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陳師孟

指数 陳師孟

陳師孟(),台灣外省人,經濟學家,祖籍浙江寧波,與先總統蔣中正同鄉。陳生於美國馬里蘭州,祖父為蔣中正文膽陳布雷、父母皆為寧波人,1歲後隨家人自美遷臺,現任監察委員。陳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臺北市副市長、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國立臺灣大學教授,也是賴景昌、林金龍、林忠正、陳文郎、官德星等臺灣經濟學者的指導教授。.

107 关系: 博士南京市台南市第五選舉區台灣外省人台灣團結聯盟壹週刊 (台灣)大學聯合招生考試大男子主义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奴才學士宁波市小布希中央研究院中央银行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国大陆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中華民國政府三立新聞台三民主義張俊宏復辟快樂聯播網國務機要費案國立臺灣大學國籍刑責农学凱達格蘭學校公平正義王定宇硕士碎紙機立法委員簡余晏總統经济学经济学家美國監察院百萬人民倒扁運動鍾佳濱親民黨馬英九...首席执行官許信良記者會马里兰州謝長廷賴清德黑社會辜寬敏郝龍斌蘇嘉全蘇貞昌邱義仁蔡英文蔣中正野百合學運自由意志自由時報臺南市臺南市議員列表臺北市臺北市市長臺北市議員列表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陳布雷陳水扁陈琏陈迟柯建銘林忠正林耀文李俊毅李筱峰李鴻禧民主進步黨民主進步黨主席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江宜樺江鵬堅派系淮海战役游錫堃浙江省新台灣新聞周刊新北市市長新潮流系文化大革命文膽政論節目教授曹長青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57 更多) »

博士

博士是教育機構授予的最高一級學位。如某科系哲學博士、理學博士、文學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管理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學位會與姓氏相結合而被稱為某博士。而博士英文同醫生一樣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論文必須包含該領域創新又有深度的內容,並通過同行學者審查方能取得博士學位。 然而,醫學博士及法律博士雖稱作「博士」,這不是一般所指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然而在美國與PhD博士學位具備同等地位(部分國家則視為類碩士學位)。 中国古代的“博士”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例如漢武帝時的五经博士)。 後來衍生為對特定的某一種專門職業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類似近代對於服務業跟製造業師傅的稱呼。.

新!!: 陳師孟和博士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陳師孟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台南市第五選舉區

#重定向 臺南市第五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陳師孟和台南市第五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台灣外省人

#重定向 臺灣外省人.

新!!: 陳師孟和台灣外省人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新!!: 陳師孟和台灣團結聯盟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陳師孟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大學聯合招生考試

大學聯合招生考試(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CEE),簡稱大學聯招或大學聯考,是台灣教育史上曾經存在的公私立大學入學考試。民國91年(2002年)廢除大學聯考,改以「多元入學方案」取代。.

新!!: 陳師孟和大學聯合招生考試 · 查看更多 »

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英語:Male chauvinism),又称男性沙文主義、男性至上主義、男性優越主義或者大男人主義,是一種認為男尊女卑、男性必定優於女性,因此男性更應統治女性的意識形態。 沙文主義本指極端民族主義,在1960年代被婦女解放運動()用作形容認為男性優於女性的思想。男性沙文主義者被俗稱為「沙豬」,這是用來嘲諷男性沙文主義的用詞,此兩字針對人指稱有可能造成人身攻擊。.

新!!: 陳師孟和大男子主义 · 查看更多 »

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

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Goa-Seng-Lang Association For Taiwan Independence),簡稱GATI或外獨會,是一個由美國台灣外省子弟台灣獨立支援會(New Taiwanese For Taiwan Independence),簡稱NTTI 突破黑名單禁忌,返台沿伸發展出來的臺灣獨立運動組織。 1992年8月23日由在台的張忠棟、戴鑑、廖中山、陳師孟、夏子勛和美國台灣外省子弟台灣獨立支援會成員黃秀華、段震宇、郭樹人等共七十二人,基於「在台灣獨立建國的行列裡,外省人不該缺席」的理念發起成立於臺北市。然向中華民國內政部申請設立人民團體時遭駁回,因當時《人民團體法》規定人民團體不得主張分裂國土之條文。 外獨會造勢成功,聲名大噪後,不少民主進步黨新潮流系外省成員紛紛加入,成為外獨會中最大的派系,如鍾佳濱、田欣、周威佑,馬永成等。.

