」的小山上,即後來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現址放置。 公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香港政府認為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朝修宋史之謬,故旁邊街道稱「宋皇臺道」。後來,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鄰近宋王臺的沙田至中環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宋王臺 · 查看更多 »

寶康公園

寶康公園(英語:Po Hong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將軍澳寶琳,因鄰近寶康路而得名。公園佔地4.13公頃,於1997年4月7日開放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寶康公園 · 查看更多 »

寶翠公園

寶翠公園(英語:Po Tsui Park)是香港的一個中型公園,公園因位於於翠林邨和寶林邨之間(翠林邨就在寶翠公園對上的山坡),故名。公園位於新界將軍澳寶康路及寶琳北路交界,佔地4.24公頃。此公園於1994年7月25日正式開放 。寶翠公園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寶翠公園設有多個球場、緩跑徑及兒童遊樂場等設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寶翠公園 · 查看更多 »

寶馬山

寶馬山(Braemar Hill)是一個位於香港北角的山峰,海拔約200米。它是港島東半山區的一部份,所以又稱為北角半山。於1960年代,它被開發為豪華住宅區,並於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建成了不少學校,包括聖貞德中學和樹仁大學(前身為香港樹仁學院)。寶馬山有一些部份屬於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2011年寶馬山選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達96,740港元,高於全港絕大多數地區。其餘收入比較高的地區,如西半山地段最貴的中環半山,半山東選區,家庭收入中位數達7萬,亦有寶馬山選區的70%。1949年2月24日,國泰航空一架DC-3型客機墜毀於北角寶馬山,全機23人死亡。.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寶馬山 · 查看更多 »

寶馬山道

寶馬山道(Braemar Hill Road)是香港島東區的一條行車道路,雙線雙向行車,位於寶馬山的北半山,蘇浙公學與賽西湖公園之間,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隨著寶馬山住宅區的開發而開拓的區內主要道路。 寶馬山道呈西南和東北走向,西端至聖貞德中學與漢基國際學校之間,是處附近為巴士總站。寶馬山道向東伸展,兵分兩路,下山的支線至天后廟道與百福道交匯處;而寶馬山道東端的上山道至賽西湖大廈閘口大道止,該處設置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賽西湖公園兒童遊樂場。而寶馬山道中段,在蘇浙公學的西邊為雲景道下坡道,時常有巴士行走。.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寶馬山道 · 查看更多 »

小瀝源路遊樂場

小瀝源路遊樂場是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城河東小瀝源路1號,設有多種戶外球類設施的的遊樂場地,於1994年建成,佔地3.4公頃,由康文署管理。遊樂場處於小瀝源渠與小瀝源路之間,由大涌橋路,中間由插桅杆街分隔,一直伸延到沙田圍路。 小瀝源路遊樂場設有兩個人造草地滾球場(近沙田第一城),是康文署首個設有戶外草地滾球場的場地。該兩個球場每個有6條球道,每條球道最多可容8名球員。.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小瀝源路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尖沙咀海濱花園

尖沙咀海濱花園(Tsim Sha Tsui Promenade)俗稱尖沙咀海濱長廊、尖東海傍,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海旁的海濱大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從該處可以欣賞維多利亞港的風景。公園有部份全長1.6公里、西至尖沙咀天星碼頭、東至紅磡海底隧道九龍的入口;延伸部份全長約250米、西至海灣軒的西南角,東至建灣街與紅磡海濱花園連接。兩個部份由紅磡繞道行人通道連接。.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尖沙咀海濱花園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南海濱長廊

將軍澳南海濱長廊(Tseung Kwan O South Waterfront Promenade)是一處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南的海濱長廊,於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沿海地方興建,全長約2公里,連接將軍澳南至日出康城。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屬於「將軍澳堆填區第一期發展基礎設施工程」的一部分,由路政署興建,耗資約1.5億港元,於2012年6月6日開放。長廊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近北端建有跨海行人橋(稱為北橋)連接將軍澳市中心。長廊設有三個主要出入口,分別為距離將軍澳站約5分鐘步程的至善街(怡明邨旁)、清水灣半島南面及康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北面入口前往。於長廊可以觀賞到將軍澳市中心南部及將軍澳海域,以至鯉魚門海峽及港島柴灣一帶的景色。.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將軍澳南海濱長廊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海濱公園

將軍澳海濱公園(Tseung Kwan O Waterfront Park)是一處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南的海濱長廊,全長1.6公里,連接將軍澳市中心至調景嶺。海濱長廊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興建,工程費約為9,200萬元,於2013年11月16日對外開放。長廊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單車徑和海濱長廊的入口分別位於唐賢街和唐俊街。遊人於長廊可以觀賞到將軍澳市中心及將軍澳海域,以至鯉魚門海峽及港島柴灣一帶的景色。.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將軍澳海濱公園 · 查看更多 »

屯門公園

屯門公園(Tuen Mun Park)是香港的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區,佔地約12.5公頃,是區內最大型及最主要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屯門公園 · 查看更多 »

山頂公園 (香港)

山頂公園(Victoria Peak Garden)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太平山的柯士甸山道,該處接近太平山的山頂之位置,西望薄扶林水塘、大嶼山及南丫風采發電站。風景向西北望藍巴勒海峽,向東北望山頂無線電站。山頂公園於1950年代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於2011年進行翻新,改以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為主題。山頂公園常被遊客與柯士甸山遊樂場混淆,雖然兩者都位於山頂區,但前者位處柯士甸山道的盡頭,後者在柯士甸山道的低位,較接近凌霄閣。.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山頂公園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上環 · 查看更多 »

中山紀念公園

中山紀念公園(Sun Yat Sen Memorial Park)位於香港香港島西營盤海傍,地處東邊街北和干諾道旁,鄰近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出口。公園的大草坪矗立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的紀念雕像。公園於2008年5月至12月至2010年6月25日期間關閉重新興建(工程期間,西區公園體育館維持開放,體育館其後更改名稱為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全部工程於2011年竣工,重新開放。.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中山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葵涌公園

