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韓侂冑

指数 韓侂冑

韓(),又作仛冑,字節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政治人物,北宋名臣韓琦之曾孫,母親為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妹。侂冑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无子。侄孫女是宋寧宗的恭淑皇后。 侂冑曾與宗室趙汝愚合作,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嘉王趙擴,即宋甯宗,史稱紹熙禪位,又任寧宗宰相,任內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官爵,力主北伐抗金,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後在金國示意下,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害,函首予金。 侂冑因禁絕朱熹理學與貶謫趙汝愚,故被理學學者視為奸臣。元編《宋史》列為奸臣。.

71 关系: 即位南宋史彌遠叶适吴曦 (南宋)同平章事士大夫太上皇太师外戚宣抚使宰相宗室安阳宋史宋孝宗宋宁宗宋光宗宋理宗宋甯宗宋高宗宋明理學岳飞中國中国爵位张岩北宋北伐嘉定和议周密四川省四朝闻见录王介理学秦桧绍熙罗大经留正隆慈太皇太后韩姓韩琦衡州表字谥号趙希瓐趙汝愚齊東野語辛棄疾郭杲...阮琴赵竑開禧北伐钱大昕邓之诚蔭襲金朝雷州市陸游陈自强 (南宋)恭聖皇后恭淑皇后李鳳娘江山汝州市河南省沙门岛朱熹流亡斬首慶元黨禁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即位

即位,亦稱登基、践祚、登极、坐朝、坐朝廷、坐龍椅、坐龍床等,是新统治者特定的就任职位仪式。御座在某些场合可视为权力的象征:无论是世俗权力还是宗教权力。同样的,即位仪式也可以发生在教堂或国家中。.

新!!: 韓侂冑和即位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韓侂冑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史彌遠

史彌遠(),字同叔,中國南宋中期权臣。孝宗時代宰相史浩之子。浙江鄞县人。.

新!!: 韓侂冑和史彌遠 · 查看更多 »

叶适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謚文定。温州永嘉人(今属浙江)。祖籍龍泉,後遷瑞安。淳熙五年(1178年)進士第二。 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由於皇后李鳳娘剽悍,使光宗與其父宋孝宗不睦,且光宗生病,不能主持孝宗喪禮,趙汝愚、趙彥逾、韓仛冑、徐誼、郭杲等大臣不滿光宗,發動政變,葉適也加入,在獲得隆慈太皇太后支持下,迫光宗禪位予其子宋寧宗,史稱紹熙禪位。 官至權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与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永嘉四靈學者友善,是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主要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29卷、《别集》16卷。 臺灣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奉叶适為叶千歲,香火鼎盛。.

新!!: 韓侂冑和叶适 · 查看更多 »

吴曦 (南宋)