新!!: 陳師孟和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 · 查看更多 »

奴才

奴才是指侍奉主子之奴僕,滿文為阿哈(z)。 清朝的宦官及滿州、蒙古、汉軍八旗等擁有旗籍之大臣面對皇帝,也會自稱「奴才」;漢人則不自稱「奴才」,而自称「臣」。鲁迅的雜文〈隔膜〉曾說過:「满洲人自己,就严分着主奴,大臣奏事,必称『奴才』;而汉人却称『臣』就好。这并非因为是『炎黄之胄』,特地优待,锡以佳名的;其实是所以别于满人的『奴才』,其地位还下于『奴才』数等。.

新!!: 陳師孟和奴才 · 查看更多 »

學士

學士(Bachelor或Bachelor's Degree,衍生自中世纪拉丁語Baccalaureus一詞)是高等教育本科階段授予的學位名稱。.

新!!: 陳師孟和學士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陳師孟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小布希

#重定向 乔治·沃克·布什.

新!!: 陳師孟和小布希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陳師孟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简称央行,是負責国家或地区(如歐盟)貨幣政策的主體機構,通常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正常的发行方式为贷款和买賣外汇,因此它也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之一。 央行對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也有監督權,確保它們不會莽撞行事或有欺瞞行為。最高長官是央行總裁(Governor),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日本銀行、韓國銀行亦如此稱之,而中國人民銀行稱為行長(Governor),歐盟央行稱為主席(President),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則是總裁(Chief Executive/Managing Director)。 在大多數國家中央銀行均屬國有,至少都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讓政府得以介入貨幣政策。所謂「獨立的中央銀行」意義是允許央行在免除政治力干擾的規範下運作,央行的最高長官不因政權更替而隨之變更,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這種案例包括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英格蘭銀行(1997年起)、印度儲備銀行(1935年)、墨西哥銀行(1993年)、日本銀行、加拿大中央銀行、澳洲儲備銀行和歐洲央行等。.

新!!: 陳師孟和中央银行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陳師孟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陳師孟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陳師孟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立法公佈於1935年1月1日,同年7月1日連同《中華民國刑法》全文共357條一同實施。本條文於1928年之刑法草案(共387條)頒布時,原為刑法第103條,後來於1935年頒布後,方改列為第一百條。 這個條文於1992年修正。這項修正,被視為是臺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

總統府是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專責處理與總統、副總統有關的行政事務;成立於1948年5月20日,其機關法人前身為國民政府。.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總統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總統府秘書長是中華民國總統府的首長,由總統任命,綜理府內事務,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總統府副秘書長襄助秘書長處理事務。.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陳師孟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三立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為三立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原名SET電視台後改為SETN,2000年代中才改為三立新聞台,2014年11月1日,啟用高畫質版本「三立新聞台HD」,但實際播出畫質依然是標準畫質,從2015年3月9日的《早安新鮮聞》開始,正式以高畫質播放;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陳師孟和三立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又被稱為“孫學”(Sunology)、“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的创始人孫中山所提出,為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孫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基本原理來自中國文化傳統、西方政治學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再加上孫中山個人的理解與想像。孫中山表示:「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此綱領在歷年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多次對三民主義所作的表述,皆有所改變和發展。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與黨員、學者,對三民主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新!!: 陳師孟和三民主義 · 查看更多 »

張俊宏

張俊宏(),字景涵,臺灣南投縣南投市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民主進步黨政治人物,曾任《大學雜誌》執行人、《臺灣政論》總編輯、第六屆臺灣省議員、臺灣政治經濟研究室創辦人、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第二至五屆立法委員、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城鄉改造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新!!: 陳師孟和張俊宏 · 查看更多 »

復辟

復辟(辟,音「壁」),可以指原本失去君位的君主,再次登基為君。即重祚。 或指曾經是君主制國家,在改行共和(Republic)政體後,原先有歷史來源的前朝君主制君主(皇帝、國王、親王等)再次成為國家元首的政治現象。 辟,意為君主。如唐代元稹的《遷廟議》:「中宗復辟中興,當為百代不遷之廟。.