中葵涌公園(Central Kwai Chung Park),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下葵涌新葵街,佔地10.56公頃,於1986年7月1日啟用,是葵青區目前面積最大的公園,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中葵涌公園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個別香港政府部門定性其位於葵涌中央,然而根據官方地圖,中葵涌公園位於下葵涌。由於公園位置隱閉,被茂密樹木和工廠大廈遮檔,故公園人流一直稀少,不少區內居民都不知道該公園存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中葵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世運公園

#重定向 世運花園.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世運公園 · 查看更多 »

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

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The Urban Council Centenary Garden)是香港的一座公園,是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位於九龍尖沙咀東,香港科學館以南,四面都被購物商廈包圍。 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的位置前身是九廣鐵路連接何文田及尖沙咀站之間路軌的其中一段。1950年代,該址曾經有中途站。九廣鐵路更改以紅磡站作為終點站後,路軌被拆卸。原址遂開闢為公園,1983年啟用,適逢市政局成立100週年,因而得名。 公園近漆咸道南及金馬倫道有一座長形噴水池,旁邊的6條希臘式石柱來自舊尖沙咀火車站。近麼地道一處亦有一個大型圓形噴水池。.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市政局百週年紀念花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寨城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Kowloon Walled City Park)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個公園,前身為九龍城。 公園以明末清初江南園林形式來設計。公園共分為9個景區,包括:衙府緬昔、南門懷古、獅子窺園-邀山樓、棋壇比弈遊弈園、生肖倩影──童樂苑、八徑異趣、歸璧半亭以及四季同馨──廣蔭庭。 2018年4月25日,公園新增千面小城展覽,設有一個戶外展區和六個設於衙門內的展覽館,展示九龍寨城昔日風貌及居民生活。.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九龍寨城公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仔公園

九龍仔公園(Kowloon Tsai Park)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公園,位於九龍九龍仔延文禮士道,佔地11.66公頃,於1964年6月5日由港督戴麟趾主持揭幕啟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九龍仔公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文: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Kowloon,原名:King George's Field)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九龍官涌一帶,位置為佐敦道以南,廣東道以東,港景峰及官涌市政大廈以北及上海街以西。鄰近西南面有私人屋苑The Austin及港鐵柯士甸站。.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九龍公園

九龍公園(Kowloon Park)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前身是威菲路軍營,軍營於1967年正式關閉,並且移交予市政局發展為文娛康樂用途,遂於1970年開闢原來地址為公園,是九龍區第二大的公園(僅次於摩士公園),佔地13.47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九龍公園 · 查看更多 »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干諾道 · 查看更多 »

佐敦谷遊樂場

佐敦谷遊樂場(Jordan Valley Playground)是香港的一個分開3期興建的遊樂場,位於九龍觀塘區,共佔地約12.8公頃。第1期由市政局興建,第2期第1及第2階段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興建。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佐敦谷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彩禧路公園

彩禧路公園(英文:Choi Hei Road Park)是香港一座以花崗岩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地址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平山彩禧路3號,佔地1.36公頃,為香港面積最龐大的一座花崗岩公園,提供蜿蜒的散步徑和各樣休憩設施,以綠化地帶連接四周的公共屋邨,公園於2010年7月公園對外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彩禧路公園 · 查看更多 »

彩虹道遊樂場

彩虹道遊樂場 (英文:Choi Hung Road Playground) 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新蒲崗彩虹道,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彩虹道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彩榮路公園

彩榮路公園是香港觀塘區的一個露天公園,在平山彩福邨對開山上,彩榮路盡頭,地址為彩榮路 88 號。公園於2010年落成,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公園。公園內設有岩石展示區及化石形石的介紹。.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彩榮路公園 · 查看更多 »

彭福公園

彭福公園(英文:Penfold Par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馬場跑道內圍中央,佔地逾20英畝,由香港賽馬會撥款興建,於1978年落成,以香港賽馬會首任總經理彭福將軍為命名機構公園。彭福公園為不少雀鳥棲息的地方,根據觀鳥人士所提供的資料,有逾67種野鳥在此棲息。.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彭福公園 · 查看更多 »

保榮路遊樂場

保榮路遊樂場(Bo Wing Road Stadium) 是香港新界上水的一個康樂場地,位於上水保榮路末端,鄰近粉嶺公路與掃管埔路交界的雞嶺交匯處。.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保榮路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遊樂場

-- -- 土瓜灣遊樂場(英文:Tokwawan Recreation Ground)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下鄉道66號,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土瓜灣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北區公園

北區公園,原稱北區中央公園,是香港新界粉嶺/上水新市鎮以至北區的主要大型公園。公園位於粉嶺和上水之間,北起掃管埔村,沿鐵路及天平邨向南伸展至粉嶺圍,佔地達8.605公頃,,並於1990年3月10日由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開幕,公園現時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中間被掃管埔路分隔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期(靜態設施)及第二期(動態設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北區公園 · 查看更多 »

園圃街雀鳥花園

園圃街雀鳥花園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處於界限街、基提道、太子道西及園圃街的交匯處,屬中式庭園建築的主題公園,鄰近旺角大球場及花墟道,佔地約3,000平方米。正門設於界限街,另一入口則設於園圃街。雀鳥花園由土地發展公司(現時的香港市區重建局)耗資2,900萬港元興建,建築工程由1996年3月開始,並在1997年12月13日落成開幕。雀鳥花園地點適中,設計優美,又是售賣雀鳥、雀籠、雀鳥飼料等檔位的集中地,深受愛雀人士歡迎,同時也是一個市民及遊客的好去處。.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園圃街雀鳥花園 · 查看更多 »

