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慶元黨禁

指数 慶元黨禁

庆元党禁,亦称庆元学禁、慶元黨案。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发生的一场因统治者内部政治斗争而波及学术思想领域的事件。 “庆元”为宋宁宗年号。外戚韩侂胄是宋宁宗韩皇后之叔父,以父荫入官。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参与“绍熙内禅”,共同拥立宋宁宗。赵汝愚为升任右丞相,“召收四方知名之士”,荐朱熹等一批道学知名人士入朝参政,力主整顿朝纲,裁抑左右近习。韩侂胄由于是外戚的缘故,仅迁宜川观察使兼枢密部都承旨,进保宁军承宣使,因此韩侂胄和赵汝愚的矛盾日深。庆元元年(1195年)韩侂胄让谏官李林奏赵汝愚以宗室为丞相,不利于社稷。宰相留正、赵汝愚被罢官后,赵汝愚联合道学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等攻击韩侂胄,谓其“窃弄威福,不除必为后患”。赵汝愚、朱熹、彭龟年都被貶逐,並及陳傅良、劉光祖等官员和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赵汝愚被迫自杀,韩侂胄加开府仪同三司,斥道学为伪学,加以禁止,指赵汝愚为伪学罪首,朱熹等人名列“伪学逆党”五十九人。嘉泰二年(1202年),弛党禁,追复赵汝愚,名列党籍的在世之人,也先后官复原职。 沧州樵叟撰《庆元党禁》一卷。《四库全书提要》说它其与《绍兴正论》出于一人之手,今人李裕民已考其不确。原序称“淳祐乙已”,则书成于宋理宗淳祐五年。本书记载宋宁宗时庆元党禁事件,从赵汝愚、韩侘胄策立宁宗时始,至韩侘胄死、党人解锢终。.

19 关系: 劉光祖南宋吏部侍郎外戚宋宁宗宋理宗丞相庆元开府仪同三司保宁军嘉泰韓侂冑道学趙汝愚陈傅良恭淑皇后杨宏中淳祐朱熹

劉光祖

劉光祖,甘肅省秦州直隸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45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学习。.

新!!: 慶元黨禁和劉光祖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慶元黨禁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新!!: 慶元黨禁和吏部侍郎 · 查看更多 »

外戚

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東亞古代社會中的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越南君主、朝鮮國王、琉球國王等)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親或妻娘家的人。.

新!!: 慶元黨禁和外戚 · 查看更多 »

宋宁宗

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在位30年,享年55岁,宋光宗之次子,李鳳娘所生。寧宗本人頗為好學,即位初年召朱熹入宮講學,受朱熹影響很深。但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 寧宗在位前期,太師韓侂胄打壓理學,在韓侂胄死后,官方恢复了理学地位。縱觀宋宁宗时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初年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都沒能獲勝。.

新!!: 慶元黨禁和宋宁宗 · 查看更多 »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原名赵与莒,後賜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宁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

新!!: 慶元黨禁和宋理宗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新!!: 慶元黨禁和丞相 · 查看更多 »

庆元

庆元可以指.

新!!: 慶元黨禁和庆元 · 查看更多 »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官名。开府,指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的行为。得授仪同三司加号者可以得到与三公一样之待遇。开府仪同三司一般是魏晉至元朝時,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

新!!: 慶元黨禁和开府仪同三司 · 查看更多 »

保宁军

保宁军,方镇名。(1)唐兴元元年(784年)改河东节度使置,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太原、阳泉、盂县、昔阳、祁县、文水、阳曲等市县。贞元三年(787年)复为河东节度使。(2)后蜀时置,治阆州(今四川阆中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仪陇、剑阁、巴中等市县。北宋初废。 Category:方镇.