新!!: 陳師孟和復辟 · 查看更多 »

快樂聯播網

全景社區廣播電台股份有限公司(英語:Happy Broadcasting Co., Ltd.,簡稱:快樂聯播網、快樂電台、全景廣播電台,英語:HappyRadio),是以台灣台北市為總台的廣播聯播網,台呼是「快樂台灣,無限精彩」。.

新!!: 陳師孟和快樂聯播網 · 查看更多 »

國務機要費案

國務機要費案,是發生在2006年台灣的一宗政府弊案,案件涉及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第一夫人吳淑珍與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等人。這宗與中華民國總統國務機要費預算支出相關的非告訴乃論之罪案件,於分案後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查緝黑金行動中心(今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檢察官陳瑞仁偵辦。由於事涉國家領袖,各國媒體均曾報導。 國務機要費案引發檢察單位針對各個首長的特別費支出進行調查與起訴。在中華民國首長特別費事件中,包括馬英九等七千多名政務首長皆遭到調查與起訴,但皆獲判無罪。.

新!!: 陳師孟和國務機要費案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陳師孟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籍

國籍是指一個人屬於一個國家國民的法律資格,也是國家實行外交保護的依據。各國將國籍做為立法的重要內容,是從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開始的。《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五條規定:「人人有權享有國籍。任何人的國籍不得任意剝奪,亦不得否認其改變國籍的權利。.

新!!: 陳師孟和國籍 · 查看更多 »

刑責

#重定向 刑罚.

新!!: 陳師孟和刑責 · 查看更多 »

农学

农学,狹義上專指農藝學(Agronomy)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廣義的農學則涵蓋農業相關的各類科學領域。 狹義农学主要研究两大类作物的生产:直接为人类提供粮食的作物和为饲养牲畜用的饲料作物。但一些分支学科也研究水果和经济作物的生产。 农学主要包括植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耕作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学、昆蟲學以及病蟲害防制。.

新!!: 陳師孟和农学 · 查看更多 »

凱達格蘭學校

凱達格蘭學校(Ketagalan Institute),簡稱凱校,為2003年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創辦的政治人才培訓機構(學校),主要宗旨為推動臺灣民主深化工程、增加民主素養、鼓吹獨立的司法系統、黨政分離、客觀理性的傳播媒體以及和平開放的公共論壇,並培育國家與社會領導菁英。.

新!!: 陳師孟和凱達格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公平正義

#重定向 正義.

新!!: 陳師孟和公平正義 · 查看更多 »

王定宇

王定宇(Wang Ding-yu,),臺灣外省人,父親祖籍海南,母親則是臺南人;王定宇本人生於桃園縣,現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代表臺南市第五選區:南關線、新豐地區),也是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一邊一國連線成員。曾任臺南市議會民進黨黨團總召集人,臺南省轄市時期十五、十六屆市議員、第一屆直轄市臺南市議員。 2015年3月27日,民主進步黨公布臺南市立委第五選區(永康、仁德、歸仁、關廟、龍崎)民調結果,王定宇以44.59%的支持率,擊敗現任市議員郭國文的22.31%,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2016年立委選舉。最終以153,553票、72.05%得票率、十萬票的差距擊敗林易煌獲得壓倒性大勝,更是該屆選舉「全國第一高票」。.

新!!: 陳師孟和王定宇 · 查看更多 »

硕士

碩士(Master's Degree)是一種研究生學位,擁有碩士學位者,通常象徵掌握並專精於某一學術領域或職場專業。在主攻的學術領域中,合格的研究生必須要能同時瞭解學術理論與現實狀況,運用理論來分析、审辩式思维和專業運用知識。並且比學士更能解決複雜問題,擁有更加獨立和縝密的思考能力。.