圓洲角公園

圓洲角公園(英文:Yuen Chau Kok Par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城河東,1993年建成,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是居民晨運的熱門地點。公園原址是沙田海中的圓洲角一小島,因為發展沙田新市鎮時進行了填海工程,小島已經成為城河東的一部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圓洲角公園 · 查看更多 »

和黃公園

和黃公園(Hutchison Park)。位於香港九龍紅磡的公眾遊園地。毗鄰近私人住宅海逸豪園和黃埔花園,由和記黃埔集團出資興建,並於1991年10月26日移交香港政府管理,現時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和黃公園 · 查看更多 »

唐明街公園

唐明街公園(Tong Ming Street Park)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新界將軍澳唐明街,佔地約1.4公頃,屬於天晉發展項目的一部分,由港鐵公司及新鴻基地產興建,並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公園分為兩期興建,由2011年中旬開始興建,至2012年底竣工,於2013年3月22日開放予公眾。 公園第一期主要為園景花園,該處建有一條斜道,長約195米,由唐明街地面入口延伸至PopCorn商場一樓的演薈廣場,在唐賢里和唐德街亦設有入口,多個位置鋪有多用途草坪,近唐德街地下設有長者健身站。而第二期主要為兒童遊樂場及設有洗手間,並連接旁邊的唐明街休憩處。 另外,公園原定計劃於中央興建一條行人天橋連接尚德廣場二樓天橋及PopCorn演薈廣場,該行人天橋是由路政署負責興建。而路政署於2012年6月回覆西貢區議會,稱該行人天橋的工程動工時間表預計於公園平台工程完成後開展。但公園至今已開放超過一年,路政署於2014年2月再回覆區議會,指該署已為行人天橋的擬議工程計劃進行詳細設計,並按照一般工務工程計劃的程序推展,故未有落實動工時間表。至2016年底才開始動工。 File:Tong Ming Street Park Overview 201305.jpg|公園斜道全貌 File:Tong Ming Street Park View2 201305.jpg|公園一角 File:Tong Ming Street Park Path to Ground Floor.jpg|斜道中央設草坪 File:Tong Yin Lane entrance of Tong Ming Street Park.JPG|唐賢里入口.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唐明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公园

公園是供公眾消遣遊憩的場所。公園可以指下列場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公园 · 查看更多 »

元洲仔公園

元洲仔公園(Yuen Chau Tsai Park),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元洲仔完善路、林村河河口、大埔海濱公園的對面河堤之上,於1991年建成,目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公園裡的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前身為政務司官邸,建於1905年,自1986年起交給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使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元洲仔公園 · 查看更多 »

元朗公園

元朗公園(英文:Yuen Long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西元朗區元朗市中心西南水牛嶺的公園北路,佔地7.5公頃,建於1988年8月,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元朗公園曾獲香港園景師學會頒發優異獎。 元朗公園佔地7.5公頃,建築工程歷時三載,早於1991年春季便已開放啟用,惟至同年10月26日才由時任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揭幕。 公園座落於水牛嶺一個天然林地,在元朗市中心的西南部,水邊村側,鄰近元朗大球場和元朗游泳池。 公園依山而建,設計盡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和樹木,並且廣種花木,景色優美怡人。800多棵青葱的樹木,遍佈在園中每一角落。山崗上建有一座百鳥塔,低層闢作鳥舍,高層則作觀景塔,可環觀元朗市及天水圍新市鎮。瀑布花園內小橋流水、人工湖和瀑布,令人樂而忘返。此外,還有草地門球場、足球場、兒童遊樂場、健身徑和噴泉廣場等康樂設施,是一個理想的遊玩地方。.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元朗公園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可以指:.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皇后大道東 · 查看更多 »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皇后像廣場 · 查看更多 »

石硤尾公園

石硤尾公園(Shek Kip Mei Park)是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內一個設施多元化的公園,佔地合共8公頃。.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石硤尾公園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灣仔公園

灣仔公園(英語:Wan Chai Park)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灣仔東南部皇后大道東以北,鄰近律敦治醫院,於1991年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有一株全港最大的古樹魚木,胸徑約150厘米,冠幅17米,估計樹齡超過140年。.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灣仔公園 · 查看更多 »

灣仔海濱長廊

灣仔海濱長廊是香港首個容許狗隻進入的海濱長廊,位於香港島灣仔鴻興道的維多利亞港沿岸,毗鄰香港海底隧道奇力島出口、灣仔貨物裝卸灣、灣仔運動場、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等,佔地1.2公頃,於2007年4月1日正式開放。 灣仔海濱長廊鋪設了木板行人徑、草地及鋪磚地台。為方便狗隻,公園內也設有手按式水龍頭、清理狗隻糞便之用的可自然降解的膠袋,以及公廁設施。 灣仔海濱長廊原為灣仔貨物裝卸區。正如西九龍海濱長廊一樣,灣仔海濱長廊的設立只屬臨時性質。因為中環灣仔繞道及灣仔發展計劃第2期工程,灣仔海濱長廊於2010年1月27日關閉。現時香港島其他容許狗隻進入的休憩用地有山頂公園和鰂魚涌海濱花園及寵物公園和中西區海濱長廊-上環段的「寵物角」。.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灣仔海濱長廊 · 查看更多 »

秀茂坪紀念公園

茂坪紀念公園(Sau Mau Ping Memorial Park),是一座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的公園,鄰近翠屏道、曉光街及曉明街之間。秀茂坪紀念公園建於六一八雨災之後,為紀念因為該暴雨及山泥傾瀉而被活埋的71名秀茂坪安置區香港市民。.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秀茂坪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秀明道公園

明道公園(英語:Sau Ming Road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九龍觀塘區秀茂坪秀明道20號,於2009年啟用。公園前身是未重建的秀茂坪邨37-41座,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秀明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粉嶺康樂公園

粉嶺康樂公園(Fanling Hong Lok Park)是位於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之北麓的公眾遊園地,鄰接公共屋村祥華邨,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粉嶺康樂公園 · 查看更多 »

