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 关系: 半月城,山东半岛,三国史记,庆州,庆州历史遗迹地区,唐,瞻星臺,羁縻,瓠公,熊津都督府,百济,韩国,鸡林州都督府,脱解尼师今,金閼智,武烈王,淄青節度使,新罗,文武王 (新羅)。
- 慶尚北道地理
- 慶州市
- 慶州市旅遊景點
- 韓國史蹟
半月城
半月城(又称新月城,月城)是新罗和统一新罗的王宫,位于今韩国庆州的庆州历史遗迹地区内,因其城墙型似半月而得名。半月城由新罗第二位君主南解次次雄(公元4-24年)建立。直到935年新罗灭亡,半月城一直都是新罗的王宫。.
查看 雞林和半月城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广义上,以寿光羊口的小清河口为北界,向南跨越泰沂山脉和齐长城,至苏鲁交界的日照绣针河为南界,该线以东区域为山东半岛。而狭义上,则以胶莱河为界以东,该范围又称胶东半岛。半岛三面临海,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望,东部与韩国隔黄海相望。重要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
查看 雞林和山东半岛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查看 雞林和三国史记
庆州
庆州,可以指:.
查看 雞林和庆州
庆州历史遗迹地区
庆州历史遗迹地区(韓語:경주역사유적지구)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庆州(原新罗国都)。历史遗迹地区内有新罗遗迹和文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2000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雞林和庆州历史遗迹地区
唐
#重定向 唐朝.
查看 雞林和唐
瞻星臺
瞻星臺(韩语:첨성대,英语:Chomsongdae)是位於韩国庆州历史遗迹地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开城历史遗迹地区的古代天文建築物,其中庆州的瞻星台是目前亚洲现存最古老的观象台。.
查看 雞林和瞻星臺
羁縻
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採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開放貿易。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 越南、朝鮮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也曾對於所統治的少數民族地區沿用中國的羈縻政策,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查看 雞林和羁縻
瓠公
公是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新罗的宰相。据《三国史记》记载,瓠公是日本倭人,姓氏不详。 因其乘葫芦船从日本而来,故被称为瓠公。瓠公是早期新罗的重要人物。有关新罗早期君主的记载都有瓠公的出现。 前20年,新罗始祖赫居世派瓠公出使马韩。由于没带贡品而受到马韩刁难。瓠公指责马韩无礼,险些被马韩首领处死。 由于周围人的阻挡,瓠公免于一死,安全返回新罗。 58年,瓠公成为新罗宰相。 65年,瓠公在鸡林一个挂在树上的金盒子中发现一男婴。该男婴后来成为新罗金氏始祖金阏智。.
查看 雞林和瓠公
熊津都督府
津都督府(朝鮮語:웅진 도독부),是唐朝与新罗灭亡百济后,在百济故地建立的羁縻府,由百济遗民管理,后在新罗与唐的战争中,被新罗吞并。 660年,百济被新罗和唐朝的联军灭亡。百济故土划分为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马韩(今韩国全罗北道益山)、东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德安(今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恩津面)、金涟(不详)五个都督府。熊津都督府下辖熊津、东明、支浔、鲁山、古四、沙泮、带方、分嵯8州,治所在熊津州,都督、长史、司马、刺史都由百济人担任。从显庆五年(660年)至龙朔三年(663年),百济复国运动兴起,唐朝与新罗联合镇压,其间为了军事行动的需要,将五个都督府合为一个熊津都督府。由唐朝将领王文度担任熊津都督,王文度死后,由镇守百济故都泗沘的唐朝将领刘仁愿为熊津都督、带方州刺史。百济复国运动失败后,刘仁愿改任百济都護,唐高宗任命百济国末代国王义慈王的儿子扶余隆任熊津都督。但扶余隆害怕受到新罗国的侵略,未敢赴任,只好由唐朝将领刘仁轨检校熊津都督。高句丽灭亡后,刘仁轨、刘仁愿回国,熊津都督依然是未敢赴任的扶余隆,代行其事的是百济人熊津都督府长史难汗、熊津都督府司马祢军。后来百济国的国土大多被新罗国兼并。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协助熊津都督府,同新罗作战,最终失败。677年,熊津都督府被从泗沘迁至建安故城(今辽宁营口),与隶属安东都护府的建安州都督府合并。 686年,新罗在熊津州也设置同名的都督府,757年,改称熊川。940年,高丽国建立后改熊川为公州、设置都督府。983年,升格公州府。.