新!!: 陳師孟和硕士 · 查看更多 »

碎紙機

紙機是用切割方法销毁机密或者牵涉隐私文件材料的事務機器。有些碎紙機除了紙張材料外,还能切割信用卡和光碟。 自动碎紙機切割出来的形状主要有长条状、短条状、粒状等。一般说来,切割的碎片越小,别人从碎片拼凑出内容的可能性越低。为了加强保密,切割的方向应該和文字的書寫方向垂直,而且碎片在丢弃之前要分散打乱,否则碎纸机切割过的文件经过努力可能被复原出来,比如美国安然有限公司(Enron)的财务丑闻中,公司方用碎纸机处理的文件就被调查人员进行了成功复原。.

新!!: 陳師孟和碎紙機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陳師孟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簡余晏

簡余晏(Chien Yu-yen,),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臺灣南投人,成長於臺北市,畢業於北一女、政大新聞系。記者出身、具傳播專業,曾任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臺北市廉政委員及臺北市議員。夫婿陳裕興任職於行政院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

新!!: 陳師孟和簡余晏 · 查看更多 »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新!!: 陳師孟和總統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新!!: 陳師孟和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给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给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領域中也可以按照學科分支來稱呼。例如,從事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就給稱之爲計量經濟學家。.

新!!: 陳師孟和经济学家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陳師孟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陳師孟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或稱反貪腐倒扁運動、倒扁紅衫軍運動,為2006年8月12日起,由前立法委员施明德於台灣發起政治訴求運動,要求时任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新!!: 陳師孟和百萬人民倒扁運動 · 查看更多 »

鍾佳濱

鍾佳濱(),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屏東,外省人第二代,有客家血緣,是野百合學運領袖,曾任民主進步黨副秘書長、國大代表、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對壘國民黨王進士獲勝,即屏東縣第二選區(屏東市、萬丹鄉、麟洛鄉),當選第9屆立法委員。.

新!!: 陳師孟和鍾佳濱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陳師孟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陳師孟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首席执行官

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縮寫為CEO;香港稱行政--總裁;臺灣稱執--行長;中國大陸稱首席--執行官),是許多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的頭銜,是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董事長、財務長),是在一个企業集團、財閥或行政單位中的最高行政負責人。.

新!!: 陳師孟和首席执行官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新!!: 陳師孟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記者會

新闻发布会,也称记者会,是公共關係活動之一,是新聞發佈的途徑之一。在記者會上,新聞發佈者向受遨請出席的新聞媒體發表其預先計劃的訊息。 正規的記者會程序,通常有受邀請者入場報到、身份确认、司儀宣告記者會正開始、新聞發佈者發表講話、派發正式聲明、與會者發問及多方向交流,之後宣告散會。因為世界各地文化不同,個別記者會的內容及程序各異,所以出現的新聞發佈效果將會差別很大;例如有些地方,記者會前,到來採訪的記者及攝影師都會收到紅包,記者會後受到豐富茶點及其他特別款待,它可能危及專業記者「獨立採編」的地位。 不過,記者招待會是娛樂圈常見的一類記者會。 Category:大眾媒體 Category:新闻学 Category:传播学 Category:傳播 Category:公關 Category:會議.

新!!: 陳師孟和記者會 · 查看更多 »

马里兰州

里兰州(State of Maryland),是美国的一州,屬於美國中大西洋地區,其西邊與南邊與西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接壤,北方是賓夕法尼亞州,東鄰為德拉瓦州。馬里蘭州是第七個通過美國憲法的州,有三個常見的暱稱:老戰線州(the Old Line State)、自由之州(the Free State)、切薩皮克灣州(the Chesapeake Bay State)。本州郵政縮寫為MD。 馬里蘭州也被認為是美國宗教自由的誕生地。"George Calvert and Cecilius Calvert, Barons Baltimore" William Hand Browne, Nabu Press(August 1, 2010), ISBN 117662539X ISBN 978-1176625396"Reconstructing the Brick Chapel of 1667" Page 1, See section entitled "The Birthplace of Religious Freedom" 這可追溯自英國殖民時代早期由將本州建立為天主教徒的避難處。 馬里蘭州是美國土地面積最小以及人口密度最高的州之一。本州最大的城市為巴爾的摩,首府為安納波利斯。雖然官方宣稱馬里蘭州得名自亨利埃塔·瑪麗亞,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本州名稱是由第一代巴爾的摩男爵1632年去世前依照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所命名。不過實情可能難以得知。 馬里蘭州的家戶收入中位數為全美最高,就此而論,其為美國最富裕的州。.