粉嶺遊樂場

粉嶺遊樂場(Fanling Recreation Ground)是香港一個康樂場地,位於新界粉嶺新運路55號,於1972年12月15日啟用,自2000年起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粉嶺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紅棉路

紅棉道(英文:Cotton Tree Drive),是由香港港島金鐘上半山區的一條交通幹線。它起始自山下東行線車道的金鐘道交匯處,及金鐘道西行線車道,而山上尾段分叉接駁到堅尼地道西段,及花園道的南段(近香港動植物公園東面出口)。 紅棉道舊稱木棉徑(英文:Kapok Drive),其名字是因為該處的木棉樹而得名。.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紅棉路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公園

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灣仔區天后興發街1號;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綫。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同時亦為每年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地點、2003年至今每年七一大遊行的起點,以及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主要場地。.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維多利亞公園 · 查看更多 »

牛池灣公園

牛池灣公園(英文:Ngau Chi Wan Park)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斧山豐盛街,佔地4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牛池灣公園前身為垃圾堆填區,1975年9月開始接收垃圾,預計兩年內將區內一個山谷填平,堆填區於1977年停用,及後荒廢多年。至2000年代,經環境保護署進行修復工程後,該址於2008年移交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興建公園,當時計劃名稱為牛池灣遊樂場。公園耗資2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8月落成啟用。 牛池灣公園依山而建,構成四個不同高度的平台。一個位於豐盛街東面,另外三個(高、中、低)位於該條街道的西面。位於東面的平台提供體育設施,包括草地射箭場和籃球場。 位於西面的平台公園的設施包括天然草地射箭場、室外展覽場、長者健身角、草本植物園、兒童遊樂場、涼亭、卵石步行徑、緩跑徑、中央草坪及籃球場等。而公園中央有一個名為「牛池」的水池,呼應牛池灣的地名來源。.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牛池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瀑布灣

瀑布灣(英語:Waterfall Bay)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西南部,毗鄰華富邨。這個海灣曾以瀑布而著名,後因興建薄扶林水塘工程而不復存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瀑布灣 · 查看更多 »

瀑布灣公園

瀑布灣公園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西南的瀑布灣,鄰近華富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瀑布灣公園在1976年隨著華富邨的工程而建立。公園的北部有一道天然瀑布,水源自薄扶林水塘。該瀑布曾有「鼇洋飛瀑」和「扶林飛瀑」的美譽(見新安八景和香港八景)。 公園裡可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的景色,並設有燒烤場。西北部的石灘附近有一座被棄置的碉堡,傳聞日本皇軍曾經在這處屠殺平民及抵抗日本的游擊隊隊員。 File:Waterfallpk 01.JPG|公園內的特色涼亭 File:Waterfallpk 02.JPG|公園附近的戰時碉堡.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瀑布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白石角海濱長廊

白石角海濱長廊(英文:Pak Shek Kok Promenade)位於香港新界大埔白石角科學園路、創新路及科研路,由香港政府耗資兩千萬港元於2004年12月啟工興建,於2007年9月竣工,於2008年2月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白石角海濱長廊全長兩公里,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遊人可以沿途欣賞吐露港的風景,亦可以遠眺馬鞍山至八仙嶺的景色;其中單車徑連接沙田至大埔的單車徑。.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白石角海濱長廊 · 查看更多 »

花墟公園

花墟公園 (英文:Fa Hui Park) 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又一村南面,正門面向界限街以及旺角大球場。由於深水埗區與油尖旺區以界限街爲分界線,花墟公園剛好座落在分界線邊上,與旺角核心地段更近,鄰近旺角東站,故香港市民一般都會把花墟公園當成旺角一部分,稱之爲「旺角花墟公園」,但政府官方文件一般會嚴格遵循法定分區分界線,將其稱爲「深水埗花墟公園」,二者實爲同一處地方。 花墟公園為界限街花墟鮮花批發市場及花墟村舊址,1955年11月1日花墟村發生大火,造成5死20餘傷,焚燬400餘間木屋,當局遂於1957年改建成現在的公園。公園佔地3.19公頃,低地設有4個排球場、3個籃球場及兩個硬地足球場、兒童遊樂場、休憩公園、涼亭、小食亭、盥洗室、更衣室等;高地保留著原始叢林,參天巨木間,更陳列了一門於該公園興建時發掘出的古炮。 每逢農曆新年前夕,花墟公園設有年宵市場,人流跟維多利亞公園相差不遠。.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花墟公園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遮打花園 · 查看更多 »

遮打道

遮打道(Chater Road),位於香港中環,現時是一條三線單程行車的道路,是東行方向。遮打道西接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東接美利道止。地底則是港鐵中環站的荃灣綫月台(荃灣綫通車前為修正早期系統使用)。通車初期,車站的英文名稱以遮打道命名為Chater Station,直至港島綫通車後才統一稱為Central Station。道路以香港亞美尼亞裔商人保羅遮打命名。.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遮打道 · 查看更多 »

聯合道公園

聯合道公園(英文:Junction Road Park),位於香港九龍仔聯合道。位置大概在樂富公園西北,香港浸會大學以東,廣播道東南面。在1983年11月26日由市政局議員陳子鈞主持開幕,是市政局百周年紀念項目之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聯合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有時亦稱作--道,連接中環與水坑口,是香港開埠後興建的第一條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與美國電影業的荷里活無關,而是來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帶的冬青樹(Hollywood)。.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荷李活道 · 查看更多 »

荷李活道公園

--道公園(Hollywood Road Park)是一個中式設計的花園,於1990年興建,全日開放,免費入場,位於香港上環--,在水坑口街的西面。.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荷李活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荃灣公園

荃灣公園(Tsuen Wan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荃灣新市鎮南部,鄰近西鐵綫荃灣西站及荃灣碼頭,佔地約6.9公頃,分兩期落成,第一期於1998年6月落成,建造費用約為1億7百萬元,第二期於2008年落成。 荃灣公園以海洋為主題,設有瞭望塔、水池、帆型的結構物、兒童單車徑、露天劇場及網球及門球等各類球場。.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荃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荃灣海濱公園