吳曦(),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信王吴璘之孙,太尉吴挺之子。 在其十岁的时候,其父吴挺问其志向,吴曦竟然在言语之中就流露出反叛的意向,被吴挺一怒之下用火炭在脸上烙了一个大疤。后因祖恩萌,補右承奉郎。淳熙五年,随父挺至行在臨安府任職,換武德郎,除中郎將,台諫言其升遷過快,改武翼郎,累官至高州刺史。淳熙十二年(1186),以副使随章森出使金國賀金主生辰。绍熙四年,吴挺卒,吴曦時任武功大夫、知和州事,八月,落階官,授濠州團練使、带御器械。庆元元年(1195)二月,除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任内转蕲州防御使,后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四年,宪圣慈烈皇后園陵成,功遷武寧軍承宣使,加殿前司都指揮使,六年春,建节拜昭信军节度使,冬,光宗山陵成,加太尉。南宋君臣对吴氏久握兵權素有戒心:“吴氏世职西陲,威行四蜀,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所以为虑者甚远。”而吴璘之子吴挺、孙吴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权,吴挺是在宋孝宗准备攻金的思想指导下,才被放回川任興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当吴曦“久蓄归蜀之志,朝廷不许”之时,适“会韩侂胄谋开边”,收复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勋,吴曦“因附侂胄求还蜀”。嘉泰元年(1201)七月,也是在南宋准备攻金的背景下,吴曦被任命为興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興州事、利州西路安撫使。二年三月,為四川宣撫副使,四月兼陝西、河東路招撫使。韩侂胄开禧北伐期间,吴曦也出兵攻金,但屡次被术虎高琪等所败而无功。 金章宗面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决定争取吴曦降金,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完颜纲在行军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 “宋自佶、桓失守,构窜江表,僭称位号,偷生吴会。时则乃祖武安公玠,捍御两川,洎武顺王璘,嗣有大勋,固宜世祚大帅,遂荒西土,长为籓镇,誓以河山,后裔纵有栾黡之汰,犹当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攻盖天下者不赏,自古如此,非止于今。卿家专制蜀汉,积有岁年,猜嫌既萌,进退维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传,稔于朕听,每一思之,未尝不当馈叹息,而卿犹偃然自安。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惨夷之祸,可不畏哉?故知者顺时而动,明者因机而发,与其负高世之勋,见疑于人,惴惴然常惧不得保其首领,曷若顺时因机,转祸为福,建万世不朽之功哉?今赵扩昏孱,受制强臣,比年以来,顿违誓约,增屯军马,招纳叛亡。朕以生灵之故,未欲遽行讨伐,姑遣有司移文,复因来使宣谕;而乃不顾道理,愈肆凭陵,虔刘我边陲,攻剽我城邑。是以忠臣扼腕,义士痛心,家与为仇,人百其勇。失道至此,虽欲不亡,得乎?朕已分命虎臣,临江问罪,长驱并骛,飞渡有期,此正豪杰分功之秋也。卿以英伟之姿,处危疑之地,必能深识天命,洞见事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构故事。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宝一钮,至可领也。” 于是吴曦叛宋降金并且把阶(今甘肃武都)、成(今甘肃成县)、和(今甘肃西和)、凤四州地献于金国,求金封蜀王,并遣部将利吉引金兵入凤州(今陕西凤县)。开禧三年(1207年),在兴州僭称王位,年号转运,金封吴曦为蜀国王,金章宗对诱降吴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称“吴曦之降朕所经略”。吴曦议行削发左祍,统军十万沿嘉陵江而下,宣称约金兵夹击襄阳。合江仓官杨巨源与安丙、李好义等密谋,乘夜率死士七十人斧门而入吳曦行宫,杀死了吴曦,裂其尸,将其首级献至临安,安丙分遣将士收其二子及叔父吴柄、弟弟吴晫、堂弟吴晛、以及党羽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被诛。宋宁宗下诏处死吴曦的妻子,吴曦的亲兄弟都除去名籍,取消原有的资格和官职,吴璘的子孙都被迁出蜀地,吴玠的子孙免于连坐,不受处罚,负责祭祀吴璘。吳曦称王仅41天,死的时候时年四十六岁。.

新!!: 韓侂冑和吴曦 (南宋)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韓侂冑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韓侂冑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韓侂冑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韓侂冑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头。.

新!!: 韓侂冑和头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韓侂冑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宣抚使

#重定向 經略安撫使.

新!!: 韓侂冑和宣抚使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韓侂冑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宗室

宗室,是中國、、朝鮮、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對君主父系男性血親及后代的稱呼。一般情況,是以与君主的父系血缘亲疏关系,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中國歷史上就此规定不一。 中国历代均专设官府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正」、「宗正寺」、「宗人府」等。 宗室的女性后代称为宗女或宗室女。不同的朝代,按相关的制度,宗女会享有册封、俸禄。但因為東亞為父系社會,奉行长子继承制,女性无继承权,宗女后代并不能继承宗室待遇,.

新!!: 韓侂冑和宗室 · 查看更多 »

安阳

#重定向 安阳市.

新!!: 韓侂冑和安阳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韓侂冑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孝宗

宋孝宗趙眘(、眘,「慎」異體字,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曾名伯琮、瑗、玮,字元瑰,一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後裔,宋高宗養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予赵眘,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讓位予兒子宋光宗趙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7岁。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自宋朝的帝位淪入宋太宗之手後,終於恢復由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後裔繼承,時隔186年。孝宗也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同時期的皇帝是金朝的金世宗。.

新!!: 韓侂冑和宋孝宗 · 查看更多 »

宋宁宗

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在位30年,享年55岁,宋光宗之次子,李鳳娘所生。寧宗本人頗為好學,即位初年召朱熹入宮講學,受朱熹影響很深。但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 寧宗在位前期,太師韓侂胄打壓理學,在韓侂胄死后,官方恢复了理学地位。縱觀宋宁宗时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初年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都沒能獲勝。.