新!!: 陳師孟和马里兰州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陳師孟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賴清德

賴清德(英文名:William Lai Ching-te,),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內科醫師,新北市人,出身萬里區礦工家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第29任)。 父親是礦工,於賴清德年幼時即逝世。賴自建中、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原任成大醫院主治醫師,之後因擔任陳定南全國醫師後援會總召集人而從政,曾經多次當選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委員,2010年當選臺南市市長,2014年成功連任;在市長的第二任期時,因獲總統蔡英文任命為行政院長而提前卸任市長,組織賴清德內閣。.

新!!: 陳師孟和賴清德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

黑社會又稱幫派、黑暗聯盟、黑暗組織,在意大利稱為黑手黨,中國又稱為有組織犯罪集團,是自外於規範社會的組織,卻存在著內部獨有的社會規範,組織上通過秘密結社凝聚力量以為基本組成,以傳統人際關係和結誼為中堅,以社團利益相關者為核心的組織,這些組織集團更可以構建龐大的地下社會與政治力量。 黑社會不從事傳統生產營生方法,收入來源一般涉及暴力、色情和毒品等犯罪行為,行政當局對這些商業行為大多定為非法,不過組織通常可以透過法律漏洞的形式存續下去。黑社會各社團之間也經常為利益而展開暴力冲突,影響社會安寧。由於黑社會生存於規範社會之外,卻以規範社會為利基,這種影子政府的存於使各地政府均致力打擊以避免失去威信。有些黑社會勢力已經超過規範社會的政府,如果前者較有效率,後者會逐漸成為擺設。同時政府又會以種種方法與黑社會合作,兩者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而黑社會是其陰暗面。其它组织,包括国家、军队、警察和公司——可能会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方式来经营,但是他们的权利与前者正规的社会体制不同。一种倾向是将有组织犯罪与其它形式的犯罪分别开来,如白领犯罪、金融犯罪、政治犯罪、战争罪和叛国罪。这些分析目前还不清楚,在学术上依然存在争论。例如,在失敗国家中,由于暴力冲突或极度贫困,政府无法提供基本功能,如教育、安全、统御,黑社会、统御和战争此起彼伏。词汇黑手党议会(parliamentary mafiocracy)常被指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被少数家族和经济寡头所控制。.

新!!: 陳師孟和黑社會 · 查看更多 »

辜寬敏

辜寬敏()是台灣企業家及台獨運動工作者,為鹿港辜家成員。他是民主進步黨的資深黨員,也曾擔任日本台獨運動團體台灣青年會的委員長。他曾創設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週刊》等雜誌刊物,並曾出資贊助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為其同父異母兄長。.

新!!: 陳師孟和辜寬敏 · 查看更多 »

郝龍斌

郝龍斌(),出生於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今臺北市士林區),籍貫江蘇鹽城,中國國民黨藉政治人物,父親是前行政院院長、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曾加入新黨,後重返中國國民黨。曾任第3-4屆立法委員、環保署署長及第4-5任臺北市市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2017年1月7日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選舉,以第三名落選。.

新!!: 陳師孟和郝龍斌 · 查看更多 »

蘇嘉全

蘇嘉全,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屏東縣長治鄉繁昌村馬卡道族人,中華民國現任立法院院長。 蘇嘉全自地方民意代表、幕僚幹部(如「陳定南省長選舉執行總幹事」)、地方行政官員、中央內閣閣員均有歷練,現任立法院院長(民主進步黨籍全國不分區)。此前亦曾任兩屆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中央民代職位。黨職上擔任過兩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並曾擔任兩屆屏東縣縣長,創下屏東縣20幾年來首次的縣長連任紀錄;陳水扁政府執政後,其曾任內政部部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政府要職。2012年1月14日和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第13任副總統以609萬3587票、80萬票之差敗給中國國民黨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及時任閣揆的吳敦義。 2016年立委選舉中當選第九屆不分區立委,之後當選立法院院長,成為中華民國史上首位非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籍)的立法院院長。.