荃灣海濱公園(Tsuen Wan Riviera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荃灣新市鎮西南部,面向藍巴勒海峽,與荃灣公園相連,鄰近港鐵西鐵綫荃灣西站;佔地4.5公頃,設有足球場、網球場、兒童遊樂場、緩跑徑及健身設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荃灣海濱公園 · 查看更多 »

荔枝角公園

荔枝角公園(Lai Chi Kok Park)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的荔枝角灣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興建,佔地17.65公頃,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荔枝角公園 · 查看更多 »

華富道

華富道(英文:Wah Fu Road)是香港港島一條道路,位於南區瀑布灣,是貫穿整座華富邨的主要道路。道路由薄扶林道經一條小隧道引入,末段為聖公會呂明才中學和培英中學的校舍。全程為雙線雙向行車。.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華富道 · 查看更多 »

蝴蝶灣公園

蝴蝶灣公園(Butterfly Beach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屯門新市鎮南部的蝴蝶灣,佔地6.3公頃,建於1991年,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蝴蝶灣公園以南緊鄰蝴蝶灣泳灘,公園亦設有海濱長廊和花園,更有燒烤設施,是香港燒烤的熱門地點之一,並設有露營區。 蝴蝶灣公園再往南望,隔海峽可以遠眺大嶼山東涌及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蝴蝶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蝴蝶谷道寵物公園

蝴蝶谷道寵物公園(Butterfly Valley Road Pet Garden)是香港一個大型寵物公園,位於九龍荔枝角蝴蝶谷道2號,佔地7,000平方米,由渠務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興建。,東方日報,2014-01-27。 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至晚上10時。,東方日報,2014-03-20。.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蝴蝶谷道寵物公園 · 查看更多 »

青衣公園

青衣公園(Tsing Yi Park)是香港葵青區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青衣島青敬路,近青衣站,佔地6.94公頃,建於1996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青衣公園 · 查看更多 »

青衣東北公園

青衣東北公園(Tsing Yi Northeast Park)是香港一個大型公園,位於新界青衣島担杆山路10號,佔地5.6公頃,建於2010年,毗鄰皇仁舊生會中學、青泰苑及長安邨,公園沿青衣北岸而建,並連接青衣海濱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青衣東北公園 · 查看更多 »

青衣海濱公園

青衣海濱公園(Tsing Yi Promenade)是香港一個海濱長廊,位於新界青衣島,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青衣海濱公園沿青衣島東岸,由翠怡花園開始,經過青衣碼頭、宏福花園、青衣城、灝景灣、長發邨伸展至青衣東北公園,全長超過2,000米,佔地6.6公頃,並設有閘口連接青衣運動場及私人屋苑—灝景灣和宏福花園(在灝景灣對出的一段會在晚上12時關閉)。此公園上空有一條行車大橋及一條鐵路橋,名為青衣北橋和青荔橋。.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青衣海濱公園 · 查看更多 »

西營盤

西營盤(Sai Ying Pun)是一座山城,位於香港香港島西部,與半山區及中上環接壤,為香港最早期發展的住宅區及學校區。西營盤可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香港開埠的百多年前,英軍在佔領角以西的西角(West Point)一帶築起軍營,故此地有「西營盤」之名。西營盤是融匯香港歷史、展現華洋雜處樣貌的大眾生活區。在地區行政上,西營盤屬於中西區,位置為上環以西,石塘咀以東,般咸道以北,維多利亞港以南,即大約由嘉安街至威利麻街位置。.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西營盤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公園 (香港)

鞍山公園是香港新界沙田區馬鞍山的大型市鎮公園,位於鞍駿街12號,佔地約5.5公頃,耗資約9600多萬港元建成,於1998年8月3日開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公園位於馬鞍山市中心,登臨吐露港海濱,遠眺八仙嶺群峰。公園內的設施包括介紹馬鞍山採礦歷史的展覽場、迷宮式設計的花園、設計新穎的兒童遊樂場、鍛鍊身體的健身緩跑徑,還有卵石徑及適合長者使用的健身器材等。.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馬鞍山公園 (香港)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遊樂場

鞍山遊樂場位於香港沙田馬鞍山恆康街1號,計劃初期稱為「馬鞍山運動場-第2期」,2002年10月展開建造工程,耗資約1億520萬元,於2004年10月11日閞放啟用。毗連馬鞍山運動場,佔地4.1公頃,是馬鞍山區內首個康文署轄下設有多種戶外球類設施的遊樂場地。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沙田及西貢區中學分會經常於此舉行不同學界比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馬鞍山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海濱長廊

鞍山海濱長廊(英文:Ma On Shan Waterfront Promenade)是一處位於新界馬鞍山西北海濱地帶的公眾休憩用地。由香港政府建築署耗資約2億530萬港元分三期興建,長廊面積約為5.2公頃,是一幅長3.2公里的狹長帶狀土地,由馬鞍山第100區馬鞍山公園伸展至第77區錦泰苑,是沙田區內第二條大型海濱長廊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首座設有環境保護設施的公園。馬鞍山海濱長廊正式開幕禮原定於2010年10月11日舉行,但是因為天雨關係,順延至10月18日舉行。.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馬鞍山海濱長廊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題公園

以下為香港主要休閒及娛樂場地列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主題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

香港仔(Aberdeen)是香港南區的中心部份。而香港仔與鴨脷洲之間的香港仔海港被劃為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以住宅區為主,亦有少量工廠大廈。而香港仔以其漁村風味及海鮮,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狹義來說,香港仔的範圍為田灣以東、石排灣以南、黃竹坑以西、鴨脷洲以北的地方,有時會被稱為「香港仔市中心」以區分廣義上的香港仔。廣義來說,「香港仔市中心」以東的壽臣山、黃竹坑;以西的置富花園、華富邨、華貴邨、數碼港、田灣;以南的整個鴨脷洲;以北的石排灣、香港仔水塘、香港仔郊野公園,都是香港仔的範圍。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石排灣邨及漁光邨的人口合計39,377人。.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仔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海傍道