查看 雞林和熊津都督府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查看 雞林和百济
韩国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查看 雞林和韩国
鸡林州都督府
鸡林州都督府(朝鮮語:계림대도독부)是公元7世纪到9世纪,唐朝在朝鲜半岛中南部设立的羁縻州。 7世纪,新罗开始与唐结盟。660年,武烈王在唐的帮助下征服百济。唐朝在朝鲜半岛百济故地上设置熊津都督府(660年设立)等5个都督府之后,又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下设州和县,羁縻州的“鸡林州都督”由新罗王金法敏为担任。《旧唐书》卷199上《新罗传》载“龙朔三年,诏以其国为鸡林州都督府”。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文武王三年载:“大唐以我国为鸡林大都督府”“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自663年起,先后有16位新罗王被唐朝委任为鸡林州都督,历时200余年。安史之乱后,平卢节度使移驻山东半岛,改称淄青平卢节度使,兼押鸡林州都督府。 668年,唐朝和新罗的联军征服了高句丽。百济和高句丽灭亡后,唐朝建立的是熊津都督府、安东都护府等,管理百济和高句丽的故地。然而新罗不满于唐朝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通过670年到676年的新罗反唐朝运动,新罗联合百济和高句丽的遗民,唐朝被迫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新罗宣称继承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建立了统一的新罗。.
查看 雞林和鸡林州都督府
脱解尼师今
脫解尼師今(,一说吐解尼师今)姓昔名脫解。 新羅(徐罗伐或者徐伐)第4代君主,新羅昔氏国王始祖。.
查看 雞林和脱解尼师今
金閼智
金阏智被当今韩国庆州金氏推崇为人文始祖,统一新罗时代的武烈王金春秋的后代都来源于金阏智。.
查看 雞林和金閼智
武烈王
武烈王(;),名金春秋(),是新罗第二十九代君主(公元654年至661年在位),真智王孫,伊湌金龍樹子,母亲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妹。654年繼承新羅王位,660年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率左右连夜逃遁,随后投降,百濟亡国。661年六月薨,享年59歲(虛歲),諡武烈,廟號太宗()。葬于永敬寺北。.
查看 雞林和武烈王
淄青節度使
淄青節度使,全稱淄青平盧節度使,是唐朝在今山東地區設置的節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據山東。.
查看 雞林和淄青節度使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查看 雞林和新罗
文武王 (新羅)
文武王();姓金名法敏,是新罗第三十代君主(公元661年至681年在位),在位期間達成了朝鮮半島的三國統一。 武烈王長子,生母文明王后為名將金庾信之妹,正室慈儀王后,波珍飡善品之女。650年曾遠赴唐朝,獲得「大府卿」之官位。654年成為新羅兵部令。655年立爲太子,武烈王七年(660年)領兵船一百艘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濟都城,攻灭百濟。661年六月武烈王薨逝,法敏即位。此后金法敏联合唐军多次攻取百濟諸城,攻破百濟殘衆。六年(666年)文武王欲滅高句麗,向唐請兵,唐派李勣伐高句麗,668年九月唐兵联合新罗攻克平壤城,高句麗王高臧投降,高句麗亡。 灭亡高句丽后,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作为统治机构。但遭到了新罗的反击,并最终导致新罗与唐朝的战争。在与唐朝的战争中,文武王联合并扶植了朝鲜半岛上的原高句丽和百济的反唐势力,包括剑牟岑扶植安舜建立的高句丽复兴政权。为对付文武王,唐高宗扶植文武王的弟弟金仁问为新罗君主,并派刘仁轨领兵攻打文武王。676年,由于新罗的攻势,唐朝在与吐蕃战争的失败和高句丽与百济遗民从未间断的反唐运动,唐朝退出大同江以南土地。 文武王统治新罗20余载,直至681年病故。文武王在病故前将王位传让给了其子神文王。按照文武王的遗愿,神文王将文武王的遗体在东海火化,以使文武王的灵魂变成海上蛟龙保护新罗免受外敌的入侵。.
查看 雞林和文武王 (新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