新!!: 陳師孟和蘇嘉全 · 查看更多 »

蘇貞昌

蘇貞昌(),生於臺灣屏東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院長、總統府秘書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縣長、屏東縣長等職。1981年投入政壇,於屏東選區當選臺灣省議員。2006年初,獲陳水扁總統任命為行政院院長,並於2007年5月請辭獲准。卸任後,蘇貞昌曾代表民進黨競選副總統及臺北市長,但皆敗選。.

新!!: 陳師孟和蘇貞昌 · 查看更多 »

邱義仁

邱義仁(),生於臺灣臺南,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創黨人物之一,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在民進黨新潮流系與林濁水、吳乃仁、洪奇昌並稱的大老級政治人物,由於擔任過府院黨四大秘書長而有「永遠的秘書長」之稱,為人精於謀略策劃,是民主進步黨過去社會運動和選舉的軍師型人物。在陳水扁政府時期出任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等職,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捲入巴紐外交公款侵吞案而辭去職務。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新!!: 陳師孟和邱義仁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陳師孟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陳師孟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學生運動。在該次運動中,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今自由廣場),他們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不但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該次學生運動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新!!: 陳師孟和野百合學運 · 查看更多 »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能在各種可能的方案中進行選擇和決定行動的能力。這是一個複雜的主題,無一個為各方所認可的定義。哲學界對「自由意志」的定義並不統一;而日常人們所講的「自由意志」又不同於司法界和心理學界所理解之「自由意志」。.

新!!: 陳師孟和自由意志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陳師孟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陳師孟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議員列表

臺南市議員列表名列已經宣示任職於改制為直轄市的臺南市議會的議員,現今民主進步黨23席、中國國民黨15席、親民黨3席、台灣團結聯盟1席、無黨籍11席,空缺4席但不遞補。如下:.

新!!: 陳師孟和臺南市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市長

臺北市市長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行政首長。該職務起源於大正九年(1920年),臺北州臺北市成立時置市尹一人,由官方派任,另設有市助役輔助市尹。昭和十五年(1940年)改稱市長,增添一名市助役。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開始,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置市長一人,薦任或簡任,綜理全市行政。1951年改為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3年,連選得連任一次,1960年任期延長為4年。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市長改由行政院派任。至1994年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市長復由市公民選舉產生。 目前臺北市政府置市長一人,對外代表臺北市,綜理市內行政,由市公民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置副市長三人,由市長任命,協助市長處理市政,比照簡任十四職等。 置秘書長一人,由市長依《公務人員任用法》任免。另置副祕書長、參事、技監、顧問、參議,同由市長任免。.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議員列表

臺北市議員列表名列現任或曾任於臺北市議會的議員:.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議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

臺北市政府(簡稱:北市府)是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直轄市自治的行政機關,並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臺北市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北市政府設有32個所屬一級機關、112個「所屬二級機關」、12個區公所、236所各級學校、14所幼兒園,此外臺北市政府還經營3個事業機構。臺北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學校和市營事業機構,共有編制員工約七萬餘人。 作為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的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市制時所成立的「臺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轄市臺北市成立,並新設直轄市行政機關「臺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屬臺北縣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和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鎮、士林鎮併入臺北市(直轄市),確立今日的臺北市轄域。.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重定向 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簡稱教育局),1945年成立,是臺北市政府所屬的一級機關。.

新!!: 陳師孟和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 查看更多 »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一般被簡稱為台南地檢署或南檢。.

新!!: 陳師孟和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 · 查看更多 »

陳布雷

布雷(),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其為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后受蔣中正赏识,弃文从政。被称为「蔣中正之文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浙江省慈谿县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自杀。.

新!!: 陳師孟和陳布雷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陳師孟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陈琏

琏(),浙江慈谿县人。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陳師孟和陈琏 · 查看更多 »

陈迟

迟(),台湾著名农学家。是陈布雷的长子,陈师孟的父亲。.

新!!: 陳師孟和陈迟 · 查看更多 »

柯建銘

柯建銘(Ker Chien-ming,),臺灣政治人物,新竹市人,執業牙醫師。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之一、立法院資深立法委員之一,曾屬於民進黨福利國連線的一員,曾任第11、13屆代理民進黨黨主席。已擔任立法院17個會期的民主進步黨黨團總召。 2016年獲民進黨徵召参選新竹市選舉區立委,擊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市議員鄭正鈐以及時代力量提名的人權律師邱顯智。.