新!!: 慶元黨禁和保宁军 · 查看更多 »

嘉泰

嘉泰(1201年-1204年)是南宋皇帝宋寧宗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新!!: 慶元黨禁和嘉泰 · 查看更多 »

韓侂冑

韓(),又作仛冑,字節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政治人物,北宋名臣韓琦之曾孫,母親為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妹。侂冑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无子。侄孫女是宋寧宗的恭淑皇后。 侂冑曾與宗室趙汝愚合作,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嘉王趙擴,即宋甯宗,史稱紹熙禪位,又任寧宗宰相,任內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官爵,力主北伐抗金,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後在金國示意下,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害,函首予金。 侂冑因禁絕朱熹理學與貶謫趙汝愚,故被理學學者視為奸臣。元編《宋史》列為奸臣。.

新!!: 慶元黨禁和韓侂冑 · 查看更多 »

道学

道學一詞,可指:.

新!!: 慶元黨禁和道学 · 查看更多 »

趙汝愚

趙汝愚(),字子直。宋朝宗室,原籍饒州餘幹,祖父於南宋建炎年間遷居崇德洲錢(今桐乡市洲泉鎮)。考取狀元,曾與韓侂冑等人強迫宋光宗內禪,擁立宋寧宗,任宰相,後遭韓侂冑排擠,貶謫而死。諡忠定。.

新!!: 慶元黨禁和趙汝愚 · 查看更多 »

陈傅良

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塘下镇罗凤办事处)人。中國南宋時期著名学者。 父亲陈彬是塾師。生于宋高宗绍兴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038年1月8日),九歲時父母雙亡,由祖母養大。早年以教书为业,乾道五年(1169年),随薛季宣於江苏常州就讀,乾道八年中进士,淳熙三年(1176年),参知故事龚茂良推薦為太学录。淳熙五年十一月出任福州通判,深得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梁克家的重用,编纂《淳熙三山志》。後主管台州崇道观,僅半薪。淳熙十一年任湖南桂阳军知军,升任湖南提举。绍熙元年(1190年)十月改任浙西提刑。为官清廉。绍熙四年(1193年)升任代理中书舍人。宋宁宗即位,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因依托朱熹被韩侂胄排擠,歸鄉閉門讀書,不问政事。 陈傅良是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为学主“经世致用”,反对性理空谈,与同时期的学者陈亮近似,世称“二陈”,世称止斋先生。嘉泰三年(1203年)冬卒於家。今其墓在瑞安塘下凤山凤川村凤凰山南坡。由叶适撰墓志铭。著有《历代兵制》、《毛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止斋后集》等。.

新!!: 慶元黨禁和陈傅良 · 查看更多 »

恭淑皇后

恭淑皇后()韓氏,南宋宋寧宗皇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為北宋名臣韓琦的六世孫,寧宗時期權臣韓侂胄的侄孫女,父同卿升揚州觀察使,母莊氏封安國夫人,兄竢封承宣使。後與姐姐一同入宮,淳熙十二年(1185年)八月嫁給趙擴,封新安郡夫人,晉崇國夫人。能順應上意,受到高宗和孝宗的喜愛。趙擴即位為寧宗後立為皇后,韓皇后生两子,都夭折。 慶元六年(1200年)病逝,年三十六岁,諡曰恭淑,葬永茂陵。韓皇后的哥哥韓竢及侄子韓照為其服議。韓皇后薨逝之后,韓侂胄勢乃衰,始謀北伐以固位。.

新!!: 慶元黨禁和恭淑皇后 · 查看更多 »

杨宏中

杨宏中,字充甫。福建福州人。 弱冠补国子生。庆元元年(1195年),杨宏中与林仲麟等5人连名上书,请罢逐右正言李沐,触怒韩侂胄,送太平州编管,人称“六君子”。第二年,移福州。嘉泰三年(1203年),放还。 开禧元年(1205年),中进士,为南剑州教授。嘉定六年(1213年),以荐授户部架阁,后任太学正。嘉定八年(1215年),任武学博士。曾任潭州通判。以亲老请祠,差知武冈军,未赴任便去世,逝世时53岁。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杨姓 Category:開禧元年乙丑科進士.

新!!: 慶元黨禁和杨宏中 · 查看更多 »

淳祐

淳祐(1241年-1252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五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12年。.

新!!: 慶元黨禁和淳祐 · 查看更多 »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新!!: 慶元黨禁和朱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