香港仔海傍道(英文:Aberdeen Praya Road)是香港1號幹線的起點,位於香港島西南部的香港仔,為一條海邊道路。它毗鄰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東面連接黃竹坑道及鴨脷洲大橋交界(並與香港仔大道並行),西面連接石排灣道。全線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仔海傍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海濱公園

香港仔海濱公園(英語:Aberdeen Promenade)是香港的一個的海濱長廊,位於香港島香港仔海旁,香港仔避風塘北岸,於1992年啟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仔海濱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英文: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位於香港西營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954年3月29日下午正式啟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單車館公園

香港單車館公園(Hong Kong Velodrome Park),前稱將軍澳市鎮公園 ,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寶康路105-107號,在將軍澳運動場旁,佔地約5.3公頃,造價達11億3,000萬元,於2010年動工,於2014年4月30日啟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單車館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園

香港公園(Hong Kong Park)是香港的一個大型公園,耗資3億9,800萬港元興建,佔地8公頃,位於香港島金鐘,是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動植物公園

香港動植物公園(Hong Kong Zoological and Botanical Gardens)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公園,位於香港島中環雅賓利道,並被羅便臣道、己連拿利、上亞厘畢道及花園道等道路環繞,佔地5.6公頃,公園的正門設在雅賓利道。香港動植物公園鄰近香港公園,同樣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動植物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郊野公園

香港郊野公園是指由香港政府將市郊未開發地區的地方劃出,作為康樂及保育用途的公園,地位與國家公園相若。 香港政府在1976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並於同年12月3日劃定首3個郊野公園。目前全港已劃定了24個郊野公園,連特別地區總面積達44,300公頃,佔香港約四成(39.98%)的土地面積。2014年,郊野公園吸引了1,120萬人次遊客到訪,《明報》,2007年8月29日。.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濕地公園(Hong Kong Wetland Park)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北部。佔地61公頃,包括60公頃的戶外保護區及10,000平方米(110,000平方呎)的室內展館。濕地公園原本只是一片普通的濕地。香港政府在發展天水圍新市鎮的同時,打算用這片土地來從新改造發展時所失去的具生態價值土地。.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濕地公園 · 查看更多 »

香港海岸公園

香港海岸公園指由香港政府將未開發的海域劃定,作為康樂及保育用途的公園。 香港政府在1995年制定《海岸公園條例》,給予漁農自然護理署法定權力,將香港數個海域劃為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在1996年7月頒布的《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規例》,限制了可以在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內進行的活動(例如不能捕魚)。成立海岸公園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海洋生物、教育市民及提供康樂。截至2016年,香港共有5個海岸公園及1個海岸保護區,並且另有3個倡議中的海岸公園。.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香港海岸公園 · 查看更多 »

訊號山

訊號山(Signal Hill),又名黑頭角(Blackhead Point)和大包米等,原是一處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岸邊的海角,自1907年至1933年曾為皇家香港天文台向維多利亞港的船隻報時之地點。訊號山現已闢作「訊號山公園」,開放公眾,內裡至今仍保留有一座訊號塔。.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訊號山 · 查看更多 »

高山道公園

山道公園(英文:Ko Shan Road Park)是香港一座公園,位於九龍紅磡老龍坑高山道77號,以當中的高山劇場而最為著名。現址前身為廢置石礦坑,於1982年改建成為公園,內有足球場及遊樂場等設施。.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高山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鰂魚涌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公園

鰂魚涌公園(英文:Quarry Bay Park),是香港的一座大型公園,位於香港島鰂魚涌太古城,第一期於1994年6月17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鰂魚涌公園總面積近15公頃,目前僅開放第一期(9.79公頃),第二期則有待發展。.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鰂魚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鳳德公園

鳳德公園(Fung Tak Park)位於香港黃大仙區,以中國文學名著《西遊記》故事而設計的主題公園;由港英政府於1995年耗資5,000多萬港元興建,佔地約1.07公頃,分成六個主題區:水簾洞、五指山、火焰山、水晶宮、花果山和7大世界自然奇觀之一的伊瓜蘇瀑布。.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鳳德公園 · 查看更多 »

賽西湖公園

賽西湖公園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寶馬山北麓,大門設在寶馬山道,佔地約2,400平方米。.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賽西湖公園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德華公園

賽馬會德華公園(英文:Jockey Club Tak Wah Park)簡稱德華公園,為香港一座中式園林公園,位於新界荃灣市中心海壩村舊址,佔地約1.63公頃,由香港賽馬會贊助興建,第一期於1989年竣工,第二期於1995年竣工。賽馬會德華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為香港政府推介的拍外景場地。.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賽馬會德華公園 · 查看更多 »

賈炳達道公園

賈炳達道公園(英文:Carpenter Road Park)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賈炳達道,鄰近九龍城廣場及九龍寨城公園,佔地2.68公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於1989年4月落成,公眾可免費入場。電視節目《城市論壇》亦會間中在該處舉行。.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賈炳達道公園 · 查看更多 »

鴨脷洲

脷洲(英語:Ap Lei Chau)是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整個島面積僅1.3平方公里,在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6,426人。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若只計面積達0.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更是世界第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鴨脷洲 · 查看更多 »

鴨脷洲大街

脷洲大街(Main Street, Ap Lei Chau),當地簡稱大街,是位於香港鴨脷洲東北部的一條大街。 鴨脷洲大街亦是鴨脷洲的中端位置,無論是鴨脷洲邨,山上利東邨、漁安苑,還是海旁的豪宅南灣、深灣軒的居民也會不時前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鴨脷洲大街 · 查看更多 »