新!!: 韓侂冑和宋宁宗 · 查看更多 »

宋光宗

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宋孝宗第三子。42岁時受孝宗禅位而登基,由於皇后李鳳娘的挑撥,與父親宋孝宗失和,受到趙汝愚、韓仛冑等大臣不滿,宋孝宗死後,在隆慈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光宗被迫內禪大寶予其子宋寧宗,史稱宋光宗內禪。退位六年後駕崩,享年53岁,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新!!: 韓侂冑和宋光宗 · 查看更多 »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原名赵与莒,後賜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宁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

新!!: 韓侂冑和宋理宗 · 查看更多 »

宋甯宗

#重定向 宋宁宗.

新!!: 韓侂冑和宋甯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韓侂冑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等派。 後來談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學、张载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在福建創出閩學,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濂、洛、關、閩四學派,人稱理學四派。 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一支流,有時會簡稱為理學,以便與陸象山(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相對。但其實心學亦屬於宋明理學的一支。.

新!!: 韓侂冑和宋明理學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韓侂冑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韓侂冑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韓侂冑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张岩

张岩,可以指:.

新!!: 韓侂冑和张岩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韓侂冑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新!!: 韓侂冑和北伐 · 查看更多 »

嘉定和议

《嘉定和议》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在开禧北伐失败后,南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史弥远杀死主战派领袖丞相韩侂胄後,与金朝重新订立的不平等條约。.

新!!: 韓侂冑和嘉定和议 · 查看更多 »

周密

周密(),宋末元初人,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著有《齐东野语》等書。.

新!!: 韓侂冑和周密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韓侂冑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四朝闻见录

《四朝闻见录》是宋人叶绍翁的笔记小说。 《四朝闻见录》叙述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四朝轶事,分为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条,具史料价值。元人修《宋史》都选用此书。 category:宋朝筆記.

新!!: 韓侂冑和四朝闻见录 · 查看更多 »

王介

王介(),字守之,應天府句容縣人,南京留守前衛官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韓侂冑和王介 · 查看更多 »

理学

学可以指:.

新!!: 韓侂冑和理学 · 查看更多 »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新!!: 韓侂冑和秦桧 · 查看更多 »

绍熙

绍熙(1190年-1194年)是南宋皇帝宋光宗的唯一一个年号,共计5年,指繼承前業,發揚光大。 绍熙五年七月宋宁宗即位沿用。.

新!!: 韓侂冑和绍熙 · 查看更多 »

罗大经

羅大經(),字景綸,號儒林,又號鶴林。南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 大約生於宋寧宗慶元初年,其父名不詳,号竹谷老人,是一名低級官員。罗大经早年入太学,曾游严子陵钓台(今浙江桐庐县富春山),嘉定十五年(1222年)鄉試中舉,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歷仕岭南容州(今廣西容縣)法曹,曾游容州勾漏洞天,淳祐十一年任撫州(今江西撫州市)军事推官。一年左右在抚州被葉大有弹劾罢官,從此絕意仕途,闭门读书,专事著作。著《鶴林玉露》一書,分甲、乙、丙三編,共十八卷。明代葉廷秀評論羅大經:「其言以紫陽為鵠,學術治道多有發明,而不離王道。」約卒於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後。.

新!!: 韓侂冑和罗大经 · 查看更多 »

留正

留正(),字仲至,宋朝泉州永春人。 绍兴进士,初为江阳县尉。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任权吏部尚书,论大臣不能图恢复之计,而出知绍兴府、赣州、隆兴府。淳熙九年(1182年)出任知成都府兼四川制置使。为官廉政刚直,平定西羌。十三年(1186年),知枢密院事,又为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十六年(1189年),拜右丞相,成为对金国主和派的领袖。绍熙元年(1190年)为左丞相。推荐赵汝愚、黄裳等大臣。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宋孝宗驾崩,光宗因病不能执丧,留正等屡请立嘉王为太子,光宗初许之,又出一御批「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此语不明不白,留正惧而称疾罢政。后得知赵汝愚等人有強迫宋光宗內禪之谋,留正遂逃出临安。 宋宁宗时和韩侂胄不和,1194年八月,罢相。后谪邵州。.

新!!: 韓侂冑和留正 · 查看更多 »

隆慈太皇太后

#重定向 宪圣慈烈皇后.

新!!: 韓侂冑和隆慈太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韩姓

韓姓是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5。韓姓主要分佈於中國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中國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此外在朝鮮半島也有廣泛分布。.