新!!: 陳師孟和柯建銘 · 查看更多 »

林忠正

林忠正(),台灣政治人物,為泉州阿拉伯後裔,曾任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特別助理,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在立法委員任內的綽號叫做「頑皮豹」。.

新!!: 陳師孟和林忠正 · 查看更多 »

林耀文

林耀文,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畢業。在2002年謝長廷擔任高雄市市長時期擔任高雄市新聞處處長,是台灣政治史上最年輕的政務官,當時林耀文27歲。後2005年任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現為民主進步黨第17屆中央評議委員及台灣長工會辦公室主任、財團法人董事長等。.

新!!: 陳師孟和林耀文 · 查看更多 »

李俊毅

李俊毅(),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碩士,1996年當選立法委員後共連任五屆立法委員(1996-2012),並於2009年獲得民進黨提名,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南縣長。2012年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2015年擔任蔡英文總統候選人特別助理,並於2016年5月獲蔡英文總統邀請,出任民進黨副秘書長。2017,3卸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現任《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11 屆 董事長。.

新!!: 陳師孟和李俊毅 · 查看更多 »

李筱峰

李筱峰(),出生於臺灣臺南縣麻豆鎮(今臺南市麻豆區),是歷史學家與政治評論家,曾是蔣介石忠貞信徒的李筱峰後來轉變政治立場,專門研究臺灣史,中央廣播電台,提倡泛南島民族意識。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退休兼名譽教授。李筱峰是現近臺灣主體史观的创立者与推行者之一,影響了當今台灣歷史教育與價值觀,台灣日治時期著名革命僧證峰法師林秋梧為其舅公。.

新!!: 陳師孟和李筱峰 · 查看更多 »

李鴻禧

李鴻禧(),臺灣嘉義市人,憲法學專家。.

新!!: 陳師孟和李鴻禧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陳師孟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主席

民主進步黨主席,中華民國政黨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之歷任黨主席名單,黨主席任期為2年。2002年後修黨章,在執政時期,總統會兼任黨主席,以黨領政。最近一次黨主席的選舉為2014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現任黨主席為蔡英文,她於2014年5月28日上任。.

新!!: 陳師孟和民主進步黨主席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

下表列出民主進步黨自1986年創黨以來之歷任秘書長名單。.

新!!: 陳師孟和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 · 查看更多 »

江宜樺

江宜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基隆市暖暖區,客家人,父親來自福建漳州,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在國立臺灣大學歷任政治學系副教授、政治學系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兼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等,並曾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中華民國教育部顧問。在馬英九總統任内开始从政,歷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內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總統府資政。.

新!!: 陳師孟和江宜樺 · 查看更多 »

江鵬堅

江鵬堅,台灣台北市人,台灣人權律師,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曾任民主進步黨首任黨主席、立法委員、監察委員。.

新!!: 陳師孟和江鵬堅 · 查看更多 »

派系

派系(Sect)是宗教、政治和哲學等信念系統的不同派別。傳統上,派系這個詞語只會用在宗教團體上,但在現代已經擴展至其他用途上。宗教上的派系稱為教派,政治上的派系稱為政治派別,而政治派系多數取決於政治光譜。通常不同派系的產生都是由不同一些原本存在的較大派系所分裂出來,並訂下相異的規則和理念。這個詞語有時會用在從傳統派系分裂的有負面意味的派別,例如「邪教」。.

新!!: 陳師孟和派系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陳師孟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游錫堃

游錫堃(),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客家人,歷任台灣省議員、宜蘭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等職。是民進黨突破黨禁“圓山組黨”的策劃者。 宜蘭縣長任內揭櫫“文化立縣”,成為“台灣文藝復興”的起點,任滿前獲遠見雜誌1996、1997台灣民情報告23縣市評比連續兩年全國第一名。之後他上任成為台灣出生最年輕的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第一位曾任民選縣長的行政院長;組成1996年總統民選以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內閣。行政院長任內推動“挑戰2008國發計畫”,促進台灣“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完成“金融改革”使台灣“金融逾放比”符合國際標準;貫通雪山隧道、完成員山子分洪道等重大建設。被譽為1996年後最有治績的行政院長,當時施政滿意度更高達六成四。 2007年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推動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2014年以出身宜蘭且長達21年沒參與選舉的資歷,到新北市挑戰當時國民黨聲勢頗高的在任市長朱立倫,最後出乎意料拉距到只差2萬4528票(1.28%)沒能勝選。.