鴨脷洲風之塔公園

脷洲風之塔公園(英文:Ap Lei Chau Wind Tower Park)簡稱風之塔公園,是香港的一個公園,位於香港島鴨脷洲北岸海旁,鴨脷洲海濱長廊以西,香港仔避風塘以南,前身為城巴車廠,佔地2.62公頃,耗資1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9月28日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鴨脷洲風之塔公園 · 查看更多 »

鴨脷洲邨

脷洲邨(英語:Ap Lei Chau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南區鴨脷洲北部,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該屋邨所有住宅大廈的2樓及最頂層都沒有升降機到達。 島上另一公屋利東邨(簡稱「東邨」)落成之後,島上居民多將本邨返稱為「西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鴨脷洲邨 · 查看更多 »

鴻興道

鴻興道是香港灣仔的一條道路,西面連接會議道,並與杜老誌道成交界,沿海岸線一直伸延至奇力島香港遊艇會總部,即香港海底隧道香港島出口附近。.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鴻興道 · 查看更多 »

麗港公園

-- 麗港公園(Laguna Park)位於香港觀塘區油塘晒草灣,與麗港城私人屋苑毗鄰,面積廣達30萬平方呎。與紅磡海逸豪園的和黄公園一樣,由長江實業於1991年興建,1992年落成後再交給市政局(現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由於公園毗鄰屋苑,故使用率高。每逢聖誕節與中秋節鄰近的議員辦事處、宗教團體及社區團體均於公園中央舉辦應節活動。場地現時全面禁煙。.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麗港公園 · 查看更多 »

都會公園

都會公園:.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都會公園 · 查看更多 »

興發街

興發街(Hing Fat Street)是一條位於灣仔區銅鑼灣東的街道,南起英皇道與高士威道之交界處,沿維多利亞公園東邊向北伸延,止於景明道並設支路連接東區走廊,全長約540米。清風街以南的路段只准北行單程行車,清風街以北則雙程行車。.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興發街 · 查看更多 »

藍田公園

藍田公園(英文:Lam Tin Park),是香港九龍東觀塘區藍田碧雲道五桂山山邊的一座公園,於1991年建成,前址為五二九雨災的重災區。.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藍田公園 · 查看更多 »

葵涌公園

葵涌公園(Kwai Chung Park)爲香港一個規劃中的公園,目標選址爲已停用近四十年的醉酒灣堆填區,位於新界葵青區葵涌南部,佔地27公頃。香港政府早於1980年代便計劃將當地發展成大型市鎮公園,但計劃一直沒有落實,其中4公頃在2009年闢作香港賽馬會國際小輪車場,之後僅維持有限度開放,堆填區的其餘部分則一直荒廢至今。假設整個堆填區舊址都被納入公園範圍,葵涌公園將會成爲全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比東九龍啟德發展區準備興建的都會公園還要大約3.5公頃。.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葵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葵涌新區公園

葵涌新區公園位於香港中葵涌大窩口道,於2008年3月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葵涌新區公園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金鐘 · 查看更多 »

通州街公園

通州街公園,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九龍深水埗通州街,鄰近南昌邨及大角咀的港灣豪庭。公園佔地4.77公頃,於1989年建成,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原本位於海傍,但到1990年代初受到西九龍的填海的影響,海傍變成了現在的深旺道和聚魚道。.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通州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柯士甸山道

柯士甸山道(Mount Austin Road)是香港島太平山山頂上位於最高的一條車路,單線雙向行車,上山斜坡路。柯士甸山道街口在爐峰峽凌霄閣以西,沿途經過柯士甸山遊樂場、舊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及山頂公園,止於無線電站。柯士甸山道沿途有住宅岫雲、山景花園別墅、柯士甸山道8號、山頂花園、耕耘草廬及豐林閣。.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柯士甸山道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柴灣 · 查看更多 »

柴灣公園

柴灣公園(Chai Wan Park)是香港的一個大型中央公園,位於香港島柴灣,佔地7.13公頃,於1993年4月21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柴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英文: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東京街41號,是香港歷史博物館五間分館之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當中的建築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東邊街

東邊街(Eastern Street)是香港西營盤及半山區的一條單線行車的街道,可容小巴及私家車使用。它是一條山坡路,因長命斜而聞名,最高斜度為1:6。東邊街北為東邊街在西環填海區的北延部分,位於西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入口旁。 東邊街原稱新東街,以別於上環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之間的東街。.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東邊街 · 查看更多 »

東涌北公園

東涌北公園(英文:Tung Chung North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東涌文東路29號,前身是一個荒廢已久的直升機坪和大片野草地,公園毗鄰靈糧堂秀德小學、藍天海岸及映灣園,佔地約3.8公頃,於2010年5月10日起分階段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與東涌市中心、港鐵東涌站一帶為北大嶼山公路、怡東路和東涌東交匯處所分隔開,有媒體曾報道公園人流甚低。.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東涌北公園 · 查看更多 »

梅樹坑遊樂場

梅樹坑遊樂場(Mui Shue Hang Playground)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水圍近太和邨、大埔花園、帝欣苑及錦石新村,公園建於1991年,佔地達2.25公頃,成狹長形沿林村河畔伸展。.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梅樹坑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樂群街公園

樂群街公園(Lok Kwan Street Park)位於九龍大角咀西,東為工業區及亮賢居,建於1999年,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及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樂群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櫻桃街公園

櫻桃街公園(英文:Cherry Street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九龍大角咀渡船街、櫻桃街及海庭道之間,於2005年10月起局部開放),至2007年2月完全開放。.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櫻桃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歌和老街公園

歌和老街公園(Cornwall Street Park)位於香港九龍歌和老街及達之路交界,以從小西湖流下來的溪澗,築成各種水玩意,給公眾作遊園地。公園在1995年落成,現時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歌和老街公園 · 查看更多 »