新!!: 韓侂冑和韩姓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韓侂冑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衡州

衡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置衡州,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以衡山得名。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衡山县和常宁市、耒阳市间的湘江流域。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衡山郡。唐朝武德年间,复为衡州。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衡阳郡。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千二百二十八。下辖六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县、攸县、茶陵县、耒阳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唐宋以来出产麸金、铁、锡。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衡州路。明清为衡州府。.

新!!: 韓侂冑和衡州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韓侂冑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韓侂冑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趙希瓐

趙希瓐,南宋宗室,燕王趙德昭的八世孫,齊國公贈楚孝莭王趙伯旿之孫,魯公贈吳王趙師意之子,母魯國夫人石氏。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寧宗病危,立趙希瓐之子趙與莒(趙昀)為帝,是為宋理宗。他被追封榮王,諡文恭。.

新!!: 韓侂冑和趙希瓐 · 查看更多 »

趙汝愚

趙汝愚(),字子直。宋朝宗室,原籍饒州餘幹,祖父於南宋建炎年間遷居崇德洲錢(今桐乡市洲泉鎮)。考取狀元,曾與韓侂冑等人強迫宋光宗內禪,擁立宋寧宗,任宰相,後遭韓侂冑排擠,貶謫而死。諡忠定。.

新!!: 韓侂冑和趙汝愚 · 查看更多 »

齊東野語

《齊東野語》,周密撰,凡20卷。.

新!!: 韓侂冑和齊東野語 · 查看更多 »

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东历城)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职,因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也始终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实现他北伐的夙愿。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与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新!!: 韓侂冑和辛棄疾 · 查看更多 »

郭杲

郭杲(gǎo),是宋朝政治人物。郭浩之子。 宋光宗時,擔任殿前統帥,與枢密使赵汝愚等人“夜以兵卫南北内”,紹熙五年(1194年),參與趙汝愚、趙彥逾、葉適、徐誼、韓仛冑等人的禪位之謀,意圖光宗退位,韓仛冑请隆慈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郭杲“以军五百至祥禧殿前,祈请御宝”,逼光宗退位,立其子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史稱绍熙内禅。事后,郭杲因定策之功,加授節鉞。 宋庆元六年(1200年)秋天,有戍卒张威等百餘逃入黑谷,金國捕獲多人移交宋朝,郭杲杀之而不上報。累官殿前副都指挥使。庆元六年十二月,郭杲卒於兴州,韩侂胄以郭杲侄郭倪领殿帅。.

新!!: 韓侂冑和郭杲 · 查看更多 »

阮琴

#重定向 阮 (乐器).

新!!: 韓侂冑和阮琴 · 查看更多 »

赵竑

趙竑(),南宋宗室,秦康惠王趙德芳九世孫,原為宋寧宗養子,立為皇儲,因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趙昀為帝,是為宋理宗。廢趙竑為濟王,藩封霅川,霅川之變時,趙竑被彌遠誣以謀反而冤死,剝奪王爵。宋度宗時平反。宋恭帝追封鎮王,諡昭肅,贈官太師兼尚書令。.

新!!: 韓侂冑和赵竑 · 查看更多 »

開禧北伐

開禧北伐,是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南宋為收復失地之北伐。119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宗即位,權臣韓侂胄以抗金為號召,獲得朝中主戰派支持,於是1206年趁新興的大蒙古國與金作戰時,兵分三路北伐,在攻佔河南、陝西等地後,與金軍相持。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暗與金軍勾結,棄守川陝要隘,使金軍得以集中兵力進攻兩淮、荊襄地區,北伐戰局逆轉。金軍大舉反攻,宋軍潰退。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吳曦被殺後,南宋再次被迫與金議和,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根據和約內容,南宋必須送上韓侂胄之首級,於是大臣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誅殺了他,換取了與金國之和平。.

新!!: 韓侂冑和開禧北伐 · 查看更多 »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新!!: 韓侂冑和钱大昕 · 查看更多 »

邓之诚

邓之诚(),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江苏江宁(南京)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

新!!: 韓侂冑和邓之诚 · 查看更多 »

蔭襲

蔭襲,(蔭、--相通),又稱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日本稱蔭位(),朝鮮稱蔭敍(음서),即蔭襲制、蔭位制()蔭敍制(음서제),是律令制体制中依據高位者的位階對其子孫或弟、姪等近親幼輩授予一定位階的制度,是特權制度的一種,由此得來的位階叫做蔭階()。.

