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嘉曼 (1974年)

指数 颱風嘉曼 (1974年)

颱風嘉曼(Typhoon Carmen,國際編號:7424,中國大陸編號:74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Tering)為197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少數在10月影響南海北部的颱風。受嘉曼影響,香港及澳門需連續兩年懸掛第二高的九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5 关系: 南海中国大陆三號強風信號三號風球 (澳門)一號戒備信號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九號風球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嘉樂庇總督大橋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八號風球 (澳門)回力球場 (澳門)熱帶氣旋熱帶氣旋信號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宾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颱風黛蒂 (1973年)颱風愛茜 (1975年)香港天文台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葡屬澳門英屬香港逸園賽狗場 (澳門)1974年太平洋颱風季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三號強風信號

三號強風信號(Strong Wind Signal No.3),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其中一級,一般市民俗稱為三號風球。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低一級為一號戒備信號。.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三號強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三號風球 (澳門)

三號風球(pages),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八號風球,低一級為一號風球。.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三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Increasing Gale Or Storm Signal No.)為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中,僅次於十號颶風信號的信號,俗稱九號風球,表示天文台預測風力將較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顯著加強。香港自1917年創立此信號起至今只曾發出49次。.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號風球 (澳門)

九號風球(Sinal n.º 9)。為澳門第二高的熱帶氣旋警告。高一級的信號為十號風球,低一級為八號風球。最近一次是受颱風天鴿影響而於2017年8月23日上午10時45分懸掛。.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九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嘉樂庇總督大橋

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或稱嘉樂庇大橋,坊間通稱澳氹大橋、舊澳氹大橋、舊大橋或舊橋)是澳門第一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跨海大橋,也是當時葡萄牙“十大建設工程”之一。大橋從澳門半島葡京酒店對開海岸起到達氹仔小潭山北麓。.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嘉樂庇總督大橋 · 查看更多 »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No.),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一,一般市民俗稱為八號風球。該信號因應實測風向,分為四個方向:八號西北、西南、東北和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高一級的信號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低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 查看更多 »

八號風球 (澳門)

|direction.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八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回力球場 (澳門)

回力球場(Palácio de Pelota Basca,俗稱回力球或回力場)位於澳門新口岸區水塘巷,在1975年1月落成,同年6月開幕;初期是一個設有5000座位的回力球場,及後於1990年8月更改物業用途,改建成為一個娛樂中心。在內的回力娛樂場曾是澳門三大娛樂場之一,現在是澳門其中一個娛樂場所。.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回力球場 (澳門)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信號

#重定向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颱風黛蒂 (1973年)

颱風黛蒂為197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颱風黛蒂 (1973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愛茜 (1975年)

颱風愛茜西北太平洋上曾有多個熱帶氣旋以愛茜(Elsie)命名,以下指1975年出現的颱風愛茜。(Typhoon Elsie,國際編號:7515,中國大陸編號:75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7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ameng)為197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少數在10月正面吹襲香港的颱風。.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颱風愛茜 (1975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葡屬澳門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又稱為澳葡時期或者澳葡時代,澳門在葡萄牙帝國時期的政府機構,不是官方用語。殖民地時期稱為澳門政府,因與澳門回歸後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澳葡政府」,以區別兩者。自1999年12月20日起,澳門的殖民地時代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葡政府時期,澳門曾被分為澳門市(Concelho de Macau,又稱天主之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範圍為澳門半島)和海島市(Concelho das Ilhas,包括氹仔(Taipa)和路環(Coloane))。澳門當時亦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承認澳門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國領土,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葡屬澳門 · 查看更多 »

英屬香港

英屬香港(British Hong Kong)是指於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間,由大英帝國統治香港的時期,該時期又稱為英殖時期、英治香港時期或者港英時代(British Administration)。英屬香港政府簡稱為香港政府,但因為與香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簡稱一樣,香港傳媒將殖民地時期的政府稱為殖民地政府或港英政府等,以區別兩者。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結束,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 英屬香港時期曾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被中斷,當時香港在二戰的局勢下被大日本帝國佔領,進入香港日佔時期,總計香港被英國統治近153年。.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英屬香港 · 查看更多 »

逸園賽狗場 (澳門)

逸園賽狗場(Macau Yat Yuen Canidrome Co.),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北部蓮峰球場的賽狗場地。 1931年啟用,五年後停辦。1961年印尼華僑鄭君豹向澳葡政府申請恢復賽狗,旋即轉讓予逸園賽狗有限公司,1963年重新營業。1983年大股東何賢逝世後公司股票進行內部轉讓,成為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業務之一。現逢周一、周二、周三(7月-8月)、周四、周末皆有賽事。選用的狗隻是來自澳洲的靈提犬(澳門稱格力狗)。 此外,每年也有不少學校租借這裡作為校運會的場地。 逸園賽狗場是亞洲最後一個賽狗場,更曾被《時代雜誌》網站選為廿五項「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之一。 逸園賽狗場2018年6月30日舉辦了最後一場賽事,並須於2018年7月21日前遷離原址,象徵有逾84年歷史的澳門賽狗活動正式劃上句號。賽狗場原址將重建為一擁有四座中、小學校舍的學校村。 2018年,狗會與澳門本地動物組織及機構協辦領養,但有指反應不太理想,澳門逸園及民政總署在6月24日再舉辦格力犬領養日,為退役的格力狗尋找收養家庭,吸引不少香港愛護動物人士到場。澳門逸園賽狗會在場負責人接受傳媒訪問時說,逸園狗場關閉後,600多隻格力犬不會送去人道毁滅,但沒解釋如何決定這些格力犬的命運。.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逸園賽狗場 (澳門) · 查看更多 »

1974年太平洋颱風季

197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7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74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74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嘉曼 (1974年)和1974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