沙田公園

沙田公園(英語:Sha Tin Par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源禾路2號,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大型公園;鄰近城門河,東面延伸至沙燕橋,西面至獅子橋,毗連沙田大會堂、城市藝坊及新城市廣場。公園面積8.05公頃,耗時3年、耗資7,500萬港元興建,於1988年8月24日啟用,現由康文署負責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沙田公園 · 查看更多 »

深水埗公園

深水埗公園(英文:Sham Shui Po Park)是香港一個公園,位於九龍深水埗荔枝角道,鄰近寶血會嘉靈學校。公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深水埗公園游泳池也是位於公園之內,此場地(除吸煙區外)禁止吸煙。 深水埗公園現址前身為1927年建成的深水埗軍營的一部份,香港日治時期曾為戰俘集中營,1983年改建成公園。公園內仍然保留軍營的界石。此外,公園設置了兩塊紀念碑,以及1989年和1991年的兩次植樹,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戰死的英國及加拿大軍人。 公園第二期位於深水埗麗閣邨內,面積約1.87公頃,於2008年開放給市民使用。二期的面積比一期小,前身是屋邨公園及臨時單車場。由於政府放棄在臨時單車場建設學校,所以改為興建深水埗公園(第二期)。設施包括涼亭、籃球場、門球場(於近年改為草地滾球場)、腳底按摩徑、健體設備及兒童遊樂場。.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深水埗公園 · 查看更多 »

漢花園

漢花園位於香港的九龍長沙灣東京街,於1993年12月建成,園內設施仿照漢代風格建造。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營運,鄰近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漢花園 · 查看更多 »

海心公園

海心公園(英文:Hoi Sham Park)是位於香港九龍土瓜灣落山道的一座公園,於1972年正式啟用,設施包括一座位於海中央的海心亭、兩座足球場及兒童遊樂場等。.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海心公園 · 查看更多 »

海輝道海濱花園

海輝道海濱花園(Hoi Fai Road Promenade)位於香港九龍大角咀西九龍填海區海旁,於2014年12月啟用,由建築署設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擁有及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海輝道海濱花園 · 查看更多 »

斧山公園

斧山公園(Hammer Hill Park)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上元嶺,是仿唐朝風格的公園。斧山公園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東蓮園、西蓮園及南蓮園池,環抱志蓮淨苑,構成一個大型的仿唐建築群。.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斧山公園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日出康城

日出康城(LOHAS Park)簡稱:康城,前稱:夢幻之城,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小赤沙將軍澳86區,於將軍澳工業邨以北,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上蓋,是一個包括住宅、商場、公園、海濱長廊的鐵路上蓋發展計劃明報置業網:〈〉,于2007年9月19日存取。 地盤總面積32.68公頃(等同約四個駿景園地盤面積),總發展面積1,652,800平方米,地積比率(容積率)為5倍香港文匯報:〈〉,于2007年9月19日存取;規劃中會所和住宅面積最多1,612,800平方米,商場面積40,000至50,000平方米日出康城官方網站:〈〉,于2008年1月10日存取,綠化及休憩面積為55,000平方米,包括一個面積近200,000平方呎的日出公園香港政府環境保護署:〈〉,于2007年10月4日存取港鐵公司:〈〉,于2008年1月10日存取。 整個發展計劃分為一至十四期興建,預計於2025年全部完成,屆時將建有50幢樓高46至59層的樓宇,提供25,500個住宅單位,可供63,000名居民居住;另外將來會建有兩個大型商場、兩個小型商場、文娛康樂設施、綠化及休憩區、長400米的海濱走廊、教育機構、幼兒院、社區會堂、鐵路車站及公共運輸交匯處地鐵公司:〈〉,于2007年10月2日存取。以住宅數量計算將會成為香港最大的港鐵屋苑,較目前香港最大屋苑嘉湖山莊的15,880個多出超過60%雅虎財經:〈 〉,于2007年10月2日存取。然而,嘉湖山莊各座大樓均一設計並由相同發展商開發,故不能直接與日出康城比較單位數量。.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日出康城 · 查看更多 »

日出公園

日出公園(The Park),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小赤沙日出康城,面積達20萬平方呎,由貝爾高林國際設計,耗資兩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8月啟用,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Premier Management Services管理。雖然名為公園,不過僅供住客使用。本公園為緻藍天發展權合約中訂明的附屬發展項目之一,由港鐵負責建造。.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日出公園 · 查看更多 »

摩士公園

摩士公園(Morse Park)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於1967年10月全部建成,佔地15.8公頃,為九龍最大的公園,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前身為1903年開辦的晒魚石華人墳場(新九龍四號墳場)。.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摩士公園 · 查看更多 »

愛秩序灣公園

愛秩序灣公園(Aldrich Bay Park),是香港一個以舊式漁村為主題的公園,位於香港島西灣河愛秩序灣海旁,愛勤道與愛德街交界。佔地約22,000平方米,於2011年4月11日正式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愛秩序灣公園 · 查看更多 »

普慶坊

普慶坊(英文:Po Hing Fong),是香港港島上環可以行車的一條街道。普慶坊位於香港中西區太平山山腰,車路東西走向,單線,兩邊都有1米以上的行人路。因為在普慶坊的西段近磅巷處,是行車的「掘頭路」,所以雖然普慶坊的車路是單線,但是也容許東西雙向行車。 因為在普慶坊之西的磅巷處,有適當空間讓的士、私家車及貨車調頭,所以間中見有車輛在此馬路上「倒車」行駛,應該是為「危險駕駛」。.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普慶坊 · 查看更多 »

晒草灣遊樂場

-- -- 晒草灣遊樂場(Sai Tso Wan Recreation Ground)位於香港觀塘區晒草灣,面積2.8公頃,於2004年4月啟用,是香港首個建於已經修復堆填區上的永久康樂設施;由環境保護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共同管理。場地現時全面禁煙。.

新!!: 香港公園列表和晒草灣遊樂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香港主要公園香港公园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