新!!: 韓侂冑和蔭襲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韓侂冑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雷州市

雷州市(邮政式拼音:Leichow)是中国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两面临海。雷州市原为海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著名水产加工生产基地、中国橡胶种植和生产基地。.

新!!: 韓侂冑和雷州市 · 查看更多 »

陸游

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兩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请除凌迟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新!!: 韓侂冑和陸游 · 查看更多 »

陈自强 (南宋)

陈自强,字勉之,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庆元二年(1196年),入都待铨选。当时韩侂胄当权,因其曾为韩侂胄童子师,历任太学录、秘书郎、右正言、御史中丞,仅4年即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历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嘉泰三年(1203年),任右丞相,历封祁、卫、秦国公。创立国用司,自为国用使,搜括民财。开禧末年(1205~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被杀,遂罢相,贬雷州。 陈自强死于广州。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淳熙五年戊戌科進士 C陈 Z.

新!!: 韓侂冑和陈自强 (南宋) · 查看更多 »

恭聖皇后

恭聖皇后,楊氏,名桂枝,南宋宋寧宗第二任皇后。.

新!!: 韓侂冑和恭聖皇后 · 查看更多 »

恭淑皇后

恭淑皇后()韓氏,南宋宋寧宗皇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為北宋名臣韓琦的六世孫,寧宗時期權臣韓侂胄的侄孫女,父同卿升揚州觀察使,母莊氏封安國夫人,兄竢封承宣使。後與姐姐一同入宮,淳熙十二年(1185年)八月嫁給趙擴,封新安郡夫人,晉崇國夫人。能順應上意,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喜愛。趙擴即位為寧宗後立為皇后,韓皇后生两子,都夭折。 慶元六年(1200年)病逝,年三十六岁,諡曰恭淑,葬永茂陵。韓皇后的哥哥韓竢及侄子韓照為其服議。韓皇后薨逝之后,韓侂胄勢乃衰,始謀北伐以固位。.

新!!: 韓侂冑和恭淑皇后 · 查看更多 »

李鳳娘

#重定向 慈懿皇后.

新!!: 韓侂冑和李鳳娘 · 查看更多 »

江山

江山可以指:.

新!!: 韓侂冑和江山 · 查看更多 »

汝州市

汝州市,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屬平顶山市西北的縣級市。辖境南与宝丰、鲁山县接壤,西临汝阳县,北与伊川县与登封市毗邻,东连禹州市与郏县。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5.67万人(2009年)。汝州市辖5个街道、4个镇、11个乡,市政府驻煤山街道。.

新!!: 韓侂冑和汝州市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韓侂冑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沙门岛

#重定向 长山列岛.

新!!: 韓侂冑和沙门岛 · 查看更多 »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新!!: 韓侂冑和朱熹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韓侂冑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斬首

斬首,亦稱砍頭、殺頭或開刀問斬,是死刑的一種,即將人的頭部砍去。.

新!!: 韓侂冑和斬首 · 查看更多 »

慶元黨禁

庆元党禁,亦称庆元学禁、慶元黨案。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发生的一场因统治者内部政治斗争而波及学术思想领域的事件。 “庆元”为宋宁宗年号。外戚韩侂胄是宋宁宗韩皇后之叔父,以父荫入官。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参与“绍熙内禅”,共同拥立宋宁宗。赵汝愚为升任右丞相,“召收四方知名之士”,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力主整顿朝纲,裁抑左右近习。韩侂胄由于是外戚的缘故,仅迁宜川观察使兼枢密部都承旨,进保宁军承宣使,因此韩侂胄和赵汝愚的矛盾日深。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让谏官李林奏赵汝愚以宗室为丞相,不利于社稷。宰相留正、赵汝愚被罢官后,赵汝愚联合道学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等攻击韩侂胄,谓其“窃弄威福,不除必为后患”。赵汝愚、朱熹、彭龟年都被貶逐,並及陳傅良、劉光祖等官员和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赵汝愚被迫自杀,韩侂胄加开府仪同三司,斥道学为伪学,加以禁止,指赵汝愚为伪学罪首,朱熹等人名列“伪学逆党”五十九人。嘉泰二年(1202年),弛党禁,追复赵汝愚,名列党籍的在世之人,也先后官复原职。 沧州樵叟撰《庆元党禁》一卷。《四库全书提要》说它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赵汝愚、韩侘胄策立宁宗时始,至韩侘胄死、党人解锢终。.

新!!: 韓侂冑和慶元黨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韩佗胄韩侂冑韩侂胄韓侘胄韓侂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