新!!: 陳師孟和游錫堃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陳師孟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陳師孟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市長

新北市長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最高行政首長,其前身之職務為臺北縣縣長,2010年12月25日起因應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而改制。現任市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朱立倫,也是首任市長。 下面除列出新北市歷任市長之外,亦溯及昔日的臺北縣縣長。.

新!!: 陳師孟和新北市市長 · 查看更多 »

新潮流系

新潮流系(簡稱新系),是民主進步黨的派系,要角包括陳菊、賴清德、蔡其昌、鄭文燦、邱太三、 陳金德、段宜康等。 早期主張「社會民主路線」,並試圖與勞動階層、社會運動團體結合,影響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主張「群眾路線」,防堵具有公職人員身分的政治人物在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領導和影響力(新潮流系成員早期因多從黨外雜誌編輯與社會運動途徑參與政治,未參加選舉成為候選人,故多無公職人員身分);並以台灣「島內的台灣獨立運動者」(和海外的台獨運動區別)的面目出現,推動民進黨增訂台獨黨綱。黑名單解禁後,從海外回台灣發展的台獨聯盟在台灣的發展者如張燦鍙,也和新潮流保持合作關係。民進黨在2006年決議「解散派系」後,新潮流系在名義上已經解散,但實際上在2008年轉型為台灣新社會智庫,以另一種型態存續。.

新!!: 陳師孟和新潮流系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陳師孟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文膽

文膽是種非正式之職稱,專為高階的政治人物(通常是國家領導人)捉刀,撰寫各種書信、文告、講稿、新聞稿等文書的关键性幕僚人員。其文章应有出众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常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否则难于与其他文书人员相区隔。.

新!!: 陳師孟和文膽 · 查看更多 »

政論節目

政論節目是指以討論或評論政治議題和政府政策為主要內容,透過電視或電台播出(包含傳統渠道與線上串流)的談話性節目。政論節目主要在商業媒體播出,收入是商家廣告;節目可能因所屬媒體所持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或色彩,而有一定的政治宣傳背景或目的,例如親執政黨或在野黨等。 政論節目一類別又可分為Call-in式與非Call-in式政論節目。後者主持人及嘉賓主持必須有資料發表;前者則可只以聽眾來電為主要內容之一部分。.

新!!: 陳師孟和政論節目 · 查看更多 »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新!!: 陳師孟和教授 · 查看更多 »

曹長青

曹長青()是美籍華人傳媒工作者、評論作家,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北安市,後因成為持不同政见者而移民並歸化美國。其政治立場偏向右派、美國共和黨、保守主義。曹长青强烈反对共产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也强烈支持台灣獨立運動以及西藏独立运动。.

新!!: 陳師孟和曹長青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陳師孟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陳師孟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民主進步黨第十二屆黨主席選舉,於2008年(民國97年)5月18日舉行,是民主進步黨自1998年第八屆黨主席選舉以來所舉辦的第五次黨員直選黨主席。選舉方式採用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在當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進步黨推選的候選人、代理黨主席謝長廷慘敗,選舉後謝長廷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但經中央黨部挽留後決定留任至新任黨主席產生為止。 該次選舉共有三位參選人,依抽籤順序分別為:前任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前任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以及時任立法委員蔡同榮。民主進步黨於5月18日晚間宣布開票結果,蔡英文以歷屆最高的73,865票勝出,當選民主進步黨第12屆黨主席,得票率57.14%;辜寬敏以48,882票次之,得票率37.81%;而蔡同榮由於在選舉末期宣布退選,轉而支持辜寬敏,故僅獲得6,530票,得票率5.05%。蔡英文並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成為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首位女性黨主席。.

新!!: 陳師孟和2008年民主進步黨主席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陳師孟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陈师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